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培优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考钢要求: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教学目的:1.识记内环境的概念2.理解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3.理解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2.教学难点 .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教学疑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教材教法:先考后教以考定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一. 内环境的概念和各组成成分的关系1. 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组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2.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二.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 pH稳态正常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2. 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一个个体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的协调和配合使机体的内环境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3. 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注解】1.区分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及内环境各液体间的关系(1)关于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人体总处于外界环境中,人体内含有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多数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称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细胞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便是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龅,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上述各环境间的联系表示如下:由此可见,体内细胞是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内环境组成成分间的联系由于体内不同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因此,不同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也不同。
绝大多数细胞生存在组织液中,一部分细胞生存在血浆中,如血细胞,一部分细胞生存在淋巴中,如某些淋巴细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前探究案『预习内容』1.分清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体液的关系2.理解内环境的涵义,学会判断哪些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3.理解内环境的的理化性质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意义『基础知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成分(1)(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似。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比血浆。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辨析:以下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①氨基酸、②氧气、③尿素、④K+、⑤血红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激素、⑧呼吸酶、⑨抗体、⑩载体、胃蛋白酶。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对的吸引力。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④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为。
(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②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浆中存在,主要有、等。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在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将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完整。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是、、、。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经过调节使内环境的各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我检测』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就可以维持稳态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5.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6.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3: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重点知识梳理』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2.内环境的稳态(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热量平衡: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三、内环境及其稳态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特别提醒』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四、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水盐调节过程(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x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填写体液组成示意图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据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图)填空(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 b.组织液,c.细胞内液, d.淋巴。
(2)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填序号)4.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2015·海南卷,T2-D)(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2015·海南卷T16-C)(√)(3)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T16-B)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卷T20-B)(5)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6)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易误提醒]关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教案中图版

第25讲神经调节[最新考纲] 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
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5年13考)1。
神经元(1)神经元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弧教材错误!高考1.(2017·全国卷Ⅱ,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解析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 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答案B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三P33~37,考查内容侧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类型的判断、反射弧分析等。
2。
(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提示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②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示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5: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体液是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水是体液的基础,是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②体液的本质是离子和化合物组成的水溶液。
(2)划分体液种类的标准是体液存在的位置,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
在细胞外液中,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称为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存在于血管内的称为血浆;存在于淋巴管内的称为淋巴。
(3)组成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
组织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如图所示。
(3)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归纳总结1.体液不包括没有进入机体内的液体,也不包括机体分泌到体外的液体和机体排出的液体,如唾液、胃液、胰液、肠液、汗液、尿液等。
2.血液不属于细胞外液,因为血液中有血细胞。
而血浆属于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的区别:①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②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外界环境是指人体外的环境;③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的角度看是细胞外液,所以内环境和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含有约90%的水分,约10%的溶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8.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夯实基础1.体液包括(约占)和(约占1/3),其中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
(P2)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P5)3.内环境的作用是。
(P5)4.渗透压、和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5.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P5)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相当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和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P5)7.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左右。
(P5)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等物质有关。
(P5)★探究突破[思考交流1] 什么样的生物才有内环境?为什么要有内环境?[思考交流2]体液各组分的关系如何?上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其中a、b、c为相关结构,请推断:①~④依次为:①;②;③;④。
其中(填序号)共同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
图中a为,b为,c为。
[思考交流3]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图中乙、A、b的来源有哪些?[思考交流4]内环境的成分有哪些?①无机盐②淋巴因子③氨基酸④血浆蛋白⑤呼吸酶⑥维生素⑦葡萄糖⑧神经递质⑨激素⑩抗体⑪二氧化碳⑫血红蛋白⑬尿素⑭甘油⑮DNA聚合酶⑯脂肪酸⑰消化酶⑱麦芽糖⑲糖原⑳纤维素(21)受体(22)载体PS :内环境是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思考交流5]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物质含量的变化有何规律?一般的组织器官中O 2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 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 2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 静脉端的含量。
[思考交流6]怎样快速计算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的“穿膜层数”?[技巧]用“图解法”快速计算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的“穿膜层数”★易错排查1.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8.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 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 血糖调节和模拟尿糖的检测3.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其相互转化关系(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②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 2 ④水 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内环境成分:②③④⑤⑦⑧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提醒 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①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②胞内酶:如呼吸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③消化酶。
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1)(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完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高频考点一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例1. 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神经递质、胰岛素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解析:选B。
神经递质、胰岛素都由相应细胞产生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呼吸酶、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进入细胞外液,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学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错误!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血浆、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口腔上皮细胞组织液错误!(必修 3 P3“相关信息”改编)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分析二者成分: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4)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错误!(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A.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答案:D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金方案高考生物人教一轮复习练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D )
解析:稳态是新陈代谢的各种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必 要条件,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都是影响酶促反应的条 件,故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条件不是A、B、C项所述内容。
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A、B、C、D表
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
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
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D选项中,乙图中的食物链是A→C,只涉及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其中,并且消费者中有很多不同的营养级;
答案:B A选项中,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故A错误; 下列有关人体内稳态维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3)参加细胞免疫过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 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答案:D
解析:①~③分别表示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故A错误; 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肾上腺某些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增 强,故B错误;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而不是不变,故C错误;渗透压主要靠蛋白质和无机盐维 持,故D正确。
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
(4)如图为人力体血,糖来使源和排去向尿示意量图,减胰岛少素可,以促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故B正确;人
金方案高考生物人教一轮复习练案课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1)如果甲图遇中①寒为淀冷粉,环则②境由肠时腔进,入A机中的体方式分是 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升高,
()
境稳态失调的以是 促进物质( 氧) 化分解,增强产热量,故C错误;人体被病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337593b1eb91a37f1115cc9.png)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三维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三【教学难点】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细胞生活的环境1.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1.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1.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
(2)具体表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与体内HCO -3,HPO 2-4等离子有关,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实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4: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归纳点拨一』1、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2、内环境的成分判断(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有: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 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中。
注: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填“是”或“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内环境中生理过程判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场所是,不是细胞内液。
只要是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均不符合。
4、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能量交换的中间环节。
所以说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注: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归纳点拨二』1、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和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是由和决定的。
2.维持pH稳定的机制①正常人血浆pH接近中性,为。
②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
『归纳点拨三』1、综上所述,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等,根本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导致组织液吸水,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中而使组织液增多。
2、内环境稳态的内涵、调节及意义内涵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能力大小意义『当堂检测』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2.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3.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③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稳定因素: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三、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5.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深入思考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
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
提示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
◆自查诊断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 答案×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答案√3.人体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答案×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答案×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答案×6.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 答案×板块二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 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
[答案] A题型一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判断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D.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 D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其中的血浆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糖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内,内环境中没有糖原,C错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2.[2017·河南信阳六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答案 D解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正确;组织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改变组织细胞渗透压,D错误。
知识拓展1.记住内环境成分的“属于”和“不属于”(1)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
②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
③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H2O2酶以及和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不被细胞吸收的成分:麦芽糖、纤维素。
③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题型二内环境各组分间内在关系分析3.[2017·郑州模拟]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A错误;若②为肝脏细胞,由于扩散作用,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B正确;在血浆、组织液、淋巴循环中,组织液中的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能够进入淋巴液中,但淋巴液中的物质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D错误。
4.[2017·吉林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C.A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中的低D.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答案 A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C单箭头指向A,A单箭头指向D,A为淋巴,C为组织液,D 为血浆,A、B、C、D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A错误;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C),B正确;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低,C正确;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B细胞内液中,D正确。
技法提升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1)模式图中,根据结构特点区分c.A端若为动脉端,则A处氧气浓度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概念图中,根据箭头方向区分①双向箭头的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②只有单方向箭头的是淋巴,据此判断:a.形成淋巴(指向淋巴)的是组织液。
b.淋巴流向(淋巴指向)的是血浆。
题型三物质跨膜层数5.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膜( ) A.5层 B.3层 C.6层 D.4层答案 A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如图所示)。
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即穿过2层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膜。
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再进一步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彻底氧化分解。
葡萄糖分子不直接进入线粒体,所以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经过的膜有5层。
技法提升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两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膜)+进组织细胞(一层膜)=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膜)+进、出红细胞(两层膜)+进组织细胞(一层膜)+进线粒体(两层膜)=11层。
考点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
[答案] D题型一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分析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内环境pH会下降答案 A解析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错误;人在冬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等,C错误;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不是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表示体温和酸碱度B.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内环境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答案 C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A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