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物理提分训练7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有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有答案)1.下列四幅图是交流电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所用交流电的是()解析: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是正弦式交流电,其电压的有效值是220V,最大值为311V,周期为0.02s,所以只有C正确.答案:C2.如图中闭合线圈都在匀强磁场中绕虚线所示的固定转轴匀速转动,能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是()解析:A、B选项中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且过线圈平面的转轴匀速转动,满足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C选项中转轴平行于磁场,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零,故C中不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D选项中虽然只有一半线圈在磁场中,但是始终有一边切割磁感线按照正弦规律产生感应电动势,且一边出磁场时,另一边恰好进入,保证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连续按照正弦规律变化,D选项正确.答案:ABD3.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绕cd从下图所示位置开始匀速运动,转轴与磁场垂直,线框总电阻为R,一理想电压表接在线框的c、d两点之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框转一周外力所做的功为πB2l4ωRB.线框转过90°的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Bl2ωC.线框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Bl2RD.电压表示数为2Bl2ω2解析:线框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2Bl2ω2,电流的有效值为I=2Bl2ω2R,T=2πω,线框转动一周,产生的热量Q =I2RT=(2Bl2ω2R)2R•2πω=πB2l4ωR,外力做的功W=Q,选项A正确;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Bl2ω,选项B正确;线框转动90°的过程中,流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ΔΦR=Bl2R,选项C正确;电压表的示数等于cd端电压的有效值:U=I•R4=2Bl2ω2R•R4=2Bl2ω8,选项D 错误.答案:ABC4.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s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Hz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2A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A解析:由题图可直接获取的信息是:交变电流的周期是0.250s,A错;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0V,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为正弦交变电流.从而可推出:交变电流的频率f=1T=10.250Hz=4Hz,B错;交变电流的最大值Im=EmR=2010A=2A,D错;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Im2=22A=2A.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5.(2010年安徽省皖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正弦脉冲波和方波的交变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若使这两种电流分别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则经过1min的时间,两电阻消耗的电功之比W甲∶W乙为()A.1∶2B.1∶2C.1∶3D.1∶6解析:电功的计算,I要用有效值计算,图(甲)中,由有效值的定义得(12)2R×2×10-2+0+(12)2R×2×10-2=I21R×6×10-2,得I1=33A;图(乙)中,I的值不变I2=1A,由W=UIt=I2Rt可以得到W甲∶W乙=1/3.答案:C6.如图甲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环形线圈,共轴并靠近放置.当A 线圈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流i时,则()A.在t1到t2时间内A、B两线圈相吸B.在t2到t3时间内A、B两线圈相斥C.t1时刻两线圈间作用力为零D.t2时刻两线圈吸引力最大解析:t1到t2时间内,A线圈中电流减小,产生的磁场减弱,穿过B 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的第二种表述,B受到向左的磁场力以阻碍磁通量的减小,A对.同理,在t2到t3时间内B受到向右的磁场力以阻碍磁通量的增大,B对.t1时刻,A中电流最大,但变化率为零;B 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两线圈间作用力为零,C对.t2时刻,A中电流变化率最大,B中感应电流最大但A中电流为零,因而作用力为零.答案:ABC7.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节电压,从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比过去用变压器调压方便且体积较小,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的电压波形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测灯泡的两端的电压,多用电表示数为()A.22UmB.24UmC.12UmD.14Um解析:多用电表测得的电压值为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Q==U2有RT,得U有=12Um,C正确.答案:C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甲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交流电,图乙表示直流电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C.图甲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sin100πtVD.图甲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110解析:图甲、图乙均表示交流电,故A错;图甲是正弦交流电,周期为2×10-2s,所以ω=2πT=100πrad/s,所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311sin100πtV,故C选项对;图甲和图乙的有效值并不相同,B错;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电的电压,不能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故D错.答案:C9.如图所示,在两平行金属板中央有一个静止的电子(不计重力),当两板间加上如图所示的交变电压后,能使电子有可能做往返运动的电压是()解析:由A图象可知,电子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4T时刻速度最大,由14T到12T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12T时刻速度为零,从12T到34T电子反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34T时刻速度最大,由34T到T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T时刻速度为零,回到原位置,即电子能做往复运动,同样的方法可得B、C也对.答案:ABC10.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匀速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n=100、电阻r=10Ω,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与电阻R连接,电阻R=90Ω,与R 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按图(乙)所示正弦规律变化.求:(1)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2)电路中交流电压表的示数.解析:(1)交流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Em=nBSω而Φm=BS,ω=2πT,所以Em=2nπΦmT由Φt图线可知:Φm=2.0×10-2Wb,T=6.28×10-2s所以Em=200V.(2)电动势的有效值E=22Em=1002V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为I=ER+r=2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U=IR=902V=127V.答案:(1)200V(2)127V11.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光滑水平金属导轨,水平地放置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放置在导轨上,其电阻为R0.在拉力F作用下从t=0的时刻开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vmsinωt,不计导轨电阻.求:(1)从t=0到t=2πω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2)从t=0到t=π2ω时间内拉力F所做的功.解析:(1)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BLvm•sinωt,是正弦交变电流.其有效值:E=Em2=BLvm2在Δt=2πω=T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Q=I2RT=(ER+R0)2R2πω=+(2)从t=0到t=π2ω的时间是14周期,这段时间内棒的速度由0增至vm,外力F做的功转化为棒的动能和R及R0上产生的热量,由能量守恒定律得:W外=12mv2m+Q′Q′=E2R+R0•π2ω=πB2+所以这段时间外力F所做的功W=12mv2m++答案:+(2)12mv2m++。
2012北京高考物理部分详解含答案

2012北京高考物理部分详解含答案2012年高考试题北京卷物理试题详解13(一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B本题考察原子物理中的玻尔氢原子模型。
难度低。
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数越大,它的能级越高,即能量越高。
从高轨道往低轨道跃迁,会放出光子,能量减少,减少的能量等于两个轨道的能级之差。
因此选B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 )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本题考察光的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波长公式。
难度低。
,1,所以v,c,因此速度减小。
而光的频根据光的折射定律n=c/v,光在真空或者空气中的速度为c,而n率不变,由光的波长公式,v,λf得,速度减小,波长也变短。
所以选A。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P/2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功率为。
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C )52102A、5V B、V C、10V D、V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D )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本题考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等效电流的概念。
难度中等。
由电流强度的定义I=q/t,带电粒子每转动一个周期,通过轨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电荷的电量q,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因此qvB=mv2/R,于是R=mv/qB。
17(一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 A )A本题考察简谐运动的图像。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及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M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M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M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解析:若F=Mg则物体只受F与Mg两个力作用,若F答案:D 2.(2010年淄博)如图所示,一重为8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AB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A.6NB.8NC.10ND.12N解析: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6N,重力G=8N.故杆对其作用力F=F21+G2=10N,选C.答案:C3.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B.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C.系统对地球的引力减小D.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解析:当水流出时,水的重心不断下降,当水全流尽时,系统的重心位置又回到了容器的中心,故B正确,A错;由于水流出过程,系统的重力减小,故系统对地球的引力减小,C正确;重力和绳的拉力平衡,故绳的方向始终过重心且竖直,D错.答案:BC4.如图所示是2010年甘肃省舟曲特大泥石流后,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运送沙子时卡车卸沙子的原理图,该车装满沙子,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沙子与车厢底部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车厢的倾角为θ(已知μ2>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tanθ>μ2B.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sinθ>μ2C.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tanθ>μ1 D.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μ1>tanθ解析:要完全卸干净沙子,则最后卸下的沙子在斜面方向的合外力沿斜面向下,需要满足条件mgsinθ-μ2mgcosθ>0,即μ20,即μ1tanθ,则μ2>tanθ>μ1.所以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5.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今对木块施一个既与斜面底边平行又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将力F撤消,则木块()A.仍保持静止B.将沿斜面下滑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解析:有力F作用时,木块在斜面内的受力如图,且Ff=F2+,当撤去力F后,木块只受mgsinθ和Ff′,且Ff′答案:A6.下列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解析:轻质杆与轻绳的区别在于,轻质杆不但能被压,还能被拉,而轻绳只能被拉,根据这一点再取B点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到图乙中AB不能用轻绳代替,B点受力不能平衡,所以正确的选项应该是B.答案:B7.(2009年广东)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1,k2为原长且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解析: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同时受到压力作用,通过力的传递,两弹簧产生的弹力相同,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在劲度系数k不相同的情况下,两弹簧产生的形变量x是不相同的,劲度系数大的弹簧其形变量较小,所以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故A、C错误,B正确;因两弹簧都发生了形变,故其弹性势能都要变化,D正确.答案:BD8.(2010年滨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P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拉动,那么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FT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FT始终增大,Ff始终减小B.FT保持不变,Ff始终增大C.FT保持不变,Ff先减小后增大D.FT先不变后增大,Ff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加力F前,物体P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加上力F 后,力F增大的开始阶段,物体P所受到的静摩擦力仍水平向右,由平衡条件可得:FT=Ff+F,物体被拉动之前,FT不变,Ff随F的增大而减小.当Ff=0之后,F仍然增大,物体P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由平衡条件得:FT+Ff=F,Ff随F的增大而增大,故只有C正确.答案:C9.某同学用传感器来探究摩擦力,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再连接到计算机上;②将一质量m=3.75kg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绳将木块和传感器连接起来;③打开计算机,使数据采集器工作,然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细绳,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拉动;④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0~6s内木块一直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B.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C.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8D.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1解析:因木块始终缓慢运动,所受合力为零.故细绳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大反向,由题图可知,0~2s内细绳的拉力为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木块在2s~6s内,所受的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6s后,摩擦力大小不变,应为滑动摩擦力,6s时的Ff=4N为最大静摩擦力,由Ff滑=μFN=μmg可得,μ=33.75×10=0.08,故B、C正确,D错误.答案:BC10.某同学用30N的水平力将一质量为2kg的物体按压在竖直墙上不动.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疲劳,他按压物体的水平力减为15N,物体顺着墙面滑了下来.已知物体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试讨论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情况.(取g=10m/s2)解析:静止时,物体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与重力相等,大小为20N;沿墙面下滑时,为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N=9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见解析11.(2010年辽宁辽阳)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块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多大的距离?解析:末态时的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1′与F2′分别是弹簧k1、k2的作用力,物块静止有F1′+F2′=mg.初态时,弹簧k2(压缩)的弹力F2=mg.末态时,弹簧k2(压缩)的弹力F2′=23mg,弹簧k2的长度变化量Δx2=ΔF2/k2=(F2-F2′)/k2=mg3k2由F1′+F2′=mg,F2′=23mg得F1′=mg3初态时,弹簧k1(原长)的弹力F1=0末态时,弹簧k1(伸长)的弹力F1′=mg3 弹簧k1的长度变化量Δx1=ΔF1/k1=(F1′-F1)/k1=mg3k1由几何关系知所求距离为Δx1+Δx2=mg(k1+k2)/(3k1k2).答案:mg(k1+k2)/(3k1k2)。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附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附参考答案)1.在跳高运动的发展史上,其中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过杆姿势,如图所示,则在跳高运动员消耗相同能量的条件下,能越过最高横杆的过杆姿势为()解析:运动员经过助跑后,跳起过杆时,其重心升高,在四种过杆姿势中背越式相对于杆的重心位置最低,所以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条件下,该种过杆姿势能越过更高的横杆.选项D正确.答案:D2.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将()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始终不变解析:由题意知外力对绳索做正功,机械能增加,重心升高,故选A. 答案:A3.(2010年福建龙岩)体育比赛中的“3m跳板跳水”的运动过程可简化为:质量为m的运动员走上跳板,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他在水中减速下降高度为h,而后逐渐浮出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运动员从C点到A点运动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运动员从C点开始到落水之前机械能守恒C.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mg)h D.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解析:运动员从C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先是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最后弹力为零,故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A错误;运动员从C点开始到落水之前,除重力做功外,跳板弹力对运动员做功,运动员机械能增加,B错误;运动员从入水至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故C错误,D正确.答案:D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物体A相连,右端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A、B均在粗糙水平面上不动,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在物体B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物体A、B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合外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等于物体A的动能增量B.外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C.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A和B 的动能增量及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D.外力F做的功加上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等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等于物体A的动能增量,合外力对B做的功等于物体B动能的增量,而合外力对B所做的功等于外力F做的功、摩擦力对B做的功和弹簧弹力对B做的功之和,选项A正确,B错误;物体B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应大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所以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应大于物体B的动能增量及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选项D错误;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功能关系可以判断,外力F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和B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选项C正确.答案:AC5.(2010年福建古田一中)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砂子的小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小桶与砂子的总质量为m,把小车从静止状态释放后,在小桶下落竖直高度为h的过程中,若不计滑轮及空气的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拉车的力始终为mgB.当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C.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ghD.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mgh/(M+m)解析:整体在小桶和砂子重力mg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只有在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选项A错误,B正确;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可知,小桶和砂子减少的重力势能mgh转化为整体的动能,所以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mgh/(M+m),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BD6.(2010年东营第一中学)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B.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C.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解析:A位置运动员只受重力,向下运动所受到跳板给他的支持力越来越大,运动员先加速后减速;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位置速度为0,但向上的合力最大,由动能定理可知,D对.答案:CD7.(2010年辽宁沈阳)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粗糙面不同的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已知B处离地面高度为H,则在物体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A.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B.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C.两种传送带与小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D.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解析:A→B,由动能定理,W-MgH=12mv2,A对;动摩擦因数μ明显不同;A→B摩擦力做功一样,但甲一直产生热量,而乙中只有AC 段产生热量,所以产生热量不同,再由能量守恒则消耗的电能不等.答案:AC8.(2010年安徽安庆二模)如图所示有三个斜面1、2、3,斜面1与2底边相同,斜面2和3高度相同,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他们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2、3斜面运动的时间t2>t3B.沿1、2斜面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1C.沿1、3斜面运动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ΔE1>ΔE3D.物块在三种情况下到达底端的动能Ek1>Ek2>Ek3解析:设2、3高度为h,倾角为θ,a=gsinθ-μgcosθ,所以hsinθ=12at2t=2hasinθ=2hg sinθ-μcosθ sinθ,所以t21、2底边为l,则W=μmgcosθ•lcosθ=μmgl,所以W1=W2;W=μmgcosθ•hsinθ=μmghcotθ,所以W2答案:D9.如图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初速度为零)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下落高度h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中的()解析:考虑环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个力的做功情况,重力做正功,圆环对小环的支持力始终与小环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由动能定理ΔEk =12mv2=mgh,v2与h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又因h=0时,v也为零.所以图象过原点,只有B符合条件,选B.答案:B10.当今流行一种“蹦极”运动,如图所示,距河面45m高的桥上A点系弹性绳,另一端系住重50kg男孩的脚,弹性绳原长AB为15m,设男孩从桥面自由下坠直至紧靠水面的C点,末速度为0.假定整个过程中,弹性绳遵循胡克定律,绳的质量、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男孩视为质点.弹性势能可用公式:Ep=kx22(k为弹性绳的劲度系数,x为弹性绳的形变长度)计算.(g=10m/s2)则:(1)男孩在最低点时,绳具有的弹性势能为多大?绳的劲度系数又为多大?(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男孩的最大速度又为多大?解析:男孩从桥面自由下落到紧靠水面的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对应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男孩速度最大时,应为加速度为零的位置.(1)由功能转化关系可知,mgh=Ep,Ep=50×10×45J=2.25×104J又Ep=12kx2,x=45m-15m=30m所以k=2Epx2=2×2.25×104302N/m=50N/m.(2)男孩加速度为零时,mg=kx′,得x′=10m,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mg(hAB+x′)=12kx′2+12mv2m,所以vm=20m/s.答案:(1)2.25×104J50N/m(2)20m/s11.(2010年江苏无锡)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从h=0.8m高处沿光滑斜面滑下,到达底部时通过光滑圆弧BC滑至水平传送带CD上,CD部分长L=2m.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以v=4m/s的速度逆时针传动,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3.求:(1)物块滑到C、D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物块从C滑到D的过程中,皮带对物块做多少功?(3)物块从C滑到D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2mv21解得物块到达C点的速度v1=2gh=4m/s物块在皮带上滑动的加速度a=μg=3m/s2由运动学公式-2aL=v22-v21解得物块到达D点的速度v2=v21-2aL=2m/s(2)皮带对物块做功W=-μmgL=-6J(3)物块从C滑到D的时间t1=v2-v1-a=23s 物块与皮带相对滑动距离s1=vt1+L物块在皮带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μmgs1得Q=14J答案:(1)4m/s2m/s(2)-6J(3)14J。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含答案和解释)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含答案和解释) 1.(2010年衢州模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但速度方向必定变化,A项正确.速度变化的运动可能是速度大小在变,也可能是速度方向在变化,也可能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不一定是曲线运动,B项错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项错误.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可能是变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D项错误.答案:A2.2010年9月19日强台风“凡亚比”在台湾花莲县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凡亚比”台风过后,台湾政府组织武警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A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B离江岸A最近处O的距离为d.若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A.dv2v22-v21B.0C.dv1v2D.dv2v1解析:要想时间最短,摩托艇的航向必须垂直于河岸方向,则航行时间t=dv2,沿河岸方向通过的距离为x=v1t=dv1v2.答案:C3.(2010年湖南长沙)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以下给出的4个关于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f的示意图(图中O 为圆心)中正确的是()解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圆心,雪橇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由此判断只有C选项符合以上条件,所以C正确.答案:C4.(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第三次调研)现在城市的滑板运动非常流行,在水平地面上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人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如图所示,假设人和滑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上,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除了跳起的高度足够外,在起跳时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应该()A.竖直向下B.竖直向上C.向下适当偏后D.向下适当偏前解析:由于运动员最终仍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上,所以运动员和滑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变,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只能沿竖直方向,由题意可以判断应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答案:A5.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x、竖直分量大小vy与时间t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解析:运动员跳伞时,既有水平速度也有竖直速度,即实际速度的方向斜向下,而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斜向上,并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故水平方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A错,B可能正确;在竖直方向其合力为mg-Ffy,且Ffy在增大,所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C、D均错.答案:B6.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1年9月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A.dv2v22-v21B.dv21+v22v2C.dv1v2D.dv2v1解析: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必须使v2方向与跑道垂直,则箭从射出到射中的时间为dv2,箭沿跑道方向运动的位移为v1•dv2,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2=dv21+v22v2,选项B正确.答案:B7.如图所示,一条小船位于200m宽的河正中A点处,从这里向下游1003m处有一危险区,当时水流速度为4m/s,为了使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A.433m/sB.833m/sC.2m/sD.4m/s解析:恰好使小船避开危险区,小船应沿直线AB到达对岸,如右图所示,则有:tanθ=BDAD=33,θ=30°,当船头与AB垂直时,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因此,最小速度v1=v2sinθ=4sin30°=2m/s,故选项C正确.答案:C8.一快艇要从岸边某一不确定位置处到达河中离岸边100m处的一浮标处,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vx图象和流水的速度vy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则()A.快艇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快艇的运动轨迹为曲线C.能找到某一位置使最快到达浮标处的时间为20sD.最快到达浮标处的位移为100m解析:快艇沿河岸方向的匀速运动与垂直河岸的匀加速运动的合运动是类平抛运动性质的曲线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最快到达浮标处的方式是使垂直河岸的速度vx保持图甲所示的加速度a=0.5m/s2加速运动,则12at2=x,代入x=100m解得t=20s,选项C正确.但实际位移s=x2x+x2y>100m,选项D错误.答案:BC9.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 -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解析:利用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分别分析速度和加速度,再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A、B间距离变化的规律为d=H-2t2,则B与地面的高度为y=H-d=2t2=12×4×t2,即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所以物体B在竖直方向上从地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x=v0t+12at2知v0=0、a=4m/s2.物体B的实际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则物体B做类平抛运动,故选项B、C正确.答案BC10.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车在滑轮的正下方,绳子的端点A离滑轮的距离是H.车由静止开始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试求:(1)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重物m在t时刻速度的大小.解析:(1)汽车在时间t内向左走的位移:x=Hcotθ又汽车匀加速运动x=12at2所以a=2xt2=2Hcotθt2(2)此时汽车的速度v汽=at=2Hcotθt由运动的分解知识可知,汽车速度v汽沿绳的分速度与重物m的速度相等,即v物=v汽cosθ得v物=2Hcotθcosθt答案:(1)2Hcotθ/t2(2)2Hcotθcosθ/t11.宽9m的成型玻璃以2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割刀的速度为10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则:(1)金刚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2)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3)所生产的玻璃板的规格是怎样的?解析:(1)由题目条件知,割刀运动的速度是实际的速度,所以为合速度.其分速度的效果恰好相对玻璃垂直切割.设割刀的速度v2的方向与玻璃板速度v1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要保证割下的是矩形的玻璃板,则由v2是合速度得v1=v2cosθ,所以cosθ=v1v2=15,即θ=arccos15,所以,要割下矩形玻璃板,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速度方向夹角θ=arccos15.(2)切割一次的时间:t=dv2sinθ=910×1-125s=0.92s.(3)切割出的矩形玻璃板的规格为:长度:d=9m,宽度:l=v1t=2×0.92m=1.84m.答案:(1)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速度方向夹角为arccos15(2)0.92s(3)长9m,宽1.84m。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及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及答案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总是对物体做功,静摩擦力总是不做功B.只要是恒力对物体做功,都是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C.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或者物体的位移为零D.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的过程中,物体必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滑动摩擦力有时不对物体做功,静摩擦力也可以对物体做功,A 错.利用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可以否定C、D.答案:B2.速度为v的子弹,恰好可以穿透一块固定着的木板,如果子弹速度为2v,子弹穿透木板时阻力视为不变,则可穿透几块同样的木板() A.2块B.3块C.4块D.1块解析:设阻力为f,根据动能定理,初速为v时-fs=0-12mv2,初速为2v时-fns=0-12m(2v)2,解得n=4.答案:C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s,以速度v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把质量为m的货物放到A点,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货物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货物做的功可能是()A.等于12mv2B.小于12mv2C.大于μmgsD.小于μmgs解析: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地面可能先加速后匀速,也可能一直加速而物体的速度小于v,故可能等于12mv2,可能小于12mv2,可能等于μmgs,可能小于μmgs,但不可能大于μmgs,故选A、B、D.答案:ABD4.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10m/s2,则物体在水平地面上()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NB.滑行的总时间为4sC.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D.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解析:物体初动能为50J(初速度为10m/s),在摩擦力作用下滑动20m 动能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所受合外力为2.5N,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加速度大小为2.5m/s2,C错D对;时间t=v0a=4s,B对.答案:BD5.(2010年合肥)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滑下,停在水平面上的B点(斜面与水平面通过一小段与它们相切的圆弧连接),量得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B、C间距离均为s,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如果用与轨道平行的力F把物体从C 处拉回A处,则力F做的功至少为()A.μmgsB.2μmgsC.3μmgsD.4μmgs解析:由动能定理,A→B,mgh-μmgs=0,C→A,则W-μmg•2s-mgh=0,∴W=3μmgs.答案:C6.(2010年山东东营)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12mv2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12mv2C.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解析: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W合=WF-Wf-mgh=12mv2,其中Wf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W人=WF=Wf+mgh+12mv2,A、C 错误,B、D正确.答案:BD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力F 做的功与安培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A.棒的机械能增加量B.棒的动能增加量C.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D.电阻R上放出的热量解析:金属棒受重力、恒力F和安培力作用,力F对金属棒做功,金属棒克服重力和安培力做功,由动能定理WF+WFA+WG=ΔEkWF+WFA=-WG+ΔEk=mgh+ΔEk即F与FA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金属棒机械能的增加量,故A正确,B、C、D均错.答案:A8.(2010年江苏)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 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解析:前一过程,从A到P,所受摩擦力较大,下滑加速度较小,位移较小,故在P点的动能较小;后一过程,从B到P,下滑加速度较大,位移较大,故在P点的动能较大,所以A正确;两过程中,前者摩擦力大,位移小,后者摩擦力小,位移大,无法比较产生热量的大小,故B不正确;物块滑到底端的两过程合外力的功相同,根据动能定理,滑到底端速度相等,即C不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两次加速度变化特点,两次图象如v-t图所示,位移相等,故前一过程时间较长,D正确.答案:AD9.(2010年潍坊二模)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此物体()A.在位移为l=9m时的速度是33m/sB.在位移为l=9m时的速度是3m/sC.在OA段运动的加速度是2.5m/s2D.在OA段运动的加速度是1.5m/s2解析:在位移l=9m时由动能定理,W-μmgl=12mv2∴v=2W-2μmglm=2×27-2×0.1×2×10×92m/s=3m/s.在OA段运动时,W=FlF=Wl=153N=5N∴F-μmg=ma∴a=F-μmgm=5-0.1×2×102m/s2=1.5m/s2.答案:BD10.质量为5×103kg的汽车在t=0时刻速度v0=10m/s,随后以P=6×104W的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经72s达到最大速度,该汽车受恒定阻力,其大小为2.5×103N.求:(1)汽车的最大速度vm;(2)汽车在72s内经过的路程s.解析:(1)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等于阻力P=fvmvm=Pf=6×1042.5×103m/s=24m/s(2)由动能定理可得Pt-fs=12mv2m-12mv20所以s=2Pt--=2×6×104×72--2×2.5×103m=1252m答案:(1)24m/s(2)1252m11.(2009年福建)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处于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q>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为s0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t1;(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vm,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vm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W;(3)从滑块静止释放瞬间开始计时,请在乙图中画出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关系v-t图象.图中横坐标轴上的t1、t2及t3分别表示滑块第一次与弹簧上端接触、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值及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时刻,纵坐标轴上的v1为滑块在t1时刻的速度大小,vm是题中所指的物理量.(本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刚接触的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qE+mgsinθ=ma①s0=12at21②联立①②可得t1=2ms0qE+mgsinθ③(2)滑块速度最大时受力平衡,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0,则有mgsinθ+qE=kx0④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sinθ+qE)•(s0+x0)+W=12mv2m-0⑤联立④⑤可得W=12mv2m-(mgsinθ+qE)•(s0+mgsinθ+qEk) (3)如图(说明:0~t1匀加速是直线t1~t2变加速达最大速度t2~t3变减速减到零)答案:(1)2ms0qE+mgsinθ(2)12mv2m-(mgsinθ+qE)(s0+mgsinθ+qEk)(3)见解析。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带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带答案)1.游客乘坐过山车,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处获得的向心加速度达到20m/s2,g取10m/s2,那么此位置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相当于游客重力的()A.1倍B.2倍C.3倍D.4倍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人的质量设为m):FN-mg=ma向心,代入数值解得FN=3mg,故C正确.答案:C2.(2010年广东广州)如图是磁带录音机的磁带盒的示意图,A、B为缠绕磁带的两个轮子,两轮的半径均为r,在放音结束时,磁带全部绕到了B轮上,磁带的外缘半径R=3r,现在进行倒带,使磁带绕到A轮上.倒带时A轮是主动轮,其角速度是恒定的,B轮是从动轮.经测定,磁带全部绕到A轮上需要时间为t,则从开始倒带到A、B两轮的角速度相等所需要的时间()A.等于t2B.大于t2C.小于t2D.等于t3解析:本题考查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A的角速度是恒定的,但是A的半径越来越大,根据v=ωr可得v在增大,所以一开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B项正确.答案:B3.如图所示,在第七届亚冬会上双人花样滑冰比赛中,有时会看到被男运动员拉着的女运动员离开地面在空中做圆锥摆运动的精彩场面,假设体重为G的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时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30°,重力加速度为g,估算该女运动员()A.受到的拉力为3GB.受到的拉力为2GC.向心加速度为3gD.向心加速度为2g解析: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对女运动员受力分析可知,受到重力G、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拉力F,竖直方向合力为零,有Fsin30°=G得F =2G,B项正确.水平方向的合力提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Fcos30°=ma向,即2mgcos30°=ma向,所以a向=3g,C项正确.答案:BC4.(2010年贵州崇文中学)如图是一种“滚轮—平盘无极变速器”示意图,它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轮组成.由于摩擦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随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转速n1、从动轴转速n2、滚轮半径r以及滚轮距离主动轴中心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是()A.n2=n1xrB.n2=n1rxC.n2=n1x2r2D.n2=n1xr解析:由于平盘和滚轮接触处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所以2πn1x=2πn2r,即n2=n1xr.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A5.(2010年抚顺六校二模)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由A 端向右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B,若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由B 端向左运动,到A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A.已知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离开该粗糙轨道,D为AB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vA>vBB.vA=vBC.vA解析:左边圆弧轨道,FN1-mg=mv21R,右边圆弧轨道mg-FN2=mv22R∴FN1>FN2.而f=μFN∴f1>f2而W=-f•l,选A.答案:A6.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小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0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解析:小球沿管上升到最高点的速度可以为零,故A错误,B正确;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由外侧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FN与球重力在背离圆心方向的分力Fmg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N-Fmg =mv2R+r,因此,外侧管壁一定对球有作用力,而内侧管壁无作用力,C正确;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小球受管壁的作用力与小球速度大小有关,D错误.答案:BC7.如图所示,木块P放在水平圆盘上随圆盘一起转动,关于木块所受摩擦力f的叙述正确的是()A.f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B.圆盘匀速转动时f=0C.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f的大小跟木块到轴O的距离成正比D.在木块与轴O的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圆盘匀速转动时,f的大小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成正比解析:木块随着圆盘转动时,不一定是匀速转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沿半径方向,只有圆盘匀速转动时摩擦力才指向圆心,所以A 选项错误;匀速转动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所以静摩擦力肯定不为零,所以B错误;当转速一定时,说明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静摩擦力与转动半径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在半径一定时,木块做匀速转动,静摩擦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C8.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起发生在湖南长沙某区湘府路上的离奇交通事故.住在公路拐弯处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家在三个月内连续遭遇了七次大卡车侧翻在自家门口的场面,第八次有辆卡车冲撞进李先生家,造成三死一伤和房屋严重损毁的血腥惨案.经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协力调查,画出的现场示意图如图所示.交警根据图示作出以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做离心运动B.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做向心运动C.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内(东)高外(西)低D.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外(西)高内(东)低解析:汽车进入民宅,远离圆心,因而车做离心运动,A对,B错.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拐弯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此处,汽车以与水平公路上相同速度拐弯,易发生侧翻,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也可能是路面设计不太合理,内高外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背离圆心而致,C对,D错.答案:AC9.在2010年11月16日广州亚运会上,场地自行车女子记分赛决赛我国选手刘馨顺利夺冠,如图1所示.比赛时运动员分别沿不同的轨道行驶,该过程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理想模型,两质点分别在M和N两处紧贴着圆台内壁分别在虚线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摩擦,则()A.M处质点的线速度一定大于N处质点的线速度B.M处质点的角速度一定大于N处质点的角速度C.M处质点的运动周期一定等于N处质点的运动周期D.M处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N处质点的向心加速度解析:某质点在圆台内壁沿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θ为比赛场地所在的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则mgtanθ=ma =mv2r=mω2r=m(2πT)2r,分别解得a=gtanθ,v=rgtanθ,ω=gtanθr,T=2πrgtanθ,由此可以判断得出aM=aN,vM>vN,ωMTN,只有A对.答案:A10.如图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6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0.3kg的物体,M的中点与圆孔距离为0.3m.已知M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N,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线转动,问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m会处于静止状态?(g取10m/s2) 解析:设物体M和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当ω具有最小值时,M有向圆心运动的趋势,故水平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和指向圆心方向相反,且等于最大静摩擦力2N.隔离M有T-fm=Mω21r0.3×10-2=0.6ω21×0.2解得ω1=2.9rad/s当ω具有最大值时,M有离开圆心的趋势,水平面对M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大小也为2N.隔离M有T+fm=Mω22r0.3×10+2=0.6ω22×0.2解得ω2=6.5rad/s故ω范围是2.9rad/s≤ω≤6.5rad/s.答案:2.9rad/s≤ω≤6.5rad/s11.如图所示,一根长0.1m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kg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端,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的转速很缓慢地增加,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开始时转速的3倍时,细线断开,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比开始时大40N,求:(1)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大小;(2)线断开的瞬间,小球运动的线速度;(3)如果小球离开桌面时,速度方向与桌边线的夹角为60°,桌面高出地面0.8m,求: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距桌边线的水平距离.解析:(1)线的拉力等于向心力,设开始时角速度为ω0,向心力是F0,线断开的瞬间,角速度为ω,线的拉力是F.F0=mω20R①F=mω2R②由①②得FF0=ω2ω20=91③又因为F=F0+40N④由③④得F=45N(2)设线断开时速度为v由F=mv2R得,v=FRm=45×0.10.18m/s=5m/s (3)设桌面高度为h,小球落地经历时间为t.t=2hg=0.4s则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到桌边线的水平距离为l=v•sin60°•t=5×32×0.4m=3m=1.73m.答案:(1)F=45N(2)v=5m/s(3)l=1.73m。
2012新教材高考物理模拟题精编详解第七套试题

新教材高考物理模拟题精编详解第七套试题说明:本套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伦琴射线管的阴极和阳极(又叫对阴极)间加一高电压U ,能够产生波长为λ 的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动能,下列关于伦琴射线的说法:①伦琴射线是从阴极发出的;②伦琴射线是从阳极发出的;③伦琴射线的波长λ=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真空中光速,E 为伦琴射线的能量);④伦琴射线比γ 射线更难观察到衍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只发射波长为1λ、2λ、3λ的三种单色光,且1λ>2λ>3λ,则照射光的波长为( ) A .1λ B .1λ+2λ+3λ C .3232λλλλ+ D .2121λλλλ+3.一人正对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站立,人的身体宽为b ,两眼相距为a ,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整个身体,则平面镜的宽度至少为( ) A .2b B .2a C .2)(a b - D .2)(b a + 4.如图1所示,正方形空腔内有匀强磁场B ,a 、b 、c 处都有缝隙,有一束带电的同种粒子流(不计重力),从a 处沿ad 方向并垂直磁感线进入磁场,结果在b 、c 处均有粒子射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b 、c 两处射出的粒子一定带正电B .b 、c 两处射出的粒子的速率之比为2∶1C .b 、c 两处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的飞行时间之比为1∶2D .b 、c 两处射出的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4 5.在距离地面高H 处,将一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抛出时小球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取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设小球在空中飞行到达某一位置的位移与水平抛出方向间夹角为α ,速度与水平抛出方向间夹角为β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中可能成立的是( ) A .α >30° B .β >30° C .α >β D .α =β6.如图2所示,带电量分别为-2Q 和-4Q 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B ,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现让金属球A 、B 分别自M 、N 两点以相等的动能相向运动,当两球刚好发生接触时,二者速度恰好为零,所带电荷重新分布,之后,两球又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两球相向运动的时间为0t ,反向回到M 、N 两点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t 、2t ,则有( )图2A .1t >2tB .1t <2tC .1t =2t <0tD .1t =2t >0t7.如图3所示,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 (方向向右)不断增加时,E 、F 两个轻线圈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是(不计两轻线圈之间的磁场力)( )图3A .E 、F 均向上B .E 、F 均向下C .E 向上,F 向下D .E 向下,F 向上8.人在沼泽地行走时容易下陷,下陷时( )A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B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C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 .无法确定9.在向右匀速行驶的火车中,向后水平抛出一物体,在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4中的( )图4A .A 、D 、EB .B 、C 、D C .C 、D 、E D .A 、B 、C10.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1S 、2S 相距6m ,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5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不相同B .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C .两列波的波长都为2mD .两列波的波长都为1m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13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1.(6分)现有下列器材:量程为10.0mA ,内阻约30Ω—40Ω的电流表一个,电阻箱R (0—999Ω)一个,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要求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E 约为1.5V ).图6(1)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2)写出用直接读出的值表示待测电动势的表达式E =______________,式中各直接读出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12.(7分)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ρ =0.8×33kg/m 10的某种油,用滴管滴出一滴油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为V =0.3×33cm 10-,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 =0.52m ,油的摩尔质量M =0.05kg/mol .把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每个分子看成球形,那么:(1)油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2)由以上数据可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是________.三、本题共6小题,共6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如图7所示,三角形木块放在倾角为θ 的斜面上,若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 >tan θ ,则无论作用在木块上竖直向下的外力F 多大,木块都不会滑动,这种现象叫做“自锁”.试证明之图7 14.(10分)曲线上任一点的最大的内切圆的半径R 的倒数P =1/R 叫该曲线在该点的曲率,P 越大说明曲线在该点弯曲的越厉害,而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一位置所受合外力在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量提供在该位置所需向心力,用以改变速度v 的方向,大小为R mv F n /2=,沿速度方向的分量F ,用以改变速率,试求以速度0v =10m/s 水平抛出的重物运动的抛物线上横坐标为0x =10m 的A 点的曲率的大小.(如图8所示,g 取10m/2s )图8 15.(11分)A 、B 两地相距11km ,A 、B 之间用两根电线连接,在一次暴风雨过后,A 、B 两地之间有一棵树倒在两根电线上造成故障,相当于两根电线之间接上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如图9所示,为查出故障地点,在A 处加上12V 电压,在B 处测得的电压为10V ,若在B 处加12V 电压,则在A 处测得电压为4V ,求故障处距A 多远?(提示:电线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图916.(12分)如图10所示,宽为d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两端无摩擦地垂直套在导轨上,若导轨足够长,则当金属杆由静止向下滑动时可达一稳定速度,试求这一速度的大小,设整个回路的电阻可等效为R图1017.(11分)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简图如图11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发出墨汁微滴,此微滴经过带电室时被带上负电,带电的多少由计算机按字体笔画高低位置输入信号加以控制,带电后的微滴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偏转电场发生偏转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体,无信号输入时,墨汁微滴不带电,径直通过偏转板而注入回流槽流回墨盒.设偏转板板长1.6cm,两板间的距离为0.50cm,偏转板的右端距纸3.2cm.若一个墨汁10-kg,以20m/s的安装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两板间的微滴的质量为1.6×1010V,若墨汁微滴打到纸上的点距原射入方向的距离是2.0mm.求:电压是8.0×3图11(1)这个墨汁微滴通过带电室带的电量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和重力,可以认为偏转电场只局限在平行板电容器内部,忽略边缘电场不均匀性)(2)为了使纸上的字体放大10%,请你分析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方法.18.(13分)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风力发电每年以26%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发电以17%的速度增长,而作为世界上最主要能源的石油,开采量每年增长仅1.4%,无污染的太阳能利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1991年8月世界各国的太阳能专家聚集巴黎,专门讨论了建立太空太阳能电站的问题,这种空间太阳能电站建在地球同步轨道的一个固定位置上,向地球上固定区域供电,其发生及传输的方式是:在太空太阳能电站的太阳能收集板上铺设硅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再经过微波转换器将直流电转换成微波,并通过天线将电能以微波形式向地面发送,地面再通过天线和换能器把微波能还原成电能.①若太阳能电池的硅片每片面积42cm ,可提供电能50mW ,巨大的太阳能收集板电池阵列面积为5×28m 10,其发电功率为多少?②利用微波传输电能(微波输电采用的频率是2450MHz )实现了“无缆输电”,输电效率可达80%.火力发电厂若采用燃烧其优质煤发电,该优质煤的燃烧值为3.36×710J/kg ,发电效率为40%,那么火车发电厂要产生上述到达地面接收站功率,1分钟需燃烧多少千克这种优质煤?(保留2位有效数字)③试估算空间太阳能电站一昼夜由于被地球遮挡而不能发电的最长时间(保留2位有效数字).取地球本影长为地球半径的216倍,同步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参考答案1.C 电子由阴极射出,打到阳极上,产生伦琴射线,因此伦琴射线由阳极射出,②对,由E =hv =λch可知,③对,伦琴射线的波长比γ 射线的大,应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2.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单色光发出三种波长的光,一定是由基态跃迁到n =3的激发态,吸收的光的波长是3λ,133E E ch-=λ①,231E E ch-=λ②,122E E ch-=λ③,由①②③可得21213λλλλλ+=,D 正确.3.D 由答图1可知,平面镜的至少宽度为2ba +.答图14.D 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一定带负电,A 错,b c r r 2=,由Bqm vr =可知b c v v 2=,所以B 错,D 正确.T t b 21=,T t c 41=,所以C 错. 5.B 小球运动轨迹如答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α <β ,C 、D 均错,当小球落地时122tg 0===gHgH v v y β,所以,小球在空中某位置时β >30°,可能成立.当小球落地时,tg α 2122===⋅gh gH hxy ,α <30°,因此α >30°不可能成立.答图26.C 相碰点一定发生在M 、N 中点,相碰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一时刻A 、B 两球的速度相等,小球自相碰点到返回M 、N 两点时间一定相同1t =2t ,相碰前A 、B 间库仑力F =228L KQ ,相碰后A 、B 间的库仑力229L KQ F'=,相碰后比相碰前对应位置的加速度大,所以1t =2t <0t .7.C 电流增大时,穿过E 、F 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可知,感应电流的效果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即E 向上,F 向下运动,C 正确. 8.B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正确.9.A 在火车中向后抛出一物体,向后指的是相对于火车的速度方向向后,相对于地的速度可能向右,也可能向左,还可能为零,因此A 正确.10.C 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才能产生干涉现象,A 错;波谷与波谷相遇应为振动加强,B 错;由图可知,相邻加强区域间的距离为1m ,在B 点,两列波到B 点的路程差应为一个波长,λ =4-2=2m ,C 正确,D 错误.如答图3.答图311.(1)如答图4所示,有任何错不给分答图4(2)211221)(I I I I R R E ⋅--=其中1I 为电阻箱电阻为1R 时电流表的示数,2I 为电阻箱为2R 时电流表示数. 12.答案:(1)6.0×1010-m ; (2)5.5×2310mo1.13.解析:当F 作用在物体上时,沿斜面向下的力为:(F +mg )·sin θ ① 假设物体滑动,则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为: μ(F +mg )·cos θ ② 由 μ >tan θ 可得: μ (F +mg )·cos θ >(F +mg )·sin θ ③ 从③式可以看出,无论F 多大,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总是大于“下滑力”,所以物体不会滑动.14.解析:如答图5所示,从抛出A 点经过时间为t ,答图5则:t v x 00= ⊥v =gt tg α =⊥v v 0 v =220⊥+v v 解得:α =45° v =2 10m/s 又将mg 分解得:n F =mg sin α 而22pmv R mv F n == ∴ p =)m (4021- 15.解析:设A 端至故障处长1L ,导线电阻分别为1R ,故障处至B 端长2L ,导线电阻分别为2R ,如答图6所示.答图6当A 端加上0U =12V 电压时,有:R R RU B +=12·0U当B 端加上0U =12V 电压时,有:RR RU A +=22·0U据电阻定律,有:1R ∶2R =1L ∶2L由题意: 1L +2L =11(km ) 解上述各式可得:1L =1km16.解析:设金属杆稳定时速度为V ,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I ,有:mg sin θ =BLI 若金属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则:E =BLV 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I =RE 解上述各式可得:V =22sin L B mgR θ17.解析:(1)设带电墨汁微滴带电量为q ,它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离开电场后沿直线打到纸上,偏转距离为 z =2.0mm 由 z =2002001202)(212121mdv qUL v Sv L dm qU v L dm qU v S at )v L (dm qU z'at =+=+=+⋅⋅+2(L )S即2m dv qUL (2L+S )=0.2cm ∴ q =1.25×1310- C(2)方法一:由上式 z =20m dv qUL (2L+S ),可知: 当S 一定时,z ∝U 由于U'z U z 1.0= ∴ U'=0.1U =0.8×310 即可将偏转电压提高到U +U'=8.8×310伏,能实现放大字体10%的要求 方法二:由上式 z =2m dv qUL (2L+S ),可知:当U 一定时,z ∝[2L +S ] 也可以增大偏转板与纸间的距离实现放大字体的要求 由于. L.S L.S'115050=++ ∴ S'=3.6cm即将偏转板与纸间的距离增大为3.6cm ,也能实现放大字体10%的目的 18.解析:①W 102564/1050105''10312⨯=⨯⨯⨯==-./S SP P ②mq P 2160ηη=⨯ m =q P 21/60ηη⨯=2.2×510(kg ) ③如答图7所示 210R /216R =L /2R ∆t =L ×24/2π ×6R =1.2h答图7。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1.太阳能电池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生活中,有些太阳帽前安装的小风扇就是靠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可以测得某太阳能电池可产生0.6V的电动势,这表示()A.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太阳能电池把0.6J的太阳能转变为电能B.无论接不接入外电路,太阳能电池两极间的电压都为0.6VC.太阳能电池在1s内将0.6J的太阳能转变为电能D.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小解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从电源内部的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即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多少,而不是在1s内转变的电能.电动势越大,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故A、D对,C错;电源在不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大小为电动势,故B 错.答案:AD2.某同学家中所有的灯原来都正常发光,现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验电笔测试室内火线与零线,氖管都发光.该同学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进户火线断路B.进户零线断路C.灯泡全部烧坏了D.室内线路某处短路解析:进户零线断路时,室内电路无电流,各处电路均与火线相连,电势与火线电势相同,用验电笔测试室内火线与零线时,氖管都发光.故选B.答案:B3.右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解析:由U-I图象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6V,内电阻r=6-44Ω=0.5Ω,外电路连接电阻R时路端电压为4.8V,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IrI=E-Ur=6-4.80.5A=2.4A又I=ER+r所以R=EI-r=(62.4-0.5)Ω=2Ω,选项A、B、C、D四个电路的外电路电阻分别是1Ω、2Ω、9Ω、4.5Ω,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答案:B4.如图为小灯泡的U-I图线,若将该小灯泡与一节电动势E=1.5V,内阻r=0.75Ω的干电池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总功率和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分别接近以下哪一组数据()A.1.5W1.0WB.0.75W0.5WC.0.75W0.75WD.1.5W0.75W解析:在题图中做出电源的外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即U=1.5-0.75I的图象,两图象的交点就是电源和小灯泡构成闭合回路时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图象交点坐标是(1.0,0.75),电源的总功率P总=IE=1×1.5W=1.5W,灯泡的实际功率P灯=UI=0.75W.答案:D5.(2010年吉林通化)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 =1Ω,电阻R1=6Ω、R2=5Ω、R3=3Ω,电容器的电容C=2×10-5F,若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时通过R2的电流为I;断开开关S后,通过R1的电荷量为q.则()A.I=0.75AB.I=0.5AC.q=2×10-5CD.q=1×10-5C解析:对电路分析:电阻R1、R3并联后与R2串联,所以外电路总电阻为R=7Ω,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75A,所以选项A正确;电阻R1、R3并联的电压为U=IR并=1.5V,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为Q=CU=3×10-5C.当断开开关S时,电容器对电阻放电,电荷通过R1、R3,由于两电阻并联,所以q1/q3=R3/R1,又q1+q3=Q,解得q1=1×10-5C,q3=2×10-5C,选项D正确.答案:AD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1、S2、S3、S4均闭合,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断开哪一个开关后P会向下运动()A.S1B.S2C.S3D.S4解析:四个开关均闭合时,油滴悬浮于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油滴所受合外力为零,说明油滴除受重力外必受电场力的作用,且大小与重力相等,方向与重力相反.若断开某个开关后,油滴向下运动,必是电场力减小,电容器极板间电压减小所致.从电路连接形式可看出,电阻R1、R2并联后与电容器C串联.故电容器C实质上是并联在电阻R3两端,要使P向下运动,减小两板的电压即可.因R1、R2的电阻相对于电容器而言可忽略,断开S1不会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发生变化;断开S4,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断开S2,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反而会升高;只有断开S3时,电容器通过R3放电,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降低,P才会向下运动.答案:C7.(2010年福建南平)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 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中,如图中的a、b、c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直线a表示电源的总功率B.曲线c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C.电源的电动势E=3V,内电阻r=1ΩD.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Pm=9W.解析:电源的总功率为PE=EI,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R=EI-I2r,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I2r,所以直线a表示电源的总功率,选项A正确;曲线b表示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曲线c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选项B 正确;直线a的斜率表示电动势E,解得E=3V,由曲线b上某点坐标可得电源内阻为1Ω,选项C正确;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Pm=E24r=2.25W,对应曲线c的最高点,选项D 错误.答案:D8.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则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象可得,电源电动势E=1.5V,r=1Ω,交点位置:R+R0=U1I=2Ω,R0=U2I=2Ω,R=0,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左端,A项错误;当电路中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本题R0>r,改变滑动变阻器时无法达到电路中内、外电阻相等,此时当外电阻越接近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越大,B项正确;P=IU2=0.5W,C项正确;电源的效率:η=IE-I2rIE,电流越小效率越大,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最右端时效率最大,D项错误.答案:BC9.(2009年广东)如图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合上开关S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B.L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C.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D.通过R3上的电流增大解析:合上S2之前,R3与L3串联后与L1、L2并联,最后与R1串联.合上S2之后,在并联电路部分又增加了一个并联的支路,电路的总阻值减小,电路中总电流也即流过R1的电流增大,C正确.因电源的内阻不计,则电源的输出功率P=IE增大,A错误.通过R1中的电流增大时R1两端电压升高,则并联电路部分的两端电压就降低,L1消耗的功率降低.通过R3与L3的电流减小,B、D皆错误.答案:C10.一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2A的电源和一个滑动变阻器,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22Ω,电源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U=12V的直线为图线的渐近线,试求:(1)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2)A、B空载时输出电压的范围;(3)若要保证变阻器的滑片能任意滑动,A、B两端所接负载的最小电阻为多大?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R→∞时,E=12V,而当U=6V=E2时,应有r=R=2Ω.(2)当滑片滑至变阻器的最上端时,A、B两端输出电压最大值Umax=ER0+rR0=1222+2×22V=11V.当滑片滑至变阻器的最下端时,A、B两端输出电压最小为零,故A、B 空载时输出电压范围为0~11V.(3)当滑片滑至变阻器的最上端时,通过电源的电流恰为最大电流2A,A、B两端所接负载电阻最小.I=ER0RABR0+RAB+r,解得RAB=4.9Ω.答案:(1)12V2Ω(2)0~11V(3)4.9Ω11.(2010年上海十四校)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阻R1=2Ω,R2=5Ω,灯泡L标有“3V1.5W”字样,电源内阻r=1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x,当滑片P滑至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1)当滑片P滑至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2)当滑动变阻器Pb段的电阻为0.5Rx时,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某同学的部分解答如下:灯L的电阻RL=U2灯P=321.5Ω=6Ω滑片P滑至b端时,灯L和(Rx+R2)并联,并联电阻为:R并=++Rx+R2,由RL•IA=(Rx+R2)•I2(IA、I2分别为通过电流表和R2的电流)得I2=RLIARx+R2,流过电源的电流为I=IA+I2.上述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求出最后结果;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何处,纠正后求出最后结果.解析:灯L的电阻RL=6Ω正确,错在没有看出RPa和R2串联部分已被短路E=I(R1+r)+U0=1×(1+2)V+3V=6VI0=P/U0=0.5AIx=I-I0=0.5ARx=U0/Ix=6Ω(1)当P滑至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E/(R1+r)=2A(2)当RPb=3Ω时,R并=2Ω电流表示数为I″=E/(R1+R并+r)=1.2AU并=E-I″(R1+r)=2.4VPRPb=U2并/RPb=1.92W答案:(1)2A(2)1.92W。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精练跟踪复习题(附答案和解释)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精练跟踪复习题(附答案和解释)第二章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手握轻杆,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C,支持着悬挂重物的绳子,如图1所示,现保持滑轮C的位置不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则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2.如图2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A.3mgB.32mgC.12mgD.33mg3.(2010•镇江模拟)如图3所示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墙壁对涂料滚的支持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均减小B.F1、F2均增大C.F1减小,F2增大D.F1增大,F2减小4.如图4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FB.F2C.F+mgD.F+mg25.(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32mg和12mgB.12mg和32mgC.12mg和12μmgD.32mg和32μmg6.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6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弧形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时会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增加每次运送瓦的块数B.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C.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D.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如图7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F1、F2、F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FN1、FN2、FN3.滑轮的摩擦、质量均不计,则()A.FN1>FN2>FN3B.FN1=FN2=FN3C.F1=F2=F3D.F1<F2<F38.如图8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A.F1B.F2C.F3D.F49.如图9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变化情况是()A.物体A的高度升高B.物体A的高度降低C.θ角不变D.θ角变小10.如图10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与B,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静止.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m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mAgcosθC.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D.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mBg-mAgsinθ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5分)(2008•重庆高考)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如图11所示),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35,忽略空气阻力):(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2)滑板的速率.12.(15分)榨油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较早时期使用的是直接加压式榨油方法.而现在已有较先进的榨油方法,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B点为固定铰链,若在A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力F,则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不计.压榨机的尺寸如图所示,l=0.5m,b=0.05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是F的多少倍?第二章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解析: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两绳的合力,由于两绳的合力不变,故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不变.答案:B2.解析:将mg在沿绳方向与垂直于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所以施加的力与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Fmin=mgsin30°=12mg,故选C.答案:C3.解析:在缓缓上推过程中涂料滚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1sinθ-F2=0F1cosθ-G=0解得F1=GcosθF2=Gtanθ由于θ减小,所以F1减小,F2减小,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4.解析:O点周围共有4根绳子,设每根绳子的力为F′,则4根绳子的合力大小为2F′,所以F=2F′,所以F′=F2,应选B.答案:B5.解析:三棱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故FN=mgcos30°=32mg,Ff=mgsinθ=12mg,A正确.答案:A6.解析:沿两个杆的方向仰视或俯视,弧形瓦受到两个杆各自提供的两个支持力,且支持力垂直于瓦面和杆倾斜向上,如图所示.因为瓦在垂直两杆的平面内受力平衡,即其垂直分量不变,所以两杆之间距离越大支持力的方向就越倾斜,支持力也就越大,滑动摩擦力Ff随着支持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弧形瓦下滑的加速度a=gsinα-Ffm,其值会随Ff增大而减小;因为弧形瓦滑到底端的路程即木杆的长度一定,所以加速度越小,到达底端的速度就越小,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解析:由于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F1=F2=F3=G,又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等于绳对定滑轮的合力.而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其合力与两分力的夹角θ满足关系式:F=G2+G2+2GGcosθ=G2(1+cosθ),θ越大,F越小,故FN1>FN2>FN3,选项A、C正确.答案:AC8.解析:由于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B沿竖直方向,因此细线AB无弹力,对小球A受力分析,由于它受力平衡,并根据小球A受到的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方向可知,施加给小球A的力F应沿F2或F3的方向,故选B、C.答案:BC9.解析:最终平衡时,绳的拉力F大小仍为mAg,由二力平衡可得2Fsinθ=mBg,故θ角不变,但因悬点由Q到P,左侧部分绳子变长,故A 应升高,所以A、C正确.答案:AC10.解析:对B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水平方向上:Ff=FT•cosθ由于FT=mAg所以Ff=mAgcosθ,故A错B对;竖直方向上:FNB+FTsinθ=mBg所以FNB=mBg-FTsinθ=mBg-mAgsinθ,故C错D对.答案:BD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解析:(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Ncosθ=mg①FNsinθ=F②由①、②联立,得F=810N(2)FN=mg/cosθ,FN=kv2得v=mgkcosθ=5m/s.答案:(1)810N(2)5m/s12.解析:按力F的作用效果沿AB、AC方向分解为F1、F2,如图甲所示,则F1=F2=F2cosθ由几何知识得tanθ=lb=10.按力F2的作用效果沿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分解为FN′、FN,如图乙所示,则FN=F2sinθ,以上各式联立解得FN=5F,所以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是F的5倍.答案:5倍。
2012届高三毕业班物理第七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毕业班物理第七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D2、A3、D4、BD5、AD6、AD7、B8、D9、C 10、C 11、A 12、D 13、BC 14、B 二、实验题 15、(1)99g R (2)49.5mA 49.0mA16、(1)③,⑥ (各1分) (2)见图 (2分)(3)①将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写最小给分,最大不给分)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1G ,2G 读数12,I I (1分) (4) 11(1)r k R =- (3分)三、计算题17、解析:(1)由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可知,小球带正电(2)设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v ,对该过程由动能定理有,221)(mvL mg qE =-①在最高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L vmqE mg T 2=-+②由①②式解得,T =15N (3)小球在细线断裂后,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设为a ,则mmgqE a -=③设小球在水平方向运动L 的过程中,历时t ,则vt L = ④设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s ,则 221at s =⑤ 由①③④⑤解得,s=0.125m 小球距O 点高度为s+L =0.625m.18、解析:(1)221B mv qER mgR =+ (2分) Rg v B 4=g Rv a B x 42==(2分) 2,25Y B a g a g ==方向斜向右下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arctan 2 (2)22122C mv R qE R mg =+ (2分) Rg v C 8=Rv mqE mg F C 2=-- (2分) mg F 10=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圆环的压力为mg 10,方向向下(3)进一步计算发现小球第一次回到A 点时动能为qER ,这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矛盾,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这种方向是平行直线但大小不等的电场是不存在的19、解析:(1)S 断开时,电阻R 3两端电压为332316V R U E R R r==++S 闭合后,外阻为123123()6()R R R R R R R +==Ω++ 端电压为21V R U E R r==+电阻R 3两端电压为/332314V R U U R R ==+则所求流过R 4的总电量为/1233 6.010C Q C U C U -∆=-=⨯(2)设微粒质量为m ,电量为q ,当开关S 断开时有:3qU m g d=当开关S 闭合后,设微粒加速度为a ,则/3qU mg ma d-=设微粒能从C 的电场中射出,则水平方向:0L t v =竖直方向:212y at =由以上各式求得:36.2510m >2d y -=⨯故微粒不能从C 的电场中射出。
2012高考理科综合冲刺试题(物理部分)

2012高考理科综合冲刺试题(物理部分)命题报告:本试卷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结合近三年课改区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命题特点进行命制,适合黑、吉、辽、宁、豫、赣、鄂、晋、冀、新、滇、内蒙古的考生进行实战演练,是一份不可多的高水平模拟试题。
试题的覆盖点范围广,综合性强,围绕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展开,在考查中强化了对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中档题为主,难度适中,比例合适,无偏题怪题,每到试题均附有命题报告和解法指导,老师可以从试题中领悟到今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极光”是有太阳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受到磁场的影响,进入两极附近时,撞击并激发高空中的分子和原子引起的。
假如我们在北极地区忽然发现正上方的高空出现了射向地球的沿顺时针方向生成的紫色弧状极光(显示带电粒子的轨迹)。
则引起这一现象的高速带电粒子的电性及弧状极光的弯曲程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粒子带正电B. 高速粒子带负电C.轨迹半径逐渐减小D.轨迹半径逐渐增大15.如图甲所示,上表面粗糙的半圆柱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半圆柱体上的A点,在外力F作用下沿圆弧向下滑到B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
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块运动的速率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B.半圆柱体对小木块的摩擦力变大C.外力F变大D.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16.航天飞机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B的动能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17.一理想线圈的原、副匝数的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锄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B.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VC. P向右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D. 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加18.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含答案)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训练卷(含答案)1.小物块P位于光滑的斜面Q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答案:B2.(2010年烟台模拟)汽车上坡时,司机一般都将变速挡换到低速挡位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节省燃料B.使汽车获得较大的功率C.使汽车获得较大的牵引力D.避免因车速过大而发生危险解析:汽车上坡时,一般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根据P=Fv,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汽车的速度,可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故只有C正确.答案:C3.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1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在1s~2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解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图象可知,物体在0~1s内做匀加速运动,则合外力做正功,A正确;1s~3s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合外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0~3s内,合外力做功为零;1s~2s内合外力做负功,0~2s内合外力做正功,B、C、D均错误.答案:A4.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v0运动.设滑块运动到A点的时刻为t=0,距B点的水平距离为x,水平速度为vx.由于v0不同,从A点到B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解析:选项A、C反映滑块做平抛运动,滑块不受摩擦力,故摩擦力做功为零;选项B反映滑块先平抛然后落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或再做抛体运动;选项D反映滑块越过A点就沿斜面加速下滑,沿斜面的位移最大,所以摩擦力做功最多,选项D正确.答案:D5.(2010年广州二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与斜面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木块()A.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B.所受的支持力对木块不做功C.所受的摩擦力对木块做负功D.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解析:木块受力平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木块水平向左运动,则支持力FN对木块做正功,摩擦力Ff对木块做负功,重力mg不做功,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N′=FN=mgcosα,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C对,B、D错.答案:AC6.(淮安2011届第一次联考)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A.F先减小后增大B.F一直增大C.F的功率减小D.F的功率不变解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cosθ=μ(mg-Fsinθ),所以F=μmgcosθ+μsinθ,当μ=tanθ时,F最小,所以θ由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F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F的功率为:P=Fc osθv=μmgvcosθcosθ+μsinθ=μmgv1+μtanθ,所以随着θ的增大F的功率逐渐减小,C正确.答案:AC7.(2010年辽宁抚顺)质量为m=2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0~2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2s~4s 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取10m/s2,则()A.物体在0~4s内通过的位移为8mB.外力F的大小为100N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80J解析:根据v-t图象的特点可知,物体在0~4s内通过的位移为8m,A 正确;0~2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1=5m/s2,a1=(F+Ff)/m,2s~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m/s2,a2=(F-Ff)/m,又Ff=μmg,解得:F=60N、μ=0.2,B错误、C正确;由于摩擦力始终对物体做负功,根据图象可求得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2m,由Wf=μmgs可得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80J,D正确.答案:ACD8.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和b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W1=W2=W3B.W1C.W1解析:由于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滑块该阶段的位移,由图b可计算第1s内、第2s内、第3s 内滑块的位移分别是x1=0.5m,x2=0.5m,x3=1.0m,所以W1=F1x1=0.5J,W2=F2x2=1.5J,W3=F3x3=2J,所以W1答案:B9.如图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从t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A.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C.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D.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解析:0~t1时间内,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汽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a=F-fm=P/v-fm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不变,速度增大,功率增大,A项错、B项对;t1~t2时间内,v-t 图象是一条曲线,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加速度减小,由a=F-fm知,此过程牵引力减小,C项对、D项错.答案:BC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0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m的圆弧的A端,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大小不变,始终为15N,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BO边为竖直方向,g取10m/s2.求这一过程中:(1)拉力F做的功;(2)重力mg做的功;(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做的功.解析:(1)将圆弧AB分成很多小段l1、l2、l3、……、ln,拉力在每小段上做的功为W1、W2、W3……Wn,因拉力F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所以W1=Fl1cos37°W2=Fl2cos37°W3=Fl3cos37°……Wn=Flncos37°所以WF=W1+W2+…+Wn=Fcos37°(l1+l2+…+ln)=Fcos37°π3R=62.8J.(2)重力mg做的功WG=-mgR(1-cos60°)=-50J.(3)物体受的支持力FN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WN=0.(4)因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移动,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WF+WG +W摩=0所以W摩=-(WF+WG)=-12.8J.答案:(1)62.8J(2)-50J(3)0(4)-12.8J11.如图所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m =5×103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m=1.02m/s的匀速运动.取g=10m/s2,不计额外功.求:(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率.解析:(1)设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为P0,重物达到最大速度时,拉力F0等于重力.P0=F0vm①F0=mg②P0=mgvm代入数据,有:P0=5.1×104W③(2)匀加速运动结束时,起重机达到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设此时重物受到的拉力为F,速度为v1,匀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t1,有:P0=Fv1④F-mg=ma⑤v1=at1⑥由③④⑤⑥,代入数据,得:t1=5s⑦t=2s时,重物处于匀加速运动阶段,设此时速度为v2,输出功率为P,则v2=at⑧P=Fv2⑨由⑤⑧⑨,代入数据,得:P=2.04×104W⑩答案:(1)5.1×104W(2)5s2.04×104W。
高考物理提分练习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提分练习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车内的小球分别与轻弹簧和细绳的一端拴接,其中轻弹簧沿竖直方向,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 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的作用D.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体A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拴接在挡板B上,在物块P上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P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 弹簧的弹力一定沿斜面向下C. 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 若增大推力,则弹簧弹力一定减小3.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地缓慢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Q受到MN的弹力逐渐减小B. Q受到P的弹力逐渐减小C. Q受到MN和P的弹力之和保持不变D. P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均保持不变4.如图,小球A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水平轻弹簧拉着,弹簧固定在竖直板上.两小球A、B通过光滑滑轮O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球B质量为m,O点在半圆柱体圆心O1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OA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与竖直方向成45°角,现将轻质细线剪断的瞬间(重力加速度为g)()A. 弹簧弹力大小mgB. 球B的加速度为gC. 球A受到的支持力为mgD. 球A的加速度为g5.如图所示,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B分别位于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上,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2012高考物理考前总复习提分训练33

2012高考物理提分训练3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一个电解槽的额定电压为U ,电流为I ,两极间电解液的电阻为r ,当它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槽的功率为U 2rB .电解槽的热功率为IUC .电解槽的输出功率为UI -I 2rD .电解槽的热功率为U 2r答案: C2.如右图所示为一未知电路,现测得两个端点a 、b 之间的电阻为R ,若在a 、b 之间加上电压U ,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 ,则该未知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 )A .I 2RB.U 2RC .UID .UI -I 2R解析: 不管电路是否为纯电阻电路,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P =UI ,选项C 正确;只有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才有P =UI =I 2R =U 2R,故A 、B 错误;而UI -I 2R 为电路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功率,故D 错误.答案: C3.(2011·济南模拟)一台国产封闭型贮水式电热水器的铭牌上所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此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电热 水器的电流约为A.6.8 A C .4.4 A D .0.23 A解析: 由P =UI ,可知该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处于加热状态时的电流为:I =P U=1 500220A≈6.8 A,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4.如右图所示,用输出电压为1.4 V ,输出电流为100 mA 的充电器对内阻为2 Ω的镍—氢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2 W ②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0.14 W ③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0.02 W ④充电器把0.14 W 的功率储蓄在电池内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解析: 充电器对电池的充电功率为P 总=UI =0.14 W ,电池充电时的热功率为P 热=I 2r =0.02 W ,所以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P 化=P 总-P 热=0.12 W ,因此充电器把0.12 W 的功率储蓄在电池内,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答案: B5.横截面的直径为d 、长为l 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 ,当这三个量中一个改变时,对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的影响是( )A .电压U 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B .导线长度l 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加倍C .导线横截面的直径加倍,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由欧姆定律I =U R ,电阻定律R =ρl S 和电流微观表达式I =neSv 可得v =Un ρel,因此,电压U 加倍时,v 加倍,l 加倍时v 减半,故A 、B 选项错误.导线横截面的直径加倍时,v 不变,C 项正确.答案: C6.三个同样的电阻,额定功率均为10 W ,把其中两个并联再与第三个串联接入电路,则此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 )A .10 WB .15 WC .20 WD .30 W解析: 设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 ,额定电流为I ,由P =I 2R =10 W ,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P 总=I 2⎝ ⎛⎭⎪⎫R +R 2=32×I 2R =15 W. 答案: B7.(2011·苏北六校联考)如右图所示,L 1、L 2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当它们如图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L 1和L 2两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A .L 1亮度不变B .L 1变暗C .L 2变暗D .无法判断 答案: B8.如右图所示,是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块手机电池外壳上的文字说明:充电时电压恰为限制电压,历时 4 h 充满.(假设充电前电池内已无电)该过程电池发热,则充电过程中转化成的电热功率为( )A .0.087 5 WB .0.007 29 WC .0.735 WD .0.647 5 W 解析: 由电池容量及充电时间可求得充电电流 I =700 mA·h 4 h=175 mA.输入功率P λ=U 充I =4.2×0.175 W=0.735 W. 转化成有效功率P 有效=U 标·I =3.7×0.175 W=0.647 5 W. 电热功率ΔP =P λ-P 有效=0.087 5 W. 即A 正确. 答案: A9.有一家用电熨斗,其电路结构如右图所示,改变内部连线方式可以使电熨斗处于断开状态或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挡,下图所示是它的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其中能获得高挡温度的是( )解析: 电熨斗工作时,工作电压不变,由P =U 2/R 知,电路总电阻R 最小时,即R 1、R 2并联后电阻最小,能使其获得高挡温度,D 正确.答案: D10.一个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D ,其电流I 随它两端的电压U 的关系图象如下图甲所示,将它与两个标准电阻R 1、R 2并联后接在电压恒为U 的电源上,如下图乙所示,三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均为P .现将它们连接成如下图丙所示的电路,仍然接在该电源的两端,设电阻器D 和电阻R 1、R 2消耗的电功率分别是P D 、P 1、P 2,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P 1=4P 2B .P D =P 2C .P 1<4P 2D .P D >P 2解析: 当三个电阻并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时,消耗的功率都是P ,说明此时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因此两个定值电阻R 1=R 2,有P =U 2R 1.若将它们连接成如题图丙所示的电路,仍然接在该电源的两端,则R 2与D 并联的阻值小于电阻R 1,所以R 1两端电压U 1>12U ,D 与R 2两端电压U 2<12U ,由D 的I -U 图象可知,电压越小D 的电阻越大,所以此时R D >R 2.设题图丙中总电流为I ,则流过R 2的电流I 2>12I ,由P =I 2R 得P 1<4P 2,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由P =U 2R得:P D <P 2,选项B 、D 均错误.答案: C 二、非选择题11.2009年国庆群众游行队伍中的国徽彩车,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还是一辆电动车,充一次电可以走100公里左右.假设这辆电动彩车总质量为6.75×103kg ,当它匀速通过天安门前500 m 的检阅区域时用时250 s ,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 =10 A ,电压为300 V ,电动彩车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2倍.g 取10 m/s 2,不计摩擦,只考虑驱动电机的内阻发热损耗能量,求:(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2)电动彩车通过天安门前时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 (3)驱动电机的内阻和机械效率. 解析: (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P 入=UI =300 V×10 A=3 000 W.(2)电动彩车通过天安门前的速度v =x /t =2 m/s 电动彩车行驶时所受阻力为F 阻=0.02mg =0.02×6.75×103×10 N=1.35×103 N 电动彩车匀速行驶时F =F 阻,故电动彩车通过天安门前时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 机=Fv =2 700 W.(3)设驱动电机的内阻为R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R 入t =P 机t +I 2Rt 解得驱动电机的内阻R =3 Ω驱动电机的机械效率η=P 机/P 入×100%=90%. 答案: (1)3 000 W (2)2 700 W (3)3 Ω 90%12.如右图所示,A 为电解槽,M 为电动机,N 为电炉子,恒定电压U =12 V ,电解槽内阻r A =2 Ω,当K 1闭合,K 2、K 3断开时,A 示数6 A ;当K 2闭合,K 1、K 3断开时,A 示数5 A ,且电动机输出功率为35 W ;当K 3闭合,K 1、K 2断开时,A 示数为4 A .求:(1)电炉子的电阻及发热功率各多大? (2)电动机的内阻是多少?(3)在电解槽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多少?解析: (1)电炉子为纯电阻,由欧姆定律I =U R,得R =U I 1=126Ω=2 Ω 其发热功率为P R =UI 1=12×6 W=72 W.(2)电动机为非纯电阻,由能量守恒定律得UI 2=I 22r M +P 输出 所以:r M =UI 2-P 输出I 22=12×5-3552Ω=1 Ω. (3)电解槽工作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P 化=UI 3-I 23r A所以P 化=(12×4-42×2) W=16 W.答案: (1)2 Ω 72 W (2)1 Ω (3)16。
2012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强化作业7

一、选择题1.(2011·广东)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F2>F3B.F3>F1>F2C.F2>F3>F1D.F3>F2>F1[答案] B[解析]F1和F2的合力与F3等大反向,见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F3>F1>F2,B正确,A、C、D错误.2.(2011·盐城模拟)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陈一冰在吊环项目中取得了冠军.如图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此时人静止不动,两根吊带对称并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根吊带受到环的拉力大小不等B.手对吊环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C.每根吊带受到环的拉力大小都等于人重量的一半D.两根吊带受到环的拉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下[答案] D[解析]①由对称性可知,两根吊带受到环的拉力大小相等,故A 错误;②由于吊带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所以手对吊环的作用力方向不沿竖直方向,每根吊带受到环的拉力大小也不等于人重量的一半,故B、C错误;③由平衡条件可知,两根吊带对环的拉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竖直向上,所以环对两根吊带拉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下,故D正确.3.(2011·江苏)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A.mg 2 sin αB.mg 2 cos αC.12mg tan α D.12mg cot α [答案] A[解析] 楔形石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2F sin α=mg 解得:F =mg2sin α.4.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 ,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 ,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 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图中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 与cos 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 )[答案] D[解析] 由于小球处于平衡,利用平衡条件可得kx =mgcos θ,故x -cos θ图象应为双曲线的一支,所以选项D 正确.5.(2011·衡阳模拟)如图所示,轻杆BC 一端用铰链固定于墙上,另一端有一小滑轮C ,重物系一绳经C 固定在墙上的A 点,滑轮与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若将绳一端从A 点沿墙稍向上移,系统再次平衡后,则( )A.绳的拉力增大B.轻杆受到的压力减小C.绳的拉力不变D.轻杆受的压力不变[答案]BC[解析]当系统平衡时,绳的拉力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故绳的拉力不变,A错误,C正确;若将绳的上端从A点沿墙稍向上移,平衡时AC与CD两段绳的夹角变大,因绳的拉力不变,故两段绳的拉力的合力变小,绳对轻杆的压力减小,B正确,D错误.6.(2011·长沙模拟)如图所示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墙壁对涂料滚的支持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1、F 2均减小B .F 1、F 2均增大C .F 1减小,F 2增大D .F 1增大,F 2减小[答案] A[解析] 在缓缓上推过程中涂料滚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 F 1sin θ-F 2=0 F 1cos θ-G =0 解得F 1=Gcos θF 2=G tan θ由于θ减小,所以F 1减小,F 2减小,故正确答案为A.7.(2011·青岛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 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 ,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 .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 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 ,下端系一个重为G 的物体,BO 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线BO 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G 2B .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2C .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D .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 [答案] D[解析] 细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 ;以滑轮为对象,两段绳的拉力都是G ,互成120°,因此合力大小是G ,根据共点力平衡,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也是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斜向右上方);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为零.8.(2011·莆田模拟)小木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F (F ≠0)的作用处于静止,如图所示,则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与竖直向上的方向的夹角β可能是 ( )A. β=0 B.向左上方,β<αC.向右上方,β>αD.向左上方,β>α[答案]BD[解析]由于F的大小不确定,故F f的方向也不确定,如图所示,若F较大,木块有上滑趋势,则F 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F N与F f的合力方向向左上方,此时β>α,D正确,C错误;当F较小时,木块有下滑趋势,则F f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故F N与F f的合力方向向左上方,β<α,但因F≠0,故β≠0,B正确,A错误.二、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1和2,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于斜面,则两挡板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斜面受到两个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cos θ 1cos 2θ[解析] 本题是典型的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应用,挡板在斜面上的方向不同,重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球1重力分解如图(a)所示,F 1=G tan θ,F 2=Gcos θ;球2重力分解如图(b)所示,F 1′=G sin θ,F 2′=G cos θ.所以挡板A 、B 所受压力大小之比:F 1F 1′=G tan θG sin θ=1cos θ.斜面受两小球压力大小之比:F 2F 2′=G cos θG cos θ=1cos 2θ.10.用一根轻绳把一质量为0.5kg 的小球悬挂在O 点,用力F 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角,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力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下图所示,若使力F 取最小值,则θ等于________,此时绳的拉力为________N .(g 取10N/kg)[答案] 60°523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小球始终在O 点静止,合外力为零.小球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绳向上的拉力F T 及拉力F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如右图所示,重力是恒力,F T 的方向不变,F 的大小方向都改变.因此可知:F 与F T 垂直时有最小值,即θ=60°,绳上拉力F T =mg ·cos30°=523N.11.在倾角α=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 =20N 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和对挡板的压力大小.[答案] 4033N 2033N [解析] 球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个重力总欲使球向下运动,但是由于挡板和斜面的支持,球才能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球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如图所示,根据作用效果分解为两个分力:(1)使球垂直压紧斜面的力F 2;(2)使球垂直压紧挡板的力F 1.由几何知识可得F 1与F 2的大小.三个力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由几何关系得,球对挡板的压力F 1=G tan α=2033N ,其方向与挡板垂直且水平向左. 球对斜面的压力F 2=G cos α=4033N ,其方向与斜面垂直斜向下.12.(2011·菱湖模拟)所受重力G1=8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 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 试求:(1)绳PB的拉力;(2)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弹力.[答案](1)6N(2)64.8N76.4N[解析](1)如图甲所示分析P点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 A cos37°=G1F A sin37°=F B可解得:F B=6N(2)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木块的平衡条件可得:F f=G2sin37°-F BP cos37°F N-F BP sin37°=G2cos37°可求得:F f=64.8NF N =76.4N.13.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相距为L 的两根固定支柱A 、B (图中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截面)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在A 、B 的中点用一可动支柱C 向上推动金属绳,使绳在垂直于A 、B 的方向竖直向上发生一个偏移量d (d ≪L ),这时仪器测得金属绳对支柱C 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F .(1)试用L 、d 、F 表示这时金属绳中的张力F T ;(2)如果偏移量d =10mm ,作用力F =400N ,L =250mm ,计算金属绳张力的大小.[答案] (1)FL 4d(2)2.5×103N [解析] (1)设C ′点受两边金属绳的张力为F T1和F T2,BC 与BC ′ 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依对称性有:F T1=F T2=F T由力的合成有:F =2F T sin θ根据几何关系有sin θ=dd 2+L 24联立上述二式解得F T =F 2dd 2+L 24因d ≪L ,故F T =FL 4d (2)将d =10mm ,F =400N ,L =250mm代入 F T =FL 4d解得F T =2.5×103N ,即金属绳中的张力为2.5×103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物理提分训练7(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1.右图示为一链条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已知主动轮是逆时针转动的,转速为n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为k.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动轮是顺时针转动的B .从动轮是顺时针转动的C .从动轮的转速为nkD .从动轮的转速为n/k解析: 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速比等于两轮的齿数之反比,即n∶n′=1k ,可得C 正确.答案: C2.(2010·天津理综)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 A .轨道半径变小 B .向心加速度变小 C .线速度变小 D .角速度变小解析: 探测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G Mm r2=m 4π2T2r ,G Mm r2=m v2r ,G Mmr2=m ω2r ,G Mmr2=ma.由以上四式可知,T 减小则r 减小,a 、v 、ω均增大,故仅A 正确.答案: A 3.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R 约45 km ,质量M 和半径R 的关系满足M R =c22G (其中c 为光速,G 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A .108 m/s2B .1010 m/s2C .1012 m/s2D .1014 m/s2解析: 星球表面的物体满足mg =G Mm R2,即GM =R2g ,由题中所给条件M R =c22G 推出GM =12Rc2,则GM =R2g =12Rc2,代入数据解得g =1012 m/s2,C 正确.答案: C 4.质量为2 kg 的质点在x -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5 N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 .2 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解析: 由x 方向的速度图象可知,在x 方向的加速度为1.5 m/s2,受力Fx =3 N ,由在y 方向的位移图象可知在y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y =4 m/s ,受力Fy =0.因此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A 选项正确;受到的合外力为3 N ,B 选项错误;显然,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直,C选项错误;2 s末质点速度应该为v=62+42 m/s=213 m/s,D 选项错误.答案: A5.如右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 处;今在P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a =vbB .va =2vbC .ta =tbD .ta =2tb解析: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中档题.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t =2hg,a 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 的2倍,有ta =2tb ,D 错误;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x =v02hg,由题意得a 的水平位移是b 的2倍,可知va =2vb ,B 正确. 答案: B6.(2011·东北三校二次联考)如右图所示,在绕中心轴OO′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在圆筒的角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相对圆筒始终未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弹力逐渐增大,摩擦力大小一定不变 B .物体所受弹力不变,摩擦力大小减小了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零 D .物体所受弹力逐渐增大,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解析: 在圆筒的角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相对圆筒始终未滑动,则摩擦力的竖直分量与重力平衡,切线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同,使物体速度增加, 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为零,C 错误;物体的向心力由弹力提供,随着速度增加,向心力增加,物体所受弹力逐渐增大,如果圆筒的角速度均匀增加,则摩擦力大小不变,D 正确. 答案: D7.地球有一个可能的天然卫星被命名为“J002E2”,这个天体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业余天文爱好者比尔·杨发现的,他发现“J002E2”并不是路经地球,而是以50天的周期围绕地球运行,其特征很像火箭的残片或其他形式的太空垃圾.由此可知“J002E2”绕地半径与月球绕地的半径之比约为( ) A.3259 B.3925C.53D.35解析: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1r21=m1⎝ ⎛⎭⎪⎫2πT12r1和GMm 月r2月=m 月⎝ ⎛⎭⎪⎫2πT 月2r 月,两式相比解得:r1r 月约为 3259,A 正确.答案: A8.(2011·西南师大附中模拟)如右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 ,小球半径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g R +rB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 =0C .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有较小的作用力D .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解析: 小球沿管上升到最高点的速度可以为零,故A 错误,B 正确;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由外侧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FN 与球重力在背离圆心方向的分力Fmg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N -Fmg =mv2R +r,因此,外侧管壁一定对球有作用力,而内侧壁无作用力,C 错误;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小球受管壁的作用力与小球速度大小有关,D 错误. 答案: B9.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是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右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 ,质量之比为m1∶m2=3∶2.则可知( )A .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B .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3∶2C .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5LD .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5L解析: 两恒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则 r1+r2=L又由两恒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得 Gm1m2L2=m1r1ω2=m2r2ω2 由以上两式得r1=25L ,r2=35L所以v1∶v2=r1∶r2=2∶3,故选C.答案: C10.(2011·安徽亳州)如右图所示,P 是水平面上的圆弧凹槽.从高台边B 点以某速度v0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端A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O 是圆弧的圆心,θ1是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是B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 )A.tan θ2tan θ1=2 B .tan θ1tan θ2=2 C.1tan θ1tan θ2=2 D.tan θ1tan θ2=2解析: 由题意可知:tan θ1=vy vx =gt v0,tan θ2=x y =v0t 12gt2=2v0gt,所以tan θ1tan θ2=2,故B 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如右图所示,将一根光滑的细金属棒折成“V”形,顶角为2θ,其对称轴竖直,在其中一边套上一个质量为m 的小金属环P.(1)若固定“V”形细金属棒,小金属环P 从距离顶点O 为x 的A 点处由静止自由滑下,则小金属环由静止下滑至顶点O 需多长时间? (2)若小金属环P 随“V”形细金属棒绕其对称轴以每秒n 转匀速转动时,则小金属环离对称轴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1)设小金属环沿棒运动的加速度为a ,滑至O 点用时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cos θ=ma 由运动学公式得x =12at2联立解得t =2xgcos θ.(2)设小金属环离对称轴的距离为r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mgcot θ=mr ω2,ω=2πn 联立解得r =gcot θ4π2n2.答案: (1)2x gcos θ (2)gcot θ4π2n212.(2010·重庆理综)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 后落地,如右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34d ,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 (2)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3)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解析: (1)设绳断后球飞行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d -34d =12gt2,水平方向d =v1t联立解得v1=2g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v22=12mv21+mg ⎝ ⎛⎭⎪⎫d -34d 得v2=52gd. (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FT ,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 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d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有FT -mg =mv21R联立解得FT =113mg.(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 有FT -mg =m v23l 得v3=83gl 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 -l ,水平位移为x ,时间为t1.有d -l =12gt21,x =v3t1得x =4l d -l 3当l =d 2时,x 有极大值xm =233 d.答案: (1)v1=2gd v2=52gd (2)113mg (3)l =d 2 xm =233d滚动训练(三)(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1.(2011·南通三模)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不变时,加速度可能改变 B .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也一定改变解析: 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选项A 错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选项B 正确;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大,选项C 错误;速度方向改变时,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改变,如平抛运动,选项D 错误. 答案: B2.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 由图示位置逆时针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物体仍保持静止,则静摩擦力可能为( )①0 ②F ③F2④2F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解析: 由于物体不动,当F 逆时针转动时,静摩擦力与F 的水平分力平衡,当F 水平时,Ff =F ,当F 竖直时,Ff =0,所以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是0≤Ff≤F,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3.汶川大地震后,为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问题,党和国家派出大量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有一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物资的箱子,如右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 .箱子刚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 .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 因为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而阻力F ∝v2,所以阻力逐渐增大,当F =mg 时,物体开始匀速下落.以箱和物体为整体:(M +m)g -F =(M +m)a ,F 增大则加速度a 减小,对物体:Mg -FN =ma ,加速度减小,则支持力FN 增大.所以物体后来受到的支持力比开始时要增大,但不可能“飘起来”. 答案: C4.如右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 ,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 ,b 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 与b 之间光滑,a 和b 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 A .绳的张力减小,b 对a 的正压力减小 B .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 的支持力增加 C .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增加 D .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 的支持力减小答案: C5.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板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M)gC .当F>μ2(m +M)g 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1mg ,由牛顿第三定律,长木板受到m 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也是μ1mg ,对长木板使用平衡条件得地面对长木板的静摩擦力为μ1mg ,A 错误.改变F 的大小,木块m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会发生变化,长木板受力不变,D 正确. 答案: D6.(2011·山西实验中学月考)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有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它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80,半径为1∶4.可将人看成质点,摆角小于90°,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4 m/s ,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 .0.8 m B .4 m C .2 m D .1.6 m解析: 由黄金代换式可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R2MR′2g =2 m/s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 =v22g′=4 m ,B 正确.答案: B 7.以35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2,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B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加速度为0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 mD .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 s解析: 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一定为零,否则该点不是最大高度,A 正确;小球上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故加速度始终为g ,B 错;由 v2-v20=2(-g)h ⇒h =-v20-2g =61.25 m ,C 正确;由v =v0-gt ⇒t =v0g=3.5 s ,D 正确.答案: B8.如下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的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 、B 、C ,O′是O 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O′A∶AB∶B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1∶v2∶v3=1∶3∶5B .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C .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D .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规律.根据t =2hg可得,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由高度决定的,B 项正确;根据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v1=O′A t ,v2=O′B t ,v3=O′Ct ,由于O′A∶AB∶BC=1∶3∶5,所以O′A∶O′B∶O′C=1∶4∶9,故v1∶v2∶v3=1∶4∶9,A 项错误;落地时的速度v =v2x +v2y ,由于三个小球高度相同,所以落地时它们的竖直分速度vy 是相等的,但是由于vx 不相等,所以落地时的速度v 不相等,C 项错误;由于三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不相等,所以它们落地时动能也不相等,D 项错误. 答案: B9.如右图所示,长为L 的轻杆A 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B ,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 上,轻杆A 绕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在轻杆A 与水平方向夹角α从0°增加到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B 受到轻杆A 作用力的方向一定沿着轻杆A B .小球B 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轻杆AC .小球B 受到轻杆A 的作用力逐渐增大D .小球B 受到轻杆A 的作用力对小球B 做正功 解析: 因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小球B 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一定沿着轻杆A ,A 、B 均错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以及所需的向心力均不变,而重力与合力(向心力)之间的夹角减小,故小球B 受到轻杆A 的作用力逐渐减小,C 错误;由于小球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做负功,所以小球B 受到轻杆A 的作用力对小球B 做正功,D 正确. 答案: D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T0),纵轴是lg(R/R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取其中一行星为研究对象,设其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太阳的质量为M ,则GMmR2=m ⎝⎛⎭⎪⎫2πT 2·R,得R3T2=GM 4π2,水星R30T20=GM 4π2.所以⎝ ⎛⎭⎪⎫R R03=⎝ ⎛⎭⎪⎫T T02,所以3lg ⎝ ⎛⎭⎪⎫R R0=2lg ⎝ ⎛⎭⎪⎫T T0,所以B 项对.答案: B 11.假设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绕月运行轨道和载人飞船“神舟七号”的绕地运行轨道都可以看成是圆轨道,且不计卫星到月球表面的距离和飞船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已知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 ,卫星和飞船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星、r 船,周期分别为T 星、T 船,且k 星=r3星T 2星,k 船=r3船T 2船,则下列说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A .“神舟七号”绕地运行的速率大于7.9 km/sB .“嫦娥一号”绕月运行的速率为3.95 km/sC .k 星∶k 船=1∶81D .T 星∶T 船=1∶4解析: 根据v =GM r可知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小,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故飞船速度应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 错误;“嫦娥一号”绕月运行的速率v 星=GM 月r 月=4GM 地81r 地=29v 地=1.76 km/s ,B 错误;飞船和卫星分别绕地球和月球运行,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 ⎝ ⎛⎭⎪⎫4π2T 2r =GMm r2,故k =r3T 2=GM 4π2,T =4π2r3GM,代入数据得:k 星∶k 船=1∶81,T 星∶T 船=9∶8,C 正确,D 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2.如右图所示,竖直平面内两根光滑细杆所构成的角∠AOB 被铅垂线OO′平分,∠AOB =120°.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环P 、Q通过水平轻弹簧的作用静止在A 、B 两处,A 、B 连线与OO′垂直,连线与O 点的距离为h ,弹簧原长为3h.现在两小环沿杆向下移动至A′B′,使其在竖直方向上均下移h 距离,同时释放两环.整个过程未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2)释放瞬间两环加速度的大小.解析: (1)在A 、B 处,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伸长量x =2(htan 60°-32h)=3h 由小环P(或Q)受力平衡可知: tan 60°=mg F根据胡克定律知F =kx.解之得k =mg 3h. (2)在A′、B′处,弹簧伸长量x′=33h此时弹簧弹力F′=kx′=mg 3h ×33h =3mg.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释放瞬间 F′cos 30°-mgsin 30°=ma解得a =g. 答案: (1)mg 3h(2)g 13.参加电视台娱乐节目,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送带上,已知平台与传送带高度差H =1.8 m ,水池宽度x0=1.2 m ,传送带A 、B 间的距离L0=20 m ,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对传送带静止,经过一个Δt =1.0 s 反应时间后,立刻以a =2 m/s2恒定向右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1)若传送带静止,选手以v0=3 m/s 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求从开始跃出到跑至传送带右端经历的时间.(2)若传送带以u =1 m/s 的恒定速度向左运动,选手要能到达传送带右端,他从高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v1至少多大?在此情况下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 (1)设选手落在传送带前的运动时间为t1,水平运动距离为x1;选手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为t2,运动距离为x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H =gt21/2,t1=2H g=0.6 s. x1=v0t1=1.8 m ,x2=L0-(x1-x0)=at22/2,t2=4.4 s.t =t1+t2+Δt =6.0 s.(2)设水平跃出速度v1,落到传送带1 s 反应时间内向左位移大小为x′1,则x′1=u Δt =1 m.然后设向左减速至速度为零又向左发生位移为x′2,则x′2=u22a=0.25 m. 不从传送带上掉下,平抛水平位移x≥x0+x′1+x′2=2.45 m ,则v1≥x t1=4.08 m/s ,最小速度为4.08 m/s. 设在此情况下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则v2=2aL0,v =2aL0=80 m/s =4 5 m/s. 答案: (1)6.0 s (2)4.08 m/s 4 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