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床之一。

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独特,找矿标志明显,其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阿拉善盆地西部,为典型的内陆盆地-断裂-岩浆活动矿床。

区内构造地貌特征鲜明,主要构造有罗布泊断裂带和额济纳花海—罗布泊地区的南北向走向大断裂带。

这些断裂构造在区内发育有较为复杂的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及成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富集在地层接触带,矿石呈脉状产出。

矿脉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和构造岩组成的岩浆热液脉。

金矿床以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为主,伴生有斑岩矿、辉钼矿、碳酸盐化物矿和硫化物矿。

矿体多以细颗粒与粒状为主,呈网状、块状和簇状分布。

3.地质构造变形矿区地层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弯曲,断裂变形严重。

由于区内地质构造变形较为明显,金矿床产出在断裂带、褶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为典型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内大规模的花岗岩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和深沉积层中复合流体的混合作用,通过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的作用,形成了金矿床。

二、找矿标志1.构造找矿标志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床形成的最主要构造因素。

在矿区周边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

在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需要重点关注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带特征、构造作用类型等,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产状特征。

2.地质岩性找矿标志岩性是决定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的重要标志。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通过岩性的分析和鉴定,找出区内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较为发育的地段,以确定矿床产出的位置和规模。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潘三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井田地区,是该地区最大的煤矿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潘三煤矿的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地处中国华北地块的中段,位于太行山北麓。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5°29′,东经112°40′-112°55′。

该煤矿所在的地区属于太原矿田的一个小型井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田之一井田的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地层。

其中,泥盆纪至石炭纪是煤炭资源的主要产煤地层。

潘三煤矿的产煤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的中灰岩、灰岩和砂岩以及石炭系的冲积砂岩。

奥陶系地层厚度约为1100米,石炭系地层厚度约为1400米。

这些地层既具有良好的储煤条件,又有较好的覆盖条件,能够保护煤层的稳定性。

潘三煤矿的主要煤种为无烟煤和烟煤,其中无烟煤的含碳量较高,燃烧热值高,适合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

烟煤含硫量相对较高,但是能量密度较大,适合作为化工和冶金行业的原料。

煤层的平均厚度为2.5米,最大厚度达到了7米,煤层赋存方式多样,有水平赋存、倾角赋存、褶皱赋存等。

煤矿区域的构造主要以岩石褶皱、断裂等为主,为受压构造。

在局部区域,还存在有煤层的断裂数目较多的情况。

这些构造对煤层的产状和煤层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矿区的地质构造以太行山-潞安褶皱带南缘的中韩褶皱为主,整体呈东西向展布。

构造活动的主要期次为晚古生代早期和晚新生代,主要形成了方向倾褶结构。

矿区的断裂发育程度较高,主要以斜断裂和平行断裂为主,对矿层的变形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煤矿区的地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顶板沉陷、底板下沉等地质灾害,加大了矿井的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矿井的安全管理和地质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潘三煤矿具有良好的产煤地质条件,并且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区地层厚度适中,煤层赋存方式多样。

同时,矿区也存在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加以防范和管理。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从区域上到具体的矿体,总结出了该矿区的地质规律,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和矿区外围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字]地质特征构造破碎带找矿依据矿化特征1 区域地质特征1.1 大地构造位置北衙矿区属”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环球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东段弧形转弯处,濒临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接部位。

1.2 地层区内发育有元古界-新生界地层。

元古界变质岩,集中出露于大理洱海西侧,构成苍山山脉主体,呈断块出露。

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洱海附近。

下古生代见中奥陶统、志留系的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主要为碳酸盐沉积,次为碎屑岩及硅质沉积。

二叠系玄武岩广泛分布于程海、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为峨眉山玄武岩的一部分。

中生界三叠系为碳酸盐建造及含煤建造,分布于丽江-北衙一带。

侏罗系、白垩系为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红河断裂以西和程海断裂以东。

在北衙地区,上三叠统部分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全部缺失。

1.3 构造北衙铁金矿区位于德格-中甸陆块、扬子陆块与兰坪-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地处扬子陆块西缘的丽江-盐源中生代地块边缘拗陷带的南西缘,被夹持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宾川-程海断裂和丽江-木里断裂之间。

1.4 岩浆岩本区为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的一部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岩类均有。

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华力西期以基性辉长岩、二叠纪玄武岩为主,与区内零星铜矿化有关;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主要为富碱的石英斑岩、辉石正长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岩,并有较多的后期正长斑岩、煌斑岩脉在区内成群成带展布,它们与金、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喜马拉雅期主要为中酸性富碱斑岩的侵入及苦橄玄武岩、橄斑玄武岩、碱性岩的喷溢,分布于金沙江-红河超壳断裂带附近。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北自锅厂河,南至金沟坝-鸡鸣寺大沟,西起红泥塘,东到笔架山-黄坪坝子西侧边缘。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特征开采区地表为为风成沙、冲积砂砾、湖沼淤泥、草原沙土及坡积、洪积碎石、砂砾。

厚度约6m,下部分别为砂砾石、砾石层,厚度约8m、红色粘土夹砂砾石及灰色粘土,厚度52.80m、含煤地层的浅灰、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炭质泥岩、砂岩、砾岩及煤层等,控制最大厚度414.54m,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35.34m。

全区综合分析后得出,岩石抗压强度低于6Mpa的岩层占总厚度的98%,大于6Mpa的岩层厚度反占总厚度的2%,统计数字表明本区岩石强度应属一类。

露天区第三系棕红色粘土层稳定发育,钻探控制厚度为3.80~117.11m,平均厚度为51.33m。

粘性较强,具可塑状态,物理性质实验结果天然含水率为20.2%,液限35.8%,塑限19.8%,液性指数0.12,塑性指数为16.2。

(一)工程地质类型1、第一类一型:第四系细砂松散体,经疏干后可以保持稳定,第三系棕红色粘土层为可塑~硬塑半胶结状态,天然含水率20.2%,液限35.8%,塑限19.8%,抗剪强度φ值26.7°,C值0.06Mpa,属于软层,厚度大相对稳定。

2、第二类二型:含煤地层,钻孔所见风化带平均厚度在75.82米,根据岩石力学试验数据统计,抗压强度小于6Mpa的比例为岩层总厚度的98%,抗剪强度φ值为26.0度,C值0.476Mpa软,浅部泥岩风化呈粘土状,而且与上覆第三系粘土层不整合接触,对边坡稳定不利属于较弱层。

3第三类一型:坚硬岩类,主要煤层中的夹矸及结核抗压强度较大,边坡稳定性较好。

(二)工程地质勘探主要成果。

1、对各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室内试验,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设备选型提供了数据。

2、查明了该区较弱岩层的层位、层数、厚度,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3、本区边坡类型为第一类松散岩类二型—第二类半坚硬岩、一型边坡。

剥离物为松散软岩—层状中硬岩,简单中等,岩体结构类型为松散岩体—碎裂岩体—层状块裂岩体。

4、分析了本区可能引起工作帮、非工作帮、端帮边坡滑落的地质因素,提出了可能产生的滑落形式,主要包括圆弧滑动、直线型滑动、岩结构面滑动,开挖过程中的卸荷张裂倾倒型破坏等。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刍议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下文通过对某区矿床产出形态和矿石矿物组合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在该区找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矿床成因;找矿依据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属纬向构造带隆起的复合部位,地史上经历了长期多期的构造运动,区域构造以北东向深大断裂和形态复杂的线形褶皱为特征,受多期岩体侵入和构造运动影响,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十分发育。

2矿区地质特征2.1构造2.1.1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另外还有一组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裂。

这两组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

矿区内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有以下特点(:1)地貌上为明显的、笔直的冲沟。

(2)断面多呈舒缓波状。

(3)断层倾角多较陡,一般为64~80°。

(4)断层两盘发育密集的剪节理带,剪节理面与断层面之间的锐夹角显示断层有右旋剪切的特点。

(5)断层带一般具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局部有石英脉充填,其中有些断层成为主要的矿化带。

断裂带内各类糜棱岩、超糜棱岩及断裂角砾岩均十分发育。

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在矿区密集平行分布,规模大小不一,长几百米至几千米,宽几十厘米至几米。

其力学性质以压扭性为主,后期可能转为张扭性而成为控矿构造。

2.1.2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发育于矿区内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该带沿北东东向延伸,沿韧性剪切带有一条大的糜棱岩带,糜棱岩呈透镜状、透镜层状展布,可能是一条较弱的韧性剪切带。

带内各处的韧性剪切程度有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

2.2岩浆岩区内燕山晚期姑婆山岩体与震旦、纪留、泥盆、三叠系地层呈侵入接触,该岩体呈岩基产出,以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面积达500km2,受其影响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广泛发育。

3矿床地质特征3.1矿体特征:本区矿体呈脉状产于围岩接触带、外接触带及岩体内,目前已发现各类矿脉12余条,长度在1580m以上的矿脉共有2条,其中以k1矿脉最长、最宽。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发布时间:2022-04-19T08:07:12.961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吴启慧[导读] 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吴启慧摘要;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复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张全庄,张家口 1 绪论 1.1地理位置张全庄金矿位于河北省宣化县葛峪堡公社张全庄村北东。

矿区西至羊圈沟,北至棒棰台,和尚夭,东至华严寺,南至F3断层。

2 区域地质概况张家口宣化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台背斜交界部位,是我们著名的金矿化集中区。

2.1地层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是张宣地区主要赋矿岩系,据河北地质三队资料可划分为四个岩组,从老至新依次如下:(1)西葛峪组(Arx)以混合岩化暗色麻粒岩,斜长角闪麻粒岩为主,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呈东西向展布。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从上 述沉积环境 的演化可 以看 出: 区在 该 石磴 子组沉 积末期 , 大规模海退 , 发生 在测水组 沉积初期整个地 区形成 了广 阔的泻湖海湾环境, 陆 源碎 屑物 从东 北 方 向注 入本 区, 成 了含 形 C o - r e 痕 迹化石 的粉 砂岩及泥岩, h n dt s t 局部地 区形成一些小 型沿岸砂 坝' 有些地区发育泥炭沼 泽形 成 了不稳定分布的 6 煤层和 7 煤层。随着 沉积物不 断注 ^ . 并充填 到泻湖 中以及持续 的海 退 , 区大面 积露 出水面 , 了以 5 地 发育 煤层 底板 根土岩 为代 表的古土壤层 。由于东北部陆源碎 屑物供应充分, 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形成 潮道相砂 岩 , 次海平 面上升 幅度不 大, 这 仅在矿 区的西部 及北部( 一井 田及其 扩建 区、 芙蓉井 田) 为泥炭沼 泽, 形成 了以潮 坪 为基底 的 4煤层 。煤厚 0 ~ 4 7r 般 1 m 煤矿 区东南部的 良溪区段为海 . 7 广 5。 侵期的潮道 、潮坪和泻 湖环境 ’煤层不发育而 4 北部 的 荚蓉 井 田及 西部 的一 井 田 4煤层较 发 育。 随后 的海退 又重 新使该 地 区暴露 出水 面, 发育了又根土岩为代表 的古土壤之 后 的海浸则 使本区大面积沼泽化形 成全 区稳定分布 的 3 煤 层 。其 中有多次小 的海进和海退 . 区形成 了 3 全 煤层的多个分层 。一般 23 ~ 分层煤 厚 0 -. , 29 m 6 般 1 8 3 层形成 之后新 的海侵 使该 区重 A m。 煤 新发育一些潮 坪 、 以及小型潮道沉 积, 泻湖 这一 次海平面抬升幅度较小席 区时有古土壤和泥炭 沼泽 发育 形 成 分布不稳定并且较薄 的 1 煤层和 2 层。在下段沉积末期 , 地区重 新开始了 煤 整个 大 幅度海 面抬升和大规模 海侵 ’ 区形成 了测 在地 水组 分段砂砾岩 为代 表的海 进障壁砂 坝和海侵 潮汐水道沉 积组合 , 分段砂砾岩的底 面是海平 面

湖南郴州宝山矿区地质特征

湖南郴州宝山矿区地质特征

湖南宝山矿区地质情况1、区域地质背景湘南地处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交接部位。

两大板块的边界呈SW—NE 走向, 沿资兴—郴州—临武深大断裂展布。

该断裂带也是湘南一条重要的岩浆活动带, 湘南地区燕山期的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及花岗岩体都沿此带有规律地分布,其中, 宝山、水口山和铜山岭等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分布在该断裂带的西侧, 紧邻此断裂带的则是黄沙坪等花岗岩体。

湘南也是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金属矿床的密集分布区, 主要包括与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相关的铜、铅锌、锑、金等多金属矿床, 以及与花岗岩体相关的钨、锡、稀土、铌、钽等多金属矿床, 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

因此, 湘南构造—岩浆—成矿带是理解华南大地构造、花岗岩类及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研究区域。

2、矿床地质特征宝山铅锌银矿床位于湖南桂阳县城西2km, 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北缘、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南端, 黄沙坪—宝山南北向复式向斜的北面。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石炭系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夹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

矿田以石炭系碳酸盐岩为主, 自新而老依次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的壶天群白云岩、下石炭统的梓门桥组白云岩、测水组砂页岩、石凳子组灰岩, 其中梓门桥组白云岩和石凳子组灰岩构成该区矿化的主要围岩( 印建平,1998; 唐朝永, 2005) ( 图1c) 。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前泥盆纪基底构造呈EW 方向, 泥盆纪以后的盖层构造为SE—NE 方向, 构造型式表现为由三个复式向斜( 包括坪宝复式向斜) 与两个复式背斜及发育在褶皱之间的断层组合而成的一个往南收敛、向北撒开的褶断带, 宝山矿田恰处于该褶断带由SN —EW—NE 转向的拐弯部位( 唐朝永, 2005) 。

矿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 地表出露大小岩体26 个, 多呈岩墙、岩脉, 至深部呈小岩株状产出, 且成群成带分布, 主要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

宝山矿田是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田, 环绕花岗闪长斑岩( 由近及远) 呈明显的成矿分带, 并因而形成中部Cu—Mo —W—Bi 矿区、东部Pb—Zn—Ag 矿区、西部Pb—Zn—A g 矿区和北部( 财神庙) Pb—Zn—Ag 矿区, 它们是岩浆—热液系统复杂和较长期演化的产物。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地层塔甸矿区含煤地层为三迭一平浪煤系。

地层从老到新为前震旦系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三迭系上统普家村组(T3p)、三迭系上统干资组(T3p)、三迭系上统舍资组(T3sh)、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第四系。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以三迭系上统碎屑岩类为主;前震旦系昆阳群灰岩、板岩分布于矿区的东部边缘;侏罗系下统为一套陆相红层分布于矿区的西南部外围。

主要含煤段为三迭系上统一平浪群干海资组第二段(T3g2),含1、2、3、号煤层。

其次xx村组第二段(T3p2),含4、5号煤层。

干海资组为黄灰~深灰色页岩、砾岩;普家村组为灰、黄色粉砂岩、页岩、砂砾岩。

(二)构造矿区位于滇中断拗盆地复式向斜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310°~340°,倾向南西,地层倾角20°~40°,一般20°~30°,2线以北教陡,一般30°~40°,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褶皱出现于普家村组地层中,构造线的展布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其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分述如下:(一)褶曲:主要位于普家村组地层中,其轴向大多与地层走向一致,延伸长120~1500米,两翼倾角20°~30°,这些褶曲大部分位于矿区东部边缘的普家村组接近大龙口组附近,对煤层无甚影响;此外,1#煤层有小的波状起伏。

(二)断层:区内勘探时共发现对煤层有影响的断层20条,在开采过程中新揭露较大的断层2条,即塔甸井F5-8和科拉池井揭露的f205。

断层密度为2.65条/km2,其中F1和F18可为矿区南、北边界断层。

区内断层的规律性,可分为两组:1、第一组:北西~南东向及南北的断层共12条,为走向断层。

其中,9条为正断层,3条为逆断层(F3、F5、F12),为先期断裂,多被后期断层所切割,错开。

2、第二组:北北东~南南西向煤层,共8条,除F18为平推逆断层外,其余为平推正断层。

阳泉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策

阳泉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策

第43卷第15期• 66 • 2 0 1 7 年 5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3 No.15May.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5-0066-03阳泉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策王海祥(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山西阳泉045000)摘要:结合阳泉矿区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适合该矿区的勘察方法,并阐述了斜坡场区、河流阶地场区、填土场区、采空区场区以及 河床、河漫滩场区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地基处理措施,勘察方法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阳泉矿区地处太行山中段西侧,以中~中低山地貌为主,区内沟壑纵横,风化剥蚀严重,地形起伏大,海拔标高从650 m到 1 100 m不等,除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较为平坦之外,多为陡峻 的坡地,坡率多在20° ~ 70°不等。

在部分坡地、山顶、河流阶地分 布有厚薄不一的第四系中~晚更新世黄土、冲洪积成因的砂类土及卵石、坡积及残积成因的碎石土覆盖。

河床及河漫滩等沟谷则 以薄层~中厚层的第四系全新世河流冲洪积成因的卵石、砂砾、砂类土覆盖。

坡地、山脊多为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层的岩石大 面积出露。

阳泉矿区表现为“多山、多石、少土、少平地”的特点。

阳泉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开采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开采 历史十分久远,北宋时已有煤炭开采的记载。

特别是从20世纪 开始逐步进人煤炭开采的全盛时期,在矿区形成了不同时期、不 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各类采空区。

由于多年的开采结果,使得矿 区地质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引发的地表沉陷、开裂大范 围发生,甚至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采空区”成为矿区 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矿区工程地质特征1.1 斜坡场区的工程地质特征矿区斜坡场区表层多有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5 m~10 m,达 15 m以上者较少,自上而下依次为粉土、粉质粘土、碎石土、基岩。

论述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条件

论述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条件

论述萤石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条件摘要:本文笔者着重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萤石矿构造特征找矿一、矿区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自南向北,自老至新依次有寒武系中上流浊流相粉屑灰岩夹多层竹叶状灰岩和同生灰质角砾岩;奥陶系下统仑山组潮上带及潮间带的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色岩;奥陶系中统汤山组潮间带一潮下带的旋涡状砂屑灰岩,凝块灰岩和纯灰岩;奥陶系上统汤山组潮间带的瘤状灰岩;志留系下统梨树窝组浅海相粉砂质页岩、粘土页岩夹砂岩透镜体。

(二)岩浆岩浅部不发育,仅见少量规模有限的闪斜煌斑岩等中基性脉岩贯入到矿体底板围(灰)岩的各种节理裂隙中,深部见透辉石大理岩等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岩分布广泛。

(三)构造矿区处于彭山短轴背斜西北翼,褶皱呈内单斜构造,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大致可分为三组。

1、北东—南向断裂破碎带,是矿区的主干断裂。

该断裂斜切志留系、奥陶系,在断裂下盘的奥陶系灰岩中伴有数条相互平行的次级断裂,形成大的萤石矿化硅化断裂带。

矿山开采时偶见在断裂带或次级裂隙中有煌斑岩脉充填或其捕虏体。

断裂带沿走向由西往东其倾向由3200渐变为3400,宽度时宽时窄,在断裂带弧形转折附近宽度较大,最宽达200m,窄的地段也有50~60m。

倾向面上呈舒缓波状,倾角上部为250,下部为50~650。

局部可见明显的挤压带,岩石片理化,有压性透镜体,发育劈理裂隙。

岩石破碎成碎粒岩、糜棱岩,有近于水平的擦痕,显左行亦有右行的压扭性质,但在断裂带内具有巨大的灰岩残留体和大的角砾岩带,角砾棱角明显,大少混杂,大者直经达1米以上,小者数公分。

角砾成分为砂岩,灰岩,硅化灰岩及闪斜煌斑岩,被萤石矿或石英萤石脉胶结,呈张性特征。

说明此断裂经历多次活动。

早期为左形压扭性质,后期则以张扭性为主。

该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

断裂带本身及次级裂隙中有萤石矿脉或多金属矿脉充填。

由于断裂的多次活动,导致成矿的多次性,可见矿脉的互相穿插、切割,早期的矿石破碎被后期矿脉切割包裸。

(完整word版)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位置扎赉诺尔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大兴安岭西坡的蒙古高原上,行政隶属满洲里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3′09″~117°48′46″,北纬49°21′34″~49°26′10″。

井田具体范围位于扎赉诺尔向斜西翼之中部,见灵露矿井田范围示意图(图1—1)。

井田范围示意图灵泉露天矿灵北矿铁北矿灵露矿井东山矿井灵 泉 矿灵东矿井铁南矿井扎煤公司图1-11.1.2地形特点灵露矿位于大兴安岭西坡的内蒙古高原。

地势较高,地形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544.00m左右。

1.1.3交通条件矿井行政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东湖区,西距满洲里市26km,东距呼伦贝尔市180km,至哈尔滨市908km。

301国道及滨洲铁路横贯井田区的北部,矿区内的专用铁路线与滨洲线相接,另外,至各旗县、市均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位置见图(1-2)。

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21.1.3矿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扎赉诺尔矿区从1902年开始开发,至今已有106年,历史悠久。

该矿区地处边疆,至2007年已累计生产煤炭125.30Mt/a,多年来为缓解国家能源短缺、振兴东北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矿区通过地方政府和扎煤公司的多年治理,矿区范围内目前无小煤窑开采。

仅有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煤炭国有企业进行开采。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设计生产能力5.76Mt/a,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6.86 Mt/a。

扎煤公司现有生产矿井六座,分别为灵泉、灵北、铁北、灵东煤矿等,2012年矿区原煤产量为16.60Mt/a 。

1)现有生产矿井情况矿区内各生产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灵泉煤矿1.8Mt/a ,铁北煤矿1.5Mt/a ,灵泉露天煤矿1.8Mt/a ,灵北煤矿0.66Mt/a (由0.45Mt/a 和0.21Mt/a 两个井组成),灵东煤矿 5.0Mt/a ,2012年矿区原煤产量为16.60Mt/a 。

例析矿区矿体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矿区矿体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矿区矿体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1 矿区地质1.1 地层矿区地表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泥盆系锡矿山组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和石炭系马栏边组灰色厚层状含白云质条带或斑状灰岩。

锡矿山组灰岩厚度一般为300m左右,矿区东部有少量出露,与岩体接触带大部分蚀变为大理岩或矽卡岩,伴随出现锡、铜矿化。

石炭系马栏边组灰岩仅在区内局部出露,大多蚀变为矽卡岩和大理岩,与岩体接触带附近出现锡矿化。

1.2 岩浆岩区内岩体为多期侵入活动形成,区内主要表现为前期小恒单元(J2X)岩体侵位形成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占矿区面积的50%;第二期次岩前单元(J2Y)岩体以上拱和覆盖的形式与小恒单元成脉动侵位;第三期次道士仙单元(J2D)岩体与前期岩体呈涌动接触隐伏于地下;最晚期次介头单元(J2J)岩体以上拱和穿插的形式大部分隐伏于地下,与前期花岗岩体界线清晰,呈脉动接触,在深部形成小岩株,上拱接触面附近及前峰部位形成强烈的自变质和围岩蚀变,是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主要成矿点。

1.3 岩体与成矿关系区内矿体均赋存于花岗岩岩体内,以云英岩脉型、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为主,矿物沉淀和生成具有从高温到中低温递变的过程,体现了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分带规律性。

花岗母岩中富含W、Sn、As等元素。

1.4 构造与成矿关系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及褶皱,具体体现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节理、裂隙及剪切劈理成带发育,是区内重要的容矿构造。

由于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在某一块段形成以某方向为主的密集平行分布的构造带。

矿区中部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的一组节理控制,矿体产状同节理产状一致,同时发育一组与该组节理斜交的北东向节理,与成矿无密切关系;东部白沙子岭矿段矿体严格受一组近东西向节理控制;西部铜丝岭矿段矿体受一组近南北向节理控制。

2 矿体分布规律2.1 平面分布规律2.1.1 矿体间分布规律。

区内矿体沿岩体北西方向大致分为三条带,平面上呈近三等距分布图1所示,东部白沙子岭矿段矿体走向近东西,中部桃花冲矿段矿体近北东走向,西部铜丝岭矿段矿体近南北走向,总体呈现由南东到北西方向的拉扭特征。

金宝屯矿区煤田地质特征分析

金宝屯矿区煤田地质特征分析

金宝屯矿区煤田地质特征分析金宝屯煤矿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

东起哈拉乌苏公司窝棚,西到城五家子,必力吐。

南自后布教花,北至三爷窝棚。

南北长9.0千米,东西宽8.0千米。

一、矿区地层本勘探区地层主要有太古界的前震旦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太古界(Pt)前震旦系(AnZ)主要岩性是绿泥石片岩、花岗片麻岩、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厚度不清,全区分布。

(二)中生界(MZ)本区中生界只有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下统。

1、侏罗系上统(J3)在本区分义县组和协尔苏组。

(1)义县组(J3y)(可与长城窝堡区、金刚山组、吐呼鲁组对比)。

主要岩性是褐色、灰褐色安山角砾岩、安山岩,中间夹薄层灰绿色、灰黑色泥岩,厚度变化不大。

主要分布在中部隆起区及南部8线及30线一带。

钻遇的平均厚度为23.33米。

(2)协尔苏组(J3x)(可与长城窝堡区、三台子组、李影匠组对比)。

①下部砂岩砾岩段(J3x1)主要是灰绿色、灰色砂岩、砂砾岩、粉砂岩,泥岩次之。

砾岩成份为片岩、片麻岩,分选不好,大小混杂,菱角状,泥质充填,砾径一般30-100mm,最大300mm,较坚硬。

区内8勘探线以南没有这一岩段。

其它部位基本都有沉积。

全区最大厚度185.96米,最小厚度1.70米,平均厚33.36米,厚度变化较大,标准差S=41.04。

②含煤段(J3X2)主要岩性是灰黑色、黑色泥岩、灰色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上部有一可采煤层,厚度0.8-4.80米,煤层底板是厚层泥岩。

页理发育,泥岩上部含炭较高,在泥岩中部局部含褐色油页岩层和3-5层钙质泥岩或泥灰岩薄层,有次生黄铁矿晶体。

在细砂岩中也可见到明显的交错层理,含碳化植物碎片。

砾岩的成份以变质岩为主,泥质胶结,砂质充填,砂岩的成份以变质岩矿物为主,在泥岩和砂岩中产化石:含煤段岩层全区发育,平均厚47.92米,最厚176.16米,最薄9.16米。

③上部砂岩砾岩(J3X3)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砂砾岩。

矿区地质构造及特征研究

矿区地质构造及特征研究

矿区地质构造及特征研究摘要:文章重点针对矿区煤矿地质特征、构造及岩浆活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矿区;地质构造;特征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的西北部,总体为侵蚀溶蚀中山地貌。

地形切割较深,地势总体上“中部高、南北低”。

飞仙关组地势陡峻,沟谷纵横,形成区内最高山脉,近东西向伸展,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成为南北沟溪的分水岭。

永宁镇组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地势相对较缓,岩溶地貌不典型。

含煤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呈带状缓坡地貌,其间耕地密布,村落聚集,一般标高在1800~1900m之间。

区内最高点为西部一把伞梁子,海拔2193.80。

最低点位于矿区外北东部农科河,海拔1640m,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最大相对高差553.80m。

二、区域地质特征2.1区域地层在地层区划上,本区位于扬子区黔北川南分区筠连镇雄小区西部边缘地带,该区地层主要特点为:缺失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广泛。

该区西侧为昆明昭觉分区威宁小区,其主要特点为:上古生界分布广泛,发育较全,且泥盆系、石炭系属独山型。

两个分区大致以紫云-垭都断裂为界,本区则位于两者的交界附近,但地层特征接近于前者。

该区域地层系统,2.2 区域构造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的西部边缘地带,该区域构造线呈NE或NEE向,多由一些宽缓背、向斜组成,断层以NE向为主。

其南侧为六盘水断陷,其构造线以NW向为主,西测渐转为NE或近S-N向,背、向斜均较紧密,断裂构造以NW向为主。

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之间大致以NW向紫云-垭都断裂带为界。

本区位于两者交界地带的可乐向斜北段南翼,因处于两个三级构造单位交界附近和受紫云-垭都断裂影响,该区域构造形迹较复杂。

见图1。

三、矿区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可乐向斜南西翼南段,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NW-SE。

倾向基本为NE方向。

倾角较陡,25~40º,一般为30º左右。

斜沟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斜沟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位置斜沟煤矿位于山西省兴县县城以北50km处岚漪河两侧。

行政区划属于兴县魏家滩镇管辖。

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8°32'40〃〜38°44'39〃,东经111°05'30〃〜111°08'33〃。

斜沟煤矿扩界后边界拐点座标为(由7个拐点连线圈X=4284000Y=508500定):X=4284000Y=512000X=4282700Y=511550X=4281500Y=512000X=4279500Y=512300X=427770Y=512400X=427770Y=508500面积22.2507 km2。

1.1.2周边小窑概况井田内及其相邻地区有各类煤矿8座,其中生产矿井4座,关停矿井4座,生产矿井为:斜沟煤矿(原矿区)、马罗煤矿、范家瞳煤矿、黄辉头煤矿,关停矿井(位于扩区内)为白家沟煤矿、店湾煤矿、阳坪煤矿、高家峁煤矿。

这8座煤矿的生产情况见表1-1。

表1-1 井田内及邻区煤矿生产情况调查表1.1.3电源条件矿区附近已有电源主要有两处:位于兴县蔡家崖的110kV变电站,距魏家滩镇28.5km,为单电源单主变供电,其电源以一回LGJ-185/82.6Km的110KV 线路引自位于临县大禹乡的歧道220KV变电站,总容量31.5MkVA,由于矿井工业场地处于电网末端,供电质量较差,该110kV变电站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用电要求。

另外还有矿井工业场地距保德县天桥220kV变电站约40km,该电站等级高,容量大,也可作为矿井备用电源之一,但该变电站距本矿井距离过远。

目前正在建设的电源如下:新建兴县魏家滩220/110/35kV变电站,该变电站站址位于斜沟矿井工业场地西侧7km处,圪蜗村设计电源以2回LGJ-300的220kV 线路引自歧道220KV变电站,站内设计安装变压器为2x150MVA,并预留扩建第三台主变的可能,电压等级为220/110/35kV。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地理位置与交通山西交口华润联盛梁家沟煤业位于交口县城东的双池镇梁家沟村西北,苇沟村东北,距双池镇政府5km左右,距交口县城直距46km,井田东部有乡级公路与交口县城相通,209国道经过交口县城,经县城向南可达隰县、蒲县至临汾;往北经桃红坡有公路干线通往中阳、离石;向东北到阳泉曲火车站15km左右,并可以到达太原。

交通较为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梁家沟煤矿交通位置图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吕梁山中段的东麓,为低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标高为1157.56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缘,标高为1135m,最大相对高差20.2m。

河流水系本井田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中南部发育一条冲沟,雨季有洪水流泄,经大麦郊河入汾河。

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属大陆性气候,四季清楚,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夏秋季雨量集中,秋季阴天多雨,冬季寒冷漫长。

年最高气温32.5°C,年最低气温-21.7°C,年平均气温7°C,年均降水量为590.00mm,年蒸发量1482—1814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霜冻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150--17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93m左右。

1.2井田地质特征地层井田位于霍西煤田的北部西边缘,井田内大局部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所覆盖,仅在井田的东北部、东中部、东南部出露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其它地段零星出露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

本井田赋存地层从下至上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新生界上第三、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Q2+3)。

现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及井田揭露的实际资料,将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别表达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上部主要为深灰色灰岩,致密坚硬,质纯,具贝壳状断口,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风化面因受山西式铁矿浸染,呈褐红色,厚度不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内出露有上震旦统及下寒武统。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中赋存有镍钼多元素矿化层,该层是开展钼矿找矿的目的层。

(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
岩性以灰白色白云岩为主,节理较发育。

底部为薄层破碎泥质白云岩,下部为鲕状、假鲕状白云岩,中部为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一粗粒结晶自云岩,顶部为含硅质白云岩;白云岩顶面可见到侵蚀坑洼和白云岩与上覆磷块岩之间的微角度不整合以及上覆岩层超覆等现象,局部可见到褐铁矿的透镜体。

厚320~400 米。

(2)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①含矿层(),厚2~6 米。

a.磷块岩层:浅灰至黝黑色,薄层状或块状构造,质坚性脆,局部夹白云岩透镜体。

矿物成分主要为胶磷矿,次为泥质、硅质及白云石等。

呈透镜状分布,局部有尖灭现象。

与下伏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

b.鳞片状黑色页岩:鳞片状结构,性软易成鳞片,层理不发育,鳞片多具亮黑色,疏松易成粉末,富含磷质硅泥质、黄铁矿等多种结核及金属硫化物条带,层厚1~10 厘米,一般l~3 厘米,大部分只有一层,局部可见2~3 层,断续分布,极不连续。

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水云母,次为炭质、有机质及黄铁矿。

局部夹薄层硅质岩层,该层为主要的铝矿层。

c.页片状炭质页岩夹薄板状炭质页岩透镜体。

d.鳞片状高炭质页岩。

②黑色页片状炭质页岩():间夹硅质团块和硅质粉砂质页岩,风化后呈书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