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整本书教学导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课堂•对话
设计实录栏目编辑张莉莉ketang52279@ 163. com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教学导读
董一菲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99)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平凡的世界》三卷本,一百多万字,导读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平凡的世界》是我喜欢的长篇小说之一,然而,作为读者的阅读和作为教者的阅读完全是两回事。
暑假近二十天的时间里,细细地读了一遍。
把感动和感性放下,追寻其中的理性和价值。
之后是浏览知网上的评论,再之后买了几本关于路遥的评论,沉淀了一下,最后才开始着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把书读厚,远比把小说读薄容易得多。
读厚,量上叠加的成份大;读薄,则需要识见,需要穿透,需要胆识,这的确最一个智慧的问题。
整本书导读的关健点是“整”字。
如何一问开“卷”,关联出整本书,牵出整个文脉、整个故事,打通整个情节,了然整个风格?
这些四两拨千斤的问题、活动或是教学环节,我 自然是没有找到。
于是,一点一点地潜入吧。
“绕远”“跑题”“走岔路”,那是日本老师乔本先生的法宝,我未能抵达这样的高度。
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小说三要素最中心的要素“人物”上下功夫。
第一个问题设计为:《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安还是孙少平?
这是一个“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提问。
主人公是谁?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整”的全局。
关乎主旨、结构、人物形象,情节的始末,甚至修辞。
这一问是无问之问,统领全文,学生的回答也深得其妙(节选):
生: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
首先,从数据上
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 )02 -0034 -03
看,孙少平出现的次数更多。
然后,从内容上,孙少平是在精神层面上,他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来到煤矿。
但是,孙少安则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上。
他 开了砖厂,有了自己认为的美满的生活。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建立在理想主义之上。
生:我认为孙少平是主人公。
因为孙少平在第一部当中,他的性格是经历了一个变化的,他的价值观也是经历着成长的。
孙少安则看不出这些变化,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为生活而奋斗的人。
生:我还是觉得孙少安才是主人公。
孙少平的精神层面确实很高。
但就是因为他的精神层面太过于高了,我才觉得他这个人是非常理想化的。
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人。
不管贫困也好,被歧视也好,被红梅抛弃也好,他都不会去歧视对方。
而孙少安,我觉得他才真正地更像是那个时代的农民,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
所以我觉得孙少安是一个更立体的角色,而孙少平可能是一个趋于平面的角色。
孙少安才应该更符合“平凡的”这一标准的主人公。
(学生 自信地回答)
生:孙少安和孙少平比,我觉得孙少安的人生更具波折。
因为孙少平是在哥哥孙少安和父亲的供养下读完了高中。
然后才发现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孙少安的成绩也是很好的,只是迫于家庭压力,不得已綴学回去务工,然 后供养自己的弟弟妹妹读书。
后面的孙少安也是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是生活上比较波折。
他开了砖厂,然后挣钱,但最后砖厂倒闭了。
生活好不容易平稳的时候,一直陪伴自己的妻子秀莲却死了。
从另外的层面来说,孙少安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他后来为双水村办了学校,这也可以体现出他精神的一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2
课堂•对话
k e t a n g52279@163.c o m栏目编辑张莉莉设计实录
35
个升华。
所以我觉得孙少安才是主角。
(学生自信而激情地回答)
生:(学生思考着回答)我的想法跟刚才那位同学有一点相似,我也认为孙少安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部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围绕孙少平,一条围绕孙少安。
孙少安是作为在那样一个平凡的世界中,一个非常平凡且符合当时社会景况的角色。
然后孙少平可以理解为,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作者对理想中的自己的一"h塑造。
学生的思考是多维、多元的,聚焦书的整体性,建立了关联,形成新的感受和认识。
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出的力量,诗意而又浪漫。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满了弹性,有留白,有空间,学生的思维因此得到发展。
整本书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互动,互相解读与审美的创造。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导读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梳理小说常见的几种主要结构,引导学生试画出《平凡的世界》的 结构。
我先是逐一列举了《水浒传》的环状结构,《安 娜•卡列尼娜》的双线结构,《我的名字叫红》的多视角结构,博尔赫斯小说的迷宫般的结构。
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理解的《平凡的世界》的结构图。
生:小说是围绕他们两个人来展开的,而他们两个人之间也是互相有交叉的,也有各自的生活。
焦点就是他们所交叉的部分,旁边那些延伸出去的部分就是他们各自的内心生活、经历以及不同的思想。
生:其实,我画出来的结构图和刚才那个同学是一样的,我加了一个时代背景。
因为这部长篇小说时间跨度很大,当时的社会在不断地变革着,一些社会事件对主人公的影响是很大的。
>
生:孙少平和孙少安有各自的故事线。
他们又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他们又有自己不同的人生,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
生:孙少平、孙少安两条线其实是各自分离的。
因为孙少平追求爱情是以精神为基础的,而孙少安更多的是物质上的。
他们最初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农民。
他们最终的结局也都是平凡的。
生:这部小说主要是由孙少平、孙少安两条主线来发展的。
围绕着孙少平和孙少安,还有田润叶、田 晓霞、贺秀莲这些人。
生: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位主人公的人物故事、人物形象和特点互有交叉,又各有其特点;人物是鲜活而不断丰富的。
生:其实我还没有画完,我本来想的是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为主线,还有其他一些人的故事。
比如说
田润叶和田晓霞的故事,像这样交织在一起。
X=
生:作者通过对孙少平、孙少安两位主人公故事的补全,更加具体地来体现他们的性格与精神。
从而达成塑造少平、少安这两个身处同一个时代却代表着不同形象的人的目的。
生:这条横线代表的就是“平凡的世界”这一主线,三个叉是我总结出^三个矛盾点,比如说他们在爱情上的矛盾点,然后还有对于土地的那种情结。
孙少安是传统的又富于创新的,热爱土地,又不愿意离乡的农民。
孙少平则是一个离乡的追梦人。
这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
2021.2
36
课堂•对话
设计实录栏目编辑张莉莉keiang52279@ I63. com
是他们思想上的矛盾点,所以用叉来表示。
X X X
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结构图进行解说阐释,经 过教者的点拨升华并深化。
学生在多边互动中走向 对文本的深人而又个性的解读。
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在“建构一解构一再建 构一再解构”中搭建一个阅读平台,让每一个学生 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阅读永远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第三个 教学环节设计为:寻找《平凡的世界》中最动人的细 节,理清人物关系,用追问的细节串起人物。
如:
少平的初恋是一个叫什么名字的女孩?
能不能简单地说说田晓霞留给你最强烈的印象 是什么?
少平最忠诚的朋友是谁?
少平的二爸是谁?这个人物最精神的着装细节 是什么?
《平凡的世界》人物关系图
学生谈自己认为最动人、最精彩的细节(节选):
生: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感动的一个情节,是 最后孙少安和田润叶两个人坐在田埂上时听见《信 天游》,那句“哥哥,你慢点走”。
这首《信天游》在后 面反复三次被提,佐证了田润叶和孙少安的感情经 历,就是爱而不得的悲凉。
(学生有感情地回答)
生: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坝里空无一 人。
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 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
铁勺刮 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
血涌 上了他黄瘦的脸。
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 他一脸菜汤。
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了两颗泪珠慢 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生:时间过得既漫长又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夏 天。
这是黄土高原一年里再好不过的日子了。
远远 近近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沟壑和川道,绿色已经开始 渐渐浓重起来。
玉米、髙粱、谷子、向日葵……大部 分的高秆作物都已经长了大半截。
豆类作物在纷纷 开花:雪白的黄豆花,金黄的蔓(w d n )豆花,粉红的 菜豆花……在绿叶丛中开得耀眼夺目。
四
第四个教学环节:为《平凡的世界》写颁奖词。
语文教学讲究情境,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近来获 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的颁奖词是:“在《人世 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 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 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 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 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 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 我以此为示例来引导学生写颁奖词。
写颁奖词,能 考察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书面 表达能力,还可以侧面反映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理解 的深度。
部分学生的颁奖词如下(节选):
平凡却不平庸,伟大而又深沉,你从大千世界而 来,透过凡尘看人间百态,世间万物生于平凡,却又 归于平凡。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展现苦与乐,痛 与哀,在人性里诠释平凡的真谛。
凡,源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它为人类留下的巨大宝藏将熠熠生辉。
(学生深情地叙述)
有这样一本书,它告诉我们,要不懈地追求生 活,要理智清醒地面对生活,才不枉在世间活一场,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路遥在这本书中以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为了追求理想、改 变命运而奋斗的故事,这样一本书将《平凡的世界》 这一大画面通过小人物展现出来,这是—
人的平
凡,也是世间千万个人的平凡,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当 下还是后世,都影响深远。
梳理、分类、整合、概括,对语言反复地体会品 味,是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
对路遥《平凡的世 界》的导读是我的教学尝试与实践,还有很多的不 足,比如对主题的挖掘,对人物形象的巧妙分析等 等,仍需继续思考。
(编辑:常白如)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
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