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8练 含解析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
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
孝道是时代的包袱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④繁荣我
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的调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中北京拟:英语分值150分降至100分,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豪感。
提高母语教学()
A.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B.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必然要求
C.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D.有利于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4.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
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
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当下中国文艺创作要善于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
当然,继承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
还要善于与现代技术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接。
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③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
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④作为中华文化
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
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
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
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答案精析
1.D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陈出新,D正确;A、B、C错误。
]
2.B①中摒弃传统的说法不对。
题干中“埋儿奉母”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埋儿奉母”还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②③正确。
④本身说法不对。
]
3.A母语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A符合题意;B、D与材料无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
4.D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现代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可见③④符合题意。
①与题意无关;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②中“取代”一词说法错误。
]
5.C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①错误;③正确的说法应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6.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摒弃了落后的祭扫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低碳”祭扫方式,故①④正确。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排除③。
②说法太绝对,排除。
]
7.(1)“邻居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2)答案示例一孝老爱亲: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答案示例二诚实守信: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第(1)问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很容易确定邻里文化是传统文化;而“友爱互助”“和睦融洽”也很容易联想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从材料中的“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体现出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为人民
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做文化题,分析材料很重要,千万不可不看材料而闭门造车,那样很容易答偏答不全。
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
要注意题中的信息是:一项优良家风,两点意义,只要根据要求来回答,得分应该比较容易。
注意家风是优良家风,可以结合前面的材料,选择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等家风来写,意义要写出两点,根据家风,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