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浅析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关键词:
高校教师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
结合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在网络道德教育中高校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针时高教教师本身的特点,倡导教师应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网络新环境下,网络道德教育是个相对滞后但又十分重要的领域。

传统道德观念和方式明显滞后于先进的网络技术,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能约束新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化解网络社会面临的新矛盾。

而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网络犯罪、网络不良行为都是在不知法或不懂法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与传统道德教育并举的另一把利剑。

1、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的态度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如何将网络道德教育融人当前高校课程体系,如何及时干预制止井消除网络道德危机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甚至是恶劣后果,如何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创新网络社会道德教育途径已刻不容缓。

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更是让人堪忧。

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对此缺乏重视。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欢呼雀跃。

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但当前许多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有些专业课教师更是认为网络道德只是德育教师的职责。

道德教育观念跟不上网络发展速度。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
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

面对网络的挑战,高校教育应当从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

总是停留在没有针对性的搞几次网络知识与道德讲座,安排辅导员找个别人谈心这样的老路上,要想取得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也绝非易事。

部分教育者对网络道德内涵把握不准。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

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

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2、网络道德教育中高校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一一教师,又是如何认识的呢?在具体实施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不只是德育的范畴。

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忽视了在自己课堂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认为网络道德教育只是德育教师的内容。

其实高校的德育工作只是网络道德教育中一个小部分而已,这是因为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宽泛。

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互联网与德育工作、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网络立法与网络安全等方面。

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网络中、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内容的建设,将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上网,运用网络这个载体拓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建立起由德育处为中心,由网管、团委、班主任、计算机教师、政治教师协调配合的网络德育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信息辨别教育、自我防范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通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内容和开展丰富的活动,建立学生积极向上的网络观。

第二,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

长期以来
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大都被界定在青少年群体,但是也不能忽视网络对共他使用人群以及其他使用人群对青少年的影响。

儿童和成年人也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特别是成人。

因此,生活在网络社会的每个人都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

第三,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只是着眼当下。

目前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滞后于网络机能教育,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网络日渐深人大学生生活时,作为高校的主要教育者——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现今对网络道德的教育已经在各个教育环节开展,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但网络道德教育不可能立刻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作为高校的教育者不能仅仅看到眼下有所成效,从而放松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我们应着眼未来,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3、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首先要纠正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社会”的急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道德基础,价值取向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还用封闭的、单一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去衡量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中个体的道德行为显然行不通,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把握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民族品质,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其次要以身作则,创设正向网络道德的榜样。

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网络的使用率也非常高。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直接指导者,自身应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正向的网络道德榜样。

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网络道德的规范,从而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再次要亲身实践,及时发现网络道德的问题。

高教教师在自身实践中,必然能发现在网络道德中所存在的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交流,及时纠正不道德的网络行为。

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深陷其中。

最后要点面结合,对问题学生加以适宜辅导。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对大部分学生可以开展网络道德讲座,进行大范围的教育。

但对于某些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需加以适当的心理辅
导,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引导。

这样点面结合,网络道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引导大学生有效、正当地使用网络。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们只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端正态度,提高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转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推动整个高校德育建设向着高效、有序的目标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