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四大误区与课文的整体性、文学性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四大误区与课文的整体性、文学性教学研究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忽略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

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予学生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误区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整体性文学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初中语文教学的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在升学考试中,多数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

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讲解每篇课文,甚至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谈何科学的系统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忽略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做法,现介绍如下。

一、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的四
大误区
1.孤立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所编选的基本篇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

每一册、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目标都只是这个系统的子系统。

教师应该统揽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本册、本课在母系统中的地位与具体目标,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但有些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

教某篇课文,只钻研这一篇课文,把课文孤立了,岂不成了大海中的一叶浮舟?其目标准确率能有多高?
2.肢解课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

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选其中语段做练习,练习题目却跳不出结构、词汇、语法等理论化的框架。

教完一篇课文,老师只是为学生注入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说不上培养能力,更谈不上阅读欣赏。

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

3.忽视阅读。

汉语有很强的音乐美,单就理解文意来说,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非常必要。

有的教师总认为读书耽误时间,或者怕引起学生的厌读情绪,不如讲解来得快,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阅读教学也列成题目形式,只有分析,没有阅读,致使学生在考场上一遇到课本外的阅读材料便觉得无从下笔。

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太少。

4.题海战术。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时不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

比如许多应试有方的教
师,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教学内容题目化,答案要点规范化,化为经验之谈。

这种“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

从长远角度看,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几种教法,使语文教学走进一个死胡同。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即使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也难以奏效。

二、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
1.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为了防止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性和盲目性,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可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读技巧的指导、阅读与分析有机的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

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

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如何停顿之外,还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

学生在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既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得到美的享受。

2.理清思路的条理性。

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
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

以《藤野先生》为例,题目写藤野先生,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明白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其中蕴涵的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的感情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弄清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3.把握目标的系统性。

从系统性角度说,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融汇于母系统之中。

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

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大纲,统览教材体系,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现目标,这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一环。

4.欣赏作品的文学性。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

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

初中大纲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感染学生的气质教读文学作品。

有一位教师在教《春》一文时,一边用配乐的范度、生动的讲解,一边用板书画了一副“孔雀开屏图”,课文的结构层次全都反映在板书上。

这节课,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还激发学
生欣赏课文的热情。

三、加强初中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与文学性
作文训练中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

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总之,语文教学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一向重视作品的整体性和文学性,在当今的语文教坛上,许多教师已在这方面作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须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