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实践课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教育戏剧实践课为例,探讨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教育戏剧通过戏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教育戏剧实践课为例,分析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
二、教育戏剧实践课例
1. 教学背景
某中学七年级(2)班,40名学生,教学内容为《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故事情节;
(2)通过教育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故事角色。
(2)故事梗概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
(3)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讨论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4)角色扮演
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
(5)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育戏剧实践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
1. 创新思维
教育戏剧实践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沟通能力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戏剧实践课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角色扮演,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审美情趣
教育戏剧实践课让学生在欣赏和体验戏剧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5.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育戏剧实践课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应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适时评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师应适时评价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结论
教育戏剧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教育戏剧实践课,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因此,教育戏剧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