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附答案)1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两极地区
C. 亚洲东部和南部
D. 北美洲东部
【答案】B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如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经济发达;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两极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

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
A. 九寨沟
B. 皖南古村落
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 青城山—都江堰
【答案】B
【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不符合题意;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不符合题意;
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符合题意;
D.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 东南亚居民都使用汉语
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汉语不仅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地区都有分布;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东南亚居民很多人使用汉语,也有越南语,泰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5.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下图)。

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雨,易于储水
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
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A. B.
C. D.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地坑院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调节气温,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得,A是贵州省,B是辽宁省,C是陕西省,D是青海省,其中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

(2)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分。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6.两河流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读两河流城聚落分布图和当地民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两河流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
②聚落分布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
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
②③④
(2)对两河流城所在的中东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宗教文化多元,矛盾冲突不断
B.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C. 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D. 全部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关于两河流域聚落的说法,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河流沿岸才有灌溉水源;聚落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对两河流城所在的中东地区的叙述,宗教文化多元,矛盾冲突不断;石油资源主要
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也有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淡水资源严重不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7.下图是老王在银川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建筑代表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印度教(2)银川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 川
B. 甘
C. 宁
D. 青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图中建筑为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结合题意。

(2)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银川市,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C 。

【点评】(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

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2)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如下。

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上海市沪上海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内蒙古蒙呼和浩特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甘肃省甘兰州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宁夏宁银川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贵州省黔贵阳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西藏藏拉萨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广东省粤广州福建省闽福州
海南省琼海口台湾省台台北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8.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A. 平遥古城
B. 安徽皖南古村落
C. 傣族竹楼
D. 丽江古城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9.读“世界人口增长表”和“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
A. 10亿→20亿
B. 20亿→30亿
C. 30亿→40亿
D. 40亿→50亿
(2)下列大洲,人口数(2010年)最多的是()
A. 非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亚洲【答案】(1)D
(2)D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大洲差异很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大部分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发展。

(1)由表格数据可知,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40亿→50亿,只经历了12年,故选D。

(2)由201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可知,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约41.56亿人,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故选D。

故答案为:(1)D;(2)D;
【点评】(1)考查学生读表分析能力,答案完全在表里可以得出来,这种题目学生要细心和耐心一般都能答对。

(2)同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也是地理教学一块重要的内容,要注意在平时多练习。

10.(济宁)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

故选:B(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故选:C
【点评】(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
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区域()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
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2)图中()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
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
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答案】(1)D
(2)B
(3)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故答案为:D。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故答案为:B。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故答案为:C。

【点评】(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

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

如在缓坡可以修梯田,既增大了耕地面积,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陡坡则需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可以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2.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非洲的北部
B. 亚洲的东部
C. 亚洲的南部
D. 欧洲【答案】 A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数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的北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美洲东部等。

这些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13.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B. 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C.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
D.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答案】 B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西欧以白色人种为
主,多信仰基督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世界上的人口、人种、宗教、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学生完全掌握难度较大,可以分类记忆,如世界上主要人种有哪几大类,主要分布在哪;世界上三大宗教是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等。

14.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居民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图中河流①②之间河段流向是()
A. 自西北向东南流
B. 自东北向西南流
C. 自东南向西北流
D. 自西南向东北流
【答案】(1)A
(2)C
(3)B
【解析】【分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点都靠近河流,而①由于地势高,位于两个小山头之间的鞍部,受水患影响小,故选:A。

(2)③地处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所以,地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点是③;故选:C。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

有此刻判定。

图中①②之间河段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故选:B。

【点评】(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河流对早期城镇的形成影响较大,在河流水运的起止点因水运障碍,货物需在这里集散,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如江西赣州市;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因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
优势,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如武汉、重庆;在河流入海口处,因处于河运和海运的转运点,也有利于形成城市,如上海、广州。

(3)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5.读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图及该区域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A. 寒潮、泥石流
B. 雪灾、寒潮
C. 台风、地震
D. 干旱、滑坡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C
(2)D
(3)B
(4)A
【解析】【分析】(1)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北方向,背北为南,故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位于盆地(或河流)的狭窄出口处②处,利于蓄水,工程量小,节省成本,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甲处,因为甲处地势最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水库的选址要选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寻找“口袋型”的盆地和洼地。

“袋大”“口小”——“袋大”表示库容量大,且汇水区域广;大坝选在“口小”的峡谷地段,利于建坝,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性高。

但要注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分布区。

16.下图为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交通线数量、分布不同
C.建筑物高度、密度不同
D.人口数量、服饰不同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优越的位置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峡谷④气候湿热⑤靠近河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1)C
(2)A
(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和丙都是农村景观,甲是牧区景观,丙是农村景观,
以种植业为主,本题选C。

(2)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且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故本题选A。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结合选项选D。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17.中国政府于2017年和2019年,在北京分别成功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读下图“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参加“高峰论坛”的国家()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有世界上地广人稠的国家
C.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
D.多分布在大西洋沿岸
(2)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
B.②地区法语是代表性语言
C.③地区佛教为主要宗教
D.④地区发达国家集中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参加“高峰论坛”的国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A错误;
有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国家,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故B错误;
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故C正确;
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得,①是西亚地区,该地区以白种人为主,故A正确;
②是美国,主要语言是英语,故B错误;
③位于澳大利亚,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故C错误;
④是南美洲,发展中国家集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8.下图为馕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馕带分布区()
A.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B.为人口稠密区
C.通用阿拉伯语
D.以白色人种为主
(2)下列民居中,与甲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