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51张PPT)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课件

2.聚落的分布: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
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 条带状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活动1:
房屋具有墙厚、窗小 平顶 的特点。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墙 厚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 热量,窗小可以减少吹 进的热风。
双层木楼 竹楼
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 或竹楼,屋顶坡C.③④ D.①③④
2.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D)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
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3.在东南亚热带地区, 常见斜顶双层木楼,下层放杂物,上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村 庄背依青山,河流村而过,白墙 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 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 家”“中国画里的乡村”。保存 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 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云南丽江古城
1.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 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1.掌握聚落的概念,分类;了解两种聚落的景观差 异,生产方式差异 2.能够掌握聚落的形成,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乡村
一、聚落的分类: 城市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人 规
密 集 度
高 度
路店校院无无无口 情多多多农果鱼多 况少少少田园塘少
模 大 小
乡 村 稀疏
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 条带状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活动1:
房屋具有墙厚、窗小 平顶 的特点。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墙 厚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 热量,窗小可以减少吹 进的热风。
双层木楼 竹楼
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 或竹楼,屋顶坡C.③④ D.①③④
2.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D)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
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3.在东南亚热带地区, 常见斜顶双层木楼,下层放杂物,上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村 庄背依青山,河流村而过,白墙 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 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 家”“中国画里的乡村”。保存 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 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云南丽江古城
1.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 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1.掌握聚落的概念,分类;了解两种聚落的景观差 异,生产方式差异 2.能够掌握聚落的形成,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乡村
一、聚落的分类: 城市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人 规
密 集 度
高 度
路店校院无无无口 情多多多农果鱼多 况少少少田园塘少
模 大 小
乡 村 稀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共38张PPT)

……
毛毡
土
寒带苔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雪屋 蒙古包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人文环境影响 建筑风格
北京天坛
巴黎圣母院
印度新德里
韩国历史村落:河回
山西张子布村玉 皇庙前殿是珍贵的五 代建筑,国之重宝。 但现状是屋顶大面积 塌落,梁架直接淋雨。的民居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竹木作原料 人畜分层住 凉爽又免潮
东南亚的民居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 楼历史展览馆。
2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观点对决四:
1 2
汞 金 钨 稀土
西部多 高原山地 东部 多平原
西北少
降水 东南多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 形成分布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 空间形态
西亚民居
夯土作原料 厚墙加小窗
西亚的民居
竹木作原料 人畜分层住
东南亚的民居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建筑特色
热带沙漠 热带季雨林
①
②
④ ③ ⑤ 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28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上 午12时 42分21.8.1100:42August 11,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年8月11日星期 三12时 42分49秒00:42:4911 August 2021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巴黎许多著名的建筑 就分布在塞纳河两岸,岸 上的座座建筑色彩分明,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 菲尔铁塔、协和广场、市 政厅等。
托莱多——西班牙古城,为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安徽南部,它们以世外 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 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 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 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 下。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聚落与环境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2
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4
乡村 聚落
城市 聚落
差异?
时光回到5000年 前,假如现在你 是部落首领,带 领你的子民在A、 B、C三点中选一 居住地,你会选 择那里?说说你 的理由。
水源充足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12时42分49秒上午12时42分00:42:49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PPT

•
7.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 辞优美 ,字里 行间透 着灵气 ,迸发 出勃发 向上的 追求与 热情, 展示了 作者与 众不同 的个性 。要在 反复"读" 中用心 去体会 。
•
8.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分析 其结构 ;更重 要的是 要认识 文学作 品对青 少年成 长的意 义,从 而养成 自觉主 动地阅 读优秀 文学作 品的习 惯。培 养热爱 大自然 、热爱 生活、 热爱祖 国的思 想感情
异 生产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
方式 动
产生
早晚
早
城市 范围大,建筑物高, 道路密集,人口稠密, 汽车流量大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 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 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晚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历史文化、生 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自然资 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拉萨布达拉宫
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 发与保护,谈谈个人
的观点。
人类的聚 居地—— 聚落
类型 形成 发展
课堂小结
乡村 城市
区别与联系
条件:水源、土壤、地形、气候、 交通、资源等
特色民居
分布
稠密区 稀疏区
聚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视野拓展
气候与房舍拾趣
“叶子房” 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房屋要尽量通风和降温。例如,太平洋上的 岛国西萨摩亚,农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树干围 起来,呈圆形或椭圆形,顶上覆盖着椰子叶, 房子没有墙,四面通风。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目标导航
1.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 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理解聚落的形成 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其聚落的主要形态。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51张PPT)

院无 无 的农 果 多田 园
无 鱼 塘
少 少少
乡 村
小
低
差
少 少 少有 有 有
城 大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市
你肯定知道
人口 人员 经济 住房 交通 聚落 密度 职业 特点 结构 方式 规模
构成
城市 大 复杂 以工业 楼 房 复杂 大
为主
乡村Leabharlann 小简单以农业 为主
平房
简单
小
过渡:假如你 要选择你的居住地, 你会选择这些地方 吗?
蒙古包
圆形结构 封闭严密 容易拆卸
避开强风 昼夜温差大 适合游牧生活
日本的轻木质房屋 可以减少地震伤亡
北京四合院
“北京如果变成纽约, 100年就可以,但是想要把纽 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 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 什么会这样评价北京? 拆
? 留 ?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 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从不 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 民俗等信息。所以我们不能只把传统 聚落看成是破房子、旧房子,而应该 把它们看成是我们人类的优秀的文化 传统,应该大力保护。
的生产活动连接起来)
农村 渔村 林场 牧场
捕鱼 伐木 放牧 种植
布置作业 : 完成配套练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刘家峡中学 李春发
B A
1、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他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 是聚落吗?
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 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 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 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小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大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教学课件

聚落与环境
土壤肥沃,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水源充足(井、 湖滨、河畔) 泉、湖滨、河畔)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交通 沿线和交汇处、 沿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沿海港口等地)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 (林、鱼、矿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 没有聚落。 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 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 形成了不同 的建筑风格。 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上不 同的国家和 地区, 地区,聚落 的建筑外貌、 的建筑外貌、 建筑材料等 因环境而异。 因环境而异。
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 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 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上层住人,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东南亚的高架屋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在炎热的沙漠地区, 在炎热的沙漠地区,白天炎 昼夜温差大, 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 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透过墙体传 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 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风 沙。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水城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巴特农神庙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
应该加以保护的北京四合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PPT优质课件

第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节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聚落包括 乡村聚落 和 城市聚落 两大类。一般先有 乡村聚落 ,后 有 城市聚落 。
2.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3.目前,_河__流__的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地__区__或__河__口__、__沿__海__地__区__,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 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
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节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聚落包括 乡村聚落 和 城市聚落 两大类。一般先有 乡村聚落 ,后 有 城市聚落 。
2.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3.目前,_河__流__的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地__区__或__河__口__、__沿__海__地__区__,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 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
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p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一、聚落的形成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聚落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如果你是当地居民,就地取 材,适应当地环境,你的房 屋会是什么样子?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 和湿润气候
(利于通风,避免潮湿)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第三 节人类 的聚居 地-聚落 (共38 张)p 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式帐篷
傣家竹楼
西藏碉楼
新疆土坯房
回民居
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
乡村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集市
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
城市
城市起源的条件
城市的起源
当乡村的规模不断地增大、人口不断增多、发展到一 定程度,便形成了城市。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 3500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 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使人们进行劳动、 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 聚居地的总称
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 为主的聚落。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 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回民居
吊脚楼 在重庆及巴山川东、湘西一带,这种建筑比较多。这
种房子一般建造在地面坡度比较陡的地方。所谓吊脚楼,原来是 房子的两边地基高低相差很多,一边着地,另一边须用木头支撑 起来,上面才能与一边保持水平,可以放梁、阁楼板。
回民居
蒙古包 蒙古族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为游牧民族,放
牧牛羊要有草场,什么地方有草就在什么地方安家,所以住宅经 常迁徙。这种住宅多用毡包,以木杆作为支撑,用毡围护起来, 开一个门,多为圆形,搭建和搬动起来很方便。
乡村聚落的起源
1、时间: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2、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饲养家畜、栽培 作物,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此时人类的居住条 件有很大进步,建立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房屋。 3 4、聚落的形态:
北方干旱地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南方水网地区:带状
一、聚落的的概念及分类
1、聚落的概念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带的黄土层特别厚,有的地方挖土深至10米以下还不见岩石。因此, 这里的居住建筑,多用挖窑洞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是在一 片黄土高地上,先在中间挖出一个院子形状的空间(往下挖),然后沿 着这院子四面向土壁内挖进去(水平方向),作为房间,有的一直向内 挖进去达两间房间的深度。外面可作堂屋,里面是卧室。院子四周 都挖这种洞屋,但人们多喜欢住在朝南的几间,这里住起来冬暖夏 凉。
西递村
回民居
福建土楼 多分布在福建西部,多为客家人居住。这是
一种很奇特的建筑,里面住着好几十户人家,建筑是圆形的, 很巨大,一般高达四层,底层比较潮,不住人,多用做仓库之 类。二层以上住人,大房子中间是院子,每层的内圈都有走廊 相通,整个建筑有好几座楼梯上下连通。
回民居
黄土窑洞 分布在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这一
西 塘
西 塘
周 庄
西 塘 回民居
皖南民居
民居多楼房,造得比较 高耸。白墙黑瓦,镶嵌在幽 隐的青山之中,安谧、秀雅, 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皖南 民居的建筑物比较封闭,从 外面看去,除了大门以外, 只有几个很小的窗子,其余 都是高高的白粉墙。而山墙 上往往造出很规则而又很美 的马头墙,即顶部造出高高 低低的墙脊,形象很有节奏 感。其实这种做法,其目的 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
丰富多彩的乡村民居
四合院 江南民居 皖南民居 福建土楼
湘西吊脚楼 蒙古包 新疆土坯房 傣家竹楼
西藏碉楼
窑洞
讨论:
1、我国南、北方乡村景观 的形态差异及其原因。
2、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北方的四合院
回民居
江南水乡民居 江南一带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钟灵毓秀之地。古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纳 为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民居多临 水而建,这里的交通,水陆并用,有好多住宅都设“水 后门”,即前门是陆路,后门是水路。
划分城市的标准
世界上不少国家以2000人或5000人以上的居民点 为城市,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万人。
人口大于100 50万~100 20万~50 20 5000~2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 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城、北京、上海 等。
乡村的形成
非定居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
聚落的形成
温哥华的黄昏
南京路夜景
村 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韶山毛泽东故居
我们目标: 1、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并懂得乡村形成、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3、理解并能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本节重点: 1、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3、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区。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地以防寒暑、避风雨、防野兽和防疾病,并更好地生活。 在史前时代,经济生活极简单,甚至无固定活动地点, 人类的居住地是非定居式的。
在采集经济时代,人们寻求环境较好的地区居住。 为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人们就地取材建立简陋住宅, 有穴居、巢状树居等。穴居多分布于石灰岩、黄土等易 穿凿的地区,或利用现成岩窟。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
中美洲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3.世界早期城市的分布: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冲积平原上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
平原上,如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埃及的尼罗
河谷地,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所在地)等。
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商品,出现了闲余劳动 力。这部分闲余劳动力不再从事种植业,而以商品生产和 交换目的的手工业为主,于是,乡村就演变为集市。随着 商品生产个交换的进一步扩大,集市便发展成为城市。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城市的起源
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
2、聚落的分类
乡村 聚落
城市
注意
1、以前我国乡村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农民。所以 乡村也称为农村,但乡村不能称做山村,因山村 只是指山区的农村。 2、城市是由乡村组成的。一般城市比乡村规模 要大、人口要多,但不是绝对的。如湖南省的一 个乡村,是人口规模超过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城市。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 阔,物产丰富,各地的地理 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国的 民居形式也十分丰富。如: 北京的四合院、蒙古包、江 南水乡民居、皖南民居、四 川的吊脚楼、新疆的土拱住 宅、福建土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