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介绍】分享给身边的“樊”姓朋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介绍】分享给身边的“樊”姓朋友
一、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是周文王的后代,其始祖为樊仲山甫,史称姬姓樊氏。

下面由百姓通谱小编带领大家走进樊姓文化。

2、出自子姓,起源于商代,是成汤王的后代,史称子姓樊氏。

据《左传》所载,商汤的后裔子孙,在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施、樊、繁、锜、几和终葵七大族,其中有樊姓,子孙一直沿袭下来。

3、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

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北)。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樊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陕西一带。

进入秦、汉以后,由于西部巴氐混血樊人的加入,西部、西北和中原的樊姓发展相对较快,到隋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上党地区,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形成了樊姓望族。

进入唐、宋时期,樊姓向南和向东部发展,很快进入皖赣;苏浙地区,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有樊姓的足迹了。

宋朝时期,樊姓约有近7万,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9%,当时四川为樊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樊姓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
和广西等地。

全国形成了川陕、晋、豫樊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樊姓大约有14万余,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山西为樊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樊姓人口的20%。

全国樊姓主要集中于山西、浙江、陕西、湖北、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江苏九省。

樊姓人口主要倾向由四川和河南向西北和东南地区迁移。

全国基本形成由西北的秦晋地区东南斜穿华北和中原直达东海的一条樊姓集中分布带。

当代樊姓的人口已有17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

目前樊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樊姓人口的18%。

在全国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安徽,这四省集中了樊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江苏、湖北、河北、江西、甘肃,这五省又集中了樊姓人口的26%。

全国形成了以陕西为中心的向东南递减的一条樊姓分布带。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设置,秦灭韩后沿用,其地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初置,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阳一带。

【堂号】
有崇德堂、文魁堂、鉴真堂、三阳堂、忠烈堂、槛真堂、听命堂等。

四、历史名人
樊哙,汉初将领,沛县人。

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

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

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

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文坟”(《北齐书·樊逊传传》),到头来都进了坟墓。

樊圻,字会公,清朝著名画家,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为“金陵八家”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樊莹,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

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

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

四年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不受地方馈赠,民建“却金亭”以彰其德。

此后,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云南巡按、松江知府、河南按察使、应天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

惩贪官、精吏治、赈济灾民,不遗余力,为民爱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