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课题 2.3.1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授课人
素养目标1.理解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升运算能力.
2.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体会从一系列简单有理数中观察总结出规律,增强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从一系列简单有理数中观察总结出规律.
2.熟练并且正确地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
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有理数的运算吗?它们
相应的法则或规律是怎样的?
符号计算绝对值
加法
同号取相同的符号绝对值相加
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
符号
绝对值相减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同号取正
绝对值相乘
异号取负
除法
同号取正
绝对值相除
异号取负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情境导入】
学校圆形花坛里的花快枯萎了,请根据下列几位同学
的对话列式: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π×32-12)×9.
列出的算式中包含多种运算,该怎样计算出最好的结
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指定学生代表回
答,教师酌情补充.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交流讨
论,列出式子.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之前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
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
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
探究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问题观察活动一中列出的算式,其中含有哪几种运
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有理数的运算级别:
级别名称
第一级运算加、减
第二级运算乘、除
第三级运算乘方(还有今后学的开方)
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
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教材P53例3)计算:
(1)2×(-3)3-4×(-3)+15;
(2)(-2)3+(-3)×(-42+2)-(-3)2÷(-
2).
解:(1)原式=2×(-27)-(-12)+15=-54
+12+15=-27;
(2)原式=-8+(-3)×(-16+2)-9÷(-2)
=-8+(-3)×(-14)-(-4.5)=-8+42+
4.5=38.
5.
【对应训练】
教材P54练习.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交流讨
论问题,指定学生代
表回答.教师引导学
生总结出有理数混合
运算的顺序.
【教学建议】
指定学生代表上
台解答例1和对应训
练,教学时注意学生
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及时纠正学生在
运算顺序等各方面出
现的错误,并提醒学
生观察算式能否利用
运算律进行简化.
设计意图
借助活动一中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和对应训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
升华
例2(教材P53例4)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 …;②
-1,2,-4, 8,-16,32,…;③
(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中的数与第①行中的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中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分析:(1)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系列简单有理数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观察一系列简单有理数,并结合乘方的知识,
规律,及不同序列数相应位置之间的关系,加强推理能力,并且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①:(-2)1,(-2)2,(-2)3,(-2)4,(-2)5
,(-2)6,….
(2)
先看①②都含正数的一列,然后验证剩余列. ②:(-2)1
+2,(-2)2
+2,(-2)3
+2,(-2)4
+2,(-2)5
+2,(-2)6
+2,….
③:(-2)1×12 ,(-2)2×12 ,(-2)3×12 ,(-2)
4
×12 ,(-2)5×12 ,(-2)6
×12
,…. 总结出数和相应序数之间的规律,重点是观察出前面相邻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总结出规律后可
用已给出的所有数来
验证是否都符合,若
符合则推理正确,后续便可用来推算出未给出的数,再解决其他问题.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解:(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如下规律排列: -2,(-2)2
,(-2)3
,(-2)4
,….
(2)对比第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②行中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的数加2,即
-2+2,(-2)2
+2,(-2)3
+2,(-2)4
+2,…; 对比第①③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③行中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数的1
2
,即
(-2)×12 ,(-2)2×12 ,(-2)3×12 ,(-2)4
×12 ,….
(3)每行中第10个数的和是(-2)10
+[(-2)10
+2]+(-2)10
×12 =1 024+(1 024+2)+1 024×12 =1 024
+1 026+512=2 562. 【对应训练】 仔细观察下列三组数:
第一组:1,-4,9,-16,25,…;
第二组:0,-5,8,-17,24,…;第三组:0,10,-16,34,-48,…. (1)第一组的第8个数是 -64 ;
(2)分别写出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第n个数:(-1)n+1n2-1 ,(-2)×[(-1)n+1n2-1];
(3)取每组数的第10个数,计算它们的和.
分析:第一组的各数的绝对值均为序数的平方,再结合符号考虑规律;第二组中的数是第一组中相应的数减1;第三组中的数是第二组中相应的数乘-2.
解:(1)解析:因为1=(-1)1+1×12,-4=(-1)1+2×22,9=(-1)1+3×32,-16=(-1)1+4×42,25=(-1)1+5×52,…,所以第一组的第n个数为(-1)n+1n2,所以第一组的第8个数为(-1)8+1×82=-64.
(2)解析:观察发现,第二组中的数是第一组中相应的数减1;第三组中的数是第二组中相应的数乘-2.所以第二组的第n个数为(-1)n+1n2-1;第三组的第n个数为(-2)×[(-1)n+1n2-1].
(3)第一组的第10个数为(-1)10+1×102=-100,第二组的第10个数为-100-1=-101,第三组的第10个数为(-101)×(-2)=202,所以其和为-100+(-101)+202=1.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56习题
2.3第3,8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再借助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提升运算能力.后续让学生观察总结一系列简单有理数的规律,加强推理能力.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规范学生的解答过程.
解题大招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 运算顺序 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注意
①分清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每一步运算都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②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有绝对值的先去绝对值符号;③观察算式特点,能用运算律的要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例1 计算-22÷(23 -12
)-(-2)3
.王刚同学的过程如下:
(1)王刚同学最开始出错的一步是 ① (填序号); (2)写出你的解答过程.
解:原式=-4÷(46 -36 )-(-8)=-4÷1
6 +8=-24+8=-16.
例2 计算:
(1)-10+8÷(-2)2
-(-4)×(-3); (2)4×(-3)2
-5×(-2)3
+6; (3)(-2)4×(0.25+0.53
-716 );
(4)-23
9 ÷57 ÷(-23 )3-11
5
.
解:(1)原式=-10+8÷4-12=-10+2-12=-20; (2)原式=4×9-5×(-8)+6=36+40+6=82;
(3)原式=16×[14 +(12 )3-716 ]=16×(14 +18 -716 )=16×14 +16×18 -16×7
16
=4+2-7=-1;
(4)原式=-89 ÷57 ÷(-827 )-65 =-89 ×75 ×(-278 )-65 =89 ×278 ×75 -6
5
=215 -6
5
=3.
培优点 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结果求其中一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