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
上作答无效。
......
4.本卷命题范围《中国小说欣赏》《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的俗讲变文一直被学术界称为“章回之祖弥”。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教义深微繁富,领悟不容易,和尚就在寺里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讲述佛经,这种讲述佛经的话本就是俗讲。
五代时有种说唱变文极为盛行,叫作“转变”,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是单个人即能说唱的讲经文。
由此可见,俗讲变文乃是通俗方式下的佛家讲经,陈寅恪曾经论述:“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易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多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由此足见,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俗讲变文源于僧侣讲唱经文的仪式与体制,而佛经文体的最
大特点就是在散文中掺杂着不少韵文的成分,明清章回小说中也采用讲唱交替、韵散结合的形式,让人们清楚地辨析出其对于俗讲变文的继承痕迹。
唐代“俗讲”、“变文"正文的前后分别有“押座文”和“解座文”,都是采用诗歌或韵文的形式.前者是总体叙述故事内容,点明主旨大意,渲染氛围,并以此使听众安静下来,并引起下文。
讲经终场的结束致语则为“解座文”,内容为索取布施或调侃。
例如:《破魔变文》《降魔变文》这两篇变文既有开讲前的押座文又有散场前的解座文。
唐代俗讲变文中韵文和散文相结合采用交织并用的形式,文章的叙述主要靠散文来完成,韵文是用来歌唱的。
韵文和散文的衔接不是任意无序的,而是韵散交错进行的,通常在大篇幅散文叙述说白之后会出现一个引导词语把要讲的韵文引出来,这个引导词语被称作“引端”词,起到韵散转换的作用,常见的有“于尔之时,有何言语”“若为陈说”“诗云”等等。
明清章回体小说也有类似作用的词语出现,如“有诗为证"“但见”“诗云"等。
明清章回体小说历来有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文体特征,可谓“图文并茂”,具体表现在章回体小说中的“全像"与“绣像”运用.所谓“全像",就是用图画表达故事内容,是一种图说的方式,是作者用文字讲述故事的同时用图画来补充表现主要的故事情节,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绣像”则主要是以图像的形式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的一种解说,作用比较单一,不具备介绍交代故事内容的作用.“全像”“绣像”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佛教画本的“图”与“像”.
俗讲变文是图文结合文体成熟的标志。
俗讲变文中图像与
文字相结合,表现在变文与变相的配合,盖人物事迹以文字描写之则谓之变文,省称曰变;以图像描写则谓之变相,省称亦曰变,也就是说变文指的是文字叙述,变相指的是图像描述。
变文与变相的结合形式有两种,一是以韵文描述图画,也就是用韵文的形式概括图像的内容,如“章回小说雏形”——《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出现的“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入香山寺第四"等故事的题目,就是源自于图画的概括;另一种结合形式是作者把图画演说成一段故事,也就是用文字把图像的故事记录下来。
变相最初画在寺院的墙壁上,内容为佛本生、本行故事,成为佛教建筑的一大特色。
变相后来转移到纸上,题材范围也逐渐扩大,而且变相对变文起到了形象说明的辅助作用,成了变文的一种补充。
宋人郑樵云:“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
”可见,这种图文结合的文体形式也受到后代学者的广泛推崇。
(摘编自杨小敏《明清章回小说文体探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俗讲变文中的“押座文"的作用是使听众安静下来,内容多为调侃或索取布施。
B.唐代俗讲变文韵散交错进行,“若为陈说”等“引端”词起到了韵散转换的作用.
C.明清章回小说的“绣像”,以图像形式解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交代故事内容。
D。
章回小说《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是章回小说成熟的标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章回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B。
文章第二段从韵散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俗讲变文对明清章回小说的影响.
C.郑樵的话论证了图文结合的文体形式受到后代学者的广泛推崇的观点.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样,例证引证并举,正反对比结合,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在中土流传,其教义深微繁富,难以领悟,因此才出现通俗易懂的俗讲变文。
B.僧侣讲唱经文的仪式与体制,促使明清章回小说形成讲唱交替、韵散结合的形式。
C.《红楼梦》运用散文叙事,穿插大量韵文,足以证明章回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的渊源。
D。
变相描述的内容,都来源于最初画在寺院的墙壁上讲述佛本生、本行故事的图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提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
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是“按需求连接万物”。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及射频识别(通过无线电进行数据交换以达到信息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将包括人、机、物在内所有能够被独立标识的物端(包括所有实体和虚拟的物理对象及终端设备)无处不在地按需求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协同交互,以实现对物端的智能化信息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构建所有物端之间具有类人化知识学习、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智能化服务环境。
(摘编自朱洪波《物联网,开启万物互联时代》)材料二:
物联网技术是支撑“网络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
据了解,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已经达到70亿台;据预计,到2020年,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增加到100亿台,到2025年将增加到220亿台.
近几年来,物联网概念加快与产业应用融合,成为智慧城市和信息化整体方案的主导性技术思维。
当前,物联网已由概念炒作、碎片化应用、闭环式发展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
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度交汇,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发展也取得重大进展。
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环节产业链业已成熟,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具备一定领先优势;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对薄弱环节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尤其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物联网第三方运营平台不断整合各种要素形成有序发展局面,平台化、服务化的发展模式逐渐明朗,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及发
展趋势预测》)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主要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材料四:
“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加剧了物联网安全的新风险。
”王军认为在边缘计算加持下的物联网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参与边缘计算的设备分布广、环境复杂、数量庞大,且很多设备在设计之初未完备考虑安全风险,传统信息安全防护已不能完全适应边缘计算的防护需求。
另外,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也存在滞后。
王军指出,相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关人工智能的规划和治理原则等也存在明显滞后性,其安全问题也难以形成通用性的应对方式和解决措施.
安全问题凸显,究竟该如何应对?对此,王军表示,我们应该思考“现有防御能力够不够”“是不是足够抵抗攻击”,不能盲目地乐观,要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
首先,要构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完备体系,完善自身组织架构、理论框架和制
度设计等顶层设计;其次要关注技术本身,物联网安全与传统的网络安全相比有自身特点,更需要深入研究、持续创新、寻找解决方案;还要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生态圈建设,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共建安全生态圈.
(摘编自付丽丽《中国物联网在安全可控方面仍需翻山越岭》)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物联网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技术以及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按需求连接万物,构建所有物端之间的智能化的服务环境.
B.物联网技术关系到全球各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了物联网技术的主动权就可能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C。
据材料三可知,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最快,其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物联网市场开始逐年萎缩。
D.边缘计算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剧了物联网安全的新风险;目前我们的防御能力还不足以抵抗其攻击,万不可盲目乐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
近年来,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据预计,到2025年其数量将比2018年的3倍还多。
B.我国物联网产业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有些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C.由材料三可知,自2011年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其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将高达18300亿元,是近十年来最高。
D.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共建物联网信
息安全生态圈,是我们应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有效办法之一。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考察
路遥
一夜春雨过后,城市的空气中少了不少怪味道。
省委大院里鹅黄嫩绿,姹紫嫣红,小鸟在树丛中发出欢愉的啁啾。
这个天地里已经是一片春天的繁荣景象,天完全放晴了,东边的太阳正从一大片楼房后面吃力地爬起来。
乔伯年比往常提前一刻钟吃完早点,换了一双圆口黑斜纹布鞋,准备过一会就出门。
这时候,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来了,说新闻记者马上就到。
乔伯年对他说:“为什么要让记者来?你赶快去打电话,让新闻单位不要派记者来!"
秘书长在一刹那间愣住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他不敢违抗书记的指示,赶紧转身出去打电话。
张生民一路走,一路想:看来用老办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位新书记的要求了,但怎样才能适应老乔的要求呢?作为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于一种传统的思路和传统的工作方法,而且前任书记对他的工作一直是很满意的.唉,他现在不会工作了!接二连三地弄巧成拙!
张生民打完电话,刚出了院子,就看见一溜小轿车鱼贯进入省委大院——这是市上的领导们来了。
他赶忙迎上去,把这些人领进了小会议室.
乔伯年进入小会议室时,所有的人都从沙发上站起来。
他和大家一一握了手,也没坐,立在茶几前说:“今天把同志们找来,不说别的事,咱们一块去坐一次公共汽车怎么样?”
大家在一刹那间明白了:省委书记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群众坐车难的问题哩.
张生民说:“为不惊动四方,请大家出去不要公开身份。
”
张秘书长见省委书记赞同地点了点头。
他们先到一个就近的公共汽车站,准备坐四路公共汽车在解放大道六路口下车后,再换坐一趟电车。
此时正值早晨上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车站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街道两边,自行车像两股洪流,向相反的方向滚滚而去,并且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形成了巨大的漩涡。
过了近十分钟,四路车还不见踪影。
市上的领导们也焦躁不安地向南面张望.他们多么希望这该死的汽车早点来啊!此刻,他们专心致志地等车,已顾不得和省委书记说两句闲话,以掩饰这令人难堪和不安的局面。
当一辆大轿车从远方驶来的时候,市上的领导们如同看见了救星,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等车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到了街道上,准备拼搏一番。
但是,这辆车驶近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不是四路公共汽车.领导们脸上的笑容即刻消失得一干二净,再一次陷入困窘之中。
周围一片唉声叹气。
一刻钟以后,一辆四路车终于从南面驶过来了,而且上面空无一人。
车站上的人再一次骚动起来,等待这辆车靠近。
可是,汽车甩站而过,风驰电掣般走了.人们只好朝着远去的汽车连声叫苦.
乔伯年不言不语立在人行道的一棵中国槐下。
市长秦富功就像挤过一趟车似的,拿手帕不断揩自己汗津津的俭。
市交通局长掏出圆珠笔,把刚才甩站的那辆四路车牌号记在了本子上,脸上的表情似乎说:“哼,龟孙子,等着瞧吧!”五分钟以后,四路车终于来了。
这下一家伙就来了四辆,像蜻蜓交尾似的亲密地连在一起,徐徐进站了。
因为一下子来了四辆空车,人们都上了车,并且车内还不挤,他们后面的第四辆车甚至空无一人,好像是跟着前面的三辆车跑龙套.
车到了下一站.上面的人还没下完,下面的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进了车厢。
乔伯年一下子被涌到了一排座位中间,两条腿被许多条腿夹住纹丝不能移动。
他赶忙躬下腰,两手抓住车窗旁的扶手杠幸亏他身后有两个小伙子顶着压力,否则他根本就招架不住了。
又过了一站的时候,乔伯年看别人买票,才反应过来他也应该买票。
他一只手用劲握着扶手杠,腾出一只手在口袋里摸钱。
身上没有零钱,他只好掏出一元人民币,可售票员却借口没零钱.
他背后的一个小伙子把他手里的钱接过去,声音坚定地对售票员说:“把票卖了!”另一个小伙子也帮腔说话。
售票员看两个棒家伙出面,只好把钱接了过去.
售票员像打人似的“啪”地把票和找回的零钱掼在乔伯年手心里,把乔伯年弄得一个趔趄。
乔伯年身后为他买票的那个小伙子立刻将售票员的手臂一挡,只听见售票员尖叫了一声,喊叫说:“啊呀!我的胳膊……”
司机听见售票员的喊叫声,立刻把车停下来,并且跳出驾驶室,绕后门挤进车内,大声喊:“捣乱分子在哪里?”
汽车里顿时乱作一团。
两个小伙子一边用手把众人豁开,一边架着乔伯年出了车厢。
售票员和司机紧撵着跳下车来,要揪扯他们。
张生民和秦富功等也拼命从车里挤下来,紧张得满头大汗跑过来。
张生民拨开围观的人群,大喊:“干什么!干什么!这是咱们省委书记!”秘书长一着急竟然自己先“露密"了。
但售票员和司机怎么可能相信省委书记挤公共汽车呢?并且要追下车,带他们到公交公司罚款。
气急败坏的交通局长只好跑到车后记牌号去了.
这时候,那两个护架乔伯年的小伙子走到了前面,其中的一个掏出个什么证件递到司机和售票员面前-—那两个人一下子脸色煞白,惊慌得手足无措。
乔伯年这才知道,这是两个便衣保卫人员.他看了一眼张生民,张生民咧开豁牙嘴笑了笑。
秘书长自认为这个“蛇足”不多余,否则今天就麻烦了.
乔伯年掏出手帕擦了把脸上的汗,对司机和售票员说:“你们赶快走吧,已经耽搁好长时间了!”
两个人立刻像兔子一样窜上车,汽车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有删改)【注】《平凡的世界》表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大变革以及在变革中显得更加令人缭乱的社会形态。
小说第二部反映了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三年间国家百废待兴而又矛盾重重的现状。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乔伯年带领市上领导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乘坐公交车,目的是让自己和市上的领导们深入基层,了解到真正的民情。
B.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渲染了愉快的气氛,暗示了极“左”思潮已成过去,改革开放的春天已经到来。
C。
“两个人立刻像兔子一样窜上车,汽车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司机和售票员被书记放行后的兴奋。
D.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乘坐公交车这种生活小事来塑造省委书记的高大形象,反映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8.省委书记乔伯年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把市上的领导等公交车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
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
..,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
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节选自《三国志·是仪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B.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天听/
C.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D。
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B.阙,中国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文中特指朝廷。
C.建业,亦作“建邺”,东吴孙权为建帝王大业,改秣陵县(今南京)为建业县。
D.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有太傅、中傅和少傅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深得孙权信任。
孙权继承大业后,优待文人;是仪因才华被征召,受到宠爱任用,门掌管朝廷机密事宜。
B。
是仪不畏朝中权贵。
吕壹诬告刁嘉诽谤国政,同朝人因害怕吕壹都表示听说了,唯独是仪说没有听说.
C。
是仪生活朴素节俭.他不穿精美细致的服饰,吃丰盛的饮食,家中没有储蓄,把省下的钱财救济贫困之人。
D.是仪为官清正廉明。
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人甚至因罪被吕壹告发多达四次,唯独无法告发是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2)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和梅花百咏(其四十)
于谦①
极目园林一惨神,繁花照眼似非真.
初疑积雪寒凝树,陡觉清香远袭人。
自是孤高偏近水,纵然零落不污尘.
淡中剩有无边趣,红紫从教妩媚春。
【注】①《明史》赞其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句中的“照"字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B。
颔联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