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
TECHNIQUE
2019.10
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水稻是唐山市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为推动唐山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唐山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一、机械化撒肥、复式整地
1.大田规划要求 实行单排单灌,格田宽30~50m,格田面积9~15亩,实现田、池、路、渠综合配套。

2.耕整地标准要求 提倡秋翻或春耕,水田耕整地方式主要有犁翻、撒肥、复式打浆作业(一次完成旋耕→水耙轮耙田→埋茬→耢平)。

犁耕流程:铧式犁翻地(耕深为25~30cm,旋耕深为15~20cm)→灌水泡田→水耙轮耙田→耢平;整地耕深误差为±1.5cm,高低均匀一致。

搅浆整地要求:搅浆整地耕深12~15cm,泥土细碎,地面平整,无漏耕,不拖、不堆、不壅。

3.泡田要求 泡田水深约占垄埂高度的2/3,做到花达水整地(用水找平)。

4.沉淀要求 一般沙壤土(乐亭县)沉淀2~3天;粘土(滦南、曹妃甸、丰南等地)沉淀5~7天。

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时为机插秧最佳时期,田块平整,上虚下实,泥脚深度小于30cm,田面水层保持寸水。

5.施基肥要求 一般每亩施控施肥40kg。

最好是按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调节氮、磷、钾用量。

建议:整地前施腐熟农家肥(有机含量8%以上)每亩1.5~2t;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撒入基肥,严禁基肥干施;防止肥效不匀。

二、育秧前准备
1.选种 选择津圆、盐丰两大系列。

选种方法:用盐水、硫酸铵溶液选种;用鲜鸡蛋测浓度,鸡蛋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瘪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以防影响种子发芽。

种子质量要求:发芽率达90%以上,净度(无杂质)达98%以上,纯度(无杂种)达99%以上,稻种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2.晒种 浸种前要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目的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同时杀死种子外壳的病菌。

3.浸种 浸种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使种子吸足水分,一般含水率在25%左右,浸种消毒以后就可以进入破胸。

把选好的种子用10%浸种灵8000倍液浸种,浸种7~8天,每天搅拌1~2次,其目的是防治青枯、立枯病,杀死种子外壳的病菌。

4.催芽 将浸好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中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2mm 时,降温到15℃~20℃;将出芽后的芽种,晾晒6个小时左右,即可播种。

5.苗床地选取 苗床地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旱田地。

不宜选择在荒草地或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地、地势低洼以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块做苗床。

6.育秧棚建设 一般采用大棚育秧。

棚室材质以经济基础来定,一般为钢架结构;规格一般长50m 左右,宽10m 左右,顶高2m 左右;宜南北走向。

在棚膜上拉网将棚膜压紧压实防风,棚膜底边用土压严。

一般秧田比为1:100。

7.营养土制作
唐山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河北省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郑学哲 闫宏伟
新技术
TECHNIQUE
2019.10
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方法一 当年育苗床地,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10kg,起秧后再施农家肥或稻草等沤制的有机物,反复3~4年便可以培养出理想的床土。

方法二 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的营养土。

培育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0kg/亩,将床土集体堆闷。

8.床土调酸 唐山地区水稻种植大部分为盐碱地,所以床土必须调酸。

床土要保证其酸碱度为5.5~6.5为宜。

如果碱性较大可用浓硫酸加水100倍,稀释成硫酸水(硫酸慢慢倒入水中),用喷壶均匀喷洒于床面,通过翻倒床土(一般翻深8~10cm )把PH 值降到4.5~5.5之间(防止苗床返碱)。

9.床底制作 先清理前茬作物的根茬乱叶;然后施入腐熟粉碎过筛优质农家肥7.5~10kg/m 2,用旋耕机把农家肥旋到深度10~15cm,使肥土均匀;最后用振压器压实、整平。

目的是放盘平整、方便起秧、上水均匀。

三、复式机械播种及苗期管理
唐山市目前采用2B-4A 自走式多功能育秧机,可一次性完成水稻育秧中的装盘土、播种、覆土、扫平、摆放秧盘等一整套农艺流程。

采用平板输送带输送秧盘,无论软盘、硬盘、抛秧盘及纸盘均可播种育秧。

播种覆土后活节轴吐盘,使秧盘平衡,整齐紧密的自动铺放在秧田床面上。

该机3~5人均可操作,工作效率每小时可育秧800盘(软盘)。

1.机械化育秧播种
(1)播种时期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5日至4月25日。

(2)播量 110~200g/盘。

(3)压种覆土 3~10mm。

(4)浇足苗床底水 播种前要浇足底墒水,床面上下都到达到饱和状态,水量多少以下种覆土后10分钟内盘面无干土为准。

(5)封膜盖草 先在秧盘上每隔50cm 左右放一
根稻草,使稻草在整个苗床上均匀分布,以防止农膜与盘土贴严;在温度较高时烧苗,再在床面上覆盖保温农膜,压严农膜四周。

2.苗期管理
(1)苗期温度管理 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1℃,超过时开始通风。

此期一般不浇水,床土水分一般控制在20%左右,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覆上地膜;当苗基本出齐在立针期时,撤下地膜以防烧伤苗。

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

此期要大通风炼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炼苗,通风时应使大棚膜开口高度距地面在40cm 左右。

先少揭,逐渐增加;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3℃时,要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护苗。

炼苗时间可以从早7点至下午16点,当夜间气温高于20度时应进行昼夜炼苗。

(2)苗期水分管埋 当根系发育良好、早晚新叶叶间不吐水或午间新叶卷曲时,在早晨9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3)苗期预防病害 在2.1~2.5叶期,易发生青枯病,应及时补水、控制温度和预防;用药稻枯必治50ml 喷100m 2或瑞茁清50ml 喷25m 2。

(4)追肥 在3叶期后准备移栽前及时追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氯化钾各4kg。

四、机械化插秧
1.秧苗标准 机插秧的秧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手压有弹性。

秧龄30~35天,叶龄3.5~4.5片,苗高12~16cm,白根数10条,每平方厘米成苗1.5~3.0株为宜。

移栽时,提前一天,要向秧苗适量浇水,不能过大或过小;以第二天卷秧苗时不散;秧块装入插秧机秧箱后,苗片不堆为宜。

随起随插,不插隔夜秧。

2.插秧要求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地温15℃)时开始用机械插秧,大约在5月上旬至6月
新技术
TECHNIQUE
2019.10
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下旬,插秧时间越晚穴株数越多(水稻越晚分蘖越少)。

一般大田地表呈花达水,水深2~3cm,行距30cm,每平方米28穴,每穴3~6株(后期8~12株),每平方米基本苗数84~168株;插苗均匀,深浅一致,衔接行距误差为±3cm,株距误差为±1cm,漏插穴数和全漂株数<3%,伤秧和勾秧数<1%,插深控制在1~1.5cm 为宜。

插后及时注水扶苗、护苗,防止晒干。

3.机械准备 插秧前应检查插秧机油、水、电,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深度,空运转运行5~10分钟,确保插秧机每个运行部件灵活转动,无碰、撞、卡、滞等现象,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

秧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苗与秧箱滑板间要洒水润滑,确保秧针随时取秧,不漏插。

五、机械化撒肥喷药、化学除草及大田灌溉1.机械化撒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入。

第一次在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每亩施尿素10kg、二铵10kg、分蘖旺3kg,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利用低位分蘖,当达到预期分蘖数量时,要进行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当水稻生长到第七叶末到第八叶露尖时,用其余蘖肥作调节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施蘖肥。

2.化学除草
(1)化学除草推广应用苯噻草胺、马歇特或阿罗津+草克星、农得时、威农、莎多伏、太阳星等配方。

对于插秧时缺水地区推广应用苯噻草胺或阿罗津插前插后两次用药技术;对于以三棱草害为主的地块采取农得时、威农、草克星插前插后两次用药的方法,也可应用禾大壮+农得时等,插后5~7天,秧苗返青后施药。

有条件的可用除草机除草,视杂草长势分2~3次铲除。

(2)稻瘟病要加强预测预报,以预防为主。

在7月中旬到8月初间隔7~10天两次喷药预防,药剂以30%新克瘟散、稻瘟灵(富士一号)等常用药剂为主,按说明书施用。

(3)严禁使用快杀稗除草。

(4)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施药器械,施药要均匀一致、雾化良好。

(5)正确选择施药时期,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用药量准确,按畦分布施药。

(6)池埂划除时,防止农药漂移造成药害。

3.大田灌溉 一般用水量为350~400m 3/亩。

(1)灌溉水增温措施 唐山地区大部分为河套水,可直接引水灌溉;乐亭部分地区应采用晒水(晒水池面积一般占灌溉本田的2%);晒水池内设隔墙、扣膜、延长渠道、宽浅渠道,可采取扬水增温、小白龙增温、间歇灌溉等措施。

(2)水稻灌水次数 一是花达水(泥水相间,寸水不露泥)插秧,至返青前灌入苗高2/3深的水层扶苗护苗。

二是有效分蘖期灌3~4cm 浅水层,利用薄水层增温促分蘖。

三是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 活水,分裂期(抽穗前15~18天)灌溉水温达18℃以上再进入秧田。

抽穗后实行间歇灌溉,将水层灌至5~7cm,自然蒸干后再灌水。

进入乳熟期采取间歇灌溉,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灌溉,黄熟初期开始排水。

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正常田块和漏水田可适当晚排,做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增加后期光合产物,提高稻谷品质。

六、机械联合收获
1.收获适宜期 水稻抽穗后60天以上,活动积温达850度以上,黄化完熟率达96%以上,即为收获适宜期。

2.机具选择及准备 根据国家政策、稻农喜好和地表泥泞状况选择,全部使用半喂入、履带式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

作业前要检查机械的油、水、电;检查调试机具添加润滑油、黄油等;对收获机具进行检查、调整和保养,保证机械技术状态良好。

同时做好清除田间异物和根据收割方式开出作业前收割道等准备工作。

3.收获作业技术要求 留茬高度5~6cm。

稻谷水分降至25%左右,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破碎率≤0.5%,清洁率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