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金融大崩溃

合集下载

浅析国民政府后期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果

浅析国民政府后期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果

浅析国民政府后期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果财政税务学院2012级财政学五班陈俊宇201202145405【背景】:上世纪中国国民党统治后期,其财政经济严重恶化,财政金融、工商业、农业面临全面破产。

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民经济彻底崩溃.造成了教科书上所说的“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蒋介石不顾全国民众反对,挑起内战。

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使得财政赤字更如天文数字增长。

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之外,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

因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货币崩溃,货币崩溃加速了政治崩溃,最终败退台湾。

本文着重从经济政策方面,结合政治、外交方面,浅谈其最后偏安一隅的原因。

【关键词】:国民党统治后期;经济政策;败退原因;财政赤字;通货膨胀;金圆券一、抗战胜利时的国民政府政治背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中国历时14年(1931-1945)的抗战正式宣告结束。

战前与战后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变化。

时任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妄图恢复抗战前的一党独裁,一方面迫于国际和平压力;一方面暗中筹备军队“对共宣战”。

1945年8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延安共产党代表团前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并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刚获得一丝喘息机会的军队又被调赴前线,此时,国民政府还握有外汇、黄金、接受敌伪资产法币,共计美金二十三亿美元的资产,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是满目疮痍的中国重获生机的最后资本。

这些财富很快就被规模日益扩大的内战消耗殆尽。

军费的不断增加使得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二、内战时期国民党经济危机加深:1、工业体系的单一和脆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入蜀,中国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部地区如成都、重庆、昆明附近遍布兵工厂,以满足前线迅速的装备需要。

抗战结束,由日军控制的工厂被日军捣毁,中国工业体系一片困难。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上世纪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民经济彻底崩溃,制造了被西方经济教科书称为“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实行“国民党是枪杆子的财政”。

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不断增加军费开支,财政赤字更如天文数字增长。

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之外,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

通货膨胀的演变。

抗战8年,国民政府共发行纸币100.3190万亿元,造成了通货的恶性膨胀。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于是当局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

1948年8月19日付诸实施,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

但到1949年5月,猛增至67.9458万亿元,相当于1937年6月的144565531900倍。

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财政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

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货币发行指数达1400多亿倍,同期上海物价指数高达36万多亿倍。

通货膨胀的严重危害。

延续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恶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工薪阶层深受其害,虽然按货币计算的名义工资有所增加,但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

1946年下半年,仅北平、上海、南京三地失业和无业人数就达260万。

农民的苦难也十分深重,虽然粮食也在涨价,但由于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促使粮食价格的上升在商品价格指数方面要比其他大多数商品慢得多。

通货膨胀促使农用工具、种子、肥料以及其他农民必需品的价格猛烈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加大,农民难以有好的收入。

仅在1946年,饿死人数就达到了1000万人!通货膨胀的现实警示意义:第一,必须控制好财政赤字。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是财政的最佳情况。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赤字累积过高,势必造成货币下跌。

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 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

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 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

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1948年上海经济整顿“小快乐”很不快乐。

这位1940年代上海最受欢迎的滑稽艺人,一直以来用他尖酸刻薄的时政笑话来娱乐上海大众,甚至在日本人占领下最黑暗的时期,他瘦削的尖嘴里都能吐出足够的插科打诨来唤起人们的笑声。

但在1947年5月,人们在“天声”电台里听到的却是“小快乐”连讽带骂的挑衅唱腔:苦哈哈长着把土耗子脸,嚼了草根吃树皮,但米铺的老板却没心没肺,坏了良心,囤积居奇――“他们是发了财的米蛀虫,肚皮钱袋都塞满,盖了新洋房,买了五辆车,还有个小老婆家中藏。

”不出所料,这段唱词引爆了大众的愤怒――这毫不奇怪,连续两周来疯涨的粮价已经让人们心头的怒火越发高涨,而这段唱词恰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还很坦白地为大众找到了一个公敌――米商。

在人们看来,正是这些“米蛀虫”把控粮食,肆意抬高价格,他们是合谋杀害了人们吃饱肚子的单纯快乐,甚至就在这首“米蛀虫”传唱开了的该周周末,米价就上涨了一倍多。

但米商却对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感到愤怒和冤枉――毕竟价格疯涨的又不是他一家,实际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在涨价,这种狂飙式的上涨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

从1945年9月开始,到“小快乐”的“米蛀虫”登上全城热歌排行榜首位的1947年5月,上海零售物价指数上涨了70倍,到1948年那个热死了不少街头乞丐和车夫的8月到来时,物价指数又上涨194倍,此时“小快乐”连唱他不快乐的歌的劲头也没有了,因为和其他人一样,他在收入和物价的竞跑中彻底败下阵来。

钱其实并不少,几乎每个人都成了亿万富翁,只不过名不副实。

《时代》周刊特意刊登了一篇上海电话公司发薪日的报道,1200名职员共领到了160亿元法币的工资,一笔薪水表都盛不下的巨款。

但花钱的方式却已经由“张”变成了“捆”、“斤”和“袋”。

一位经济学家声称,如果钞票的发行量再这样激增的话,恐怕几个月后,人类的数字计量单位就将不能满足中国人的需要了。

面对法币低得可怜的购买力,“穷得只剩下钱了”,已经不是一句炫富的笑话,而是苦涩的现实。

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币制改革述评(2)

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币制改革述评(2)

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币制改革述评陈新余1935年11月“法币政策”实施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其持久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我国完善的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和中央银行制度,并逐步实现了对国内流通货币的集中发行和管理。

与此同时,国家制定的货币金融政策也日渐成为调控国内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有力传导工具,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然而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即以国家政权的信用与稳定为基础和保证,国家制定和执行的货币金融政策已经成为利弊相关的一把双刃剑,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晴雨表,直接和真实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权安危与存亡的社会现实。

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在法币流通濒临崩溃之际,再一次企图通过币制改革以挽救险恶的国内局势,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未能救得燃眉之急,反而是雪上加霜,更进一步加快了自己的覆亡。

一、币制改革的复杂社会背景造成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也很复杂。

但是,与其币制改革方案制定和执行之初、复杂而又险恶的国内现实社会环境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政治方面: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遂成为饱受战争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的最大民意。

为此,国共双方展开了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

商定停止军事冲突,召开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由此,在美国政府代表马歇尔的参与和调停下,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署了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并于1946年1月13日午夜12时起正式生效。

与此同时,也是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陪都重庆开幕,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等五项议题,从而让关注中国未来命运与走向的各界人土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事与愿违,双方积怨甚深,针锋相对,“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直至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国共两党关系再次彻底破裂。

同年11月15日,国民党一手操办的“制宪国大”在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

1949年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浅析作者:甘凡鲍翔龙来源:《商情》2015年第27期[摘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抗战胜利的喜悦激发了国人对大国崛起的憧憬,国民党的威望也空前上升。

但是,随着日本投降,中国的经济并未因此好转。

抗战期间,日军为实现“以战养战”目的,大肆掠夺沦陷区的财富和矿产,国民政府所面临的是一个百疮千孔的国家和已经数次濒于崩溃的国家的经济,而国民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补。

有利的一面是,日资产业被接受,既增加了国家经济实力,又减少了外资对民族经济的挤压。

不利的一面是,由于内战再起,军费剧增,能够用于经济恢复与建设的费用少得可怜。

加之国民党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如何对付共产党上,根本无暇顾及经济,再加上恶性的通货膨胀,侵蚀了所有尚存的经济活力,经济运行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民国发展了几十年的经济一步步走向崩溃。

试从战争、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来分析民国经济总崩溃的原因。

[关键词]:国民党经济崩溃四大家族通货膨胀一、战争原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空前的反人民内战,其军费开支急骤上升,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1946年,国民党政府全年支出为法币8~10万亿元,收入仅为2万亿元,赤字高达支出总额的60%~80%;1947年,全年支出为法币100万亿元,收入只有13万亿元,赤字高达支出总额的90%左右;到1948年,财政赤字更为惊人,竟高达900万亿元。

刚刚打完八年抗战的中国,再也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苦难。

国民政府不是想着如何恢复经济,而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如何尽快消灭中共武装。

在战争消耗下,国统区经济迅速恶化。

百业凋敝,物价飞涨,工人、学生、市民不断爆发反饥饿、反迫害的抗议浪潮。

1948年6月以后,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节节败退,经济上危机重重,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势出现了全面崩溃的前兆。

解放军在1948年相继解放了东北、华北、西北和中原的大批城镇和乡村。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4亿金圆券才买一石大米2013年11月06日02:47来源:人民网作者:文亭211月初,美国开动印钞机大印美元,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通涨的担忧。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而且突破了4%的警戒线。

通货膨胀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网络出现了夸张的帖子形容物价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唐(糖)高宗”、“煤超疯”、“姜你军”、“油不得”、“棉里针”、“苹什么”。

物价的快速上涨使中低收入者倍感压力。

中央也下定决心,接连出台措施控制物价的稳定。

不过,说起恶性通货膨胀还要数抗战胜利后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前那几年,物价不仅是一天一个变化,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的通胀奇观。

陈立夫: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拥有600万盎司黄金,9亿美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5569亿元的20倍。

此外,还有美国给予的剩余物资约20亿美元,这些完全可以用于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国民党政府没能抓住机会,反而昏招迭出。

当时,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

市场上出现了1法币兑换200储备券(汪伪政权的货币)的情况。

上海官方乘机建议将法币和储备券的兑换比率定为1:200,当时任经济部次长的何廉极力反对。

何廉指出货币兑换应该以各地的物价指数为基础,以局部市场的价格来定官方货币比率,实际会造成货币贬值,使沦陷区人民一夜之间破财丢产。

结果是何廉的意见最后没有人搭理。

1945年9月27日,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还是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1:200。

如此政策就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1/200,这无疑是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洗劫,真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实际上,这一经济政策也动摇了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2014-11-16 11:47 国家人文历史“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1948年,成袋的法币被抬下汽车1935年至1948年期间,国民党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物资供应,法币必然供大于求。

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飞涨,法币开始疯狂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法币的印刷是英美技术,美国机器和纸张,很多在香港印刷。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机器被日军缴获,日本人印了大量假币进入市场,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电视剧中的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掏钱点歌时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

”在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

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9月其购买力只剩下了十万分之七。

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1948年8月时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了。

剧中的曾可达代蒋经国赠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一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看出是范大生的手艺,并估算说这把壶按眼下的市价,价值五百英镑,“折合成现在的法币,一辆十轮卡车也装不下。

”1948年的北平教育界在物质待遇上也大不如前。

学校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一减再减,仅占政府总预算的3%,其中50%还是“三青团”的活动费。

北京大学“负债近百亿”,“最迫切待还数目为八十亿”。

大学教授的生活也乐观不起来。

以清华大学为例,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1946年12月底可以领取薪金83万元,够买23袋面粉有余,生活比战时要好。

但因物价陡涨,1947年5月,一个教授的月薪不够买10袋面粉。

1947年底10万元法币大钞出笼后,物价更像脱缰之马,教授薪金虽涨到1000余万元,却不够买5袋面粉。

北平中小学教职员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

1948年,出纳坐在钞票堆里点钱据《大公报》1948年8月16日的统计,以战前的生活指数为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当天报纸用花边新闻的方式圈出一条短讯:“大饼油条,每件10万元。

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

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
1
等,美国从中攫取了大量了权益。以上海为例,美国灯泡在上海的售价为 200 元,而国产 灯泡仅成本在 400 元以上;美制六尺船车床的售价为 20 万元,而国产成本却要 120 万元。 (4)四大家族掠夺。日本投降后,四大家族假借接收之名行劫掠之实。他们不仅接受了 日伪由掠夺人民所得的财产和其开办的各种金融机构、产矿企业,而且任意将收复区的民 有企业指为敌产,然后予以没收,占为私有。后来,由于国内舆论大人强大压力,国民党 政府被迫下令将一部分企业发还原主或标卖,但标卖的还不到接受工厂总数的 5%,发还原 主的仅占 5.27%。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文献
[1] 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出版地: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91 页。 [2] 荣孟源.《蒋家王朝》.出版地: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年:第 297 页。 [3] 杨荫博.《民国财政史》.出版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年:第 208 页。 [4]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出版地:三联书店.1861 年:第 756 页. [5] 胡汉民.《党外无政,政外无党》.《大公报》.1928 年 9 月 21 日。
首先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讲,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破产,军事低能。 第一,政治方面,国民党失民心。(1),蒋介石专制独裁,国民党一党专政。在 1949 年前后,蒋介石在国民党政权内独裁日益加强。“中国的领导仅仅由一个人也就是蒋介石 把持着,他唯一的弱点就是嗜权,他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全和扩大权力。因此,他一方面 采取措施,压制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另一方面在自己周围只用写愿意充当工具的人。”(2) 土地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国民党虽然在 1930 年就提出了一个比较进步的“土地 法”,但因各方面原因,试着先进的土地法成为了一个空头支票,自始至终未能横好的实 现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3)国民党高度不纯,党争不断。国民党政权自成立以来,虽 经发展,也做了党内的纯洁工作,但是,党内仍然严重不纯,成分复杂。包括以军阀为代 表的旧军人旧军事势力,共产党渗透分子等等;且国民党内派系复杂,汪、蒋、白,你方 唱罢我登场,争斗不断。(4),蒋介石外交政策的失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实行不 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全力打击共军,坐视东三省沦陷,日本肆虐长城以 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美认识不清,盲目依赖美国。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 出发点,蒋介石只看到了美国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是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却没有 认识到美国是一个为了利益能偶不系背叛和牺牲盟友的国家。以致其在雅尔塔会议中遭到 了了重大的牺牲。 (5)苛捐杂税。在河北省,一亩地要出一石捐税,最低的也要交五六斗。 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对国民党政权充满怨言。 第二,经济方面,(1)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诱发 1948 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入不敷出, 财政只好靠发行新钞票支撑。1947 年,法币发行量达 30 多万亿元,为上一年的 10 把倍, 比 1945 年则增加了 25 倍。到 1948 年地位第二季度,法币已发行 660 万亿元,相当与抗 战前夕发行额的 47 万倍。当时国民党在上海至少有五家印钞厂,几十部印钞机,每日印 制法币达 230 亿元,竟还不能满足需求。截至 1948 年 8 月 21 日,国民党政府已累计发行 法币 6636946 亿元(不包括东北流通券和台币),相当于 1945 年 8 月发行额的 1192 倍。 乱发钞票,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只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2),原料产地被占,原 材料紧缺,人民生活困难。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中国传统粮棉燃料产地,自从这些地区 被中共占有,国统区的生产生活出现严重问题,纺织业、橡胶业、制药业纷纷减产。到 1948 年底,随着东北全境和河北唐山被解放,上海的钢铁和煤炭供应出现严重问题。(3)对美 依赖放纵。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因美国帮助增强了抵抗日本的力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因此严重依赖美国,放纵美国,先后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即“新二十 一条”)、《空中运输协定》、《关于美国救助援助中国的协定》、《关于经济援助之协定》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 国民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 国民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战略决战前的形势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

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

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

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

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

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

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

同时决定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

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我军的正规军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使国民党突然崩溃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使国民党突然崩溃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国民党突然崩溃【导读】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一、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当时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

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流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一个谈判的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

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

但最重要还不是人数,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

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二、在一场战争里,军人们拥抱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

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继反政,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1948年,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关键时期。

国内经济困难,通货膨胀问题严重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总量过度膨胀并导致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战时,政府部门和军队需求大量资金,发放军饷和薪水,加之金融体系紊乱,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上升,而商品供应受限,这就带动了物价的飞涨。

那么,何以导致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国统区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是战争造成的消耗。

抗日战争斗争长期残酷,国家资源几乎被全部消耗。

其次是政府财政支出巨大。

为了打赢内战,国民政府需要大量的军费支出,以及军饷和官员工资等支出。

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筹集资金,而这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此外,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也对通货膨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国共内战使国家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导致了物资的短缺和物价的上涨。

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很多普通的日用品和食物都变得负担沉重,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导致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增加。

随着物价的上涨,民众生活负担沉重,社会的不满情绪开始积蓄。

这无疑为社会的动荡提供了土壤。

面对通货膨胀问题,国民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于物价的控制和管理。

政府发布价格管制令,控制商品价格的上涨,但这样的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难以根本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其次,国民政府还通过发行国库券、中央银行券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应。

然而,由于战争经济的困扰,这些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国民政府还试图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增加经济产出和商品供给,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1948年国统区通货膨胀问题的发生和影响,并非是一时一地所能解决的。

由于战争和政府财政负担的叠加,通货膨胀问题愈发严重。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效果有限。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的原因。

2011-11-14 15:21:18| 分类:蒋介石|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经济
• 1、 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和财政金融破产。至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高 达900万亿元,为弥补赤字国民政府大肆搜刮百 姓,并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滥发纸币。
• 2、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相互促进,形成恶性 循环,使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由于帝国主义的排 挤,致使民族工商业大量倒闭。农村经济更是面 临总破产的境地。
通货膨胀严重民党预谋发动内战,为得到美帝国主义 的支援,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法币促使通货膨胀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 内战,军费开支急剧增加,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 扩大,1946年岁出为7万亿,岁入只有2.2万亿, 赤字约4.8万亿,1947年岁出为7万亿,岁入只有 3万亿,赤字4万亿。如此巨额的财政赤字,国民 政府只有靠滥发纸币来弥补。1945年6月法币的 发行额为3987亿,到1948年8月,法币的发行额 达到663.6万亿元,比1945年6月增长1500多倍。 如此巨额的货币发行量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

国民党币制改革泄密真相

国民党币制改革泄密真相

国民党币制改革泄密真相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挽救因法币破产而引起的经济崩溃,于8月19日抛出币制改革方案。

8月20日,财政部部长王云五在南京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币制改革早有准备,只是未透风声罢了。

可就这一天,上海《大公报》发表了题为“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副题为“豪门巨富纷纷搜购黄金公债,隐名之人曾大批抛售股票”的消息。

消息使各界沸腾,纷纷打电话询问19日上午抵沪抛售3000万股永纱股票获利四五千亿元的“隐名人”是谁?可结果一无所获。

8月26日,南京监察院签发通知,令唐鸿烈、孙玉琳两委员火速赴上海追查“隐名人”真相,以正视听。

唐、孙二人抵沪后,直访《大公报》。

可报社拒绝透露消息来源,并有对簿公堂的决心。

正当唐、孙二人一筹莫展时,刚刚到任的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蒋经国相邀他们会同上海市警察局共同破案。

蒋经国为了打好上海币改这一仗,决定从全市237家交易所入手,寻找19日当天交易额在300万股以上的行所,并委派8个行动小组共同作业。

很快,办案组查出22家可疑单位,最后查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杜月笙二公子杜维屏的鸿兴证券所疑点最大。

9月1日,蒋经国、唐鸿烈、孙玉琳等人轮流“请”杜二公子谈话,杜维屏最后说出19日是李伯勤偕两个女人以“兰记”和“淑记”开户抛出的。

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查出李伯勤住在其妹李国兰家。

李国兰,其夫陶启明,两个月前进入财政部任秘书。

办案组组员李吉光冒充陶启明的密友,从李国兰嘴中套出19日的行踪:李国兰约杨淑瑶偕其兄李伯勤,抛出一笔永纱股票……李吉光此时立即亮出警证,“请”李国兰回到警备司令部,同时侦讯杨淑瑶。

杨系中国石油公司南京营业所主任徐壮怀之妻,她胆小怕事,和盘托出是李国兰约她去证券所,说是徐壮怀吩咐的,抛出永纱股票每人200万股,获利80 亿元,其他不知。

9月2日,蒋经国及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下令逮捕杜维屏、李国兰、杨淑瑶。

在强大的审讯攻势下,李国兰精神不支,道出是丈夫陶启明指使的,陶即是“隐名人”。

解放战争后国民党经济方面的失败原因

解放战争后国民党经济方面的失败原因
1947年:
4月,上海纺织工人游行示威。 5月,杭州,南京发生抢米风潮,上海米商
宣告停业。 5月,清华大学、河南大学、中央大学、交
通大学等校师生相继罢课,要求膳食补贴. ......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反内战、反饥饿风暴形成第二条战线,让 蒋介石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它的出现是人心大变动的结果,揭露了国 民党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对立。它和共产党 的军事战线相配合,让国民党政府内交外 困,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创造 了重要条件。
固本肥皂l/6块
1947年值
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值 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
两)
1949年5月值
1粒米的千万分之2.4返5 回
发行-1949.1:200多亿,3月:近2000亿, 4月51612亿,6月:679458亿。
面额-1949.3:5000圆和1万圆,4月:5万 和10万,5月:50万和100万,还印制了 500万圆券。
通货膨胀。总计自1937年6月以后旧中国通货膨胀的十
二年中,政府发行的纸币增加了一千四百多亿倍,同时
物价上涨了八万五千多亿倍。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
了形象的描绘:(每一百元法币)
1937年值
黄牛两头
1938年值
黄牛一头
1939年值
猪一头
1941年值
面粉一袋
1943年值
鸡一只
1945年值
鸡蛋两个
1946年值
1.金融业:对伪币的高比率收兑。-1946年底, 四行两局分支机构852处,存款总额54881亿元, 占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91.7%-1946.11成立 “中央合作金库”-“四行两局一库”
2.能源、资源和重工业:资源委员会接收敌伪产 业29个,技术管理人员3000人,资产3.36亿。 辖电力、钢铁、石油等11个生产部门,96个管理 机构,291个厂矿。特种矿产与石油制品都占全 国产量的100%,发电量占54.9%,钢铁产量 51.8%。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的总崩溃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的总崩溃

• 1948年8月19日下午3时,蒋介石主持召开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通过了王云五 起草的币改方案。下午6时,行政院会议也 给予此方认可。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 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由行政院 送交电台全文播放。各大报纸也都在次日 刊发了蒋介石的命令,同时公布了《金圆 券发行办法》。
• 有关金圆券发行的命令与办法主要有四项内容: • 一、每1元金圆券合纯金0.22217克,由中心银行 发行,面额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 五种。总额不超过20亿元。每1元金圆券折合法 币300万元,折合东北流通券30万元。 • 二、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限期于9月 30日以前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更具有欺骗性。因为它规定了含 金量,但黄金即已收归国有,不许私人持有,所 谓含金量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金圆券既不能兑 换黄金白银,又不能购买外汇,它不代表任何价 值,仅仅是一文不值的废纸。
• 金圆券的发行实质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又一 次掠夺。它用严法重刑强迫收兑金银和外币。据 统计,从1948年8月23日到10月31日的两个多月 的时间里,就搜刮到黄金165万两,白银900余万 两,银元2300万枚,美钞、港币各数千万元,共 计总值2亿元法币。同时在发行之时,国民党政府 规定金圆券的最高发行额为就已经规定为20亿元。 也就等于发行开始,金圆券就要膨胀10倍。
• 三、外汇资产包括在国外的存款、外币、金块、 外币证券及一切流通票据,限于12月31日前向中 央银行或其委托银行申报登记。以监督其使用、 迁移或转让。 • 四、上海、天津证券交易所暂停营业,非经行政 院核准,不得复业。 • 上述四方面措施,其实就是在强迫私人交出金条、 白银、银元与各种外币的同时,强制冻结商品价 格,以防商界囤积居奇。这些措施可谓双管齐下, 也可谓蛮横无理。

1949,一场斗智斗勇的接管

1949,一场斗智斗勇的接管

属于没收之列。市区各个仓库、货栈里。这
些房产物资的清查都需要时


间,特别需要知情人提供线

索。在上海市民帮助下,接
管人员经过周密的调查,起
获了大批物资。这个工作持
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例如,接管干部对孔祥
且已付过全年租金金圆券18 万元,拿出顶约及租约来作
上海军管会奉命成立的新闻 报道
来却在1948年1月被孔祥熙的私人秘书张曙
东以特权强行占用。中美汽水厂职员袁兆鸣 证明四层货栈全部是孔系官僚物资。但是, 鬼把戏还不止这些,替资本孔家掩护的不但 是美商联邦公司,还有迦陵大楼三楼凤凰公 司副经理、白俄斯洛勃溪可夫等,他们住在 巨福路160号孔二小姐住过的大洋房里面, 什么都不肯承认,妄想在人民政府面前耍些 笨拙的手段。
提供了一个证据:5月11日以前,这些官僚
资产是没有被动过的,那么也不可能把全部 物资在上海战事紧急关头去搬光的!
从工商界的控告材料中,知道扬子公司 在大连路的大仓库是277号。但是,到那里
发现已经住着美商联邦公司了。经理乌B镇炳 一口拒绝,说他是3月10日搬进来的,没有
任何“扬子”的物资。这所房子原来是中美 汽水厂于1946年3月,向伪经济部产业管理 局购得这屋内全部机器及五年租赁权的。后
楼的四楼,那是扬子建业公司的写字间。看 到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半个旧职员的影子, 没有账本名册,只有冷冰冰的几间空房子!
会认为康斯馨既然是张锡杰房屋的代管人.
把空楼贴上封条之后,他们直接找去该
他在军管会财房字第一号布告之后,即应依 法前来登记,而不应该企图侵占敌产,隐匿
公司旧仓库之一的大连路377号,那里也是
熙家族的扬子建业公司资产 的清查,如同侦探片,充满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是如何崩溃的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是如何崩溃的

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政策是如何崩溃的(一)货币的无限法偿功能是货币的基本功能,它来自于发行当局的发行准备,一旦货币在市场上不能用于交换,发行当局有义务用发行准备向货币持有人予以兑付。

信用发行终结了发行准备,但是发行当局必须时刻对无限法偿功能保持警惕,一旦这一功能丧失,货币政策体系就崩溃了。

近代南京国民政府就经历了这样的遭遇。

通货膨胀的发生曲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战和内战曾造成国民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除有限的税收、外汇黄金准备和国际借款外,能弥补者不外发行。

1937年至1939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军事上虽节节失利、国土大片沦丧,但在后方经济尚比较稳定、通货膨胀尚不突出;1940年至1945年,通货膨胀问题开始严重起来。

由于1940年四川农业歉收、粮价上涨;1941年11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被接管,日寇又截断滇缅公路,影响后方物资供应,财政收支入不敷出日益严重,导致钞票发行陡增、物价普遍上涨。

1945年8月,由于抗战胜利,全国物价突然下跌,出现短暂的通货稳定;时隔不久,通货膨胀又恢复原状,最终引爆了货币政策体系的整体崩溃。

缘起于战争的财政透支要求战时通商口岸和经济发达地区之沦陷,使占国民政府财政收入70%至80%的关税、盐税及统税大部丧失,筹措战时所需巨额经费不外增税、举债和发行三途,但战时新开征各种税收远不能弥补战争所致的财政损失,而战争状况下募债既属不易、又非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之有效手段,所以国民政府被迫走上增发货币之路。

发行既是国民政府战时赖以生存之财政基础,但由于只有净投放、没有净回笼,预取预夺全仰赖货币印刷,终成“一座摧枯拉朽的火山”1。

战时国民政府主要依靠国家银行垫款维持战时费用、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据较保守之统计,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财政赤字总额达12,097.5亿元,国家银行垫款达12,624.1亿元2,可见银行垫款对于国民政府财政意义之重大。

1942年以前银行垫款主要由四联总处统筹和管理,先由财政部核定每月国库各项支出之总额,再由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以该月各项税收抵拨部分数额,支收相抵所余财政赤字部分由四联总处指定垫款银行按规定的垫款比例垫付、以应需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摘要: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之后,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爆发了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在期间迅速走向崩溃,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因素四个方面。

关键词:国民党;崩溃;军事;政治;经济1相关背景1.1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9月2日,日方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结果。

其中,国共两党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而此时,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希望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由于中国中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

中国面临内战危险。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另外还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封建主义已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图1图2 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国共两党的形势1.2重庆谈判1.2.1国民党方面蒋介石鉴于内战准备没有完成,国际国内反战呼声高涨的情况下,玩弄“假和平,真内战”。

蒋介石要发动内战,但国民党军队大部分在大西南、大西北,要运兵到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还需要时间。

另外,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敢到重庆来商讨和平建国方针,到那时,中共不来谈判,就可以将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8年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一石大米要金圆券4亿多元
文汇报李婷2015-01-24 08:49
[摘要]当时国民党推行币制改革,宣布实施金圆券方案,为的是取代业已破产的法币。

1948年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一石大米要金圆券4亿多元
前期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以1948年的币制改革为背景,艺术地呈现了国民党金融体系是如何崩溃的,剧中,代号“建丰同志”的蒋经国很是神秘,虽未正面出现过,却不时亮一嗓宁波普通话,仿佛在各方势力的较量中他说话最管用。

日前,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做客上海市档案馆,以“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从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说起”为题举办讲座。

在吴景平看来,作为艺术创作,《北平无战事》在剧本、人物塑造等方面可圈可点,但不能将剧中的内容和历史对号入座。

事实上,1948年主导币制改革的不是蒋经国,那时的他还远没有掌控全局的能量;被人津津乐道的“上海打虎行动”的失败,和国民党金融大崩溃也没有太大关联。

法币破产,金圆券仓促出笼
吴景平说,当时的币制改革跟蒋经国没有太大关系,他做的事情仅仅是上海地区的经济管制,真正的主导者是蒋介石。

当时国民党推行币制改革,宣布实施金圆券方案,为的是取代业已破产的法币。

法币是从1935年开始发行的,在8年抗战中,发行数额增加了390多倍,1937年的发行总数是14亿,到1945年已达5500多亿,而物价上涨比例更高,如重庆物价上涨达1795倍,上海86000多倍。

因此,1945年抗战结束后,意识到法币不行了的蒋介石便要求当时的行政院、财政部、中央银行拿出币制改革的方案来。

但当时主掌行政院的宋子文及财政部长俞鸿钧认为,币制改革须有基本前提,即社会和平、经济稳定、国际贸易收支平衡、有金银外汇作为准备金等等,而彼时战争刚结束,国民经济还很困难,没有这个底子来承担变革。

蒋介石没有因行政部门的审慎立场而停止推行币制改革的准备。

1948年5月“行宪”之后,蒋介石任命翁文灏为行政院长,找来王云五担任财政部长。

当年8月19日,在他主持下,通过了改革币制与管制经济各项文件。

在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这样写道:“此为3年来一贯之政策与唯一之主张,因(宋)子文、(张)岳军、(张)公权、(俞)鸿钧等皆畏缩不决,未敢执行,而今日以事急势迫,不得不有此一举。

然(翁)咏霓与(王)云五能毅然实施,亦可谓奋勇难得矣。


据宝岛台湾的公开档案记载,此次币制改革根本没来得及详细讨论,当天的会议总共就两三个小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与会人员便匆匆举手通过了。

经济崩溃,一石大米要4亿多元
对于金圆券政策的风险,蒋介石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住局面,试图通过完全的高压统治来和市场较量。

但现实的情况是完全失控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一石大米要金圆券4亿多元。

有不少影视作品将原因归结于“上海打虎行动”的失败:蒋经国到上海督导经济管制,以铁腕手段抑制物价,准备查封孔祥熙之子孔令侃的扬子公司时,由于各方势力的干预,行动受到挫败。

吴景平认为,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商人囤积物资——政策推行不下去——币制改革失败”这样简单的逻辑,金圆券政策不可能因为一家公司的囤货没有拿出来就导致失败。

实际上,当年搞币制改革,蒋经国不可谓不卖力。

他时常坐在办公室里,日夜接见上海的富商巨贾,奉劝他们把黄金白银和囤积的货物拿出来。

谁要胆敢违反新制,多半遭殃。

财政部秘书陶启明、杜月笙大公子杜维屏、巨贾荣鸿元等一批“大老虎”,都在蒋经国的铁腕下锒铛入狱。

吴景平说,这次币制改革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在外部环境很糟糕的情况下推行,不可能取得成功。

历史证明,还得靠中国共产党来收拾局面,收兑了金圆券的人民币最终站住了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