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实验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物质定量实验方案设计及其强化练习

物质定量实验方案设计及其强化练习

物质定量实验方案设计一、高中化学四大定量实验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①实验目的:配制500mL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②实验仪器与药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氯化钠固体、蒸馏水③实验步骤A、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9.3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29.3g。

C、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溶解。

D、转移:待烧杯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到500mL的容量瓶中。

E、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并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F、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当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G、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反复摇匀。

④表述:将29.3g氯化钠溶解水中,加蒸馏水配成500mL溶液,即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

⑤误差分析:C = nVC随n的增大而增大,随V增大而减小。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①实验目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②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研钵、药匙、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干燥器、硫酸铜晶体③实验步骤:A、研磨: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放入研钵中,研成粉末。

B、称量:称取坩埚的质量为m1g,将硫酸铜粉末放入坩埚中,称取坩埚和硫酸铜粉末的质量m2g。

C、加热:把盛有硫酸铜粉末的坩埚放入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硫酸铜粉末局部受热而爆溅。

直至蓝色变成白色为止。

D、冷却:用坩埚钳取下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E、称量:称取加热后坩埚和硫酸铜的质量m3g。

反复进行“加热—冷却—称量”2—3次,直至m3g质量相差很小。

F、计算:取三次相差不大的m3g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得到ω(H2O)=m2—m3m2—m1×100%④误差分析:ω(H2O)随m3的增大而减小,随m3的减小而增大。

物质定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姜带英)

物质定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姜带英)

滴定法:(通过Fe2+测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4- +5Fe2+ +8H+=Mn2+ +5Fe3+ +4H2O
如果你是命题老 师,你会设计什么 问题来考察学生?
A B小结:ຫໍສະໝຸດ 物质纯度测定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分析混合物的性质(捕捉离子)
将捕捉到的离子转化为可测定物质 分析可测定物质性质设计理想方案 寻找干扰因素,并排除干扰因素
问题1:
已学过的物质定量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体积法
物质 思维发散 性质
质量法
滴定法
问题2: 定量测定例题分析
现有摩尔盐[(NH4)2Fe(SO4)2 · 6H2O]粗
产品,已知其中含有Fe2(SO4)3杂质,欲
测定纯度,请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
体积法:反应原理: NH4+
NH3
若取粗品mg溶解于水,准确读出气体的 体积为VL(已转化为标况),则该硫酸亚铁 铵晶体的纯度为 。
质量法:测氨气的质量
质量法:通过测定BaSO4的质量
一定量硫酸亚铁铵mg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如何证明BaCl2溶液已经过量? 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BaCl2溶 液,若溶液未出现沉淀说明已过量。 如何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取最后一次滤液,加硝酸酸化的AgNO3, 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课堂巩固:
现有下列混合体系,请分别分析该测定
实验用什么方法:
(1)食盐中碘元素的测定;
(2)变质的Na2SO3纯度测定; (3)纯碱(混有氯化钠)纯度的测定 (4)明矾[KAl(SO4)2· 12H2O]晶体[混有 硫酸钾(K2SO4)]纯度测定;

如何进行有效的定量研究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定量研究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定量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特别是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研究成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定量研究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一、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在进行任何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者希望实现的研究结果和目标,而研究问题是指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来回答的具体问题。

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围,从而为研究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合理的样本选择在定量研究中,样本选择至关重要。

样本的合理选择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一般性。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样本的特征和数量,并合理选择样本来源。

此外,在样本选择过程中还应考虑样本的分层和随机抽样,以减少样本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三、有效的变量操作和测量在定量研究中,变量操作和测量是关键环节。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合理选择和操作研究变量,并使用可靠和有效的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可以使用已经验证过的测量工具,或者进行预试验和信度检验来验证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四、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分组在某些定量研究中,实验设计和分组是必要的。

科学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研究控制变量和减少干扰。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应该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在进行定量研究时,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和解释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将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以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六、有效的结果呈现和交流定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和相关研究者。

定量实验

定量实验

第一部分:课本上的定量实验: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容量瓶唯一的用途就是确定溶液的体积(定容)。

不能用于溶解、存放溶液。

一般的规格为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

温度是常温(25℃)。

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水(验漏)。

算、量、溶、冷、移、洗、定、摇、装误差分析:C==液质V n ; 分析溶质的量时,认为溶液的体积不变;分析溶液体积时认为溶质的量是不变的。

以配制NaOH 溶液为例。

1、称量时,NaOH 受潮2、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边3、称量时间过长4、移液时,有液体溅到外边5、未洗涤溶解时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6、未冷却溶液,就进行定容7、转移液体前容量瓶就有少量水8、定容时,液面超过刻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部分的液体9、定容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10、定容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11、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补充水至刻线※若配制240ml 1moL/L 的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是( )克。

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是:以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盐酸(待测液)为例:C 标 × V 标 == C 待 × V 待“C 标”与“V 待”是已知的、固定不变的数值。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要转化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多少上来。

与正确操作相比,用的多,则盐酸的浓度偏大,反之,则小。

1、洗涤仪器(滴定管、锥形瓶);(只能润洗测定管)①取盐酸时,用的酸式滴定管,洗涤而未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小②存放待测液盐酸的锥形瓶,洗涤而未润洗(加入待测液盐酸之前,锥形瓶就已经有少量水存在)盐酸的浓度不变③存放待测液盐酸的锥形瓶,洗涤后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大④装入标准液氢氧化钠的碱式滴定管,洗涤而未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大该操作会使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则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大。

2、气泡;①取盐酸时,用的酸式滴定管,放液前尖嘴有气泡,放液后尖嘴无气泡盐酸溶液少了,则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小。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
专题复习 2
----探究实验题规范答题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
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要求(试用稿)
(一)实验步骤的教学要求
1.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如:调节天平 的平衡,电表、弹簧测力计的调零等)
2.组装:有电路图或力学的器材装置图的 ,要写明按图连接实物。没有的,要具体 写出将实验装置组装的过程。(如:用细 绳做两个绳套,分别栓牢在杠杆的A点和B 点处;又如:用细线把石块拴好,使其浸 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
2010中考
步骤三:改变自变量再做一次实验
(3)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 为另一阻值。用电流表A1测量通过定值 电阻R1的电流I1,用电流表A2测量通过 干路的电流I2,将R2的阻值、电流表A1、 A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010中考
步骤四:改变自变量并多次实验
(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分 别记录四次实验中R2的阻值,电流表A1 分别测量相应的电流值为I1,A2分别测量 相应的电流值为I2,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 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2011中考
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书写的技巧:
一调:调节测量工具(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 力计指针调零, 托盘天平调水平平衡)
二组:组装实验器材(力学画简图,电学画电路图)
三测:首次测量应写清对实验前器材的初 始状态,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有交 代(如: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浸没在水 中不碰容器壁和底;滑动变阻器调节到 最大阻值等);写清用了什么测量工具, 测了什么物理量,表示符号及观察记录 在表格中;
V排=V-V0 F浮=G-F 若用量筒和天平: V排=V-V0 F浮= m排 =(m-m0)g
控制变量法定量实验设计题
实验目的

定量PCR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定量PCR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定量PCR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流程:1. Primer设计:为了进行定量PCR实验,需要设计一对与目标DNA 或R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引物。

确保引物的特异性和互补性,通过使引物的浓度相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PCR反应的扩增效率。

2.模板DNA或RNA提取: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目标DNA或RNA。

可以使用商业化的DNA/RNA提取试剂盒或其他方法进行提取。

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污染和降解。

3.RNA逆转录(如果需要):如果目标是RNA,则需要使用反转录酶将mRNA转换为cDNA。

通常,使用逆转录酶和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反应。

4. qPCR反应体系:准备PCR反应体系,其中包含引物、模板DNA或cDNA、酶(如Taq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和反应缓冲溶液。

同时还可以加入SYBR Green等荧光染料或探针以实现实时监测PCR反应的进行。

5.PCR反应条件:设置合适的PCR反应条件,如温度和时间等。

通常情况下,PCR反应会进行多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退火、延伸和变性三个步骤。

6.实时检测PCR反应:在PCR反应过程中,使用实时荧光检测系统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积累。

根据荧光信号变化的阈值周期数(Ct值),可以推断出目标DNA或RNA的初始浓度。

7.标准曲线构建: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目标DNA或RNA来构建标准曲线。

将标准曲线与待测样品的Ct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目标物浓度。

8.数据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Ct值,计算出目标物的相对或绝对浓度。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二、注意事项:1.特异性引物设计:确保引物与目标DNA或RNA的特异性结合,避免引物与非目标序列的扩增。

2.制备PCR反应的质量控制:采用无菌、无核酸污染的试剂和实验环境,避免引入杂质干扰PCR反应。

3.避免PCR反应产物的污染:使用专门用品和设备进行PCR实验,避免引入外源性DNA或RNA。

4.逆转录反应的标准化:如果进行RNA定量PCR,应尽量标准化逆转录反应的条件,以获得准确的cDNA模板。

pcr定量实验方案

pcr定量实验方案

PCR定量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量检测目标DNA的数量。

通过PCR 定量实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DNA的含量,为后续实验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原理PCR定量实验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通过反复复制目标DNA序列,使其数量呈指数增加,并通过荧光信号在PCR循环的各个阶段实时监测目标DNA的增长情况。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目标DNA的初始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定量测量目标DNA的数量。

实验步骤1.样本处理:–收集待检测样本,并提取目标DNA。

–使用核酸定量仪检测目标DNA的浓度,并计算出适当的稀释倍数。

–将目标DNA按照所需的浓度稀释,并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DNA标准曲线样品。

2.PCR反应体系准备:–准备PCR反应混合液,包括模板DNA、引物、荧光探针、酶和缓冲液等。

–按照所需的PCR反应体系,按比例向反应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确保反应混合液的配制准确。

3.反应条件设置:–设置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包括初始变性、循环变性、退火和延伸等步骤。

–根据目标序列的特性和引物设计,调整PCR反应的温度梯度、循环次数等参数,以实现最佳放大效果。

4.PCR反应实施:–将PCR反应混合液分装到反应管中,注意避免产生交叉污染。

–将反应管放入PCR仪中,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参数运行PCR反应。

–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记录关键点的荧光信号值。

5.数据分析:–将PCR反应过程中记录的荧光信号值绘制成实时荧光曲线图。

–根据所制备的DNA标准曲线样品,通过荧光信号值反推目标DNA的初始量。

–根据目标DNA的初始量和稀释倍数,计算样本中目标DNA 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前,准备好PCR反应所需的所有试剂和设备,并保持反应管和工作台的清洁。

2.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尤其是在样本处理和PCR反应准备阶段。

3.严格按照PCR反应体系准备说明书中的比例和操作要求进行试剂的配制和混合。

定量分析实验概述

定量分析实验概述

定量分析实验概述定量分析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用于定量测量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通常涉及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自变量进行操作,并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定量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设计1.确定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人员想要探究的问题和假设,并确定研究目标。

2.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操作的变量,它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人员想要测量的结果或响应。

3.控制变量: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应该控制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以避免干扰。

4.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不同组,以减小实验误差和降低偏见。

二、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对象:选择研究对象,如人类、动物、植物或无机物等。

2.制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设计,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实施实验: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4.数据收集: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存储,以备进一步的分析。

5.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6.结果报告: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和偏差。

2.完整性: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数据,并排除缺失或不完整的数据。

3.可重复性: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实验,并收集足够的数据样本。

数据分析是定量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推断统计则可以通过样本数据得出总体的结论,回归分析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

总结:定量分析实验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不同变量关系的科学方法。

实验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它包括确定研究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

1-(张秀明)定量检验性能评价要求与实验方案设计

1-(张秀明)定量检验性能评价要求与实验方案设计
定量检验性能评价要求 与实验方案设计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 山 市 人 民 医 院
主要内容

方法学评价有关概念与管理要求

检验程序及性能特征 验证、确认和评价 管理要求 精密度 正确度 可报告范围 灵敏度和检出限

方法学评价实验方案

张秀明
E-mail:zxm0760@
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EP17) 配对差异实验方案

方法学评价实验方案

分析干扰评价
剂量效应实验方案 用病人标本作偏倚 分析实验方案
EP7
可报告范围 确定参考区间
多项式线性评价方案(EP6) 稀释回收实验方案 参考区间的建立转移与验证(C28)
精密度评价CLSI文件

精密度实验基本要求
s总 (2.44) 验证值(3.19)

T:自由度;D:实 验天数;n:重复测 定次数;C:2分布 值,查统计表获得
结论: 总精密度符合厂商声明的性能。
正确度评价CLSI文件

正确度评价实验方法




EP9-A3:Measurement procedure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 third edition. 2013 EP9-A2: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 Second Edition,2002 EP15-A2:User Verific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Trueness ,2005 EP15-A3. User verification of precision and estimation of bias;approved guideline-third edition.20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提纲•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要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及优化•复合PCR及基因表达•SYBR Green 实验tips实验要素•目标基因:未知样品•生成标准曲线:标准品梯度•监控系统故障:阳性对照•监控污染:阴性对照/基因组对照•校准生物学误差:看家基因•降低其余误差:重复实验样品•模板可以是gDNA、cDNA、质粒、PCR产物;RNA需要反转录成cDNA•RNA可以直接定量,前提是RT的效率一致•DNA纯度:OD260/OD280=1.8,可以在1.6 ~ 2.0之间•DNA用量:0.1 ng -1 ug,最好10-100 ng/rxn•DNA处理:基因组DNA及质粒DNA•RNA纯度:OD260/OD280=2.0•RNA用量:60 ng–2 ug/ RT-rxn;•RNA处理:DNA酶处理•cDNA用量:1-100 ng RNA反转录所得cDNA加1 uL/rxn•注意:100 uL的反转录体系最多可以反转录2 ug 总RNA;如果>2 ug ,分成几管标准品不要求:• 数学关系是抽象的,不要求标准品与目标基因使用相同的DNA • 可以使用相同的DNA (目标基因质粒,目标基因CDNA )• 也可以使用不同的:PCR 产物、质粒、病毒、人工合成片段……要求:• 5点以上• 浓度已知• PCR 效率一致,且接近100%–•仪器一致–•反应条件一致:循环参数、同一次实验–•试剂质量一致:模板、引物和探针Tm 值、酶及缓冲液目的:生成标准曲线,建立CT 值与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梯度稀释方法•选择目标、提取/PCR 、纯化、测定浓度、调整浓度、梯度稀释 •CT 值在18-30之间,覆盖全部样品浓度区间108105106107104103102101Each tube contains 90μl H 20Each tube remove 10μl sample测定PCR效率•Efficiency (η) = [10(-1/斜率)] -1•作标准曲线:直接确定EPCR扩增效率•PCR 扩增效率100%•允许:±10% (比如90-110%)•最好:95-105%E Slope0.5-5.679 0.6-4.899 0.7-4.339 0.8-3.917 0.9-3.587 1-3.322 1.1-3.103 1.2-2.920 1.3-2.765SGI 反应验证•一系列稀释的样本验证引物.•包括未知样本.•验证特异性, 效率, 重复性及动力学范围.阴性对照-基因组对照•目的:验证体系是否有基因组DNA 的污染•方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没有逆转录酶的反应的RNA样本•替代方法:设计上下游引物分别位于不同的外显子区域上,或者外显子/外显子的连接片段-5’end cannot bind, no extension of R primer!-5’can bind, extension of R primer !mRNA sequence EEGenomic sequenceEE管家基因的选择标准•在所有待测样品中,内对照(Endogenous Control)的表达量都恒定不变•注意所选基因是否是组织依赖的、发育阶段依赖的、或者处理方式依赖的•多重定量时,内对照的表达量最好比目标基因高•因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使用多个内参基因对于准确定量可能是必须的。

定量试验

定量试验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 即使G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 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G之 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 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钢的质量分 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在B与G之间加入 的装置可以是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
C标 V未
V标
若V标变大,则测得浓度偏大 若V标变小,则测得浓度偏低
4.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计算公式) (2)实验仪器 天平.研钵.瓷坩埚.坩埚钳. 三角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 器.酒精灯。 (3)实验步骤
①研磨:在研钵中将晶体碎; ②称量:准确称量坩埚质量及硫 酸铜晶体的质量; ③加热:加热晶体使其失去结晶水 ④称量: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并记下总质量; ⑤再加热再称量至恒重:到两次称 量质量相差不超过0.1g为止 ⑥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晶水 的质量分数。
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
重要的定量实验
定量测定实验设计要点
实验项目包括:一定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的测
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质量百
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酸碱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 保证测定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精确度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是要求考生分析实
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误差的因素等。
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 物,再用右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 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 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用品: 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玻璃管、干燥 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定量分析方法实验论文

定量分析方法实验论文

定量分析方法实验论文一、引言二、实验目的1. 探究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的适用性;2. 验证某一假设或理论;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实验对象;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 实验操作:对实验组进行特定处理,对照组保持原状;4.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5. 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确定实验对象、分组、操作方法等;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4. 数据整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5. 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展示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2. 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 实验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六、结论1. 实验验证了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的适用性;2. 实验结果支持或反驳了假设;[1] ,. 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的应用[J]. 研究领域杂志,2020,10(2):100110.[2] ,赵六. 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J]. 研究领域学报,2019,9(3):90100.定量分析方法实验论文一、引言二、实验目的1. 探究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的适用性;2. 验证某一假设或理论;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实验对象;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 实验操作:对实验组进行特定处理,对照组保持原状;4.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5. 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确定实验对象、分组、操作方法等;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4. 数据整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5. 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基于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核酸定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PCR反应体系中特定荧光染料的荧光信号,来实现对目标DNA或RNA的定量分析。

在荧光定量PCR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样品的选择、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实验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设计:1.样品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可以是细胞、组织或者提取的DNA/RNA样品等。

2.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根据目标序列的特点设计适当的引物和探针,确保其在PCR反应中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3.实验条件的优化:优化PCR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循环次数、荧光染料浓度等,以提高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4.标准曲线的制备:通过稀释不同浓度的目标DNA或RNA来制备标准曲线,用于定量目标序列在待测样品中的存在量。

实验步骤:1.样品提取: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提取方法,提取目标DNA或RNA。

2.引物和探针设计:根据目标序列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引物和探针。

3.PCR反应:将提取的DNA或RNA与引物和探针一起加入PCR反应体系中,进行PCR扩增反应。

4.荧光信号检测:在每个PCR循环结束后,使用荧光探测仪读取PCR 反应管中的荧光信号。

5.数据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目标序列的存在量。

结果分析:1.标准曲线的分析:利用标准曲线中各个浓度点的荧光信号与目标序列存在量的关系,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序列的存在量。

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自动计算,得到定量结果。

2.目标序列的存在量:根据定量结果,可以比较不同样品中目标序列的存在量,分析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3.PCR效率的评估:通过标准曲线的斜率来评估PCR反应的效率,斜率越接近-3.3,反应效率越高。

4.优化实验条件:根据结果分析,可以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初中化学定量分析题教案

初中化学定量分析题教案

初中化学定量分析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能够掌握使用重量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实验材料:
1. 氧化铁样品
2. 硫酸铵
3. 硫酸亚铁
4. 基本玻璃器皿
5. 电子天平
6. 坩埚和坩埚夹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氧化铁样品,将其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2. 将称重后的氧化铁样品放入坩埚中,送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完全还原为金属铁。

3. 将还原后的铁样品取出冷却至常温,再次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4. 将还原后的铁样品分解至硫酸亚铁,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并在称量管中收集硫化氢气体。

5. 当收集完毕一定量硫化氢气体后,停止反应,并用碱溶液中和剩余的硫化氢气体。

6. 根据收集到的硫化氢气体的体积,计算出氧化铁样品中的含铁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强酸或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操作灶具时要注意火候,避免烧伤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实验反思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定量分析出了氧化铁样品中的铁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重量法和体积法进行定量分析,了解了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当加强实践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技巧,做到准确无误地进行定量分析。

扩展实验:
1. 尝试使用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比如氧化铜、氯化钠等。

2. 尝试探讨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比如滴定法、复滴定法等。

3. 尝试通过定量分析,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比如饮用水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分析等。

实验中的定量和定量中的实验——定量实验方法的教学探索

实验中的定量和定量中的实验——定量实验方法的教学探索

课题展示新课程NEW CURRICULUM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对每个学生每个作品负责教师要负责地对每个学生的每个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

这不仅使教师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也使学生通过所获得的评价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明确以后应当如何改正和提高自我。

3.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教师做出的评语不仅体现着教师的语言素养,也感染着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师在给予评语时,要注意语言的灵活表达方式和清然自然的风格,提高语言素养。

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评语,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现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改正和完善,共同为培养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陆桂科.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界,2014(31):121.•编辑韩晓化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观察对象,而用定量的手段或定量的眼光来实施或观察实验,是化学实验从单纯的感性认知过程向理性探究过程的转变。

因此在教学中引人“定量”手段或建立“定量”意识不仅拓展了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视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过程,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增强了学生与周围世界进行对话一、教材定量实验内容分析定量实验的专题化学习是上海高中化学教材的亮点之一。

学生集中学习气体体积测定、恒重操作和滴定法三种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其专题化学习的意义可见:(1)三个不同的定量实验都贯穿着定量测量的核心思想:简单、安全和精确度,即定量化思想。

(2)三个不同的定量实验因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对象、不同的实验原理代表了定量测量中三种基本的实验方法。

二、定量实验课堂教学实例传统的定量实验的教学过程是“推导定量实验原理—认识整套实验装置—观看实验视频或教师根据实验装置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讲解实验步骤……”而笔者采取了问题系列化设计推进定量实验教学,即“推导定量实验原理(数学关系)—提出实验的核心问题—寻求实验实施的仪器、操作(同时)—归纳整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

实验设计方案类型

实验设计方案类型

实验设计方案类型
实验设计方案指的是将采取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实际实验的一系列细节安排。

它是研
究的组织计划,它的结构包括实验的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试验条件和分析方法等。

实验设计方案的运用可以实现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在此基础上再支撑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方案的类型主要有定性设计方案、定量设计方案、非对照设计方案和探索性
研究方案。

定性设计方案,也叫描述性研究方案,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人际访谈和实地观察等
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某一特定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收集质量定性性的数据,以此描述当
前因素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进行定量描述。

定量设计方案,又称分析性研究方案,它强调的是定量的描述,通过实验对研究对象
进行细节描述或者定量描述,并以此进行计量比较。

实验设计这种方案主要包括组间实验
设计,如拦截法与对照法,以及实验设计,如内部对照法、协变效应分析、多源效应分析等。

非对照设计方案,可以看作是一种定性设计方案,其特点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某一
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无需与其他组或时间段进行比较。

由此可见,非对照设计方案主要
用来描述研究对象情况,而不是为了比较。

探索性研究方案,其实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方案,它既可以作为实验设计方案,也可以
作为非对照设计方案,它的本质是通过灵活的调研,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定性描述,可以
深入了解某一情况而得出一定的结论。

以上就是实验设计方案的类型,它们各有千秋,在实验中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
恰当的实验设计方案,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定量设计] 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定量设计] 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定量设计] 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摘要:目的:探讨寻找一种能指导制定临床联合用药最佳方案的定量设计方法,方法:药房医师从临床实际出发,以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为例,使用三种药物,按不同剂量联合使用,用权重方法,以平均剂量为标准,通过血红蛋白升高情况来观察药物作用强弱及分析三种药物相互间的作用情况,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血红蛋白的升高情况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有明显差异(P【摘要】目的:探讨寻找一种能指导制定临床联合用药最佳方案的定量设计方法。

方法:药房医师从临床实际出发,以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为例,使用三种药物,按不同剂量联合使用,用权重方法,以平均剂量为标准,通过血红蛋白升高情况来观察药物作用强弱及分析三种药物相互间的作用情况。

结果:血红蛋白的升高情况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有明显差异(P0.05) 2.2 设计研究方法使用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三种药物,分别编号为药物1、药物2及药物3,根据以往临床的使用剂量经验,将最大剂量分别定义为药物1max、药物2max、药物3max,最小剂量分别定义为药物1min、药物2min、药物3min。

随机分组给药,药物从最低剂量到最高剂量共分为6级,均匀地分布到6个组中,构成6种联用方案,连续口服4周。

2.3 验证性试验由权重设计方案计算出来的剂量值与更多的假设性试验得出的数值作比较。

再者予开放性试验来观察两周口服联合药物后的副作用情况。

2.4 观察指标及统计分析在服药第4周分别复查血红蛋白数值作记录,统计得出的数值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定a=0.05,若P0.05,则认为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3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血红蛋白的升高情况在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有明显差异(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堂 小 结
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常见思路: 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原理
(根据物质特性与题设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
(获得实验数据的途径)
推敲实验细节
(优化方案减小偶然误差 )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2013年元月16日 高三9班
2H++CO32-=H2O+CO2;
称 m1 g 量样品 溶于水
稀H2SO4
H++HCO3-=H2O+CO2 外界条件
排某种 液体进 行量气 测CO2的 气体体 积为VmL
注意
加入过 量强酸 H2SO4
装置:(常见量气装置) 读数时,切记“同温、同压、平视”
稀H2SO4
稀H2SO4
平衡管 量气管
方案四:滴定分析法
取m1g样品
加入c1 mol· L-1的盐酸溶液V1 mL(过量) 用甲基橙或酚酞为指示剂,用c2 mol· L-1的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消耗V2 mL标准液
例:为了测定某含有碳酸钠杂质的小苏打样品的质量分数, 取1.9000 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 几滴酚酞,用1.0000 mol· L-1的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无 色,消耗盐酸20.00mL;再向已变无色的溶液中加入几滴 甲基橙,继续用该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又消耗 盐酸30.00mL。 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复习——定量实验方案设计
高考动态 化学实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目,对定量实验方案 设计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化学科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福 建省自主命题四年来,实验题均涉及定量实验的考查。
(2009年)测定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 (2010年)测定铁与热的浓硫酸产生的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
(2011年)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起的误差?
方案四:滴定分析法
资料: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 含量。测定Na2CO3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测定 NaHCO3时,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溶液由黄 色变橙色时NaHCO3完全转化为CO2逸出。
( 1)
( 2)
( 3)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结论:
气体法——问题思考: 1、为了测量结果准确,B中溶液 应采用_______________ 饱和NaHCO3溶液 2、加入硫酸还是盐酸?
(A)
3、若读数时,装置⑶中液面如图所示,所测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何改进实验,减
小A中滴加硫酸而引
经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Ksp(BaCO3)=2.6×10-9 0.01mol· L-1Na2CO3、NaHCO3溶液中c(co32—)如下表所示:
请讨论:利用上述原理是否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如何改变沉淀试剂?
氢氧化钡是否可行?
方案二:沉淀法
称m1 g样 品溶于水 加入过量 Ba(OH)2 溶液
过 滤
(2012年)测定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 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假设样品不含其它杂质。)
你能想出几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
(1)取一定量的Biblioteka 品,加入强酸,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或者体积。
(气体法)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沉淀剂,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沉淀法)
方案三:气体法( ①测定CO2的质量)
原理:
步骤: 装置:
2H++CO32-=H2O+CO2; H++HCO3-=H2O+CO2
称m1g
量样品 溶于水
加入过 量强酸 (H2SO4)
用碱石 灰吸收 CO2气体
测定CO2 的质量 为 m2 g
方案三:气体法( ②测定CO2气体的体积)
原理:
步骤:
洗 涤
干 燥
称量滤 渣的质量 为 m2 g
问题与思考:
1、为何加入过量的沉淀剂?
2、如何判断沉淀是否完全? 3、如何洗涤沉淀? 4、如何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 若未洗涤干净,所测得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将

往过滤器中继续加蒸馏水,没过沉淀物,让水自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Na2SO4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无沉淀 然滤出,重复 2-3次至洗净。 生成,说明沉淀剂已过量,沉淀已完全。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已洗净。
(3)利用滴定分析的方法。
(滴定分析法)
方案一:差量法
原理: 2NaHCO3
称m1 g样 品于容器 步骤:中(容器 质量为m2)

Na2CO3+CO2↑+H2O 冷却
称量剩余固体 与容器的质量 为 m3 g
充分加热 至恒重
结论: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沉淀法 (沉淀CO32—) 原理: Ba2+ + CO32- = Ba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