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8版思修教案——第三章

(完整word版)2018版思修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大学生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教学重点:1、什么是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教学难点:1、新时代的爱国主义2、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4课时课程导入——理性爱国钓鱼岛事件回顾: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屿的主岛,位于台湾东北外海,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钓鱼岛被日本从清政府手中抢了去,1945年日本战败后,钓鱼岛由美国监管,1972年美国又将钓鱼岛移交给日本。

此后,钓鱼岛风波就一浪高过一浪,成为中美日及台湾所关注的焦点。

爱国——该如何表达?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很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不满.14年8月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中国的钓鱼岛.爱国——该如何表达?西安9·15“打砸抢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主张,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思想、情感、意志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人生价值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在人类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古圣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
记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 放牛娃:“让牛长大!” 记者:“那牛长大以后呢?” 放牛娃:“卖钱,盖房子。” 记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记者:“生了娃呢?”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 1、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 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
• 2、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 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You should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Socrates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
•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世界 总体(包含自然、社会、人的思维)以及世界与人 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即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善与恶习两种本性。 同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扬善抑恶, 使人变善,若养恶习则“恶长”。“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也体现了这个道理。
西方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 达芬奇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通道和运河。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 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张万久作品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思想: 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是恭羞恻

非敬恶隐 之之之之 心心心心
的 性
——
——
——
——

智礼义仁

荀子的性恶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各种矛盾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 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的分类 古今中外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传统分类说。 入世、出世、避世三种。入世的人 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 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哲学流派分类说。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实用主义、 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意志主义(叔本华:虚无,悲 观) 生存基调分类说。 消极悲观、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 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得 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 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 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 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 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这种特殊性在于 它揭示的是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社会 和他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价值关系。 人生价值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即对人生目的和社会行动的意义、作用、影响 所做出的评价。特别是对生与死、苦与乐等人 生重大问题的态度与抉择的评价,最能反映出 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和差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各种不同的人生目的
为名誉
为享受
为金钱
为人类为社会的人生目的
“从日常生活的观点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我 们所深信不疑的,那就是人是为了别人的 缘故才活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为了那些 给我们微笑与幸福而使我们感到快乐的人; 此外也是为那些无数不认识的、只是透过 对彼此命运的同情而产生一体之感的同类 活着。〞
思考与讨论
❖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我 们该怎样来培养?
❖ 各种错误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 些表现?它们有什么危害?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及价值观
1、价值
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它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 体的外界物的一种意义估价关系, 即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 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根据自己的 需要对客体的这种满足的认可关系。
〔二〕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们在实
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 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
人生观的构成
人生观
人生 目的
人生 态度
人生 价值
2、人是什么?
司芬克斯之谜—— 是什么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 中午用两只脚走路, 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人身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人为 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 根底。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用一定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第3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答: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时,应(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答:(1)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生离不开环境。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2)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在顺境中向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或者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阴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对人生又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更不等于没有困难,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并终身勤勉,才能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相反,如果一遇逆境,就悲观捻,既无坚定信念,也无顽强意志,更不主动去作准备,终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虚度光阴,结果只能每况愈下,成为环境的奴隶。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一个人要安身立命、成长成才、贡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不断实现人的社会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第三节

相互影响、作用
心理 健康
9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健康的目标
是要追求一种人生更积极的境界,更高层次的适 应和更充分的自我实现,通过自我调整,使心理 、精神和情感融为一体。坚持体育运动,学习心 理、生理卫生保健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培养良 好的应激能力,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从而使 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文明意义。
接近吸引——人际交往的初期。新生首先是同宿舍、同班、 同乡中建立关系。
相似吸引——年龄、性格、工作性质、社会地位、价值观念 、目标等。物以类聚。社团等。
互补吸引——内向与外向、独立性与依赖性。 仪表吸引——有光环效应,但内在品质更重要。 人格吸引——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心理卫生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北京16所大学
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学、退学
人数的37.9%和64.4%,精神疾患在大学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
要原因。
2.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
3.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 。北卑与自负—— 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肯定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短处; 肯定自己的价值; 正确认识挫折经历的影响; 建立恰当合理的自我发展目标; 开放自己,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大胆尝试成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愿意不断完善自己。
18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自负与自卑
自卑:是自觉真实自我远不能达 到理想自我时的一种自恨自贬的 态度和情绪体验。
自卑产生的原因: 外表或生理上的缺陷 盲目与人比较 期望过高难以实现 遭受挫折。
16

2018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PPT

2018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PPT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11
想一想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 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大学生如何为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呢?
12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3
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 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视频:中国女排夺冠,彰显中国精神。
6
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 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 的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 爱国奋斗史。
目录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爱国者
13
一、爱国主义到底是个啥?
某大学新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开始前,发生了如下对话:
雯雯:“琳琳,你看过《战狼2》吗?每当我看到升国旗我就想起电影最后一 幕,吴京用自己的手臂高高举起国旗,那一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琳琳:可不是嘛,我被感动的哭红了眼睛,中国太帅了......
16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 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 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故事一: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 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 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 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 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 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 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 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 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 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 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 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 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 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 拉一直活到 1929年。
比尔.盖茨的金钱观



“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 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 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 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 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 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 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 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 义。”
洛克菲勒的金钱观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 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 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 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 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 万。他用一生的时间才找 回曾经丢失的世界,那里 有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 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 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做到 这些,享年98岁的洛克菲 勒无憾了。
故事二:鲁滨逊与星期五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 记》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 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 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 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 被俘虏的土著人。 由于当天是星 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 “星期五”。他教星期五学习英 文,使用盘子和刀叉,修建住所, 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 学习各种礼仪。最终鲁滨逊回到 家乡。小说最精彩的就是鲁滨逊 和星期五挑战自然的过程。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 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和翻译员。 (3)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 则说: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竞争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为取得胜利而展开的竞赛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联合,为了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

P88※题目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目的是指行为主体自觉意识到的行为目标以及行为活动的指向性。

人生目的,既可理解为是人的生命历程的总目标和总的指向性,即人为也可以理解为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些具体实践活动,什么活着的问题.的目标和指向性。

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

由于人的任何一种活动自始自终受着一定目的的驱使和支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下列原因,思考人生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2.人生当务实
• 从实际出发,求 真务实,脚踏实 地,一步一个脚 印,做好每一件 事情。(温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人生应乐观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 题,会有不同的想 法和观点。同学们 要善于保持乐观的 心态。
“一个女人,在困难中的态度和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为母亲,千万要有一点精神。”
4.人生要进取
• 不要贪图安逸、满足现 状、因循守旧、碌碌无 为,而应开拓进取、自 强不息、百折不挠、坚 忍不拔。“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她去翱翔时,她是决不应该去爬行。”
海伦在只有19 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剥夺了她 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对于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小 女孩来说,命运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是,海伦以顽强的 毅力和超人的生活勇气同不公正的命运拚搏。她硬是靠盲 文凸印本自学完小学、中学的课程,而且下决心要考大学, 并发誓说:“我要进大学……还一定要进哈佛大学。”就 是靠着这种信念,终于如愿以偿。在大学里,没有盲文教 材,她就靠手指的触动来领会教师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 并用这个方法练习发音。大学2 年级的时候,海伦发表了 她的处女作《我的生活故事》,轰动了美国文坛。海伦平 生所信奉的座右铭是:“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她 去翱翔时,她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
• • • • • •
想法决定活法 定位决定地位 企图决定版图 格局决定结局 态度决定高度 思路决定出路
• 当我们无法改变现 实的时候,我们唯 一能做的就是改变 自己的态度。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1.人生须认真
• 毛泽东曾说过,世 界上怕就怕“认真” 二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大学生热情地思考人生,正确地进行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价,积极地从事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1、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人生观理论体系各构成部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道路、人生环境)在人生观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二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丰富内涵,合理进行人生价值评价教学热点:以深刻清晰的理论阐释引导大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追求人生意义,以热情的人生态度引发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践方案:1、在校园里做义工2、服务社区敬老院教学课时:3学时教学内容:【导入】作家余华有一部作品叫做《活着》,写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

在近40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是一个痛苦至极的人,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

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我想每个同学都思考过这些问题。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尊严的。

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崇高还是卑下,是充盈还是枯萎,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生命、人生的意义。

正如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克里夫·贝克所说的那样:“过去我想知道,现在也想知道,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才是值得的,怎样理解生活,到哪里去寻求特殊的帮助。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地思考这些问题。

我们都想使自己的生活有所成就,都想寻求‘幸福人生’或‘美好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三章)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四)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二、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现()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全面小康社会B.社会主义现代化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共产主义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创业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中国精神D.改革精神3.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展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

”其中“民魂”在今天就是指()A.中国力量B.中国文化C.中国制度D.中国精神4.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一个贯穿于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优秀传统,即()。

A.实用主义B.崇尚精神C.理想主义D.义利结合5.()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A.民族心理B.民族精神C.民族情感D.民族个性6.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英雄主义B.人道主义C.社会主义D.爱国主义7.()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改革创新精神8.()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A.民族心理B.文化传统C.民族情感D.民族个性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对骨肉同胞的热爱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C.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D.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10.国家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是()。

A.国家的经济实力B.国家的政治制度C.祖国的灿烂文化D.祖国的大好河山1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爱国主义传统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
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协 调好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 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自觉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
自觉做到在名利面前让一步,在工作和困难面前抢一 步
尊重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协调人际关系,必须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
要明确是非标准,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 原则
平等原则
诚信原则
宽容原则
互助原则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 系
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
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们的 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 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
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 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 其成果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
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
人生目的是
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观核心。
有什么样的人
(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生目的就会有
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就会追
(二)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求什么样的人
生价值。
(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
标准
(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 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 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 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汉书·董仲舒传》
“人之所以为人 者,何已也?曰: 以其有辨也。”
荀子
德国哲学家费 尔巴哈认为:“直接 从自然界产生的人, 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 而不是人。人是人的 作品,是文化、历史 的产物。”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 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 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 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 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 ,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 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做出正确的选 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14岁的周恩来(1912年)
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之路
• 徐本禹-2004感动中国人物 • 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
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
—— 17岁的马克思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 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道口,你 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 以影响一生。”
—— 柳青
为什么说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 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 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意培养能力、磨 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被团中央树为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
英语四级 82分 1999年6月 英语六级 84分 2000年6月 英语托福 630分 2001年1月
“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40
2020/5/14
长征(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eiyi)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们在 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对于社 会实践结果所做出的预想和 展望,它是人们实践活动自 觉性与能动性的反映,并决 定着个人人生价值和人生态 度的选择。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
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
斯芬克斯之谜
6
傍中早 晚午晨 用用用 三两四 只只只 脚脚脚 走走走 路路路 。,,
斯芬克斯之谜出名自《俄狄浦斯王》。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 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坐在迪拜城附近的 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 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 上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它就将 路人吃掉。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 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
人是政治动物,人是理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
人之初,性本恶。
——荀子
我所吃所喝的东西就是我的一半。人有理智和爱的情感。 ——费尔巴哈
人是两足直立没有羽毛的动物
——柏拉图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拉美利特
2、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形成 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人啊,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课程导入】
北大方正创始人、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者 、两院院士王选有过一段简短诙谐的人生 感悟:“1岁登台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 岁充满幻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到处吃 香,50岁挣扎向上,60岁告老还乡,70岁 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 ,100岁照片挂在墙上。”真是人生苦短! 但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而生命的意 义是以贡献来计算的。
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
不遮挡身体,不会说话, 只会象狼一样引颈长嚎。
卡玛拉在孤儿院用了2年 才学会站立,用了9年才学 会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 到17岁时,智力相当于4岁 儿童。
人生历程
人生观的要素
核心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回答人 为什么活着
人应当 怎样对待生活
什么样的 人生才有意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清错误的人生观的实质与危害,理解为 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正确理解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人生价值 的实现方法和条件
难点:
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 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 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 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 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 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解放而奋斗。”
思考并讨论: 分析以上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 表现出的人生目的特征,主人公如何换成你, 你能做到吗?
•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 生的航向。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 ,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 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 【案例】: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的不同人生:三种选择, 三种命运,三种结局。三分之一多的代表为革命献出自己 的生命,如王尽美、李汉俊、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或 为革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或壮烈牺牲。不到三分之一的 代表,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如毛泽东、董必武和李达。 三分之一多的代表脱党、叛变,如陈公博、周佛海、张国 焘、包惠僧、刘仁静由于各种原因脱离、背叛了中国共产 党,有的甚至成了汉奸。
张立勇:英语神厨—清华馒头神
张立勇出生在江西赣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
因为贫困,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辍学, 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踏上漫漫的求学之路 。
因为理想,他坚守初衷,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 语十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高分,做 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托福考试630分,英语考试通过四级、六级,获 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
目的:为了更多穷孩子 上得起学
• 1987年,74岁的高龄重 操旧业。
• 1994年,81岁的他成立 “白礼支教公司。”
• 2001年,近90高龄的他 捐出最后一笔钱。
(二)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为什么?)
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 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 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 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 目的可以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 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在历史上和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正确 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 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 第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最后,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着的。
1920年,印度一个山村,人们在打死一只狼 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大的 8岁(取名卡玛拉),小的2岁(取名啊玛拉,因体 弱死去)。
狼孩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生活习 性与狼别无而二致。
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 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光怕火; 不吃素食熟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着吃,
—2—020/奥5/14斯特洛夫斯基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 努力学习。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 会有益的人。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 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
——张海迪
4
2020/5/14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 能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 生命的意义。”
➢“对于我来说,生命 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 替人着想,忧他人之 忧,乐他人之乐。”
案例思考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 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 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 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 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 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 盘上停止了呼吸。
1、什么是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 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 有一个科学地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 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解释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 的思想资料。
司芬克斯之谜
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 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 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人=动物?
人同时具有社会属性: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如
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人的本质。
——马克思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 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 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马克思论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