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图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名词解释:

1、运动性疲劳: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是最大输出功率暂时下降的表现。

2、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

3、心力储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技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5、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称为身体素质。

6、内环境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映的能力或特性。

8、状态反射:当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张力重新调整,这种状态叫状态反射。

9、最大通气量:在单位时间内所呼吸的最大气量。

10、基础代谢:指人在清醒、安静、空腹及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

13.无氧阈:无氧阈就是无氧界限,是指一定跑速时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15.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16.极点: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一种,,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的状态。

17.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

18.运动性贫血: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19、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0、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1、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与引起肌丝滑行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22、自动节律性: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23、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24、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25、最大摄氧量: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26、乳酸阈/无氧阈: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而这个急剧上升的起点称为乳酸阈/无氧阈。

27、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8、呼吸商: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容积之比。

29、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3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32、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34、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34、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36、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37、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38、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肌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39、运动效果: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良好反应。

40、无氧阈:无氧阈就是无氧界限,是指一定跑速时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

42、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43、射血分数: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44、赛前状态:在比赛前或运动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

45、运动性贫血: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46、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47、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空间的姿势。

48、心力储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49、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5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

54、有氧耐力: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55、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

56、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名词解释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判断教学效果价值,从而使教学工作不断得到改进的过程。

4.教育规律: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

5.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施加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

6.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工作的一般原理。

7.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纵向、横向的衔接关系。

8.美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9.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10.班级授课制度:是指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11.课程计划: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3.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