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由于各国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的差异、经济的不平衡而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D.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得到发展。
总之,近代时期的这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飞跃,使人类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本质性变化,这种变化遍及于人类的社会结果、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生产方式、生活内容、……,无所不在,无所不及。
5相对论的时空观与牛顿的时空观有何不同?
相对论的时空观:时间与空间存在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依赖于物质的运动过程,空间和时间依赖于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牛顿认为“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
6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玻尔模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而且成功解释了原子光谱和辐射的基本定律,他提出的定态假设、频率法则、和越迁新概念,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框架,是原子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见书P32 第二段
7简述量子力学发展中的爱因斯坦-玻尔之争。见书P33 第二段
8基本粒子有哪几大类?它们有哪些基本性质?
分类:1、按自旋是的整数倍和半整数倍进行分类。如光子,自旋为1,介子等自旋为0,统称为玻色子;如电子、中微子、质子等自旋1/2或3/2,统称为费米子。
2、按质量区分为轻子、介子和重子
3、按相互作用性质分为光子、轻子和强子
强子:重子、介子等,参与强力作用
轻子: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引力作用,只有电子、中微子等6种基本粒子
性质:1 质量:除光子外,其他粒子都有静止质量
2 寿命:只有电子、质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少数几种粒子是比较稳定的,其余粒子都有一定寿命
3 电荷:除中性粒子外,其余粒子的电荷是量子化的,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
4 自旋:自旋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
5 大小:粒子的大小,用粒子的半径表示
6 粒子与反粒子:各种粒子都是正反粒子配对的
9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
万有引力:长程力,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可忽略
电磁力:长程力,在原子构成分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弱力:短程力,只在中子及其他粒子的衰变过程中出现
强力:短程力,在质子和中子之间及夸克与夸克之间出现
10什么是“夸克禁闭”?它说明了什么?
由美国人盖尔曼于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设定一切强子都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本来这一假说就突破了曾经较长时间人们认为强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因而称为“基本粒子”的静止观点,但是,由于高能物理曾在较长时间里还没有像在原子中分出自由电子、中子、质子那样,把夸克从强子中分出来,也没有实验证明“自由夸克”的存在,多数物理学家据此断言“夸克”是被“幽禁”起来了。更有人由此认为,所谓“夸克”只是抽象的数学点,而不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实体,“基本粒子”不能再分。于是在哲学上就提出了物质究竟是否无限可分这样一个尖锐的哲学问题。如果承认物质不能无限可分,就等于否认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永恒性,导致物质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简述宇宙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型。指出该理论模型建立的事实基础、理论依据、预言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事实基础: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河外星系中的恒星的光谱与银河系一样具有吸收的特征线族,但这些线族都向光谱的红端移动。
多普勒效应:声源迎面而来,声音的频率变高,声源远离时,声音的频率变低。
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红移,表明河外星系退行。
哈勃定律:V=DH星系退行的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理论依据:A.氦丰度:宇宙中各星体的氦含量大约为30%
B.宇宙的年龄:大爆炸宇宙论与哈勃定律推得宇宙年龄为100亿年——200亿年。
C.3K微波背景辐射:1964年,彭齐亚斯,威尔逊在实验室中发现并测定宇宙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2.7k。
预言:若宇宙的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密度рc=4.7×10-30克/厘米3,宇宙就会膨胀下去。
若宇宙的平均密度大于рc,宇宙膨胀速度减慢,终将停止膨胀,并转化为收缩,收缩到一定时候,又会膨胀,不过这种振荡并不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察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再过50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它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它更邻近的行星都吞没。它最后会稳定成一颗只有几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
存在的问题:A.出现谱线蓝移现象
B.有反物质、暗物质存在
1937年狄拉克提出大数假说,“自然界中出现的没有量纲的非常大的数是彼此相关的。”1961年迪克提出人择原理
12现代地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大陆飘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三个阶段,分别简述这三个学说的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哈里·赫斯于1960年首次提出来的。该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