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 7上 名言集锦

理想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2.——托尔斯泰3.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4.——苏格拉底5.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6.——屠格涅夫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1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学习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2.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高尔基7.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认识自己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4.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5.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7.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司马光8.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暗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海伦.凯勒10.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友谊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道德与法治 七上名言集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 战胜的。——高尔基 7.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3.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 子 4.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5.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6. 尊敬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 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 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 • 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4.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5.天生我材必有用。——பைடு நூலகம்白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 马光 8.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 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暗 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海伦.凯勒 10.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 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言警句解读释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名言警句解读释义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见“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金缨“《格言联璧》。
意思是: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p13教材原文】“方法与技能”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解读】语出荀子“《劝学篇》,意思是: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13教材原文】“方法与技能”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分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9. 乔哈里视窗10.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11.“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木瓜》——节选自《诗经·卫风》4.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5.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P51教材原文】呵护友谊——“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被,需要精心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解读】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
箴(zhēn):劝诫、劝勉。
出自《千字文》中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
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
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
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
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
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名言总复习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考试必备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梦想十分重要,树立梦想,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意味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
9. 乔哈里视窗【P31教材原文【解读】所以每一个人要尽可能缩小自己的未知区,主动的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主动的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什么。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解读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解读七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P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P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P1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P13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周官》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P1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P2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雍也》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P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P2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P26 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P34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如果能发挥人才的特长,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不挑剔人才的短处,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了。
P36 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路途漫长遥远,只要心志所向,即使距离远,也不能阻挡。
P3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最新七上道德与法治书中 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理解(七上)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名言名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解释: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年纪正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
意义:劝导人们,当风华正茂的时候,我们应当勉励自已努力,奋发进取,当阴流转,岁月无情,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这两句诗劝告人们要爱惜时间,莫让光阴虚度!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解释: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意义: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解释: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意义: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亦用来说明实践的重要。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解释: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意义: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释: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意义:激励自己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意义: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
7.人告知以有过,则喜。
——孟子解释:若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
意义:喜欢别人指出自己存在的过错(或问题)(有利于自己改正)。
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解释: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七八九年级)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23
88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没有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也有道义,所以是天下最尊贵的。
24
9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淮南子·兵略训》
千人同心,那么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异心,那么就连一人的力量也无法使用。
19
81
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谁放弃责任,谁就放弃了人之为人的资格。
20
88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又呈吴郎》
草堂前的枣树你听任邻居去打,因为她是没有食物又没有儿女的一个妇人。要不是因为困顿穷苦,她又怎么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那妇人一见你插篱笆就以为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不让她打枣呢!朝廷征收的赋税就已经让她穷到了骨子里了,想到了连年的战乱啊,泪水更是沾满了手巾。
9
2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
11
23
古语归纳-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古语归纳]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译文: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考虑,计划在前。
如果没有长远计划,做一步算一步,或得过且过,那就会失败。
考点: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考点:有了规划,我们更应当持之以恒,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译文:能了解他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聪明。
考点: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4.天生我材必有用。
译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
考点:学会欣赏自己。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译文: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
考点: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译文: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坚持不懈。
考点: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
7.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考点: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核心观点]1.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我们涵养品格,提升自我。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3.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应当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还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4.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
5.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6.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7.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8.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骄傲自大,而是欣赏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9.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10.我们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利用一切机会丰富和发展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古文经典名句解读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古文经典名句解读(一)走进中学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p6教材原文】【本意】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解读】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P8教材原文】【本意】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解读】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二)梦想、理想1.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本意】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志向所归,就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他的志向所指,就没有攻不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御。
【解读】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周官》【p12教材原文】【本意】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解读】实现梦想在于坚持不懈地工作,需要具体行动。
努力,需要坚持。
(三)学习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雍也》【P22教材原文】【本意】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解读】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P23教材原文】【本意】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解读】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七八九年级)

43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
16
45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
你投我木瓜一颗,我解下琼琚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友情!
你投我桃子一只,我解下琼瑶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爱情!
你投我李子一个,我解下琼玖回赠。不是为了报答呵,要的是长存的深情!
17
47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上》
实行仁义的人好比射箭的人,射箭的人先要端正姿势然后开弓,射箭出去没有射中目标,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反过来审察自己的不足罢了。
《论语·学而》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23
88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没有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也有道义,所以是天下最尊贵的。
24
9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
25
91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还不懂得生,怎么懂得死?
26
96
仁者爱人。
《孟子·离娄下》
仁人爱护他人。
27
97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年级政治上册所有名言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所有名言人教版1.关于政治的名言自尊: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
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
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
所以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自信: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箫伯纳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
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
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7(上)道法名言警句解读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解读】语出《孔子·雍也》。
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解读】《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释义: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解读】语出《礼记·学记》。
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9. 乔哈里视窗【P31教材原文】拓展空间——邀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请他们谈谈对你的看法,并将他们的看法以及你的自我认识填写在下图相应位置。
【解读】所谓的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多说、多问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多说,同时要多提问,寻求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因为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有了基础,就不难建设高楼大厦。
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如果一个人的盲区最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拘小节、夸夸其谈的人。
他有很多不足之处,别人看的见,他却看不见。
造成盲区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的太多,问的太少,他不去询问别人对他的反馈。
所以在沟通中,你不仅要多说而且要多问,避免盲区过大的情况发生。
隐秘区: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例如你的某些经历、希望、心愿、阴谋、秘密,以及好恶等。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
未知区大,就是关于他的信息,他和别人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他不问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也不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
封闭使他失去很多机会,能够胜任的工作可能就从身边悄悄溜走了。
所以每一个人要尽可能缩小自己的未知区,主动的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主动的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什么。
10.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P34教材原文】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解读】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
发挥人才的特长,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不挑剔人才的短处, 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了。
11.“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P36教材原文】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这是中学时代的成长课题,它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寻。
【解读】释义:路途漫长遥远,只要心志所向,即使距离远,也不要阻挡。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古文类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p38教材原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带着对这友谊的憧憬,让我们走进友谊的天空,探寻友谊的真谛,缔结真挚的友情。
【解读】[出处]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翻译]曾参说:“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论语通说》中解释:“‘文’是礼文、节文之意。
‘以文会友’,即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朋友的素质,还要注意交友的方式,始终以礼相待。
能做到以上两点,交友的过程不啻是个成仁的过程。
”《论语今读》说:“为什么要‘以文’才会友?注家又有各种讨论,如‘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反身录》),仍‘一是以修身为本’。
今天则是以学术之‘文’(世界一年多少学术会议、多少学术论文!)来会朋友,以切磋琢磨,发言讨论,而所辅者并非‘仁’,而是‘知’了。
”为什么“以友”能够“辅仁”?李泽厚在书中还引用了康有为《论语注》的一段话,其解释可谓精当明了:“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历生。
置诸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
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就是说,多跟好人、仁人交朋友,以“仁”的标准来交朋友,是成仁、达仁的重要途径。
《论语》开篇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乐淘淘于远方的朋友来与他相会,想必是出于“辅仁”的原因。
一帮仁人朋友欢聚在一起,其所论、所做自然离不开高尚的仁德。
就像现在慈善家们聚在一起做善事,“志愿者”们结成组织做义工,大家互相勉励帮助别人,使自己的灵魂也得到升华,岂不是快乐无比的事?2.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p43教材原文】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与正直、诚信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解读】[出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注释]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翻译]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木瓜》——节选自《诗经·卫风》【p45教材原文】阅读感悟木瓜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解读】《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词语注释]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
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朋友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
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
报,报答。
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
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
匪:同“非”。
好,爱。
④木桃: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无枝刺。
⑤木李:果名。
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作品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作品评析]《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
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