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两型社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2、新 的思路和 对策措施
(8)积 极调整水、 热、电、天 然气等的价 格政策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三、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着力 点和突破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一)发展低碳经济助推“两型社会”建设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 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 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 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 大进步。
两型社会: 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要全面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 和基本内涵 二、要十分明确“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和战略措施 三、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 着力点和突破口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一、要全面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 和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典型案例:从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 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群已成为一种主体形 态。
案例点评:选择城市群这一城市化的主体形
态来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既可避免“摊大饼” 式的城市化模式带来的“城市病”,又可避免分散 型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和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党的十 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 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要求。
两型社会:一种正在成长的文明范式
典型案例:洞庭 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案例点评:建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 于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 安全、维持洞庭湖区及 长江的生态平衡、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生 态文明的后发优势,探 索科学发展新模式,引 领全国乃至世界大湖地 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
什么是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
长株潭城市群南北之间以及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结构差异,东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差。
比如,武汉与黄冈人均GDP相差近5倍,武汉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科教研发实力,周边城市腹地则拥有较为宽松资源和较低开发成本。
如何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如何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既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及时面对、寻求突破性破解的重大问题,也是湖北、湖南两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需要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是重视规划。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及承载能力,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远景开发、规划期内可建设和已建成五类区域进行有序开发,按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强调集约。
如长株潭摒弃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友好型、集约化发展的新理念,将核心区规划为以长沙为主,株洲、湘潭为副,相关地区保留大片绿地的“一主两副环绿心”结构,构成组团特色鲜明、内在联系紧密的大都市区。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
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资源环境节约友好社会当前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
很多企业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赢得利益,使得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
在这样情景下。
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两型社会”意识。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
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
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研究
份报告 , 向所有 地球 人 发 出了赤裸 裸 的警告 : 由于人 类 的过度消费 , 界 2 3的 自然 资源 已经 被破坏殆 尽。2 世 / 0世
纪 中期开始 , 资源耗 竭 和环 境恶 化 的迹象 已经 显露 , 惊 震
世界的能源资 源危 机 和环境 公 害事件 层 出不穷 。人 们 已 经感受到 了经 济增 长模 式 正走 向 “ 限” 一 , 寂 静 的 极 ¨ “ 春天” 的预言其实也并不遥远 忙l j 一。
20 09年 1 在 丹 麦 哥 本 哈 根 举 行 的 世 界 气 候 大 会 聚 2月
化和信息技术 革命 的推 动 下 , 世界 经济 增 长从 19 9 1年 的
15 .%提高到 20 0 7年 的 5 2 , 均增速达 到 3 5 。20 .% 年 .% 08
焦 了世人 的 目光 , 发 了人 们 对资 源 、 境 的 持续 关 注 。 激 环
继续 消耗地球资源 , 那么地球资源将于 27 0 5年耗尽。报据
社会” 建设 内涵 、 外延 、 征 , 特 以期推 进 “ 两型 社会 ” 建设 中 新的创新 和实践 。
英 国《 卫生》 消息 ,05年来 自世 界 9 国家 的 130名科 20 5个 6
一
“ 型 社 会 " 设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两 建
基 金
作者简介 : 叶文忠( 9 9 ) 男 , 16 一 , 四川广安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 、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研 究。
8 5
( 中国经济超速增长的内驱作用 二) 17 至 20 99年 0 4年 中 国 G P平 均 增 长 9 6 , 从 D .% 且
理念 , 要把节 约资源作 为基本 国策 , “ 发展循 环经 济 , 护 保 生态环境 , 快建 设资 源节 约 型、 加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 称 简 “ 两型社 会 ” , 进经 济 发 展与 人 口、 源 、 境相 互 协 )促 资 环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具体内容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
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线。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
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
两型社会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途径和手段,是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现在的资源约束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两型社会一、两型社会的概念及内涵关于两型社会内涵与本质在理论界还有一些其它不同的认识。
王鹏认为两型社会,就是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吴焕新则认为两型社会是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及合理的配置,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
齐建国认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3]。
由此可知,有学者认为“两型社会”是建设目标;也人认为是建设模式;还有学者认为两型社会是一种发展模式等,不同学者的认识不尽一致,但两型社会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两型社会的属性:目标、模式、过程;2、两型社会的特征:资源高效利用、对生态环境无害化;3、两型社会所设计的领域: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着贫富分化、人口爆炸、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危机,可持续发展难以维系。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两型社会
一、建设两型社
会的科学内涵
资源节约 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 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 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 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 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 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节约资源
矿物名称
铝
产量高峰年份
2060
世界能源结构中
化石燃料占88%
中国能源结构中 化石燃料占94%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
温室 气体 排放 量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量 2100年
2009年
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 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
决……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
中国的GDP占全球
6%
30%
煤、铁、铝等的消耗
每百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能源
250 200 150 100 50 0 À Ã Õ È Â µ « ¹ Ð Ö ¡ Ó ¡ Ó « Ä À Ê ú ¸ ¾ ± ú ¸ ú ¸ ú ¸ È ¶ È á ÷Ç ¶ Ä Î Ñ ÷ç Î · ç ½ ù ½ Æ 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 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的突出 位置。
1950年——25.25亿 1990年——53.21亿 2004年——64亿
13.5
32% 28% 14%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臵、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两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两型社会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3.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
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并以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为基础。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工业化国家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谋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作者:韩卫平发布时间:13-04-11“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新任务、新挑战,需要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指导。
而只有正确把握“两型社会”的内涵,才能确保“两型社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两型社会”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两型社会”虽然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特征,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停滞或倒退。
“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两型社会”的实现也不能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
“两型社会”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内涵,即经济发展不仅是指量的增长,还包括质的飞跃,实现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
资源节约不单是指资源开采和利用数量的减少,环境友好也不单是指通过控制工矿企业的发展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是要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技术的革新、理念的更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财富,让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享受良好的环境。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入产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的。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力度,但在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
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给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与之相对应,集约型生产方式因其所具有的注重效益、节约资源、注重质量、保护环境等优势,是符合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符合“两型社会”基本要求的更为科学的生产方式。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公平分配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分配不公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最大威胁,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最大阻碍。
当前,我国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且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带来诸多问题。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简版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引言:两型社会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理解两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正文:一、两型社会的内涵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2 绿色发展理念1.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4 开放发展理念1.5 共享发展理念二、两型社会的特点2.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2.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3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2.4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5 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三、两型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3.1 从传统社会工作向创新社会工作的转变3.2 社会工作的绿色化发展3.3 社会工作与科技创新的结合3.4 社会工作的国际化发展3.5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工作实践四、两型社会工作的挑战与机遇4.1 挑战: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需求4.2 挑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4.3 机遇: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4.4 机遇:社会工作与其他领域的融合4.5 机遇:社会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两型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5.1 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5.2 推动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的完善5.3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4 深化社会工作与科技创新的结合5.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社会工作经验总结:两型社会工作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实践,它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两型社会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研究,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
1、技术创新 2、制度创新 3、观念创新
(二) 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
1、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 风尚 2、做出科学、正确、有远见 的决策 3、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三) 构建公众参与的机制
1、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
2、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肓
3、加强媒体宣传 、
结束语
“两型社会”建设关系到我国 两型社会” 现代化建设大局,是武汉城市圈发 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大悟县实现自 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充分利 用好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优惠 用好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优惠 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 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 极建设“两型社会” 极建设“两型社会”,让绿水青山 永驻,让人民富裕安康,让大悟和 谐美好!三、建设两型社会的途径
(一)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 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 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 础的经济模式,主要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 消费 ,还包括低碳生活 、低碳社会 、低碳 家庭等社会各个领域 。发展“低碳经济” 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 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
㈠政治层面 ㈡经济层面 ㈢文化层面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
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1.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1.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2.环境问题损害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 2.环境问题损害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 3.环境问题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 3.环境问题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 贸易
建设两型社会 构建和谐大悟
中共大悟县委党校 龚建
一、“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建 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两型社会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快建设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温室效应日益严重。
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天气越发严重。
同时,能源过度利用,资源不断减少。
种种现状提醒着我们,在经济建设的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作为普通公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树立和增强资源意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粮食。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筷子等,而改用购物篮和木质筷子。
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随手关灯,不搞铺张浪费,坚持“光盘行动”。
积极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废物再利用。
节能减排,保护空气质量,远离雾霾天气。
建设两型社会不是一个口号,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将其牢记在心,肩负起身上的重任,同时要带动周围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建设。
社会应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提倡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应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两型社会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什么两型社会是什么?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社会的定义和认识不断发展和改变。
人们对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变革的理解也不断深化。
其中之一就是对“两型社会”的概念的讨论和探索。
那么,两型社会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定义、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第一部分:两型社会的概念和定义两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模式。
该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于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
他认为,两型社会分别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传统社会是指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价值观念以家庭、宗教和权威为核心。
而现代社会则是以工业化、城市化、理性主义和个人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模式。
传统社会在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习俗上存在着特定的特征。
例如,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农民作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等。
而现代社会则表现出了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特征。
其社会关系相对松散,个人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第二部分:两型社会的特征和区别1. 生产方式的差异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业劳动为经济的主要手段。
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大多是在农田中展开,家庭和农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而现代社会则以工业生产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和机器取代了以前的体力劳动,人们更多地从事非农业工作。
2. 社会关系的差异在传统社会中,社会关系是基于家庭、氏族和宗教等因素建立起来的。
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通常通过家庭和社会地位来决定。
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变得更加松散,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更多地是由自身的才能和努力所决定的。
3. 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传统社会中,价值观念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核心。
社会成员遵循传统道德观念和规范,并按照社会等级和权威结构来行动。
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
第三部分:两型社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经济和技术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服务业社会转变,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加快。
两型知识点总结
两型知识点总结一、两型社会的概念及特点1. 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传统农业社会是指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其经济和社会结构主要由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所决定。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耕经济为主导: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占据绝大多数人口。
(2)封建等级制度:社会等级分明,上层贵族和地主剥削下层农民,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方式和技术不够发达,生产效率低下。
(4)社会生活古朴:社会生活单一,流动性小,生活习俗和传统相对稳定。
2. 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现代工业社会是指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其经济和社会结构主要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决定。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为主导: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城市化程度较高,农村人口减少。
(2)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等级多样,工人、农民、商人等各类阶层相对独立,社会层次多元。
(3)技术水平先进:高科技产业发达,生产方式和技术不断更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4)社会生活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流动性大,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二、两型社会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社会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社会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其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原始农业社会: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从事农业活动,居住在村落。
(2)封建农业社会:封建时期,农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经济活动,社会等级制度日益完善,农民成为贵族和地主的生产和生活对象。
(3)农业社会与城市社会并存: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经济也开始兴起,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并存的社会结构。
2. 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8世纪以后的工业革命,其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2)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汇报人:日期:•两型社会概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措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措施•创新驱动与智慧型社会的建设措施目•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措施•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措施录01两型社会概述两型社会的定义与内涵定义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涵两型社会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资源节约型社会,强调的是以节约使用、高效利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通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要性意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推广地方政府应积极宣传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政策和成果,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规划引导地方政府应制定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监管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各项建设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如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的角色02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对地方政府所辖的公共建筑、设施进行节能改造,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灯具、设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节能改造加强环境监管节能减排与环保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强化资源节约宣传030201资源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出行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绿色交通设施加快城市绿道、自行车道等绿色交通设施建设,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两型社会工作总结】一、任务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职业,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开展了两型社会工作总结的任务。
二、任务目的本次任务的目的是总结和评估两型社会工作的实施情况,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任务内容1. 两型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两型社会工作是指以居民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模式。
它强调社会工作者要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社会工作计划,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服务。
2. 两型社会工作的实施情况通过对两型社会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社区资源整合情况:社区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社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区各方面资源的合作与协调。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社会工作成效评估:对于社会工作的成效评估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衡量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3. 改进和完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完善的措施:(1)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与社区各方面资源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2)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3)建立科学的成效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对社会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任务成果通过本次任务,我们对两型社会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这些成果将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五、总结两型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居民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模式,它在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两型社会工作总结】一、引言两型社会工作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模式,旨在通过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本文将对两型社会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其定义、特点、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定义与特点两型社会工作是在传统社会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工作模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导向:两型社会工作注重通过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步骤,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2. 人本关心:两型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核心,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权益,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多元参预:两型社会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参预,形成多元化的合作网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4. 创新方法:两型社会工作倡导创新思维和方法,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过程两型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识别:通过社会调查、问题研究等方式,确定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范围。
2. 问题分析: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问题的成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目标设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重点。
4. 方案制定:根据目标设定,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包括资源配置、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5. 实施落地:按照方案进行实施,组织相关资源和人力,开展社会工作活动。
6. 监督评估: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7. 效果评估:对社会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工作的成效和影响,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四、效果评估两型社会工作的效果评估是对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问题解决程度:评估工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程度,包括问题的减少、改善和消除等方面。
2. 服务对象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评价。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工作总结【两型社会工作总结】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体、群体和社会提供服务,以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变革的一种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两型社会工作”。
这一理念强调社会工作要立足于社区,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本文将对两型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两型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两型社会工作是指传统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模式。
传统社会工作强调专业化和个案服务,主要面向个体和家庭,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以及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两型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导向:两型社会工作将社区作为工作的核心,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的整体福利。
2. 综合性服务:两型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案服务,还注重社区整体的发展和改善。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社区调研、制定社区计划、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多元化方法:两型社会工作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咨询、教育、培训、社区动员等手段,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变革。
4. 跨学科合作:两型社会工作强调跨学科的合作和整合。
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士(如教育工作者、医疗人员等)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二、两型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两型社会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社区调研与需求评估: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的调研和需求评估,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2. 社区参与与自治:社会工作者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促进社区的自治和发展。
他们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互助合作等活动,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能力。
3. 多元化服务与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咨询、培训、教育等,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道成功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资源节约型杜会
节约,意味着节减、节省、节俭、控制,与浪费相对;节约是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节约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提倡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更是经济学范畴,是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资源过度使用的社会而言的。
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同内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传统经济社会形态中,资源是无限的,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范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危机。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新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有限的,形成投入减量化、消费健康化、废弃物资源化的经济范式,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友好,意味着亲近、和睦、协调、和谐。
环境友好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其根本要求就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它体现了对自然价值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人们既要采取生态环境友好生产方式、消
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又要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进幸福,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消费活动规范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容量限制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消费活动有效调控的规律性反馈机制,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三、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它是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为手段,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致力于构建协调持续的发展体系。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源运行过程、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社会运行过程结合起来,推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质就是追求生态文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而是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它的特点总结如下:
1.和谐性。
两型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全面和谐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两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从本质上讲,资源环境问题虽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而其实质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谐问题。
2.系统复合性。
两型社会的突出特征是其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变革的系统复合性。
资源环境问题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更是文化观念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两型社会也是一个“复合体”,由节约友好型技术、节约友好型产品、节约友好型产业、节约友好型企业、节约友好型社会等等组成。
3.广泛参与性。
两型社会是一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
两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导,企业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全社会自下而上培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真正形成建设两型社会的广泛共识。
并把这种
意识与共识付诸到日常的行为中去。
4.开放性。
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谋求旨在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体制,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各类组织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要求开放合作、改革创新,而不是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一切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生态保护区”。
5.创新性。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突出是抓好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以节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