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摘要】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丰富多样的色彩,线条流畅细腻,图案设计独特多样,并注重细节表现。
这些特征使得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它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博大精深,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山西民间刺绣仍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展示着艺术魅力,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审美特征,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图案设计,细节表现,传统技艺,现代审美,历史背景,重要性,热爱生活,追求美好,艺术价值1. 引言1.1 介绍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山西民间刺绣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山西作为中国刺绣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刺绣的技艺。
在宋代,山西民间刺绣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绣工艺的代表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西民间刺绣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至今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中,不仅可以看到绣工们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追求,更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通过绣针线和丝绸布料的巧妙结合,山西民间刺绣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细腻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审美享受。
山西民间刺绣在中国刺绣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艺术审美的典范。
通过对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1.2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珍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传统工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还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正文2.1 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山西民间刺绣以其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晋绣刺绣针法
晋绣刺绣针法晋绣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传统绣艺,它是以湖南省岳阳刺绣为基础,结合陶器上传统的彩绘手法演化而成的一种绣法,其特点是针法到位,线迹细腻,线条流畅,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晋绣刺绣针法。
一、针法1. 快针:即平针,直径0.6毫米左右为宜,它是基本的用针之一。
快针的使用特点是迅速、准确,针头一般不带线。
2. 缕针:平针的较长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针脚和几何图案的线条。
当线条需要较长的连续性时,建议使用缕针。
3. 绉针:也叫扭针,它是用于复杂线条的细针。
一般来说,绉针的长度比普通的平针要短。
用于针脚和细节之间的短缝。
4. 草针:用于绣花叶子、花心等轮廓较大的部位上,手感柔软、舒适性较好。
5. 贴针:在绣制细节时,需要将针头插入织物中,再穿过缝线后取出来。
这时,会出现线头暴露在织物表面的情况。
为保证线头不被损坏,在这里需要使用贴针。
二、线锋线锋是晋绣刺绣针法的重要部分。
线锋指的是绣制时,线条在被抓进织物之前的弯曲部分。
正确的线锋会使绣品线条自然流畅、连贯,而不会出现断线、重复和奇怪的形状。
有以下几种线锋形式:1. U型:以向下的弧形呈现,它是刺绣中最常见的线锋形式。
2. V型:是一种类似U型的线锋,但是在它的底部有一个小角度。
3. 斜平线:指的是线锋在一定角度内变化的线条,它一般用于较长的线条,如叶片等。
绣前的准备工作是晋绣刺绣针法执行的前提。
要做好针线的选择和整理,为绣制下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线选择的注意事项包括:1. 绣线品质要高。
2. 绣线颜色要与绣品相应均调和。
3. 针头大小要适应绣品和线条的限制。
4. 质地要适宜手法和线锋的需求。
晋绣刺绣针法不仅要求针法灵活多变,更强调如何处理线锋的自然流畅。
下一次,当你尝试刺绣时,别忘了这些细节。
希望您能够通过勤奋努力,练习晋绣的针法,绣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千年晋绣传美名 十指春风绣丹青
千年晋绣传美名 十指春风绣丹青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资料提供: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卉峰手工绣艺中心采访记者:丁琳 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根,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一切艺术从此而生也从此而变。
民间刺绣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
晋绣,山西民间刺绣瑰宝,是我国黄河流域深扎在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绣法主要为牵绣,立体感强,饱满厚重,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在晋中一代流传了1 700多年之久,极具山西地方特色,延续着山西地域文化古老的根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晋绣作为山西历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既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有其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是,一直以来,它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本期“传承”,我们将随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牵绣)代表性传承人范素萍一起,感受晋绣色彩明艳、针法细腻之美。
源远流长 中华一脉晋绣中的“硬质绣”工艺,是三晋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一朵奇葩,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13年,古晋国先君献公时期。
晋献公在他大婚之际,令官中能工巧匠把落金片制成十种果子造型的金花缀于鞋上,然后让新娘子姜氏穿上“十果鞋”,意在宣扬晋国吞并十国(“果”与“国”谐音)的丰功伟绩。
姜氏穿上此鞋,极显尊贵富丽,于是姜氏提倡晋国女子出嫁时都应像她一样的穿上此鞋。
此风俗在民间渐渐流传开来。
然而,金箔等贵重物品在民间很是难觅,于是,聪明的百姓就用彩线绣出“十果鞋”。
民间缝制鞋时为了耐磨,一般都是用多层粗棉布裱糊后形成硬质的制鞋材料,即褙子,男子的鞋帮上纳上稠密的针脚,女鞋则绣上各种花纹。
无论是“纳”还是“牵”,都是因在硬褙材质上进行穿刺绣制时需用较大力气而衍生出的名词。
到了魏晋南北朝,民间刺绣已成世风。
据《隋史》记载,凡为军户役戍时,戍装图秀明示军威,这种盛于民间的绣法在北方更为广泛。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作者:许建萍闫承花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2期摘要:晋绣即山西地区的刺绣,是根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延续着山西地域文化古老的根脉传承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晋绣;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山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凝聚三晋文化的晋绣就诞生在这块黄土地上,全面了解晋绣的历史、技艺、充分挖掘晋绣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 晋绣的文化内涵晋绣是山西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既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体现着地域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珍贵文化遗产,有其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1.1 源远流长中华一脉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刺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记载,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半个经过人工割裂的茧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利用蚕丝的史迹,1960年与此相邻的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又出土了一个距今约5000年的陶蚕蛹[1],由此可以看出远在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山西先民们已开始关注蚕和对蚕丝的利用。
1984年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代许多麻布、平纹织物、麻类编织物等[2];1976年灵石县旌介村商墓中发现布质或丝织帛画残迹,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山西地区养蚕习俗的存在和原始纺织品的出现,为女红技艺在当地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刺绣创于虞舜,目前考古出土的遗物仅到商周。
遗存至今的刺绣实物,如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出土的刺绣荒帷,与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相吻合,平纹绢上以朱砂染红作地,再施以刺绣,从其图案、纹样、技法来看与现代晋绣并无二致。
文献及考古中保留的山西远古文化信息的引证,说明山西刺绣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沿革和发展,与中华刺绣文化同源同脉。
1.2 底蕴深厚,自成一体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地已有“朱绣”、“锦绣”的记载,比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的2500年历史记载[5]还早1000年。
绣技“绝”在毫厘间——晋绣(武氏绣法)制作流程简介
绣技“绝”在毫厘间——晋绣(武氏绣法)制作流程简介“晋绣”是传承于我国黄河流域民间生活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极具地方特色,它既是一种灿烂的民间文化,又是朴实自然、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
多年来,武俊敏不断推陈出新,将祖传与师传的刺绣技艺融为一体。
“以针代笔,以线润色,以堆为骨,以立体为造型”,在秉承山西传统刺绣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时尚元素,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油画风格与刺绣相融合的新道路。
在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善于将刺绣物象表现得细致入微,让作品不但保留着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立体感,形成了在刺绣界独树一帜的“武氏绣法”。
什么样的绣法为“武氏绣法”?武俊敏说,“武刺绣工具氏绣法”就是根据绘画的原创稿,通过设计绣针顺线的痕迹,分序其颜色,预演其针法。
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加入手工创作的剪、贴、补、染、印、撩、切等民间工艺和技法,把传统刺绣的平针绣、乱针绣、堆布绣、贴金、银绣、染印绣、镂空绣等技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根据作品内容的风格特色,设计相匹配的布艺外框造型和款式,更增添了作品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武氏绣法”的针法分为9大类200余种,主要有平针、齐针、掺针、锁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籽、冰纹针、挑花、纳纱、堆绣、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具有平、光、齐、鼓、匀、和、细、密等特点。
绣绷:又称圆绷,或手绷,由内圈和外圈组成,将绣布夹在内外圈中,用于绣制小件。
绣架:为方便刺绣者在不同场合和地点刺绣,有不同规格的绣架,绣架的使用和组装非常方便,可以根据刺绣图案调节刺绣绷子的大小。
Inheritance传承27制作流程剪刀:用于剪绣花线,一般用翘头小剪刀,这样可以防止剪刀头碰坏绣底。
绣花针:根据所绣材质和用线的粗细决定针的大小,一般刺绣用针有8号、9号、10号、12号。
绣花线:刺绣用线多种多样,有棉线、丝线、人造丝线,还有开司米线、毛线、丝带等,根据底料来选择绣线。
指尖文化,晋绣之美
指尖文化,晋绣之美山西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作为山西民间的刺绣瑰宝,晋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晋绣造型独特优美,色彩艳丽鲜活,绣工精细,针法紧密。
色彩浓郁,始终是晋绣无法被比拟的特征,整体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视觉绚丽多姿,奢华的同时又不失乡土的气息。
美轮美奂色彩浓郁,始终是晋绣无法被比拟的特征,整体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视觉绚丽多姿,奢华的同时又不失乡土的气息。
晋绣大师郭美玲作品「玉兔东升」文化底蕴晋绣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图案的运用上,晋绣多以神话传说内容为题材,一般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或者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体现出黄土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
晋绣大师郭美玲作品「九羊启泰」九,乃天极之数;羊,取“祥”谐音;羊身披挂多彩如意,寓意吉祥;九羊,吉祥如意之事,数不胜数,连绵不尽;蝙蝠骑上羊首口鼻,寓意福气临门;羊背符文,神灵护身;羊身下有金童玉女,后继有人,儿孙满堂。
巧夺天工独特工艺是晋绣的又一大特点,唐朝时晋绣最繁荣的时期,当时的刺绣多以平绣为主,这也是晋绣流传至今最主要的绣法。
后来又出现了斜针、散针绣和打子绣、套扣绣、盘金绣等多种针法,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使用不同的针法,从而形成栩栩如生的绣品。
晋绣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美玲大师著名晋绣大师郭美玲,被誉为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家,成为了山西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之一。
自幼受到家庭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兴趣相当浓厚。
所创作的刺绣作品多次获奖,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度赞扬,先后受到国家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
晋绣大师郭美玲作品「虎虎生威」晋绣衍生在山西民间,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衣服的领口、袖口、裙边、披肩。
帽子、鞋子和被面、枕头、喜帐、寿帐、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晋绣图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晋绣没有被当代主流刺绣所同化,依然保持着独立自身的特色,沿着原生态的刺绣传统,融入朴素的民风和乡土气息,在当今各种知名刺绣几乎同质化、大众化的今天,它依然保留了原始刺绣的朴素之美,更加凸显出了它的价值。
晋绣:以心作线 绣出千年情怀
PAGE 20晋绣:以心作线 绣出千年情怀刺绣融入美好寓意山西特定的地理环境,为山西民间刺绣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绣地资源。
绣地是绣花用的底料。
山西和顺旧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农业、畜牧业、刨药材为生的。
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百姓种植棉花、纺纱、织造的老土布(又命名为老粗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
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还有麻丝绳、麻线、麻皮,给山西的民间硬质绣提供了丰富的底料来源。
麻布挺直耐磨,防潮吸汗,比起外来丝绸做绣底更实用,又彰显了山西民间刺绣淳朴、自然的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再加上山西旧时期的社会分工男耕女织的风俗习惯,妇女必须精通“女红”,从小学习纺织布、裁衣、做鞋、缝帽、盘纫扣、打背子、整塑鞋帮、搓麻线、纺麻绳、纳底、剪花样、绣花,由此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刺绣艺人,她们凭着质朴的情感、灵巧的双手、淳朴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成千上万的民间绣品。
如婴儿的虎头童帽、虎头童鞋、五毒肚兜、布老虎枕头、布老虎、各种绣花针葫芦、狮虎头针葫芦、姑娘的香囊荷包、伉俪的枕顶帐饰……她们以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纳吉祈福、生息繁衍、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
创新造就艺术价值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所谓传承有序、创新有根,只有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技艺掌握好并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创新,才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题材的创新是时代刺绣艺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当代的晋绣艺术来说,题材的创新必须与硬背材质融合在一起,达到统一的效果,从而彰显硬质绣艺术所独具的粗犷厚重、造型精致、肌理丰富、色泽强烈、构图饱满、寓意吉祥的气质。
多年来,为把山西硬背材质小件绣推上大雅之堂,传承人范素萍做了不同类型的尝试,如孔雀回头看牡丹、七桥会、降龙献佛等,这些作品都是用硬质绣的针法将图案绣完后,再用剪刀沿边剪下来进行装裱,可以成为装饰品壁画,起名为露边画刻绣。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艺术审美特征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表现了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山西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注入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山西民间刺绣以山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题材,表现了山西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山西民间刺绣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山西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地标性建筑等的刻画,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了山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山西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山西民间刺绣还以山西的传统习俗、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为题材,通过刺绣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这些作品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山西的民俗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山西民间刺绣具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山西民间刺绣中,既有纯粹的手工刺绣作品,也有将刺绣与其他材料结合的混合媒介作品,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山西民间刺绣带来了更大的艺术发展空间。
在山西民间刺绣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传统的绣制技艺,还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仅有真绣工艺,还有假绣工艺,不仅有平面刺绣,还有立体刺绣,这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山西民间刺绣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吸引力。
山西民间刺绣还不断吸纳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刺绣技艺和艺术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刺绣风格。
山西民间刺绣作品中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和风格,这为山西民间刺绣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也为山西刺绣艺术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体现在其地域文化特色、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上。
通过对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西民间刺绣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促进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晋绣,又称山西刺绣,是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晋绣的艺术特征独特,其绣品精致细腻、色彩鲜艳、构图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一、文化内涵1.历史渊源晋绣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山西地区,经过汉、魏、晋、隋、唐、宋等朝代的发展,终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宋代,晋绣技艺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刺绣技艺的代表之一,享誉中外。
2.艺术传承晋绣是一种由丝线刺绣在绸缎上的工艺品,以其华丽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而闻名。
晋绣融合了唐代的工艺技术和宋代的图案构思,形成了独特的绣品风格。
这一传统技艺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传承价值。
3.艺术价值晋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的精髓。
晋绣的绣品精美细致,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晋绣绣品可以有裱成挂画,也可以作为工艺品进行收藏,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二、艺术特征1.精美细腻晋绣的最大特点是线绣工细,针法繁杂,作品细腻精美。
在晋绣的作品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纹的层次、花鸟的羽毛、花叶的轮廓,都能通过绣线的细腻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2.色彩鲜艳晋绣作品以色彩斑斓、明快的特点著称于世。
晋绣工艺采用的丝线色彩鲜艳,搭配协调,既能表现出画面的真实感,又能烘托出主题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3.构图独特晋绣的图案构图独特,常常以花鸟、人物为主题,充满生气和活力。
而且晋绣的图案丰富多样,有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题,有的以历史故事为题材,都能通过精湛的刺绣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
4.地方特色晋绣由于发源于山西,因此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晋绣的图案除了继承了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之外,还融入了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元素,为晋绣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在艺术上更加丰富和多彩。
晋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代表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晋绣文化的源流及技艺特征探析
’
算‘ 2 0 1 4 ・ I
-
231 —
l 艺文天
二、 晋 绣的技艺特征
历 史悠 久 的晋绣 , 住漫长 的历 史长 河 中 , 其1 艺 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一
…
A
幅完 整 的人 物花 鸟 | 面, 画面虽 小 , 内容半 富 , 构 严谨 ,
是宋 代实 用性 刺绣 的 典型作 品l 4 I 。
与 之 同时} { { 土的 “ 绛 色罗刺绣花 鸟 璎珞纹残片” 。
巧也 甘臻 完善 精 荚 , 从钊‘ 法 到题 材 、 图案 逐渐 形 成 了 自 如 图二绣 片 南 两幅 拼缝 在一 起 的素 罗 为地 ,原应 为被 主体 中间 为两只 风 凰绕牡 丹 仡 , 是凤求 己的独特 风格 I l I 两 m土 的 f l , - f C 珍 贵的刺 绣文 物 , 是研 面 一类 的用 晶 , 两边 上 有 网点 、 钱、 坠角 文组 成 究 期晋 绣技 艺特 征 的重要 资料 。中 国许 多织绣 史著 凰 图 案 的典 型 形 式 ; 作 巾收 录 的I J j 西l 叶 J 土织 绣文 物有 清 晰 的彩 色 图版 及有 的璎 珞纹 ,具有 鲜 明 的写生 花 鸟风格 。大 片仡瓣 用 套 花蕊 用打 籽钊‘ . 鸾 鸟 的羽 毛用 扎针 . 花 茎 用辫 子股 , 关说 明资 料 , 使我 们得 以 F 1 睹这 些精 美 的绣 品 。 从 史料 针 ,
称为“ 晋国鞋 ” , 在山西世代流传 , 以后晋国的刺绣工艺
根据 考 古资 料 , 我 国最 早 的刺 绣 出现在 西周 。 山西 又 从绣 花鞋 延 伸 到绣花 衣 以及 其他 十果 花 鞋垫 、十果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1. 引言1.1 晋绣的历史渊源晋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7世纪的商周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晋国刺绣手工艺就已经相当发达,为当时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美感与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绣逐渐在豪华宫廷和富贵宅邸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展现贵族身份和品味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的长河中,晋绣不断吸收中国各地传统刺绣工艺的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绣技艺的独特韵味和绚丽多彩的线条,凝聚了无数女性艺人的智慧和心血,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艺,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绣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晋绣的传统工艺和精湛技艺仍然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1.2 晋绣的发展现状在现代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下,晋绣的品质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晋绣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精湛技艺,还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晋绣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比赛中,晋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和活力。
晋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它融合了民族的智慧和美学,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
2. 正文2.1 晋绣的文化内涵晋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其文化内涵深厚丰富。
晋绣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华美精神,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细的刺绣工艺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晋绣在刺绣图案设计中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花鸟图案、祥瑞纹样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绣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晋绣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这些图案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摘要】晋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晋绣的艺术特征体现在精美细致的刺绣技艺中,其线条流畅优美,色彩鲜艳瑰丽。
晋绣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现代刺绣技术的影响,不断创新与变革。
在当代社会,晋绣在服饰、家居装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晋绣的美学意义在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以及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其文化传播和未来发展将继续推动中国传统刺绣艺术走向世界,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晋绣、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刺绣技艺、传承与发展、当代应用、美学意义、文化传播、未来发展1. 引言1.1 晋绣的历史渊源晋绣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山西省晋中地区,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晋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晋绣被誉为“绣中珍品”,曾被宫廷贵族所钟爱。
晋绣的创作源自民间,经过历代刺绣工艺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技法。
晋绣在中国刺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刺绣艺术的瑰宝”。
在文化交流中,晋绣也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当今社会,晋绣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2 晋绣的地理特点晋绣的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和民族性上。
晋绣起源于山西,这个地区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因此山西的刺绣作品往往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山西地区的大气磅礴、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也为晋绣注入了独特的灵感和气息。
晋绣也受到了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如陕西、河北等地的传统刺绣技艺也在晋绣中有所体现,形成了独特的晋绣风格。
晋绣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多民族文化的熏染,因此晋绣在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
晋绣的地理特点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这也为晋绣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资源。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1. 引言1.1 晋绣的历史渊源晋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以制作精美的刺绣闻名于世。
随着历史的演进,晋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形式。
在汉代、唐代、宋代等时期,晋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中国刺绣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晋绣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宫廷礼仪、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中,而且在当代仍然被传承和发展。
晋绣的历史渊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民俗风情。
通过对晋绣的历史渊源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晋绣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所传承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晋绣的历史渊源不仅是一部中国传统手工艺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缩影,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与辉煌。
1.2 晋绣的地位与影响晋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绣在中国的手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晋绣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精品之一,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
晋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晋绣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还体现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晋绣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晋绣,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体会到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正文2.1 特色一:绣线精细,绣工精湛晋绣以其细腻精湛的绣线工艺而闻名于世,其绣工精湛的特色体现在每一根绣线的精细和每一个绣针的巧妙运用上。
晋绣所选用的绣线多为丝线或金银线,细丝绢绣线,使得绣出的图案线条流畅,晕染自然,栩栩如生。
绣工们在进行绣制时,往往需要绷紧织物,在双手微微颤抖的情况下,一针一线间隙恰到好处,让人不禁惊叹于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1. 引言1.1 晋绣的定义晋绣,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刺绣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晋绣是起源于山西省的一种特色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绣工、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晋绣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发源地——晋国,因此被称为晋绣。
晋绣是一种以丝绸为主要材料,采用各种色彩细密刺绣而成的艺术品。
晋绣的主要特点是线条流畅细腻,色彩斑斓明快,图案多样丰富,富有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
晋绣的图案多以花鸟、人物、风景等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晋绣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绣针和丝线的巧妙组合,晋绣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华。
晋绣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1.2 晋绣的历史渊源晋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晋绣起源于山西省晋中地区,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相传在远古时代,山西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针线进行刺绣,将美丽的图案绣在衣物和饰品上。
史料记载,晋绣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进,晋绣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晋绣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特别是明清时期,晋绣成为了贵族和富商阶层喜爱的装饰品,被广泛运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
晋绣的历史渊源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丰富历史底蕴,也反映了晋中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通过对晋绣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审美情感。
【字数:246】1.3 晋绣的地域特色晋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地域特色上有着独特之处。
晋绣最初起源于中国山西省,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晋绣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1. 独特的图案设计:晋绣的图案设计多取材自当地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如山水画、花鸟图案、古代人物等。
这些图案虽然具有古典的韵味,但又充满了现代感,展现出晋绣独特的审美特点。
大拙不雕 稚拙天趣——晋绣制作工艺流程简图
PAGE22大拙不雕 稚拙天趣——晋绣制作工艺流程简述晋绣,包含有硬质绣、布贴绣、绒绣、堆锦绣等多种工艺类型,这些品种各具特色,相互辉映。
创作题材有人物、龙凤、花鸟鱼虫、民俗故事、民间哲理等,以构图饱满匀称、配色大胆豪放、色彩对比鲜明且过渡极其自然、色调热烈喜庆、针法细腻别致为最大特点。
这些工艺特色相互映衬,为晋绣赋予了华丽美观的艺术效果和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民间实用品和观赏艺术品,晋绣制作工艺特殊,选料、器具和制作均具有地方独特性、大众性和精湛性。
用料选择布料:纯棉布、织锦缎、蚕丝缎、麻丝缎织线:金丝线、银丝线、电脑绣线、蚕丝线、麻丝线等辅料:玉米面、小麦面主要器具: 绣花针(3号、4号、5号、6号)顶针、钩针、熨斗、剪刀、木板、擀面杖、锅、盆、筷子主要针法晋绣的针法技艺是传统工艺,是晋绣作品的核心要素,其针法主要有:垫高针、齐针、平针、密针、斜针、散针、毛针、正套针、斜套针、流针、加厚套针、倒钩针、阴阳针、横针、撇针、长短针、辫子股针、滚针、打籽针、放射针、转针,等等。
制作袼褙步骤1.打袼褙时第一步用细玉米粉入盆用冷水调和,由稠至稀后放在火上逐渐加温,不停地搅拌直至面糊变色发亮然后用筷子夹起后滴点连成一线,即可使用。
刷玉米糊时,选比羊毫笔硬一点的笔,要将面糊刷匀,将布一层一层黏贴在木板上,每裱一层要用木质擀面杖反复多次挤压整平,让几层布形成一体。
2.用麦粉制成浆糊,袼褙制妥后将绣缎裱在1-11-22PAGE23科学之友 2018.02其上。
3.准备一把羊毛刷用于刷浆糊,一把比羊毛硬点的鬃刷用于刷平、刷牢硬质的每一层底布与刺绣底缎。
裱时木版上裱一层麻纸或宣纸,将糊裱在木板上的褙子放在通风并且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几天。
4.褙子成型。
刺绣步骤1.在设计绣稿之前,要先选一张适当大小的纸张,按自己想要的形式将整张纸开片分解,然后再随形画图;2.设计绣稿。
晋绣在设计图稿时要充分考虑刺绣工艺的特点,尽量概括简练,使其适于刺绣工艺,适于用针线来表现其特点;3.在拷贝纸(半透明纸)上将设计好的绣稿用铅笔拷贝勾画出造型线描稿,晋绣的画稿大部分是对称性的,一般选用拷贝纸或硫酸纸等;4.用复写法将画稿(或图片设计稿)的图案轮廓描绘在底布上,用反透法将设计好的画稿描绘到底布上。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天工|2019.12文 王美萱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山西是两河流域关键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晋绣。
作为一种山西地区特有的刺绣方法,体现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交流等民俗特征,在新时代对晋绣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征进行挖掘,能有效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而让晋绣艺术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艺术光芒。
一、晋绣的文化内涵晋绣是一种源于山西的民间刺绣技法。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以及地域民族风格,在晋绣的刺绣方法以及题材展现上,往往都和山西地区的整体精神风貌以及时态特征有着直接联系,是山西地区文化发展史的体现,并且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源远流长,中华一脉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在这里很早就萌发了中国的刺绣文化。
从历史考古中可以了解到,曾出土的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历史上最早的蚕丝使用证明,这里也曾经出土过距现在5000年之前的陶蚕蛹。
从这些历史遗迹中可以了解到,在这片区域中,大概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有先民们开始从事和蚕以及蚕丝相关的工作,这也为刺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山西地区发现的夏朝平纹织物中也可以了解到,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山西地区始终保持着养蚕的习俗,最终转变为原始纺织品的出现,这也为山西地区刺绣技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山西地区所出土的刺绣荒帷是山西地区刺绣的前端发展,这些源自山西的远古文化信息,都印证了山西的刺绣文化历史渊源,并且同中华刺绣文化同脉同源,诸多优秀的刺绣文化作品层出不穷。
(二)意蕴深厚,自成一体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刺绣的记载,山西地区刺绣的历史发展渊源实际上比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还要早约1000年左右。
长久的历史传承也将晋绣的技艺以及风格酿就成特有的艺术特征。
在《诗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山西南部地区有诸多与刺绣相关的文化事件。
例如,在《诗经唐风·扬之水》中就提到,山西地区有一种华丽的刺绣色彩艺术,这些都是山西刺绣艺术文化传承以及历史根源的佐证。
珍视晋绣技艺注重传承创新
珍视晋绣技艺注重传承创新作者:范素萍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艺术才更有价值。
晋绣,即山西的刺绣,是诞生于我国黄河流域并深深扎根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
本文将从晋绣的历史渊源和工艺以及晋绣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来探析晋绣工艺。
关键词:晋绣;技艺;传承;创新;制作一、晋绣的渊源与形成晋绣中的“硬质绣”工艺,是三晋大地土生土长的一朵奇葩,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13年,古晋国先君晋献公时期。
晋献公在他大婚之际,令观众能工巧匠把落金片制成实种果子造型的金花缀于鞋上,然后让新娘子姜氏”穿上“十果鞋”,意在宣扬晋国吞并10国(“果”与“国”谐音)的丰功伟绩。
将是穿上此鞋即显尊贵富丽,于是姜氏提倡晋国女子出嫁时都应像他一样穿上此鞋。
此风俗在民间渐渐流传开来,然而金箔等贵重物品在民间很是难觅,于是聪明的百姓就用彩线绣出“十果鞋”。
民间老百姓缝制鞋时为了耐磨,一般都是用多层粗棉布胡表后形成硬质的材料——即“褙子”。
男子的鞋帮上那上稠密的针脚,女鞋则绣上各种花纹。
无论是“纳”还是“牵”,都是因在硬褙材质上进行绣制,刺绣穿刺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力而衍生出的名词。
后文中,作者将把“硬质绣”“牵绣”“纳绣”这些名俗名词通称为“晋绣”。
二、晋绣的工艺晋绣制作工艺特殊,选料、器具和制作均具有地方独特性、大众性和精湛性。
(一)用料选择:1、纯棉布、织锦缎、蚕丝缎、麻丝缎等。
2、金丝线、银丝线、冰丝线、蚕丝线、麻丝线等。
(二)主要器具:1、绣花针(3号、4号、5号、6号)顶针、勾针、熨斗、工作台、剪刀。
2、木板、擀面杖、锅、盆、筷子。
3、玉米面、小麦面。
(三)制作硬褙子。
(四)设计、构思、绘制、图案。
晋绣在设计图稿时要充分考虑刺绣工艺的特点,俗称“绣路”,尽量概括简练使其适于刺绣工艺,适于用针线来表现其特点。
(五)选线先要根据脑海中构想出的画面颜色效果来进行选线,再根据刺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酌情调配,进行必要的改动,大部分绣线选用相近色或邻近色来搭配颜色。
晋式童帽中的晋绣艺术
晋式童帽中的晋绣艺术
晋式童帽是山西晋中一项传统的儿童服饰,其独特的图案和华丽的绘制技巧被称为晋绣艺术。
晋绣艺术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刺绣技艺,在长达25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了不断的发扬和完善。
其中以晋中地区的绣艺最为著名,晋式童帽正是晋中绣艺中的代表之一。
晋式童帽的制作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其中最精华的当属绣制部分。
通常根据帽的尺寸和形状,在布面上画上图案,然后再用鹰爪针或马尾绣针按照图案线条逐个绣出来。
绣出的图案一般都有厚重的局部浮雕效果,形态流畅,线条清晰,注重色调和层次。
织品和线材多使用北京棉、竹丝和麻线,以保证织品的高质量。
晋式童帽的图案多采用动植物、人物和几何图形等元素,其中以花鸟为主要图案,这些图案繁华精美,色彩鲜艳,既可以展现织工的精湛技艺,也能表现生活的情趣和文化底蕴。
晋式童帽绣有牡丹花、月季花、咖啡香、桂花等数十种不同的花卉,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
晋式童帽的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晋绣艺术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晋绣艺术一直是山西地区音色最好、品质最高的绣品之一,晋式童帽在传承和弘扬晋绣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了人骨与现代艺术之间的结合点。
现今,晋式童帽的市场逐渐拓宽,不仅在本地受到了青睐,还向全国各地推广,出口到海外,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成为了晋绣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之,晋式童帽是晋绣艺术的杰作,它展现了晋中绣工的绝技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承和发展。
它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美丽,更在于它的独特和历史的积淀,是晋绣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晋绣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传统技艺之一。
晋绣以其细腻、精致、色彩鲜艳、形态逼真而享誉中外。
它不但是一种绣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和传承。
晋绣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一、文化内涵1. 文化传承晋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传承的精神。
晋绣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传承,历经千年不衰。
晋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它寓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2. 祈福寓意晋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有着丰富的祈福意义。
晋绣中的图案和纹样多以神话故事、祈求祥和、吉祥如意等为主题,图案内容梦幻而美丽,寓意深刻。
比如“龙凤呈祥”图案代表吉祥如意,“寿桃红紫色”图案代表吉祥如意和长寿,晋绣的各种图案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3. 历史文化晋绣不仅寓意丰富,且系文化的历史见证。
中国皇室和贵族早在唐朝就有了以织绫、壁挂和屏风等形式存在的绣品,但工艺和品质都很简单。
由南宋到明清时期,晋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二、艺术特征1. 色彩鲜艳2. 纹样细致晋绣以其细腻、逼真、色彩鲜艳和形态优美而著称于世。
它的纹样和图案细致入微,刺绣密密麻麻。
晋绣及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充分表现了人类美学精神中的"须臾",表现了细节功夫带来的丰富感受。
3. 异彩纷呈晋绣的图案多种多样,样式繁多,表现出中国的多彩民俗文化。
晋绣的样式有风景图、人物图、花卉图、山水图、鸟兽图、民俗图等,其中有一些作品是采用几百年的传统,而有些作品是基于现代审美观念的创新。
这些多样化的图案和样式凸显了晋绣的独特魅力。
晋绣作为文化和艺术的交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还体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晋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展现的是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晋绣三品
杨老师:您好!前段时间不小心脚受伤了,一直卧床,文章没能及时修改好给您,十分抱歉!我现在按照您的提示修改了一下,主要是删掉了一些文字,精炼了第一和第二部分。
希望能够符合要求。
谢谢!行佳丽“晋绣”三品文/行佳丽张德禄Hang Jia-li Zhang De-lu摘要:“晋绣”这个的概念在理论界尚不多见,本文从审美趣味,历史映射、民俗风情三个角度对山西刺绣品评分析,发掘出山西刺绣所特有的内涵潜质,梳理了山西刺绣的历史渊源、非遗传承,为“晋绣”的理论建设做了一定铺垫。
“晋绣”这个提法,既熟悉又陌生。
比起如雷贯耳的“湘绣”、“蜀绣”、“粤绣”、“苏绣”,“晋绣”的内涵与外延似乎并不明晰。
事实上,晋绣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山西晋南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嫘祖庙,供奉的是传说中教民开始养蚕的嫘祖;历史上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建都于今翼城县城15公里处的唐城村,其子燮,改国号为晋,统治今天山西太原以南沿汾水流域的一带地方,诗经中的《唐风》指的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国风·唐风·扬之水》有“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衣饰刺绣,句中的“沃”和“鹄”便是今天的山西曲沃;晋绣有自己独特的针法,以和顺牵绣为代表的“牵绣”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3年的晋国晋献公时期,是山西省特有的一种针法类别;晋绣在今天也有所发展,山西省的“和顺牵绣”、“上党堆锦”、“高平刺绣”、“侯马刺绣”、“繁峙刺绣”、“运城绒绣”相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绣活的非遗传承人得到政府扶持,“侯马刺绣”的传承人郭美玲独创剪布艺术,复活了中国自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失传的“剪缣帛”技艺。
刺绣业开始新的繁荣与活跃。
杨育樟先生曾经指出,山西是较为封闭的内陆地区,悠久的古文化和浓厚的宗教气息,给大众文化以丰富滋养的同时,又紧紧地封闭了它,使山西的民间文化能够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中从容地完善自己和保留自己的原始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摘要:晋绣即山西地区的刺绣,是根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延续着山西地域文化古老的根脉传承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晋绣;文化内涵;艺术特征
山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凝聚三晋文化的晋绣就诞生在这块黄土地上,全面了解晋绣的历史、技艺、充分挖掘晋绣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 晋绣的文化内涵
晋绣是山西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既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体现着地域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珍贵文化遗产,有其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1.1 源远流长中华一脉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刺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记载,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半个经过人工割裂的茧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利用蚕丝的史迹,1960年与此相邻的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又出土了一个距今约5000年的陶蚕蛹[1],由此可以看出远在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山西先民们已开始关注蚕和对蚕丝的利用。
1984年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代许多麻布、平纹织物、麻类编织物等[2];1976年灵石县旌介村商墓中发现布
质或丝织帛画残迹,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山西地区养蚕习俗的存在和原始纺织品的出现,为女红技艺在当地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刺绣创于虞舜,目前考古出土的遗物仅到商周。
遗存至今的刺绣实物,如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出土的刺绣荒帷,与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相吻合,平纹绢上以朱砂染红作地,再施以刺绣,从其图案、纹样、技法来看与现代晋绣并无二致。
文献及考古中保留的山西远古文化信息的引证,说明山西刺绣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沿革和发展,与中华刺绣文化同源同脉。
1.2 底蕴深厚,自成一体
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地已有“朱绣”、“锦绣”的记载,比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的2500年历史记载[5]还早1000年。
《诗经》许多诗歌都形象地反映了山西南部地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年间与“丝”、“蚕”、“绣”相关的社会现实。
《诗经·唐风·扬之水》中“素衣朱绣,从子于沃”和“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歌颂了那时山西曲沃邑一带华丽的裳绣色彩艺术。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赵王曰:“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记述了战国时赵国织锦刺绣的发达与富有,当时赵国都城在山西安邑今太原东南部,有推测现在上党地区盛行的“高平绣活”、“潞绣”发端于这一时期是完全可能的[3]。
1.3 特色鲜明效用突出
晋绣俗称“硬绣”,南方的刺绣是软质绣,山西的刺绣是硬质绣。
如今晋绣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全国刺绣潮流逐渐衰落。
从另一方面讲,应该庆幸它没有被主流刺绣所同化,保持着独立自身的特色,沿着原生态的刺绣传统,融入朴素的民风和乡土气息自然地向前发展,在当今各种知名刺绣几乎同质化、大众化的今天,它保留了原始刺绣的朴素之美,更显示出其自身的价值。
2 晋绣的艺术特征
传统刺绣最基本的特性既是生活用品,同时又是艺术装饰品,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和品质含量。
晋绣按照内容可以分为:观赏性晋绣和实用性晋绣作品;从工艺角度看,可分为丝线绣、割绒纳绣、牵绣、堆锦、挑花和布贴绣等几大类;按照形成时代和工艺特点可以分为传统晋绣和现代创新晋绣。
就本省而言,由于地域的不同、绣品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绣法的使用也千差万别,在刺绣上反映出了地区差异。
以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刺绣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每一个支系的晋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或是工艺不同、或是工艺组合不同、或是图案风格不同、或是用线用料不同。
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把各种技巧相互交融结合使用,形成了晋绣浓烈、粗犷、朴实的地方风格。
2.1 色彩浓重
色彩浓重是晋绣的第一特征。
晋绣小品在色彩的应用上,一般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彩,体现了粗放、鲜明的个性。
晋东南风格绣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一般采用黑、蓝、红、鱼肚白为衬底,上面用
艳丽明快的颜色绣出图案,明朗而不耀眼,强烈而不刺目,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平绣活,潞绣;晋北风格绣品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有着严谨、华丽、雅致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繁寺、代县一带的刺绣品;晋中风格绣品整体感饱满、厚重、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最具代表性的是和顺牵绣;晋南风格绣品庄重朴实而又华丽多姿,色彩璀璨而又和谐雅致,地方色彩浓重,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2 工艺独特
独特的工艺是晋绣的又一特征。
晋北刺绣在绣制过程中融合了剪纸的技法,剪纸和刺绣同时运用,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内里是剪纸,外面是刺绣,细节与轮廓完美融合。
晋中刺绣采取牵绣技法,用多层布裱糊后形成硬质底,长短针、套针、漏针、绕针等针法,刺绣时每一针每一线必须用力牵紧,使得绣品立体感强,整体感饱满、厚重。
晋东南的潞绣在工艺上将包梗绣、贴布绣、镂空绣等绣法结合,针法多变而细腻,平针、回针、套针等针法互补,以原始手工制作,产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2.3 美观耐用
美观耐用是晋绣品备受人们青睐的最本质的原因之一。
表现山西人风韵独特艺术风格的晋绣小品多为肚兜、荷包、帽子、褡裢、绣衣、围嘴、钱袋、绣花鞋、鞋垫等等,这些既是随身使用的生活用品,也是随身装饰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馈赠礼物,选用硬质的底料,
采用多种独特的工艺,纯手工制作,把图案中的纹样刻画得栩栩如生,既美观,又耐用。
3 结束语
晋绣是山西省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是可与苏绣、蜀绣等四大名绣媲美的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认可和保护的民间工艺,深入探讨晋绣艺术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挖掘山西地方文化精髓,对山西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3.
[2]高炜,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3,01:32.
[3]张德禄.山西是中国刺绣艺术发祥地之一考—山西民间刺绣的文化价值[n].
[4]张繁荣,刘锋,卢致文.山西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j].江南大学学报,2009,06:121.
[5]许星,廖军.苏州传统织绣及服饰手工艺的拯救与再生[j].丝绸,2009,02:49.
第一作者简介:许建萍(1964,12-),女,山西榆次,实验师,研究方向:织绣技术、艺术及文化研究。
第二作者简介:闫承花(1957,9-),女,山西孝义,副教授,
研究方向:纤维工艺、材料与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