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摘要:晋绣即山西地区的刺绣,是根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延续着山西地域文化古老的根脉传承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晋绣;文化内涵;艺术特征
山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凝聚三晋文化的晋绣就诞生在这块黄土地上,全面了解晋绣的历史、技艺、充分挖掘晋绣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 晋绣的文化内涵
晋绣是山西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既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体现着地域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珍贵文化遗产,有其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1.1 源远流长中华一脉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刺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记载,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半个经过人工割裂的茧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利用蚕丝的史迹,1960年与此相邻的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又出土了一个距今约5000年的陶蚕蛹[1],由此可以看出远在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山西先民们已开始关注蚕和对蚕丝的利用。
1984年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代许多麻布、平纹织物、麻类编织物等[2];1976年灵石县旌介村商墓中发现布
质或丝织帛画残迹,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山西地区养蚕习俗的存在和原始纺织品的出现,为女红技艺在当地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刺绣创于虞舜,目前考古出土的遗物仅到商周。遗存至今的刺绣实物,如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出土的刺绣荒帷,与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相吻合,平纹绢上以朱砂染红作地,再施以刺绣,从其图案、纹样、技法来看与现代晋绣并无二致。文献及考古中保留的山西远古文化信息的引证,说明山西刺绣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沿革和发展,与中华刺绣文化同源同脉。
1.2 底蕴深厚,自成一体
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地已有“朱绣”、“锦绣”的记载,比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的2500年历史记载[5]还早1000年。《诗经》许多诗歌都形象地反映了山西南部地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年间与“丝”、“蚕”、“绣”相关的社会现实。《诗经·唐风·扬之水》中“素衣朱绣,从子于沃”和“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歌颂了那时山西曲沃邑一带华丽的裳绣色彩艺术。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赵王曰:“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记述了战国时赵国织锦刺绣的发达与富有,当时赵国都城在山西安邑今太原东南部,有推测现在上党地区盛行的“高平绣活”、“潞绣”发端于这一时期是完全可能的[3]。
1.3 特色鲜明效用突出
晋绣俗称“硬绣”,南方的刺绣是软质绣,山西的刺绣是硬质绣。如今晋绣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全国刺绣潮流逐渐衰落。从另一方面讲,应该庆幸它没有被主流刺绣所同化,保持着独立自身的特色,沿着原生态的刺绣传统,融入朴素的民风和乡土气息自然地向前发展,在当今各种知名刺绣几乎同质化、大众化的今天,它保留了原始刺绣的朴素之美,更显示出其自身的价值。
2 晋绣的艺术特征
传统刺绣最基本的特性既是生活用品,同时又是艺术装饰品,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和品质含量。
晋绣按照内容可以分为:观赏性晋绣和实用性晋绣作品;从工艺角度看,可分为丝线绣、割绒纳绣、牵绣、堆锦、挑花和布贴绣等几大类;按照形成时代和工艺特点可以分为传统晋绣和现代创新晋绣。就本省而言,由于地域的不同、绣品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绣法的使用也千差万别,在刺绣上反映出了地区差异。以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刺绣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每一个支系的晋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或是工艺不同、或是工艺组合不同、或是图案风格不同、或是用线用料不同。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把各种技巧相互交融结合使用,形成了晋绣浓烈、粗犷、朴实的地方风格。
2.1 色彩浓重
色彩浓重是晋绣的第一特征。晋绣小品在色彩的应用上,一般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彩,体现了粗放、鲜明的个性。晋东南风格绣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一般采用黑、蓝、红、鱼肚白为衬底,上面用
艳丽明快的颜色绣出图案,明朗而不耀眼,强烈而不刺目,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平绣活,潞绣;晋北风格绣品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有着严谨、华丽、雅致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繁寺、代县一带的刺绣品;晋中风格绣品整体感饱满、厚重、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最具代表性的是和顺牵绣;晋南风格绣品庄重朴实而又华丽多姿,色彩璀璨而又和谐雅致,地方色彩浓重,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2 工艺独特
独特的工艺是晋绣的又一特征。晋北刺绣在绣制过程中融合了剪纸的技法,剪纸和刺绣同时运用,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内里是剪纸,外面是刺绣,细节与轮廓完美融合。
晋中刺绣采取牵绣技法,用多层布裱糊后形成硬质底,长短针、套针、漏针、绕针等针法,刺绣时每一针每一线必须用力牵紧,使得绣品立体感强,整体感饱满、厚重。
晋东南的潞绣在工艺上将包梗绣、贴布绣、镂空绣等绣法结合,针法多变而细腻,平针、回针、套针等针法互补,以原始手工制作,产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2.3 美观耐用
美观耐用是晋绣品备受人们青睐的最本质的原因之一。表现山西人风韵独特艺术风格的晋绣小品多为肚兜、荷包、帽子、褡裢、绣衣、围嘴、钱袋、绣花鞋、鞋垫等等,这些既是随身使用的生活用品,也是随身装饰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馈赠礼物,选用硬质的底料,
采用多种独特的工艺,纯手工制作,把图案中的纹样刻画得栩栩如生,既美观,又耐用。
3 结束语
晋绣是山西省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是可与苏绣、蜀绣等四大名绣媲美的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认可和保护的民间工艺,深入探讨晋绣艺术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挖掘山西地方文化精髓,对山西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3.
[2]高炜,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3,01:32.
[3]张德禄.山西是中国刺绣艺术发祥地之一考—山西民间刺绣的文化价值[n].
[4]张繁荣,刘锋,卢致文.山西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j].江南大学学报,2009,06:121.
[5]许星,廖军.苏州传统织绣及服饰手工艺的拯救与再生[j].丝绸,2009,02:49.
第一作者简介:许建萍(1964,12-),女,山西榆次,实验师,研究方向:织绣技术、艺术及文化研究。
第二作者简介:闫承花(1957,9-),女,山西孝义,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