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流行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一)发现法的基本学习过程
1.掌握学习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探究兴趣;
2.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提供学习的教材和查阅的材料;
3.从理论与实践上检查假设,发现补充修改,对不同观点可以争辩,指导学生思考,启发独立钻研;
4.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检验假设,从而获得科学探索全过程的体验。

(二)运用发现法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具有发现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学生主动要求学习地理的心理倾向,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解决问题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
2.为学生创造主动发现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和正在学习的问题结合起来,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线索。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人的解答进行评价等。
4.启发学生彼此协商,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我评定,使不明确的得到充实和理解。
5.运用发现法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如谈话法、讲解法等。
发现法的出现,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开发智力方面,从记忆转到探索方面,而通过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又有助于保持记忆。但发现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设计探索发现的过程,也不是任一学生每堂地理课都会有所发现;同时发现法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方法及提供学习内容的教学手段相配合,如结构化的教材(目前国内尚未编出);此外发现法占时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很难只用一种方案去启发其发现等,因而发现法在美国尚未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发现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施方法中某些指导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内容予以选择地运用。


二、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发源于美国。早在一九二六年,普莱西就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自动教学机器,用以处理教学的日常事务。这台教学机器由于本

身的缺点,以及未采用程序设计的原理,没有引起教育家的重视。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斯金纳教授论证了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推动了教学机器的大发展,程序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程序教学是一种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按照特殊编制的程序化了的教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速度进行学习,某项作业完成了,即进行测试,通过后再做新的作业。
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使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
这种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开始使用机器以后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的理论核心是:人类行为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要求学生做出构答反应(填空或写答案)或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进行核对。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特制的教学机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进行的。

程序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机器教学”、“课本式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其模式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1、 直线式程序
2、 美国斯金纳首创。其模式是:①→②→③→④→⑤→……

直线式程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把教材分成许多细小的连续的部分,要求学生依次作答。前一个答案是下一个答案的提示,如此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学生就能学完要学的知识。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存在,该程序后来又发展为变式的直线式程序,使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跳过某个复习序列去学习下一个序列。

3、 分支式程序
美国克洛德首创。程序教学法的优点是步子小,运用了让学生立刻知道答案的强化手段,使小学生也能自学,学习步子由小及大,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缺点是只适合编制有明确逻辑教学结构形式的那种教材,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呈现方式则不那么重要了。

三、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这是一种使学习外语充满乐趣的方法。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

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的有意注意的中心是教学内容,同时也受到教师的语调、教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者属于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范围。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悦耳怡人的音乐等暗示因素,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地意注意相配合,就能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就能发挥出超强记忆力,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暗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要点有:(1)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2)人的可暗示性;(3)人脑活动的整体观;(4)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最易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发展智力;(5)充分的自我发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

贯彻暗示教学法有五个原则:(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实行暗示教学法的主要步骤(以外语教学为例):
1、精心设置教学环境;
2、教师用不同的声调读几遍课文;
3、播放音乐,按着音乐的工节奏,教师再反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只听音乐,为要听他读的东西;
4、让学生用做游戏、用新学的外语唱歌等方法反复复习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一般不是用于一节课,而是用于一个学习阶段。据测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比常规的学习外语的方法至少提高效率5倍。
据称,该方法对所有年龄的人,效果都非常好,目前,许多国家在研究和使用。
五、掌握学习法

“掌握学习法”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教授、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秀成绩,主要不在学生的智慧能力,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学校里所教的绝大部分内容,即:在学习质量上获得大面积丰收。

“掌握学习法”有三个基本环节:给出掌握目标、进行测验、矫正。

(一)给出“单元掌握目标”
由于英语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单位,因此,在授课前根据教材给出“掌握目标”。给出“掌握目标”的依据是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掌握目标”包括知识范围和水平程度两个方面,依据“大纲”要求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具体分为“识记”、“解读”、“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教材是使用的具体材料,是具体的知识点,通过教材的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单元知识点,融“大纲”、“掌握目标”和教材为一体,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形式
适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所采用的是“知识点试题导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选用复习材料中的“单元掌握目标”,即:重点词汇、重点句型、语法、交际用语,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弄懂为止,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做引导、矫正的工作,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进行测验
测验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由于所选用复习材料中在每单元结束后配有较高质量的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进行形成性测验,作为考查学生纵向变化的依据和改进教学的参考。同时,通过测验,学生自己也能就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目标”。
(四)矫正
矫正就是补课。给出“掌握目标”固然重要,但矫正更是必不可少,因为总有一少部分学生不是依据目标就能把所有知识点搞清楚、识记牢固,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或集体补课,或个别补课,尽可能缩小差距,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五、范例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

与人的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是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可以称为“范例”的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基本性 2、基础性 3、范例性
在教学要求上,范例教学有四个统一:
1、 教学与教育统一。
2、 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
3、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一致。
4、 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
范例教学分四个步骤:
1、 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 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
3、 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4、 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六、八字教学法

这是上海育才中学从1977年起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八字”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该方法的基本点在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值得注意的是,八字教学法并非一种机械程式,并非要把每节课都划分为四个阶段,而是要贯彻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要因班级和学科的不同有所区别。
【教例】 以《挑山工》的教学为例

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谈谈第二段文字。

学生:我学会了几个新词:“攀谈”“心悦诚服”,通过查阅词典,联系课文,懂得了词语的意思。

学生:作者是分三层来叙述的,并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思想,这段是重点段落。(其他学生也发表了不同见解)

学生:“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这句话写出了挑山工骄傲的神态。

学生:“骄傲”这个词语用在这里不大合适。我感到作者写的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挑山工的神态,一方面写出了挑山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

学生:我觉得“骄傲”可以用,要看你怎么用。

老师: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学生:小红在一次语

文竞赛中得了策一名,从此骄傲起来了。这里是作贬义词。我们为女排大姐姐夺得“三连冠”感到骄傲。这里是作褒义词用。

老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骄傲”在“荣誉感”这个意义上,和“自豪”构成同义词,在“自高自大”这个意义上,和“自满”构成同义词。

学生:挑山工说的一段话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样的……

老师:我们齐读这段话,再想想这段话该怎么理解更好。

七、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1.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理论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小学称之为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简称“双优法”)。这一方法的倡导者为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即将现行教材分成若干教学单元,每单元均按“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六种前后紧密联系的课型进行教学。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个步骤进行。头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旨在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结构建在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调查表明,优秀学生学习知识都经过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本教学法即根据以上八个环节的六个主体环节分别提出相对应的六种课型。黎世法概括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十条心理规律:内因律,学习是内因起作用的主动过程;基础律,从自己的实际起点上开始学习并逐步提高;理解律,掌握知识结论的推理过程;运用律,形成基本技能,将知识具体化;改错律,发现、分析错误并及时改正;结合律,脑和手、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精学律,重在掌握基本的事实、理论、技能和思维方法;能力律,概括知识、综合技能,培养自学能力,脑效律,遵循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益;勤奋律,严格要求,克服困难。
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所揭示的是教学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教学的教学理论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方法论。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从实际出发千变万化。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立足于“学决定教”的思想,构建了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新体制,‘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格局,是对教学结构的系统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2.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的实施
(1)自学课(自

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及有关学习手段(包括参考资料、工具书、仪器设备等),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学习、做作业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自学的基本程序是:布置自学提纲;自学指导谈话;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做练习参考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学课是教学的基础课型,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舍得在自学课上下功夫。实验刚开始,学生自学习惯、自学能力都差,自学效率低,也缺少自学兴趣。自学,一是要坚持,二是要指导。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变化。自学习惯了,自学能力高了,也就有兴趣了,自学的优越性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2)启发课(启发)
启发课包括精讲、典型实验、基本技能的讲解和演示等。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并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讲清自学课上没有弄懂的共同性问题,同时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采用本课型(因素)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讲解简明扼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鼓励提问;学生可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进行补充。
(3)复习课(复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复习,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为灵活运用知识进一步做准备。复习课教学步骤有:布置复习提纲,进行复习指导谈话;学生复习并写笔记;教师个别指点,解决共同性问题;若干学生讲解复习笔记并对其进行评论。
(4)作业课(作业)
作业课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以形成新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深化所学知识也有重要意义。对作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科学性、代表性;进行作业指导谈话;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巡回辅导;注意技能的综合化。
(5)改错课(改错)
在改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改正错误,从而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学科不同,改错的方法也不同。例如,数学改错课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教师进行改错指导谈话;学生互改作业;学生演示并讲解作业,其他学生与之对比,并进行讨论;重做自己做错或改错了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外自学计划;教师对以上作业评分。
(6)小结课(小结)
在小结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复习

和练习,独立思考,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使所学技能综合化、熟练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小结课教学应注意:布置小结提纲并进行指导谈话;学生根据提纲作独立小结;教师小结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小结内容;小结后进行测验。
实行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包括作业)都置于教师指导和控制之下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工作能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出发,因而能做到因材施教,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书本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将知识系统化、技能技巧综合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

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九、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

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
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
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回到本文目录)

十、“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是黑龙江矿院副教授胥长辰于 1982年1月首先提出的,后来经全国各地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充实完善,逐步成为有一定理论体系,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是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一种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它继承了孟子的“自得”、叶圣陶的“以学生为本位”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借鉴了近代国内外多种教学理论。它是针对传统教学法而言的。实施它,能使教师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改变当前学生从小“跟着教师走”的状况,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

于创新精神的人。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