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的编制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

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

一、成立编制小组1. 确定编制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 组建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等。

二、收集资料1. 收集国内外应急预案编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等。

2. 收集单位内部相关资料,如组织机构、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人员情况等。

3. 收集周边环境、周边单位、社会资源等资料。

三、风险评估1.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识别,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2. 对识别出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分析,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程度、风险影响等。

3.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重点。

四、应急能力评估1. 评估单位现有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

2. 分析应急资源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能力,如救援、疏散、处置等。

3. 根据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提出应急资源补充和优化建议。

五、编制应急预案1. 根据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2. 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等内容。

4. 编制应急预案附件,如应急物资清单、应急队伍名单、联系方式等。

六、应急预案评审1. 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2. 邀请相关部门、周边单位、基层工作人员等对预案进行意见反馈。

3. 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应急预案备案1. 按照相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2. 完成备案手续后,正式发布应急预案。

八、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1. 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根据演练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九、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相关资料,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等。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背景介绍。

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组织、管理、指挥、协调和应急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编制目的。

1.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2.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3.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科学、合理、可行,符合实际情况;2.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制定综合防范和应对措施;3.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4.协调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编制内容。

1.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应对措施;2.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3.资源调配和保障措施;4.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5.社会救助和恢复重建;6.演练和评估机制。

五、编制步骤。

1.明确编制责任人和组织机构;2.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3.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内容;4.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5.修改完善应急预案;6.组织演练和评估。

六、编制要求。

1.应急预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应急预案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3.应急预案必须经过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审核和批准;4.应急预案必须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七、总结。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

演练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演练组织
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明确 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 定演练方案和计划。
演练实施
按照演练方案和计划,组 织人员进行演练,包括模 拟事故发生、应急处置、 救援等环节。
演练评估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主要内 容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应急预案编制概述 • 应急预案编制准备 •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 应急预案更新与修订
01
应急预案编制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 事件或紧急情况,为迅速、有效 、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而预 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应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现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04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评审组织与程序
成立评审小组
01
组建由相关领域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
,对预案进行专业评审。
明确评审程序
02
制定详细的评审流程,包括预案提交、初步审查、现场评审、
更新周期与时机பைடு நூலகம்
定期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更新,一般至少每年更新一 次。
特殊情况及时更新
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 行修订和更新。
法律法规变化
应急预案应与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一旦法律法规 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也应及时更新。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1. 确定编制目标和范围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编制的目标和范围。

目标是指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例如防止和减轻突发事件对组织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等。

范围是指应急预案适用的领域和范围限制,例如特定建筑物、区域或全球范围等。

2. 组织编制团队建立一个专门的编制团队,由各个部门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组成。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有危机管理经验的人员,技术专家,员工代表等。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是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步骤。

团队应该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评估其对组织造成的潜在影响和风险。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风雪)、事故(如火灾、泄露、爆炸)或其他紧急情况。

4. 确定责任和职责确定每个团队成员的责任和职责非常重要。

每个人员应该清楚知道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角色和任务。

这样可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团队成员能够迅速行动,采取适当的措施。

5.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详细步骤和应对措施。

例如,在发生火灾时应该做什么,如何疏散员工,如何与相关的应急机构联系等。

6. 测试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后,需要进行测试和演练来验证其有效性。

测试和演练可以帮助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并确保团队成员熟悉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

7. 审查和更新应急预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

定期审查可以帮助团队发现预案中的漏洞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进行修订。

8. 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技能。

员工应该清楚知道应急预案的内容和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

9. 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和沟通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和沟通非常重要。

例如,与消防部门合作,制定灭火和疏散计划;与医疗机构合作,制定伤员救治计划等。

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

10. 经常性检查和修订经常性检查和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流程。

它包括灾害防护、紧急救援、应急处理、恢复重建等环节。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各种组织单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下面介绍一下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一)安全第一应急预案的编制首要原则就是安全第一。

应急预案需要完善的各种应急方案和措施,都应是以保障人员、财产安全为前提条件。

(二)系统性应急预案编制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复杂,覆盖范围也广泛,预案中需要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前线工作的具体计划,因此,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

(三)科学性应急预案中各种措施、方案的采用应是凭借科学的分析、调查结果和经验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较。

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充分依据各种预案方案的可行性,确保不会留下漏洞。

(四)灵活性应急预案编制是一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行动方案,因此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上实行灵活性操作。

在实际应对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一)筹备工作应急预案的策划和编制必须首先有一个完备的工作方案,确保其时间和人力资源足以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另外还要针对性地明确一系列工作流程和要求。

(二)调查分析具体包括应急风险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分析、资源分析、人员调配方案以及现有的物资库存情况等的调查。

(三)应急预案方案设计根据调查分析的研究结果,设计合理的应急预案方案,确定质量、时间、成本、资源等实际可行的方案。

(四)方案综合将制订好的单个方案进行逻辑、综合、逆推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整合出最佳的综合方案,以真实反映实际的操作效果;同时也要做好常态化和升级完善工作的布局。

(五)应急预案方案公告将制定好的应急预案方案经过领导的审批,公告宣布,同时也要进行员工培训,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要素(一)各种救援应急方案应急预案中要包含有各种应急救援方案,因为这些方案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编制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基础.一、应急预案编制基本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同时,应急预案应符合使用对象的客观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准确、迅速控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基本要求有三点:1分级、分类制定应急预案内容;2做好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3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应急预案内容.二、应急预案编制步骤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可分为下面四个步骤: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应寻求与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是将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类专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可有效地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而且为应急各方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为了准确策划应急预案的编制目标和内容,应开展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工作.为有效开展此项工作,预案编制小组首先应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重大危险源等.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具体过程参见第四章.1危险分析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在危险因素辨识分析、评价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区域或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影响范围和后果等,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2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包括应急资源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应急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它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应急能力评估就是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应急资源的准备状况充分性和从事应急救援活动所具备的能力评估,以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奠定基础.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当在评估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3.编制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结合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等信息,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04〕39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编制人员的参与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使他们均掌握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明确应急预案的框架、应急过程行动重点以及应急衔接、联系要点等.同时,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考虑与政府应急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1应急预案的评审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管理部门应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南性文件与评审检查表,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的认可.2应急预案的发布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由最高行政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报送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备案.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该通过有效实施确保其有效性.应急预案实施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和训练,应急预案的实践,应急预案的电子化,事故回顾等.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流程参如图3-2所示.图3-2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表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应急预案概况应急预案概况主要描述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以及危险特性状况等,同时对紧急情况下应急事件、适用范围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如明确应急方针与原则,作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2.预防程序预防程序是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措施.3.准备程序准备程序应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4.应急程序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一些必需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如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等,无论何种应急过程都必须围绕上述功能和任务开展.应急程序主要指实施上述核心功能和任务的程序和步骤.1接警与通知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2指挥与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往往需要多个救援机构共同处置,因此,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从而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等.3警报和紧急公告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4通信通信是应急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信网络畅通,并设立备用通信系统.5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事故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事态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即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进行监测.6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7人群疏散与安置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避难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8医疗与卫生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主要的危险,并经过培训,掌握对受伤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方法.9公共关系重大事故发生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明确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和信息批准、发布的程序,避免信息的不一致性.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10应急人员安全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11抢险与救援抢险与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地控制事故的发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住事故,并积极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事故,其消防和抢险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十分巨大,应对消防和抢险的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方法和策略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12危险物质控制危险物质的泄漏或失控,将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对工人和设备等造成严重危险.而且,泄漏的危险物质以及夹带了有毒物质的灭火用水,都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危险物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如对泄漏物的围堵、收容和洗消,并进行妥善处置.5.恢复程序恢复程序是说明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行动.现场恢复是在事故被控制住后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再次发生.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各种变化的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四、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中提出,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一旦超出厂界或超出本单位自身的应急能力,就需要社会及政府的应急援助.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与所在区域和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有效衔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如发生事故后的及时上报,向政府的救援请求,外部应急救援队伍到现场后的协同作战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应急预案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备案,使政府有关部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能顺畅开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是以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为基础,政府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事故先期处置后,及时启动政府应急预案,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指挥、协调、处理等.因此,政府部门应掌握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并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备案,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有效衔接.1.应急预案相互衔接重要性和要求2005年7月22日,国务委员华建敏在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重点抓好基层和重点部位的预案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特点,重视应急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明确应急管理属地为主.2006年7月8日,在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华建敏在强调下一阶段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又明确指出要继续下大力气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求要在搞好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上下功夫.目前,涵盖各个层面和领域的预案已有相当数量,同时还将编制实施新的预案.要加强对预案编制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和审核备案工作,更加注重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全国统一、有机完整的预案体系.2006年9月23日,华建敏国务委员在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上指出,很多重大事故往往超出企业自身处置能力.社会上的许多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也需要企业施以援手.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通过预案联动、机构联动、资源联动、信息联动,互相救援、互为补充,有利于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应急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2.应急预案相互衔接方式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提出要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解决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应急预案衔接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应急预案中建立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及相互关系;应急预案相关的工作制度、运行方式和程序;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政府行为的法律、规章、条例;应急队伍和装备等.当然,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应急管理的本质要求.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根本目的,主要不在于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而是在于常态下发挥应急预案的预防作用,尽可能化解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因此,根据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国家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精神,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衔接问题,可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解.一是在常态时平时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包括指挥机构、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宣传、培训和演习等;二是在非常态时战时应急预案之间衔接,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处理以及社会联动机制等.1常态时应急预案之间衔接1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指挥架构在应急预案体系中,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考虑与政府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形成衔接.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应该结合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的内容,考虑增加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同时,政府预案中应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体系中增加重大危险源厂外应急措施以及可提供大型救援装备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员.在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切实履行先期处置的职责,负责对在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初期组织和指挥.随着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当迅速和生产经单位应急指挥机构一起建立应急处理指挥体系,按照统一部署,负责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应急物资和装备等的调度与配置应急资源物资和装备是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能否成功救援的关键.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在应急物资和装备等的调度与配置方面形成有效衔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当掌握本专业的特种救援装备情况,各专业队伍按规程配备救援装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物资、技术和装备等,保证应急物资、设施及装备等物资储备,提高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风险特点,保证应急物资、设施及装备等物资储备.各级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应急物资和装备资源储备,将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根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建立与生产经营单位的协调,掌握其具备的物资和资源,并有权在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调用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必要时可以配合有关部门,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对重点地区进行封锁.3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和管理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在应急救援队伍方面形成衔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或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组建和完善救援队伍.各级、各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负责检查并掌握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准备情况.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对当地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提出方向,并充分考虑当地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支持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己的危险性组建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当提出规划,确保队伍类型、水平等符合当地风险特点.一旦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体系,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培训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宣传、培训和演习协调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通过宣传、培训和演习方面形成衔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各种媒体提供相关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地相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生产经营单位与所在地政府、社区建立互动机制,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引言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工具,它的编制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的规划和实施。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主要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

步骤一:制定编制计划在开始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编制计划。

编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预案编制的目标和范围:明确编制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编制预案的时间表:确定预案编制的截止日期和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以保证预案按时完成。

3.资源需求:确定编制预案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保障预案编制过程的顺利进行。

4.任务分工:确定各个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工,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步骤二: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制定应急预案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具体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辨识: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类,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事故等各类风险。

2.风险分析: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可能导致的影响、概率和频率等因素。

3.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其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

步骤三:制定响应策略在了解和评估了各种潜在风险之后,接下来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具体的响应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对措施: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救援、恢复等。

2.策略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组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各项风险。

3.预案制定:将各项应对策略和措施具体化为应急预案,明确各项任务、流程和责任。

步骤四:实施演练和培训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演练和培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演练准备:根据预案制定的要求,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确定演练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参与人员和时间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概述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减轻或消除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流程、内容和方法。

二、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预防为主: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注重预防工作,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手段,提前发现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3.依法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

4.协同配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5.动态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注重实际操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编制流程1.成立编制小组:成立由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进度安排。

2.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评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确定应急目标和任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明确应急预案的应急目标和任务,包括应急响应、救援、恢复和重建等。

4.编制应急预案:根据应急目标和任务,编制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体系、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救援、恢复和重建等内容。

5.征求意见:将编制好的应急预案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6.审批发布:将征求意见后的应急预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实施。

四、编制内容1.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等应急组织体系,确保应急指挥和协调的有效性。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背景。

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行动计划。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目的。

1. 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 为了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三、编制原则。

1. 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要综合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紧急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迅速启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3. 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4. 协调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实现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

四、编制内容。

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

2.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

3. 应急资源保障预案,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来源和调配方式,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调配和利用资源。

4. 应急指挥协调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指挥和协调体系,确保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

5. 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对人员伤亡、失踪、困难群众的救援和救助措施。

6. 应急信息发布预案,明确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五、编制流程。

1. 确定编制组织,由相关主管部门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组织,明确责任人和分工。

2. 调研分析,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和重点。

3.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案,明确编制的内容、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背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这些事件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编制应急预案。

二、编制目的。

1.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和资源,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损失;2. 提高组织内部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3. 为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

三、编制内容。

1. 突发事件类型分类,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分别进行分类,如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2. 应急响应组织结构,明确应急响应组织的组成人员、职责和联系方式;3. 应急资源准备,包括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准备和保障;4. 应急处置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和措施;5. 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 应急预案修订和更新,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四、实施步骤。

1. 宣传培训,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急意识和技能;2. 应急资源准备,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资源进行准备和储备;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五、总结。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实施,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

因此,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需要得到组织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应急准备工作之一,它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预定的行动计划,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减少可能的损失。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 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确定负责人和参与人员。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应由各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确保各方面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演练。

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风险,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进行安全演练,检验现有的应急措施和应对能力。

3. 收集相关信息和准备资源。

收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联系方式、供应商信息、物资储备情况等,并做好资源的准备工作。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1. 预案的基本信息。

包括预案的名称、批准部门、编制日期、生效日期等基本信息,确保预案的可辨识性和时效性。

2. 突发事件分析和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风险等级、可能造成的损失、应对措施等,为应急响应提供有效依据。

3.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指定各部门的应急负责人和具体的职责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

4. 应急响应程序。

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步骤,包括灾害事故报告、指挥调度、救援救护、资源调配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5. 通讯与报警系统。

建立健全的通讯与报警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紧急情况的及时通报,方便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6. 物资和装备准备。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准备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用和使用。

三、预案编制的具体步骤1. 建立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和目标。

2. 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历史灾害数据、企业运营情况、可用资源等。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演练,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应对措施。

4.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预案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一、引言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应急事件发生时,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而预先制定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和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防范和应对灾害事故的基础工作,编制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二、编制要求1. 内容完整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应该全面、详细,覆盖各类灾害、应急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人员组织、应急资源调配、救援措施和协调机制等。

2. 专业性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应急预案应该由专业人员编制,确保应对措施科学、合理。

3. 法律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合法、有效。

4. 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不仅要求全面详细,还要保证可操作性,具体指导各部门如何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对。

5. 风险评估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类灾害事故可能带来的风险,对应对措施进行针对性规划。

三、编制步骤1.明确编制目标和范围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目标和应用范围,明确应对的灾害类型和范围。

2.组织编制团队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参与,确保专业性和全面性。

3.调研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调研分析,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措施。

4.编写初稿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编写应急预案的初稿,包括组织架构、任务分工、救援流程等内容。

5.征求意见初稿完成后,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6.定稿发布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应急预案的最终版本,并进行发布和宣传,确保各部门了解内容和操作流程。

四、总结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确保其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

只有经过严格的编制,才能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对措施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事先制定的一套组织安排、资源调度、控制指挥和应急处置方法的文件。

它的编制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1.确定编制目标:首先,应明确编制应急预案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领域,可以分为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城市应急预案等。

确定编制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

2.风险评估与分析: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状的研究,识别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并对其可能的影响进行预测,以便判断应对措施的重点和紧迫程度。

3.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确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体系。

这样可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个部门可以协同作战,快速响应,并减少决策层级带来的时间延误。

4.资源储备与保障:应急预案的编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储备和保障问题。

这包括人力资源、物资储备、通讯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度和使用。

5.预案的演练与修订:编制好的应急预案需要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通过实际的模拟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应对措施1.快速反应与警报: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进行快速反应。

各相关部门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启动预案中的警报机制,通知相关人员到达应急指挥中心。

2.信息收集与评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工作。

通过监听、视频监控等方式获取事件的最新情报,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3.指挥协调与调度: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应急预案要发挥指挥协调和调度的作用。

指挥中心要根据现场情况,从预案中明确的措施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和调度,保障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背景介绍。

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提前制定的一套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编制目的。

1.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2.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 保障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三、编制内容。

1. 突发事件类型和等级的划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2.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和程序,包括应急响应级别、预警和启动机制、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等。

3. 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的调配和利用方式和渠道。

4. 应急通讯和信息发布,包括通讯设备的准备和使用、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等。

5. 应急演练和培训,包括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各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编制步骤。

1. 确定编制责任人和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

2. 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包括历史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和教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3. 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内容,明确编制原则和要求。

4. 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细节。

5.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形成最终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审定和公布。

五、编制要求。

1. 应急预案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其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2. 应急预案要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保证其全面性和灵活性。

3. 应急预案要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实际应急处置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应用。

六、总结。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编制和完善,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行动方案和措施。

它是组织机构或个人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应急预案的概念、编制步骤以及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根据可能发生的危险性、紧急性和特殊性,制定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

它是一种预先制定的计划,旨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1. 了解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通过评估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重点和目标。

2. 制定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历史案例、经验教训、专家意见等,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4. 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制定应急预案的框架,包括预案目标、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措施、资源调配、信息发布等内容。

5. 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根据框架,逐步完善应急预案的各项内容,包括应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环节。

6. 审核和修订: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专家评审,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要点1.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根据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对。

2.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包括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应对过程,提高应急组织机构的应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3. 建立应急资源库: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利用各种资源。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3篇)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3篇)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___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一)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队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___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六)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___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___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___。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2)编制应急预案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和指挥各项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

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编制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是确定编制预案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范围是指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和涉及的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范围,如企业应急预案、城市应急预案等。

在确定目的和范围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预案适用对象: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如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区等;2. 预案适用场景: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场景,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3. 预案适用时间: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时间范围,如24小时全天候、工作日等;4. 预案适用地点: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地点范围,如国内、特定地区、特定场所。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编制是指对于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预防、控制和快速处理等应急措施进行规划和策划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如火灾、地震、病毒爆发等等,这些情况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上的严重损失。

因此,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学校或一个社区来说,编制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的步骤。

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预案是为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保障人员的安全,避免有生命危险的出现,为应急命令的颁发和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机制和保障。

应急预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急预警部署:在遭遇紧急事件之前,对突发事件的各种预警和应对部署进行规划。

2.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方案:应当针对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写相应的救援方案,并加强针对不同紧急性别的救援措施。

3.救援人员组织管理方案:该方案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人员调度和工作管理等。

4.应急物资储备方案:该方案主要是规划应急物资的储备量和种类,并对储备物品筛选、储存等方面进行规划。

5.应急设备的保养和检修方案:该方案主要是为了保障应急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成功调用。

6.应急演练计划:包含组织演练的时间安排、样本制定和演练过程等细节。

7.应急处置流程:包括事件升级和应急预案调整等方面。

应急处置流程是保证救援措施成功和应急救援的效率性关键数据来源。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1.组建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首先,在企事业单位或社区中要设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2.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详细内容和具体技术措施,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目标。

3.搜集和分析重要信息。

通过对环境、设施、辅助设备、资源、物资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设施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编制方案。

如: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人员流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4.编制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标要求、基本要素、组织机构、应急预案行动方案、调度系统、物资储备、信息发布、资源整合和应急课训等方面的内容。

编制应急预案的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的准备

一、明确编制目的和原则1. 确定编制目的: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制定编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 指定编制人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等,确保预案编制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三、收集资料与调研1. 收集国家、省、市有关应急预案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

2. 收集本地区、本行业的历史灾害事故资料,分析事故原因、特点和规律。

3. 调研本地区、本行业的基础设施、人员分布、产业布局等情况。

4. 调研周边地区、相关行业的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借鉴先进经验。

四、确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和内容1. 根据编制目的和原则,明确应急预案编制范围,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2. 确定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主要包括:(1)应急预案总则:阐述编制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

(3)预警与信息报告:规定预警信息发布、接收、报告的程序和时限。

(4)应急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5)应急保障措施:包括物资、装备、技术、资金等保障。

(6)应急恢复与重建:明确事故发生后,如何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7)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评估。

五、编制预案文本1. 根据编制范围和内容,起草应急预案文本。

2. 对预案文本进行多次修改、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邀请专家对预案文本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六、发布与宣传1. 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后,按照程序审批、发布。

2. 对预案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3.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准备工作,确保编制的应急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而事先制定的一套行动指南和操作流程。

它是组织和单位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作出反应和决策的基础,不仅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转。

因此,编制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企业和组织需全面评估其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和威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安全隐患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2. 制定应急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组织机构,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

3. 制定应急计划和流程:根据潜在风险和威胁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和流程,包括预警、激活应急机制、信息传递、资源调配等各个环节,确保应急响应的敏捷性和高效性。

4. 资源准备与配备:根据应急预案,评估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人员,并确保其可靠性和及时性。

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能力,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二、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预案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潜在风险和威胁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2. 激活应急机制:应急事件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激活应急机制,启动应急响应,确保各个环节快速、有序地运行。

3. 信息传递和协调: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应急通知和指令,确保信息畅通。

同时,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合理调度和利用各类资源。

4. 快速处置和救援:根据应急预案,快速展开各项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和处置工作,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并减少损失。

5. 事后评估和总结: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查找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预案的编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应急预案的编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1 编制准备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全面分析企业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2 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能够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3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4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总则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应急响应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

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培训与演练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附则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5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应急处置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6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事故特征主要包括: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可能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应急组织与职责主要包括: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人员构成情况;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注意事项主要包括: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7 附件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规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