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虽不晚 何不防范于未然(2021新版)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001a93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7.png)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吧!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
蔡圣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https://img.taocdn.com/s3/m/eea242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0.png)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一篇名言,意思是丢掉的羊重新寻回来,虽然已经晚了,但仍然要进行修补。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已经发生了错误或者失去了机会,也不要放弃努力,要及时补救和修复错误,抓住重要的时机。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话告诉我们及时修补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中难免会犯错,也难免会面临挫折和失败,但是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有些人一旦犯了错误就不愿意承认和改正,结果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失去了改正的机会。
但是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补,问题很可能就会得到解决。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犯了错误,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及时补救,很可能就避免了后续的麻烦和损失。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犯了错误能够及时道歉和弥补,很可能就化解了矛盾,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道理就在于及时修正错误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告诉我们要抓住重要的时机。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机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错过了就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因此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要敏锐地抓住,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因为过去的错误而放弃追逐新的机会。
很多人由于过去的失败或者挫折就彻底放弃了对未来的期望,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为人生就是要充满希望和期待,只有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才能够抓住生活给予的机会。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道理就在于,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留下遗憾,把握住每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告诉我们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旅程,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是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够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前行,才能够在失败后不懈地寻求机会和改变。
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从不轻言放弃,而是努力寻找出路,不断尝试,最终获得成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道理就在于,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只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都能够找到变革的机会。
亡羊补牢,未若防患于未然
![亡羊补牢,未若防患于未然](https://img.taocdn.com/s3/m/bf402a0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e.png)
亡羊补牢,未若防患于未然众人皆以能使人起死回生的扁鹊为世间神医,然扁鹊本人面对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的兄长却自愧不如。
因他谂知自己虽妙手回春却难保徘徊于生死线上的病人元气大伤,而兄长的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可保患者无虞的高明之举。
朱子有言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诚然,人人俱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亡羊之损毕竟已经造成,纵使损失再微不足道,何如从一开始就周全防范?1792年修建的牛津大学大礼堂规模宏伟,其穹顶由整根粗壮橡木打制而成,颇为大气,然如今因年代久远已不能继续使用。
这种巨型橡木实属罕见,一旦有损,材料的寻找便是顶级的难题。
然它的设计师在几百年前就想到后世需要更换橡木,于是在礼堂修建之时,他亦在校旁种下了一片橡树。
如今,这些老树已蔚然成林,棵棵可为栋梁。
后人,不得不佩服其防患于未然的智慧。
提到唐山,虽几十年光阴荏苒,那场造成24万同胞罹难的灾难仍是历历在目。
它并非飞来横祸,地震前几天,便已是异象迭生,只是彼时的国人对此不以为意。
毕竟,他们几乎都未进行过关于自然灾害的学习,也从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这才造成了如此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比之下,地震频发的日本却少有人员伤亡,因他们有备无患,一直选用轻质材料建造房屋,政府更是一丝不苟地对国民进行安全教育,将灾难影响降到最低。
最好的减少损失的方法,又何尝不是防患于未然。
兔若无有三窟,早晚死于天敌毒手;蚁若夏不储粮,如何耐受秋冬之饥?历史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不要等到付出代价后才想着改变。
试想当年工业革命之际,若人们早早想到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而非仅顾眼前利益,如今怎会连蓝天都难得一见?然在当今社会,只顾眼前利弊不顾暗藏隐患的现象又是何等屡见不鲜。
时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我们更应该拥有敏锐的预见,防患于未然,避免巨龙尚未腾飞就束缚于种种阻碍。
曲突徙薪,胜过临渴掘井;未雨绸缪,强于力挽狂澜。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防患于未然,才是造就真正福祉的长久之策,亦是真正高明的生存之道。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https://img.taocdn.com/s3/m/784ecd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7.png)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成语不知道你是否有听过。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及时补救错误,尽管已经损失了一些东西,但还是可以挽回局势,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在出现问题之后,我们不应该沮丧和放弃,而是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补救。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来形容及时补救错误呢?这其实跟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有关。
古时候,有位农夫养了一群羊,每天都要带着羊去山上放牧。
有一天,这位农夫放牧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羊弄丢了,他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他知道如果不马上找到这只羊,它很有可能会被野兽吃掉。
于是,他决定拿出一些时间去找回这只羊。
经过一番辛苦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失散的羊。
农夫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便在山上修了一座高大的围栏,以后再也不会丢羊了。
这就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寓意。
可见,及时补救错误,对于避免更大的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这句成语所蕴涵的道理也是深刻而智慧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意外和失误,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及时发现问题,主动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不要等到损失越来越大,才后悔莫及。
有句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事情出现问题的那一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甚至能够扭转局势,让事情重新回到正轨。
要做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需要我们具备一些必要的品质和能力。
我们要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事情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发现问题所在。
我们需要有一种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我们还需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不屈不挠,不轻言放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因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够真正理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深层含义。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却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人性的弱点和诸多繁杂的现实因素,往往会让我们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甚至于失去良机。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695ff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5.png)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
《亡羊补牢》
先秦-战国策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译文如下:
亡羊补牢
先秦-战国策
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
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
”
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
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里而已?。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doc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5a7f8af705cc1754270905.png)
“亡羊补牢”与“防患未然”——搞好安全生产,重在事故预防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亡羊补牢”,说的是古代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
一天,羊圈破了,羊全跑了。
他汲取了教训,补好了羊圈的破洞,以后就再也没丢羊了。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发生事故受到损失后,要想办法去补救,以免以后再受损失。
这个故事以后也经常运用到安全工作上,比方说,发生了事故,要认真汲取教训,做到“四不放过”,避免事故重复发生等等。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各种新的事故也层出不穷。
君不见:“飞机失事、巨轮沉没、核能泄露、大厦坍塌……”,以前的事故可能只丢了一群羊,但现在的事故则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等到发生事故后再来汲取教训,采取补救防范措施,那人类要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因此,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这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用今天的观点来讲述以上的故事,就应该先把故事的标题“亡羊补牢”改为“防患未然”,然后这样讲: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
为了防止丢羊,他天天去检查羊圈,一发现有不牢固的地方,立即将它补好加固,因此他从来没丢过羊……。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993年,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时,明确提出了“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这说明我们国家对事故预防工作的高度重视。
关键是我们下面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上至经营者,下至操作工人,每一个层次的人员,怎样真正理解“预防为主”的的深刻意义,怎样在生产工作中真正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这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一个重要的课题。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安全生产方针。
众所周知,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包括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要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必须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确保机具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亡羊补牢的歇后语答案是什么
![亡羊补牢的歇后语答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8c17405195f312b3069a5b4.png)
亡羊补牢的歇后语答案是什么亡羊补牢————为期不晚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小故事大道理: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本篇选自《战国策·楚策四》.它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亡羊补牢的意思_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意思_亡羊补牢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ecc141b02d276a201292e9c.png)
亡羊补牢的意思_亡羊补牢的故事文言文《亡羊补牢》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释义】因为羊圈的破损导致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典故】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
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
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继而重整旗鼓。
【故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orG少了一只。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https://img.taocdn.com/s3/m/64d6d2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5.png)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原文选段:“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
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释义:“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
也不算太晚。
在一些羊
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
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
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
要灭亡。
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庄辛,楚臣,楚庄王的后代。
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怀王之子,怀王被骗死在秦国,襄王继位,“淫逸侈靡,不顾国政”,庄辛于是进谏。
幸臣:君主宠爱的臣子。
扩展资料
寓意: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编者成就: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
其
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
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
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https://img.taocdn.com/s3/m/a153cf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2.png)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起源于《战国策·齐策三》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齐国人饲养羊群,在夜间睡觉的时候,无意间放走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不见了,心里非常懊悔,于是他大急之下开始补救措施,派人去搜寻并找回了那只走失的羊,同时强化防范措施,从此他再也不放松警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犯了错误要及时补救,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更大的问题再来后悔莫及。
我们生活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事情。
例如,在考试中没有做好复习,导致考试成绩不好,这时我们不能仅仅安慰自己:“反正也考不好了,下次再努力吧”。
这种心态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可能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正确的应该是:找到自己复习不好的原因,制定更好的复习计划,并全力以赴,亡羊补牢,虽然过程可能会非常辛苦,但也能得到更好的成果,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个成语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
在过去,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随意丢弃垃圾,排放废气等,导致如今的环境污染严重。
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开始从自身出发,减少使用塑料袋、分类垃圾、减少碳排放等,这些行为虽然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我们有了积极的态度去保护环境,这就是对“亡羊补牢”的最好诠释。
总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个成语在我们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
它告诉我们,遇到了问题,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勇敢面对,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让生活更美好,让人们更加幸福。
亡羊补牢文言文翻译注释
![亡羊补牢文言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aa724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8.png)
昔者,宋人有亡羊而不知者。
其狗逐之,不得,止于道傍。
羊既亡,其人归,因问其狗曰:“尔逐羊,得无伤之乎?”狗对曰:“无伤也。
羊已亡矣,何伤之有?”其人曰:“吾闻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吾羊亡,未为病也,今犬止于道傍,必为患也。
吾将补牢,未晚也。
”《亡羊补牢》翻译: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丢失了羊却不知道。
他的狗去追赶,但没有追上,停在了道路旁边。
羊丢失之后,这个人回到家,就问他的狗说:“你追赶羊,难道没有伤害到它吗?”狗回答说:“没有伤害它。
羊已经丢失了,还伤害什么呢?”这个人说:“我听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我的羊丢失了,现在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现在狗停在道路旁边,这一定是个隐患。
我将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亡羊补牢》注释:1. 亡羊:丢失羊。
2. 宋人:宋国的人,这里指一个具体的人。
3. 不知:不知道,这里指没有意识到羊已经丢失。
4. 狗逐之:狗去追赶它。
5. 不得:没有追上。
6. 止于道傍:停在道路旁边。
7. 归:回家。
8. 问:问。
9. 犬:狗。
10. 对:回答。
11. 无伤也:没有伤害它。
12. 吾闻之:我听说。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人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以免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
14. 未为病也:现在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15. 必为患也:这一定是个隐患。
16. 补牢:修补羊圈,以防羊再次丢失。
17. 未晚也:还不算晚,意思是及时修补还有机会挽回损失。
《亡羊补牢》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有预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即使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及时补救,还有机会挽回损失。
这是一种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亡羊补牢文言文原文翻译
![亡羊补牢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7bba39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a.png)
昔者宋人有耕者,田中有羊而亡之。
邻人见之,问曰:“子亡羊乎?”耕者曰:“然。
”邻人曰:“子何不追之?”耕者曰:“吾老矣,筋力不任。
”邻人曰:“子虽老,何忧之有?吾当助子追之。
”耕者感其意,遂与邻人共追。
邻人追羊甚力,而耕者以策鞭之。
羊走甚速,邻人渐远,耕者亦渐老。
及羊至邻家,邻人止而休息,耕者亦息于树下。
邻人曰:“子之羊得矣,吾力也。
”耕者曰:“然则羊何不归?”邻人曰:“羊识其主,故归也。
”耕者曰:“吾羊虽得,然追之劳矣。
子何不教吾以善策,使吾得羊而不劳?”邻人笑曰:“善策者,人也。
羊固不可得也。
”耕者默然,遂不追羊。
岁余,耕者之羊复亡。
耕者追之,追之不得,乃叹曰:“吾悔不追邻人善策也。
”乃筑垣墙,设栅栏,使羊不得出。
自此,耕者不复亡羊。
或曰:“子亡羊而得羊,不亦善乎?”耕者曰:“吾虽得羊,然追之劳,筑垣之费,皆吾之所失也。
不若亡羊而未追,犹得羊也。
”或曰:“然则子之失羊,乃羊之幸也。
”耕者曰:“吾虽得羊,然失之再,其痛犹在。
不若失羊而不追,乃羊之幸,亦吾之幸也。
”译文: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耕作时,丢失了一只羊。
邻居看到了,便问他说:“你的羊丢失了吗?”农夫回答说:“是的。
”邻居又问:“你为什么不赶紧去追呢?”农夫说:“我已经年纪大了,身体力弱,追不上了。
”邻居说:“你虽然年纪大了,但何必担心呢?我来帮你一起追。
”农夫被他的好意所感动,于是和邻居一起追赶羊。
邻居追赶羊非常卖力,农夫则用鞭子驱赶。
羊跑得很快,邻居渐渐追远,农夫也渐渐感到疲惫。
等到羊跑到邻居家里,邻居停下休息,农夫也在树下休息。
邻居说:“你的羊找到了,多亏了我的帮助。
”农夫说:“既然如此,那羊为什么不自己回来呢?”邻居说:“羊认识它的主人,所以才会回来。
”农夫说:“我的羊虽然找到了,但追赶它却很辛苦。
你为什么不教我一些好的方法,让我找到羊而不用这么辛苦呢?”邻居笑着回答:“好的方法在于人,羊自然是不容易找到的。
”农夫默默无言,从此不再追赶羊。
亡羊补牢方羊不牢的意思和道理
![亡羊补牢方羊不牢的意思和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fadd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d.png)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道理》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有趣的词。
“亡羊补牢”的意思呢,就是羊丢了之后,赶快把羊圈修补好。
比如说,有个伯伯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羊圈破了个洞,跑出去一只羊。
伯伯没在意,结果第二天又跑出去几只羊。
这时候伯伯才发现,赶紧把洞补好了,后来就再没有羊跑出去啦。
这个词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能及时改正,就还不算晚。
就像我们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道题,发现后马上改正,下次就不会再错啦。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总是忘记带铅笔去学校。
有一天考试,因为没铅笔,好多题都没做。
后来他就每天晚上都把书包整理好,铅笔装得好好的,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做错事不可怕,及时改正就是好孩子。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道理》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亡羊补牢”。
你们想想,如果羊丢了,不补羊圈,那会怎么样呀?可能所有的羊都会跑光。
所以呀,“亡羊补牢”就是让我们在出问题后赶紧想办法解决。
有个叔叔开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坏了车,他一开始觉得没关系。
可是后来车的毛病越来越多,花了更多的钱去修。
要是一开始他就修好撞坏的地方,就不会这么麻烦啦。
我再给你们说一个。
有个小姐姐总是不认真刷牙,后来牙齿疼得厉害。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认真刷牙,牙齿就慢慢好起来了。
小朋友们,要记住及时改正错误哟。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道理》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还说“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就是提醒我们,别等到问题变得特别严重了才想起来解决。
比如说,有个小弟弟在公园里摘花,被妈妈批评了也不在乎。
后来公园里的花都被摘得差不多了,小弟弟才知道自己错了,再也不摘花了。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班级的卫生不好,同学们一开始都不在意。
后来教室变得又脏又乱,大家都不舒服。
这时候同学们一起打扫卫生,教室又变得干净整洁了。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会在发现错误的时候马上改正,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哟!。
防患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更有效
![防患于未然永远比亡羊补牢更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8dddd2f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防患于未然永远⽐亡⽺补牢更有效糖尿病患者往往器重把持⾎糖,⽽疏忽⾎脂,其实⾎脂中“坏胆固醇”升⾼所带来的危险不亚于⾼⾎糖。
既然“坏胆固醇”始终存在,⼀刻不停地进⾏着“动脉粥样硬化建设⼯程”,咱们就不能放松警戒,防患于未然永远⽐亡⽺补牢更有效。
成年妇⼥天天需摄⼊50-100微克的叶酸,⽽妊娠期妇⼥则须要300-400毫克。
妊妇叶酸程度过低易导致胎⼉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神经管畸形。
然⽽孕妇长期适量服⽤叶酸会烦扰本⾝的锌代谢,导致锌元素不⾜,同样会影响胎⼉发育。
⼀些⼩⼩的美眼举动,实在有点危险,你晓得吗?你在擦,⼗分勤恳地帮眼睛做推拿活动,据说能让双⽬炯炯有神;你在贴,誓要睫⽑⼜长有翘电⼒⼗⾜;你在涂眼线、睫⽑液,将动听眨眼霎时魅⼒⽆穷延长;你甚⾄纹了眼线、眉⽑,活脱⼀个美⽬传神的⼈⼯靓⼥。
这些美眼措施很可能造成美眼不⾜,损害有余。
3-4个⽉的孩⼦应当增加含铁较丰盛、⼜能被婴⼉消化接收的⾷物,鸡蛋黄是最合适的⾷品之⼀。
开始时将鸡蛋煮熟,取1/4蛋黄⽤开⽔或⽶汤调糊状,⽤⼩匙喂,以锤炼婴⼉⽤匙进⾷的才能。
婴⼉⾷后⽆腹泻等不适后,再逐步增长蛋黄的量,半岁后便可⾷⽤全部蛋黄了。
⼈⼯豢养的婴⼉,最好在第⼆个⽉开端加蛋黄,可将1/8个蛋黄加少许⽜奶调为糊状,⽽后将⼀天的奶量倒⼊调好的糊中,搅拌平均。
煮沸后,再⽤⽂⽕煮5--10分钟,分次给孩⼦⾷⽤。
如婴⼉⽆不良反映,可逐渐增添⼀些蛋黄的量,直⾄加到1个蛋黄为⽌。
应该留神的是,奶煮熟后放凉,要存⼊冰箱中,每次⾷⽤时都要煮开,免得孩⼦⾷⼊变质的⽜奶引起不良的成果,另外不要随便蛋黄的⾷⽤量。
“汤越靓,养分越⾼”,其实并⾮如斯。
猪⾻、鸡⾁、鸭⾁等⾁类⾷品经⽔煮后,能开释出肌肽、嘌呤碱跟氨基酸等物资,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
很显然,越厚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含“嘌呤”等就越多,⽽长期摄⼊过多的“嘌呤”可导致⾼尿酸⾎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祸⾸罪魁。
亡羊补牢虽不晚 何不防范于未然
![亡羊补牢虽不晚 何不防范于未然](https://img.taocdn.com/s3/m/ac96e100f111f18583d05a62.png)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范于未然“没有危险;不受妥协;不出事故”,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即就是安全。
它包含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种安全状态,首先是外在的安全,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在没有任何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没有损失的前提下方成称为安全。
内在的安全,是人的思想与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在某种事务上或者是在某种界定的指标的一种满足。
外在的安全与否是直观的,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界定出,对于违章行为的不安全行为,规章制度是衡量安全行为的一个准绳;对于内在的思想与心理的安全是道德安全理念,不能直观的看到人的伤害与财产的损失,但却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安全隐患。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许多弯路,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灰暗的日子,要永远记在心头,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一个个悲痛的场景,怎能让人忘怀。
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居安思危。
而安全思想的懈怠,麻痹大意,使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产生了安全思想疲劳,不能正确对待安全生产。
在安全生产的成果中沉醉,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综合这些安全弊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安全难道真的安全了吗?安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思则有备,铁道部颁发了温家宝总理签发的《铁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新《条例》的出台,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铁运公司制定的《技规》、《行规》、《站细》、《4E标准》等为广大职工分别制定的规范的行为准则。
面对这些制度,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发牢骚。
殊不知,这些都是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了规矩,哪来的方圆。
正所谓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思则有备。
同样,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效益也是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机制,是一门重要科学。
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实施可行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是人性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手段,也是总结安全的实践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使得安全从一个被动的管理阶段发展到一个主动要安全的一个过程。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c8765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e.png)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
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做错事,重要的是要及时止损,不要一错再错,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吃喝玩乐,又不听规劝,国破是必然。
幸运的是,在国破之后他能及时悔改,迎回庄辛,重整旗鼓,终于又复兴楚国。
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事件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补救,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实是明智之举。
不过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
而羊丢失了,才想得起补羊圈,及时弥补损失。
在生活中,犯了错误,遭遇挫折,这是正常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育,及时采取措施。
就可以避免继续犯更大的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文言文
![亡羊补牢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db1d9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e.png)
亡羊补牢文言文昔有一牧者,于村外辟一羊圈,以养其羊。
初,羊圈尚固,羊皆安然。
然时日既久,圈之木栏渐朽,有一缺口现焉。
牧者见之,未以为意,未加修补。
一日,狼夜至,由缺口入圈,吞数羊而去。
晨,牧者至圈,见羊亡数只,方惊觉其过,悔之不及。
邻人闻之,皆来劝曰:“亡羊既已,速补圈栏,以防狼复来。
”牧者从其言,寻木补栏,圈遂复固。
自此之后,狼虽屡至,不得其入,羊亦再无亡失。
此事传于乡中,众人皆议。
有谓牧者愚者,初见圈栏有缺而不补,致羊亡失;有赞牧者智者,虽亡羊在先,然能及时补牢,终保余羊之安。
吾观此事,悟得一理:人之行,难免有错,然若能于错后省悟,速改其过,犹未为晚。
若一味执迷,不知悔改,则祸患难止。
譬如学子之学,或有一时懈怠,致成绩不佳。
若能及时省察,奋而图强,犹可追及;若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则学业荒废,悔之晚矣。
又若为官者,或因一时贪念,行差踏错。
若能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尚可保其名节;若执迷不悟,终陷囹圄,悔之何及。
再如商家之营,或因决策失误,致亏损连连。
若能痛定思痛,调整策略,或能扭亏为盈;若一意孤行,不知变通,必致破产关门。
世间之事,多类于此。
亡羊补牢,实乃警世之训。
愿吾等皆能以牧者为鉴,有错即改,勿待大错铸成,方知悔恨。
于家于国,亦同此理。
国之政,或有疏漏,当及时察之,改之,方能保国泰民安;家之规,或有不当,当速正之,方能家睦人和。
总而言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关键在于能省悟己过,勇于改正,如此,则可免更大之损失,获更好之结果。
吾等当铭记此理,行于日常,使人生之路,少些遗憾,多些顺遂。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https://img.taocdn.com/s3/m/e1203e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7.png)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意思是即使失去了一只羊,及时补救也不晚。
这句成语的含义是让人们意识到错误和失误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错或者失误,亡羊补牢的含义告诫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发生的错误而灰心丧气,而是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并尽量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只有当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补救错误,才能减少损失,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亡羊补牢的含义还包含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更好规划。
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不再重蹈覆辙。
有时候,我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不够细心,亡羊补牢提醒我们要放下过去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责任感和细心程度。
只有通过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预防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亡羊补牢的思想也可以用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中。
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就能够防止问题扩大化,减少损失。
当社会出现一起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及时采取救援措施,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如果政府拖延救援,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还提醒人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打好一把算盘。
例如在工作中,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团队的其他成员或者环境的原因,而是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问题。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亡羊补牢的道理也适用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源于沟通不畅或者误会产生,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够避免关系恶化。
如果争吵的双方能够及时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交流,及时解决问题,那么就有可能修复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成语告诫我们要及时纠正错误,预防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更大的错误和损失。
只有通过反思和改正,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问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范于未
然(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范于未然(2021新
版)
“没有危险;不受妥协;不出事故”,出自《现代汉语词典》,即就是安全。
它包含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种安全状态,首先是外在的安全,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在没有任何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没有损失的前提下方成称为安全。
内在的安全,是人的思想与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在某种事务上或者是在某种界定的指标的一种满足。
外在的安全与否是直观的,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界定出,对于违章行为的不安全行为,规章制度是衡量安全行为的一个准绳;对于内在的思想与心理的安全是道德安全理念,不能直观的看到人的伤害与财产的损失,但却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安全隐患。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许多弯路,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灰暗的日子,要永远记在心头,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才能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一个个悲痛的场景,怎能让人忘怀。
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居安思危。
而安全思想的懈怠,麻痹大意,使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产生了安全思想疲劳,不能正确对待安全生产。
在安全生产的成果中沉醉,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综合这些安全弊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安全难道真的安全了吗?安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思则有备,铁道部颁发了温家宝总理签发的《铁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新《条例》的出台,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铁运公司制定的《技规》、《行规》、《站细》、《4E标准》等为广大职工分别制定的规范的行为准则。
面对这些制度,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发牢骚。
殊不知,这些都是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了规矩,哪来的方圆。
正所谓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思则有备。
同样,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效益也是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机制,是一门重要科学。
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实施可行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是人性化的一种科学
管理手段,也是总结安全的实践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使得安全从一个被动的管理阶段发展到一个主动要安全的一个过程。
只有,有了系列的安全科学管理制度后,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安全源于,没有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在思想上没有产生麻痹的安全疲劳思想。
对于自我防范事故的能力的提高,是防范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做到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把握了人身上的防伤;严格作业标准,保证作业安全的质量,不给国家造成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财产损失,最大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
只有做到了有备无患,才能保证把这场没有硝烟的安全战役进行到底。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不可忽视!人的生命是珍贵而脆弱的。
之所以说珍贵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之所以说脆弱是因为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
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护好自己。
对于安全,我们应当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生命是一场没有回程票的旅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有“如果”。
想让生命更
健康,就应该未雨绸缪,在事故之前多一点点规划,多一点点细心,生命就会少很多的意外,安全才会长伴一生!
而做为铁路运输公司,要实现大力压减路外伤亡事故,要在提高认识、抓住源头、关口前移、综合治理上下工夫。
要站在和谐铁路建设的高度看待这一工作,自觉克服因责任不在铁路而放松管理的倾向;要抓好桥梁监测、对平交道口严看死守、对监护道口落实监护责任,要与地方沟通,深入沿线村庄、学校,加强铁路安全教育,增强沿线人民群众安全意识;运输各部门要分工协作,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
其次要紧密结合具体情况,抓住关键、综合治理。
抓好这项动态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必须持有一股韧劲和毅力。
要积小胜为大胜,始终保持步步为营的态势,以阶段性目标实现促进局部目标、进而总体目标实现。
一、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搞好安全工作与教师引导学生搞好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不自觉行为,后者则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种本能。
安全工作亦是如此,依靠外来力量,这会使安全质量打折。
把不自觉行为变成自发的行动,需要提升每个人的安全意识,需要每个人共同的付出,更需要管理者、组织者的“未雨绸缪”。
欲达到“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必须做好“长期教育、心理减压、营造氛围”这几项工作。
还要注意职工思想动态,关心其因工作、生活产生的情绪波动,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下从事好本职工作,营造“我要安全”的氛围,做到“远离隐患、确保安全”。
二、变纸上制度为安全保障。
从远近发生的事故中,不难看出安全措施的作用。
不能否认,各级组织、各个单位都重视安全工作,大会小会讲安全,甚至是制定出了许许多多安全规章制度。
但是,出了事故回头看,问题还是说得多做得少。
因此,既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更要有“雷打不动”的安全硬措施,使其达到标本兼治。
三、把事后教育变为事前监督。
大大小小的车祸、意外总是不断发生,于是就经常听到“前车之鉴”,我认为,在事故发生之后既要吸取“前车之鉴”,又要及时“亡羊补牢”。
安全整顿非常必要,
处罚措施必须到位。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