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1宋金夏时期的东北民族政权——后渤海国、东夏国(东真、大真)、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1宋金夏时期的东北民族政权——后渤海国、东夏国(东真、大真)、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1宋金夏时期的东北民族政权——后渤海国、东夏国(东真、大真)、后渤海(928年-976年?),10世纪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国家。
又称后渤海国、复兴渤海。
989年-1018年的渤海国称为再兴渤海。
926年,契丹国灭渤海国,渤海王大諲撰被俘虏。
契丹在渤海领地设置东丹国,皇长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为国王。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凯旋途中病逝。
东丹王耶律倍送太祖阿保机灵柩回国。
耶律倍在藩属国作王而使得在朝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弟耶律德光成了契丹国皇帝。
同时渤海人的反抗运动开始兴盛,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撰之弟、名不详)的领导下,以上京龙泉府北方作为根据地。
大光显(渤海王大諲撰世子)在原渤海国西南部潜伏。
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契丹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上京龙泉府)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
天显五年(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在争夺契丹国帝位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
一部分渤海人迁居高丽。
王弟大某乘机占领忽汗城(龙泉府),大光显也在西京鸭绿府即位,后渤海建立。
又收复了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道)。
929年,后渤海遣使裴(王翏)至日本、高成词、成文角至后唐,请求至支援。
936年东丹国被契丹国兼并,人口被强制迁移去契丹国的其他地区。
还有一部分人投奔后唐。
灭亡] 外交931年,渤海国遣使至后唐朝贡。
935年,渤海国再次遣使至后唐朝贡。
954年,渤海酋豪崔乌斯三十人,投奔后周。
大真国,俗称东真国,亦称东夏国,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
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担任辽东宣抚使讨伐反叛的契丹首领耶律留哥。
他于贞祐三年(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金朝在东北的诸猛安谋克多响应。
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历史书籍读书笔记(精选3篇)历史书籍读书笔记1《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
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
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
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
书中著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
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
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著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
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
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
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著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
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2《图说清朝三百年》内容简介: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宫女是要在宫里呆一辈子吗?宦官和宫女能“成亲”吗?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莲英到底又是怎么死的?清朝是怎么选美的?满汉真的不能通婚吗?鳌拜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真的是癞龙转世?袁世凯是怎么死的?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死后为何不进清皇陵?道光的陵墓为什么在西边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真实的面目!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幽居深宫的后妃,在太液池边面对月光倾诉了多少哀怨?延续大清血脉的皇子公主,为争夺皇权爵位在金銮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还有那陪伴君王身侧的宦官宫女、官场沉浮的肱骨大臣,他们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几丝痕迹?图说清朝三百年,说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留下的却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况味,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
图说中国绘画史
《图说中国绘画史》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绘画历史的书籍。这本书以丰富的插 图和深入浅出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绘画风格、流派、画家和 作品。同时,这本书还探讨了中国绘画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关系, 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中国绘画的视角。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其中包括了新石器时代、商周、 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绘画。这一部分不仅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 和特点,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画家和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图说中国绘画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些摘录的精彩片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和价值,感受到 中国绘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这本书的介绍和阐述也是对中国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贡献。
阅读感受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说中国绘画史》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 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欣赏和解读中国绘画艺术的全新视角。
图说中国绘画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一时
许多
图说
出现
图片
讲述
展示
中国
绘画
中国 历史
新的
绘画
发展
流派
作品
艺术风格
时期
文化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图说中国绘画史》是一部以历史为线索,以图片为媒介,深入探讨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艺术 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著作。这本书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独特性 和艺术性,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和现状。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国绘画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主要流派。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早期 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彩陶、青铜器、漆器等艺术形式。这一章通过展示早期绘画作品, 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萌芽和初创。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绘画。这一时期,壁画成为主要艺术形式之一,墓葬壁画在这一时 期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它们记录了中国 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
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生死之谜》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生死之谜是一本以史密斯、克劳德、卡尔和米勒为主角,由他们的千方百计,呈现出努力不懈的精神,这本书让人印象深刻。
唐朝灭亡后,李克用父子一直打着唐朝的旗号,与朱温作战。
908年李存勖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他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刘燕,最终于923年攻灭后梁,同时他即位称帝,国号为唐,是为后唐。
书有很多种类,有的优美典雅,有的惊心动魄,还有的疑团重重……可这本《图说中国历史》却是神秘又让人好奇,慢慢翻动书页,似乎几百上千年的时光在指缝溜走,连空气都凝住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图说中国历史》浓缩了每个朝代的精华。
看着一个个朝代在我的眼底翻过,仿佛时光在逆转,河水在倒流,闭上眼,深深吸一口气,我穿越了时光隧道,再睁眼一看,我来到了秦朝。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总是太残暴,我看见一批批百姓被赶去建长城,连老人和小孩也不放过,真是忍不住也想去帮忙搬砖。
刚一弯腰,我却被时光带到了玄武门,这儿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原来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坐上了皇位。
我禁不住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不管如何,他都是一位好皇帝,让天下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我低头深思了,没想到抬头却亲眼目睹了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的风采,连忙上前想打个招呼,一踏步却又来到了明朝,看见了青花瓷。
那精美的图案让人赞不绝口,正当我伸出手小心地抚摸着这旷世珍品,却听到了清晰的马蹄声和一声声惨叫,陆上刀光剑影,海面硝烟弥漫,这难道是著名的甲午战争?一霎那,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治水。
水能给我们带来便捷,也给我们带来灾难。
像现在的“莫拉克”台风,滚滚山洪呼啸而来的时候,毫不留情的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治水是多么要紧啊,凿山开渠,把洪水引进大海,大河,几千年前的方法我们现在也在用。
中国史图说历史
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的牙齿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地点:云南元谋特征:知道用火,会制造工具北京人头部复原图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特征:属于原始人,但保留了部分猿的特征,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时间:约3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干栏式房屋时间:约七千年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特征: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场所,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时间: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特征: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场所,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大汶口出土的黑陶和白陶时间: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大汶口特征:陶器有黑陶和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事迹:灭蚩尤,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制作兵器衣裳地位:“人文初祖”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周初形势图特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但最终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格局的局面春秋争霸形势图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政局特点:周王室衰落,众多诸侯国兴起,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战国形势图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局特点: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小的诸侯国被兼并,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商鞅事迹:在秦国进行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地位: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改革家主题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秦始皇事迹:统一六国、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焚书坑儒地位:千古一帝内容:中央设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分管军事、行政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推行郡县制作用: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疆域图概况:西到陇西,东到东海,北至长城,南至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特征:设置南海郡、兴修灵渠汉武帝事迹: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派张骞出使西域地位: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过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路线:长安——玉门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机构:西域都护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主题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形势图时间:221年—280年特征: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明显事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礼法地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特征:少数民族贵族穿戴汉族服饰作用: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主题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事迹:沿袭并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颁布《唐律疏义》地位: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武则天事迹:发展科举制度、选拨优秀人才、减轻农民负担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筒车时间:发明于隋而胜于唐特征: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素材
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在全球化的时代审察自己,如何界定“中国”,“天下”没有边界,周边对中央王朝有不同程度的归属,实际上是多元并存的空间。
维系“中国”观念的真正力量: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有无相通,也相互依赖。
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编户齐民,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
中国的方言复杂,却有着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使得文化得以赓续。
在总体上,中国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
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人类族群的分野,往往并不是以血统为基本要素,而是以生活方式当做认同的文化基因。
具有相当规模的生活共同体,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发展出一些一仪式性和宗教性的事物(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石家河文化),大的文化体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归属好认同感,将一个地区人类集合为某种特定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可以理解为浓缩的集体记忆,夏禹的霸权,是召集各地的君王们聚会,以建立一个超越地方政权的秩序。
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从夏代开始到商周,这三个复杂共同体连续发展都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商朝迁都的方向是逐渐西移的,逐渐搬到中原的中段,疆域已经超越了黄河下游。
周人将嵩山称作“天室”,认定中原为“天地之中”。
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构成周人政权椭圆形疆域的双中心,彼此相依,互为唇舌。
周人的封建系统编织一个庞大的网络,将所有的族群都笼罩在内,并不排斥外人,周人实行外婚制,与外人通婚姻,长期共存,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形成后世的“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齐桓公开始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王权从封建顶端的地位转变为一个文化系统的象征;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外之分,开启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人傲慢的世界观。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华夏”指的是华美而伟大的文化;“内诸侯”和“外夷狄”作为褒贬的标准以及区分我者和他者的界线。
2020历史读书笔记4篇(最新)
本文目录2020历史读书笔记希罗多德历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中国历史风云录读书笔记历史教师读书笔记(一)摘1:历史教学法专家、北京教育学院赵恒烈教授当时也在28中执教,跟我在同一个教研组。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他不仅课上得好,而且还潜心于教学法的探索。
他不仅研究教法,而且在与他交谈中,他说“中国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历史教学法”,流露出要为中国历史教学法闯出一条路子来的宏大志愿。
启示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理想、肯付出的人!摘2:课余记笔记,写心得,做摘录。
启示2:似乎写笔记,写心得,做摘录是那些成功教师的共性。
成功的教师都应该是生活、工作中的有心人。
摘3:备课三部曲是把教材由薄变厚,再由厚返薄的过程。
启示3:我认为学习应该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书本由薄变厚的过程,读出书本中言外之意,读书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知识的理解过程;第二阶段,是将知识由厚变薄的过程,有了自己的理解,将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发生联系,进行纵横联系,经整理之后有序地存入自己的大脑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知识的储存过程;第三阶段又是将知识由薄变厚的过程,当我们遇到实际问题,将存于大脑里有序知识源源不断地提取出来,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这是知识的应用过程。
摘录4:一次备课不能到位,我就来一个长计划短安排,每节课接触一些原始材料,每学期重点备好几节课,有选择地深入攻下几个问题。
积跬步总能致千里,这是我的战略思想。
启示4:做学问,贵在有序、系统和坚持!不要太急功近利,而应做到厚积薄发。
摘录5:我平时备课也总要接触各种看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
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
启示5: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只是一个分工不同,不要认为大学老师水平就一定比中学老师水平高。
中学老师的学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很多。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 中国古代民风、民俗(周—晋)素材
图说中国古代民风、民俗(周—晋)
周·郑国·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
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
高亨《诗
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春季的一个节日(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在溱洧二河的边上,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会,男男女女人山人海地来游玩。
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会。
”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汉·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
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
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
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
”每人六棋,。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从《贞观之治》《贞观长歌》两部贞观片中看唐朝的服装素材
从两部贞观片中看唐朝的服装之前很不喜欢重复建设,尤其是影视题材那种一哄而上。
就在前不久,我还对接踵摩肩的两部贞观片子——《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现象很是不满,不过在看了两片之后我终于认识到货比三家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文化垄断的时代,这种重复建设的精神有时也很是金贵。
两部贞观我是一起看的,难得的杂赏机会还是要抓住,只是我虽属历史爱好者,但唐史是弱项,不过对历代服饰倒是投入过一些精力,于是我这杂赏也就不做大了,从穿衣戴帽说起……1. 李世民篇太宗皇帝的第一风范不用说也该体现在金銮殿上。
因为是讨论服饰,请大家暂时忽略人物气质的对比。
左上“贞观之治”版太宗穿了冕服:“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黑领、皁领”这一点比较符合《新唐书·车服志》的记载,衣、裳、蔽膝上的“十二章”也隐约可辨,遗憾的是不够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月、星辰、黼、黻、山等纹。
只是蔽膝的颜色与车服志里朱红色的记载略有出入;啊,金銮殿上的“长歌”版太宗就随和多了,人家不拘礼仪地穿了幞头便服,不过,似乎记得开头还出现过“天子舍銮驾而策马前来登基”的场面,人家就好平易近人,多难得呀。
再说那经典的幞头——那顶拉风的帽子后面要重点描绘一下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按唐代的习惯,穿幞头要搭配窄袖圆领袍衫,就像我们如今穿T-shirt会搭休闲鞋一样,但我们的太宗…虽说看不到领子,但我可以断定他外面穿了一件宋代流行的男式褙子,就算褙子算是宋代的正装吧,也用不着这么时尚好不好?好吧,就算里面穿了袍衫,但是那袖口的那么宽,在初唐来说都不知是前卫还是老土了......谁说皇帝都是冷冰冰的石雕?人家也是人,也有三姑四婆亲戚女眷——左下图是太宗皇帝与自家媳妇长孙皇后,这集我没有看过,不过想来也是战事在身吧,盔甲后面详述,服饰没有什么问题,长孙后的发髻相当有味道,只是头发能全部梳起就好了,毕竟在隋唐壁画石俑上披发的女子不多;另一版贞观里的太宗在嗔教女儿,今天他俩都穿了圆领衫,服饰的场合还好,就是那淘气的男装丫头一看就是个唐代辣妹,穿衣喜走另类路线,连翻领的胡服都改造成了立领——这是中国服饰史上立体剪裁的又一笔华彩,之前那一笔还记在战国楚衣的“小腰”上…天,这一等就是千年。
图说历史,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图说历史,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作者:苗梅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8期最近,我读到了一些“图说历史”的书,如《图说天下中国历史》《明朝那些事》等,感觉特别吸引人。
大史学家夏宗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
”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精美、丰富的历史图片,好像在娓娓道来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让人兴趣盎然。
初中历史教材(川教版)中使用了很多图片,它们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何不运用“图说历史”的方法进行教学呢?一、图说历史,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
教师成功的导入如同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引发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采用了“图说历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投放曹操像。
教师問:曹操是哪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多数学生充满自信地答:三国时期。
教师适时纠正:同学们肯定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许多虚构成分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并未称帝建国,他是东汉后期而非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学生充满了疑问,充满了期待。
教师留下悬念,适时导入新课:那么,曹操与三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国故事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
“曹操像”只不过是一个引子。
用“曹操像”导入新课,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图说历史,推波助澜初中生的感性认识较强,直观形象的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的功效。
在教学中,如果适时对教材中的插图加以讲解必然会“推波助澜”,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入,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石窟艺术与我国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相结合,独具特色。
在恢弘的石窟艺术中,北方的敦煌、龙门、云冈石窟,南方的乐山大佛、大足石刻都是璀璨的瑰宝。
七年级下册《石窟的艺术宝库》,教材选取的插图寥寥几幅,让人只见一斑。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 方寸之上,美哉维扬素材
方寸之上,美哉维扬《扬州日报》2009年11月19日“梅岭”周刊翻开邮册,你会惊喜地发现,扬州总是频频入邮中。
从“瘦西湖·二十四桥”、“扬州园林”,到“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扬州八怪"、“郑板桥作品选”,再到古代驿站“盂城驿”,等等,这些邮品连缀一起,几乎构成一部浓缩的扬州风景文化小史。
从方寸之中认识扬州是一个独特而有趣的视角.“扬一益二”、“淮左名都”、“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如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透过她,让你感悟到既精细雅致又雍容厚重的古典韵味。
扬州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长途中不可回避、难以绕开的一个文化驿站,总让人从心底生发出一种美好的诗意愿景。
■风物篇“二十四桥”春波绿,“扬州园林"甲天下“二十四桥"春波绿如果把扬州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古典式美女,那么瘦西湖就是美女熠熠生辉的明眸。
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瘦西湖与莱芒湖》特种邮票一套2枚,这套邮票是中国与瑞士联合发行的。
第2枚邮票就是著名的“瘦西湖·二十四桥”,为著名的邮票设计家许彦博设计。
邮票画面上,一湾湖水澄澈如扬州铜镜,精巧雅致的二十四桥静静卧在湖面之上,桥塔亭阁在水中的倒影与天上淡淡的白云闲闲相映,杨柳依依、绿树婆娑掩映、呵护着娇弱柔美的小桥,这一切如梦似幻弥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邮票浓缩了瘦西湖的绝佳美景,玲珑花界、熙春台、二十四桥、望春楼等著名景点聚于方寸之间,画家运用“景深、透视法”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一路楼台分径去,四桥烟雨隔山来”的意境,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愉悦。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诗让二十四桥名满天下,同时也让人们关于二十四桥的争论历时千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实指二十四座桥,有人认为“二十四桥"单指“吴家砖桥",有人认为“二十四”是虚指、泛指.其实,实指也好,虚指也罢,杜诗给我们营造的“二十四桥”是一座诗中的桥,是一座诗意的桥。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古画中的中国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素材
古画中的中国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中国历史上公认最倜傥潇洒的男子出自魏晋,画里画外,他们褒衣博带、肤白无须、袒胸露臂、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而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也正是这样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禄之途。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禄之途。
美髯?可以有。
腹肌?不存在。
宋徽宗《听琴图》2014年年中,中国男人的外貌突然成了传媒热门话题。
一群专栏女作家大声讨论“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以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针对的是今天的中国男人。
而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男人到底是以何种外表示人的呢?用笔墨描绘,使理想中国男人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男子的形象。
轮廓柔和慈眉善目、高贵富态威风凛凛,或者瘦小精干骨骼清奇,中式审美与帅气无关,与传神有关。
魏晋风度流行时,褒衣博带、袒胸露臂的闲逸高士是审美主流;隋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像》、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示了当时体面的男性形象:正襟危坐、衣冠楚楚;北宋李公麟的人物画兼用白描和淡墨,注意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的刻画;17世纪充满独创精神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又用变形夸张把传说中的高古人物画出传神境界。
中国画家不对人写生,他们观察或想象,把性格特征牢牢记在心中,再画出来。
他们想表现的不是生理特征和服饰外表,而是人的心相。
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重点在传神。
画的是名人高士,表达的是画家的价值判断和做人态度。
顾恺之与吴道子都把孔子画得老态龙钟又威严中国画中最早的男人是长沙马王堆帛画中驭龙的贵族,身着曲裾深衣,姿态优雅地做一件惊险的事。
从汉代到唐代,人物都是绘画的主要题材。
汉代壁画中的男性形象千姿百态,2014年7月至10月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上,还有两个男人拥吻的画像石拓片。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当时画家表现有涵养的男人,却倾向于将他们描绘成相貌不寻常的道德楷模,而不是中规中矩的美男子。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 大唐玄奘素材
大唐玄奘2016年春天,有一部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在全国各地上演了,这是国家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而拍摄的正能量电影。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加上吴承恩先生的一部《西游记》,玄奘西行印度取佛经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玄奘的形象就深深地根植与百姓心中.当然,小说里的玄奘绝非现实生活中的高僧玄奘.这不,9月4日,我国邮政将要发行《玄奘》邮票,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台湾就曾经发行过《玄奘》邮票。
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高僧吧。
玄奘(602-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玄奘为什么世称唐三藏?所谓三藏,其实就是佛教中的三门课程:经藏、律藏、论藏,通晓其中一门者,对应以“师”之头衔,即:精通经藏者尊为经师,精通律藏者尊为律师,精通论藏者尊为论师。
玄奘父名陈光蕊,是新科状元,赴任江州途中遇害.妻殷温娇至江州,产下一子,恐男婴(唐三藏)遭贼杀害,以贴身汗衫包裹,推放江中,祈人相救.旋被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救起扶养,取乳名“江流”。
及长,十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取法名“玄奘”。
后来,陈玄奘得知了自己的出身,不仅报了仇,还成为有名的高僧。
2005年台湾西游记邮票第二辑就有为主题,面值分别为3.5元的邮票.贞观元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印取经.唐王因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
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前三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这同小说《西游记》描写的截然不同.奉旨取经唐太宗为陈玄奘取法号“三藏”,并亲自为他送行,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早日回来。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
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
图说历史:中国和联合国
图说历史:中国和联合国联合国成立60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也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
一、联合国成立——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国1945年10月24日,中、苏、美、英、法等多数签字国送交了批准书,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946年1月1日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1945年6月,中国政府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在联合国的创建过程当中,中国积极参与,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中国作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对世界上那些弱势国家的遭遇有非常深刻的体验。
所以中国积极为那些中小国家说话,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意愿。
如果没有中国在其中的积极具体的参与,联合国真的很可能成为西方大国富人的俱乐部。
二、安理会——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10余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先后派出3000多人次的军事观察员、成建制部队、警察和民事官员参与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加入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机制。
目前,中国有1500人正在参与11个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是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懈斗争20多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历史地图集_读《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_读《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共八册,已于一九七三年编成,一九七四年印行。
此集不仅本身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为文、史、地等各方面研究所必需,普遍要求公开发行,故改出新版。
此新版,改正了旧本的一些错误,适当增加了一些有意义的图说,仍为八册,已发行三册。
由谭其骧教授领衔主编。
“历史”讲的是时间,但是过去了的时间;除由文字、图绘纪录之外,这个时间已不存在,完全消失了,所以叫“历史”。
“地理”则是现实的空间,现在还存在于这个地球之上,但从历史讲,已过去了的时间所赋予这个空间的面貌、性格、社会概念等等,亦照样与时间同步而成为过去了。
全讲的是过去。
但过去了的时间,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与空间加在一起,两者相互之间,极为错综复杂,有时更恍惚模糊。
弄清中国这个人类社会及它的各个民族、各个朝代、各个阶级,在历史长河中所能影响于这个空间的经纬,是历史科学和地理科学极有学术意义的事。
学史要看图,否则概念不会清楚,所以古人早就知道“左图右史”之说。
中国地志学家历来对这方面是很注意的,不过时湮代远,图很难流传下来,如最早的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因为失图,现在径叫作《元和郡县志》了。
还有很多这类书,名某某图经,某某图说,某某图编,某某图考,成书时当然都是附有图的。
在这方面,以历史的递时间来统率几千年政治地理变迁的,有相传是苏轼撰的《历代地理指掌图》,计图四十四幅,首为《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上限到《帝喾九州之图》,下限到《元丰颁行九域图》。
明代有王光鲁撰的《阅史约书》,计图三十五幅,首为《古初地图》,上限到《唐虞九州十二州分界图》,下限到《元十二行省图》。
清代有陈芳绩编制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计图六幅,上限到《虞舜十二州图》,下限到《明两京十三省图》;表分《部表》(从虞到明凡十二格),《郡表》(从秦到明凡十二格),《县表》(从西汉到明凡十一格)。
至清代还有顾祖禹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则是作文纪述考订的,杨守敬编制的《历代舆地图》,则图集《前言》已详为叙录,就都不再论列了。
图说历史——中国近代史图片整合
时间、地点:1921年7月 浙江嘉兴
意义: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黄埔军校
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
周恩来
事迹:参加五四运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指挥红军长征、调停西安事变、参加重庆谈判、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直接导致公车上书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时间:1900年6月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联军
结果:在义和团的奋勇抵抗下,侵略军死伤多人,逃回天津
《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
时间:1901年
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时间:1926年7月
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南昌起义
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时间:1937年7月7日
影响: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台儿庄战役形式示意图
时间:1938年春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事迹:指挥百团大战、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领导朝鲜战争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2022《图说中国绘画史》读书感悟
《图说中国绘画史》读书感悟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
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这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茂,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
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
看多了现代国画的评论文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千篇一律的套路。
要想成为一个批评家,只需记住20多个成语,就无往而不利了。
气韵生动、意境高妙、下笔老练、意境幽深、力透纸背……仿佛论画者只需从锦囊中随意摸出几枚成语,就能敷衍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艺术批评了。
细究之下,这一腔“陈词滥调”已经弹唱了一千多年,自从南北朝书画论者提出了气韵、性灵、意境这一套主题之后,历朝历代的论者都用古人的眼睛来看画,而且是一双昏花的眼睛——云山雾罩、玄乎其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即使条分缕析的西方艺术理论传了进来,国内的评论家似乎依旧循规蹈矩,不愿意试着戴一戴西洋的眼镜,重新梳理一遍中国绘画史。
幸好,汉学家高居翰从现代眼光写了这样一本《中国绘画史》。
作为一名外国人,高居翰对于意境、气韵等微妙的成分始终隔着一层,反而对于绘画的笔墨、线条、布局等视觉语言格外关心。
这双眼镜中国人戴上可能会不太舒服,但是换了另一种视角以后,当会有另一番情趣。
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
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中国历史读后感15篇
我觉得,打仗不是一件好事,能和平共处必然最好。但是,如果当你决定了打仗,就要狠下心来,打个胜仗;如果当你决定了和平共处,就要讲“仁义”。照宋襄公的讲仁义的打仗,是不可赢的,因为两者不能共存。__中有一句话我很赞同:“要打仗必须利用一切的办法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如果怕打伤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苍白的就不抓他,那还不如让他抓去!”
当皇帝,要具备两个条件:能文能武、善于用人。如果只能“文”不能“武”的话就打败不了敌人,但如果善于用人,像刘备一样,还是能征服的。光“武”也只能打败敌人,管理不好国家,但如果能用人,国家就能治好。可惜很多皇帝都把自己的好人杀了,怕他们抢夺自己的王位。刘备到后来也还是把“好”人杀了。
中国多少千年的历史,让中华民族不断强大。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真好看,它里面不但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多读一点历史故事,才能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从古至今的文明。
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记得刚接触中国历史时,我就背诵过这样的顺口溜。短短几十个字,就概括了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就算背诵得滚瓜烂熟,也只能知道朝代的顺序。要真正了解历史的兴衰,感受它的“气息”,还得从一本历史书中感受。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历史,让我们在历史盛衰中吸取教训,做到知史达变,鉴之往来。我便翻开《中国历史故事集》,学习那些伟人,在每一篇失败的故事当中吸取教训。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共19篇),欢迎阅读借鉴。
篇1:《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我最开始不喜欢看《中国历史》,是老妈“骗”我看的,但看了几天后,我发现了我以前的好多“认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上册。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人类主宰了地球,其实人类出现才区区二三百万年,地球形成后,早在几亿年前就生活过很多动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叶虫,笔石,甲胄鱼,爬上岸的总鳍鱼,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龙,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马等,它们全部都要比人类早很多。
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期,是妈妈当家做主,爸爸没权利,称为“母系社会”,后来由于耕田,打猎,劳作等都需要力气,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后来才当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男女平等。
后来还有秦始皇统一六国,越王卧薪尝胆……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去看看这本书吧,虽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本书还是蛮有趣的。
篇2:《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我有一套书《中国历史》,是妈妈送给我的暑假精神食粮。
满满当当的14本书,让我好有压力,可是当我打开它时,马上被里面精美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远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国历史变迁,内容博大精深。
这套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而且都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为什么要读这套书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些生动美丽、惊天动地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认识祖国的历史。
你知道人们最早怎样记事的吗?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养蚕抽丝纺布的人是谁?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样产生的吗?这套书里都有介绍。
这里有千古流传的.友谊――管鲍之交;有心怀理想,育人不诲的老师――孔子;有各有本领、施展才华的“春秋五霸”,还有为了富国甘做奴隶、卧薪尝胆的勾践……这套书不仅将中国历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一样展现在我面前,更让我走进历史中的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篇3:《中国历史》读后感我最开始不喜欢看《中国历史》,是老妈骗我看的,但看了几天后,我发现了我以前的好多认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
书有很多种类,有的优美典雅,有的惊心动魄,还有的疑团重重……可这本《图说中国历史》却是神秘又让人好奇,慢慢翻动书页,似乎几百上千年的时光在指缝溜走,连空气都凝住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图说中国历史》浓缩了每个朝代的精华。
看着一个个朝代在我的眼底翻过,仿佛时光在逆转,河水在倒流,闭上眼,深深吸一口气,我穿越了时光隧道,再睁眼一看,我来到了秦朝。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总是太残暴,我看见一批批百姓被赶去建长城,连老人和小孩也不放过,真是忍不住也想去帮忙搬砖。
刚一弯腰,我却被时光带到了玄武门,这儿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原来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坐上了皇位。
我禁不住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不管如何,他都是一位好皇帝,让天下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我低头深思了,没想到抬头却亲眼目睹了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的风采,连忙上前想打个招呼,一踏步却又来到了明朝,看见了青花瓷。
那精美的图案让人赞不绝口,正当我伸出手小心地抚摸着这旷世珍品,却听到了清晰的马蹄声和一声声惨叫,陆上刀光剑影,海面硝烟弥漫,这难道是著名的甲午战争?一霎那,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治水。
水能给我们带来便捷,也给我们带来灾难。
像现在的“莫拉克”台风,
滚滚山洪呼啸而来的时候,毫不留情的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治水是多么要紧啊,凿山开渠,把洪水引进大海,大河,几千年前的方法我们现在也在用。
不论是什么朝代,都有着他一时的辉煌,不管如何,都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我喜欢历史这类的书!
相关推荐:
300字《福尔摩斯探案集》读书笔记范文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书笔记300字
中学生《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张苗根事迹》450字读书笔记
有关娜写年华的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之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
汤姆索亚历险记500字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的读书笔记:《城南旧事》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800字
郭敬明《小时代》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