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作者:闫涛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2年第34期如何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好文言句子的翻译呢?掌握了以下技巧,考生就能够在翻译的时候得心应手。
1.字字落实,一一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题会根据采分点给分,但是有些时候考生很难确定哪个字或者句式是采分点。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将所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根据翻译的大原则一一进行落实,确保覆盖采分点。
此外,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内容是不需要翻译的,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将它“搬”到译文中,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
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这句话中采分点非常多,分别是“每”,译为“常”“经常”“常常”;“辄”,译为“就”“总是”;“引去”,译为“微退”“撤离”“撤去”“撤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
考生需要字字落实,一一翻译。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帶入原文,前后贯通很多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把目光仅仅集中在这句话上,而不去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我们知道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联系的。
在具体答题时,考生要把这个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前后的内容,确定句意符合文意,才能翻译准确。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这里张仪说的话,需要与前文结合起来理解,前文“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也就是说张仪以六百里的秦国土地诱使楚国与齐国断交,然后“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也就是说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
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对这名索要土地的使者说给楚国六里地,激怒楚国讨伐秦国。
楚国由于失去了楚齐联盟而在杜陵惨败。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B 级。
这个考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一定会考查。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专题4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版)
专题4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真题速递(一)【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①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翻译”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翻译”例题解析☞明常识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准确翻译好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虚词,还要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高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近年不单独设题,而是放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对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一直不单独设题,都隐含于翻译题目中进行考查。
并且这四个点还是文言文翻译的评分点。
对文言实词、虚词,后面作专门讲解。
本考点重点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如果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或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和翻译语句的不通畅。
近年来,全国卷中经常涉及这一点,因此考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常见的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定考向常见设问方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熟技巧谨记“7字诀”——保留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语文高考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中的语境判断课件汇总
感谢各位光临指导!
解析]划线句中前两个抒情分句有一对关键的反义词: “喜”和“忧”。所以思考的着眼点是要根据上文 语境准确理解作者“喜”从何来?“忧”在何处? 开头作者就强调政治教化的重要性,然后叙述从远 古井田制学校兴盛到后世学校衰败的经历,通过这 种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作者对林君修孔庙、建学堂, 召子弟、聘老师等一系列恢复教化的有道行为的长 远意义。因此,划线句是解释自己写作本文的原因 和目的。理解了整个句子的语境基础,再从“来者” 可以推断出上一句“行”应该有“升迁”之意。 “告来者”可以推断出“本”有“探究”之意,加 上“不吾继”是一个典型宾语前置句式,就不难得 出准确的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 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 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
[解析]划线句子第二个分句中“名”是一 个意动用法,但缺少主语,通过上文“卖酒 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和下 文“尽取所偿负还之”的语境可以很清楚推 断出卖酒者邀请客人玩博弈游戏是一种刻意 的关心行为,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可以无所顾 忌大吃大喝,因此博弈的发起者应该是卖酒 者的行为。因此正确译文应该是:天冷非常 寒冷,(如果我)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 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翻译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语境 的重要性,强调“宏观把握”“语境着 手”。即准确翻译一个句子的意义,必 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语境入手。就是把 翻译困难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去,在整体 阅读的基础上来翻译句子。往往会豁然 开朗。
对语境的重视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 整体的层面理解文言文文本的深层次内 涵,而不是着眼于局部字词的简单积累、 记忆。既体现了高考对文言文系统、全 面的考查要求,又符合认知规律。只有 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 一般来说语境可以在下面三个角度提供 翻译的帮助: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2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翻译(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穿透专题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理解B级。
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2020年高考必然考查到。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点击考纲】《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意;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能够体会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它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节目”,从2002年起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有利于更加深入、细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原文。
文言文的翻译是整个文言文的综合运用,它以理解句意为基础,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查手段。
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题型仍然是主观题,设置在第Ⅱ卷中。
命题材料尽管不在课本范围内,但是命题人不会故意为难考生,难度不会太大,注意突出“浅易”的特点,而十分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文言文翻译虽然是全句的理解,但是命题人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重要的实词、重要的虚词、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偏义现象、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
【领悟高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1年高考四川卷)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
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
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
”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
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 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应 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 (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要 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 “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 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 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充。本题中“臵”后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 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 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 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典型例题三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 任安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 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 人呢? (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 乐相伴。 (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 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 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 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 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 译的文言词语。 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 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 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第五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五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考点精讲 知识归纳 方法指导
-7-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 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 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 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 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炀帝也没有设 法保护”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的时候,皇帝已经被拘捕。
第五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考点精讲 知识归纳 方法指导
-10-
于是赏赐( 他 )缣帛二千段以及牛和酒,叫( 他 )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 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 大业十二年,炀帝车驾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 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我 )希望陛下留在洛阳暂时 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的江都,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 皇上听了这些,变色而起,几天都没让来护儿觐见。后来怒气缓解,才叫人引进, 对( 来护儿 )说:“你既然如此想,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 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深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 来护儿 )被叛贼 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拘捕了。”来护儿感叹 地说:“我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 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 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谋计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 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 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
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 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 找到。
小结: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 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 不再重复。
解析: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 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 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 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 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 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 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 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 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 许”,许之,答应我)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
参考译文:(李广)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 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 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 流泪。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 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我曾经替鲍叔谋划 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 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 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
三次都被君主罢免①,但鲍叔并不认为我 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 时机。生养我的人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 的人是鲍叔。”鲍叔使管仲进身为官后,
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 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
上不乐,从容问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若太子。
”太子入问疾,上使太子齰痈。
太子齰痈而色难之。
已而闻通尝为上齰之,太子惭,由是心恨通。
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
居无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译文: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译文:。
三、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译文:四、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译文:五、阅读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教材全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句子翻译Word版含解析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 ”“则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 ”“辞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 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不已” 不已 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古而尚仁义者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 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 的水平)不是难以达到的 作者 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分)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实词: 责备; 讥讽。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 第一个分句1分 第二个分句2分 第一个分句 分,第二个分句 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 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 ”“不会用人 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目标:1 考纲解读;2 命题趋向和应试对策;3 理解文言翻译的误区,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4 针对练习。
重点:方法指导,针对练习。
课时:4课时。
方法:导学。
准备:学案。
内容和过程:一、考纲要求:《2013年湖南省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要求:1、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等。
2、能够前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判定。
二、命题趋向:1、笔译,一题三句(或两句),共10分.2、选句以大语段中议论抒情语句为主,但也不排除另选小语段.3、难度降低.4、文意理解与文言翻译相结合:综合考查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以实词为主。
2009年湖南高考题翻译: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_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_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2010湖南高考题翻译: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4分)译文: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臣子罢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3分)译文: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3分)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和虚词,例如“偏方”“特”“尔”“易”“与”“耳”“引”“济”“垒”等,但关键在于只要读懂了全文褒孔明而贬仲达的态度,再结合自身对古代战争的了解(例如《曹刿论战》之类的文言文)就很容易翻译了。
2011年湖南高考题翻译:(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3分)译文:韩愈(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衰靡的文风。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译文②
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2004年湖北卷)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 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如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 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秀昶。”太后曰: “秀昶铆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得,② 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秀昶强干习事。”太后默 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 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 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 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 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 南和宋景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 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景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 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 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 旁近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 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 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 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 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掌握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的方法。
2.学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查方式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
先在草稿纸上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
第二步:切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第三步: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第四步:誊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要做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解题技巧(1)要遵循文言翻译的一原则二标准。
一原则:信、达、雅;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2)文言翻译当以直译为主,在遇到比喻、借代、排比、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难以直译时要采用意译。
如: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这里的“尘网”是借喻,意译为“浑浊的官场”。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这里的“肉食者”是借代,意译为“做官的人”。
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这是一个排比句,意译为“(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3)注意综合运用翻译的方法:保留法、删除法、替换法、调序法、补充法。
(4)把要求翻译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句子。
(5)寻找采分点,抓关键词语。
要做到四点:一要联系关键词语的相邻字词或上下句,二要联系相关成语,三要联系相关课文,四要联系相关诗句。
轻轻告诉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适用范围例句保留法:人名、地名、年号、国号、朝代、官职等专有名词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除“记”外均可保留)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可保留)删除法:某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除不译)昼夜勤作息(“息”是偏义复词的陪衬词,可删除不译)的虚词、偏义复词的陪衬词、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张良曰:“谨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曾未逾岁,去 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 止者百余家。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 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 的有百余家。
分析:前句中“穷泽”的前面省略了介词“于”, 后句中“就”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翻译时需补上。
5、调(调整语序):
一些特殊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译时大多要调整为现代汉语的正 常语序。此外,由介词“于”、“以”等组成 的介宾短语,译时一般调为状语。
(2005年山东卷)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 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 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解说: “以女”是介宾短语做动词“字”的补语, 译时要调语序为“以女字(之)”,翻译为“把 女儿嫁给他”。
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 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péng棰,以是人有逃散。 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 怨讟[dú] 。 译文: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
(2003年高考安徽春招)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良欲籍农故为兵 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 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②意气益厉,乘胜逐北。(2004年天津卷) 译文:精神更加振奋,乘着胜利追击败兵。 解说:厉——振奋 逐——追击 “意气益厉”里的“厉”,可联系成语“再 接再厉”中的“厉”,是奋勉、激励的意思; “乘胜逐北”中的“北”,可联系课文《过 秦论》“追亡逐北”中的“北”,是“溃败的军 队”的意思。
(2005年江西卷) ③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 罪。 译文: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 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
解说: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是主语,
“甚善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调: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解说:“不吾予”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代词 宾语“吾”放到动词“予”后面。译为 “不肯给我”。
(2005年高考天津卷)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 “何”回归其位。 译文: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失去惩罚犯罪的威慑力量)。
解说:“残”可经三次转换,残—伤残—伤害— 受伤害
3、留(原词保留):
①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②保留
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 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 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 物等;③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 可折合。
的过失。
解说:财——财物 过——过失 益——增加 愚——愚蠢 损——削弱
③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解说:“涉”、“难”、“智”、“明”就可以
分别译成“经历”“磨难”“智慧”、
“明达”。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 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 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老者)回头对张良说:“小子! 下去,取鞋子。”
翻译下段中的划线句子: (04年辽宁卷)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 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 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 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 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 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 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 王罴列传》)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文言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以理解为前提 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 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是有一些 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说,可 以简称为“对、换、调、留、增、删” 六字诀。
①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者数十人与议。
译文: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
人,跟(他们)一同商议。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曾未逾岁,去 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 止者百余家。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曾未逾岁,去 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 止者百余家。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 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 的有百余家。
文言文翻译
文言翻译
总体原则: 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
1.“信”: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畅、语气不走样。
3.“雅”: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为辅。
学会两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
审p124
切
连
誊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 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 音词。 ①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贤能之人,财物多了就会削弱他们的意
志;愚蠢之人,财物多了就会增加他们
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
译文:于是就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保全荆州 城就一定授予他本州刺史(一职)。 解说:“铁券”“本州刺史” 是专用名词,译 时可直接保留在原句中。
4、补(增补法):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 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 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 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 必要的语言成分。
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 解说:“不少”后省略了介词“于”。“于诸
州”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调到 “不少”的前面。
(2004年广东卷)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解说:“奚以”是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译时
调语序为“以奚”即“凭什么”。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译文: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