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的意思
《满江红·题冷泉亭》译文注释及赏析
《满江红·题冷泉亭》译文注释及赏析《满江红·题冷泉亭》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此词写景亦颇具匠心,欲写名泉,先写奇峰,欲写奇峰,先写水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满江红·题冷泉亭》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题冷泉亭》宋朝: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满江红·题冷泉亭》古诗简介《满江红·题冷泉亭》是南宋辛弃疾的词。
词的上阕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飞来峰,冷泉亭一带美丽的景色。
下阙写登亭后所见和感想。
结尾两句,点明题意,寄托了作者渴望收复国土、重返故乡的深情。
《满江红·题冷泉亭》翻译/译文松竹夹道,劲直挺拔,像衣冠整齐的官吏一样,拱手而立。
逐渐进入青翠的山谷,泉水声像群仙乘风东下,身上的佩环发出铮铮响声。
谁能相信耸立在西湖边的这座千丈山峰,会是从天竺(印度)飞来的呢?这飞来峰是当年仙人用玉斧从方壶山削下来的,现在没人知道了。
泉水滋润了山间的草木,浸湿了溪畔的美石。
跨过小桥,登上高亭,俯视清澈碧绿的潭水。
乘醉起舞,摇动鸾凤似的身影;放声高歌,莫要使潭底的鱼龙悲泣。
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美丽,可恨现在被敌人占领,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
《满江红·题冷泉亭》注释冷泉亭:唐代建筑,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为西湖名胜之一。
直节:劲直挺拔貌,代指杉树。
冠缨: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
拱立:拱手而立。
佩环声急:此言翠谷泉声优美,如仙女环佩丁冬。
天峰飞堕:传说东晋时,有天竺僧人慧理见此山,赞道:“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临安志》引《舆地志》) 方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在渤海之东。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原文、赏析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出自宋代谢枋得的《武夷山中》
原文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创作背景:此时,信洲失守,抗元失败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许多南宋旧臣纷纷投靠新主,孤忠的谢枋得面对国破家亡是怎样的心情?他已经离家十年了,独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显得更加寂寞。
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终成就了自己高洁的人格。
赏析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
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
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
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过野人家有感》陆游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释】纵辔:指纵马奔驰。
辔(音“配”):马缰。
江皋:江边。
臼:舂米的器具。
荆扉:柴门。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叶:桑叶,作者自注:“吴人直谓桑曰叶”。
依稀:仿佛,不太真切的样子。
躬:亲身。
南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
【译文】纵马奔驰在江边,送走了落日的余晖,那是谁家的井臼,掩映着寂静的门扉?隔着篱笆见有人走过,狗儿汪汪地叫个不停,满席的蚕儿饥饿待食,正等着主人采桑来归。
十年光阴呵,我已经把人情世态都看个透熟;睡梦依稀呵,常梦见万里外家乡的草木山水。
亲身耕种本来是英雄所干的事情,便是老死在南阳,难道就不是豪杰所为?【简介】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
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但仍居成都。
过,过访。
野人家,田野农家。
诗人在免官后探访农家,因而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田的念头。
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则寓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寥寥数语的两句诗,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也道出了陆游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点评】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农家的生活,不禁有所感慨。
诗中富于农家特征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承上文而来.认为即使终身躬耕也不失英雄本色,但又自比诸葛亮,仍不忘为国效劳,成就大业的一贯志向。
全诗平实素朴,言短意长。
【品评】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
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
颔联“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行香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行香子》苏轼词翻译赏析《行香子》苏轼词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香子》苏轼词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香子苏轼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苏轼词作鉴赏此词是苏轼早期酬赠词中的佳作。
词中多用忆旧和对照眼前孤独处境的穿插对比写法,触目兴怀,感想当初,抒写自己对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
作者词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而且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
情真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是此词的主要特点。
上片前四句追忆熙宁六年作者与友人陈襄(字述古)江村寻春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
其时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
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
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销魂倾魄。
“故人不见”一句,从追忆转到现实,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他了。
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
以下三句表明,词人更想念他们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
这里用了个《青箱杂记》中的轶事:“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
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
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
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大笑。
“作者借用这一典故,廖廖数语便把昔日自己与友人寻常行乐光景都活现出来。
诗人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诗人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在呼呼的寒风吹袭下,草儿全部枯萎,有结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剥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残枝,在北风中战粟。
这时,就只有那苍劲的松树,仍然披翠绿的衣裳,英勇无畏地挺立着。
天气越是严寒,越是显出它那坚强刻苦的性格。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抒情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1.《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左掖梨花》唐朝·邱为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3.《杨柳枝词》唐朝·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4.《石灰吟》明朝·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卜算子·咏梅》近现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群鹤咏》南北朝·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7.《剑客》唐朝·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8.《武夷山中》宋朝·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9.《咏风》唐朝·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0.《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唐朝·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托物言志的诗句2、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3、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4、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5、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全诗意思及赏析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全
诗意思及赏析
全诗的意思是:十年来,我没有回家的梦想,如今独立在青峰之上,身处荒野水涯。
天地间一片寂寥,山雨停歇,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十年间,诗人一直在外漂泊,没有回家的机会,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独立青峰野水涯”,描绘了诗人独立于青峰之上,身处荒野水涯的孤独和寂寞。
这里的“独立”和“野水涯”,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对民族前途的担忧。
“天地寂寥山雨歇”,描绘了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山雨停歇,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这里的“寂寥”和“山雨歇”,不仅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寂静和荒凉,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不安。
“几生修得到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
诗人认为,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这暗示了诗人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
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
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武夷山中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遗民诗。
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宋】谢枋得
1、诗人抗元失败,隐居山中,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宋亡,诗人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 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a、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b、“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a、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借梅花的意象,表现 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b、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 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词译文及鉴赏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词译文及鉴赏苏轼所写的这首宋词《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作者: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释】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树林茂密,遮蔽了山的明媚)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
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作品简介】《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
这首词就是他在黄冈时被迫过隐逸生活的自我写照,在表现失意心境和形象刻画方面,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点评】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
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阙写景。
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
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
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山中原文、翻译、赏析(15篇)
山中原文、翻译、赏析山中原文、翻译、赏析(15篇)山中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赏析序文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王涯《秋思赠远二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王涯《秋思赠远二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秋思赠远二首》是由王涯所创作的,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思赠远二首》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思赠远二首》唐朝: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秋思赠远二首》古诗简介《秋思赠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梦幻关山、对月怀人等情事来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第二首诗通过厌攀杨柳、闲采芙蕖以及国事缠身无暇相思来反衬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
全诗文笔洗炼,意境明朗,亲切感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秋思赠远二首》翻译/译文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秋思赠远二首》注释⑴只自:徒自,徒然。
唐杜甫《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
”空帷(wéi):空屋。
晋张华《情诗》之二:“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
”帷,一作“闺”。
⑵关山:关隘山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乡书:家信。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
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⑷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王维《伊州歌》唐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伊州歌》唐诗译文及鉴赏《伊州歌》是由王维所创作的,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
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
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伊州歌》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伊州歌》唐代: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歌》译文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
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伊州歌》注释伊州歌:乐府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伊州: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县。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
”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
苦:极甚之词。
苦相思:相思之极。
荡子:指丈夫。
从戎(róng):从军。
十载馀(yú):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丈夫。
数:屡次,常常。
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伊州歌》赏析“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清风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别就是十来年,可见“相思”之“苦”。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代: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释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
庵:圆形草屋。
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
“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塞北:泛指中原地区。
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
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
华:花白,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
“布被”两句:谓秋夜梦醒,眼前依稀犹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赏析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
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
【描写武夷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武夷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武夷山中宋代: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2、怀武夷山禅师唐代:贯休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
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
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3、武夷山仙城唐代:徐凝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
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4、游武夷山宋代:陆游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泝滩进小艇,媿惊白鹭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5、风雨过武夷山宋代:陈宓我与兹山是故人,十年相别意弥真。
如何咫尺迷风雨,刚道情亲却不亲。
6、经武夷山宋代:陈襄万叠层峦接远空,瑞云晴霭气溶溶。
高于太华五千仞,秀出巫阳十二峰。
蕙账晓寒飞鹤怨,桃源春尽落花浓。
鸾凰一啸最深处,仙客楼台有几重。
7、武夷山宋代:黄遹闲将绿绮弄清音,招得青山作故人。
烟霭谩呈千样巧,松篁长贡四时新。
8、游武夷山宋代:刘子翚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
9、题武夷山钟模石宋代:刘子羽谁铸三钟栾乳形,不须笋簴自能鸣。
仙君欲奏宾云曲,只感清霜便发声。
10、游武夷山洞天宋代:孟晋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
好影游归晚,箫声缥缈中。
11、武夷山宋代:范师孔几与溪山绝世缘,重来猿鸟只依然。
悬崖野瀑飘成雪,近午岚飞暗尽天。
水尚未疏须识禹,山如深入定逢仙。
洞中石鼎烹云处,此夜还来借榻眠。
12、武夷山宋代:刘学箕十年不到武夷山,几与神仙绝往还。
九曲依然青嶂裹,一峰仍插画檐间。
潺湲野水溪随转,缥缈秋云意自閒。
我见溪山浑似旧,溪山见我鬓毛斑。
13、武夷山宋代:喻良能冲佑观前水绀色,升真洞北山笋攒。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
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作品原文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⑴,隐处唯孤云⑵。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⑶。
茅亭宿花影⑷,药院滋苔纹⑸。
余亦谢时去⑹,西山鸾鹤群⑺。
词句注释⑴测:一作“极”。
⑵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⑶犹:还,仍然。
⑷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⑸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⑹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⑺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白话译文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创作背景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
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
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
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
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
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作品鉴赏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
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
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
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
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
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苍翠。
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一直铺到斜阳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二】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④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注释及赏析答案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注释及赏析答案《宿王昌龄隐居》是由常建所创作的,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宿王昌龄隐居》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宿王昌龄隐居》唐代: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宿王昌龄隐居》注释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宿王昌龄隐居》赏析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
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
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
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
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
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
“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
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
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
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
王维《桃源行》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桃源行》全诗翻译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桃源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桃源行》全诗翻译赏析1王维七言乐府诗《桃源行》将陶渊明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颇为后人称道;还有同名诗词刘禹锡、王安石的“桃源行”也各具特色;初山微画雕《桃源行》则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一种理想社会的迷茫意境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王维七言乐府诗《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
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7)攒云树:云树相连。
攒,聚集。
(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栊:房屋的窗户。
(13)喧:叫声嘈杂。
(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5)引:领。
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
闾巷:街巷。
《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
《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宿王昌龄隐居》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前言】《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
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
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
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注释】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翻译】清溪的水深不可测,隐居的地方只见一片白云。
松林间露出微微的月光,清亮的光辉好像是为了你而发出。
茅亭外,夜静悄悄的,花影像睡着了一样,种药的.院子里滋生出苔恨。
我也要离开尘世隐居,到西山与鸾鹤作伴。
【赏析】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
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
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
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
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
古诗夜宿田家翻译赏析
古诗夜宿田家翻译赏析《夜宿田家》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戴复古。
其古诗全文如下: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前言】《夜宿田家》是南宋诗人戴复古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浪迹江湖时写下的作品,表现了其流落江湖时的感受以及思乡的情怀。
【注释】⑴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⑵崦:山。
⑶坂:斜坡。
⑷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李商隐《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翻译】只有斗笠跟着我彷徨在歧路上,一个春季了竟还穿着过冬的衣服。
细雨中艰难地行走在山坳的黄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农家的白木板门。
夜里尽管蛙声呱噪,还是入梦化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
可叹写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不给传书而南北竟自飞。
这是一首羁旅诗,描写诗人旅途夜宿农家的情景,抒发了羁旅乡愁之情。
【鉴赏】“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诗的首联总写漂泊江湖之苦。
“簦笠”(雨伞和草鞋)、“征衣”这些意象本身就与羁旅生活有密切关系,积淀了与离情羁思有关的感情内容,因而诗人选取这两种意象,就给了读者以离情羁思的暗示。
一人东西漂泊,只有“簦笠”是随身伴侣,其孤独落寞之情态可以想见。
“走路歧”三字既写明所走之路岔道很多,又写明作者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漫游。
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逵路”即歧路。
杨子见歧路而不知何去何从,因而伤心痛哭,诗人“走路歧”时的愁苦心态也就不难想见了。
“一春”点明时间,说明作者一个春天都是这样不停地奔波。
“旧征衣”写明作者现在身上穿的是以前流落江湖所穿的衣服,这说明在“一春”之前也是客居在外,不停奔走。
游子的羁旅之愁苦通过时间的延续曲曲绘出。
仅此开头两句,就把羁旅之苦写尽,天涯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态亦在不言之中。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原文、赏析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出自宋代谢枋得的《武夷山中》
原文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创作背景:此时,信洲失守,抗元失败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许多南宋旧臣纷纷投靠新主,孤忠的谢枋得面对国破家亡是怎样的心情?他已经离家十年了,独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显得更加寂寞。
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终成就了自己高洁的人格。
赏析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
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
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
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
第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的意思“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出自宋朝诗人谢枋得的作品《武夷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1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风景区。
2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3青峰:苍翠的山峰。
4几生:何年何月,几时。
【翻译】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鉴赏】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
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
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
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
这一句领起下文。
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
“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
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
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
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
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
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
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