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2

合集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2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2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车辆检测单元根据算法的要求分两种:一种实现交通信息的采集﹔一种实现车辆有无状态的检测。

()A.错误B.正确2.日本的ITS系统体系结构开发采取了面向过程的方法,使用统一的建模语言UML。

()A.错误B.正确3.星形网的存在一个中心结点。

()A.错误B.正确4.出行者信息系统的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A.交通信息采集于融合技术B.动态路径规划技术C.交通信息发布技术D.异构系统集成技术5.按照在收费系统中人工参与收费程度,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可划分()。

A.人工收费B.混合收费C.半自动收费D.全自动收费6.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主要特征是()。

A.系统的高度离散化B.系统的高度的可靠性C.系统的高度集成化D.系统的高度安全性7.工业发达国家之所以如此竞争开发ITS原因很多,主要有()。

A.美化城市B.巨大的经济效益C.道路交通阻塞日益严重D.交通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8.大系统是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其控制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多级递阶控制B.集中控制C.分散控制D.综合控制9.计算机可借助于三种方式给出行者提供地图。

()A.错误B.正确10.北京公众出行网可以对一些重点路段和复杂立交桥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进行指路服务。

()A.错误B.正确11.关于自动收费系统,描述正确的有()。

A.自动收费系统也称为停车收费系统B.自动收费系统也称为电子收费系统C.自动收费系统颇具有发展前景D.自动收费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小12.动态路径规划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A.提供天气信息B.为车辆提供道路诱导系统,引导车辆行驶在最佳路线上C.为旅行者提供出发时间和方式选择D.提供诱导系统与交通控诉系统的相互联系13.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

A.京广高速公路B.兰石高速公路C.京沪高速公路D.京津塘高速公路14.美国开始的第一个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是()。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解析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解析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解析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行车安全的不断关注,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

这项技术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助于驾驶员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并实现交通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详细解析。

一、技术手段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车路协同。

这项技术可以建立车辆和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双向通信,让车内设备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另外,还可以通过GPS和导航等技术手段,为驾驶员提供路线规划和信息提示服务,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行车路况。

二、信息采集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采集与交通相关的信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路况判断和预防交通堵塞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地面磁场检测车辆数量和速度,利用天气预测、摄像头和气象站等设备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利用气象和交通数据等分析工具提前预判高峰车流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安全管理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监控设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并迅速反应任何紧急情况。

例如,采用车道保护系统、智能闪光灯和交通警示系统等装置,对车流进行实时监管和控制。

此外,还可以利用预测技术、警报系统和队列识别程序等工具来检测高风险驾驶行为,并实现驾驶员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实时通信,以更好地管理事故。

四、环境保护在智能交通领域,环保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简化交通模式、优化路线规划、减少堵塞和提高车辆行驶效率等方式,减少道路上的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并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五、未来展望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行车体验。

未来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复杂和智能化,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现实。

同时,这项技术还将为更多人带来便利和创造更多的商机。

结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前沿而复杂的技术,市场需求也激增。

智能交通系统课后题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课后题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

以车辆道路使用者,环境视角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的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ITS特点:信息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

2.智能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有哪些?说明他们的关系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第二章 1.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列举ITS中用到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ITS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环形线圈、压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车辆检测器、RFID 等。

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几类?分别是什么?ITS中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四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侧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讯以及车车通信。

3.什么是并行计算?它的优点有哪些?并行计算就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优点是可以处理需要庞大运算量的问题系统哪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GPS的整个系统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第三章 1.简述感应线圈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感应线圈检测器埋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和能够测量该线圈电感变化的电子设备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信息化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找出影响交通安全 的因素和规律,为制定交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资源共享方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如服务 器、存储设备、数据库等)集中管理,按需分配给用户使用。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支持大规模 的交通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运行效率。
公共交通优化
通过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 调度,提高公共交通服
务水平。
物流配送智能化
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实 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 和配送路线的优化,提
高物流效率。
自动驾驶汽车
通过智能车辆系统,实 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
行驶和高效运行。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交通信息化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 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包括 车辆位置、道路状况、交通流量 等,为系统实现智能化提供了必
要条件。
促进技术创新
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技 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智能交 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技术
支持。
提升管理效率
交通信息化实现了对交通管理的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 了管理效率,为智能交通系统的
ANAL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指通过应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优化交通运行的一体化系统。
特点
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预测,能够更 加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 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S)介绍:了解现代交通管理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ITS)介绍:了解现代交通管理技术

谢谢观看
THA N K YOU FOR WATCH I N G
• 数据统计:对交通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 数据挖掘:挖掘交通流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
03
交通流量预测的策略
• 时间序列分析:根据历史交通流量数据,预测未来交通
流量
• 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交通流量
03
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
实时路况信息发布与导航
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的目的
• 提高出行效率: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帮助他们选择最佳路线
• 气象信息监测:实时监测气象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交通管理措施调整:根据气象信息,调整交通信号灯周期、限速等措施
• 交通信息发布:将恶劣天气信息推送给驾驶员,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行驶路线
• 恶劣天气下的交通服务应用
• 气象预警: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 道路状况查询:为驾驶员提供道路状况查询服务,方便他们选择行驶路线
• 信号灯协同控制:协调相邻路口的信号灯,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交通监控与违章管理
交通监控的目的
交通监控的技术手段
交通违章管理的措施
• 保障交通安全:实时监测交通状
• 视频监控: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交
• 违章信息推送:将违章信息实时推
况,预防交通事故
通状况
送给车主
• 打击违章行为:对违章行为进行自
• 车辆识别:通过车牌识别、车型识
• 20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研究交通管理系统
• 20世纪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 21世纪初:通信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____。

2.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___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____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7.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2.与理想用户最优相比,准用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13.作为协同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特征?14.城市交通流系统具有哪些系统特征?15.简述ITS主要应用了哪几类技术?16.简述GPS的特点?17.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8.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19.简述GPS自动车辆具体定位方法?20.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2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22.出行者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3.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24.简述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5.根据诱导信息的决定方式,UTFGS可分为哪三类?并简述其系统特点?26.简述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27.简述什么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28.结合国内外APTS的研究现状,对城市公交智能化调度和系统优化设计包括哪些内容?29.世界各国政府实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具体政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30.对我国来说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目标是?31.通用的管理系统UTMS应包括?32.根据中国特有的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并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渐进性,以及中国交通观念低下的水平,ATMS建设应该分阶段逐步进行,可采用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建设的原则。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然而,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智能交通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难题1、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不足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来收集交通数据,如车辆流量、速度、位置等。

然而,目前的传感器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导致数据误差,影响系统的决策和控制。

2、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车联网等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通信信号的不稳定、易受干扰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信息泄露等风险,威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隐私。

(二)数据管理与共享问题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一致、准确性差异等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和整合工作,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2、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障碍,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协同效应。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1、法律法规滞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自动驾驶的法律责任界定、数据隐私保护等,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往往无法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存在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2、政策支持不足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公众认知和接受度有限1、对新技术的不信任部分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技术、新应用存在疑虑和担忧,担心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2、缺乏使用培训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了解不足,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效果。

智能交通系统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

LOGO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基础理论1技术体系2第一节基础理论一、图论二、系统论三、信息论四、控制论一图论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

图论是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相关基础理论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规划,相关算法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诱导、交通流的分配以及路网检测器布点等问题。

图论应用在交通领域又称为交通网络技术。

一图论路径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网络分析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供静态或动态的最短路径的诱导,利用的就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

公路网络、铁路网络或水运网络等,这些网络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做是这些网络的网络流问题。

二系统论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科学,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等,因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系统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动态性。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车辆,道路,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点出发,集成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交通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协调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优化和系统评价。

三信息论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基础即香农(C.E.Shannon)信息论,是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极限性能的理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输。

四控制论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从控制的角度掌握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控制系统的运行。

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管理的改善影响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管理的改善影响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管理的改善影响研究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结合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ITS的出现和发展对城市交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改善效果。

一、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交通信息,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的优化调控。

首先,ITS可以根据路况信息和车辆密度,智能化地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根据实时需求灵活地分配绿灯时间,从而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其次,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采用智能导航和旅行者信息服务,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实时导航信息和交通预测,帮助他们选择最优路线和出行方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例如,在某一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分析交通流量,通过调整信号灯时长,减少了车辆排队等待的时间,最终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

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安全性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交通安全性。

ITS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等,及时进行报警和处理。

其次,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智能限速和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车辆行驶轨迹的监控,严防车辆盗抢和交通违规情况。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和车辆识别技术,识别超速车辆并发送警报,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交通系统减少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增加和车辆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改善交通管理,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怠速现象,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和尾气排放,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车辆调度优化

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车辆调度优化

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车辆调度优化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它通过使用智能感知技术和车辆调度优化算法,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感知技术是指通过感知车辆和道路等交通元素的实时信息,快速准确地了解交通状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调度和优化决策。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感知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其他检测设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和密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

通过交通摄像头和车牌识别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准确地捕捉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同时,通过地磁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等设备,系统还能够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辆密度,从而了解道路的拥堵程度和交通状况。

其次,智能感知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交通预测和分析。

交通管理中心根据实时的交通数据,可以分析道路的流量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的交通情况。

这将帮助交通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避免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智能感知技术还能够监测交通违法行为。

通过摄像头和车牌识别系统,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违法行为,如闯红灯、逆行等,并及时通过交通警示器向违法行为的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从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车辆调度优化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进行合理调度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首先,车辆调度优化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根据实时的交通数据,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序和时长,以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可以避免交通信号灯造成的交通阻塞和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其次,车辆调度优化可以实现交通路网的优化规划。

通过优化算法,系统可以找到最佳的交通路线和行车速度,减少车辆之间的冲突和碰撞风险。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问题也愈加突出。

人口增长、汽车数量激增、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逐渐应用于城市交通建设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背景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逐渐兴起。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准确把握实时的交通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二、目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改善人民出行体验,构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

三、技术支持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交通系统之间的高效通信、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车辆和交通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四、应用场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丰富。

例如,在交通信号控制方面,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和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现交通流的优化控制;在智能停车方面,通过车辆自动导航系统和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停车位的智能分配和导航引导;在交通安全方面,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智能警示设备和车辆间的智能通信可以实现交通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些应用场景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挑战与问题尽管智能交通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统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关键。

六、政府角色政府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投入,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 第2讲:交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 第2讲:交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吴志周副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 )研究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交通运输工程学院506室wuzhizhou@第二讲交通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基本定义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贮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输接收。

CNKI 知识元信息化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共享交换平台公众服务基础数据集公共数据集主题数据集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GIS支撑的交通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的任务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信息。

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种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以模型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空间对象的行为,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特定的格式支持输入/输出、存贮、显示以及进行地理空间信息查询、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一句话,地理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管理地理信息和开展空间分析的先进工具。

….•GIS-T数据规范为存储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数据名称数据格式CADCADCAD本节内容交通数字化(路网、设施、环境)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车载GPS采用手机信息的OD估计方法Cell 1 at 0800交通智能化决策应用逻辑推理逻辑判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图灵从思维基础上讲从理论基础上讲从物质和技术基础上讲Feigenbaum信息服务功能及示范杭州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一期工程交通路况•实时拥挤地图•道路施工•交通事故01020304050607交通管制•日常管制•临时管制出行导航•自驾车出行路径推荐•公共线路和换乘查询出租车•各区域的出租车空车率停车场•停车场位置和实时可用泊位查询兴趣点•政府机构•医院、学校、宾馆、景点•加油站•售票处•互通立交城际出行•火车班次•长途客运•航班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功能丰富的地图操作功能图层信息自由叠加●地图中包含交通路况信息、交通管制和施工信息、公交信息、停车场信息等图层●收集了大量便民服务信息:加油站、停车场学校、医院、宾馆、商场、景点等实时路况和拥堵提示结合实时路况的最佳出行路径起终点设置方式偏好设定路线描述偏好设定路线描述周边自行车服务点空车率描述停车场地址当前可用车位刷新缩放定位模式杭州与各大城市行程车速对比杭州路网平均行程车速时变情况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输出重点区域对外枢纽出入口查核线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职能部门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1)重要节点快捷度(2)交通走廊稳定性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自动排序(OLAP联机分析)职能部门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交通运行趋势分析第二讲结束!吴志周副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交通运输工程学院506室wuzhizhou@。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智能交通系统信息平台信息需求主要的特点()。

A.交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B.基础交通信息的共享性C.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差异性D.数据详细程度的需求差异2.高速公路半自动收费系统由收费车道系统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A.错误B.正确3.ITS体系结构的开发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它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正确处理。

A.开发途径B.开发队伍的组织问题C.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性问题D.方案的评价问题4.技术经济指标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性质一般可分6种指标体系。

()A.错误B.正确5.()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数据通信、电子控制和计算机处理等高新技术以及现代交通工程理论,根据系统工程原理进行集成,实现对地区道路网络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控、主动控制、协调管理与操作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

A.ATOB.ATPC.MVBD.ATMS 6.工业发达国家之所以如此竞争开发ITS原因很多,主要有()。

A.美化城市B.巨大的经济效益C.道路交通阻塞日益严重D.交通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7.()是高速公路上特有的标志性设施,是专门为过往高速公路的车辆在发生事故和需要救援时,向有关部门传递呼救信号的专属设备。

A.ETSB.GISC.GSMD.ATO8.智能交通系统实质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

()A.错误B.正确9.对于系统体系结构的定义,有五个关键词:系统的、有用的、可用的、基础和()。

A.稳定的B.平衡的C.静止的D.动态的10.国际标准化组织有:ITU、CCITT、ISO、IEC、CCIR。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BC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BC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系统。

其中,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技术通过识别车辆信息和自动化控制,可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交通环境。

车辆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设备,系统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

这种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道路上的车辆数量、车辆类型、车速等信息,从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在车辆识别的基础上,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调度和控制。

通过将交通信号灯、路网控制器等设备与车辆识别系统进行智能连接,可以实现实时的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流管理。

例如,当某一方向的车流量较大时,系统可以自动延长该方向的绿灯时间,以便更多的车辆通过。

这种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除了车辆识别和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应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进行交通预测和路径规划。

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未来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并基于此进行路径规划。

通过智能的路径规划,可以减少道路拥堵、缩短行驶时间,并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率。

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通过准确识别和监测车辆信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调整交通信号、进行智能交通引导,从而减少交通拥堵情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它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实时监测车辆行为和驾驶状态,系统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技术还可以改善交通环境。

通过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停留时间和行驶里程,可以降低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与自动控制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交通是什么? (2)

智慧交通是什么? (2)

智慧交通是什么?智慧交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

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交通管理、运输服务和交通设施的智能化,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一、智慧交通的特点1.1 数据驱动: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1.2 互联互通:智慧交通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交通设施、车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交通服务。

1.3 自适应性:智慧交通系统能够根据交通状况的变化,自动调整交通管理策略和路况信息发布,实现交通系统的自适应优化。

二、智慧交通的应用领域2.1 交通管理: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控制、拥堵监测、违章抓拍等功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2 公共交通: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提供实时公交信息、乘车指导、票务服务等功能,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3 智能停车: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停车位信息共享、智能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减少停车难题,提高停车效率。

三、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3.1 5G技术: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提升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支持更多智能交通设备的连接和协同工作。

3.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智慧交通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更精准的交通管理和预测。

3.3 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交通设施、车辆和用户之间的实时互联,实现更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智慧交通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4.2 挑战: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也需要解决,同时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4.3 未来发展:随着智慧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慧交通系统将逐渐普及和成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bowtie2 原理

bowtie2 原理

bowtie2 原理【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 Bowtie22.Bowtie2 的工作原理3.Bowtie2 的应用领域4.Bowtie2 的优势与不足正文1.概述 Bowtie2Bowtie2 是一款开源的、用于构建自适应系统的软件框架,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将不同功能模块以“蝴蝶结”的方式连接起来,实现自适应系统的快速构建和部署。

Bowtie2 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系统环境,如物联网、分布式系统、云计算等。

2.Bowtie2 的工作原理Bowtie2 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模块化设计:Bowtie2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处理某一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决策、控制等。

模块之间采用松耦合方式连接,方便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2) 自适应:Bowtie2 支持自适应系统,可以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模块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实现系统的自适应调整。

(3) 事件驱动:Bowtie2 采用事件驱动的方式处理系统中的各种事件,如传感器数据变化、系统故障等。

事件触发时,相关模块会被激活,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4) 协同处理:Bowtie2 支持多模块之间的协同处理,模块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3.Bowtie2 的应用领域Bowtie2 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系统中,如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

在这些领域,Bowtie2 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和部署自适应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Bowtie2 的优势与不足Bowtie2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易于理解和使用:Bowtie2 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便于开发者理解和使用。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Bowtie2 支持自适应系统,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动态调整模块间的连接关系,同时支持模块的扩展和替换,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高效性和可靠性:Bowtie2 采用事件驱动和协同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接收机 选择信号 算出导航解 显示输出定位
三部分组成
6.地理信息系统
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 信息模型。
在ITS上应用—采集、、信息服务系统
1. 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一种典型的实时交通 信息提供系统。
VTCS使用-FM多频广播系统,微波和红外线信号的路 侧发射器(信标)向驾驶员提供旅行时间、交通拥 挤、交通事故、施工路段、交通控制等实时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综合人、车、路,系统地管理交通。 美国ITS效益分析(鼓励公私合作) • 交通阻塞降低25-40% • 每年 减少交通死亡万人以上,
减少交通事故600亿次。 • 减少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 • 相关产品的市场效益200亿美元/年。
欧洲目标: 2000年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 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日本政府国策30年目标: • 严重交通事故降低50% • 降低油耗和CO2排量15% • 减少NO2排放在空气中含量30% • 消除交通阻塞
投资/收益分析
阶段
投资(兆元)
收益(兆元 )
收益/投资
1995-2000
1.0
1.2
1.2
2001-2005
3.2
4.4
1.37
2006-2015
3.6
9.6
VICS系统概念如下图
道路管理
系统
交通信息中心 GPS
VICS中心
功能 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编辑
信标
FM多频道广播
驾驶员(车载机)
信息发布 信息利用
2.车载导航
• GPS导航26dB有源天线通道GPS接收板 • 自律导航:微机(MPU)
陀螺传感器 • 地图匹配器: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 CD-ROM驱动器:8倍速,650MB(DVD-ROM) • CPU: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PS)
3.传感器技术
感知某一物理量的信息,并将它转化为有用信息的装置 (非电量→电信号)
辅助电路
被测非电量
敏感元件
传感元件
转换电路
电量
车辆检测:磁频 用于:波频
视频
车辆识别:光磁
车辆控制:发动机管理 环境信息 危险警告
4.显示技术和人工智能
• 大屏幕显示: LED —发光二极管、点阵模块 LCD —液晶显示器件
VICS车载装置 交通信号机
控制 其它中心
三、公交运营系统
1. 功能构成 车辆定位及车载设备;通讯网络及通讯方式;网
络及数据库;运营调度管理;乘客信息服务。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 差分GPS导航接收机和车载元件 • 自动乘员计数 • 车载广播及显示设备 • 实时公交信息服务 • 允许使用IC卡付费
通过网络连接如下部分: 信息收集装置 控制信号机 交通管理中心 信息提供装置 通过网络是通过光缆、电缆、微波等传输媒介
在上述各部和交管中心之间传输数据、语音和图像。
ATMS结构图
信息收集 光信标
红外探测器 摄像探测器
信息分析
交通管理 中心
信息提供
路测通信装置 车辆诱导系统 各种信息板
交通流量探测 人行道信号机
快速客货运服务、电子数据交换、运营调度、 自动调度、公交服务
三、ITS的主要内容
• 信息服务系统 • 交通管理系统 • 公交管理系统 • 电子收费系统 • 车辆控制系统 • 紧急支援系统
四、ITS的基础技术
1. 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的,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群。
将地域上分散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 和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连接起来,能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 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广域网—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实现。 局域网—有限地理范围内信息传输通道,部门间共同拥有。 互连网—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一致的方式,相互之间交换数字数
据)。
2.通讯技术
• 固定通讯: 微波:(0.3~300GHZ)
光纤: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为介质
卫星:做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
• 移动通讯:移动中进行数据交换 由移动台、基地站、交换中心、中继线等
部分组成。
• 公用数据通讯(通讯网络) 基础网络、信息网络、增值网络平台(电
子信箱等)。
公共移动通信网:数字无线系统(蜂窝拓扑)
• 人工智能: 用计算机模拟,延伸和扩展的智能。
其中: 智能控制—模式控制、知识控制、专家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5.车辆识别和自动定位
• 识别:长、宽、高、重的车辆属性;车载标志及身份属性。 IC卡:一卡多用,安全性、机读性、存储量大(静态数据、 动态数据)
• 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面控制站 和网站控制
北京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七个子系统)
• 计算机网络; • 通信; • GPS; • 调度平台; • 大屏幕显示; • 电子站牌; • 会议电视
2. 车载设备:可实现定位,车载外围设备的控制
包括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计划模块和数据管理系统,控制模块 是核心,要与处于监控下的每辆车保持联系,不仅记录车辆实际地理 位置,还要与计划的位置进行比较,得出 车辆是否准时 ,并通过公 交站转给转乘的乘客。
2.67
中国制定发展战略
单项研究:交通信号控制(无序状态),高速公
路监控,GPS调度。20世纪末开始研究ITS发展战
略。 中国ITS系统服务功能
名称
功能
交通监控与管理 信息服务 安全保障 电子收费
运输管理
交通监视、交通控制、城市出入口控制 路线引导、出行信息、驾驶员信息、旅行信息 事故报警及响应、应急支援、安全警报、防撞、 自动驾驶 人工、半自动、不停车
智能交通系统
和 GPS导航
第一章 ITS的发展及基础技术
一、ITS的发展
发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迅速发展,用于研究开 发投入很大。 • 美国 1990年—1997年 12.9亿美元 • 欧洲 1984年—1998年 280亿欧元 • 日本 1996年—1997年 161亿日元
二、ITS目的效益
VICS导航接收
CD-ROM 驱动器 电子地图数据库
GPS天线
GPS接收
MPU 微机 地图匹配器 导航软件
TFI LCD 显示
陀螺传感器
语音电路
车速传感器
遥控
二、交通管理系统TMS
1. 功能:交通监视、交通控制、事故管理、需求管理、排 放管理、交叉口管理
2. 结构特点:应用计算机通信和传感器技术,将车辆、道 路和交通管理系统联接为一体,对交通进行实时监测,智能 控制和主动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