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4d6d40fad6195f302ba612.png)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小编收集了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一】概述,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原则,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简述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幼儿绘画教学文献综述
![幼儿绘画教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3c7210d5bbfd0a785673cb.png)
幼儿绘画教学文献综述发表时间:2015-09-18T11:48:40.72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作者:张立美[导读]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
张立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艺术活动,虽一直受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从儿童绘画水平阶段划分、表现的能力以及绘画教学问题三方面分析和整理了当今国内外关于幼儿绘画方面的相关文献。
两者综合,更能对幼儿绘画有深入了解。
关键词:绘画阶段能力一、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的研究儿童喜欢画画,是出于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
我们研究儿童绘画,就要先了解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10多年的历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观点:德国心理学家哥饮修泰纳在他的《儿童图画能力的发展》中把儿童学习绘画分成五个阶段,其中涉及幼儿的有:(1)错画期——1至3岁幼儿乱画各种线条;(2)图式期——3至6岁儿童能描画稍具形状的记号、象征或图式;(3)对线及形发生感性的时期——6至9岁儿童稍大后,会对用线描画形状大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零点计划”项目主持人加德纳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涉及幼儿:(1)婴儿知觉期——出生至2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也就是发展最初的知觉力。
(2)符号认知期——2至7岁。
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
但是,由于相应知识的不足,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一般而言不大能把握。
国内关于儿童绘画能力的研究,最早是陈鹤琴先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有影响的理论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和认可。
下面仅就有代表性的论述加以介绍。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幼互动探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幼互动探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05ee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6.png)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幼互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1.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 (1)(1)师幼互动的类型 (1)(2)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 (1)(3)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工具 (2)(4)不同活动类型师幼互动的研究 (3)(5)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 (3)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3)(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3)(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 (4)(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 (4)3.美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5)4.巳有研究的评述 (6)1.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1)师幼互动的类型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师幼之间互动方式类型如何划分的不同观点主要倾向包括:林奇和奇凯蒂(Lynch&Cicchetti,1992)等人以关爱师幼为指标将师幼互动划分为支持型、温暖型、冲突型、参与型以及自我控制型五种互动类型。
罗伯特•皮雅塔(Robert C.Pianta,1994)等以描述一个人在各种游戏中积极参与性和消极的依恋性的各种情绪模式类型作为主要心理评价的一个指标,并通过科学研究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法详细地描述了一种由适龄幼儿教师与其他适龄的幼儿之间进行互动的一种特殊游戏方法和其之间互动的情绪模式,将描述一个人在这种特殊游戏活动中各种情绪互动的类型大致地可以划分为:消极依赖型、积极参与型、机能发展障碍型、普遍型、愤怒/消极依赖型和不积极参与型六种。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师幼互动类型的划分多种多样。
对师幼互动划分的角度不同,代表着他们对师幼互动的理解不同,对有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也有不同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2)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豪斯(Howes,1992)研究发现:当班级的幼儿人数越少,教师和幼儿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有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同时研究发现,教师的学历水平影响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水平,学历水平高的教师与学历水平低的教师相比较而言,与幼儿的互动更亲近,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的更细致,对幼儿更细心。
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类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类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9495b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类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也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如何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面对学生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美术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发现成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美术课程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中小学美术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参考。
研究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学生。
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教学政策和课程设置。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推荐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e99b3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6.png)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推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推荐在幼儿园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我为您准备了一些参考文献推荐。
以下是一些深入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文献。
1. 《幼儿园美术教育实施指南》-国家图书馆这本指南是由国家图书馆编写的,提供了有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详细指导。
它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需求,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
这本书是初学者入门的好选择,可以帮助您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2. 《幼儿美术教育原理与实践》-钱谦益这本书由著名的美术教育专家钱谦益所著,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参考书。
书中涵盖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活动示范。
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中的指导能力。
3. 《美术教育学》-赵紫阳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美术教育学的经典教材,也适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
它系统地介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教育方法。
赵紫阳教授基于对幼儿认知和审美特点的深入理解,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实用的美术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4. 《儿童美术教育与创作》-张晓东这本书从审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美术教育与创作的关系。
张晓东教授通过深入研究幼儿的艺术创作过程和心理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关创造性艺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创作能力,并指导您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绘画活动。
这些参考文献涵盖了广泛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主题,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涉及。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您可以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观点和理解。
在我的观点中,幼儿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画画或进行手工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平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7afb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2.png)
创意表达
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创作 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培养 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创意 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
03
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01 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具体的艺术品、图片和实物,引导儿童 观察、感知和体验艺术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02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美术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学 习、感受和表现,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 力。
02 作品分析法
收集并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他们的造型、 色彩、构图等技能表现,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情感 和想象力。
03 访谈法
与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美术活动的 看法、感受和需求,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 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育者应反思所提供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 求,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评 价应关注幼儿的发展 阶段和个体差异,确 保教育目标与幼儿的 发展水平相适应。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 涵盖幼儿的认知、情 感、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全面了解幼儿的 美术素养。
客观性原则:评价过 程应保持客观、公正 ,避免主观偏见,确 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
评价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 兴趣、专注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情感表达与沟通
为儿童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让其 通过艺术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
教授儿童基础的绘画技巧 ,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引导其创作简单的绘画 作品。
手工制作
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和 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培养 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5页word资料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5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75496b7c1cfad6185fa73e.png)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
有关美术能促进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
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
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
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
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4cf60579563c1ec4da7103.png)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
有关美术能促进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
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
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
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
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ed981d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0.png)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的文献综述在国外,艺术教育一直受到重视,并融入了学前教育中。
学前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价值、家庭参与等方面综述一下国外的学前艺术教育。
一、课程设置方面: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课程不仅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单一艺术形式的教学,还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艺术创作与科学、数学、文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方法方面: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强调的是孩子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会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参与、模仿表演等方式来亲身体验艺术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三、教育价值方面: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强调的是整体性教育,帮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发现自我,展现个性,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能慢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发现和激发潜在的艺术天赋,有利于孩子们未来的个人发展。
四、家庭参与方面:
国外学前艺术教育注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帮助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学前艺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们全面性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表达、自主创作,并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和潜力。
同时也提醒我们,学前艺术教育不仅是追求成绩的教育竞争的一部分,也需要我们注重孩子的素质养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参考文献综述与分析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参考文献综述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354a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1.png)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参考文献综述与分析在幼儿园阶段,美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导幼儿接触绘画、音乐、舞蹈和手工等艺术形式,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美育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美育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艺术形式的引导能够促进其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大量研究表明,美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还能够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在实践中,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等多种形式。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他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为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艺术体验来实现。
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注重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认为教师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美育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众多的研究证明,幼儿园美育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培养,能够更好地欣赏美的事物,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美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科技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衔接学前、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美育教育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研究综述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c18e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1.png)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
本文将对近年来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1.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2.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学会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教育需要幼儿动手操作,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现状1.教育内容:目前,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绘画、手工制作、雕塑、剪纸等,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2.教育方法: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游戏化等教学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3.教育评价: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评价注重过程,不仅关注幼儿的作品成果,还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充分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
4.教育资源: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教师、环境、材料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三、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研究热点1.美术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者们探讨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2.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培养的作用:研究者们关注美术教育如何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养情感和陶冶情操。
3.美术教育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者们探讨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策略研究:研究者们尝试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效果,包括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
幼儿园艺术教育参考文献综述
![幼儿园艺术教育参考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d79a3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4.png)
幼儿园艺术教育参考文献综述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综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参考文献,探讨其核心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
核心理论综合发展理论综合发展理论认为艺术教育应该全面促进孩子们的智力、情感、身体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该理论主张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获得感知、表达、创造和欣赏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内隐性学习理论内隐性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创造性表达和个体差异的尊重。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非仅仅通过直接教学。
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同时,艺术教育也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和发展良好的态度。
实践方法经验贯通法经验贯通法是一种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经验和兴趣的艺术教育方法。
通过与孩子们的平时生活经验和兴趣密切结合,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来进行艺术教育的方法。
游戏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多元化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孩子的需要和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和教学资源,满足孩子们的个别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中的艺术教育实践绘画教育绘画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通过绘画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老师可以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绘画材料和技巧,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创作。
手工制作教育手工制作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形式。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b9055e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6.png)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美术教育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参考文献,用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1. 北京市高温瑜伽健身学校编著,《幼儿园美术教育指导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对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实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董玲,《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集》,中国青少年出版社,2015年。
这本论文集汇集了幼儿园美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了大班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了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3. 乔治·帕理斯,《儿童绘画的语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本书介绍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探讨了幼儿园大班绘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对教师了解儿童绘画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帮助,有益于提升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专业素养。
4. 龚悦编辑,《幼儿园美术创作教学探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20年。
这本书以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幼儿园大班美术创作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提供了多种创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和启发。
5. 肖凤英,《游戏: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桥梁与催化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本书研究了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游戏与美术教育的结合探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6. 何素敏主编,《幼儿美术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这本教材包括了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涵盖了绘画、手工、造型、色彩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e1686c7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6.png)
幼儿园美术教育参考文献1. 引言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2. 理论基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美育学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美育学理论包括美的本质论、教育性美论和自由创造论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① 美的本质论:美的本质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感受性、认识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幼儿园美术教育应通过感知、认知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② 教育性美论:教育性美论认为美的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美育过程,通过美的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智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③ 自由创造论:自由创造论认为艺术教育应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创造环境,通过自由创造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价值感。
3. 内容设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设置应围绕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展开,包括绘画、手工制作、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内容。
① 绘画: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和沟通能力。
绘画内容应包括自然界、社会环境、想象和创意等不同主题,同时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②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手工制作内容应包括纸艺、剪贴、拼贴、粘贴等不同形式,同时可以结合幼儿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制作项目。
③ 色彩:色彩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通过色彩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推荐与参考文献
![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推荐与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47eabe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7.png)
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推荐与参考文献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推荐与参考文献1. 绪论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选择合适的美术教育资源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参考文献和个人观点,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推荐2.1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针对幼儿的特点,推荐使用《启迪·儿童美术》、《幼儿园美术教育大观》等课程,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感,适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需求。
2.2 儿童美术绘画教材推荐使用《小小画家》、《童趣绘画》等绘画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画面质量高,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2.3 幼儿美术游戏教具《儿童涂鸦大全》、《趣味手工制作》等教具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3. 参考文献在选择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时,可以参考以下文献:3.1 《儿童美术教育心理学》王晓莉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3.2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纪江红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施方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的评估和参考文献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适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资源是需要注意多方面因素的。
参考文献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和参考文献,为幼儿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
5. 个人观点在选择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时,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教材的内容质量、适用芳龄、教学方法等因素。
参考文献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美术教育。
关于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02c19fbe1e650e52ea99e5.png)
关于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有关美术能增进人进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
而作为人的进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倍受关注。
从美术活动能全面增进幼儿和谐进展的大体假定动身,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类实验结果、大体原理、方式,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增进作用。
一些学者乃至以为,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
以此为背景,咱们尝试对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奉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美术教育,进而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从其对象年龄特点、身心进展规律、实际生活经验等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目前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二期课改良展现状动身,将会把咱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本文期望能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利的视角。
一、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种理论1. 罗恩菲尔德的理论罗恩菲尔德是美国美术教育家。
他的美术教育思想被称为工具论。
罗恩菲尔德以为“艺术教育对咱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奉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进程中的一切,造就身世心健康的人”。
①因此,他超级强调美术教育的价值,重视美术创作的进程,主张通过美术创作增进儿童健全进展。
罗恩菲尔德提倡教师不该干与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依照其进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缘,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发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进展美术能力。
罗恩菲尔德以为这种自我表现的进程远比表现出来的结果显得重要。
罗恩菲尔德在儿童美术的评价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以为,儿童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他们身心两方面的进展。
所以,他把儿童的情感、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进展作为主观评价标准;把进展阶段、技能和作品的组织三个方面作为客观评价标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de55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1.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篇一《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多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
本文试图尝试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对策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1.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技能”学习的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占主流地位过分强调绘画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儿童情感的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很多家长就以儿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成败。
这就迫使幼儿园不得不教授更多的技能技巧,以此来获得好的作品,呈现所谓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家长的眼球。
但是,那些看似优秀的作品却失去了孩子本身的童趣。
学前儿童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享受其中的喜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儿童的很多心理活动或者心理问题都可以从绘画中反映出来。
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
2.教育内容方面,绘画内容过于刻板,强调模仿和再现教师的选材常常不能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点,很多都是让儿童按照教师画的或者是画册上的样本来临摹。
经常都是教师做一个示范,然后所有儿童画的画基本上都和教师的大同小异。
这样做以后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集体里,甚至是在同一个画展里,从各式各样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模式化的形象。
这样做不仅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使儿童的思维僵化,导致他们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阻碍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6e8e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5.png)
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发布时间:2021-03-29T03:53:41.6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总第364期作者:刘瑾胡燕妮[导读] 美术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幼儿身体小肌肉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陕西省宝鸡幼儿园721000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幼儿身体发育、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主体性与自信心和研究结论总结等方面,就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我们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身心发展一、美术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美术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幼儿身体小肌肉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邱云指出,通过绘画,有助于儿童身体的发展,增强其活动的协调性,绘画中由于手、脑、眼并用,对发展儿童手部小肌肉群,增强脑对手活动的控制力,都有积极作用。
刘升也指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常常有幼儿动手的过程,如:用在使用泡泡泥、橡皮泥等材料时,有捏、压、搓的动作;使用彩笔、蜡笔等进行绘画;使用剪刀进行基础剪纸,等等,这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十分常见的动作,可以发展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以后身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生活技能有着良好的积淀作用。
二、美术教育对幼儿审美的影响审美情趣方面,李丽珍在她的文章中指出,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绘画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条件,灵活运用集体、个别等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感受美的活动机会,使幼儿在充分感受美的基础上,理解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方面,刘升指出在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欣赏色彩的美,让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这些都可以给幼儿以美的感受,不断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
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
有关美术能促进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
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
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
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
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学前美术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优越的功能,因为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以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潜能、智慧、价值和乐趣,获得真、善、美高尚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
2.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
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和历史三方面构成;必须经
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
这是本质论的提倡者艾斯纳提出的,与他观点相似的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
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术语。
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1.以传统的技能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在古希腊时代,儿童学习美术主要在文法学校中进行,儿童模仿教师描画字母轮廓。
在20世纪早期,英国美术教师史密斯他认为绘画教学要像书写一样,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
德国的美术教育和英国、美国的教育实践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教师示范,让儿童模仿和练习线和形。
日本在明治初期,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绘画局限于用笔描绘正确的图形。
(2)我国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最主要的方法是临摹和记忆,不能发挥幼儿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价值,重结果,轻过程,讲究功利性目的。
传统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出示范画、讲解、示范。
上世纪70年代风行的简笔画教学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杜威采用进步主义教学法,指出在美术课中应让儿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应重视和欣赏儿童的发展过程的有限经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必提供指导,更不应干涉,他提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智能。
卢梭、德国柯思修泰纳和齐赛尔提倡让儿童到优美的环境中去,反对临摹。
视觉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不以一条准则、一门学科、一些抽象的技巧,或被视为其他任何关注技巧本身的方式教幼儿。
在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学校,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对于还没有具备正式书写和阅读能力的幼儿,使用视觉和图像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是很容易的。
但这并不表示在幼儿使用工具、材料和图像、视觉表现方式时,不给予任何指导。
在开始画画前,交流他们真实看到的事物,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观察的早期经验,能为孩子的绘画和创造带来一定的好处。
儿童的作品被谨慎地储存和展示,让幼儿们感受到成人对其作品的重视,激励幼儿更投入和认真地进行他们的创作。
加登纳也认为,那些已经掌握了符号系统而又能不受其束缚的人,“易于获得最新鲜的概念,最原初的行动和最独特的情感组合”。
幼儿园应
任凭儿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而不是过早地教导儿童线和形的画法。
(2)我国的教学方法
朱家雄和孔起英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开展。
通过欣赏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绘画、手工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孔起英指出应通过美术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情感教育,重视儿童审美经验的积累,她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在个性方面的教育,刘志红、李连春和高明认为,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应从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实施美术教育,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2]王洋,赵英辉.从彼此颉顽抗衡到相互借鉴发展——对工具论与本质论的评价及二者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网络财富,2010-11-23.
[3]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4]苏慧红.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如何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探索,2006-12-30.
[5]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