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0 概述

第四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二、 理解与思考《指南》中艺术领域教育的规定
(四) 支持与引导幼儿审美感受与表现及相关问 题的理解与思考
根据《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给出的原则对教师支持和 引导幼儿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做了具体的规定。
(三)视艺术教育为文化教育
在不同教育阶段的音乐与美术教学过程中,艺术教育努力营 造出多样性的生态优势: 一方面创设多样性的文化情境,增加文 化含量,使学生通过艺术活动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以及对艺 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进一 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艺术与其他学科、艺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第四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教育的目标与建议
表现与创造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第四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教育的目标与建议
表现与创造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概述
目录
1 • 认识艺术 • 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2
3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4
第一节 认识艺术
1
艺术的本质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从 精神层面、活动过程的层 面、活动结果层面三个层 面来认识。
2
艺术的类型
可将艺术分为艺术形象的存在 方式、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 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分类的 美学原则、艺术形象的表现方 式。
第四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历史回顾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要点一
要点二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将更加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与舞蹈、戏剧、美术等领域的结合,以全面培养儿童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增强音乐创造力
0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CHAPTER
歌唱活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授孩子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以及如何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歌唱。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的歌曲,包括儿歌、民歌、世界各地的歌曲等,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0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
CHAPTER
01
02
培养音乐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材料,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培养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音高、音强、音色、节奏等方面的感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目录
CONTENTS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CHAPTER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它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和手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音乐方面,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通过歌唱、音乐游戏、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元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美术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会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颜色、形状和材质的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舞蹈艺术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幼儿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同时,舞蹈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手工制作也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通过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可以通过塑料、纸张、布料等材料来进行,让幼儿体验到手工艺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艺术互动,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童的自然发展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 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德国著名音乐家卡 尔·奥尔夫所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 归纳为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等。
•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听力训练,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 (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 习、创造性能力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 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等。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 (一)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 好、初步萌发其感觉美、欣赏美的情趣
• (二)帮助学前儿童获得简单的音乐知 识和技能,提高其表现美、创造美的能 力
• (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参与性 (二)综合性 (三)游戏性 (四)开放性
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 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 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佐尔坦所倡导并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他 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 乐为基础。
• 二是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 • 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倡导顺应“儿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摘要: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艺术教育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影响3.艺术教育领域的具体内容:音乐、美术、舞蹈等4.艺术教育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5.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6.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7.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案例分享正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我国新的教育纲要中,艺术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它与其他领域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欣赏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美术、舞蹈等是艺术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
在这些领域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和表达美的内涵。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高感,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舞蹈教育则可以塑造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韵律感。
艺术教育活动的目的,并非是将幼儿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而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艺术的世界里感受美、表达美,从而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适合幼儿的艺术教育活动。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艺术教育。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绘画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通过幼儿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和自信心。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享:在一次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展示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形,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拼画。
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一幅幅富有个性的作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摘要: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2.1 音乐教育
2.2 美术教育
2.3 舞蹈教育
正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开设艺术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智力水平,给幼儿带来美感和愉悦,带来自信与快乐。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2.1】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唱歌、听音乐、音乐游戏等方式进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2】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
【2.3】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同时,舞蹈教育也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舞蹈教育包括基本舞蹈动作、舞蹈表演、舞蹈创编等,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概述》教案

20~20学年 第学期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授课班级
课题(项目)名称
项目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概述
授课时间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实验/实训□
习题□复习□其他活动□
授课地点
导师意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艺术学习的特点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点;理解艺术教育活动方案各要素的基本要求。
活动准备是学前儿童音乐活动预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活动前必须要做的工作。活动准备是否细致、充分,直接关系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成败与质量。那么,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呢?
能力目标:掌握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指导要点和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把握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并产生积极学习的愿望;愿意用所学的理论评价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
1.了解学前儿童艺术学习的特点,理解艺术教育活动方案各要素的基本要求。
2.掌握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指导要点和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艺术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并产生积极学习的愿望;愿意用所学的理论评价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美术感知:指的是善于观察和发现,能发现和欣赏身边美好的事物,并能将这些美好的体会运用到日后的美术创作中去。
美术表达:美术活动对幼儿而言绝非简单的技法训练,而是一种情感、情绪的表达。幼儿通过绘画符号传递自己对世界的美好认知与感受。
任务二掌握艺术教育活动方案各要素的基本要求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艺术领域学习的核心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艺术领域目标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学前儿童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学前儿童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艺术领域又包含音乐和美术两个子领域。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摘要: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法
五、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评价
正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活动,旨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艺术教育,幼儿可以感受美、理解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
音乐教育包
括歌唱、乐器演奏等;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舞蹈教育包括舞蹈表演、舞蹈创作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全面认识和兴趣,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包括游戏法、情境法、欣赏法等。
游戏法是通过艺术游戏让幼儿体验艺术乐趣,发挥其创造力;情境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其审美能力;欣赏法是通过欣赏名作、名曲等,让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艺术素养。
五、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评价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
美的形态论
美的存在形态
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
崇高
社会美
优美
艺术美
悲剧
科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类的审美经验 和美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影 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 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 注重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想象,让幼儿充分 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表现
• 激发情趣、激活兴趣、体验审美愉悦、体 会满足感和成功感
• 为实现幼儿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 艺术教育要走向幼儿生活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音乐活动 音乐表现
歌曲 乐曲 戏剧
音乐欣赏
歌唱活动
•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人的审美教 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艺术 是对个人目的明确施加审美影响的基 本手段。
•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 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 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 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 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 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 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 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 高。
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 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 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 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概述
目录
一
美育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二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
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 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 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 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 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 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 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 人。
爱因斯坦
蔡元培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 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 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 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 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 叫做美育。”
——《美育与人生》
一、美育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一)美育
• 什么是美感? • 主体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和所获得的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 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 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 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 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 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 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 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3.陶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感染学前儿 童,并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最终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儿童歌曲 其他歌曲
韵律活动
律动 舞蹈 其他节奏活动
节奏乐活动 打击乐
绘画、雕塑、工艺 美术、建筑、自然、
环境
美术活动
美术欣赏
美术表现
绘画活动
命题画 意愿画 装饰画
手工活动
纸工 泥工 其他材料的手工
• 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道德、人 格趋于完美的素质教育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 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 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发生深刻 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 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美育的功用:
• 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值取向。个人生活 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美育,使个人接收某 个社会关于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 的概念,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价值取向。
• 第二,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包括发 展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完善 人的审美趣味,培养人在艺术活动和其他 活动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 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 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 认识真理。“观古今于须臾,览四海于一瞬。”
• 艺术教育是对人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人在面对 危急时引起的恐惧感,看到丑恶事物时引起 的憎恶感,欣赏完美的艺术时所产生的愉悦 感,对美好事物产生的爱慕感等都是人对客 观事物的态度,即是情感。情感,不仅反映 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
• 《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
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中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