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浣溪沙》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7853ee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4.png)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见。
起写燕雁随云,南北无定,实以自况,一种潇洒自在之情,写来飘然若仙。
“数峰”两句,体会深山幽静之境,亦极微妙。
“清苦”二字,写山容欲活,盖山中沈阴不开,万籁俱寂,故觉群峰都似呈清苦之色也。
“商略”二字,亦生动,盖当山雨欲来未来之际,谛视峰与峰之状态,似商略如何降雨也。
换头,申怀古之意。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两句落应,哀感殊深。
但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己见古今沧桑之异。
用笔轻灵,而令人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此首元夕感梦之作。
起句沈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
“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
“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
“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
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
“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首亦元夕感梦之作。
起言梦中见人,次言春夜思深。
换头言别后之难忘,情亦深厚。
书辞针线,皆伊人之情也。
天涯飘荡,睹物如睹人,故曰“离魂暗逐郎行远”。
“准南”两句,以景结,境既凄黯,语亦挺拔。
昔晁叔用谓东坡词“如王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白石亦犹是也。
刘融齐谓白石“在乐则琴,在花则梅,在仙则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东坡之上。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d6e5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9.png)
《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姜夔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姜夔钗燕笼云晚不忺①。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如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注释]①钗燕: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赏析]这是一首爱情词。
上阕由女子之容妆写出女子之心声,笔笔都写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征--用情专执。
下阕由风中之杨柳说到风中之鸳鸯,语语都见得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特征--尔雅温文。
女子只是直说,读书人则言必用此兴。
但他比兴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纯似口语。
浣溪沙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①,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③,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②头:指船头。
恶:猛,厉害。
禁诗:摆布。
③浦:水滨。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那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
赏析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掩饰不住愁容惨淡。
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
“拟将裙带系郎船。
”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
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
痴语最见痴情,故妙。
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
“别离滋味又今年。
”“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离滋味的人,才能在临别之前,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e751dac5da50e2534d7f70.png)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朝代:宋代作者:姜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作者简介】姜(jiāng kuí 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
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等名公臣卿往来。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工、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终生布衣。
姜对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述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
而姜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清空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
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为代表。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
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
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
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
这种不够本色的词风在南宋初中期成为词坛的主流。
著原文翻译及赏析
![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ca2a0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d.png)
著原文翻译及赏析著原文翻译及赏析著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古诗简介《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春暮时节,然看似写景,实则以景物暗喻人情。
下片描写词人愁病交加,欲去仍来,犹如落花拂了还满,将人愁肠欲断的内心悲痛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而其身世之感,兴亡之感使此词眼界扩大,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感情也愈见深沉。
全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怀念之情。
翻译/译文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王宫殿里,美人在溪流中采集香草。
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
花朵凋谢最是令人怜惜,燕子也学人偎红倚翠,轻轻依偎着花朵。
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
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这成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梁上燕巢空荡,笑燕子没有像它们一样双宿双栖。
注释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格律俱为平韵格,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
本词为六十字。
②“丝雨”二句:意谓细雨蒙蒙,云中夹带着水气,吴宫里残花散落了满地。
嫣香:娇艳芳香的花。
③“酷怜”二句:此言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娇美的宫花极易败落,故而连小燕子也学着人的样子怜惜起花来,它紧紧依偎在花下。
偎红:紧贴着红花。
④恹恹(yān):精神委靡不振貌。
⑤“不成”二句:意谓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
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
宋晏殊《采桑子》:“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创作背景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大概写于暮春时节,此时的纳兰不仅因逝去的春光而心生感慨,身体也正抱恙而忍受着折磨,愁病交加,以致于他竟生出了兴亡之叹,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鉴赏文学赏析此词抒写暮春时节,愁病交加,万般无奈的情景。
古诗词鉴赏《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
![古诗词鉴赏《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https://img.taocdn.com/s3/m/eeda756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d.png)
古诗词鉴赏《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宋贺铸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杨柳暗栖鸦:杨柳幽暗处,栖息着归林的乌鸦。
化用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鸦”意谓春色已浓。
和月:趁着月色。
捻:摘取。
粉香:指梅花的花香,此以花香代替花枝。
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
寒似:寒于。
夜来:昨夜。
些(sǎ):语助词。
楚辞中往往有将“些”置于语尾之例,如《招魂》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译文楼角的一缕晚霞刚刚消失在天际,淡黄色的杨柳掩住了巢里乌鸦的踪迹。
美人在月光下将梅花摘取。
笑拈着芬芳的梅瓣回到互相通连的门里,放下帘幕把窗纱紧紧遮蔽。
东风冷冷的,同夜间没有什么差异。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贺铸笔下,常出现超凡脱俗的美人形象。
如《青玉案》中芳踪缥缈的美人,《感皇恩》中罗袜生尘的女子,这首词写的也是一位这样的美人。
赏析这首小令是一幅初春夕照图,并以轻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时的生活片断。
全词以写景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也作为月夜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气,美丽迷人,体现出潇洒脱尘的风致。
开头出现在画面上的不是一座高楼的全貌,而是它的一角。
这一角红楼,正具有“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艺术魅力。
在它上面,一缕晚霞正在消逝。
用“初”就是说那一缕霞光,眼看着正在消失,从时间说有个变化的进程,但它是那样快。
不过人却是看得见,感觉得出来的。
总之,这一句不是一幅静止的画,它给人以动感。
“淡黄杨柳暗栖鸦”。
杨柳淡黄,知是初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指的都是初春。
在淡黄杨柳之中,有乌鸦栖息其中。
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给人以景物清幽之感。
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来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该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吧。
经典宋词《浣溪沙》精选五首
![经典宋词《浣溪沙》精选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5c960bf90029bd64783e2c9a.png)
经典宋词《浣溪沙》精选五首【一】经典宋词《浣溪沙》精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阕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33c4e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2.png)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浣溪沙》鉴赏(15篇)
![《浣溪沙》鉴赏(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c7a5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b.png)
《浣溪沙》鉴赏(15篇)《浣溪沙》鉴赏(15篇)《浣溪沙》鉴赏1【作品介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
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
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原文】浣溪沙①漠漠轻寒上小楼②,晓阴无赖似穷秋③。
淡烟流水画屏幽④。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⑤。
宝帘闲挂小银钩⑥。
【注释】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
“沙”又写作“纱”。
又称《小庭花》、《满院春》。
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
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白话译文】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
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赏析】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cc65f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0.png)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
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
姜夔在合肥的诗歌
![姜夔在合肥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8d896f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8.png)
姜夔在合肥的诗歌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号白石道人,他在合肥时创作了多首诗词,以下是部分介绍:
-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戴上钗燕,挽结云鬟,晚来梳妆可却无法欢心。
一心想用裙带拴住你那将要离去的兰舟,别离的痛楚滋味又一次涌上心头。
- 《凄凉犯》: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
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1197年的元宵节,姜夔在梦中回到了合肥,那是他与心爱的女子初遇的地方。
梦醒后的姜夔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
-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宋宁宗庆元二年冬天,姜夔在无锡,想回到合肥却不能够,于是怀着一种迟暮之感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词。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简析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bfc7ce7c1cfad6195fa795.png)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简析浣溪沙
余女须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
丙午之秋,余以安甥或满舟采菱,或举火置兔,或观鱼簺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曲。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①,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②,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注解】
①霜鹘:苍鹰。
②四弦:指琵琶。
【赏析】
这是作者怀念合肥恋人的词作。
词作以抒写天地的高旷,表露万缕相思的深切,充满了异常沉痛的离恨,语言委婉曲折。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译文及鉴赏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95438c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8.png)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译文及鉴赏《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是由姜夔所创作的,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宋代: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译文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
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
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注释浦:水滨。
棹(zhào):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
长(zhǎng)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要:通“邀”。
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重云:重重云层。
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恶(wù):猛,厉害。
禁(jīn)持:“禁”通“今”,摆布。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赏析“雁怯重云不肯啼。
”起笔写向空中。
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
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
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
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
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
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
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51e33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png)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浣溪沙朝代:宋代作者:姜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作者简介】姜(jiāng kuí 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
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等名公臣卿往来。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终生布衣。
姜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述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
而姜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清空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
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为代表。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
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
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
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李清照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诗词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诗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1e2c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9.png)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诗词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注释】
①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时词人客吴兴(今浙江湖州)。
②剪灯:收灯。
峭寒:料峭寒气。
③蜜炬:蜡烛,此处指灯。
李贺诗有“蜜炬千枝烂”句(《河阳歌》)。
④玉笙吹彻:用李璟《浣溪沙》词“小楼吹彻玉笙寒”意。
夜何其:夜已深意。
⑤靥(yè):面颊上的.微涡。
【赏析】
“春点疏梅雨后枝”,梅花已是高洁之物,春雨更是润物细无声,适时而至的春雨,将疏疏的梅花浸润之后,该是多么清新可人的景象啊!
“翦灯心事峭寒”,化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
李商隐的这首诗向来为人们所激赏,原因在于诗中反映出的浓厚、真挚而清纯的友情。
“春点疏梅雨后枝”是景语,清;“翦灯心事峭寒时”是情语,亦清;而整首词就是在这片“清”气笼罩下流露出一缕轻松、愉快之情,直纯而自然。
[浣溪沙晏殊]晏殊
![[浣溪沙晏殊]晏殊](https://img.taocdn.com/s3/m/4a2e783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5.png)
[浣溪沙晏殊]晏殊晏殊篇1: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
浣溪沙是一首名气极大的伤春词,亮点就在于思藏于情中。
下面是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欢迎阅读了解。
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训练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dd7fa4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b.png)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
②恶:猛烈,很。
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
D.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16.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分析不当。
水浦中渐生的小草呈现出一番绿意,它引发了词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词人从这绿色的小草上,想到自己家的梅树应该长及门楣之处,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
16.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
②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使词人心情变得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方法的能力。
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需要将上、下两阕进行比较,一般都是找同一个角度来比较分析,这样才有可比性。
【评分细则】每点3分,答出关键词,意思对即可。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9e539a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2.png)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一、姜夔词的背景与特点1. 姜夔的生平与背景姜夔(约公元12世纪)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姜子牙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对他的词作影响深远。
姜夔在文学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也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的词风。
2. 姜夔词的特点姜夔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他的词作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婉约的爱情词,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词,同时也涉及社会和时事的议论。
他的词语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他独特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二、姜夔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1. 姜夔词的创作技巧姜夔的词作充满了艺术的技巧和手法。
他善于运用对仗、比喻、排比、转喻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富有韵味和感染力。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2. 姜夔词的表现手法姜夔的词作在表现手法上也非常独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他也注重抒发自己对社会和时事的看法,通过词作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三、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与影响1.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姜夔的词作在南宋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表达深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他的词作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南宋词派的代表之一。
2. 姜夔词的影响姜夔的词作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在南宋以及明清时期都备受推崇和传颂。
他的词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注重对社会和时事的关注和批判。
四、姜夔词的代表作品赏析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浣溪沙晏殊赏析
![浣溪沙晏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95d2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6.png)
浣溪沙晏殊赏析
《浣溪沙晏殊》是明代文学家杨士奇创作的一首词,被
誉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词牌音乐、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浣溪沙晏殊》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浣溪沙晏殊》的词牌音乐。
词牌音
乐是古代词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浣溪沙晏殊》选用了平调,平调简洁明快,旋律抑扬顿挫,能够很好地体现词的意境与情感。
整首词的词牌音乐流畅、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听觉享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浣溪沙晏殊》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词以儿童为主角,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塑造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童年世界。
词中的小主人公浣溪沙爱吃莲子,喜好玩耍,活泼可爱。
而河上钓鱼的儿童为其伴奏,增添了乐趣和温馨的氛围。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词作者成功地展现了纯真快乐的儿童生活。
此外,《浣溪沙晏殊》还通过情感表达传递了人生哲理。
词中以“浣溪沙”的悲伤命运为线索,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在浣溪沙的悲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切体验,也让我们从中领悟到珍惜当下、把握机会的道理。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让《浣溪沙晏殊》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总之,《浣溪沙晏殊》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哲理的古
代词作。
通过词牌音乐的流畅和谐、人物形象的生动可爱以及情感表达的传达,该词成功地引发了读者对童年纯真和人生哲
理的思考。
无论是在音乐欣赏还是文学鉴赏上,《浣溪沙晏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浣溪沙》鉴赏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 全词主要描写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的感 情心里的变化, 从而表现古代女子对感情的痴心和专一, 全词读来略带一点感伤 的情怀,但是它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确实很细腻。
读来也朗朗上口。
浣溪沙
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姜夔 钗燕笼云晚不忺。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姜夔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 离别合肥之际。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 即成生离死别。
此后,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中,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 史, 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白石怀人系列词。
这是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时, 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 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 掩饰不住愁容惨淡。
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
拟将裙带系郎 船。
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
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 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
痴语最见痴情,故妙。
用女子之 物,道女子之情,又妙。
别离滋味又今年。
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 离滋味的人, 才能在临别之前, 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 《相 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
喃喃一语,辛酸 何限。
凄凉的情味,与美丽的容妆,自成鲜明对比,无限伤情,尽在其中。
下片从自己一面写对情人的劝慰。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你看 那寒夜之杨柳,树欲静而风不止,柳枝参差飞舞,哪得片刻安宁?你看那水上之
1/5
鸳鸯,固疾风劲吹也不得安眠。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何止你与我?些儿 闲事莫萦牵。
离别不会太久,重逢仍旧有期,你不要萦心牵怀,放心不下啊!大 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豪情与潇洒。
不曾想到,此一刻即为生离死别,此 恨绵绵无绝期,所以后来才有当时何时莫匆匆(《浣溪沙》)的痛悔。
鸳鸯风急 不成眠, 实为离别时不祥之语, 实为后来重逢难期的不幸之预谶, 白石合肥情遇, 后来终成一生悲剧。
此词不用典实,不假藻饰,纯似口语,而具见性情。
上片由女子之容妆写出 女子之心声, 笔笔都写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征用情专执。
下片由风中之杨 柳说到风中之鸳鸯, 语语都见得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特征温文尔雅。
女子只是 顺情直说,读书人则言必用比兴。
但他比兴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纯 似口语。
这纯似口语的艺术语言,源于词人纯似友情(夏承焘《合肥词事考》) 的真诚爱心,是从词人性灵肺腑之中自然流出。
白石爱情词的本原在于此,其价 值亦在于此。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