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带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o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C.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答案】D【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理解材料的涵义。

材料的意思在于说明通过强调宗法制的作用,进而起到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重中之重在于体恤、爱护百姓。

故应选D。

25.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

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耕牛C.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答案】C【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5.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殊途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二次测试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二次测试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二次测试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试题卷、答题卡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第Ⅱ卷请用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3.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6.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结合B.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C.“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右侧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4.《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下图是《货郎图》(局部),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挑满玩具百货杂物的挑担抵达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结合B.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C.“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右侧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4.《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下图是《货郎图》(局部),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挑满玩具百货杂物的挑担抵达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试卷

2019年扬州市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第二次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2. 右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叙述是()A. 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 用于农业灌溉C. 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D. 被称为“水排”3. 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一座在安阳境内的东汉大墓进行了考古挖掘。

经过考察后专家宣布:这所古墓就是寻找已久的曹操墓。

不过也有网友的质疑之声。

这些“质疑之声”不应该包括()①发现成熟的青瓷器皿②发现灌钢技术制造的兵器③墓碑中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④关于田庄生活画面的画像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

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下列属于“新时代的内容”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外无物C. 经世致用D. 天人感应5. 明清小说的作品中有颂扬农民斗争、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批判科举制、抨击官场腐败等内容。

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6. 孙中山曾说:“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

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

”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7.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12.“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13.“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

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15.右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16.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

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18.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9.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

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扬州第二次模拟历史答案

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扬州第二次模拟历史答案

2019年扬州市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B2. A3. C4. D5. D6. C7. C8. B9. D10. A11. C12. D13. D14. D15. B16. A17. B18. C19. B20. B21. C22. A23. C24. D25. D26. B27. C28. B 29. B30. C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31. A32. A33. B34. B35. A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 (1) 成就:规模扩大;成长迅速。

(2分)有利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分)(2) 运动: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

(1分)政策:和平赎买。

(1分)(3) 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4) 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等。

(3分)37. (1)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1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1分)(2) 主张:肯定人,赞美人性,歌颂人的力量。

(2分)(3) 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

(1分)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1分)(4) 政治主张: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

(1分)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2分)(5) 认识:人文主义思想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1分)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38. (1) 首创:皇帝制度。

(1分)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分)职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1分)(2) 关系: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相互合作。

(1分)变化:相权分散和削弱。

(1分)影响: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或“加强了皇权”)。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阶段性检测(二)(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结合B.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C.“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右侧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4.《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下图是《货郎图》(局部),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挑满玩具百货杂物的挑担抵达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7分。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

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2.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3.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4.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5.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结合B.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C.“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右侧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D.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关于材料所赞叹的技术成果,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唐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C.直接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D.两汉时使用已经十分普遍4.《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下图是《货郎图》(局部),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挑满玩具百货杂物的挑担抵达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据此可判断当时A.坊市界限取消B.市民阶层壮大C.商业发展繁荣D.文人画派盛行6.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

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推动儒学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C.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广泛支持D.追求民主自由,冲击伦理纲常7.下图为近代某一侵华战争路线图(箭头代表侵略军进攻方向)。

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正确说法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要求发生根本转变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8.下表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B.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D.轻重工业已经得到了均衡发展9.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共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B.极大增强了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C.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D.促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10.中共中央在1924年10月通过的决议中指出,目前国民党中有许多反动的右派分子,军队中没有可靠的革命力量,缺乏足够数量的革命分子,所以国民党根本不能采取革命的军事行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国民大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B.中共已经找到民主革命新道路C.国共合作缺乏相应的政治基础D.中共准备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11.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

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2.山西省阳泉市有一座战争纪念碑,主碑高40公尺,寓意战争发生的年份;主碑与副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石太)铁路,寓意当年这场战争以破袭该铁路拉开序幕。

此战役A.根本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C.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D.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13.为解决如下图所示的社会问题,当时的雅典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奴隶A.废除奴隶制以扩大公民基础B.制定成文法以维护平民利益C.按照财产多寡划分政治权利D.以地域部落来取代血缘部落14.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C.自由贸易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15.右图是17世纪30年代荷兰画作《阅读的老妪》,图中老妪阅读的是荷兰语版本的圣经。

这一现象A.弱化了荷兰人民对上帝的信仰B.展现了荷兰人安逸的世俗生活C.表明新教理论在荷兰得到传播D.推动理性主义思潮兴起于荷兰16.1850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000多公里增加到16000公里。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1852-1870年),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99年,并对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

这些措施A.是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践B.标志着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C.推动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D.保证法国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与这首诗歌风格一致的作品是A.《离骚》B.《红与黑》C.《日出•印象》D.《老人与海》18.“3月10日,游行人数增至25万人。

几乎所有工厂都停工,连商店也关了门。

成千上万各色衣着的人涌上彼得格勒街头。

最令人注目的是,众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小官员甚至军官们,也加入了游行队伍……第二天,首都市区开始爆发战斗,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材料所述事件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19.“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70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78%。

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

美国国内约有30万工人在为完成苏联的订货而工作。

”对上述现象理解最正确的是A.源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调整对苏政策C.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路的延续D.斯大林模式有效避免了经济大危机20.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0%。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源于知识经济的兴起B.未受“滞胀”危机的影响C.促使多极化趋势形成D.助推其谋求更高国际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1分。

21.(13分)有学者认为明清社会以经济变动为核心出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材料二明清时期,各地商人纷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

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办的灯会习俗以徽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而民俗活动又是促销的绝佳时机。

——《徽商研究》材料三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

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

……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

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

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帮的显著特征。

据材料二,简述商帮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3分)(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分析“未完成”转型的经济、政治根源。

(5分)22.(12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

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如《“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4分)(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5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

(3分)23.(12分)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观念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