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25课)

合集下载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线字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学习释疑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25课.唐玄

25课.唐玄

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导学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教学重难点: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活动过程: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玄奘.()缉.拿()高僧.()天竺.()堡垒.()朝.拜()2、词语理解 (写在课文里面)束手无策百折不挠家喻户晓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取经原因()(二)、取经经过()(三)、取经影响()二、合作探究1、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2、玄奘西行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文中画)3、玄奘西行取经,途径哪些地方?(在文中画)4、在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吗?5、在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中,给你留下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6、你能悟出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7、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在文中找)8、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三、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惑?四、课后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miáo zhǔn zhuì luî bīnɡ báo kînɡ zhì ké sîu sōu suǒ()()()()()()sānɡ shán qián fú shǒu liú dàn shēn yín hōnɡ zhà jiénàn()()()()()()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大义()()()情()志临()不()()生()义同()敌()披()斩()众()成()()流()柱造句:1、2、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九上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第25课导学案25词五首【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难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法指导】重在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第1课时(二)《武陵春》、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第2课时、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4)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句。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背诵。

当堂成诵。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课时、自我检测注释填空。

(1)《破阵子》选自《》,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给加点字注音麾.下()炙.()了.却()的.卢()(3)解释吹角: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2

《刘姥姥进大观园》学历案【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标要求】L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设计说明:本课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课标要求,目标1在通过阅读过程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掌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进一步把握住人物的形象。

目标2通过结合课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语句描写,来分析出人物的具体形象。

锻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技巧和能力。

目标3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增加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1.《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选读课文。

本单元节选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名著的几个片段。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塑造了一个貌似直爽、快直、艰辛、勤俭、穷酸的农民形象,而实际上刘姥姥是一个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她有着机敏睿智的头脑,是一个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 是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她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2、传统小说的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期中人物形象的分 析主要是抓住人物外在形象特点(身份、职业、地位等)和人物内在性格特点(语 言、动作、神态等)两方面来完成。

第25课《活板》导学案

第25课《活板》导学案

25活板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留意某些词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及特点,分析段落间的逻辑联系并掌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

参考课下注释来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继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继续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及特点,分析段落间的逻辑联系并堂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几个国家之一。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伟大的具有独特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我国长时期居于世界的前列,对东方以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学习《活板》这篇文言文,一起去探索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奥秘吧。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精通多学科知识,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

其代表作有《梦溪笔谈》《良方》等。

2.知识链接《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这部作品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收录记述609条(其中自然科学类189条,人文科学类420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化学、物理、水利、建筑、医药、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难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了解历史)1、浏览本课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主要问题是:(1)(2)2、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概况(1)产生:世纪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原因: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走上“”道路。

(3)“短暂的春天”①时间:期间②原因: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4)凋谢萎缩①时间: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②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的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③代表:出现了、卢作孚、等著名企业家。

2、特点: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②虽然有利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③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的大城市。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1)概况:世纪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轮船、电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促进了,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1)背景——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①变习俗:、易服和劝禁缠足等;②变礼节:废除,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④新式生活方式:、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⑤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⑥新式服饰:旗袍、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格式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九上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格式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九上第25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预习导学题目设计:【作者、背景】【生字词】【整体感知】【研读探究】【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二、能力拓展题目设计:【选择题: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语言运用】【课外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调.停tiáo发怔.zhèng岔.气chà促狭.xiá筵.席yánB.蓼.溆liǎo戗.金qiàng四楞.léng游逛.guàng刘姥姥.lǎoC.威武.wǔ撑.船zhǎng鸳鸯.yāng裹.着guǒ宝钗.chāD.筷.子kuài铁锨.xiān蹲.着dūn嘱.咐zhǔ腮.帮子sā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楞游逛鸳鸯调停发怔刘姥姥B.蓼溆戗金麈尾岔气促狭筵席C.威武撑船丫鬟裹着宝钗沉甸甸D.筷子铁掀蹲着嘱咐黛玉鳃帮子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A. 他那坦率、暖和的笑脸和自信的模样让我不由地发怔..。

B. 那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

C. 在北京小茶馆儿里,郭德纲常常把观众们逗得笑岔气..。

D.小明吩咐..妈妈,放学后一定要给他买面包。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二、语言运用: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2013年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

导学案25课老师版

导学案25课老师版
(设计意图:之前对关键字和句子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两种不同的情感,两个不同的形象。为什么会表现两种不同的形象?让我们自然想到作者写这两首诗时不同的经历与写作背景,从而产生不同的诗歌风格。)
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你还能想到其他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名言名句吗?
明确:
如: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积累杜甫的古诗名句: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⑵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⑸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考点指津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1——7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望岳》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请从这两个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泰山从而表现出神奇秀丽的景色。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有人说,妇人的这些“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如果是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官吏说了什么话。
明确:
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明确: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

流,寻求、择取。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夜。

寤,睡醒。

寐,睡着了。

] 【句段分析】“参差荇菜”上承“关关雎鸠”,即景生情,以荇菜流动喻淑女之难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也是以“兴”开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向她求爱得不到回应,日夜想念她坐卧不宁。

相思情长啊夜也长啊,害得人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服:思念。

服,想。

悠:思念。

辗转反侧:意思是说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句段分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追求不到就从早到晚地想着她。

“悠哉悠哉”写出了思念的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深。

第二章(3~6句):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两手不停地左右采摘。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弹琴鼓瑟好让她喜爱。

)[琴瑟:古代弦乐器,可奏同调,常用来比喻男女相亲相爱。

友:亲爱。

]【句段分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两手不停地左右选择。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敲钟打鼓好让她快乐。

) [笔(mào):选择。

钟鼓乐之:用钟鼓奏乐使她快乐。

钟鼓,敲钟打鼓。

]【句段分析】第三章(7~10句):写小伙子幻想与心上人结合之后的喜悦。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深秋的芦苇啊真茂盛,清晨的白露啊变成霜。

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另一方。

) [蒹葭(jiānjiā):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霜:凝结成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

) [溯洄(sù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课题词五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预习导学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合作探究◎“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教师总结:时间,;景物,;就人物情感而言,《武陵春》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1.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合作探究(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词五首》导学案☆课文导读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望江南》写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的忧伤之情。

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渔家傲》一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这首词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武陵春》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由现实生活写到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脉脉(mò)白蘋洲(pín)千嶂里(zhànɡ)燕然未勒(yān lè)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ɡ)锦帽貂裘(qiú)千骑(jì)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 měnɡ)载不动(zài)麾下(huī)五十弦(xián)的卢(dí)二、词语释义脉脉:诗中形容阳光微弱。

塞下:边地。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勒:刻石记功。

报倾城:报,告、语。

语文: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25 《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 2、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文学主张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学习难点:学习文章的写法,理解作者的主张导习过程:学前准备:1对课文进行感受性阅读,初步理解大意,明确难点。

2.原文默写填空: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_____。

其气充乎其中而_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3、理清思路:文章旨在求见,作者却先从__养气____说起,然后写到自己的__游历____经历,最后表达__仰慕____之情,提出求见___之意,水到渠成。

4、解释词语: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微薄的俸禄)..(丰彩)非有取于斗升然幸得赐归待.选(有幸)使得优游..数年之间(从容闲暇)可教而辱.教之..之书..(诸......).百氏..(屈尊)故其文疏荡..(.洒脱而不拘束子百家)而见.乎其文(表现)太尉执事..:(侍从,受差使办事的人)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学为.如此之文哉(作)自主学习:阅读课文1、2、3段回答:1、文段选自课文《栾城集》,作者苏辙,与苏轼、苏洵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2、区别各组加点的词。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虽然)而辙也未之.见焉(代指韩琦)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表现)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见到)过.秦汉之故都(助词“的”)恣观....终南、嵩、华之高(纵情观览)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太尉以才略..(寻求)..冠天下(第一)求天下奇闻壮观3、翻译文言句子。

(1)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_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 .(2)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___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____合作探究:1、作者说“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其用意是什么?__称赞韩太尉的才能,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___________2、写出两个含“至”的成语,成语中的“至”要与“思之至深”的“至”意思相同。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导学案课程名称: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十五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学习目标:1. 了解和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3.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导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2. 展示一幅描绘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猜测与大观园有关的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与过程:一、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初步理解;2. 教师围绕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中的细节。

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以及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2. 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例如对人物形象的描绘、环境描写、对话等;3. 通过学生讨论,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分析人物形象与描写手法1. 分析刘姥姥的形象,例如年纪、性格、经历等;2. 分析其他一些重要角色的形象和特点,例如柳如是、贾母等;3. 分析作者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展示和塑造这些人物形象。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内涵;2. 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片段或戏剧表演,让学生对大观园的形象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总结:1.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进行总结;2.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3.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自选一篇精彩的语文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读后感;2. 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写一篇短文,描写这个角色的形象和特点;3. 提醒学生阅读下一课的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四、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1.和学生一起回顾故事情节,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把握主线;2.引导学生思考,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的遭遇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3.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刘姥姥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压迫和不公,以及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巨大差距;4.表达主题: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上层人士关注底层人民的困境,展现了对社会改革的思考和呼唤。

山东省三中九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三中九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二、课前准备1、背诵默写这五首词。

学习课本练习题后面关于词的知识。

2、注音麾()下炙()塞()外的卢()马霹雳()赢()得舴艋()舟擎()锦()帽貂()裘千嶂()里羌()管斜晖()脉脉()温庭筠(yún)3、《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朝代)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有词集《漱玉词》。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三、学习过程望江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温庭筠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1、《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执笔:王中于
内容:25、《词五首》课型:新授时间:2013年9月25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的好词佳句和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学习指导:
一、给下列加线字词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斜晖脉脉()千嶂里()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
三、默写下列词句
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欲语泪先流。

8、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9、,弓如霹雳弦惊。

10、了却君王天下事,。

四、文学常识填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其中“壮词”的意思是。

五、《词五首》主题思想:
1、《望江南》
这首词描写了思妇等候丈夫归来时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

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

2、《渔家傲—秋思》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通过对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武陵春》
此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后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追忆了辛弃疾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他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