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第1篇】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
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
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
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
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
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朱光潜编著,岳麓书社出版。
本书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一“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
”当我看到朱光潜写了这么一句话时,我便知道"学问之海无涯无际。
”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探讨一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革新、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
作者娓娓地谈论了自己的观点,给青少年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指引。
作者在《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所谈论的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在当今是非常适合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过分推崇效率,做事难免轻浮粗率,所以难以做出艰苦卓绝的成就。
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希望我们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效率,做一个沉稳而不浮躁的人。
其中最令我受益的是《谈动》《谈静》这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道出了动与静的好处。
他说,动是人的一种天性,人需要顺从这,种天性,心中的烦恼才得与宣泄,人才会感到快乐;静即静下心来感受,沉下浮躁的心,它能沉淀人的各种繁杂的思绪,过滤人的心情,让人感受到静中趣味。
以前,我们总是被要求运动,理由是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总是被批评不能安静下来,理由是临近才能修身致远。
于是我们开始讨厌课间十分钟的体操,又不能忍耐课上四十五分钟专心听课。
我们开始逃避,当我们需要安静下来学习时,我们心里经常充斥着各种想法,变得烦恼重重,丝毫不得安宁。
我认为,当我们明白动与静的深刻含义,我们应弄清楚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
相反,我们既没办法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又没办法让自己的成绩和学习搞好,反而还会变得消极低落、暮气沉沉,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失去本该有的热情与活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心得(精选19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心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心得(精选19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心得篇1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
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
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
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
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
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
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
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
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
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
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
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Dear青年们,这是一封给你们的信,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你们分享我对青春、人生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在这十二封信里,我将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陈述,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第一封:热爱与梦想毋庸置疑,热爱和梦想是驱动我们向前的动力。
当我们热爱一件事情时,我们才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它。
而拥有梦想,则能给我们明确的方向。
因此,请珍惜你们的热爱,坚持你们的梦想。
第二封:培养好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将为你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养成每天读书、锻炼身体、保持作息规律等好习惯,将让你们的生活更有条理和质量。
第三封:承担责任成长必然伴随着责任的增加。
我们不能逃避责任,而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成长的需要。
第四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
无论是纵向的专业知识还是横向的综合能力,我们都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保持竞争力。
第五封:勇于冒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但正是这些冒险和困难,让我们成长、进步。
请务必勇于冒险,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第六封: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积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封:注重自我管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不如利用好每一分钟,让自己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第八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请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在团队中尽量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九封:保持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请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通用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
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
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
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
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
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启发青年成长的书籍,每一封信都是对青年们的真诚建议和鼓励。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作者对青年们的真诚关怀和建议。
作者用亲切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向青年们传递了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爱和支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其次,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对青年们的鼓励和激励。
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青年们要积极向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再次,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对青年们的指引和引导。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给予了青年们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经验。
这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和目标。
最后,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对青年们的祝福和祝愿。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青年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快。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善意和真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行之路。
总之,读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我会牢记书中的每一句话,珍惜书中的每一封信,不断努力成长,不断追求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鼓励,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由中国作家郭敬明所著的书籍,书中收录了12封信,每封信都是郭敬明以父亲的身份写给青年的,内容涉及了生活、学业、情感等方方面面。
这本书通过父亲的视角,向青年们传递了许多关于成长、奋斗和坚持的真知灼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郭敬明以父亲的身份写给青年的,这种亲情的渗透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怀和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不仅仅可以从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这种温暖的笔触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亲切和踏实,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鼓舞和激励。
其次,书中的内容涉及了生活、学业、情感等方方面面,这些内容都是青年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困惑。
通过这些信件,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也可以得到一些关于生活和学业的建议和指导。
这种多角度的思考和指导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启发和启示,也让读者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书中的每一封信都蕴含着作者对青年的期许和希望,这种期许和希望不仅仅是对青年的一种鼓励和激励,也是对青年的一种信任和肯定。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深情厚意,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这种肯定和鼓励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自信和勇气,也让读者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充满温暖和力量的书籍,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得到了一种关怀和关注,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启发和启示。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希望每一位青年都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生活和成长的真知灼见,也能够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温暖的书籍,它通过12封信的形式,向青年人传递了许多关于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信息。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的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对青年人的关怀和鼓励。
作者以亲切的语言,向青年人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他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他还告诫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些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关爱和期许,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其次,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深刻地反映了青年人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他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这些真诚而坚定的劝诫,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艰辛和可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最后,书中的每一封信都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他告诉我们
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他还告诫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些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关爱和期许,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总的来说,读完《给青年的12封信》,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一定会牢记书中的教诲,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感谢作者,让我在书中找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作为一名青年,我读完了《给青年的12封信》,深有感触。
这本书中的信件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青年成长中的各个方面,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建议和启示。
首先,书中的信件鼓励青年要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它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向前,不断超越自我。
而要实现梦想,就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这也是书中多封信件所强调的重要内容。
其次,书中的信件提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青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处理人际关系。
书中的信件教导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以善良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书中的信件还提到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而书中的信件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去克服困难,这样才能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此外,书中的信件还提到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年时期是一个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学会正确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中的信件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要感恩、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总的来说,《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书籍,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为我们解惑了迷茫的心灵。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怀和鼓励,也更加坚信着青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群体。
希望每一位青年都能够读完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追逐梦想,坚定地走下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3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作为青年,我们总会关心一些事情,如:读书、运动、社会、情理、艺术、人生等等。
有一本书,就是作者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们前进。
这本书就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写的书信集。
作者在信中的观点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实的例子佐证,令人信服。
信中语言和蔼可亲,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阵阵挥之不散的暖流。
朱光潜先生对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
在当今这个时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纳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说的那种“义务”。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
“孝”也是一种爱,一种源自于知恩图报的理所当然的爱,而不是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的酬劳。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请把孝敬当做义务而非报酬,尽心尽力地感恩,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的样子。
这本书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是第十封信——“谈摆脱”。
朱光潜先生认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就摆脱它;如果“摆脱不开”,生命就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循环往复地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应该立刻果断放弃。
因为做一件明知无聊的事情久了,心会累,热情会丧失,又有何意义呢?在我看来,摆脱不是喜新厌旧,也不是终结,而是从毫无意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是美好生活的重新开始,何乐而不为呢?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也让我感触颇深。
朱光潜先生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句话其实不是不通顺,而是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们的审美、生活都将单调无比;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裕和贫穷,才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生命的顽强和心灵的脆弱,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义的。
我从来不赞同种族歧视、战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谁都不想这些坏事发生。
给青年的12封信每章读后感(精选10篇)
给青年的12封信每章读后感基本信息《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来自美国的青年成长读物,作者是勒·加德纳(Lee Glickstein)。
该书收录了12篇信件,内容涵盖了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如何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
个人感受我是一位90后,读完《给青年的12封信》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提升。
作者在书中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年轻人讲述了成长和人生的道理。
每一封信都像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为我们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和迷茫。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失败和缺陷,这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必经之路。
早年在学校里获得的好成绩,容易让我自满和骄傲,但在真正走入社会后,我才明白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巨大的竞争环境相适应。
书籍重要性年轻人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这是让人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
这本书给年轻人指明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不仅教我们如何自我认识,还教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这样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宝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这本书所阐述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回望历史,这些思想都是在不断演绎和更新的。
创新的思考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是通往人生巅峰的一条重要路径。
然而,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自我反思。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只有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走得更远。
创新不一定是一件大事,像思考过程中的一个点一样,如果你能多留意日常的所见所感,甚至是身边的事物,你就能慢慢发现一个发展的方向,并不断提升自己。
除此以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需要多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
这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如何去落实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在自我认识、反思和努力等方面多下功夫。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6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6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6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
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
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
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
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
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有三个这样的宇宙。
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
”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
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
“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
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
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
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2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篇1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导师朱光潜先生就年轻人所面对的某一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就读书,先生认为“读书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有没有决心”,在书的选择和读书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
就恋爱,先生认为“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
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
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虽然这些信是将近一百年前所写,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关于百年前的年轻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旧一针见血。
或许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年轻人有的毛病,从古至今都相差无几。
读完这十二封信后收获和感触颇多,虽然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灵鸡汤,但由先生之口说出来却极具信服力和感染力。
有句话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我相信这些道理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自己,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也遗憾没有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到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为朱光潜先生的豁达洒脱人生态度所感服。
也为自己在某些生活态度上与先生达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悦。
写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写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在青年时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挑战。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阶段,也是一个需要引导和指导的时刻。
《写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发的书籍,它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建议。
第一封信提到了梦想的重要性。
青年时期,我们应该怀揣着梦想和追求,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梦想是人生的驱动力,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动力,让我们不断向前。
第二封信提到了勇气与冒险。
年轻人应该敢于冒险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只有在尝试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只有经历失败才能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年轻时,我们应该敢于放手一搏,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第三封信谈到了坚持与毅力。
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封信提到了自信与自尊。
年轻人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轻视别人的成就和努力。
自信和自尊是成功的基石,它们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第五封信强调了学习与成长。
年轻人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它能够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未来。
第六封信谈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年轻人要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
与人为善,待人真诚,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七封信提到了追求真理与思考。
年轻人应该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思考的习惯。
只有通过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见识。
追求真理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智和深刻地洞察世界。
第八封信谈到了责任与担当。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也才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给青年的12封信摘记第一章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摘记第一章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摘记第一章读后感**
这12封信,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入心。
读了第一章,我感触颇深。
咱们四川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就像这封信里讲的,青年人啊,得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得知道自己要啥,才能走得更稳当。
再来说说贵州的方言,虽然柔和,但同样有力量。
青年嘛,就像那山间的清泉,得有股子韧劲儿,不断向前,不畏艰难。
说到陕西方言,那就得提那“硬气”二字。
青年得有骨气,得有担当,不能遇事就躲,得敢于面对,敢于挑战。
最后咱来说说北京话,讲究个“实在”。
这封信里提到的,就是要我们青年实实在在做事,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得有真才实学,才能走得更远。
综合起来看,这12封信就是给咱们青年人的一个指南针。
它告诉我们,要有目标、有韧劲、有担当、有真才实学。
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稳扎稳打,不断前行。
作为青年人,我们得时刻铭记这些教诲,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作家韩寒所著的书籍,书中包含了十二封信,每封信都是韩寒对青年朋友们的思考和建议。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生活、学习、工作、人生等各个方面,给人以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书中,韩寒提到了很多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生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它,不要被困难和挫折所打败,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向前迈进。
其次,这本书还给了我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一些启发。
在书中,韩寒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建议,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态度,工作是一种责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和工作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这本书还给了我对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在书中,韩寒提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感悟和看法,他认为人生是一场修行,要有爱心、坚强和勇敢,要有梦想、追求和奋斗。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于生活、学习、工作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回顾这本书,不断地总结和思考,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希望每一个青年朋友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汲取一些力量和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和精彩。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含亲身故事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含亲身故事
哎呀,今天我读了《给青年的12封信》,觉得特别有意思!嗯,书里的那些信啊,都是写给年轻人的,里面有好多智慧的话,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看完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亲身故事,哈哈~
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玩,突然看到一位大哥哥摔了一跤,我赶紧跑过去,想帮他拿起来。
他当时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事,没事,自己能站起来。
”可是,我觉得他其实有点难过,就笑着对他说:“没关系,摔倒了再站起来呗!就像书里说的,不怕跌倒,怕的是不敢再站起来。
”大哥哥听了以后,笑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也跟我说:“谢谢你呀,你真是个懂事的小朋友。
”
哎呀,我当时就觉得,书里说的没错!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勇敢站起来,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这个故事就像是给青年的信里说的那样,要坚持自己,勇敢面对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也想告诉所有的朋友们,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勇气,不怕摔倒,要永远相信自己,嘿嘿~
—— 1 —1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法表达出来的。
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才能体会出话中含意。
在本书中,可以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的句子,虽然里面有些章节可能感觉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看起来这十二封信的主题毫无关联,实则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下面就我对本书的某些章节谈谈我的感想。
(括号内的文字为我的看法。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一旦下定决心要读书,就算是国家总统,也会有时间读书。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的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
(我们看书不在于多少天可以看完一本书,即看书的速度;也不在于看书的多少,即看书的数量。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一味读死书。
这方面尤以高中生为代表,一天到晚抱着课本、练习题钻,到最后考试,可能因为知识不够全面就被淘汰下来了。
因此忙也要看书,且要看的全面。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心灵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在这个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欢喜读书,不愿意读书,他们觉得与其看书还不如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或在外面闲逛来的惬意舒坦。
今日中国的世风日下,究竟是我们影响了世风,还是世风影响了我们,我们看待贪官污吏,想这个世界为何如此,为什么他们宁愿冒着失去自由或生命的危险去进行犯罪,也不愿意平平静静自由的做个守法公民。
)比方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的不受拘束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
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
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看看自己的人生。
读高中时领略过朱光潜先生著作———《谈美》,所以他一直以“美学家”的形象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读大学了,发现这“十二封”写给中学生的信,起初还有些许遗憾,觉得错过了最佳阅读时期。
但读毕,却意识到现在的大学还不及那时的中学,尤其在思想深度方面。
现在读,还不晚!我反复地揣摩、思考这十二封信,稍有所感。
谈读书,这本书中不止一封信谈论了读书这一话题。
这也难怪,学生的本分之一便是学习,而且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信中谈及读书的门类,朱先生并未推荐什么是必读书,反之,他告诉我们什么书不用读。
信中并未全面地推崇国学,而是告诫青年读书要“博而后渊”,先是要广泛地涉猎,让自己的求知欲拓展到尽可能宽的领域,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门类继续研究。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发掘自己兴趣的真正所在点,二是可以将学问融会贯通,在一个领域内做出新成果。
信中举了几位西方大师的例子,比如亚当·斯密,西方经济学始祖,他的本业是文学;再比如亚里士多德,几乎是全才,每一个领域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
信中同时也谈及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出了毕业之后继续学习的倡导。
朱光潜先生在那个时代的预言果然应验,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
谈道德与恋爱。
信中所谈及的这个话题可以说既敏感又实用。
信中谈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说道德与恋爱哪个更高尚,当然在历史上持哪种观点的都有,而且理由都讲得很有说服力。
因此朱先生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论点:在道德的世界里,道德至上;在恋爱的世界里,恋爱至上。
两者并不冲突,只是各属门类不同。
道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而且总是被拿来判断是非,很实用、也异常令人反感。
但不能因为常用,便受到反感。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而必须有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思想。
且不论能否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合格的公民,首先也要规范自我。
只是如今的大学生再也不完全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国家栋梁。
这与我们民族所受深重苦难而养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能做的是修养自身,以量变寻求质变。
谈动静。
书中将动静两个方面分开讨论,其中一封专谈动、一封专谈静。
谈动,号召我们多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谈静,号召我们耐心做学问,绝不可浮躁。
信中提及那时学校的学风浮躁,争相以拥有社会名流任职名誉校长为骄傲,只顾粉饰门面,全然不想教学质量。
这种现象昔有之,今亦存之,吾辈需警戒之。
朱光潜先生是前辈大师,但在这十二封信中完全以一个“朋友”的口吻来表达,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自然。
这十二封信,深入浅出。
每一封观点鲜明,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立意深刻、用词讲究。
而且信中所列举的实例形象生动,理解起来十分容易。
但若不细细品读,那么信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莫说中学生,即使大学生恐怕也未必能完全领略。
之前已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而在给侄子买书的过程中,又入手了朱光潜先生早年的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看便是爱不释手。
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仿佛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顶”“豁然开朗”这些词,也绝不会有夸张之嫌。
王安忆说过,读书,更像是寻找一种共鸣,尤其是当作者道出了你想说却一直无法表达的感受,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而读先生的这本书,就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感受。
虽说这本书当时主要是为中学生而写,而且年代也已久远,很多社会现象多已陈旧,然而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时,发现里面提到的困惑,即便是现在踏上工作的我们,也还是会面对,一些过去的社会现象也已经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载体作为表现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我摘录了一些经典的语段,也作了自己的一些评注,现摘录部分如下: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麻木”这个词,竟觉得有些刺眼,或者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体味着敏锐力退化这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已足够让原本麻木不仁的我们更加不堪,就仿佛青蛙待在渐渐煮沸的水中,没有切肤的痛楚,也就不曾试图去改变,等待着的只是其他知觉一起的慢慢消退。
曾几何时,我们再不能像孩子那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再不会执着地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有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暂时抛开我们内心想做的一些事,然后,还会为自己找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太忙了。
其实我们在忙什么呢?如若不是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怕是忙什么都只是无事忙而已。
所以,无论当我们想做什么,如果可以,就不该迟疑。
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
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
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最为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于质朴无华的话语中,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先生在他这十二封真挚而又深刻的信件中,无一不透露着他的美学思想,我们恰恰缺少美学这一课。
而这本书多少可以减少些我们的遗憾,相信它一定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一定能滋润我们的心田读罢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话语虽平易近人,似多年挚友的娓娓道来,却处处给人惊喜,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众多感触不便一一道来,便选取一些印象颇深之处发表一点陋见吧。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潜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我深以为是。
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我不思进取,却又不甘堕落”正好处于低潮期的我感触良多。
在浑浑噩噩度过了一个大一后,原本光鲜的梦想变得模糊,清晰规划好的前途开始渺茫,我渐渐坠入柔软却阴冷的泥淖,看得见光却又攀不上枝条。
“愁”字漫上心头,挥之不去又不可视而不见。
但朱先生这时又恰似知道我的烦恼之处一般,谈到动静相宜的解愁之道。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朱先生如是说。
其实这话说的略微有些晦涩了,颇有一点道家阴阳调和的味道在里面,但先生贴心至此,作了浅显的解释:“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是的,人生解愁,不过“尽性”二字,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但是,人生约束颇多,并不是时时可尽性而为的,而愁思偏偏就生在这不得尽性之处。
我如一卷洪流,却偏偏郁于一方浅潭,四周怪石林立,高山巍然,奈我如何有十八般本领也只能在这窄室中横冲直撞以泄心中怨气,久而久之便也成一汪死水。
对于这一点,朱先生又言:“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我有七情六欲在身,四面八方的纷扰扑面而来,想要提炼出“不屑”这一情绪,非长期修炼不可得呀。
而若不顾自己本来心绪强行选择“不屑”,或又徒生其他心蛊。
总而言之,这条解愁之道,我还需得边行边修炼。
虽说先生的“动”我学习得颇为艰难,但对“静”却得心应手。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先生是这么说得。
或许与我本身得性格有关吧,我平生最好之事,便是精致地“消磨时光”。
一壶清茶,一卷诗书,一架藤椅,一帘好景,加一年数百变幻的岁月与一日更替不绝的时光,所为神仙逍遥,我怡然自得。
对我而言,“静”比“动”更能纾解愁情,原是那袅娜的青烟,是可以燃尽世间纷扰繁杂的吧。
在前头我曾提到,最近由于学习之事,我有些许烦恼,而我与朱先生也在会友中渐渐熟识,他便在《升学》一信中告诫:“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可能我之前错误地定义了学习在人生中的位置,它是一件需要我去认真完成的事情,却不是一件务必完成的事情,我的选择取决于我的兴趣,取决于我想过怎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我需要对我的选择负责,而我的选择服务于我的生活,我将学习看作一种义务而将其与我的生活分割开来,那它必然成为我的负担,那我便不可能将其杰出地完成了。
论述至此,大都为鄙陋之言,观点浅薄,不曾有条理。
我才疏学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阅罢此书,我在前行路上便会多一位挚友了吧。
与此书相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与此书相逢,如遇一位烹茶而笑的老爷爷,能看透我的迷茫和暗伤,并对我敞开了怀抱。
我庆幸,在以后的时光中,可以和他在书中饮茶谈笑,或许还可以在他怀里哭一场。
更庆幸的是,经过与他隔书相望,我眼中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美和角度。
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