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
缓解期
脾气虚弱
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补中益气汤
寒热错杂
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乌梅丸
瘀血内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膈下逐瘀汤
3.8泄泻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暴泻
寒湿内盛
散寒化湿
藿香正气散
湿热伤中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
食滞肠胃
消食导滞
保和丸
久泻
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参苓白朮散
肾阳虚衰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四神丸
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黄芪建中汤
黄疸消退后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
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
4.3积聚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积证
气滞血瘀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膈下逐瘀汤
正虚瘀结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八珍汤合化积丸
聚证
肝气郁结
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3.7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湿热痢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芍药汤
疫毒痢
清热凉血解毒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寒湿痢
温化寒湿
胃苓汤
阴虚痢
养阴清肠
驻车丸
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
发作期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阴水: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2、淋证
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
【附】尿浊
辩证分型:湿热内蕴、脾虚气陷、肾元亏虚
3、癃闭
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道阻塞、脾气不升(也称中气不足)、肾阳衰惫
4、关格
辨证分型: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虚证(心阴亏虚、忧郁伤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阴亏虚)
2、血证
辨证分型:1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2齿衄:胃火炽盛、阴虚火旺
3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4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5便血: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6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7紫斑(肌衄):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与、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与、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医常见病的病名及症型

中医常见病的病名及症型
10.泄泻
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肝郁泄泻、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11.便秘
热结肠胃、肝脾气郁、津亏血燥、阳虚寒凝
12.头痛
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血虚疼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
13.眩晕
风阳上扰、肝火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
14.中风
阴阳失调、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痰热腑实、痰火瘀闭、风痰瘀阻、气虚络瘀、肝肾亏虚、阴竭阳亡
(2)月经后期:肾虚血少、血虚寒证、气滞血瘀、痰湿瘀滞
(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
(4)月经过多:脾虚证、血瘀证
31.痛经
气滞血瘀、阳虚内寒、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
32.带下病
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
33.积滞
食滞、脾虚
34.厌食
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
35.鼻渊
25.疮疖
热毒蕴结、暑热浸淫、火毒炽盛、风热痰毒颈痈、风热丹毒、湿热丹毒、
26.乳癖
肝郁痰凝、冲任失调
27.瘾疹
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
28.痔疮
(1)内痔: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
(2)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脾虚气陷
29.跌打损伤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扭伤
30.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脾气虚弱、心脾两虚、肾气虚证、肝经郁热、阳盛血热、阴虚血热
中医常见病的名称及症型
1.感冒
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
2.咳嗽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证
3.喘证
风寒闭肺、痰热郁肺、痰浊阻肺、水凌心肺、肝气乘肺、久喘肺虚、肾虚作喘、正虚喘脱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中医科证型治法方剂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叶6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伤咳嗽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三子养亲汤: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最新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最新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7紫斑(肌衄):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久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
第二种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内伤所致(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8、便秘
辩证分型:
实秘:肠胃积热(热秘)、气机郁滞(气秘)、阴寒积滞(冷秘)
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9、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10、霍乱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辨证分型: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干霍乱
11、虫证

中医执业助理考试 技能 常见病证型总结及趣味记忆

中医执业助理考试 技能 常见病证型总结及趣味记忆

第一章内科一、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2.风热感冒3.暑湿感冒(二)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2.阴虚感冒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2.风热犯肺证3.风燥伤肺证(二)内伤咳嗽(痰痰肺阴)1.痰湿蕴肺证2.痰热郁肺证3.肝火犯肺证4.肺阴亏耗证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2.热哮证3.寒包热哮证4.风痰哮证5.虚哮证(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2.痰热郁肺证3.表寒肺热证4.痰浊阻肺证5.肺气郁痹证(二)虚喘1.肺气虚耗证2.肾虚不纳证3.正虚喘脱证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2.虚火灼肺证3.气阴耗伤证4.阴阳两虚证六、心悸(气血阴阳水瘀痰)1.心虚胆怯证2.心血不足证3.阴虚火旺证4.心阳不振证5.水饮凌心证6.瘀阻心脉证7.痰火扰心证七、胸痹(气阴心肾阴阳虚)1.心血瘀阻证2.气滞心胸证3.痰浊闭阻证4.寒凝心脉证5.气阴两虚证6.心肾阴虚证7.心肾阳虚证八、不寐(肝胆脾肺肾)1.肝火扰心证2.心胆气虚证3.心脾两虚证4.痰热扰心证5.心肾两虚证九、痫病痫病风痰痰火瘀,心脾心肾两亏虚)1.风痰闭阻证2.痰火扰心证3.瘀阻脑络证4.心脾两虚证5心肾亏虚证十、胃痛(寒热食肝+阴寒瘀)1.寒邪客胃证2.湿热伤中证3.饮食伤胃证4.肝气犯胃证5.胃阴亏耗证6.脾胃虚寒证7.瘀血停胃证十二、呕吐(食肝痰邪,吐阴阳气)(一)实证1.食滞内停证2.肝气犯胃证3.痰饮内阻证4.外邪犯胃证(二)虚证1.胃阴不足证2.脾胃阳虚证3.脾胃气虚证十二、腹痛(寒热食肝+寒瘀)1.寒邪内阻证2.湿热壅滞证3.饮食积滞证4.肝郁气滞证5.中虚脏寒证6.瘀血内停证十三、泄泻(寒热食肝+气阳)(一)暴泻1.寒湿内盛证2.湿热伤中证3.食滞肠胃证(二)久泻1.肝气乘脾证2.脾胃虚弱证3.肾阳虚衰证十四、痢疾(6个证)1.湿热痢2.疫毒痢3.寒湿痢4.阴虚痢5.虚寒痢6.休息痢十五、便秘(冷热气,阴阳气)(一)实秘1.冷秘2.热秘3.气秘(二)虚秘1.阴虚秘2.阳虚秘3.气虚秘十六、协痛(三肝瘀)1.肝郁气滞证2.肝胆湿热证3.肝络失养证4.瘀血阻络证十七、黄疸(湿热胆毒寒湿脾)(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2.湿重于热证3.胆腑郁热证4.疫毒炽盛证(二)阴黄1.寒湿阻遏证2.脾虚湿滞证十八、头痛(寒热湿,气血阴阳痰瘀)(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2.风热头痛3.风湿头痛(二)内伤头痛1.气虚头痛2.血虚头痛3.肾虚头痛4.肝阳头痛5.痰浊头痛6.瘀血头痛十九、眩晕(气血阴阳痰瘀)1.气血亏虚证2.肾精不足证3.肝阳上亢证4.痰湿中阻证5.瘀血阻窍证二十、中风(一)中经络(络阳风)1.风痰入络证2.风阳上扰证3.阴虚风动证(二)中脏腑(脏腑痰痰痰)闭证1.痰浊闭阻证2.痰热腑实证3.痰火瘀痹症脱证阴竭阳亡证(三)恢复期1.风痰瘀阻证2.气虚络瘀证3.肝肾亏虚证二十一、水肿(一)阳水(风水湿湿湿)1.风水相搏证2.水湿浸渍证3.湿热壅盛证4.湿毒浸淫证(二)阴水1.脾阳虚衰证2.肾阳衰微证3.瘀水互结证二十二、淋证(气血石膏劳热)1.气淋2.血淋3.石淋4.膏淋5.劳淋6.热淋二十三、阳痿(肝肝肾肾心脾)1.肝郁不舒证2.湿热下注证3.命门火衰证4.惊恐伤神证5.心脾亏虚证二十四、郁证(气火痰,神脾肾)1.肝气郁结证2.气郁化火证3.痰气郁结证4.心神失养证5.心脾两虚证6.心肾阴虚证二十五、血症(一)鼻衄(玉龙归桑)1.胃热炽盛证2.肝火上炎证3.气阴亏虚证4.热邪犯肺证(二)齿衄(胃清心,阴六茜)1.胃火炽盛证2.阴虚火旺证(三)咳血(百白黛桑)1.阴虚肺热证2.肝火犯肺证3.燥热伤肺证(四)吐血(十心龙归)1.胃热壅盛证2.肝火犯胃证3.气虚血溢证(五)便血(黄地归)1.脾胃虚寒证2.肠道湿热证3.气虚不摄证(六)尿血(小白药归)1.下焦湿热证2.肾虚火旺证3.肾气不固证4.脾不统血证(七)紫斑(十茜归)1.血热妄行证2.阴虚火旺证3.气不摄血证二十六、消渴(一)上消肺热津伤证(二)中消1.胃热炽盛证2.气阴亏虚证(三)下消1.肾阴亏虚证2.阴阳两虚证二十七、内伤发热(气血阴阳气痰瘀)1.气虚发热证2.血虚发热证3.阴虚发热证4.阳虚发热正5.气郁发热证6.痰湿郁热证7.血瘀发热症二十八、虚劳(一)气虚1.心气虚证2.脾气虚证3.肺气虚证4.肾气虚证(二)血虚1.肝血虚证2.心血虚证(三)阴虚证1.肝阴虚证2.心阴虚证3.脾阴虚证4.肺阴虚证5.肾阴虚证(四)阳虚证1.心阳虚证2.脾阳虚证3.肾阳虚证三十、痹症(寒热痰瘀肝肾虚)1.风寒湿痹(1)行痹(2)痛痹(3)着痹2.风湿热痹3.痰瘀痹阻证4.肝肾阴虚证三十一、痉证(邪三热痰阴血亏)1.邪壅经络证2.肝经热盛证3.阳明热盛证4.心营热盛证5.痰浊阻滞证6.阴血亏虚证三十二、萎证萎证脾胃肝肾虚,肺热湿热脉络瘀)1.脾胃虚弱证2.肝肾亏虚证3.肺热津伤证4.湿热浸淫证5.脉络瘀阻证三十三、腰痛(寒热瘀虚)1.寒湿腰痛2.湿热腰痛3.瘀血腰痛4.肾虚腰痛(1)肾阴虚证(2)肾阳虚证第二章外科一、乳癖(冲痰)1.冲任失调证2.肝郁痰凝证二、湿疮1.湿热蕴肤证(急性)2.脾虚湿滞证(亚急性)3.血虚风燥证(慢性)三、痔(风湿瘀脾)1.风热肠燥证2.湿热下注证3.气滞血瘀证4.脾虚气陷证六、肠痈1.瘀滞证(初期)2.湿热证(酿脓期)3.热毒证(溃脓期)第三章妇科病一、崩漏(崩漏热瘀脾肾虚)1.血热证(1)虚热证(2)湿热证2.血瘀证3.肾虚证4.肾虚证(1)肾阳虚证(2)肾阴虚证(3)肾气虚证三、痛经痛经气滞寒热瘀,气血亏虚肾气虚)1.气滞血虚证2.寒凝血瘀证3.湿热瘀阻证4.气血亏虚证5.肾气亏虚证四、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证2.肾阳虚证3.肾阴阳俱虚证五、带下病带下脾肾夹湿毒,肝肾亏虚血枯阻)(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2.肾虚证3.阴虚夹湿证4.湿热下注证5.热毒炽盛证(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虚证2.血枯瘀阻证六、胎漏、胎动不安(热肾气血虚)1.血热证2.肾虚证3.气血虚弱4.跌仆伤胎5.癥瘕伤胎第四章儿科一、肺炎喘嗽寒热痰毒阴脾虚,心阳厥阴难喘息)(一)常证1.风寒闭肺2.风热闭肺证3.痰热闭肺证4.毒热闭肺证5.阴虚肺热证6.肺脾气虚证(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2.邪陷厥阴证二、小儿泄泻(一)常证(寒热食肝脾肾虚)1.风寒泻证2.湿热泻证3.伤食泻证4.肝郁脾虚证5.脾虚泻证6.脾肾阳虚泻证(二)变证1.气阴两虚证2.阴竭阳脱证三、厌食症(不异胃)1.脾失健运证2.脾胃气虚证3.脾胃阴虚证四、水痘(水痘肺气心包肺)(一)常证1.邪伤肺卫证2.邪炽气营证(二)变证1.邪陷心包证2.邪毒闭肺证。

中医病名及证型编码字典库

中医病名及证型编码字典库

BY0000眼科病BYH130偃月侵睛病*BYH113厚翳病*BY0001五风内障病*BYH140旋螺尖起病*BYH114斑脂翳病*BYA000眼科癌病BYH150黑翳如珠病*BYH120银星独见病*BYA010鱼子石榴病*BYH160正漏病*BYV020目偏视病BYA020鸡冠蚬肉病*BYH170睛黄视渺病*BYV030辘轳转关病BYB000胞睑病类BYL000眼科瘤病BYV040眉棱骨痛病BYB010针眼病BYM000白睛病类BYV050鹘眼凝睛病BYB020胞生痰核病BYM010暴风客热病BYV060突起睛高病BYB030椒疮病BYM020天行赤眼病BYV070神水将枯病BYB031沙眼病BYM030天行赤眼暴翳病BYV080目痒病BYB040粟疮病BYM040金疳病BYV090视物易色病*BYB050睑弦赤烂病BYM050火疳病BYV100视歧*BYB051胎风赤烂病*BYM060白睛青蓝病BYV110通睛病*BYB052迎风赤烂病*BYM070白涩病BYV120目倦病*BYB060风赤疮痍病BYM080白睛溢血病BYV130目闭不开病*BYB070胞肿如桃病BYM090时复病BYV140逆经赤肿病*BYB080胞虚如球病BYM100赤丝虬脉病*BYW000外伤眼病类BYB090上胞下垂病BYM110黄油障病*BYW001外伤眼病(电光伤目病)BYB100胞轮振跳病BYT000瞳神病类BYW002外伤眼病(酸碱伤目病)BYB110目 病BYT010瞳神紧小病BYW003外伤眼病(热烫伤目病)BYB120睑内结石病BYT011瞳神干缺病BYW010异物入目病BYB130眼丹病BYT020绿风内障病BYW020振胞瘀痛病BYB140胞睑外翻病BYT030青风内障病BYW030物损真睛病BYB141睥翻粘睑病*BYT040圆翳内障病BYW040惊震内障病BYB142风牵出睑病*BYT050胎患内障病BYW050撞击伤目病BYB150胞肉粘轮病BYT060云雾移睛病BYW060惊振外障病*BYB160倒睫卷毛病BYT070暴盲病BYW070眯目飞扬病*BYH000黑睛病类BYT080视瞻昏渺病BYZ000眦病类BYH010聚星障病BYT090青盲病BYZ010冷泪病BYH020花翳白陷病BYT100高风雀目病BYZ011无时冷泪病BYH030凝脂翳病BYT110视直如曲病BYZ012迎风冷泪病BYH040黄液上冲病BYT120血灌瞳神病BYZ020漏睛病BYH050蟹睛病BYT130黄风内障病*BYZ030漏睛疮病BYH060混睛障病BYT140乌风内障病*BYZ040赤脉传睛病BYH070风轮赤豆病BYT150黑风内障病*BYZ050胬肉攀睛病BYH080白膜侵睛病BYT160雷头风病*BYZ060眦帷赤烂病*BYH090赤膜下垂病BYV000眼科其他病类BYH100血翳包睛病BYV001眼科其他病(近视病)BYH110宿翳病BYV002眼科其他病(远视病)BYH111冰瑕翳病*BYV003眼科其他病(老视病)BYH112云翳病*BYV010疳积上目病。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们解决各种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医病名及证型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病名及证型的准确把握,医生能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中医病名及证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方法。

一、感冒病名及证型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对于感冒的病名及证型有着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病名:风寒感冒证型: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疼、咳嗽咳痰、舌苔白腻、脉浮紧病名:风热感冒证型:发热恶寒、咳嗽咳痰、喉咙肿痛、咽干口渴、舌苔黄腻、脉浮数以上是感冒常见的两种病名及相应的证型,中医通过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感冒的病因,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二、胃病病名及证型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对于胃病的病名及证型也有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病名:胃炎证型:脘腹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苔黄腻、脉弦滑病名:胃溃疡证型:脘腹疼痛灼热、饭后疼痛缓解、恶心纳差、呕吐鲜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以上是胃病常见的两种病名及相应的证型,中医通过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胃病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心脑血管病病名及证型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中医对于心脑血管病的病名及证型也有详细的描述和研究。

病名:高血压病证型: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悸失眠、口干苔黄、舌尖红绛、脉弦数病名:中风(卒中)证型: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不清、舌强口黏、脉沉弦涩以上是心脑血管病常见的两种病名及相应的证型,中医通过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病变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内分泌疾病病名及证型内分泌疾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对于内分泌疾病的病名及证型也有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病名:糖尿病证型:多饮多尿、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苔黄、舌质红、脉细数病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证型:心悸失眠、大汗淋漓、体重下降、眼球突出、舌质红、脉细数以上是内分泌疾病常见的两种病名及相应的证型,中医通过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病辨证

中医辨病辨证

高血压1、病名:眩晕,证型:肝阳上亢辨病辨证依据:缘由患者老年男性,年老脏腑虚衰,肝肾不足,阳气失敛上亢,故表现为头晕,头胀,肢体发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属中医“眩晕”范畴,辨证为肝阳上亢。

2、病名:头痛,证型:气虚血瘀证辨病辨证依据:缘由患者老年男性,年老脏腑虚衰,气血生化不足,瘀血阻滞经络,清窍失养,故表现为头痛,头胀,肢体发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属中医“头痛”范畴,辨证为气虚血瘀。

中医鉴别诊断:1.中风: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偏瘫偏麻等症状,可与本病鉴别;2.厥证:多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等表现,可与本病鉴别。

糖尿病病名:消渴,证型:阴虚火旺,辨病辨证依据:缘由患者老年男性,嗜食肥甘厚味,湿热蕴结,耗伤阴液,故表现为多饮多食,面红耳赤,睡眠困难,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四诊合参,属中医“消渴”范畴,辨证为:阴虚火旺。

中医鉴别诊断:1.痉病,多表现为角弓反张,昏不知人,可鉴别;2.阳明腑实证:多表现为午后潮热,大便不通,神昏谵语等表现。

颈椎病病名:项痹病,证型:气虚血瘀证,辨病辨证依据:缘由患者老年男性,年老脏腑虚衰,气血生化不足,瘀血阻滞经络,经络失养,故表现为颈部胀痛,肢体发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属中医“项痹病”范畴,辨证为气虚血瘀。

中医鉴别诊断:1.中风:多表现为头晕,言语不利,肢体偏瘫偏麻等症状;2.眩晕:表现为头晕,甚则行走不稳,恶心呕吐等表现。

支气管炎病名:咳嗽证型:痰湿中阻辨病辨证依据:缘由患者老年男性,年老脏腑虚衰,气血生化不足,脾虚湿滞,聚湿生痰,故表现为咳嗽,咯痰,气喘,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沉细,四诊合参,属中医“咳嗽”范畴,辨证为痰湿中阻。

中医鉴别诊断:1.哮病:多由于素体禀赋异常,表现为气喘,常有劳累、异常气味等诱发;2.感冒: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邪气所致,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病程较短。

基层常见中医诊断病名与症型诊断对照表(部分)

基层常见中医诊断病名与症型诊断对照表(部分)
病名诊断
证型诊断
病名诊断
证型诊断
感冒病
风寒感冒
胃痛病
寒邪客胃证
风热感冒
饮食停滞证
暑湿感冒
肝气犯胃证
时行感冒
肝胃郁热证
气虚感冒
淤血停滞证
咳嗽病
风寒袭肺证
脾胃湿热证
风热犯肺证
胃阴亏虚证
风燥伤肺证
脾胃虚寒证
痰湿蕴肺证
肋痛病
肝气郁结证
痰热郁肺证
淤血阻络证
肝火犯肺证
湿热蕴结证
Hale Waihona Puke 肺阴亏耗证肝阴不足证眩晕病
肝阳上亢证
中风病
气虚血淤证
阴虚阳亢证
积滞病
乳食内积证
风痰阻络证
脾虚夹积证
肾虚精亏证
基层常见中医诊断(部分)
泄泻
寒湿泄泻
月经不调类(分以下证型:月经先期1 2月经后期3 4 6
月经不定期3 5 6 7
月经过少1 3 7 8
月经过多1 2 7
气虚证
湿热泄泻
血热证
伤食泄泻
肾虚证
脾虚泄泻
寒湿郁阻证
肾虚泄泻
寒凝胞宫证
肝郁泄泻
肝郁气滞证
气滞血瘀证
经行腹痛病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寒凝血淤证
湿热淤阻证
气血虚弱证
肾气亏损证
头痛病
风寒头痛证
气血两虚证
风热头痛证
肾精不足证
风热头痛证
痰浊中阻证
肝阳上亢证
痹病
行痹(以走窜为主)
肾虚头痛证
痛痹(以固定痛为主)
气血亏虚证
着痹(以重痛为主)
痰湿阻窍证
热痹(以热痛为主)

中医内科证型

中医内科证型

中医内科证型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二、咳嗽咳嗽是因外感六淫之邪,脏腑功能失调,或肺气宣降失常导致的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甚至咯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咳嗽的辨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三、哮喘哮病是因禀赋异常,遇诱因触动,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主要表现。

四、胸痹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的病证。

五、心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当心率缓慢常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前区不适或心头部跳动。

六、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眩即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七、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由于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

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八、不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中医内科汤证歌诀中医内科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病理变化,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在中医内科中,汤证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症,采用相应的草药组成汤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汤证歌诀是中医内科中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工具,它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各种汤剂的组成和功效,方便学生记忆和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汤证歌诀的内容。

汤证歌诀包括了多个方剂,每个方剂都是由多种草药组成。

每个方剂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应症,例如:四物汤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病症;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病症。

中医病历证型归纳

中医病历证型归纳

(一)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1.腰痛病寒湿痹阻证舌脉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腰痛病血瘀气滞证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二)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1.项痹病风寒痹阻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项痹病血瘀气滞证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病肝肾不足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四) 双膝骨关节病;双膝关节炎1.膝痹病寒湿痹阻证舌质暗,苔白,脉沉2.膝痹病肝肾亏虚证舌质红,少苔,脉沉3.膝痹病气滞血瘀证舌质紫暗,脉沉涩(五)急性支气管炎1.咳嗽风寒袭肺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咳嗽风热犯肺证舌红,苔薄黄,脉浮。

3.咳嗽痰热郁肺证舌红,苔黄腻,脉滑。

(六)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1.肺胀肺肾气虚证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象沉细。

2.肺胀痰热郁肺证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

3.肺胀痰浊壅肺证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4.肺胀阳虚水泛证舌质黯紫、苔白滑、脉沉细。

(七)脑动脉供血不足1.眩晕病风阳上扰证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

2.眩晕病气血亏虚证舌质淡红,舌苔白,脉象细弱。

(八)胃体多发性息肉、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食管反流1.胃脘痛肝气犯胃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2.胃脘痛胃阴亏虚证舌质淡,舌苔薄黄,脉象细。

(九)1、腹痛待查:1、消化道肿瘤?2、慢性胃炎?3、功能性肠病?腹痛腹痛-寒邪证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十)2型糖尿病1.消渴病胃热炽盛证舌红苔黄,脉滑数。

2.消渴病肾阴虚证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十一)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盆腔炎气滞血瘀证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3.盆腔炎寒湿瘀滞证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4.盆腔炎肾虚血瘀证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5.盆腔炎气虚血瘀证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中医内科学证型

中医内科学证型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表虚自汗:玉屏风散阳虚外感:再造散)二:咳嗽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景岳全书》外感、内伤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一)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凉燥杏苏散)(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耗: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久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
第二种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伤所致(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8、便秘
辩证分型:
实秘:肠胃积热(热秘)、气机郁滞(气秘)、阴寒积滞(冷秘)
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9、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10、霍乱
辨证分型:
【附】尿浊
辩证分型:湿热蕴、脾虚气陷、肾元亏虚
3、癃闭
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道阻塞、脾气不升(也称中气不足)、肾阳衰惫
4、关格
辨证分型:1脾肾亏虚,湿热蕴;
2脾肾阳虚,寒湿蕴;
3肝肾阴虚,肝风动;
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5、遗精
辨证分型: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2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3劳伤心脾,气不摄精;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
【附】早泄
辨证分型:阴虚火旺、阴阳两虚
6、阳痿
辨证分型:命门火衰、心脾受损、恐惧伤肾、肝郁不舒、湿热下注
七、气血津液病证
1、郁病
辨证分型: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血行郁滞、痰气郁结)
虚证(心阴亏虚、忧郁伤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阴亏虚)
2、血证
辨证分型:1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痰热闭清窍;6、痰湿蒙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
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4、鼓胀
辩证分型: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鼓胀出血、鼓胀神昏
5、肝癌
辩证分型: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肝阴亏虚
六、肾膀胱病证
1、水肿
辩证分型:
阳水:风水泛滥、湿毒侵淫、水湿侵渍、湿热壅盛
阴水: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2、淋证
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
虚证: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附】吐酸
辩证分型:热证、寒证
【附】嘈杂
辩证分型:胃热、胃虚、血虚
5、呃逆
辩证分型:
实证: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
虚证:脾胃阳虚、胃阴不足
6、噎(ye)膈
辩证分型: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结、气虚阳微
【附】反胃
辩证分型:饮食停滞、脾胃虚寒
7、泄泻
第一种辩证分型:
暴泻: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5、消渴
辨证分型:1上消:肺热津伤
中医规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干霍乱
11、虫证
辩证分型:绦虫病
钩虫病(脾虚湿滞、气血两虚),蛲(nao)虫病,片虫病
五、肝胆病证
1、黄疸
辩证分型:
阳黄:湿热兼表、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
急黄:疫毒发黄
阴黄:寒湿证、脾虚证
2、胁痛
辩证分型: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
3、胆胀
辩证分型: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胆腑郁热、肝胆湿热、阴虚郁滞、阳虚郁滞
四、脾胃肠病证
1、胃痛
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湿热中阻、胃阴亏虚、脾胃虚寒
2、痞满
辩证分型:
实痞:邪热陷、饮食停滞、痰湿阻、肝郁气滞
虚痞:脾胃虚弱
3、腹痛
辩证分型:寒邪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停滞、气机郁滞、瘀血阻滞
4、呕吐
辩证分型:
实证: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停、肝气犯胃
2齿衄:胃火炽盛、阴虚火旺
3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4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5便血: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6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7紫斑(肌衄):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