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入院时向病人及家人介绍病室环境及安全设施。 2、教导病人、陪护使用呼叫铃。 3、发放跌倒告知书。 4、教育患者、陪护预防跌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患者卧床勿跨越床栏或由床尾下床。 6、告知患者有护士、陪护协助下方可下床活动。 7、患者久卧床后,指导患者遵守起床三步曲,即醒来后先躺5分钟,再坐5分钟,
2.多重药会导致跌倒的发生:增加副作用、交互作用。 3.开始用药或改变剂量是跌倒发生率较高。
综合因素:疲劳、独居、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过去12个 月内的跌倒是独立预测跌倒的因素。
何时筛查?
1、入院时,转入时。 2、门诊患者进入医院是、门诊患者候诊时。 3、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等药物时。 4、跌倒时。 5、周期性:每天,每周。
三、意识、智能状态
6个月内有意识障碍或智能障碍病史 意识障碍:模糊、谵妄、嗜睡、昏迷 认知障碍:病弱、老年痴呆、精神异常 定向障碍:时间、地点、人物 行为异常:精神病、肝性脑病 情绪异常:烦躁、激动暴躁、暴力倾向幻觉
内部因素评估
四、感觉受损
视力:失明,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视力退化。
生理改变与跌倒
(2)听觉系统 1.听力会随着老化而衰退,对声音的接受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发生意外。 2.老年人对高频率声音的敏感度较差,反应变得较慢。 3.老年人的耳垢较干,堆积太多会造成传导性的听力丧失。
生理改变与跌倒
4、泌尿系统
前列腺肥大:尿频,尿急,尿不尽。 膀胱容积变小:夜尿,尿急及憋尿能力差。
下地后先站5分钟,然后再走。宣传四防知识,即防摔、防碰、防绊、防颠。 8、请家人带来病人惯用物品如眼镜、鞋、助听器、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
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三、跌倒预防
1、关注特殊人群:无人照顾的病人或照顾不周。 2、关注特殊时段:有治疗时、下午和下半夜。 3、关注特殊活动:起身、行走。
三、跌倒预防
65岁以上的老人,有30%的跌倒史。 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50%的跌倒史。 65岁以上的人群外伤性住院的首要原因,也是伤害死亡的第一位。
跌倒造成的后果
❖ 创伤、造成生命危险 ❖ 延长住院时间 ❖ 导致合并症 ❖ 降低活动能力 ❖ 影响病人对安全的感受及心理的健康 ❖ 导致因害怕跌倒而降低对日常和康复活动的意愿 ❖ 医护工作量增加和影响心理健康
需要较频繁的跑厕所,特别需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夜晚,常素评估
二、跌倒史
第一次因跌倒伤害需要住院,将增加跌倒伤害复发的风险,尤 其是40岁以上的人。发生再次跌倒与年龄、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 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睡眠障碍、班次、使用器械辅助有关。
内部因素评估
六, 疾病因素
内部因素评估
1.眩晕/晕厥:高血压,脑梗塞,后循环缺血,贫血,消化道出血,阿 斯综合征,低血糖,心率失常,心衰,房颤。
2.体位性低血压。 3.抽搐:痢疾、高热、惊厥。 4.体温大于或等于38.5摄氏度。 5.尿频,尿急,腹泻。 6.中风,帕金森、痴呆、关节肌肉疾病。 7.糖尿病患者。
(二)、满足患者基本需要 1、患者经常需用物品放置妥当。 2、及时发现病人的需要并给予协助 • 进食、喝水 • 取日用品 •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 协助病人上、下床 • 如厕 • 协助有需要的病人进行日常活动
三、跌倒预防
(三)、设施、环境安全 环境:
1、照明充足、地面干爽,通道没有障碍物。 2、楼梯、浴室、洗手间、应有稳实的扶手方便进出。 3、使用适当的助行器及教导正确的使用方法。 设施: 1、锁好床轮、将床调到最低位置。 2、使用平车、轮椅外出检查的患者,应加安全带及上床栏。 3、步态不稳的患者外出检查必须由家属及护送人员陪同。
跌倒的相关知识
目录
01
对象筛查
02
跌倒风险评估
03
跌倒的预防及处理
跌倒
一、定义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个体突然跌在地上或 其他较低的位置。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对跌倒分类,包括以下两类: ﴾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 ﴾2﴿同一平面的跌落
一、对象筛查
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 曾有跌倒史者。 贫血或血压不稳定者。 意识障碍、失去定向感者。 肢体功能障碍者。 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者。 步态不稳者。 视力、听力较差、缺少照顾的患者。 服用利尿药、泻药、镇静安眠药、降压药的患者。
三、跌倒预防
(四)、合理使用约束 必要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使用约束工具加强陪护。
(五)、评估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提醒患者服药后尽量卧床休息、防止跌倒
观察病人现用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必要时报告医生。
一门诊防范患者跌倒的制度 • 一、提供良好安全的就医环境。 • 1.门诊环境整洁,地面干燥,防湿、防滑、加强卫生间、饮水机附近地面
门诊防范患者跌倒的制度 • 三、高风险跌倒预防措施。
• 1.对跌倒高风险患者及家属进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告知患者和家属 存在的跌倒风险,讲解如何协助患者行动,注意潜在跌倒风险等,并提供 轮椅、平车服务。
• 2.患者就诊时,应提醒医生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 理和治疗
• 3.加强监护和帮助,必要时护理人员陪同诊疗,协助患者完成门诊就诊全 流程。
外部因素评估
(三)制度法规因素
1、预防跌倒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
2、防跌倒的制度实施,宣传措施执行不到位
如何防?
外部因素评估
1、床头警示标识、列入交班内容 2、提高危机意识 3、满足患者基本需要 4、环境、设施安全 5、合理使用约束 6、评估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三、跌倒预防
(一)、提高危机意识
谁应该被筛查?
所有的住院病人 所有的老年病患 所有的门诊患者
二、跌倒风险评估
内部因素评估:年龄、疾病、心理认知、跌倒史
外部因素评估:药物、环境、设备、设施、陪护、 医护人员、制度法规因素
内部因素评估
一、年龄:≧65岁
心理认知: 1.病人在无帮助时没有发生跌倒 2.从事危险行为的自信心增加/高估自己能力 3.低估自己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向医生汇报。 • 4.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 5.分析和去除发生跌倒相关因素。
谢谢大家!
外部因素评估
(一 ) 环境因素
1、环境陌生。 2、通道阻塞。 3、路面湿滑或凹凸不平。 4、房间或走廊通道照明不足。 5、厕所,浴池边无扶手,走廊内无扶栏。 6、医疗仪器电源线未缠好。 7、呼叫器放置位置不当。 8、床头柜距离病人位置太远。
外部因素评估
(二)设备、设施因素
1、病床较小,过高,上床不方便,难以在床上坐稳。 2、轮椅或床制动不好或未及时制动。 3、衣裤过长过大。 4、鞋子过大、鞋跟过高过细、鞋底光滑。 5、约束带、床栏等防护措施不到位。 6、缺乏助行器或不合适。
内部因素评估
七 、药物因素
1.易引起跌倒的药物
药物类别 降压药 利尿剂 降糖药 抗抑郁药 镇静药 安眠药、止痛药 轻泻剂抗感冒药
引起跌倒的原因 血压低、疲倦 血压低、小便次数增加 头晕 嗜睡、疲乏、视力模糊 体位性低血压、视力模糊、头晕 眩晕、嗜睡、意识不清 腹泻、如厕增加嗜睡
内部因素评估
七 、药物因素
• 2.评估危险因素:
• (1)内在危险因素:曾经发生过跌倒;视力,听力异常;步态和平衡失 调;生理或病理所致的肌肉、关节或骨骼系统的非正常状态;自主活动受 限;定向障碍;意识状态降低;服用镇静剂、麻醉止痛剂、降糖药、抗焦 虑、抗高血压,利尿剂;日常生活习惯;婴幼儿及年老体弱及饮酒等。
• (2)外在危险因素:对环境不熟悉,卫生间缺少防滑设施,地面潮湿,地 面有障碍物,照明过暗或过亮;鞋袜问题,设施使用不当及辅助工具不合 适等。
巡视,发现地面潮湿立即进行处理,拖地时设警示标识牌。 • 2.门诊环境照明良好,光线清晰,地面无障碍物,走廊和洗手间使用防滑
材料,卫生间内安装扶杆,便于患者支撑、握扶。 • 3.后勤主管部门每周抽查地面、卫生间和通道等安全情况。
门诊防范患者跌倒的制度 • 二、门诊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 1.护理人员加强巡诊管理,观察候诊病人病情状态,根据门诊患者跌倒评 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筛选出高风险跌倒患者。
生理改变与跌倒
1、肌肉骨髂系统
钙质流失:弯腰、驼背或骨折关节退化、僵硬、 疼痛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2、感觉系统
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较不灵敏。 对疼痛,碰触,震动的感受变差,容易受伤而不知道。 平衡感觉变差,走路的步态不稳,重心不稳,易造成跌倒。
生理改变与跌倒
3、感官系统
(1)视觉改变 1、晶体和睫状肌调节能力变差:老花眼。 2、视觉中枢退化,无法正确判断物体间的距离,大小和运动速度, 因此阶梯,花色地毯易造成判断错误而发生跌倒。 3、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降低,进入黑暗的房间时会看不见东西而增加 跌倒的危险性。
跌倒/坠床处理流程预案
• 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 • 1.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
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及时上报科
主任、护士长,如实记录,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 3.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
听觉:听力下降,耳聋。
内部因素评估
五、步态不稳
1.活动能力受损:肢体乏力,偏瘫,截瘫,足部损伤,退化性关节炎 2.平衡失调:醉酒,戒断综合征 3.共济失调:小脑病变,舞蹈病 4.卧床休息48小时以上:导致下肢软弱无力 5.使用步行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架 6.步行时不能向前望:驼背 7.不能提起脚步:帕金森氏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