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精选文档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精选文档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精选文档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

工法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7-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成峰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5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序繁多,各部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比较大,无法利用大型施工机械,施工速度较慢。

3适用范围

交叉中隔壁法主要适用Ⅳ~Ⅵ级大断面软弱围岩铁路、公路隧道。

4主要引用标准

4.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

4.2设计图纸、合同文件。

5施工方法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采用将大的断面划分为四个部位开挖支护,交叉中隔壁工法分部图1:

图1交叉中隔壁工法施工图

开挖支护顺序:先开挖①部,①部全封闭完成8~10m后开始开挖②部,此时①、②部同时向前开挖,在②部开挖开挖支护完成8~10m后,再开挖③部……同样的方式开始开挖④部,这样就形成了以①-②-③-④开挖支护顺序的CRD法开挖支护局面,四部同时施做,同时前进。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工艺流程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6.2操作要点

6.2.1施工准备

1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装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

2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设计,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监测计划。

水泥并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以缩短初凝、终凝时间,注浆压力0.5~

1.0MPa。

6.2.3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可主动获取地质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开挖面前方不良地段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优化、完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地质信息依据。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及早制定预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安全进行。

6.2.4交叉中隔壁法洞身开挖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共将隧道分为六部分,具体划分为见图3.

1①部施工

临时支护(

2

3③部施工

开挖③部→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初喷混凝土→接长型钢钢架和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④部施工

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步骤及工序同⑶。

5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⑤部;隧底周边部分按设计初喷混凝土;接长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安设仰拱型钢钢架。

6开挖⑥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5。并使型钢钢架之封闭成环。

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将隧道共分四部分完成。相邻开挖导坑施工间隔为8~10m,每侧导坑采用正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长度3~5m。分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各部每次开挖进尺不大于1m。

6.2.5初期支护施工

施工程序:开挖后初喷混凝土→系统支护施工(锚杆、钢筋网、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开挖完成后,检查断面并对欠挖部分进行处理,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初喷,以尽早封闭开挖面,确保施工安全,混凝土初喷厚度不小于4cm,且不大于6cm。为了保证初喷厚度,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在拱顶挂设金属网。

2初喷完毕后进行钢支撑的架设,钢支撑纵向连接采用螺纹钢筋连接,按照设计设置钢支撑及连接钢筋的间距。

3钢支撑施工完毕后进行钢筋网的安设,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边长,钢筋网必须和工字钢焊接牢固。

4安设钢拱架,每榀钢架分拱、墙两次架成,钢架的拱脚或脚底不得置于虚碴上,若是虚碴则先夯实,用混凝土找平并支垫槽钢或砼预制块,然后再架设钢拱架。

5钢筋网施工完毕后进行复喷,复喷至设计厚度。

6锁脚锚管要紧随钢拱架施作,锁脚小导管与拱架焊接必须牢固。

7临时仰拱距掌子面距离要严格控制,一般为3~5m。

8锚杆按照设计要求布设,锚杆钻眼安装时要求定位要准确,钻孔应与围岩壁面或其所在部位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

6.2.6监控测量

监控测量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控,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测量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1监测项目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主要监测项具体见下表:

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2测量结果分析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真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3围岩稳定性判定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

1)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表2。

表2变形管理等级表

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3)根据位移时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6.2.7临时支护拆除

1拆除的前提条件

支护拆除前必须保证拆除段的永久支护已经封闭完成,且结构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实践证明:封闭后若背后存在空隙、空洞,初支仍然会有一定量的变形,甚至会开裂。此时的初期支护为半刚性结构,必须加强注浆回填工作,充填初支背后

空隙、空洞,增强初支的刚性,避免因拆除中隔壁引起初支下沉和变形,导致隧道出现险情。

2拆除判定标准及原则

1)拆除的判定标准规定如下:支护拆除前该拆除段沉降和收敛量测结果都满足稳定条件,沉降收敛达到稳定的标准为收敛不超过0.2mm/d。拱顶下沉量控制在7d时间的增量≤2mm;净空位移量控制在7d间的增量≤4mm(拱顶下沉量的2倍)。

2)拆除临时支护作业点离最近的④部开挖掌子面距离不得小于60m,临时支护拆除后能尽快进行二次衬砌支护,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加密布置监控量测点,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拆除期间认真分析监控量测结果,若有异常情况,停止拆除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3拆除顺序

拆除时采用破碎锤破除喷射混凝土,用氧炔焰割除连接,局部采用风镐破碎。临时支护拆除时一次性拆除长度以不大于5m为宜。

拆除顺序为:破除上部中隔墙混凝土→割除上部中隔墙工字钢→破除右侧临时仰拱混凝土→破除左侧临时仰拱混凝土→割除右侧临时仰拱工字钢→割除左侧临时仰拱工字钢→破除下部中隔墙混凝土→割除下部中隔墙工字钢。

7劳动力组织

应根据开挖断面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及作业空间能否允许各主要工序间开展平行作业或影响各主要工序间开展平行作业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劳动力配置。以某三车道公路隧道CRD法施工为例:现场共分6个组,即一个技术组、五个综合班。技术组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和测量量测工作;综合班分别负责交叉中隔壁①②③④部

开挖支护工作。机械班负责机械、管路等的维修和机械开挖、出碴工作,如表3所示,供参考。

表3某公路隧道CRD法施工劳动力配置表

8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置以先进、高效、适用、配套为原则,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必须充分满足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的需要。由于施工工序众多,施工机械和设备要尽可能的①③部、②④部协调配合使用,充分发挥施工机具的最大效益。做到配套合理,经济实用。某三车道公路隧道CRD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表4所示,供参考。

表4某公路隧道CRD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9质量控制

9.1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9.1.1支护不及时,封闭不及时,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扰动松动圈扩大;

9.1.2各部部距不合理,仰拱(或临时仰拱)距各部掌子面距离太大;

9.1.3拱架落底处承载力不足,落底处不密实或悬空;

9.1.4沉降未稳定,过早拆除中隔壁;

9.1.5喷射混凝土不密实,背后存在空洞。

9.2保证措施

9.2.1导坑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十分重视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应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少使用爆破,以减少对围岩的

扰动。喷射砼紧随开挖掌子面施作。由于围岩松软,因此及时封闭断面是关键,并要充分运用交叉中隔壁法所赋予的手段,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用临时仰拱封闭断面,做到“自封闭”。

9.2.2各工作面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隧道各相邻掌子面应相距10~12m,以保证导坑开挖的稳定,各导坑内上下台阶距离3~5m为宜。

9.2.3每榀钢架分拱、墙两次架成,认真加固拱脚,如采用扩大拱脚、槽钢支垫、打拱脚锚杆、加强纵向连接等方法,使上部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完整体系。钢架的拱脚或底脚不得置于虚碴上。

9.2.4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在这一作业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判定中壁拆除时间和中壁拆除后的安全性;要根据规范或有关规定,以中壁拆除前的拱顶下沉量(一般一天的下沉量小于2mm)、净空收敛值来定,以及中壁拆除中、中壁拆除后的拱顶下沉增量(不大于6mm)作为管理基准。

9.2.5完成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根据量测结果进行模注二次衬砌的浇注。

9.2.6施工过程要认真执行“三严、五及时”的施工原则,三严即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工艺;五及时即及时支护、及时封闭、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9.2.7加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预报时应遵循“长期预报与短期预报相结合、物探手段与钻孔直接预测相结合、区域性地质预报与掌子面地质预报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9.2.8加强监控量测工作,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每部封闭时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百分比,在施工中可以根据每部的沉降量反算总沉降量,进行动态调整,确定合理的预留沉降量和施工支护参数。

9.2.9采用综合辅助施工措施进行沉降控制,如高压选喷桩地表预加固、地表深井降水、超前预注浆、打设锁脚导管、钢支撑脚板增加支垫、仰拱注浆加固、控制开挖步距、缩短封闭时间等。

10安全措施

10.1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阶段,由于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根据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特点,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风险管理中,建议采用分解分析、核查表和专家问卷三种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收集的数据中所涉及的工程项目按照WBS分解成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然后将归纳的各种风险事件按照以上介绍的项目风险分类标准加以分类;如此,将工程结构分解和分类的风险事件作为核查表的横竖列形成风险识别表。最后,将核查表请专家尤其亲身参加过类似工程的专家加以评价,去伪存真。根据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表:

5交叉

中隔壁

法施工

风险项

目一览

据以上隧道的风险分析,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各风险事件大小的先后顺序,确

定风险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认识风险发生的概

率和引起的损失。在此可借助一此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例如:计划评审方法

PERT、MC模拟方法、AHP法、故障树法、效用理论、模糊分析法、影响图分析法等

等。

10.2保证措施

10.2.1开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编制安全风

险管理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10.2.2施工机械使用、操作人员条件、检修保养、各种专业施工机具和料

具、施工用电、特殊环境中作业等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10.2.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

合格以后方能上岗。在推广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应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安

全教育;

10.2.4进洞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洞内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面具。禁止无关

人员进洞;

10.2.5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开挖时必须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10.2.6爆破后检查爆破和开挖面情况,清除瞎炮、残炮和危石;

10.2.7开挖面及未衬砌地段应随时检查,险情应及时处理;

10.2.8开挖工作面与衬砌的距离必须在确保安全并力求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下合理选定。

11环保措施

11.1做到临时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加强临时防护,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迹地清理、土地平整,并复耕或恢复植被,要做好施工便道路基排水防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迹地整治和道路两侧绿化措施。

11.2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并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食堂的废水处理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农田和水源。

11.3隧道弃砟要堆放在固定的位置,在施工完成后,在隧道弃砟场表面覆盖种植土,然后对隧道弃砟场进行绿化;隧道弃砟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雨水冲刷后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

11.4控制炸药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节约炸药等能源的消耗。

11.5采用分部开挖,充分利用人力和小型机具,减少大型设备数量,从而减少油料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11.6优化设计支护参数,控制隧道超欠挖,节约锚杆和混凝土的数量,从而节约建筑材料,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2应用实例

12.1工程简介

厦门海底隧道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是厦门市本岛第三条进出岛公路通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采用钻爆暗挖法施工。隧道规模宏大,工程全长8.695km,其中海底隧道长6.0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按照高等级公路三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最大开挖断面尺寸为17.04m×

12.56m(宽×高),约170m2。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主洞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50m,净高5.0m。服务隧道建筑限界净宽6.5m,净高6m。主洞隧道测设线间距为52m,服务隧道与主洞隧道净间距为22m。计算行车速度80km/h。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最大纵坡3%。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全线共设12处行人横通道和5处行车横通道,横通道间距为300m。

12.2施工情况

厦门海底隧道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13日右线贯通,2009年11月5日全线贯通。该隧道右线出口端在浅滩段有约900m均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四个导坑错开8~10米分部掘进,每循环掘进上导坑0.5~1.0m,下导坑

1.0~1.5m;开挖出渣每循环需4~6小时;安装型钢、喷射混凝土每循环需6~8小时,安装型钢和出渣可同时进行;每天施工在合理安排下可完成2个循环。掘进时必须控制上部临时仰拱距下部掌子面的距离,相距3~5m(大于下部上台阶高度的1/2)较安全。2010年4月26日厦门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交叉中隔壁法连续月掘进速度超过60米,最高值达73米,创造了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填补了我国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12.3工程结果评价

2009年11月5日,厦门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建设全线贯通,该隧道全长

8.695km,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m,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它的贯通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为类似工程的动工兴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隧道由两条行车主洞和一条服务中孔构成。主洞宽17.2m,高12m,可同时行驶3车。贯通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将由1个半小时,缩短至8分钟,大大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厦门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世界上覆盖层最浅的海底隧道,最薄处5.7米;行车主洞开挖断面面积达170.7m2,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例;软弱围岩、富水砂层、风化槽(囊)这些不良地质段规模之大也为世界罕见。为攻克这些世界级难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使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安全稳步推进隧道建设。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C6多功能钻机,秉承“有险必探、无险也探、先探后干”的原则,确保建设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数;采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超前小导管”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防范了强风化槽施工的风险。

依靠自主创新,厦门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被交通运输部确定成为全国三大样板工程之一。

12.4建设效果及施工图片

图4交叉中隔壁工法施工现场全景图图5①喷射混凝土施工图

图6②喷射混凝土施工图图7锁脚锚管现场施工图

图8①部开挖出碴现场施工图图9施工通风设备

图10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 24 - 24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 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适用于 V 级围岩或隧道浅埋段。

施工准备 超前地质预报 不满足 监控量测 加强支护 全断面初支中隔墙封闭 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右侧上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上台阶开挖支护 调 整 开 挖 参 数 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测量放线 一、作业内容 超前支护、分部开挖、初期支护、施作中隔壁、监控量测、中隔壁拆除、浇筑仰拱。 二、工艺流程图(见图 2.3.3-1) 满足 下循环施工 图2.3.3-1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工序步骤及标准 (一)施工准备 可参照全断面施工工艺 (二)施工工序顺序见图 2.3.3-2 ⅡⅧ Ⅱ7 ⅩⅣ1 ⅩⅣ Ⅳ ⅩⅣ 3 Ⅳ9 ⅩⅣ 5 11 ⅥⅥⅩⅢ 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Ⅱ、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Ⅳ、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Ⅵ、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Ⅹ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Ⅷ、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Ⅹ、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Ⅻ、后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ⅫⅩⅢ、仰拱超前浇筑;ⅩⅣ、全断面二次衬砌 图 2.3.3-2 中隔壁(CD)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三)超前支护 可参照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管棚施工、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 25 - 25 -

管棚施工工艺手册

管棚施工工艺手册第一章管棚设计 表1 管棚设计参数 第二章施工工艺框图

图1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第三章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3.1.1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现场核对隧道明暗交界里程是否与设计图纸有出入,如果有,则需变更导向墙施做里程,以使导向墙紧贴或嵌入明暗交界面施做。 施工前应完成洞口截排水沟施工。 导向墙施工前应将洞口边仰坡刷至导向墙施工标高,形成管棚作业平台。 3.2、原材料及配合比准备 表2 材料要求

3.3、机具准备 隧道单口施工,设备机具配置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表3 管棚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每班) 3.4、施作导向墙 ⑴混凝土护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开挖廓线以外拱部140°范围内施作,护拱内埋设钢筋支撑,钢筋与管棚孔口管连接成整体。导向墙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其基础稳定性。 ⑵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

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3.5 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⑴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1~2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⑵平台要支撑于稳固的地基上,脚手架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而影响钻孔质量。 ⑶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3.6、钻孔 ⑴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127mm。 ⑵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时,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⑶钻机开钻时,应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⑷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状态判断成孔质量,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⑸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隧道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艺工法

隧道中隔壁法(C吐)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隧道施工的中隔壁法,也叫CD法施工,CD是“Center Diaphragm” 的简称,自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施工设备不断的改进,隧道在设计方面也敢于向大断面与不良地质层挑战,由此在施工中人们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不良地质隧道采取分隔施工的办法,就是将大、中跨的洞室开挖转换成中、小跨的洞室进行分部开挖与支护,然后逐步拆去临时支护,达到隧道全断面开挖目的。 1.2工艺原理 中隔壁法(。昵)施工基本原理:就是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中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部或三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 2工艺工法特点 2.1中隔壁法将大断面隧道施工分隔为小断面洞室施工,缩短了对开挖围岩的早期施工时间,从而扼止开挖围岩应力变化,有利于隧道安全施工。 2.2将隧道分隔为多洞室施工,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合理地组织施工,有利于加快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进度。 3适用范围 本工艺工法适用于V级围岩浅埋强风化层、土层、断层破碎带或 溶岩发育区及W围岩偏压、浅埋软弱地层段施工。 4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R、《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D、《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5施工方法 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早预报、管超前、弱爆破、短开挖、少扰动、严治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和弱爆破开挖,超前支护一般在洞口段采用长管棚,在洞内采用小注浆导管,在完成超前支护后,从隧道的一侧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分别完成开挖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钢架、锚杆、网喷砼。第一侧施作的隧道中部临时支护即为中隔壁;待第一侧开挖进尺10?20n后,第二侧用同样的方法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与初期支护,第二侧完成开挖与支护后,整个隧道开挖形成带有中隔壁支撑的两个洞室支护系统;最后根据围岩情况和监控量测依据,逐步拆除中隔壁支护,施作仰拱、填充及拱墙衬砌。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步序图及施工工艺流程

地铁隧道管棚施工方案

丰台站~前泥洼站区间暗挖临时竖井开马头门大管棚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变更)第三篇区间土建工程第十三册丰台站~前泥洼站区间第二分册区间暗挖段结构施工图第一部分轨排井北侧暗挖段施工图第一本区间临时竖井及暗挖段结构施工图 (2)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2段工程10合同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修订版)》(QGD-007-2005)(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5)《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7)《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01-87-2005)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10)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1)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候及地理条件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丰台站~前泥洼站区间暗挖段临时竖井马头门大管棚施工。 2、工程概况 2.1、暗挖段设计概况 丰台站~前泥洼站区间暗挖段位于前泥洼站南侧,呈南北走向,主要在规划前泥洼路下方敷设,与前泥洼路永中基本平行。区间下穿大从大厦、丰管路及丰管路下方众多管线。 暗挖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K42+416.743~K42+751.413,含短链0.679m;左线起讫里程为K42+486.586~K42+751.413,含长链5.176m和短链0.679m。本暗挖段区间左、右线各设置一座施工竖井,中心里程分别为左K42+639.810、右

大管棚施工工艺及工艺

长大管棚施工工艺 一、编制目的 明确隧道洞口长大管棚及洞身长大管棚的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长大管棚的施工。 二、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武广客运专线双线铁路隧道各施工参考图; 武广公司下发的各隧道施工图纸。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广客运专线XXTJIII标的所有隧道的洞口长大管棚以及洞身长大管棚的施工。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管棚施工工艺框图(见图1) (二)施工方法 为保证施工安全,本标段部分隧道进洞及浅埋地段洞身施工设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后再进行开挖,各断面大管棚管棚钻机一次施工完毕。 管棚施工工艺框图(见图1)。 工艺方法: 导向墙施工(洞口大管棚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1m×1m,兼作止浆墙。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但要保证其基础稳定性,导向墙数量一般按拱部140°计算。为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导向墙内设2榀I18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Ф140mm壁厚5mm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

图1 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管棚定位及钢管安装:充分考虑到上抬量和上抬角度后,正确算出各钻孔孔口位置,利用测量仪器定出钻孔的位置和倾角。 钻孔:利用管棚钻机钻到设计深度,每钻入一节续接下一节钻杆。 清孔:利用高压水将孔内余碴清洗干净,以防塞管时卡管。 装入钢管:管棚分钢管和钢花管,交错布置,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打设钢管,钢管连接注意接头质量,用小直径钢管插入后焊接牢固。 高压注浆: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管棚注浆施工经验。利用注浆泵将浆液压入孔内,通过钢管壁注浆孔来加固地层。 堵孔止浆:堵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注浆效果。堵孔包括钢管自身的封堵和钢管与孔壁之间空隙的封堵。 钢管自身的封堵:一般在钢管最外端1.5m~2.0m范围内不设置注浆孔,根据实际需要在钢管内设置钢筋笼,并灌注水泥砂浆。孔口用厚3~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

室内装饰施工流程与工序

室装饰施工流程及工序 室装饰施工进度及流程 室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共有以下几个流程: 一、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二、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三、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 四、油漆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五、吊顶工程装饰工艺流程 六、电路灯具施工工艺流程 七、卫浴洁具安装工艺流程 八、管路改造工程工艺流程 九、厨房设备施工工艺流程 一、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石材地面装饰构造:室地面所用石材一般为磨光的板材,板厚20毫米左右,目前也有薄板,厚度在10毫米左右,适于家庭装饰用。每块大小在300毫米×300毫米~500毫米×500毫米。可使用薄板和1:2水泥砂浆掺建筑胶水铺贴。 石材地面装饰基本工艺流程:清扫整理基层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定标高、弹线→选料→板材浸水湿润→安装标准块→摊铺水泥砂浆→铺贴石材→灌缝→清洁→养护交工 施工要点:基层处理要干净,高低不平处要先凿平和修补, 基层应清洁,不能有砂浆、尤其是白灰砂浆灰、油渍等,并用水湿润地面。铺装石材、瓷质砖时必须安放标准块,标准块应安放在十字线交点,对角安装。铺装操作时要每行依次挂线,石材必须浸水湿润,阴干后擦净背面。石材、瓷质砖地面铺装后的养护十分重要,安装24小时后必须洒水养护, 铺巾完后覆盖锯末养护。注意事项。(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入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3)铺贴完成后,2~3天不得上人。铺贴瓷地面砖基本工艺流程1、铺贴彩色釉面砖类:处理基层→弹线→瓷砖浸水湿润→摊铺水泥砂浆→安装标准块→铺贴地面砖→勾缝→清洁→养护。2、铺贴瓷锦砖(马赛克)类:处理基层→弹线、标筋→摊铺水泥砂浆→铺贴→拍实→洒水、揭纸→拨缝、灌缝→清洁→养护。铺贴瓷地砖的施工要点1、混凝土地面应将基层凿毛,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30毫米左右。之后,清净浮灰,砂浆、油渍,产散水刷少将地面。2、铺贴前应弹好线,在地面弹出与门道口成直角的基准线,弹线应从门口开始,以保证进口处为整砖,非整砖置于阴角或家具下面,弹线应弹出纵横定位控制线。3、铺贴瓷地面砖前,应先将瓷地面砖浸泡阴干。4、铺贴时,水泥砂浆应饱满地抹在瓷地面砖背面,铺贴后用橡皮棰敲实。同时,用水平尺检查校正,擦净表面水泥砂浆。5、铺贴完2~3小时后,用白水泥擦缝,用水泥、砂子=1:1(体积比)的水泥砂浆,缝要填充密实,平整光滑。再用棉丝将表面擦净。6、注意事项。(1)基层必须处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2)瓷地面砖必须浸泡后阴干。经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3)铺贴完成后,2~3小时不得上人。瓷锦砖应养护4~5天才可上人。木地板施工工艺流程一、木地板装饰的做法粘贴式木地板:在混凝土结构层上用15毫米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在大多采用不着高分子粘结剂,将木地板直接粘贴在地面上。实铺式木地板:实铺式木地板基层采用梯形截面木搁栅(俗称木楞),木搁栅的间距一般为400毫米,中间可填一些轻质材料,以减低人行走时的空鼓声、并改善保温隔热效果。为增强整体性,木搁栅之上铺钉毛地板,最后在毛地板能上能下打接或粘接木地板。在木地板一墙的交接处,要用踢脚板压盖。为散发潮气,可在踢脚板上开孔通风。架空式木地板:架空式木地板是在地面先砌地垄墙,然后安装木搁栅、毛地板、面层地板。因家庭居室高度较低,这种架空式木地板很少在家庭装饰中使用。二、木地板装饰的基本工艺流程粘贴法施工工艺为:基层清理→涂刷底胶→弹线、找平→钻孔、安装预埋件→安装毛地板、找平、刨平→钉术地板、找平、刨平→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上蜡。强化复合地板施工工艺:清理基层→铺设塑料薄膜地垫→粘贴复合地板→安装踢脚板。实铺

隧道管棚施工工序图片详解

隧道施工通常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浅埋暗挖法是参考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即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一种综合施工技术。我们把这种浅埋暗挖施工又称之为管棚施工,那么隧道管棚施工的工序是怎样的呢下面北京八方陆通的技术人员以图片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隧道管棚施工工序: 管棚长18m,环向间距为0.4m,管棚外插角13°;DK193+803~+818段拱部设置两环大管棚,管棚长18m,环向间距为0.4m,管棚外插角3~5°。隧道管棚施工工序流程图如下: 工序一:管棚布设 管棚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375px。隧道纵向同一断面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要错开1m。采用丝扣和焊接相结合的连接方法。 每循环管棚施工前应开挖管棚工作室,工作室长3.0m,高3750px。管棚施工前,在长管棚设计位置安放至少三榀用工字钢组拼的管棚导向架,导向架上设置空口导向管。要求在钻孔过程中导向架不变形,不移位。 工序二:钻孔 采用管棚钻机,从导向管内钻孔,套管跟进的方法。开孔时,低压慢转,钻进过程中利用倾斜仪等测量设备有效控制钻孔偏斜率。 工序三:安装大管棚钢管 管棚钢管(内置钢筋笼)由机械顶进,钢管节段间用丝扣连接(钢筋笼双面焊接),顶进时,采用6m和3m节长的管节交替使用,以保证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管壁上钻注浆孔。管棚顶到位后,钢管与导向管间隙用速凝水泥等材料堵塞严密,以防注浆时冒浆。 工序四:注浆 注浆前先将孔内泥砂清干净(可用高压水冲洗),再进行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0.5~3.0MPa,注浆参数根据现场试验予以调整。注浆结束后用m5水泥砂浆充填钢管,以增加钢管强度。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注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每钻完一个孔,随即安设该孔的钢管并注浆,然后再进行下一孔的施工。管棚封堵塞设有进浆孔和排气孔,当排气孔流出浆液后,关闭排气孔,继续灌浆,达到施工图标示注浆量或注浆压力时,方可停止注浆。 工序五:劳力、机具设备的配置 每工班钻孔及注浆施工人员不宜少于10人,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 结合隧道的特点,每工班施工机具配置如下:管棚钻机1台、KBY-50/70注浆泵1台、煤电钻(或风动凿岩机)不少于10台、气焊机1台、BX1-500电焊机1台。

CD法CRD侧壁导坑法

C D法C R D侧壁导坑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中隔壁法(C D法)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Ⅳ级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中隔壁法(CD法) 5.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采用短台阶法难确保掌子面的稳定时,宜采用分部尺寸小的CRD法,该工法对控制变形是比较有利的。 CD法是“CenterDiaphragm”的简称,而CRD法则是“CrossDiaphragm”的简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用于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场合。而前者是在用钢支撑和喷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后者则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闭合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断面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因此,CRD法与CD法唯一的区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求用临时仰拱封闭断面。 在CRD法或CD法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一般说,中壁拆除时期应在全断面闭合后,各断面的位移充分稳定后,才能拆除。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6、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其原理是利用两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导洞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两侧导洞皆为倒鹅蛋形,有利于控制拱顶下沉。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层。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顺序为: (1)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2)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3)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 (4)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5)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 (6)建造内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管棚作业指导书

管棚作业指导书 1 适应范围 适用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成贵铁路CGZQSG-13标项目隧道浅埋洞口及浅埋破碎洞身的管棚施工。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生产房屋、混凝土搅拌站及施工便道,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生产、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 设计参数: 导向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27mm、146mm,壁厚5mm,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外径89mm或108mm,壁厚6mm,按图纸办理。注浆孔,孔径10~15mm,孔纵向间距15~20cm,呈梅花布置,尾部留不小于100cm的不钻孔的止浆段。 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注浆材料: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设置范围:拱部120°~135°范围; 长度:10~40m。 4 施工工法与工艺流程 4.1 大管棚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1.1 施作护拱 (1)混凝土护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开挖廓线以外拱部120°范围内施作,一般断面尺寸为1.0×1.0m(具体以按设计图施作),护拱内埋设钢筋支撑,钢筋与管棚孔口管连接成整体。导向墙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其基础稳定性。 (2)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图1管棚引孔顶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管棚施工工序图片详解

通常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浅埋暗挖法是参考的基本原理,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即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一种综合。我们把这种浅埋暗挖施工又称之为管棚施工,那么隧道管棚施工的工序是怎样的呢?下面北京八方陆通的技术人员以图片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隧道管棚施工工序: 管棚长18m,环向间距为,管棚外插角13°;DK193+803~+818段拱部设置两环大管棚,管棚长18m,环向间距为,管棚外插角3~5°。隧道管棚施工工序流程图如下:工序一:管棚布设 管棚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375px。隧道纵向同一断面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要错开1m。采用丝扣和焊接相结合的连接方法。 每循环管棚施工前应开挖管棚工作室,工作室长,高3750px。管棚施工前,在长管棚设计位置安放至少三榀用工字钢组拼的管棚导向架,导向架上设置空口导向管。要求在钻孔过程中导向架不变形,不移位。 工序二:钻孔 采用管棚钻机,从导向管内钻孔,套管跟进的方法。开孔时,低压慢转,钻进过程中利用倾斜仪等设备有效控制钻孔偏斜率。 工序三:大管棚钢管 管棚钢管(内置笼)由机械顶进,钢管节段间用丝扣连接(钢筋笼双面焊接),顶进时,采用6m和3m节长的管节交替使用,以保证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管壁上钻注浆孔。管棚顶到位后,钢管与导向管间隙用速凝水泥等材料堵塞严密,以防注浆时冒浆。 工序四:注浆 注浆前先将孔内泥砂清干净(可用高压水冲洗),再进行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注浆参数根据现场试验予以调整。注浆结束后用充填钢管,以增加钢管。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注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每钻完一个孔,随即安设该孔的钢管并注浆,然后再进行下一孔的施工。管棚封堵塞设有进浆孔和排气孔,当排气孔流出浆液后,关闭排气孔,继续灌浆,达到标示注浆量或注浆压力时,方可停止注浆。 工序五:劳力、机具设备的配置 每工班钻孔及注浆施工人员不宜少于10人,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 结合隧道的特点,每工班施工机具配置如下:管棚钻机1台、KBY-50/70注浆泵1台、煤电钻(或风动凿岩机)不少于10台、气焊机1台、BX1-500电焊机1台。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

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中通过。其性质不明,走向北55~75度东,断层西侧为白垩系义县组地层,东侧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灰窑子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大管棚施工技术方案

管棚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目的 以科学的施工方案,明确隧道管棚施工作业的工法、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施工作业。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合同文件;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指导性文件; 7.《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 8.《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等管理文件; 9.本集团公司拥有的相关施工经验、工法、技术、专利及施工要素配置。 二、适用范围 九嶷山隧道出口管棚施工。 三、工程概况

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段起自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湘境永州至南山段,经三水瑶族乡、两岸镇、连州市区、三江镇(连南县城)、吉田镇(连山县城)、福堂镇、中洲镇,终于广东省肇庆市怀城镇,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第1标段起于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终于三水瑶族乡的沙坪村,长3.700公里(右线计)。 本合同段内九嶷山隧道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牛洞村与湖南省蓝山县所城镇半山村交界处。线路所经之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表起伏较大;隧道进出口处覆盖较薄,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2);洞身基岩出露较好,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九嶷山隧道全长6400.1m,本标段为广东境内部分,起终点里程为YK0+000~YK2+815(ZK0+000~ZK2+817),长2815m(2817m)。 隧道布置形式采用标准间距分离式、小净距分离两种形式,出口段由于受地形限制,120m范围左右测设线间距为20~11m,采用小净距形式。 1.技术标准 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分离式路基宽度26m。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隧道洞内管棚施工

中铁十九局集团西康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 Xks-3合同段 宋家山隧道洞门30m大管棚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九局集团西康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四月

一、工程概况 宋家山隧道进口DK197+912~DK197+942段,长30m,围岩趋于软弱浅埋。 隧道围岩灰岩含量占35%~45%浅灰色,青灰色,千枚岩,千枚片构造,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薄片状泥钙质胶结主要有娟云母,绿泥石,石英等。节理发育,无渗水。 隧道采用横洞进洞开挖。隧道进口处与山体面几近垂直,造成工程施工条件差,无法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二、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作业环境,遵循施工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施工安全。在DK197+942处拱顶120o范围内采用超前长管棚加小导管预注浆相结合的超前支护施工。 附:管棚洞身段横断面设计图。 管棚洞身段横断面设计图 `

1、导向墙施工。 1.1、在洞内扩大开挖纵向6m、高0.5m作为导向墙及管棚施工工作室,并 对其进行初期支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1.2、导向墙采用C20混泥土,截面尺寸为1000mm*620mm,环向浇注至拱脚。 导向墙设2榀I16工字钢,钢架外缘设121mm壁厚5mm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 2、管棚施工 2.1、管棚制作。 管棚采用ф108mm壁厚6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而成,钢管每节长5m和6m,钢管连接端采用外车丝扣,丝扣长500mm。长6m的钢管制作为孔径10~16mm钢花管,孔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50cm。套管采用ф114mm 壁厚6mm钢管加工,套管采用内车丝扣,丝扣长500mm。 附图:管棚接头示意图; 钢花管大样图。

7、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7-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成峰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 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管棚施工工艺工法教学教材

管棚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302-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陶赞旭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管棚超前支护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掘进的新技术。管棚法作为隧道施工的一种辅助方法,在软岩隧道施工中穿越破碎带、松散带、软弱地层,涌水、涌砂层发挥了重要作用。管棚是利用钢管作为纵向支撑,钢拱架作为横向环形支撑,构成纵、横向整体,不仅沿隧道纵向具有梁结构的作用,在横断方向还具有拱形结构支护效果。由于其刚度较大,因此能够很好的阻止和限制围岩变形,并能提前承受早期围岩压力。 目前,管棚在隧道工程中较常采用,尤其是洞口位置处,围岩多风化破碎,岩质较差,为保证其进洞安全,常采用管棚作为超前支护。对于一些松散破碎的软弱围岩,采取常规的管棚施工工艺,成孔困难,套管推进不到位,管棚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可采取跟管钻机对于软弱围岩管棚施工。 管棚的成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管棚引孔顶入法,当钻进地层易成孔时,一般采用先钻孔、后插管得方法,即钻孔完成经查合格后,将管棚连续接长,由钻机旋转顶进将其装入孔内;二是管棚跟管钻进法,当地质状况复杂,遇有砂卵石、岩堆、漂石或破碎带不易成孔时,可采用跟管钻进工艺,即将套管及钻杆同时钻入,成孔后取出钻杆,顶入管棚,拔出外套管。 1.2工艺原理 管棚支护结构,一般按松弛荷载理论进行设计。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进行力学计算。钢管直径多选用80~180mm,钢管中心距离一般为30~50cm。钢管长度视软弱破碎围岩的厚度而定,一般为10~45m。钢管以较小的仰角沿岩面打入,形成了一个梁结构来承担围岩的压力。钢管采用内注水泥浆、化学浆液或细石混凝土、劲性骨架来增加钢管刚度。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在管棚超前预支护的作用下开挖,可以防止地表下沉和围岩坍塌,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室内装饰施工流程及工序

室内装饰施工流程及工序 室内装饰施工进度及流程 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共有以下几个流程: 一、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二、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三、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 四、油漆涂料施工工艺流程 五、吊顶工程装饰工艺流程 六、电路灯具施工工艺流程 七、卫浴洁具安装工艺流程 八、管路改造工程工艺流程 九、厨房设备施工工艺流程 一、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石材地面装饰构造:室内地面所用石材一般为磨光的板材,板厚20毫米左右,目前也有薄板,厚度在10毫米左右,适于家庭装饰用。每块大小在300毫米×300毫米~500毫米×500毫米。可使用薄板和1:2 水泥砂浆掺建筑胶水铺贴。 石材地面装饰基本工艺流程:清扫整理基层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定标高、弹线→选料→板材浸水湿润→安装标准块→摊铺水泥砂浆→铺贴石材→灌缝→清洁→养护交工 施工要点:基层处理要干净,高低不平处要先凿平和修补, 基层应清洁,不能有砂浆、尤其是白灰砂浆灰、油渍等,并用水湿润地面。铺装石材、瓷质砖时必须安放标准块,标准块应安放在十字线交点,对角安装。铺装操作时要每行依次挂线,石材必须浸水湿润,阴干后擦净背面。石材、瓷质砖地面铺装后的养护十分重要,安装24小时后必须洒水养护, 铺巾完后覆盖锯末养护。注意事项。(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入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3)铺贴完成后,2~3天内不得上人。铺贴陶瓷地面砖基本工艺流程1、铺贴彩色釉面砖类:处理基层→弹线→瓷砖浸水湿润→摊铺水泥砂浆→安装标准块→铺贴地面砖→勾缝→清洁→养护。2、铺贴陶瓷锦砖(马赛克)类:处理基层→弹线、标筋→摊铺水泥砂浆→铺贴→拍实→洒水、揭纸→拨缝、灌缝→清洁→养护。铺贴陶瓷地砖的施工要点1、混凝土地面应将基层凿毛,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30毫米左右。之后,清净浮灰,砂浆、油渍,产散水刷少将地面。2、铺贴前应弹好线,在地面弹出与门道口成直角的基准线,弹线应从门口开始,以保证进口处为整砖,非整砖置于阴角或家具下面,弹线应弹出纵横定位控制线。3、铺贴陶瓷地面砖前,应先将陶瓷地面砖浸泡阴干。4、铺贴时,水泥砂浆应饱满地抹在陶瓷地面砖背面,铺贴后用橡皮棰敲实。同时,用水平尺检查校正,擦净表面水泥砂浆。5、铺贴完2~3小时后,用白水泥擦缝,用水泥、砂子=1:1(体积比)的水泥砂浆,缝要填充密实,平整光滑。再用棉丝将表面擦净。6、注意事项。(1)基层必须处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2)陶瓷地面砖必须浸泡后阴干。经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3)铺贴完成后,2~3 小时内不得上人。陶瓷锦砖应养护4~5天才可上人。木地板施工工艺流程一、木地板装饰的做法粘贴式木地板:在混凝土结构层上用15毫米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在大多采用不着高分子粘结剂,将木地板直接粘贴在地面上。实铺式木地板:实铺式木地板基层采用梯形截面木搁栅(俗称木楞),木搁栅的间距一般为400毫米,中间可填一些轻质材料,以减低人行走时的空鼓声、并改善保温隔热效果。为增强整体性,木搁栅之上铺钉毛地板,最后在毛地板能上能下打接或粘接木地板。在木地板一墙的交接处,要用踢脚板压盖。为散发潮气,可在踢脚板上开孔通风。架空式木地板:架空式木地板是在地面先砌地垄墙,然后安装木搁栅、毛地板、面层地板。因家庭居室高度较低,这种架空式木地板很少在家庭装饰中使用。二、木地板装饰的基本工艺流程粘贴法施工工艺为:基层清理→涂刷底胶→弹线、找平→钻孔、安装预埋件→安装毛地板、找平、刨平→钉术地板、找平、刨平→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上蜡。强化复合地板施工工艺:清理基层→铺设塑料薄膜地垫→粘贴复合地板→安装踢脚板。实铺法施工工艺

3、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503-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建萍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中导洞-主洞施工方法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一种高效施工方法。它根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光面爆破大断面开挖,使用锚、喷、网、钢拱架和超前导管及超前管棚等支护手段,先开挖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混凝土,然后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左、右主洞,最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 早期的双连拱隧道多采用三导洞法施工,对围岩扰动的次数多,施工周期长,工效慢、工期长、成本高,不利于隧道防水。通过连拱隧道工程实践采用中导洞-主洞台阶法施工,效果良好。 1.2工艺原理 1.2.1 本工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新奥法。开挖后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释放部分地应力;通过监控量测和适时支护来控制围岩变形,使围岩不会失稳;围岩与锚喷等支护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承载结构。 1.2.2中导洞-主洞法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简化施工工序,在三个工作面平行施工的情况下缩短了工期。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采用新奥法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2.2 与三导洞法相比,减少了两个侧壁导洞,施工干扰少、临时支护量小,有效地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工程投资。 2.3中导洞首先贯通,可揭示隧道围岩情况,为左右两洞大断面开挖施工提供依据。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双连拱山岭隧道的各种围岩情况,隧道主洞的开挖方式则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正台阶二步开挖法是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改进方法,多用于围岩能短期内处于稳定的地层中。台阶法根据台阶长度的不同,可划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在Ⅲ级以下的围岩中一般采用长台阶或全断面开挖法,对于III、IV级围岩多采用短台阶开挖法,对于Ⅴ级以上的软弱围岩则常采用超短台阶开挖法,对于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则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工艺工法主要介绍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双连拱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J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02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5 施工方法 采用中导洞-主洞法施工,其步骤为先开挖中导坑,并做导坑临时支护直到中导洞贯通,然后由内向外浇筑中隔墙混凝土。 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将其顶部与临时支护之间间隙采用与设计同标号的喷射砼喷(回)填密实,待喷填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挖两侧主洞。 根据主洞的地质情况,首先做好洞口的防护、排水和洞身的超前预加固,然后开挖左(右)洞上台阶及初期支护,同时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待开挖掌子面上台阶推进适当距离(约50m)后,方可开挖右(左)洞上台阶并做好初期支护,同时做好围岩的变形观测。 根据洞身实际地质情况,上下台阶距离控制在3~15m,下台阶采用跳槽的方法进行侧墙的开挖与初期支护,开挖宽度控制在2~3m。初期支护完成后铺设防水层,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 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5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序繁多,各部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比较大,无法利用大型施工机械,施工速度较慢。 3 适用范围 交叉中隔壁法主要适用Ⅳ~Ⅵ级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