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及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文档:第5单元+10 荆轲+Word版含答案.doc
10荆轲美得深沉,美得悲壮的易水壮士——荆轲有人说,你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
也有人说,你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你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你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你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你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
当楚国的宫殿在战火中坍塌的时候,当长平冤魂在地下悲号的时候,当诸侯国的王侯大臣成为降臣贱虏的时候,当不可一世的秦王虎视天下的时候,你,荆轲,燕地的热血男儿,需要做出抉择……于是,你成了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你也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你也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然而你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
你,荆轲,你这千古侠士,图藏七寸匕首,血溅秦朝王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生的诀别,这是跨越生死的美,美得深沉,美得悲壮!易水壮士——荆轲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为人仗义豪爽,结识了许多豪侠义士,后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后来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因失败而被杀。
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1分)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用之。
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1)辄弛.以利民弛:____________(2)直.百金直:____________(3)为天下先.先:____________(4)然上召贵.尉佗兄弟贵:____________(5)匈奴背约入盗.盗:____________(6)常假借..用之假借:__________(7)以愧.其心愧:____________(8)专务.以德化民务:____________【答案】(1)废止(2)价值(3)前导,前驱(4)使……显贵(5)侵犯,劫掠(6)宽容(7)使……羞愧(8)致力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常衣.绨衣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B.治.霸陵皆以瓦器治:治理,引申为“建造”C.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切:恳切,深切D.弗下.吏下:向下交给【答案】C【解析】切:率直。
【参考译文】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集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五第12课项羽本纪Word版含答案
令题窃昌强阴孕③佃——《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善于把人物的活动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使用各种手段“摹形传神”,细节之中凸显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千载如生”。
本专题由《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四篇文章组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它是关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格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
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感人的悲剧英雄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越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选文以记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不仅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提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滑稽列传》主要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的滑稽人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的非凡的讽谏才能。
他们滑稽多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性格特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刺客列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故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等方面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对我们刻画人物起到了示范作用。
西楚霸王一一项羽项羽(前232 —前202),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时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之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的评价。
英雄的毁灭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高考语文《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文言积累点整理《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司马氏去周适晋年十岁则诵古文.。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退而深惟曰(涵混太虚,呼吸万壑)《夏本纪》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女其往视尔事矣。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鲁周公世家》——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武王有疾,不豫.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明日,武王有瘳班级姓名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在丰,病,将没无敢寇攘无敢不逮《河渠书》一一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此损漕省卒,益肥关中之地岁因以数不登.《六国年表》僭端见矣晋文中国侯伯侔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沛公引兵西夺其军,可.四千人并攻昌邑,昌邑未拔.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系颈以组乃以秦王属吏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今则来,沛公不得有此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非有功伐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示鲁父老项羽头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项羽妨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今某之业孰与仲多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李将军列传》——实词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吾去大军数十里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以为李广老,数奇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虚词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亦竟射杀之专以射为戏,竟死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句子其李将军之谓也《孔子世家》一一实词孔子适齐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君子亦有穷乎?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语鲁大师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文言知识
传》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列传》 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本纪》
1、愿枉车骑过之 2、公子过谢侯生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访问 经过 错误、过失
1、所以不报谢者
感谢
2、公子过谢侯生
•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假使(连词)
• 则楚易败也
就(承接连词)
• 请今进兵
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表敬副词)
•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代词)
• 莫能仰视。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 然今卒困于此
可是(转折连词)
• 然今卒困于此 终于(副词)
• 江东虽小
虽(转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 乃引兵解而东归 向东(名词作状语)
辞别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道歉
1、五霸之伐也 2、其后秦伐赵 3、平伐其功
伐,功业 攻打 炫耀
1、所以不报谢者
报答
2、士不敢弯引而报怨 报仇
3、似报主知
报告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答复
过: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行过夷门,见侯生
访问 经过
之:
此五霸之伐也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拉 )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则幸得脱矣 ③ 而君亦幸赦臣
(宠 幸) (侥 幸) (幸而,幸好)
顾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4)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
现象。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是指地位低下,“鄙 ” 是指知识浅陋,并没 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已变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名词作状语,向东 (1)东伐至盟津:_________________
幼年时代癿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癿坚定果断牺牲丧人时癿丿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癿忍辱负重??司马迁用不主人公怅格相一致癿深沉有力癿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仧树立了一丧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癿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逋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癿崇敬景仨乀情
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
位的天子重臣,唐朝时有国公、郡公、县公三级。 3.诰书 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 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 除授、大赏罚用制诰。
同“享”,享有 (9)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_______________ 同“悦”,高兴 (10)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_______________ 同“熟”,丰收 (11)岁则大孰:_______________ 同“亩”,代指土地 (12)唐叔得禾,异母同颖:___________________ 同“返”,这里是“召回”的意思 (13)(成王)乃泣,反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项羽本纪》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项羽本纪》1.重点释义拔()项庄拔剑起舞()已拔,皆坑之操()大王何来操惮()虽吴子子弟以已惮籍故()故姓项氏穷()穷来从我将()使公及恒楚将矫()乃渡江矫陈王命略()西略地至雍丘乃()项梁及教项籍兵法佩()佩其绶印趣()趣义帝行期()项羽及与期洹水南殷虚上若()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竖()竖子不足与谋稍()稍夺之权,范增大怒郤()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于臣有郤幸()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眴()梁眴籍日徇()广陵人吕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益()益轻秦,有骄色以()以是知其能倚()我倚名族纵()莫敢纵兵()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文言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封于项()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与籍避仇于吴中()彼可取而代也()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诸侯皆属焉()项王君壁垓下()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乃谓其骑曰:“何如?”()汉军至,无以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籍独不愧于心乎()不忍杀之,以赐公()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起陇角之中()身死东城()3.古今异义(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今:()(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于是:古:()于是:今:()慷概:古:()慷概:今:()(3)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古:()今:()(4)鲁父兄乃降古:()今:()(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今:()(6)然羽非有尺寸古:()今:()(7)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今:()4.通假字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皆沈船,破釜甑。
()直夜溃围南出()辟易数里()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乘埶超陇亩之中()尚不觉寐而不自责()乃持项王头视鲁()。
史记选读原文与解析
史记选读原文与解析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司马迁先生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巅峰之作。
本文通过选读史记中的经典原文,探讨其背后的深刻意义与解析。
第一篇:太史公曰:“古者,黄帝、尧、舜之所以事之,莫若勉上。
夫上者,民之所系也,无上则无下。
后世帝王尚亲尊上下之分而窃乱,天下卑於是遂壅塞矣。
”这是史记中的一段开篇之语,太史公以古代帝王圣人为榜样,强调了“勉上”之道。
勉上即勉励向上,追求至高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这段原文中的“上”是指君主,而“下”则是指百姓平民。
太史公通过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君主的品德关系密切,如果君主不尊重上下之分,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危机的出现。
第二篇:封禅曰:“昔者上帝正位以封禅,下土以刑易。
”这是史记中关于封禅的记载,封禅是古代帝王登基后的一项重要仪式。
太史公在这段原文中表达了对封禅仪式的重要性的思考。
上帝正位以封禅,是指君主在登基后向天地神灵行礼,以示对上天的敬畏与崇高之情;而下土以刑易,指君主以祭祀与祈福的方式来与人民共享富贵荣华,体现了君主与百姓的亲和力和共荣共享的理念。
第三篇:留侯论战曰:“夫兵器明於士,士明於君,材武亡其斗,非士之罪也。
凡拟百矢,非一日之功;坚艰苦,非一朝之忍也。
”这段原文出自于《留侯论战》,是太史公对战争与武功的精彩解析。
太史公通过这段话告诉我们,士兵的表现与君主的领导才能息息相关,兵器的利用靠的是士兵的技艺,而士兵的技艺则需要君主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此外,太史公还指出,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士兵们不断拼搏与坚持。
第四篇:马距辩日曰:“夫日,天之明也;明善,恶虐,是以各人心之所欲见也。
”这段原文是史记中关于“马距辩日”的记载。
太史公在这个故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马的驰骋来喻示善恶的辨析,告诫人们应该追求善良的品德与行为准则。
太史公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人们对于光明和真理的追求,暗示着人们的心灵需要在善与恶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
【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课《信陵君窃符救赵》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3.文章前两个自然段是怎样介绍信陵君的?这部分所写的内容在 全文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 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 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 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诸侯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部 分的概括介绍,起了笼罩全篇的作用。文章的后两部分就具体描写信陵 君“仁而下士”及他“仁而下士”所获取的成果。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 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 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致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 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 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 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 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 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 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 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 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 事。
(四)使动用法 (1)走.芒卯( 使逃跑 ) (2)公子从.车骑( 使……跟随 ) (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使……长久地站立 ) (五)意动用法 (1)公子怪.之( 以之为怪,认为他很奇怪 ) (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以之为功,把它作为功劳 )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项羽本纪》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每当吴中有大工程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译: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江东虽小,地方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译:巨鹿城下,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有许多座营垒,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
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战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啊。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使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给你。
8、羽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译:项羽莫非是舜的后裔吗?不然为什么他兴盛得这么快呢?9、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秦朝实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就统率全军渡过漳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作为太史而不能把他们的事迹详加编辑记录,中断了天下史事的录载,我十分惶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儿子我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2.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我想只撰述褒贬是非的言论,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评判是非善恶更加深刻、明显。
……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派遣使者辗转翻译来到中国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夏本纪》1.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
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鲁周公世家》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你们的长孙姬发,辛劳成疾。
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我旦身体代替大王姬发的生命。
2.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大王您不会有灾祸的。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吏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遗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注]萧、曹:指萧何、曹参.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屈原列传》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屈原列传》1.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属:屈平属草稿未定()亡国破家相随属()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其后秦欲伐齐()疏:王怒而疏屈平()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博闻强志()其志洁,其行廉()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闻:博闻强志()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迁:顷襄王怒而迁之()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弹:新沐者必弹冠()害:争宠而心害其能()邪曲之害公也()2. 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蝉蜕于浊秽()厚币委质事楚:()泥而不滓:()其后楚日以削:()亡国破家相随属:()时秦昭天与楚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客死于秦:()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3. 偏义复合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 古今异同词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 ()今义: ().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 ()今义: ()奈何绝秦欢古义: ()今义: (),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 ().今义: ()颜色憔悴古义: ().今义:()形容枯稿古义: ()今义: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 ()今义()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认: ().今义: ()5. 特殊句式A 下列局句子是()句式。
"离骚"者,犹离忧也B 下列局句子是()句式。
遂绝(于)齐(省略介词)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勒尚(省谓语)以(之)出号令(省介词宾语)C 下列局句子是()句式。
方正不容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D 下列局句子是()句式。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明道德之广崇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E 下列局句子是()句式。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及答案
史记复习题一、太史公自序1.重点词语总结(1)1-3段:①命南正重以司天司: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③其在卫者,相中山相:④以传剑论显显:⑤昌为秦主铁官主:⑥王卬於殷王:⑦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掌:治:(2)4-6段:①二十而南游江、淮南:②讲业齐、鲁之都讲业:③于是迁仕为郎中仕为:④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⑤不得与从事与:从事:⑥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⑦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歌:⑧则学者至今则之则:⑨史记放绝史记:⑨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次:⑩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石室金匮:○11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3)7-10段: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②小子何敢让焉让:③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壅:⑤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⑥道之不行也行:⑦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⑧以为天下仪表仪表: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退:⑩以达王事而已矣达:○11善善恶恶善善:12贤贤贱不肖贤贤:○13故长於风风:○14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15弑君三十六弑:○16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以:本:○17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渐:○18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有国者:○19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宜:○20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21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空言:辞:○22夫不通礼义之旨旨:○23夫君不君则犯犯:○24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行:过:○25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以:予:○26则受而弗敢辞辞:○27礼义之大宗也宗:○28垂空文以断礼义垂:空文:○29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论:明:○30唯唯,否否,不然○31春秋采善贬恶采:善:恶:○32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33获符瑞符:瑞:○34改正朔正:朔,○35重译款塞款塞:○36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布闻:○37有司之过也有司:○38堕先人所言堕:○39余所谓述故事故事:○40整齐其世传整齐:○(4)11段:①幽于缧绁缧绁:②身毁不用矣用:③退而深惟惟:④昔西伯拘羑里拘:⑤孔子厄陈蔡厄: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⑦不韦迁蜀迁,⑧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抵:发愤:(5)12-13段:①周道废道:②秦拨去古文古文:③萧何次律令次:④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学彬彬:⑤公孙弘以儒显显:⑥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⑦故司马氏世主天官主:⑧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网罗:失:⑨论考之行事论考:⑩既科条之矣科条:○11天人之际际:12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配:○13厥协六经异传协:异传:○2.词类活用(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王(印于殷):)(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死,)(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恶(恶):惩罚;贤(贤):尊重;贱:)(5)既科条之矣(科条:)3.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练习及答案
1.且夫孝始于事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太史公自序》)2.故《易》曰: ____________,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3.然我一沐三捉发, 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鲁周公世家》)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
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
(《高祖本纪》)5.大风起兮云飞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高祖本纪》)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8.谚曰 " 桃李不言, ____________ . (《李将军列传》)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____________ . (《孔子世家》)10.孔子曰: " 君子固穷, ____________.(《孔子世家》)11.孔子以四教: ____________.绝四: 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12.太史公曰:《诗》有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孔子世家》)13.生我者父母, ____________.(《管仲列传》)14.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15.其志洁, ____________.其行廉 ____________.(《屈原列传》)16.屈原曰: "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 " 此鸟不飞则已, ____________;不鸣则已, ____________. (《滑稽列传》)18.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这就能使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
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 年。”此处化用杜诗。 【赏析】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之时。小序中作者说自己“夜读《李广 传》,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居山间的友人。
化险为夷,安全回营 兵败被俘,机智逃脱,回 来免死
力战 ② 雁门出击战
从卫青击 匈奴一战
③ 迷路受责,愤极自杀
Ⅱ深读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李广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原因 1.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李广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的形象。在他 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1)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2)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指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用来
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 , “坚 ”和“锐 ” 是形
容词作宾语,意思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古文选读史记中的历史名篇
古文选读史记中的历史名篇《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历史学家司马迁为其主要作者,共分为十二本,记述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的历史。
在《史记》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被誉为历史名篇。
下面将选取几篇经典史记名篇进行介绍和解读。
1.《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是《史记》的开篇,主要记载了五帝的事迹和治理方式。
其中,尤以黄帝和尧舜的部分脍炙人口。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崇尚仁义,尊重民众,提出了“仁为万物之本”的思想。
而尧舜则在治国理政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倡导“以德治国”的思想,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榜样。
2.《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己书写《史记》的序言,他在序言中阐明了撰写《史记》的目的和方法,并表达了对历史的热爱和追求。
这篇文章既是对《史记》编纂原则和风格的自我评述,也是对史学研究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司马迁在序言中写道:“愿尽言志,无隐恶之事也”,表达了他追求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的决心。
3.《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对秦末乱世的重要记载之一,主要叙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和战争经历。
这篇篇章以铺陈庞大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的战争策略而著名。
在这个篇章中,项羽以其豪侠的形象和军事才能深入人心,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4.《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对汉初功臣刘邦的重要记载。
刘邦经历了艰苦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成为汉高祖,开创了西汉王朝。
《淮阴侯列传》以刘邦的智谋和隐忍为主要描述,是一篇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名篇。
5.《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是《史记》中对汉初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记述。
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打破了秦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篇章以陈胜的英勇和坚毅精神为中心,展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反抗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上所述只是《史记》中的几篇历史名篇之一,每个篇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刺客列传》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刺客列传》1、重点释义(1)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2)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3)使使往之主人。
之:()(4)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5)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6)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7)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8)擅巴汉之饶。
擅:()(9)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10)乃造焉。
造:()(1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1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13)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14)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15)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16)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17)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18)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1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20)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21)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22)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23)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24)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25)轲自知事不就。
就:()(26)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27)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举:()2、文言虚词(1)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虽:()(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3)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4)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5)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6)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7)唯荆卿留意焉。
唯:()(8)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9)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10)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11)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史记重点原文与解析
史记重点原文与解析史记,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重要的一部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所撰写。
它以纪实和评说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宝库”。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史记中的一些重要原文,并进行解析。
一、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三篇,主要记录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其中,记载了项羽起兵反秦,与刘邦相争,最终失败的经历。
其中一段重要的原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曰:‘大贤士也,以解白圭于匡庐,将无虞矣。
’是时也,天下莫不翕然称赞之。
”这段原文揭示了项羽在刘邦出现之前,被视为英雄豪杰的形象。
项羽之所以舞剑示意,是希望刘邦能够认识到他的才华,与之联手共图天下大业。
然而,最终项羽失败了,刘邦成了刘项之争的胜者。
解析:这段原文突出了项羽的傲慢与自信,他曾以为自己能够战胜刘邦并成为霸主。
然而,他低估了刘邦的智谋和韬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史记的特点,即记录历史事实的同时,也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
二、司马迁自序史记以司马迁的自序作为开篇,司马迁在自序中表达了修史的初衷和写作风格。
其中一段重要的原文是:“夫人者,非不可传于后世也。
然人者,各有所长短,隐伏于其间者,不可不察也。
”这段原文意味深长,司马迁在自序中强调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上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优劣之处,我们不能只看到其光辉的一面,也要看到其隐藏的缺点和错误。
解析:这段原文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深刻而重要。
司马迁主张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不偏袒任何一方,这体现了他写史的严谨态度和立场。
同时,这种观点也引导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断发掘历史人物的优点和缺点,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历史。
三、武王本纪武王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五篇,主要记录了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的事迹。
其中一段重要的原文是:“有商之孽,兴师伐纣,告成禹追号曰武王,作周书,作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复习题1、太史公自序1.重点词语总结(1)1-3段:①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④以传剑论显显:显扬⑤昌为秦主铁官主:主管⑥王卬於殷王:使---当王⑦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掌:掌管。
治:治理。
(2)4-6段:①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②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③于是迁仕为郎中仕为----出仕当④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⑤不得与从事与:参与。
从事:行事⑥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⑦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
歌:歌颂。
⑧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⑨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⑨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
次:编撰⑩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3)7-10段: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②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③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害。
壅:阻塞。
⑤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⑥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⑦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⑧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
退:斥责。
讨:声讨。
⑩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故长於风风:讽喻。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弑君三十六弑:臣杀君、子杀父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以:原因。
本:根本。
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缘故。
渐:渐进。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有国者:君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宜:合适。
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权宜。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
空言:指责。
辞:辩解。
夫不通礼义之旨旨:要旨。
夫君不君则犯犯:被冒犯。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行:恶的品行。
过:罪过。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以:把。
予:加在身上。
则受而弗敢辞辞:推辞。
礼义之大宗也宗:根本。
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
空文:著作。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论:撰述。
明:阐述。
唯唯,否否,不然是是。
不不。
不对。
春秋采善贬恶采:褒奖。
善:好人。
恶:坏人。
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不仅仅。
获符瑞符:征兆。
瑞祥瑞。
改正朔正:岁首。
朔,月首。
重译款塞款塞:叩国门。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布闻:广泛传扬。
有司之过也有司:专管官吏。
堕先人所言堕:“隳”,毁。
余所谓述故事故事:旧事。
整齐其世传整齐:整理归纳(4)11段:①幽于缧绁缧绁:牢狱。
②身毁不用矣用:被任用。
③退而深惟惟:思。
④昔西伯拘羑里拘:被拘禁。
⑤孔子厄陈蔡厄:遭受困厄。
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⑦不韦迁蜀迁,流放。
⑧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抵:大多。
发愤:抒发愤懑。
(5)12-13段:①周道废道:王道。
②秦拨去古文古文:古代典籍。
③萧何次律令次:编写。
④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学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
⑤公孙弘以儒显显:显贵。
⑥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缵”继承。
⑦故司马氏世主天官主:主管。
⑧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网罗:搜集。
失:“佚”散失。
⑨论考之行事论考:讨论研究。
⑩既科条之矣科条:按类别排列记录。
天人之际际:关系。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弼”。
配:相当。
厥协六经异传协:协合。
异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2.词类活用(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王(印于殷):名词作动词,封为王)(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死,为动词,为……而死)(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恶(恶):形容词作动词,惩罚;贤(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贱:形容词作动词,抑制)(5)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排)3.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2)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3)小子何敢让焉。
古义:谦词,我今义:男孩子(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
古义:故事,旧事今义:故事,虚构的事情。
古义:整齐,整理今义:整齐,有条理(5)《诗》《书》往往间出矣。
古义:不断今义:经常4.通假字(1)《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 指”通“旨”(2)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 罔”通“ 网”;“ 失”通“ 佚”(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 拂”通“ 弼”5.“以“字用法(1)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介词,凭借)(2)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目的连词,用来)6.文言虚词(1)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 所以)(2)显于唐虞,至于周。
(介词“在”)( 介词“到” )(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 结构助词“的” )(4)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目的连词“来)7.重点词句翻译(1)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译文: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
《诗经》和《书经》也不断地出现。
(2)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译文: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2、高祖本纪1.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4.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5.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臵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臵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6.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7.其它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积功曰“伐”)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性情豁达的样子)3、管仲列传1.全文重难点注释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义:交往】,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义:对待】之,不以为言【义:不把这事对外说】【句式:省略句。
不以(之)为言】。
已而【义:不久】鲍叔事【义:事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句式:被动句(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义: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句式:被动句,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句式:省略句。
齐桓公以(之)霸。
】,九合【义:会盟】诸侯,一匡【义:匡正,纠正】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音:gǔ;义:经商,做买卖】,分财利多自与【句式:倒装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xiào;义:贤】,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义:逃跑】,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音:shào】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义:以……为羞耻】小节而耻【义: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状语后臵(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句式:判断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义:做……丞相】齐,以【义:凭】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义:使……富】国强【义:使……强】兵,与俗【义:百姓】同好恶。
故其【义:代管仲】称【义:称言,主张】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义:遵循】度【义:礼法】则六亲固【义:稳固】。
四维【义:纲纪】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义:符合民意】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义:给】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义:除去】之。
其【义:管仲】为【义:施行】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义:重视经济发展】,慎权衡【义: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桓公实怒少姬,南【活用:名词作状语】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义:使……守信用】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义:给予】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义:所说的】贤臣,然孔子小【义:以之为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