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公示内容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的最高奖项,以鼓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这是一个重要的科技评审体系,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进步。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提交的相关材料,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创新成果等,以便进行评审和公示。
这些材料通常包括如下内容:一、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个人、团队成员等。
二、项目简介:介绍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要突出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详细描述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要说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以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和优势。
四、研究成果:列举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科技成果转化等。
要提供证据证明这些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社会经济效益:介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技术水平、节能减排、解决社会问题等。
要提供数据和实例来证明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
六、荣誉奖励:列出项目获得的其他科技奖励、荣誉和评审专家的评价。
这些荣誉能够证明项目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项目推广:说明项目的推广计划和方式,以便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社会服务中。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提交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详实、准确、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申报人、团队或组织要全面、系统地展示项目的科研过程和研究成果,说明项目对学术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审核和公示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评审专家的评审,以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只有通过这个评审过程,项目才有机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总之,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科技项目申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应该认真准备材料,全面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以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Word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11月编制说明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精神,做好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提名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11月目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工作的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5)关于外国人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适用于提名专家)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保密要点)(仅限涉密项目填写,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一、前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激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国家科技进步奖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和公示。
本文将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
二、奖项设置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主要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一等奖设立50个名额,奖金为100万元;二等奖设立100个名额,奖金为50万元;三等奖设立150个名额,奖金为30万元;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设立10个名额,奖金为500万元。
奖金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获奖类别1. 科技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各类科技研究成果;2. 科技工程技术类: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等各类科技工程技术成果;3. 科技推广转化类:包括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落地等方面的成果。
四、评选标准获奖成果需符合以下评选标准:1. 科技水平:成果在相关领域达到较高的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2. 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社会效益;3. 社会效益:成果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公示程序1. 推荐阶段:各级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2. 评审阶段: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将根据推荐情况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推荐的成果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名单;3. 公示阶段:确定的获奖名单将在国家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4. 颁奖仪式:最终确定的获奖成果将在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仪式上进行颁奖。
六、成果展示获奖成果将会进行线上线下的展示推介,包括科技成果展览、科技成果宣传册、科技成果专题研讨等形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获奖成果。
七、结语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公示内容是对今年度科技领域突出成果的一次盛大宣布。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要求
附件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8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编号:提名者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公布名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项目密级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学科分类名称1 代码2 代码3 代码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任务来源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授权发明专利(项)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项目起止时间起始:年月日完成:年月日二、提名意见三、项目简介(限1200字)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保密要点)(仅限国家安全类项目填写,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科技创新点的创新性、先进性、应用效果和对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做出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依据客观数据和情况准确填写,不做评价性描述。
)1.推广应用情况2.近三年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核心知识产权证明2.应用证明(模板见附表1)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见附表2)二、其他附件附表1应用证明附表2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着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交通运输部提名意见: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
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
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
2023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模板
2023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提名,展现我公司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成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
一、科技项目名称及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XXX技术2.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创新技术,主要用于解决XXX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项目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受到了行业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二、项目技术创新点及突破性成果1. 技术创新点:该项目在XXX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XXX、XXX、XXX等,不仅突破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壁垒,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突破性成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专利申请、科研论文发表、技术应用推广等,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三、经济和社会效益1. 经济效益:该项目经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还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 社会效益:项目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团队和机构介绍1. 团队介绍:项目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技术实力的专家学者组成,拥有一流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合作机构:在项目研发中,我公司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项目的成功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其他相关材料1. 专利证书:项目申请了多项专利,已获得授权的专利证书附在附件中。
2. 论文发表:项目团队在相关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论文清单附在附件中。
3. 技术应用:项目的技术成果已在国内某某领域的应用实例,具有较高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手册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手册引言: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奖之一,旨在表彰在科技创新和突破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2023年,我们将继续秉持公正、公开、公平、规范的原则,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奖项设置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立若干个奖项。
具体数量根据奖项申报情况确定,但不超过规定的名额。
除了奖项外,还设立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团队奖两个特殊奖项。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个奖项的评选标准和申报要求。
二、一等奖1.评选标准一等奖是对在科技领域有突破性创新和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进行表彰的最高级别奖项。
获奖者必须在科技理论研究、科技成果应用、科技思想观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2.评选要求申报一等奖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需要提交完整的科技成果报告,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创新性成果、应用效果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和数据支撑。
同时,申报材料中还需包括相关刊物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等证明其贡献的材料。
三、二等奖1.评选标准二等奖是对在科技领域有较大突破和贡献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进行表彰的奖项。
获奖者必须在所从事的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并在学术界或业界有一定影响力。
2.评选要求申报二等奖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需要提交详细的科技成果报告,包括研究的重要性、创新性成果、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介绍。
申报材料中还需包括发表的论文、专利等证明其成果的材料,并提供证明该创新对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贡献的相关数据和事实。
四、三等奖1.评选标准三等奖是对在科技领域有一定突破和贡献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进行表彰的奖项。
获奖者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对学术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评选要求申报三等奖的科学家或科技团队需要提交对产生创新性成果的研究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描述的报告。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精心整理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团队的学术热爱祖成就。
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
如有团队工作内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年度)一、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提名意见(一)提名者情况(二)团队简介(限2页)(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6页)(一)团队建设情况(二)创新能力与水平(三)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三、团队情况附表附表三:发表论文专着情况补充说明:附表四:学术交流情况附表六: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附表七: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附表八: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一)发表论文专着情况(二)学术交流情况(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四)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其他附表九: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附表十:团队主要成员情况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附表十一:支持单位情况附表十二:附件列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填写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书中关于被提名团队的情况简介、创新能力、影响与贡献的评价等提名理由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等必须由提名者审慎作出、如实填写;有关团队构成、标志性成果、科研工作情况及团队成员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佐证材料可以由被提名团队及其支持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5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要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公示材料【模板】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公示材料(1)项目名称:南方集约化农田氮减排技术体系及工程化应用(2)推荐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大需求,以南方集约化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农田主要污染排放物——氮的排放规律、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如何有效防控,开展了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
全面揭示了农田氮排放与沿程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氮排放量估算的验证方法;首次提出了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联控策略以及“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的农田氮素减排“4R”技术体系;建立了基于新型缓控释肥、有机及环境源氮替代和精准施肥以及一级保护区轮作制度调整的农田减氮技术,实现了保证高产的农田氮素减排;创建了流失氮在“农田-沟渠塘-河道”输移过程中的多重高效拦截技术,实现了不额外占用或少占用农田条件下农田氮减排的全程防控;构建了环境源氮的农田安全回用技术体系,通过养分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农田氮肥减量、区域氮污染负荷削减与农业高产优质的有机结合;并在江苏、云南等地进行了工程化应用,建立了相应的工程维护与长效运行机制,达到了农田氮减排与污染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
近3年来该成果已在江苏、安徽、江西、云南、湖南、重庆、浙江、湖北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我国南方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样板,有力推动了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进步与相关环保企业的涉农产业更新。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推荐材料及完成人资格,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填写要求。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推荐该项目为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项目简介氮浓度高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点源氮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已成为水体氮污染的重要来源。
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农业源排放的总氮占总排放量的57.2%,其中来自农田的氮排放又占很大比例。
因此,要实现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有效控制农田氮排放是关键所在。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规定,以下是公示的材料:
1. 申报单位名称及负责人信息:包括申报单位的全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并注明申报负责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2. 科技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领域、项目负责人姓名、申报人数、项目运行时间等。
3.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与现有科技研究的联系和创新之处。
4.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说明科技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即该项目在相关领域中是否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5. 科技项目的技术难点:说明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阐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6. 科技项目的成果及应用价值:描述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应用价值,包括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7. 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详细阐述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包括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和合作情况:介绍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并说明与其他科研机构或
企业的合作情况。
9. 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情况:说明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企业投资、科技基金等。
以上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的一般内容,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度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奖进行相应调整。
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给科技进步奖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pdf科技进步奖提名书
pdf科技进步奖提名书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
我特此提名以下个人/团队参选今年的科技进步奖:
1.候选人姓名/团队名称:某某某
个人简介/团队背景:某某某
2.候选人姓名/团队名称:某某某
个人简介/团队背景:某某某
3.候选人姓名/团队名称:某某某
个人简介/团队背景:某某某
以上所提名的个人/团队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的杰出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描述候选人/团队的具体项目或研究内容及其创新性和重要性。
2.阐述候选人/团队的独特贡献和影响,以及对行业或学术界的推动作用。
3.提供相关数据或实证结果,说明候选人/团队的成果和成绩。
希望评审委员会能认真考虑以上提名,并酌情给予候选人/团队应有的荣誉。
他们的杰出成就将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此致,
某某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公示内容(2018年度)一、项目名称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二、提名专家及提名意见1、提名专家本成果由王浩、周绪红、邓铭江三位院士联合提名,王浩院士为责任专家。
专家基本信息如下:(1)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2)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专业,重庆大学教授(3)邓铭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工程专业,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教授级高工2、专家提名意见(1)王浩院士提名意见本人认真审阅了提名材料,结合应用情况调研,提出以下提名意见。
依据科技报告,成果在国家973计划、部委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经十余年联合攻关,取得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趋势与风险预估、综合应对等4项主要成果。
结合客观性评价等材料,认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原创特色如下:一是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评价理论,二是基于“分离-耦合”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驱动机理识别技术,三是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水资源与旱涝综合应对技术及实践。
依据证明材料和调研,成果已得到深入应用,成效显著。
一是应用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等国际和国家重大报告,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提升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科技水平;二是应用于国家、相关流域和省区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业务工作,有效提高了业务支撑能力,应用区域的旱涝中高风险区面积降低了20%以上;三是应用于淮河平原区低洼易涝地治理等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仅淮北平原区,年均农业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了22亿方以上。
成果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调控、旱涝灾害防控等技术进步;已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国际专利1项),获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周绪红院士提名意见本人认真审阅了提名材料,结合应用情况调研,提出以下提名意见。
根据科技报告和客观性评价等材料,成果在国家主体研究计划和部委计划项目支持下,经十余年联合攻关,原创特色如下:1)提出了基于水循环系统的水资源与旱涝评价理论;2)构建了基于“分离-耦合”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驱动机理识别技术;3)创建了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水资源与旱涝综合应对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结合应用证明材料和调研,该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具体表现为:1)成果已纳入国际和国家重大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并在联合国会议等场合发布,支撑了气候变化谈判等相关工作;2)应用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提升了水利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与水平;3)应对方案已被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和皖、甘、苏等省区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相关规划采纳,风险评估与预估技术已在相关业务中得到了应用,有效降低了区域旱涝风险;4)提出的淮北平原区水资源立体调蓄技术、工程方案及关键参数,已得到实践检验,不仅降低了旱涝灾害风险,还大幅提高了农业可利用水资源量。
成果推动了水利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水安全保障等技术进步;已发表论文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项目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了20余次国家级人才称号,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邓铭江院士提名意见本人认真审阅了成果科技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调研,提出以下提名意见。
项目组在国家97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0余年攻关,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趋势与风险预估、综合应对等4个方面,形成了涵盖理论认知、技术方法和应对方案的完整体系。
结合客观性评价等材料,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原创特色主要包括:①基于水循环系统及水汽通量解析,建立了新一代的水资源与干旱评价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干旱与洪涝还原分析的数理方程;②依托多尺度多情景组合实验和集合模拟,构建了基于“分离-耦合”模式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驱动机理识别技术;③创建了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水资源与旱涝综合应对技术,提出了全国及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与旱涝风险应对方案。
应用证明材料表明,该成果已被国际和国家相关重大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采纳,并应用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支撑了国家气候谈判,提高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水平;在多层级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业务工作中得到应用,降低了区域旱涝风险,有效保障了区域水安全;应用成效显著。
成果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与水安全保障等理论技术的进步;培育了一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专业研究团队;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和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4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水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
我国水资源和旱涝问题严峻,又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将来会怎样变化、如何应对等四大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水安全保障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和难点问题。
在国家973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充分融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结合长期原型观测和多尺度多情景控制实验,综合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模拟与分析技术,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趋势与风险预估、综合应对等4个方面,形成了涵盖理论认知、技术方法和应对方案的完整成果体系。
主要创新特色如下:一是创建了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评价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千年和百年尺度黄淮海地区旱涝事件演变规律,揭示了近60年全国水资源与旱涝事件演变特征。
既科学表达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和旱涝事件的科学内涵,又回答了“发生了哪些变化”的问题;二是创建了基于“分离-耦合”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驱动机理识别技术,系统识别了全国水资源和黄淮海地区旱涝事件演变的驱动机理。
研制了20余套机理实验方法和装置,开发了16套机理识别模型。
既解决了多因子非线性叠加归因分析的技术难题,又回答了“为什么会变化”的问题;三是创建了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综合应对技术,提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资源与旱涝适应性调控、黄淮海地区旱涝风险应对、淮北平原区水资源立体调蓄方案。
既解决了基于多驱动因子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预估难题,又回答了“如何应对”的问题。
该成果在我国水资源演变规律、变化机理、变化趋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认知,形成了新一代水资源调控、防汛抗旱实用技术。
成果已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采纳,有效提升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科技水平。
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评估、预估和综合应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相关流域和省区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重大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调度运行等相关业务工作,有效提升了业务支撑能力,应用区域的旱涝中高风险区面积降低了20%以上。
所提出的淮北平原区立体调蓄工程方案及关键参数,已得到实施;区域涝渍灾害高风险区面积减少了126.6万ha,年均农业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了22.6亿m3。
共发表论文382篇,其中SCI论文128篇;出版专著16部;申报发明专利74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7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搭建了集实验试验、数值模拟、工程示范于一体的创新研究平台;主要完成人先后入选国家级荣誉称号20余人次,建成了一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专业研究团队。
四、客观评价1、验收、鉴定与查新情况本成果依托的国家973计划课题“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和“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影响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所属项目已通过科技部整体验收;依托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淮北地区地下水安全开采量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均已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
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评估、预估与应对技术,2014年3月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鉴定中,任光照教高、李原园教高等全体专家一致认为成果“解决了无资料地区模型计算问题”、“识别了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主要江河径流变化的影响”、“明晰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区域和适应措施”、“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2015年3月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鉴定中,刘昌明院士、夏军院士等全体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旱涝事件评价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分离-耦合’模式的旱涝灾害识别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三层风险评估的旱涝灾害风险应对理论与技术”、“在我国以黄淮海为重点的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淮北平原区水资源多目标立体调蓄技术,2016年4月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中,薛禹群院士等全体专家一致认为“首次剖析了淮北平原涝渍水蓄泄模式及工程调控对水资源的影响”、“创立了淮北平原水资源多目标立体调蓄模式”、“创立了淮北平原……适时适度排-蓄-补结合的工程体系,确立了相关工程技术参数”、“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的查新报告显示,成果主要创新点“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成果具有新颖性。
2、获得的主要科技奖励成果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详细如下: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5年,严登华(1/50)、张建云(3/50)、杨志勇(4/50)、钟平安(5/50)、王国庆(9/50)、翁白莎(10/50)、秦天玲(12/50)、鲍振鑫(18/50)、关铁生(37/50);2)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王国庆(1/15)、张建云(4/15)、关铁生(13/15);3)淮北平原区水资源多目标立体调蓄系统及实践,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王振龙(1/15)、严登华(2/15)、鲍振鑫(3/15)、秦天玲(6/15);4)水循环过程监测分析技术集成及其在水资源调控中的应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严登华(3/10)、翁白莎(5/10)、秦天玲(6/10)。
3、应用单位技术评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安徽省水利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在应用证明中指出,该成果“系统性强”、“创新特色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