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胃痞验案举隅
王自立教授运脾思想探析
王自立教授运脾思想探析摘要】从整体出发,动态把握治疗脾胃病是王自立教授辨证施治的显著特点。
结合脾胃生理特点,重视脾胃气机调畅, 用药以促脾胃升降,以“运”为健,以“运”为补, 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运脾思想。
【关键词】王自立运脾思想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14-02王自立教授是全国第一至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
在王教授50余年从医间,勤求古训,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学,经典医籍,在对脾胃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的运脾思想,并创立了运脾汤,在临床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先就王教授运脾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加以论述。
1 运脾思想理论依据的基础—气的运动气是中医哲学中重要的命题之一,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文精神等不同层面的范畴,不管是具体物质形态,还是抽象的物质概念,都大量引入“气”这个概念。
中医学亦引入气的概念,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建立了中医学的气论,其形成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的气无时无刻在运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升、降、出、入,是气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1-2]。
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气的运动形式而表现的。
运脾思想即是强调脾气的运动,强调脾气在脾的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脾气在脾的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许多医家的认可和支持。
脾气在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变化中,以升为主要的运动形式。
叶天士指出“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李东垣亦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皆由脾胃先虚,气不上行之所致也。
”因此,在其创的方剂中用升麻和柴胡二味的就有200首,可以看出李东垣对脾气上升为健非常重视。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验案举隅
W ANG Yu ,Z HA 0 T on g x i u
J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i l a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di a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L a n z h o u 7 3 0 0 5 0 , C h i n a ;
K | - D r 血
s t o ma c h a c h e ; s a me d i s e a s e a n d d i f e r e n t t h e r a p i e s ;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Wa n g Z i l i
1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O ;2甘肃中医学院
[ 摘
要]通过对脾 胃虚寒 、 心脾 两虚 、 胃阴亏虚 、 湿热滞 中 4型病案的介绍 , 指 出胃脘痛 患者 胃失和降
、
不通 则痛 的基本发病机理, 体现王 自立主任 医师同病异治 、 治病求本 的辨证思想。
[ 关 键 词] 胃脘 痛 ; 同病 异 治 ; 临 床应 用 ; 王 自立 [ 中 图分 类 号] R 2 5 6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4 ) 1 卜0 0 5 0 - 0 3
Hale Waihona Puke Exa m pl e s o f Chi e f Phys i c i a n Wa n g Zi l i S Pr o v e n Ca s e s o f Tr e a t i ng St o ma c ha c he
王自立教授治疗肝郁脾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王 自立教授 治a  ̄ l f T i f l l 脾弱型 幔性萎缩牲 胃炎经验举 隅
李 竞’ , 李初谊 ’ , 王 煜
1甘肃 中医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2甘肃省 中医院 [ 摘 要] 通过验案介绍王 自立教授 治疗肝郁 脾弱型萎缩性 胃炎的临床 经验 , 王老师认为本 病以肝郁 脾
t r i t i s b y e f f e c t i v e c a s e s , h e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o f l i v e r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p l e e n d e i f c i e n c y p a R e m mo s t l y , t h e r a - p e u t i c me t h o d s a r e t o n o u r i s h b l o o d , s o f t e n l i v e r , i n v i g o r a t e s p l e e n a n d h a r mo n i z e s t o ma c h , t r e a t me n t f o r t h e d i s e a s e
A b s t r a c t Th e p a p e r i s d i s c u s s i n g p r o f e s s o r Wa n g Z i l i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o n t r e a t i n g c h r o n i c a  ̄o p h i c g a s —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验案举隅
Pr f so i l SEx e in eo e tn e i a s swi a sc l e c i t n o e s rWANG Z — i p re c f Tr a i g M d c l Ca e t Cls i a s r i s h Pr p o
室被 评 为全 国首届 先 进名 医 工作 室 , 为 《 部 中 现 西 医药》 杂志 编委会 主任 , 兼任 中华 中医药学会 理事 ,
治疗痹 证 、 桂枝 加 芍药 汤 治疗 腹痛 ; 演变 的黄 芪 建 中汤 治 疗 胃脘痛 、 枝 汤 化裁 出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桂 治疗 胃脘 痛 、 证 、 损 、 证 ; 汗 虚 痹 苓桂 术 甘汤 治疗 泄 泻 、 子豉 汤治 疗虚烦 不得 眠 。笔 者现 选取跟 师 学 栀 习期 间 的验案 小结如 下 , 以飨 同道 : I 桂枝 汤
坛 ・亏术 铭 承
Hale Waihona Puke e “0 。 m厂 。 22 2 0 拙 , .Ⅳ D 5. J
垦 臼窟盆倔 圜四应嗣绳
张竹 君 , 王 煜
目舀圈
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05 00 3
[ 要]王 自立主任 医师在 临床 中常用经方桂枝 汤、 摘 苓桂 术甘 汤、 栀子豉汤治疗卫强营弱证 、 肺脾气虚 证、
o n n p e n i s c r y o n — e e s t l si a r s rci n c u i g GuZ i a g L n G i h Ga T n f u g a d s le , n e u i f u g d f n ewi c a sc l e c iIo si ld n i h T n , ig u u n a g l t l h p ! t n Z a d Z i / h T n n d o ae a h u d b e i l ea p i ai n o a sc l r s r t n wh c f c e n h Z C i a g a d a v c td t t h wes o l e f xb ei t p l t f l si a e c i i , ih r l t d l nh c o c p p o ee
『名医经验』王自立医案(1)
『名医经验』王自立医案(1)王自立,男,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
“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连续五批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分3次将其诊治的部分病案介绍如下。
发热(阳虚证)病案:李某,男,22岁。
发热10天。
2009年3月26日初诊。
患者10天前外感后每天上午发热,至中午渐退。
在当地医院曾给青霉素、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半月,竟无寸功。
来我院就诊,述上午发热体温38℃,中午微汗,热退,疲乏无力,恶风,便溏,纳食尚可。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发热。
证属:阳虚发热。
辨证:患者阳气不足,外感风寒,邪正相争,故而发热。
治则:助阳解表。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大枣4枚,生姜2片,甘草9克。
水煎分3次服,一日一剂。
患者服1剂后汗出减少,2剂热退,3剂获愈。
按: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加之外感风寒,营卫不和,阳气外浮与邪相争故而发热,至午时正盛邪却,则热退。
阳虚卫阳不能外固,则肌表疏松而恶风,营阴不能内守则汗出。
方中桂枝辛温,能宣通卫阳,助阳祛风散寒;芍药合营于内,两相配伍,助阳解表敛汗,调和营卫,防风疏风解表;白术健脾燥湿以防湿阻于中;生姜辛温宣散,佐桂枝以增强解肌祛风之力;甘草、大枣益气调中,助芍药合营,有安内攘外之意。
共为助阳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妙剂。
发热(营卫不和)病案:僕某,男,71岁。
发热,汗出1个月。
2009年4月10日初诊:每于下午5~6点发热,出汗1个月,热不甚,汗出明显,纳食可,二便调,夜寐可,舌胖大,苔微腻,脉沉缓,既往有气管炎病史。
诊断:发热。
证属:营卫不和。
辨证:营卫不和,营不内守,卫阳亢盛而发热,卫不护营,营阴外越而汗出。
治则: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五味子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
王自立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举隅
学术传承论坛·2020年第33卷第12期“营血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明确阐释了瘀血致痤的机制,若纯用清热药,热虽暂降,痰瘀未除,下次感受热邪,患处必复发痤疮,况且痤疮发病总体是气血不通,郁而化腐,气不通则化火,津血不通则或生痰、或生瘀。
疏肝化瘀汤是杨教授经验方,由四逆散化裁而来,主要治疗气郁而致瘀的诸病,此处亦是疏肝气化瘀血的功效,肝气条达,气血自通,配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佐以浙贝、茜草、桂枝、醋莪术等药以活血化痰,药症相符,故疗效甚佳。
虽有桂枝入咽,阳甚者毙的说法,似乎不适合本案,但桂枝辛温通脉之效著,可行瘀滞之血,且此证属郁火,用桂枝辛温走散之功以解肝郁,起反佐之功,肝气一通,郁火自灭。
参考文献[1]陈燕,房开兰,丁小洁,等.果酸联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120-122.[2]邱馨锐,闫小宁,陈璐,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用药规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1):1379-1383.[3]顾炜,张小卿,吴景东.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特色[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739-742.[4]王建青.“郁乃痤”发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993-994[5]曾文心,曹碧兰.雄激素与痤疮相关研究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2017,39(6):408-411.[6]李经玮,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44[7]丁旭,刘瓦利,许铣.从“郁乃痤”探讨痤疮的辨病与辨证[J ].北京中医药,2009,28(4):273-275.[8]杨璞叶,杨震,刘蒲芳,等.疏肝化瘀汤治疗肝纤维化62例[J ].陕西中医,2013,34(1):10-12.收稿日期:2019-12-26作者简介:任渊(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藿朴夏苓汤化裁验案举隅
【 6 】 郑钦安. 医理真传 [ M ] . 2 版. 周 鸿飞 , 点校. 北 京: 学 苑 出版
社, 2 0 0 9 : 6 7 .
[ 7 ] 危亦林. 世 医得效方【 M 】 .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 9 9 0 : 5 8 0 . [ 8 ] 李 时珍. 本 草纲 目【 M ] . 海 口: 海 南国 际新 闻 出版 社 , 1 9 9 5 :
象, 王 自立主任 医 师 以运 脾汤 运脾 、 健脾 、 补脾 。 方 中党 参 、 白术 健脾 益 气 以助 运 ; 茯 苓 健脾 化 湿 ; 佛
手 理气 而不 伤 阴; 枳壳 理气 宽 中 , 与 佛手 相合 以运 脾调 气 ; 麦 芽健 脾 化 湿 和 中 , 兼 以疏 肝理 气 ; 山楂 健 胃消食 。 诸药 合用 , 即补气 以助运 , 调气 以健运 , 使脾运 复健 , 升 降如 常 , 则 口臭可 愈 。
本 病 在 药物 治 疗 的 同 时 , 老 师 亦 强 调 加 强 生
活调理 的重 要性 。 除 嘱患者 注意 保持 口腔清 洁外 , 还应 饮 食有 节 , 忌暴 饮 暴食 、 控制饮酒、 防止 过 食 肥甘损 伤脾 胃。 调畅情 志 , 保 持 乐观 、 积极、 舒畅 的 心情 , 并加 强 体 育锻 炼 , 增 强 体质 , 否 则容 易 复 发 或反 复发 作 。
参考文献
4 讨论
现 代 医学认 为 , 口臭 可分 为 口源性 口臭 、 非口 源性 口臭 和精 神性 口臭 。而 非 口源 性 口臭 可 由消
[ 1 ] 刘 燕波, 冯希平. 中草药在治疗 口 臭 中的疗效 [ J 】 . 中华 口 腔
医学研 究杂志: 电子版 , 2 0 0 8 , 2 ( 5 ) : 5 7 - 5 9 .
国医大师王自立临床常用验方
国医大师王自立临床常用验方王自立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验俱丰。
吾有幸跟随王师学习,收获颇丰,现摘录王师几首临床验方介绍如下。
1.运脾润肠通便汤案例1:患者,女,65岁,2007年6月13日初诊。
平素大便困难,需五六日一行,便质干结,严重时数十曰一行,粪便干硬如羊屎。
自觉乏力明显,食后腹胀,舌淡胖,苔白,脉沉。
辨为脾虚便秘,治以健脾润肠通便。
方选健脾润肠通便汤:党参30 g,白术30 g,肉苁蓉30 g,当归15 g,枳壳45 g,厚朴15 g,槟榔15 g,砂仁10 g,麦芽30 g,郁李仁30 g。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3剂后复诊:自诉大便干结较前已明显好转,两日一行,唯便时仍觉乏力,上方白术重用至60 g,继服7剂,患者大便已正常,随访半年无异常。
按: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为此痛苦不堪。
其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形成便秘。
•方中重用白术,同时配伍党参益气健脾润肠,枳壳、砂仁行气导滞、理气宽中,•当归养血润肠通便,肉苁蓉、郁李仁助白术润肠,•麦芽和胃消滞,•厚朴行气宽中,•槟榔导滞下行。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寓攻于守,使补无滞气碍脾、攻无耗气伤津之弊。
临证运用本方时须掌握患者多具有脾虚不运、气机失畅的特点,且注意方中应加入理气药物。
我们在临床中治疗本类病证白术最大量用至80 g,枳壳最大量用至60 g,但须注意患者体质不同,其用量宜各异。
2.运脾汤案例2:患者,女,45岁,2008年3月2日初诊。
患者素体虚弱,常自觉胸脘不舒,痞塞胀闷,稍稍多食即胀闷更甚,多次行胃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舌淡胖,苔薄,脉弱。
证属脾胃虚弱。
方选运脾汤:党参15 g,白术45 g,佛手15 g,枳壳30 g,砂仁10 g,石菖蒲15 g,香附10 g,麦芽15 g,茯苓10 g,仙鹤草30 g。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验举隅
2.2 互相制约偏胜苦寒太过,寒凉冰伏,每易戕伐脾胃之阳气,少佐辛温之药,可制其偏弊;反之苦寒药又能制约辛温药燥烈之性,适当配伍,可免助热生火或苦寒伤胃。
2.3 作为反佐从治在用大剂热药或寒药治疗寒证或热证而发生格拒,患者不能受纳药物时,根据“从治”之意,反佐少许性能相反的寒药或热药作为引导,则可解决这一矛盾。
3 苦辛通降法的常用药物苦寒类药有黄芩、黄连、栀子及大黄等,它们虽都有清热消痞作用,但细分而言,黄连、黄芩性燥,栀子、大黄性润。
苔黄腻宜用黄芩、黄连;口干渴,苔薄黄,舌质红宜用栀子;有形热结,脘痞腹痛拒按,苔厚用大黄。
一般而言,邪热郁胃所致的痞痛,多属无形热结,很少用大黄,但热结程度较甚或兼夹有形之邪时,则需配合大黄以加强清热散结开痞的作用。
常用的辛温药有干姜、附子、桂枝、半夏、厚朴、紫苏、吴茱萸等,这些药虽然都有理气开痞的作用,但在于苦寒药配合时,当据其特长分别选用,如附子、干姜、桂枝温中散寒,以寒热错杂为宜;半夏化痰和胃,以痰热互结者最佳;厚朴宽中燥湿可治湿热中阻;苏梗理气解郁,适用于胃热气滞,吴茱萸温中利气,可治肝胃郁火上逆。
4 苦辛通降法的适应证4.1 寒热错杂证脘部疼痛痞胀或有呕恶或肠鸣下利,口渴而饮冷不舒,舌苔白或黄,脉细弦。
治当清胃泻热与温中散寒并施,取黄连配干姜以治寒热交错,肠胃不和之痞满呕恶,下利;或配附子温中助阳,以治上热下寒,脾阳不振之胃痛、脘痞。
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即是此类。
4.2 痰热互结证呕吐痰涎,时时泛恶,脘部痞胀或痛,口中腻浊,舌苔黄浊黏腻,脉弦滑。
治当清热与化痰并施,取黄连、半夏,辛苦合用,清热化痰开结。
小陷胸汤、清中汤等即为此类。
4.3 湿热中阻证脘部痞满闷胀,或脘腹疼痛,胸闷,恶心或见身热,大便或溏或秘,尿黄而短,口苦而粘,渴不多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当清热燥湿并施,用黄连、黄芩清胃热,厚朴、苍术燥脾湿。
连朴饮即是此类。
4.4 胃热火郁证脘胁疼痛,心下痞胀,嗳气,恶心,吐酸,嘈杂,心烦,口干苦,舌苔薄黄,质红,脉弦。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脾思想临床应用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脾思想临床应用王煜;王建强【摘要】Chief physician Wang Zili's experience of applying his unique spleen-activating thinking to spleen-stomach disease was eluciadated by four proven cases,"spleen-activating is the first step of spleen-invigorating, it is imperative to regulate Qi"was taken as the dominant idea of treating spleen deficiency and failing to transport in clinic,the important thing of the treatment was pulse-taking,if the syndrome was differentiated accurately,excellent herbs and simple prescription could obtain the best effects,furthermore,the dose of the herbs should be low,small dose could protect the developmental Qi of spleen and stomach;the nature of the herbs should not be too bitter so as not to impair the spleen and hurt the stomach,not be too fragrant and dry so as not to consume stomach-Y in,not be too greasy so as not to obstruct spleen transportation,the treatmen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upplementing while not stagnating,moistening while not greasing,regulating Qi while not breaking Qi;ZhiQiao (fructus aurantii) was the key of activating spleen and regulating Qi in spleen-activating decoction, it can regulate Qi when tonify, adjust Qi when strengthen the stomach,and it can take effects of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promoting the digestion, regulating Qi and harmonizing the stomach.%通过4则验案探讨王自立主任医师运脾思想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为王自立主任医师临床治疗脾虚不运的主导思想,用药贵在切病,辨证准确,则药精方简而效佳,而且在药物用量上以轻为上,小剂量施治,处处保护脾胃的生发之气;药性则不可过于苦寒以免伤脾败胃,不可香燥太过而耗胃阴,不可滋腻大补以碍脾运,需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理气而不破气;运脾汤中枳壳为运脾调气之关键,寓理气于补益之中,寓调气于健胃之间,共奏健脾促运,调气和胃之效.【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运脾思想;运脾汤;验案;王自立【作者】王煜;王建强【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王自立主任医师从医60载,精研中医经典,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擅长诊治脾胃病、妇科病、肝胆病等,尤其对消化系统疑难杂病有较深的造诣,形成了独特的运脾思想,现举验案4则介绍如下,希冀为继承发扬王自立学术思想提供参考。
王自立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泄泻验案举隅-赵统秀,王煜,王自立
241第16卷 第7期 2014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7 Jul .,2014泄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塘,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伴随有腹痛、腹胀、肠鸣、纳呆等兼证,病程迁延至2个月以上则称为慢性泄泻。
《内经》又称“濡泄”“溏泄”“洞泄”等。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耳濡目染。
现将老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整理如下。
1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案患者保某,女,26岁。
泄泻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初诊:2012年9月4日。
患者自诉食后即泄泻,但与饮食性质无关;大便稀溏,每日最少4~5次。
几经求治无效,慕名而来。
现疲乏无力,纳差,形体肥胖,口臭。
舌淡红,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证;治法:运脾化湿;方药组成:运脾汤加减:黄芪10 g,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10 g,菖蒲15 g,麦芽15 g,佛手10 g,薏米15 g,生姜1片,炙甘草5 g。
水煎分服,日1剂。
二诊:2012年9月11日。
泄泻次数明显减少,食后即泻症状除,纳食好转。
现口臭仍存,口干,胃胀,月经量少,色淡,3 d,7~8个月一至。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但有力。
效不更法,老师将黄芪加至30 g,白术加至20 g,薏米加至30 g 以加强健脾渗湿之功;加桂枝10 g,木香10 g,鸡血藤30 g 以温经养血;7剂,水煎分服,日1剂。
三诊:2012年9月18日。
患者自述服药后泄泻愈,大便日一行,余症亦除。
继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
按 方中诸药合用,既补气以助运,又调气以健脾,使痰湿无以生,则脾胃无由滞。
脾喜燥而恶湿,又主运化水液,故湿邪侵犯人体,最先困脾,正如《内经》所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因此脾气健旺,才能“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故治疗时老师运脾和祛湿同施,强调“脾以运为健,以运为补”,故予以运脾汤[1]加减。
运脾汤治疗胃痞验案举隅
脾虚失运之脘腹胀满、食少纳
纵观全方,健脾而不腻,行气而不燥。
该方妙在用大剂量白术加仙鹤草助脾运化,而不用传统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防太过滋腻不利于脾胃运化,同时用大剂量枳壳宽中行气消胀,配合佛手行气运脾而不伤正气,也无温燥之品耗阴伤津之弊。
方中辅小剂量党参益气健脾,
胃阴虚明显者,加当归、白芍滋阴养血,加
麦冬、石斛养胃阴。
气滞者,加陈皮、香橼,助枳壳宽中行气。
痰湿明显者,加橘红、半夏祛中焦之痰湿。
湿盛舌苔厚腻者,去滋补之党参,加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郁热者,加连翘、黄芩、蒲公英清胃热。
便秘属气滞者,加槟榔行肠胃之气、消积导
滞;属实热者,加大黄通腑泄浊;属肾虚津液不
足、蠕动无力者,加肉苁蓉补肾润肠通便。
肝气犯胃之反酸者,加左金丸泄肝火、和胃
气;反酸严重者,再加海螵蛸、瓦楞子止酸抑酸。
久病入络见血瘀证而疼痛者,加川芎行血中
之气,以及失笑散活血散瘀,则疼痛自除。
42。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验案举隅
王自立主任医师应用经方验案举隅坛·亏术铭承e“m0厂。
拙,2DJ2.25Ⅳ0.垦臼窟盆倔圜四应嗣绳目舀圈张竹君,王煜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王自立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常用经方桂枝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治疗卫强营弱证、肺脾气虚证、肺卫不固证等,在经方的应用上,提倡遵其法而不泥其方,遣其方而不囿其药,用其药而不拘其量,应灵机圆活,合理变通。
体现出临证之时必须谨守病机,随症治之的“辨证论治”的实质精神。
[关键词]经方;辨证论治;临床应用;王自立[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53A[文章编号]1004—6852(2012)04—0028—03ProfessorWANGZi—liSExperienceofTreatingMedicalCaseswithClassicalPrescriptionsZHANGZhu-jttn,WANGYuGansu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anzhou73oo5~China~$tractProfessorWANGZi—liusuallytreatedsyndromeofstrongdefensewithweaknutrient,Qideficiencyoflungandspleen,insecurityoflung—defensewithclassicalprescri!cItionsincludingGuiZhiTang,LingGuiZ huGanTangandZhiZ/ChiTangandadvocatedthatweshouldbeflexibleintheapplicationof classicalprescription,whichreflectedtheessentialspiritofstickingtopathologicalmechanismandtre mingwiththesymptoms.Koywordsclassicalprescripti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clinicalapplication;WANGZi—li王自立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医师带徒优秀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其工作室被评为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现为《西部中医药》杂志编委会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敦煌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细辛的临床经验总结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9Vol.32No.2王自立,男,1936年9月生,甘肃泾川人,国家级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用经方,遣方用药灵活,其中对中药细辛的运用经验颇为独到,且每获良效。
笔者有幸跟随王自立主任医师临证学习,现将其应用细辛的经验总结如下:1对细辛药性、毒性及用法、用量的认识1.1细辛药性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前两种习称“辽细辛”,辽细辛又名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
华细辛,又名西细辛、白细辛。
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细辛,气味辛、温,无毒。
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被列为上品。
《长沙药解》载:“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
”《名医别录》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结。
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头风。
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本草汇言》云:“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药品化义》:“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
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
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
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
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
王自立医案5则(一)
王自立医案5则(一)【关键词】名医经验;王自立;咳喘;水肿;胸痹;不寐;心悸王自立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生导师,业医50余载,取各家之长,广收博采,辨证中重视由因寻证与审证求因,施治中贯穿标本缓急与治病求本。
笔者曾有幸跟师进修学习1年,获益匪浅,现整理王老临床辨证施治医案数则如下。
1咳喘案例1:患者,男,69岁,1980年11月22日初诊。
咳喘10余年,逢冬即发,近2周来受凉后咳嗽,气喘加重,咽中痰鸣,咯痰不利,痰色由白转黄,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淡,苔黄,脉细滑数。
曾用抗生素输液不效。
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透亮度增加。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王老辨证为宿痰之体复感风寒,化热郁肺。
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以加减桑白皮汤:桑白皮10g,黄苓10g,川贝母10g,知母10g,瓜蒌10g,桔梗10g,前胡10g,金银花15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4剂后,舌苔退大半,咯痰爽,色微黄,胸胁胀闷减轻,口干咽燥。
原方加沙参10g、麦冬10g。
继服6剂,诸症渐缓,但见语言声低,疲倦无力,食少纳差,喘息时断时续,咳嗽伴小便自遗,舌淡,苔薄,脉细弱,此乃肺气虚弱,肾气不固,投六君子汤合参蛤散1个月以收功。
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肾健则气盛,肺肾衰则气衰。
本案患者年迈,阴气内亏,肺肾俱虚,固本之法,无疑金水两治,然风热外袭,搏于皮毛,荣卫受邪,故发卫分之证;邪郁化热,肺受熏灼,清肃之令不行,水津四布失度,气液煎耗,痰热壅肺,此标急于本也。
急则治其标,安有不清其热、不化其痰而坐视肺受邪侵之理乎。
2水肿案例2:患者,男,40岁,1981年3月6日初诊。
面目及下肢浮肿5年余,反复发作,多次尿检示尿蛋白(++~+++),近1个月来浮肿加重,食后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时有恶心欲呕之感,舌苔厚腻,脉弦滑。
胃痞治验举隅
胃痞治验举隅作者:杨玲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03期关键词:胃痞;验案;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2—0091—01胃痞是以胃脘部自觉痞满、外无胀急之形为其主症的病证,临床多见上腹部不适、胀气、饱胀、恶心、呕吐等,《伤寒论》述“但满不痛,此为痞”,《内经》称“痞、满、痞满、痞塞”等,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
笔者在跟师,临诊及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宗前人的经验,辨证施治,每获良效,现将治验3则,分述如下。
1益气健脾行气消痞本法用于脾胃虚弱证,常见于年老体衰、久病失养、饮食不节之人。
以胃脘胀满,食后明显、喜按喜温,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
验案:王某,女,70岁,玉溪桃园人。
因胃脘部胀满不适反复发作半年于2008年8月1日就诊,曾服吗丁啉、香果健消片、乳酶生等药,症状无好转,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刻诊诉胃脘胀满、食后尤甚、神倦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日行2—3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健脾,行气消痞。
予加味香砂四君子汤治疗:潞党参2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木香15 g,砂仁10 g(后下),神曲15g,炒麦芽30g,黄连10g,香附20g。
台乌15g,肉桂3g,甘草6g。
其中潞党参、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神曲、炒麦芽和胃消食;木香、黄连除湿止泻;香附、台乌、行气消痞、肉桂温阳散寒;甘草调和诸药;服药4剂后痊愈。
2 疏肝和胃行气消痞本法用于肝胃失和证,常见于情志不舒之人,以胃脘胀满、胀及两胁,呃逆嗳气、大便不畅为主要表现。
验案:黄某,女,47岁,玉溪北城人。
因胃脘闷胀不适3个月于2009年7月21日就诊。
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
曾服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2月余,但诸症未减轻。
刻诊诉胃脘闷胀、痛及两胁、呃声频作、不思饮食、月经不调、烦躁不安、阵阵烘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以疏肝和胃、行气消痞。
胃痞临证治验举隅
胃痞临证治验举隅
胡友元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10
【摘要】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
且
常伴有胸膈满闷。
得食则胀,暖气则舒。
多为慢性起病。
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绪、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
胃痞病位虽在中焦脾胃,但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疏泄失司,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不通,发为痞满。
肝、脾、胃失去了“以通为用”的功能,其核心是一个“滞”字,滞得通则安;因此胃痞的治疗要在辨证的基础上重视气滞,重视疏肝。
《素问·病
机气宜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肺胃。
结而不散则为痞”。
【总页数】2页(P928-929)
【关键词】胃痞;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寒热并用
【作者】胡友元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2
【相关文献】
1.胃痞治验举隅 [J], 杨玲
2.“治痿独取阳明”临证治验举隅 [J], 杨胜辉;毛章怀
3.五花饮临证治验举隅 [J], 王莎莎;方国栋
4.乐德行教授杂病证治验案举隅 [J], 克地日也·艾木都拉;翟鹏博;乐永红
5.胃痞证治举隅 [J], 丁国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脾”系列方剂数据分析初探
必调气 ”“ , 以运为健 , 以运 为补 ” 的治疗原则, 创立运脾汤补 运同举, 作为治疗脾虚失运证的首选方剂 。论治肝病 , 提出 “ 治肝必柔肝 , 柔肝先养肝 ” 的原则。 论治淋证 , 另辟蹊径, 提
倡清 上 达 下 法 , 清 利 通 淋 汤 。 以“ 而通 之 ” 创 补 之法 , 运脾 设
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0 5 00 3
摘 要
为利用数据库模块研究甘肃省名 老中医王 自立 “ 运脾思想” 的正确性及其 系列方剂 的有效性 , 综合分
析名老中医王 自立诊 治疾病 的共性规律 。 采用 了国内领先的数据 库模块建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独 立的数据库平台, 以数据挖掘研究方式, 对王老所创立 的在临床运用有效的“ 运脾” 系列方剂进行数据分析。
维普资讯
荫 伸 ‘ 2 8 第 1 第 期GsJrl r , 0V. N6 羞 0 年 2卷 6 auon C 28 o1o 0 n uaf M 0 1 . o 2
王 自立主任医师“ 运脾” 系歹 方剂数据分析初探
舒 劲, 田旭东, 张参军, 武正权
润通 汤治疗习惯性便秘 。认为“ 无积不成痢, 痢疾不怕当头 下 ”无论新痢 、 , 久痢, 见有 积滞 者, 凡 宜先用芍药 汤以清除 肠道积滞 , 再依病情调治。 运 脾 汤 基 本 药物 组 成 为 : 参 、 党 自术 、 苓 、 手 、 壳 、 茯 佛 枳
王自立临床经验拾零
王自立临床经验拾零
李文艳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2(023)010
【摘要】@@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内、儿、妇科,尤精于内科.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刻苦钻研,平日处方用药,颇有傅青主、王清任等大家风范,主药用量很大,如细辛可用至10余克,枳壳、丹参等药物动辄数两;使药用量很小,如大黄、木香有时只用1g,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制出不少药对,加入相应方剂中克敌制胜、屡建奇功.如菖蒲配麦芽,化湿消食;蜂房配白芥子,理痰通窍;枳壳配丹参,利气活血…….平日诊病辨证精细,处方切当,疗效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笔者侍诊于侧,常受教诲,获益匪浅.兹整理二则医案,以示其临床经验之一斑.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李文艳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拾零
2.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尿血经验拾零
3.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细辛的临床经验总结
4.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细辛的临床经验总结
5.王自立临床验方拾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