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正式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
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10.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答案】C 【解析】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高考化学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2016年全国卷1理综化学(有答案-高清完美精校版-百分百编辑)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Mn 55 Ge 73 Ag 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2N AB 、1molN 2和4mol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C 、1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L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C 4H 9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11、三室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常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式为2H 2O-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12、298K 时在20.0mL0.10mol·L - 1氨水滴入0.10mol·L -1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55 Ge 73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为切入点,从结构、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不大,但它能很好地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且为细胞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可以通过细胞,把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实现综合,并尽可能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建立联系。
例如复习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从有无细胞核的角度将细胞进行归类并记住相关的常见实例。
②从分布(植物、动物、原核与真核细胞共有)、结构(不具膜、具单层膜、具双层膜)、成分(含DNA、含RNA、含色素)、功能(能产生ATP、能半自主复制、与有丝分裂有关、与分泌蛋白有关、与主动运输有关、能产生水、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角度对细胞器进行归类。
③拓展:细胞核有两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等等。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项错误。
2016年度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 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 Na2SO4 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 和 H2SO4 产品 C.负极反应为 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 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 0.5mol 的 O2 生成 【答案】B
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 Z>X>Y 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 化合物,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 Z 是氯元素;0.01 mol·L–1 r 溶液的 pH 为 2,说明 r 是强酸,因此 W 是 H;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 转化关系图可知 m 是水,r 是氯化氢,q 是次氯酸,p 是甲烷,因此 X 是碳元素,Y 是氧元素。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 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 C.C4H9Cl 有 4 种同分异构体,C 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 错误;B.NO 的密度与空 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NO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 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 正确;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 Cl2,D 错误, 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2SO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Na+和 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 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
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10.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55 Ge 73 Ag 108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2分)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解答】选D •解:A •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C •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 . 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 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解答】选A .解: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二. =1mol,含14g/niol氢原子数为2N A,故A正确;B. 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 A,故B错误;C. 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 A,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C4H9CI有3中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选B .解:A .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故A 错误;B .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9C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错误;D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CI2与HCI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I2【解答】选C.解:A .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应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B . NO易和空气中02反应生成N0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C. 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 3+易水解生成Fe (0H) 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D .将CI2与HCI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应该将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 - 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解答】选B .解:A、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氢氧根离子放电pH减小,故A错误;B、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使得氢离子浓度增大,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与钠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C、负极即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D、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故D错误.12. 298K 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 (NH4+)=c (C「)=c (H+)=c (OH「)D . N点处的溶液中pH v 12【解答】选D .解:A .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氨水滴定盐酸需要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B .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错误;C. M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 (H+) =c (OH「),根据电荷守恒得c (NH4+) =c ( C「),该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但水的电离程度较小,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C「)>c (H+) =c (OH「),故C错误;D . 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 (OH「)=0.10mol/L X1.32%1.32X1O「3 mol/L , c( H+) = ---------- mol/L=7.6 X10- 10mol/L,1. 32X1 0-3所以该点溶液pH v 12,故D正确;13. 短周期元素W、X、丫、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I溶液的pH为2, 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v X v 丫B .元素的非金属性Z >X >丫C. 丫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 .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解答】选:C.解:短周期元素W、X、丫、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 Z为Cl,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 0.01mol?L十溶液的pH为2,贝打为HCI, 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I与q, 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 q为HCI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丫为O元素.A .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 ( H) v 丫(O)v X (C),故A 错误;B .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丫(O)>Z (Cl) >X (C),故B 错误;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正确;D .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二、解答题必选题(共3小题,满分43分)26. (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0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2+2NH4CI-—CaCl2+2NH3f+2H2O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 f f—eT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 i、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 i,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①Y管中红棕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丨催化刑|中的气体缓慢充入丫管中色气体慢慢变浅8NH3+6NO2 7N2+12H2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丫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③Z中NaOH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打开K2 溶液产生倒吸现压强小于外压【解答】解:(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 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 A 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Ca (OH )2+2NH 4CI —-—CaCl 2+2NH 3f +2H 2O ;故答案为:A ; Ca (OH )2+2NH 4CI —-—CaCl 2+2NH 3T +2H 2O ; 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 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f d fcTf e f i ;故答案为: d —c T f —eT ;(2) 打开K i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丫管中,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 生归中反应 生成无色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8NH 3+6NO 2=7N 2+12H 2O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K 2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故答案为: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①红棕色气体慢 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 Y 管中 慢变浅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 丫管中有少量水珠 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打开K 2③Z 中NaOH 溶液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丫管中压 产生倒吸现象 强小于外压27. (15分)元素铬(Cr )在溶液中主要以Cr 3+ (蓝紫色)、Cr (OH ) 4「(绿色)、Cr 2O 72(橙红色)、CrO 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 (OH ) 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 解释原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 3+6NO 2=7N 2+12H 2O生成的气态水凝聚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 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2CrO42「+2H+=Cr2O72「+H2O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0X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 H V 0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 1.0X I0-5mol?L1)时,溶液中c(Ag+ )为 2.0X0「5 mol?L一1,此时溶液中c( CrO42 「)等于5X0「3 mol?L r.(已知Ag2 CrO4、AgCI 的K sp 分别为2.0X0「12和2.O X O「10).(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r2O72「+3HSO3「=2C 产+3SO42「+4H2O .0.50.20.1ro 2C 3.0 40 50 6.0C(H+)J(lG-7m0|.L-h【解答】解:(1) 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Cr2 (SO4)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Cr (OH) 3灰蓝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后沉淀溶解,生成绿色Cr (OH) 4「;故答案为: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又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①随着H+浓度的增大,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O42「+2H+? Cr2O72「+H2O,故答案为:2CrO42「+2H+? Cr2O72「+H2O;② 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O42「+2H+? Cr2O72「+H2O正向进行,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A点Cr2O72「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CrO42「的浓度为0.5mol/L,H+浓度为1XI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_r^=———=1.0X014,故答案为:1.0R014;// CcrQ4^ ) o. (10 7) 2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 H v0,故答案为:V;(3)当溶液中C「完全沉淀时,即c(C「)=1.0X0「5mol/L,依据Ksp (AgCl) =2.0X0 「10,计算得到 c (Ag+)二圧口(AgfL)=二OX] O ―山二?.。
2016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化学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 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燃料燃烧产物是CO2,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合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 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异同比较如下:①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②“上一下一,有进有出”是取代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都进来”是加成反应的特点;③一般来说,烷烃、苯、饱和醇、饱和卤代烃往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或苯环的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j精品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r52 Mn55 Ge73 Ag108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2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解答】选D.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解答】选A.解: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页脚内容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选B.解:A.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故A错误;B.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解答】选C.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应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B.NO易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易水解生成Fe(OH)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应该将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页脚内容.. .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解答】选B .解:A 、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氢氧根离子放电pH 减小,故A 错误; B 、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使得氢离子浓度增大,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与钠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故B 正确;C 、负极即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C 错误;D 、每生成1mol 氧气转移4mol 电子,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 的O 2生成,故D 错误.12.298K 时,在20.0mL0.10mol?L ﹣1氨水中滴入0.10mol?L ﹣1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 ﹣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 (NH 4+)=c (Cl ﹣)=c (H +)=c (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解答】选D .解:A .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氨水滴定盐酸需要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 错误;B .如果M 点盐酸体积为20.0mL ,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 ,故B 错误;C .M 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得c (NH 4+)=c (Cl ﹣),该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但水的电离程度较小,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 (NH 4+)=c (Cl ﹣)>c (H +)=c (OH ﹣),故C 错误;D .N 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 ﹣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 (OH ﹣)=0.10mol/L×1.32%1.32×10﹣3mol/L ,c (H +)=mol/L=7.6×10﹣10mol/L ,所以该点溶液pH <12,故D 正确;13.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 、p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精心整理页脚内容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 ﹣1r 溶液的pH 为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X <Y B .元素的非金属性Z >X >Y C .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解答】选:C .解: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 、p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 下生成r 与s ,0.01mol?L ﹣1r 溶液的pH 为2,则r 为HCl ,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 为CH 4,氯气与m 反应生成HCl 与q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 为H 2O ,q 为HClO ,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 为H 元素,X 为C 元素,Y 为O 元素.A .所以元素中H 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 (H )<Y (O )<X (C ),故A 错误;B .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 (O )>Z (Cl )>X (C ),故B 错误; C .氧元素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 正确;D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 错误. 二、解答题必选题(共3小题,满分43分)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2+2NH 4Cl CaCl 2+2NH 3↑+2H 2O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d→c→f→e→i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 3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 2(两端用夹子K 1、K 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①Y 管中 红棕色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 管中 气体慢慢变浅8NH 3+6NO 27N 2+12H 2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 2③ 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压强小于外压【解答】解:(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A 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Ca (OH )2+2NH 4Cl CaCl 2+2NH 3↑+2H 2O ;故答案为:A ;Ca (OH )2+2NH 4Cl CaCl 2+2NH 3↑+2H 2O ;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故答案为:d→c→f→e→i;(2)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 管中,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色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8NH 3+6NO 2=7N 2+12H 2O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K 2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故答案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 管中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NH 3+6NO 2=7N 2+12H 2O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 2③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压27.(15分)元素铬(Cr )在溶液中主要以Cr 3+(蓝紫色)、Cr (OH )4﹣(绿色)、Cr 2O 72﹣(橙红色)、CrO 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 (OH )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Cr 3+与Al 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 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又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 (2)CrO 42﹣和Cr 2O 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72﹣)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 2CrO 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2CrO 42﹣+2H +=Cr 2O 72﹣+H 2O .精心整理页脚内容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 42﹣的平衡转化率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0×1014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 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 2CrO 4为指示剂,以AgNO 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 ﹣,利用Ag+与CrO 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 1.0×10﹣5mol?L ﹣1)时,溶液中c (Ag+)为 2.0×10﹣5 mol?L ﹣1,此时溶液中c (CrO 42﹣)等于 5×10﹣3 mol?L ﹣1.(已知Ag 2CrO 4、AgCl 的K sp 分别为2.0×10﹣12和﹣10(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 3将废液中的Cr 2O 72﹣还原成Cr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H ++Cr 2O 72﹣+3HSO 3﹣=2Cr 3++3SO 42﹣+4H 2O .【解答】解:(1)Cr 3+与Al 3+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Cr 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先生成Cr (OH )3灰蓝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 后沉淀溶解,生成绿色Cr (OH )4﹣;故答案为: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又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①随着H +浓度的增大,CrO 42﹣转化为Cr 2O 7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O 42﹣+2H +?Cr 2O 72﹣+H 2O ,故答案为:2CrO 42﹣+2H +?Cr 2O 72﹣+H 2O ;②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O 42﹣+2H +?Cr 2O 72﹣+H 2O 正向进行,CrO 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 点Cr 2O 72﹣的浓度为0.25mol/L ,根据Cr 元素守恒可知CrO 42﹣的浓度为0.5mol/L ,H +浓度为1×10﹣7mol/L ,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1014,故答案为:1.0×1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 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H <0,故答案为:<;(3)当溶液中Cl ﹣完全沉淀时,即c (Cl ﹣)=1.0×10﹣5mol/L ,依据Ksp (AgCl )=2.0×10﹣10,计算得到c (Ag +)===2.0×10﹣5mol/L此时溶液中c (CrO 42﹣)===5.0×10﹣3mol/L ,故答案为:2.0×10﹣5;5.0×10﹣3;(4)利用NaHSO 3的还原性将废液中的Cr 2O 72﹣还原成Cr 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 ++Cr 2O 72﹣+3HSO 3﹣=2Cr 3++3SO 42﹣+4H 2O ,故答案为:5H ++Cr 2O 72﹣+3HSO 3﹣=2Cr 3++3SO 42﹣+4H 2O ... . .28.(14分)NaClO 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NaClO 2中Cl 的化合价为 +3价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 2的化学方程式 2NaClO 3+SO 2+H 2SO 4=2NaHSO 4+2ClO 2↑ .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 2+和Ca 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NaOH 溶液 、 Na 2CO 3溶液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ClO 2﹣(或NaClO 2) .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 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O 2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 2的氧化能力.NaClO 2的有效氯含量为 1.57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答】解:(1)在NaClO 2中Na 为+1价,O 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l 的化合价为+3价,故答案为:+3;(2)NaClO 3和SO 2在H 2SO 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 2,其中NaClO 2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为NaCl ,回收产物为NaHSO 4,说明生成硫酸氢钠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 3+SO 2+H 2SO 4=2NaHSO 4+ClO 2↑,故答案为:2NaClO 3+SO 2+H 2SO 4=2NaHSO 4+ClO 2↑;(3)食盐溶液中混有Mg 2+和Ca 2+,可以利用过量NaOH 溶液除去Mg 2+,利用过量Na 2CO 3溶液除去Ca 2+,ClO 2氧化能力强,因此电解装置中阴极ClO 2得电子生成ClO 2﹣,阳极Cl ﹣失电子生成Cl 2.故答案为: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ClO 2﹣(或NaClO 2);(4)依据图示可知,利用含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lO 2,产物为ClO 2﹣,则此反应中ClO 2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ClO 2﹣,化合价从+4价降为+3价,H 2O 2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O 2,每摩尔H 2O 2得到2mol 电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O 2; (5)1gNaClO 2的物质的量=mol ,依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NaClO 2~Cl ﹣~4e ﹣,Cl 2~2Cl ﹣~2e ﹣,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 ,则氯气的质量为mol×71g/mol=1.57g,故答案为:1.57g .三.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高锰酸钾(KMnO 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O 2+4KOH+O 22K 2MnO 4+2H 2O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 . (4)将K 2MnO 4转化为KMnO 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①“CO 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 2MnO 4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 2MnO 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MnO 4,MnO 2和 KHCO 3 (写化学式).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 2MnO 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MnO 42﹣﹣e ﹣=MnO 4﹣,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H 2 .③“电解法”和“CO 2歧化法”中,K 2MnO 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3:2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g 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mL 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mol?L ﹣1的H 2C 2O 4标准溶液20.00mL ,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 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mL ,该样品的纯度为 95.62% (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解答】解:(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2)流程分析可知平炉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 2+4KOH+O 2=2K 2MnO 4+2H 2O , 故答案为:2MnO 2+4KOH+O 2=2K 2MnO 4+2H 2O ;(3)“平炉”中加压能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 故答案为: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4)①在K 2MnO 4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 2MnO 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MnO 4,MnO 2,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钾,化学式为:KHCO 3,故答案为:KHCO 3;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 2MnO 4水溶液,在电解槽中阳极,MnO 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MnO 4﹣.电极反应式是:MnO 42﹣﹣e ﹣=MnO 4﹣;在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 +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逸出,电极反应式是:2H 2O+2e ﹣=H 2↑+2OH ﹣;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 2;总反应方程式是:2K 2MnO 4+2H 2O 2KMnO 4+2H 2↑+2KOH,.. . .故答案为:MnO 42﹣﹣e ﹣=MnO 4﹣;H 2; ③依据电解法方程式2K 2MnO 4+2H 2O2KMnO 4+2H 2↑+2KOH,可知K 2MnO 4的理论利用率是100%,而在二氧化碳歧化法反应中3K 2MnO 4+2CO 2=2KMnO 4+MnO 2+K 2CO 3中K 2MnO 4的理论利用率是,所以二者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5)依据离子方程式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可知KMnO 4与草酸反应的定量关系是2KMnO 4~5H 2C 2O 4, 配制溶液浓度为c=mol/L ,1.0800g 样品中含有KMnO 4的物质的量n=×mol=0.006536mol ,KMnO 4的质量m=0.006536mol×158g/mol=1.03269g, 纯度为:×100%=95.62%,故答案为:95.62%.1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锗(Ge )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3d 104s 24p 2 ,有 2 个未成对电子.(2)Ge 与C 是同族元素,C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Ge 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 ﹣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GeCl 4、GeBr 4、GeI 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 4<GeBr 4<GeI 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 .GeCl 4GeBr 4 GeI 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83.1186约400(4)光催化还原CO 2制备CH 4反应中,带状纳米Zn 2GeO 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 、Ge 、O 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O >Ge >Zn .(5)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 3 ,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共价键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精心整理页脚内容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为Ge 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 为(0,0,0);B 为(,0,);C 为(,,0).则D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 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pm ,其密度为g?cm ﹣3(列出计算式即可).【解答】解:(1)Ge 是32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A 族,基态Ge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24p 2,在最外层的4s 能级上2个电子为成对电子,4p 轨道中2个电子分别处以不同的轨道内,有2轨道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3d 104s 24p 2;2;(2)Ge 与C 是同族元素,C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Ge 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Ge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故答案为:Ge 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 ﹣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3)锗的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对于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GeCl 4<GeBr 4<GeI 4,故沸点:GeCl 4<GeBr 4<GeI 4,故答案为:GeCl 4、GeBr 4、GeI 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 4<GeBr 4<GeI 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答案为:GeCl 4、GeBr 4、GeI 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 4<GeBr 4<GeI 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4)元素非金属性:Zn <Ge <O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O >Ge >Zn ,故答案为:O >Ge >Zn ;.. . .(5)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Ge 原子与周围4个Ge 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Ge 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Ge 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 3杂化,故答案为:sp 3;共价键;(6)①D 与周围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D 与顶点A 的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过面心B 、C 及上底面面心原子的平面且平行侧面将晶胞2等分,同理过D 原子的且平衡侧面的平面将半个晶胞2等等份,可知D 处于到各个面的处,则D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故答案为:(,,);②晶胞中Ge 原子数目为4+8×+6×=8,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知出晶胞的质量为,晶胞参数a=565.76pm ,其密度为÷(565.76×10﹣10 cm )3=g?cm ﹣3,故答案为:.1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填标号) a .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 2m O m 的通式b .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 .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 生成C 的反应类型为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D 中官能团名称为 酯基、碳碳双键 ,D 生成E 的反应类型为 氧化反应 . (4)F 的化学名称是 己二酸 ,由F 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为 nHOOC (CH 2)4COOH+nHOCH 2CH 2CH 2CH 2OH +(2n ﹣1)H 2O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 是E 的同分异构体,0.5molW 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 2,W 共有 12 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精心整理页脚内容(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 2H 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 .【解答】解:(1)a .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等,组成通式不一定都是C n H 2m O m 形式,如脱氧核糖(C 6H 10O 4),故a 错误;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 错误;c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水解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再加入使碘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c 正确;d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 正确,故选:cd ; (2)B 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 ,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由D 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D 脱去2分子氢气形成苯环得到E ,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酯基、碳碳双键;氧化反应; (4)F 的名称为己二酸,己二酸与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HOOC (CH 2)4COOH+HOCH 2CH 2CH 2CH 2OH +(2n ﹣1)H 2O ,故答案为:己二酸;HOOC (CH 2)4COOH+HOCH 2CH 2CH 2CH 2OH +(2n﹣1)H 2O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 是E 的同分异构体,0.5molW 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 2,生成二氧化碳为1mol ,说明W 含有2个羧基,2个取代基为﹣COOH 、﹣CH 2CH 2COOH ,或者为﹣COOH 、﹣CH (CH 3)COOH ,或者为﹣CH 2COOH 、﹣CH 2COOH ,或者﹣CH 3、﹣CH (COOH )2,各有邻、间、对三种,共有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2;;.(6)(反,反)﹣2,4﹣己二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Pd/C作用下生成,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合成路线流程图为:,故答案为:.. . .。
(完整版)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r52 Mn55 Ge73 Ag108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2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解答】选D.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解答】选A.解: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2N A,故A正确;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 A,故B错误;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 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选B.解:A.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故A错误;B.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解答】选C.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应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B.NO易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易水解生成Fe(OH)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应该将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解答】选B.解:A、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氢氧根离子放电pH减小,故A错误;B、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使得氢离子浓度增大,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与钠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C、负极即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D、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故D错误.1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解答】选D.解:A.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氨水滴定盐酸需要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B.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 错误;C.M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Cl﹣),该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但水的电离程度较小,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Cl﹣)>c(H+)=c(OH﹣),故C错误;D.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OH﹣)=0.10mol/L×1.32%1.32×10﹣3mol/L,c(H+)=mol/L=7.6×10﹣10mol/L,所以该点溶液pH <12,故D正确;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解答】选:C.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0.01mol?L﹣1r溶液的pH为2,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 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A.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H)<Y(O)<X(C),故A错误;B.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O)>Z(Cl)>X(C),故B错误;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二、解答题必选题(共3小题,满分43分)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H4Cl CaCl2+2NH3↑+2H2O.2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Y 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7N2+12H2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压强小于外压【解答】解:(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A;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故答案为:d→c→f→e→i;(2)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色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K2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故答案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7N2+12H2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27.(15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又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 (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2CrO42﹣+2H+=Cr2O72﹣+H2O.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0×1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 2.0×10﹣5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5×10﹣3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r2O72﹣+3HSO3﹣=2Cr3++3SO42﹣+4H2O.【解答】解:(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Cr(OH)3灰蓝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后沉淀溶解,生成绿色Cr(OH)4﹣;故答案为: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又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①随着H+浓度的增大,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O42﹣+2H+?Cr2O72﹣+H2O,故答案为:2CrO42﹣+2H+?Cr2O72﹣+H2O;②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O42﹣+2H+?Cr2O72﹣+H2O正向进行,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点Cr2O72﹣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CrO42﹣的浓度为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1014,故答案为:1.0×1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H <0,故答案为:<;(3)当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即c(Cl﹣)=1.0×10﹣5mol/L,依据Ksp(AgCl)=2.0×10﹣10,计算得到c(Ag+)===2.0×10﹣5mol/L此时溶液中c(CrO42﹣)===5.0×10﹣3mol/L,故答案为:2.0×10﹣5;5.0×10﹣3;(4)利用NaHSO3的还原性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r2O72﹣+3HSO3﹣=2Cr3++3SO42﹣+4H2O,故答案为:5H++Cr2O72﹣+3HSO3﹣=2Cr3++3SO42﹣+4H2O.28.(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3价.(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2NaClO3+SO2+H2SO4=2NaHSO4+2ClO2↑.(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lO2﹣(或NaClO2).(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O2.(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 1.57.(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1)在NaClO2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l+3价,故答案为:+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3NaHSO4,说明生成硫酸氢钠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SO4=2NaHSO4+ClO2↑,故答案为:食盐溶液中混有Mg2+和Ca2+,可以利用过量氧化能力强,因此电解装置中阴极ClO2.故2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2﹣(或NaClO(4)依据图示可知,利用含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lO2,产物为ClO2,则此反应中ClO2为氧化剂,还原产物为ClO2﹣,化合价从+4价降为+3价,H2O2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O2,每摩尔H2O2得到2mol电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O2;(5)1gNaClO2的物质的量=mol,依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NaClO2~Cl﹣~4e﹣,Cl2~2Cl﹣~2e﹣,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则氯气的质量为mol×71g/mol=1.57g,故答案为:1.57g.三.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①“CO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MnO4,MnO2和KHCO3(写化学式).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O42﹣﹣e﹣=MnO4﹣,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2.③“电解法”和“CO2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mol?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mL,该样品的纯度为95.62%(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解答】解:(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2)流程分析可知平炉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故答案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3)“平炉”中加压能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故答案为:提高氧气的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加软锰矿转化率;(4)①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MnO4,MnO2,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钾,化学式为:KHCO3,故答案为:KHCO3;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在电解槽中阳极,MnO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MnO4﹣.电极反应式是:MnO42﹣﹣e﹣=MnO4﹣;在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逸出,电极反应式是:2H2O+2e﹣=H2↑+2OH﹣;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2;总反应方程式是:2K2MnO4+2H2O2KMnO4+2H2↑+2KOH,故答案为:MnO42﹣﹣e﹣=MnO4﹣;H2;③依据电解法方程式2K2MnO4+2H2O2KMnO4+2H2↑+2KOH,可知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100%,而在二氧化碳歧化法反应中3K2MnO4+2CO2=2KMnO4+MnO2+K2CO3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所以二者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5)依据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知KMnO4与草酸反应的定量关系是2KMnO4~5H2C2O4,配制溶液浓度为c=mol/L,1.0800g样品中含有KMnO4的物质的量n=×mol=0.006536mol,KMnO4的质量m=0.006536mol×158g/mol=1.03269g,纯度为:×100%=95.62%,故答案为:95.62%.1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有2个未成对电子.(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GeCl4、GeBr4、GeI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GeCl4GeBr4GeI4熔点/℃﹣49.5 26 146沸点/℃83.1 186 约400(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 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O>Ge>Zn.(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共价键.(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 为(0,0,0);B为(,0,);C为(,,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pm,其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解答】解:(1)Ge是32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 A族,基态G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在最外层的4s能级上2个电子为成对电子,4p轨道中2个电子分别处以不同的轨道内,有2轨道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3d104s24p2;2;(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Ge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故答案为: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3)锗的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对于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故沸点:GeCl4<GeBr4<GeI4,故答案为:GeCl4、GeBr4、GeI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故答案为:GeCl4、GeBr4、GeI4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4)元素非金属性:Zn<Ge<O大,故电负性:O>Ge>Zn,故答案为:O>Ge>Zn;(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Ge原子与周围4个Ge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延伸的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Ge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Ge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3;共价键;(6)①D与周围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D与顶点A的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过面心B、C及上底面面心原子的平面且平行侧面将晶胞2等分,同理过D原子的且平衡侧面的平面将半个晶胞2等等份,可知D处于到各个面的处,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故答案为:(,,);②晶胞中Ge原子数目为4+8×+6×=8,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知出晶胞的质量为,晶胞参数a=565.76pm,其密度为÷(565.76×10﹣10 cm)3=g?cm﹣3,故答案为:.1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标号)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D中官能团名称为酯基、碳碳双键,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4)F的化学名称是己二酸,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nHOOC(CH2)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4(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W共有12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解答】解:(1)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等,组成通式不一定都是C n H2m O m形式,如脱氧核糖(C6H10O4),故a错误;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错误;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水解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再加入使碘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cd;(2)B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D脱去2分子氢气形成苯环得到E,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酯基、碳碳双键;氧化反应;(4)F的名称为己二酸,己二酸与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HOOC(CH2)4COOH+HOCH2CH2CH2CH2OH+(2n﹣1)H2O,故答案为:己二酸;HOOC(CH2)COOH+HOCH2CH2CH2CH2OH+(2n﹣1)H2O;4(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生成二氧化碳为1mol,说明W含有2个羧基,2个取代基为﹣COOH、﹣CH2CH2COOH,或者为﹣COOH、﹣CH(CH3)COOH,或者为﹣CH2COOH、﹣CH2COOH,或者﹣CH3、﹣CH(COOH)2,各有邻、间、对三种,共有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2;;(6)(反,反)﹣2,4﹣己二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Pd/C作用下生成,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合成路线流程图为:,故答案为:.。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正式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一、选择题: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B. 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 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1 Word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参考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错误;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2,D错误,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55 Ge 73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
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
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名师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内含有的该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用N A 表示,其近似值是6.02×1023/mol;在国际上规定:0.012kg的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任何物质只要其构成的基本微粒数与0.012kg的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就说其物质的量是1mol。
有关公式有A N N n =;M m n =;mV V n =;V n c =。
掌握各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对象,是准确应用的保证。
有时阿伏加德罗常数会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发生的反应特点等,才可以得到准确的解答。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C 4H 9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有机物种类几百万种,在生活、生产等多有涉及。
有机物往往存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即存在同分异构体,要会对物质进行辨析,并会进行正确的命名。
C 4H 9Cl 可看作是C 4H 10分子中的一个H 原子被一个Cl 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C 4H 10有CH 3CH 2CH 2CH 3、(CH 3)2CH 2CH 3两种不同的结构,每种结构中含有2种不同的H 原子,所以C 4H 9Cl 有四种不同的结构;对于某一物质来说,其名称有习惯名称和系统命名方法的名称,要掌握系统命名方法及原则。
有机物在相互反应转化时要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要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进行判断和应用。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确定,则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若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则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而不能根据相等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判断。
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
这就需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分离方法及名称、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
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借助于电流而发生。
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Pt、C之外的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Au 、Pt 、C 等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Ag +>Hg 2+>Fe 3+>Cu 2+>H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
溶液中的离子移方向符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即阳离子向阴极区移动,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
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本题难度适中。
12.298K 时,在20.0mL 0.10mol 1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名师点睛】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通常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由于酸、碱溶液均无色,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指示剂通常用甲基橙或酚酞,而石蕊溶液由于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显中性,通常就以指示剂的变色点作为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尽管二者不相同,但在实验要求的误差范围内。
进行操作时,要注意仪器的润洗、查漏、气泡的排除,会进行误差分析与判断。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经常要用到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会根据相应的物质写出其符合题意的式子,并进行叠加,得到正确的算式。
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方法、离子浓度与溶液的pH的关系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
本题难度适中。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本题难度较大,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
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 x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