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pptx
合集下载
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室内热环境
湿黑球温度(WBGT)
考虑太阳辐射影响
评价户外炎热环境作业强度
室内热环境的计算参数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C。
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C。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空调 Nhomakorabea统夏季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25°C,风速0.15~0.3,相对湿度40~60%
1200
1600
2000
自然风
不同类型风的频谱特征
不同类型脉动风速的接受程度实验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稳态方式 模拟自然风 正弦方式 随机方式 5% 10% 24% 61%
风-吊扇
1.6m/s + 30º C = 舒适(节能)
New indo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rategy for energy saving
academicpress1981感觉热感觉冷热感觉的影响因素冷热刺激刺激变化率原有状态皮肤温度与热感觉人体皮肤温度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预测平均反应pmv标准有效温度set湿黑球温度wbgt六个影响因素热感觉预测平均反应pmv综合考虑六个因素iso国际标准引用热舒适测定仪适用于适度热环境丹麦范格尔热舒适标准有效温度set基于人体生理学模型通用指标适用范围最广通过软件计算得到湿黑球温度wbgt考虑太阳辐射影响评价户外炎热环境作
解答:26°C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为3361.0Pa。 26°C,70%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为 2352.7Pa,对应露点温度约为20.1°C。 水管表面温度15°C<露点温度,结露。
★
热感觉
空气温度 感觉 生理反应 健康
第二章 建筑室内热环境ppt课件
人体能量人体所作 人体与环境 人体蒸发 人体与环境 人体蓄 代谢率 机械功 辐射换热率 散热率 对流换热率 热率
人体产热率
与活动强 度有关
与表面温 度 tr 有关
与室内相对
湿度 有关
主要影响因素: 环境(t,,v,tr) 衣着 活动量
衣 着
与室温t、气 流风速v有关
蓄热量不同时的生理现象
M W R E C S
6.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 感觉
生理反应 健康
很热 热 暖 微暖 热中性(不冷不热) 微凉 凉 冷 很冷
热:
体内温度升高 减少活动量 减衣服 出汗 血管扩张 皮肤温度升高
冷: 皮肤温度降低 血管收缩 寒战 加衣服 增加活动量 体内温度降低
★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六个影响因素
➢预测平均反应(PMV) ➢标准有效温度(SET) ➢湿黑球温度(WBGT)
即便达到 PMV=0,仍然有
PMV
5%的人不满意。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P M f ( t a ,, v V a ,m ,M r ,I c t )l
环境参数 活动量 衣着
可以有ta、Pa()、 va、 mrt、 M、 Icl多种组合
达到同样的感觉PMV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3km/h 5km/h
10km/h
0.8
1met 1.4 2.0 3.0
8.0
2. 服装热阻Icl
人体衣着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热平衡或者人体蓄热的多少。 单位1clo为静坐、ta=21℃、v<0.05m/s、<50%时舒适所需衣 服热阻。 1clo = 0.155m2K/W (衬衣+普通外套) 在与图中情况不同时(如活动量等),应对其参数进行修正。
人体产热率
与活动强 度有关
与表面温 度 tr 有关
与室内相对
湿度 有关
主要影响因素: 环境(t,,v,tr) 衣着 活动量
衣 着
与室温t、气 流风速v有关
蓄热量不同时的生理现象
M W R E C S
6.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 感觉
生理反应 健康
很热 热 暖 微暖 热中性(不冷不热) 微凉 凉 冷 很冷
热:
体内温度升高 减少活动量 减衣服 出汗 血管扩张 皮肤温度升高
冷: 皮肤温度降低 血管收缩 寒战 加衣服 增加活动量 体内温度降低
★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六个影响因素
➢预测平均反应(PMV) ➢标准有效温度(SET) ➢湿黑球温度(WBGT)
即便达到 PMV=0,仍然有
PMV
5%的人不满意。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P M f ( t a ,, v V a ,m ,M r ,I c t )l
环境参数 活动量 衣着
可以有ta、Pa()、 va、 mrt、 M、 Icl多种组合
达到同样的感觉PMV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3km/h 5km/h
10km/h
0.8
1met 1.4 2.0 3.0
8.0
2. 服装热阻Icl
人体衣着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热平衡或者人体蓄热的多少。 单位1clo为静坐、ta=21℃、v<0.05m/s、<50%时舒适所需衣 服热阻。 1clo = 0.155m2K/W (衬衣+普通外套) 在与图中情况不同时(如活动量等),应对其参数进行修正。
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第2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2.1室内热环境
•本节要点:
1.人体热平衡;
2.室内热环境因素;
3.室内热环境评价。
2.1.1人体热平衡人Fra bibliotek与机器比较热能机:燃料产热做功散热
人体:食物产热生命活动散热
发热体,散热体,恒温体
人体热平衡:产热量=散热量人体健康基本条件
人体热平衡天平:
动态热平衡
人体具有热调节方式:生理调节环境变冷(热)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空气容湿能力气温
描述:风向,风来的方向
风速单位:m/s
类型: (1)大气环流(2)季风(3)地方风
2.2.2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膨胀)
血流量减少(增加)
皮肤温度下降(上升,出汗)
保持热平衡
主观调节活动衣服
2.1.2人体热感觉影响因素
散热方式环境因素得/失热
对流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人体温度>空气温度失热
辐射壁面温度同上
呼吸空气温度、湿度失热
蒸发无感觉蒸发
出汗
思考题:
•室内热环境因素中,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有哪些因素?
2.1室内热环境
•本节要点:
1.人体热平衡;
2.室内热环境因素;
3.室内热环境评价。
2.1.1人体热平衡人Fra bibliotek与机器比较热能机:燃料产热做功散热
人体:食物产热生命活动散热
发热体,散热体,恒温体
人体热平衡:产热量=散热量人体健康基本条件
人体热平衡天平:
动态热平衡
人体具有热调节方式:生理调节环境变冷(热)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空气容湿能力气温
描述:风向,风来的方向
风速单位:m/s
类型: (1)大气环流(2)季风(3)地方风
2.2.2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膨胀)
血流量减少(增加)
皮肤温度下降(上升,出汗)
保持热平衡
主观调节活动衣服
2.1.2人体热感觉影响因素
散热方式环境因素得/失热
对流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人体温度>空气温度失热
辐射壁面温度同上
呼吸空气温度、湿度失热
蒸发无感觉蒸发
出汗
思考题:
•室内热环境因素中,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有哪些因素?
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防热PPT演示课件
25
层内气流组织方式
26
通风隔热屋顶设计原则
a.屋面外表面应刷白或浅色; b.通风空气间层的高度在 200-240mm 之间为宜; c.应在通风屋面的进出口间造成一个压差,以增加间层内的空气 流动速度; d.太长的通风间层要避免; e.通风间层内空气流动方向应与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夏季主导风向 一致,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 f.当通风屋面带有保温材料时,应该将保温材料布置在下层屋面; g.通风屋面这重结构不适用于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的地区。
ae
(
I
ae
s
te
e )
ae (tsa e )
将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作用综合起来, 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tsa
I s
ae
te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13
室外综合温度
广州市某建筑平屋顶的表面状况实测值;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所占比例相当大;
室外综合温度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
3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通过敞开的门和 窗的对流换热
室内的内热源 (电器、人体)
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被 室内墙面和地面吸收
4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体形; 建筑物朝向和间距; 防风; 防潮; 围护结构保温;
5
建筑体形
6
建筑体形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 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大,散热量越大。 一般控制在0.3以下。 体形系数与建筑物横截面形 状和层数有关。
9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自然通风;
10
层内气流组织方式
26
通风隔热屋顶设计原则
a.屋面外表面应刷白或浅色; b.通风空气间层的高度在 200-240mm 之间为宜; c.应在通风屋面的进出口间造成一个压差,以增加间层内的空气 流动速度; d.太长的通风间层要避免; e.通风间层内空气流动方向应与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夏季主导风向 一致,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 f.当通风屋面带有保温材料时,应该将保温材料布置在下层屋面; g.通风屋面这重结构不适用于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的地区。
ae
(
I
ae
s
te
e )
ae (tsa e )
将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作用综合起来, 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tsa
I s
ae
te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13
室外综合温度
广州市某建筑平屋顶的表面状况实测值;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所占比例相当大;
室外综合温度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
3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通过敞开的门和 窗的对流换热
室内的内热源 (电器、人体)
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被 室内墙面和地面吸收
4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体形; 建筑物朝向和间距; 防风; 防潮; 围护结构保温;
5
建筑体形
6
建筑体形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 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大,散热量越大。 一般控制在0.3以下。 体形系数与建筑物横截面形 状和层数有关。
9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自然通风;
10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为木结构,外墙底部用砖体砌筑,上部为木质预制墙
板。木质窗与墙体及窗棂间都进行了密封处理,外墙、屋 顶和首层地面均设保温层, 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热传导系
数均较小,分别为0.20 w/m.k、0.14 w/m.k,底层地 面为0.30 w/m.k。
据预测此建筑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与1997年常规的同 类建筑比较,节电为29% ,节水30%,CO2排放减少36 %,垃圾减少30 %(汽车共享未计在内)。设计者认为 ,这是把生态和公益住宅相结合的好例子,它的节能和环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 括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 建筑中太阳能利用 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 础
(1)热传递的基本 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 部高温处的分子向 低温处的分子连续 不断地传送热能的 过程
三种传热的基 本方式,在建 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 表现为:其某 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 之间的对流与 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 间的辐射传热
公寓建成一座生态 的低能耗的建筑并
•一层平面
•鸟瞰图
•太阳能光电系统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屋顶与外墙构造
建筑屋顶的西南分别装置两片 太阳能光电板,可供电能5.94 kw和4.32 kw,为住户提供部 分生活用电。屋顶的东南部分 则装置30 m2的太阳能集热器 为住户提供热水。
雨水和废水的利用在此例中也 得到了精心的设计。屋面的雨 水分别被收集入可渗漏的浅水 池和蓄水池。前者可为儿童提 供嬉水场所,后者则通过管道 接向洗衣机等作水源使用,并 为花园提供灌溉用水。由洗衣 机、淋浴和浴盆排放的“灰”水也 被收集于另一个蓄水池再导入 一个30 m2的芦苇洼进行自然 净化,然后进入收集井最终成 为抽水马桶冲洗水源。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心砖3、水泥砂浆热桥
外侧70粘土砖,50聚苯
板
1、充气石膏板2、空气 50 320
层3、粘土空心砖墙4、
水泥砂浆热桥外侧40聚
苯板
同上
100 370
1、石灰砂浆2、粘土空心 50 370
砖3、岩面或玻璃棉板4、
空气层5、GRC外挂板
同上
100 420
热惰性 指标
5.5
4.23
5.01 4.4 5.23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的 含义及单位。
2、采光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采光系数是什么含义? 4、天窗采光设计中哪一种采光效率最高,
要注意什么问题。 5、主动采光设计有什么作用?有哪几种? 6、采光等级分为几级?一般住宅属于几级
2.3 建筑声环境
? 6、屋顶隔热有什么措施? 7、什么叫热压通风? 8、什么叫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2.2 建筑光环境
1、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Φ:表示光源发出的光能的多少。单位
为lm(流明)。 照度E: 表示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单位为lx(勒克斯)。 发光强度I: 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为Cd (
料如矿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 等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 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也是夏热冬冷 和夏热冬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 射当量之和:
t sa
te
ρ I ae
室外综合温度可用它来表征建筑室外热作 用的强弱,tsa是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各 个朝向的Tsa不同。
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
2.1.1 传热 热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7
建筑中的 得热和失 热主要包 括十个方 面
建筑中的热平衡
为取得建筑中的热平衡,让室内处于稳定的适宜温度中,在 室内达到热舒适环境后应以上各项得热总和等于失热总和。
即:1+2+3+4+5=6+7+8+9+10
8
2.2.2 导热
导热: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有温度差时,质点作 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属材料,介于0.023~3.49 W/(m · K)之间。
15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a)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强,使实体部
分的导热能力提高;同时,空隙中的对流、 导热和辐射能力也加强,从而材料的导热 系数增加。
16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 均匀分布则热流量为右式。
q dQ Leabharlann / m dFdQ qdF
Q F qdF
Q qF
12
2) 傅立叶定律
物体内导热的热流密度的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
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 大小成正比。 或: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 的热量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7
建筑中的 得热和失 热主要包 括十个方 面
建筑中的热平衡
为取得建筑中的热平衡,让室内处于稳定的适宜温度中,在 室内达到热舒适环境后应以上各项得热总和等于失热总和。
即:1+2+3+4+5=6+7+8+9+10
8
2.2.2 导热
导热: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有温度差时,质点作 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属材料,介于0.023~3.49 W/(m · K)之间。
15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a)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强,使实体部
分的导热能力提高;同时,空隙中的对流、 导热和辐射能力也加强,从而材料的导热 系数增加。
16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 均匀分布则热流量为右式。
q dQ Leabharlann / m dFdQ qdF
Q F qdF
Q qF
12
2) 傅立叶定律
物体内导热的热流密度的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
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 大小成正比。 或: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 的热量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建筑物理11章1(可直接使用).ppt
最新.
13
2. 防热途径:
减弱室外热作用:主要办法是正确选择房屋朝向和布 局,防止日晒;同时绿化周围环境,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 并对热风起冷却作用;外围护结构表面采用浅色,减少对太 阳辐射吸收,从而减少结构的传热量。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和散热:对屋面、外墙(特别是西 墙)进行隔热处理,减少传进室内的热量,降低围护结构的 内表面温度。
第十一章 建筑防热
5-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5-2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原则和措施 5-3 房间的自然通风 5-4 窗口遮阳
最新.
1
5-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一、室外热环境 二、防热途径 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最新.
2
一、室外热环境:
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
夜间强化通风、被动蒸发冷却、地冷空凋.
干热气候区
温度日较差大,气温常达到38℃上,且 日振幅常在7℃以上。湿度小、于燥,降 雨少,常吹热风并带沙.
布局较密形成小巷道,间距较密集,便 于相互遮挡;要防止热风,注意绿化.
外封闭、内开敞,多设内天井平面形式 有方块式、内廊式,进深较深。防热风 ,开小窗。防晒隔热.
防热要求较高,防止热风和风沙的袭击 ,宜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以避暑. 严密厚重,外闭内敞. 热容量大、外隔热、白色外表面、混凝 土、砖、石、土.
被动蒸发冷却、长波辐射冷却、夜间通 风、地冷空调.
最新.
10
湿热区建筑设计防热措施:
▲防止日辐射:周围环境要绿化;窗口要遮阳; 外围护结构要隔热;朝向要合理。
几种途径要综合处理,但主要是屋面、西墙隔热、 窗口防辐射和房间自然通风,同时也必须同环境绿 化等一起综合考虑。
建筑物理课程ppt课件
12
第1篇 建筑热工学
1·2·3 平璧的周期性传热
谐波热作用及特征: 同周期性、振幅衰减性、相位延 迟性。
谐波热作用的有关热工指标:蓄热系数S(计算公 式改,按24小时周期)、热惰性指标D、材料 层表面Yf、总衰减度、延迟时间。
热惰性指标D 计算: D=D1+D2+D3+…= R1 ·S1 + R2 ·S2 + R3 ·S3 +…
毛细渗透方式。
围护结构水蒸气渗透强度:ω= ( Pi - Pe)/ H0
围 护 结 构 的 总 水 蒸 气 渗 透 阻 : H0=H1+H2+H3
+…=d1 /μ1 + d2/ μ2 + d3/ μ3 +… ,例1.2-6 。
14
第1篇 建筑热工学
第1.3章 建筑保温与节能
基本内容: 1、建筑保温措施途径 2、建筑保温设计的最小传热阻R0,min 3、平均传热系数K、采暖建筑耗热量计算 4、保温构造类型和特点 5、围护结构湿状况控制
即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不变;不同材质中,即不同导热 系数下的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与该层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围护结构(本身)热阻:R=R1+R2+R3+…= d1 / λ1 + d2/λ2 + d3/λ3 +…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热阻:Ri、Re 围护结构的总热阻: R0=Ri+R+Re,例1.2-2、3、4
季防热 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适当兼顾冬季保
温 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一般可不考
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
第1篇 建筑热工学
1·2·3 平璧的周期性传热
谐波热作用及特征: 同周期性、振幅衰减性、相位延 迟性。
谐波热作用的有关热工指标:蓄热系数S(计算公 式改,按24小时周期)、热惰性指标D、材料 层表面Yf、总衰减度、延迟时间。
热惰性指标D 计算: D=D1+D2+D3+…= R1 ·S1 + R2 ·S2 + R3 ·S3 +…
毛细渗透方式。
围护结构水蒸气渗透强度:ω= ( Pi - Pe)/ H0
围 护 结 构 的 总 水 蒸 气 渗 透 阻 : H0=H1+H2+H3
+…=d1 /μ1 + d2/ μ2 + d3/ μ3 +… ,例1.2-6 。
14
第1篇 建筑热工学
第1.3章 建筑保温与节能
基本内容: 1、建筑保温措施途径 2、建筑保温设计的最小传热阻R0,min 3、平均传热系数K、采暖建筑耗热量计算 4、保温构造类型和特点 5、围护结构湿状况控制
即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不变;不同材质中,即不同导热 系数下的温度随距离分布斜率与该层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围护结构(本身)热阻:R=R1+R2+R3+…= d1 / λ1 + d2/λ2 + d3/λ3 +…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热阻:Ri、Re 围护结构的总热阻: R0=Ri+R+Re,例1.2-2、3、4
季防热 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适当兼顾冬季保
温 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一般可不考
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的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
【建筑热环境课件】第二部分_1[1].传热基本原理
建筑物理
——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
绪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人·建筑·气候——基于人的考虑 材料·构造·围护结构——基于技术的考虑 建筑·形式·细部——基于设计的考虑 舒适·健康·高效——基于未来的考虑
主要内容
• 1 传热基本知识
• 2 建筑保温 • 3 建筑防热
1.1 传热方式 1.2 围护结构稳定传热原理 与计算
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从而使高 温物体的能量传递给了低温物体。
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以波长来识别: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3000nm) 常温物体的辐射——长波辐射(≥3000nm)
电磁波谱:
太阳光是指近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组成的辐射光,波长范围为 300~2500nm。其中可见光380~780nm;红外线780~2500nm。 常温物体(固、液、气)发射的热辐射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远红外线区段内 (以4 m 为界分为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通常把波长在0.38~40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称为热 射线,因为它照射到物体上的热效应特别显著。
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的导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材质的影响 由于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者结构的不同,其导热性能 也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 工程上常把值小于0.3W/(m· 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作保温、隔热之用,以充分发挥其材料的特性。 (有哪些?) 矿棉、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 膨胀珍珠岩、空气等。
1.1.3 辐射
(2)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外来辐射热Q
能量守恒原理 α +ρ +τ=1
透射Qτ
反射Qρ 吸收Qα
绝对黑体(黑体):α=1
——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
绪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人·建筑·气候——基于人的考虑 材料·构造·围护结构——基于技术的考虑 建筑·形式·细部——基于设计的考虑 舒适·健康·高效——基于未来的考虑
主要内容
• 1 传热基本知识
• 2 建筑保温 • 3 建筑防热
1.1 传热方式 1.2 围护结构稳定传热原理 与计算
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从而使高 温物体的能量传递给了低温物体。
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以波长来识别: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3000nm) 常温物体的辐射——长波辐射(≥3000nm)
电磁波谱:
太阳光是指近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组成的辐射光,波长范围为 300~2500nm。其中可见光380~780nm;红外线780~2500nm。 常温物体(固、液、气)发射的热辐射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远红外线区段内 (以4 m 为界分为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通常把波长在0.38~40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称为热 射线,因为它照射到物体上的热效应特别显著。
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的导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材质的影响 由于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者结构的不同,其导热性能 也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 工程上常把值小于0.3W/(m· 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作保温、隔热之用,以充分发挥其材料的特性。 (有哪些?) 矿棉、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 膨胀珍珠岩、空气等。
1.1.3 辐射
(2) 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外来辐射热Q
能量守恒原理 α +ρ +τ=1
透射Qτ
反射Qρ 吸收Qα
绝对黑体(黑体):α=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砖砌体和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与湿度的关系
16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c)密度的关系 密度即 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密度小的材料
内部孔隙多,由于空气导热系数很小,故密度小 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小,良好的保温材料多是孔隙 多、密度小的轻质材料。但,当密度小到一定程 度后,再加大孔隙,大的孔隙中空气对流作用增 强,对流换热增加,加大了材料的导热能力。因 此,轻型(如纤维)材料有一个最低导热系数的
8
b)温度梯度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 一时刻有相同温度各 点连成的面。
温度梯度:温度差△t 与沿法线方向两等温 面之间距离△n的比值 的极限。
Iim t t
n0 n n
9
C)热流密度(q)
导热不能沿等温面进行, 必须穿过等温面。
热流密度(q):单位时间 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 积的热量。等温面上面积 元dF(m2 ),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热量为dQ(w)
用公式表示: qΒιβλιοθήκη tnq--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又称热流密度或
热流强度
t --等温面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变化率叫温度梯度
n
λ--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系数,称导热系数
负号是因为热流有方向性,是以从高温向低温方向流动为正 值;温度也是一个向量,以从低到高为正,二者相反。
11
导热系数
密度界限。(20℃时玻璃棉的密度界限为 50-60kg/m3)
17
隔热保温材料----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
工程上常将导热系数λ<0.3 W/(m · K)的 材料称为隔热保温材料或绝热材料。如矿棉、 泡沫塑料等。
导热系数: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
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 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 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 料的导热能力强。
12
导热系数( λ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 ,它还与当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可查书后附表
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如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9 W/ (m ·K),静止不动的空气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
液态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如水在常温常压下,其导热系数为0.58 W/(m ·K),为空气的20倍
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如建筑钢材导热系数为58.2 W/(m ·K) (空气的2000倍),门窗铝合金则大到162,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导热系数为0.042)的5400倍。
5
2.1.3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 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 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 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 室内空气温度、风速、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6
2.2 导热
导热: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有温度差时,质点作 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均 匀分布则热流量为右式。
q dQ W / m dF
dQ qdF
Q F qdF
Q qF
10
2) 傅立叶定律
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物体内导热的热流密度的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 大小成正比。 或: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 的热量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4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非金属固体材料 ,如大部分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一般低于金属材料 ,介于0.023~3.49 W/(m ·K)之间。
13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体、 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a)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强,使实体
部分的导热能力提高;同时,空隙中的 对流、导热和辐射能力也加强,从而材 料的导热系数增加。
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 知识
Zhang-Xiuxin
1
本讲主要内容: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2、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一:导热 2.3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二:对流 2.4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三:辐射 2.5、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1.1 传热 热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a)温度场: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点的温度 分布。
热量传递与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密切相关。温度 t 是空间
坐标 x y z 和时间 τ的函数 即
t f x, y, z, .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沿x一个坐标轴发生变化
t f x
14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K)、 2.33, W/(m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存在导热现象。其各自 的导热机理不同。气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相 互碰撞而导热。液体: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 的分子振动引起导热。固体:由平衡位置不变的 质点振动引起导热。金属:通过自由电子的转移 而导热。
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固体)中的热传递为导热 过程
7
1) 温度场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
砖砌体和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与湿度的关系
16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c)密度的关系 密度即 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密度小的材料
内部孔隙多,由于空气导热系数很小,故密度小 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小,良好的保温材料多是孔隙 多、密度小的轻质材料。但,当密度小到一定程 度后,再加大孔隙,大的孔隙中空气对流作用增 强,对流换热增加,加大了材料的导热能力。因 此,轻型(如纤维)材料有一个最低导热系数的
8
b)温度梯度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 一时刻有相同温度各 点连成的面。
温度梯度:温度差△t 与沿法线方向两等温 面之间距离△n的比值 的极限。
Iim t t
n0 n n
9
C)热流密度(q)
导热不能沿等温面进行, 必须穿过等温面。
热流密度(q):单位时间 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 积的热量。等温面上面积 元dF(m2 ),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热量为dQ(w)
用公式表示: qΒιβλιοθήκη tnq--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又称热流密度或
热流强度
t --等温面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变化率叫温度梯度
n
λ--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系数,称导热系数
负号是因为热流有方向性,是以从高温向低温方向流动为正 值;温度也是一个向量,以从低到高为正,二者相反。
11
导热系数
密度界限。(20℃时玻璃棉的密度界限为 50-60kg/m3)
17
隔热保温材料----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
工程上常将导热系数λ<0.3 W/(m · K)的 材料称为隔热保温材料或绝热材料。如矿棉、 泡沫塑料等。
导热系数: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
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 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 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 料的导热能力强。
12
导热系数( λ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 ,它还与当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可查书后附表
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如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9 W/ (m ·K),静止不动的空气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
液态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如水在常温常压下,其导热系数为0.58 W/(m ·K),为空气的20倍
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如建筑钢材导热系数为58.2 W/(m ·K) (空气的2000倍),门窗铝合金则大到162,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导热系数为0.042)的5400倍。
5
2.1.3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 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 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 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 室内空气温度、风速、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6
2.2 导热
导热: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有温度差时,质点作 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均 匀分布则热流量为右式。
q dQ W / m dF
dQ qdF
Q F qdF
Q qF
10
2) 傅立叶定律
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物体内导热的热流密度的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密切关系。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 大小成正比。 或: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 的热量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4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非金属固体材料 ,如大部分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一般低于金属材料 ,介于0.023~3.49 W/(m ·K)之间。
13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体、 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a)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强,使实体
部分的导热能力提高;同时,空隙中的 对流、导热和辐射能力也加强,从而材 料的导热系数增加。
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 知识
Zhang-Xiuxin
1
本讲主要内容: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2、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一:导热 2.3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二:对流 2.4 、围护结构传热方式之三:辐射 2.5、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2.1.1 传热 热量的传递。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
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 温部位---围护结构的传热。 2.1.2传热方式 有三种 : 辐射 、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 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辐射 对流 导热
辐射: 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
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对流:
a)温度场: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点的温度 分布。
热量传递与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密切相关。温度 t 是空间
坐标 x y z 和时间 τ的函数 即
t f x, y, z, .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沿x一个坐标轴发生变化
t f x
14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K)、 2.33, W/(m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存在导热现象。其各自 的导热机理不同。气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相 互碰撞而导热。液体: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 的分子振动引起导热。固体:由平衡位置不变的 质点振动引起导热。金属:通过自由电子的转移 而导热。
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固体)中的热传递为导热 过程
7
1) 温度场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