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氨气气味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氨气的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
1. 氨气的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属于碱性气体。

2NH3(g) + H2O(l) → NH4OH(aq)
氨气遇火燃烧,产生氮气和水蒸汽。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哈伯-玻希过程,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

N2(g) + 3H2(g) ⇌ 2NH3(g)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铵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NH4Cl(s) + NaOH(aq) → NH3(g) + NaCl(aq) + H2O(l)
三、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氨水、蓝色石蕊试纸。

2. 操作步骤:
a. 在试管中放入氨水。

b. 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拿出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结果分析:试管中产生了氨气,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了蓝色。

四、讨论与总结:
请学生谈谈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氨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农业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结论,并写一段小结。

同时,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NH3)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实验观察和特性探究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试剂瓶、导管、试管、气相色谱仪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氨气反应,引起学生对氨气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b.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氯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c. 探究氨气的溶解性:讲解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其溶液的应用。

3. 实验操作(60分钟)a. 实验前准备工作:安全操作守则,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介绍;b.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氨气制备实验;c.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氨气的颜色、气味等特性;d. 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实验总结(1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5. 课堂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6. 拓展性学习(10分钟)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教师的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的成果,评估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备氨气。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参观,了解氨气的工业应用和相关安全措施。

九年级化学《氨气》说课稿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氨气》说课稿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氨气》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理解氨气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安全知识;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氨气的性质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以及氨气的来源和一些应用。

-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氨气的性质,包括氨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 解释氨气的应用领域,如化肥制造、合成纤维和制冷剂等。

- 强调氨气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安全知识,如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不可吸入等。

3. 实验演示(20分钟)- 展示氨水和酸的反应产生氨气的实验过程。

- 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等。

-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氨气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4. 实验练(15分钟)-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实验操作。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5. 知识总结(10分钟)- 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强化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 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教学方法1. 提问与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技能。

五、学法指导1. 注重实践:在研究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实验过程。

2. 多角度研究:通过导入、讲解、实验和练等多种方式和角度来研究氨气的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九年级化学《氨气》一、性质和应用- 颜色、气味、溶解性- 化肥制造、合成纤维和制冷剂二、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扩展上节课内容,结合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既能够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又能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2. 教学难点:氨气的合理收集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发生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氨水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氢气、氨水溶液、氯化铵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接触学生对氨气的了解和实际运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包括氨水和氯化铵的反应;- 引导学生对氨气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3. 实验操作(30分钟)-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氨气发生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 演示氨气的制备过程,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氨气的特点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氨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对氨气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替代品和环保问题。

五、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独立性;2. 学生课后提交对氨气实际应用的小结;3. 学生合作完成开展氨气实验的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方法;2.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运用观察、实验、查阅等手段获取信息,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学难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①出汗之后使用电器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②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讨论)【学生】:①出汗后体表有更多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汗起到了导电的作用;②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体内的Na、K和Cl伴随水分一起流失,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故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引出电解质)环节二:新课讲授【板书】——电解质【学生探究实验】使用电源、导线、小灯泡及金属片进行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学生当堂探究)【老师提问】学生书写实验结果哪些溶液导电,哪些不导电呢?【学生回答】导电: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不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老师】NaOH和NaCl不仅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加热至熔融状态也可以导电。

在化学中将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碱、盐)【老师提问】PPT展示4个问题:①金属、石墨可以导电,说明“C”是电解质,是否正确?②盐酸可以导电,说明盐酸为电解质?③硫酸钡不溶于水,因此硫酸钡不是电解质?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溶于水导电,所以它们均为电解质?【学生回答】请出四位同学分别作答,总结出①“C”是单质,不是电解质;②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所得溶液,所以氯化氢为电解质,盐酸属于混合物,不在化合物的范畴;③紧贴概念,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所以这一类难溶盐也属于电解质;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溶于水导电,并非它们本身,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不是电解质。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I. 引言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优质的氨气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气及其应用。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化学课程,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氨气的学生。

II. 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重要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安全地进行氨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III. 教学内容A. 氨气概述1. 氨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氨气的产生方法和重要应用。

B. 氨气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 进行氨气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实验分析:- 总结实验结果。

- 分析氨气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IV.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氨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亲自进行氨气实验。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和反应。

V.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2. 口头问答:进行课堂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氨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VI.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有关氨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室: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

3. 多媒体工具: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氨气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VII. 教学时间本教案建议安排一次教学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

VIII. 教学扩展与拓展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氨气的其他方面。

2. 实验扩展:设计更复杂的氨气实验,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IX. 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 进行氨气实验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X. 结论通过本教案设计的氨气教学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3.3.2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2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学生将能够自主探究氨气的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理解氨气的分子结构和反应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氨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4)氨气的实验室安全:提供了氨气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氨气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备和应用,拓宽知识面。
(2)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自制氨水或其他氨气相关化合物,亲身体验氨气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化学学术竞赛或俱乐部活动,与同学交流氨气相关的学术问题,共同探讨氨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2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3.2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材分析
标题:“3.3.2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本节课将围绕氨气的制备和性质展开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氨气的特性和反应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讨论法: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氨气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氨气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1)氨气与水的反应。

(2)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氨气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氨气。

2、讲授新课(1)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

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

(2)氨气的化学性质①氨气与水的反应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的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分别演示氨气与盐酸、硫酸、硝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规律。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②装置:固固加热型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够描述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
3. 理解氨气的气味和性质,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3. 氨气的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氨气的气味和性质;
2. 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氨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
1. 结构式:NH3;
2. 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易燃,具有碱性;
3. 用途:农业中的氮肥,工业中的制冷剂和原料等;
三、探讨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15分钟)
1. 制备方法:氨气的合成法,如氨的哈伯过程;
2. 反应过程: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过程;
四、讨论氨气的气味和性质(10分钟)
1. 氨气的刺激性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2. 氨气的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了解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分钟)
1. 氨气对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作用;
2. 长期接触氨气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理解氨气制备和反应过程,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安全意识。

下节课可以结合实验或案例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氨气》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氨气》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氨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更多体验,如初中学习的碳、高中学习了氯、硫等,在学习线索方面会比较清晰。

同时,也有氧化还原理论作为指导,对氨气的性质能够作出相应的推测。

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对喷泉实验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设计能力。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分子结构,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氨水的成分和性质;掌握氨气的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提高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本质的分析,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由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氨气的用途,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双喷泉”实验,请学生质疑,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析(一)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1: 700;容易液化,沸点 -33.50C 。

教师补充新闻事件中的液氨泄漏事件,强调氨气沸点比较高,容易液化。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演示试管喷泉实验。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以及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学生总结: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 + OH-。

2.氨气与酸的反应教师演示氨水碱性的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学生讨论:氨水和液氨的区别?演示实验: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1。

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反应才有白烟生成。

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

2NH3 + H2SO4 =(NH4)2SO4 该化学反应的应用:可以制得化学肥料中的铵态氮肥。

3.氨气的还原性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4NH3 4NO+6H2O(工业制备硝酸的基础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硝酸形成的原理。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教学设计以氨气为主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1. 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 学会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 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2. 教学难点:(1)氨气的制取方法与实验操作;(2)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导管、烧瓶、烧杯、导管夹、试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氨水、氢氧化钠、盐酸等;3. 教学课件、教学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氨气的制取、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以及氨气实际应用。

1. 氨气的制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的氨气制取实验,并进行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解释。

让学生合作组队进行氨气的制取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对氨气的制取方法有直观的了解。

2. 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给学生一个实验问题:“氨气和氯气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实验设想,并进行实验操作。

先将氨气通入洗涤瓶中收集,然后使用导管连接洗涤瓶和试管,加入少量的氯气。

观察氯气与氨气的反应情况,让学生用逻辑推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氯气与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氨气实际应用介绍氨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氨气作为工业原料的使用,氨气在肥料中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氨气的实际应用领域。

五、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应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并具备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的能力。

学生还能够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氨气的应用: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安全问题: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学生需注意安全使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塑料管、氨气、蓝色试纸、火柴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等。

3.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氨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物质?你了解氨气的性质吗?2.探究(30分钟):(1)氨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盐酸中,会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固体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烟雾。

(2)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酚醛试剂中,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酚醛试剂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拓展(20分钟):(1)氨气的应用:通过展示幻灯片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应用,如合成农药、化肥、合成纤维等。

(2)安全使用氨气:提醒学生使用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直接吸入氨气等。

4.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步骤1:取一个塑料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2:用塑料管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盐酸。

步骤3:缓慢加热瓶底,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步骤4:将放在瓶口上面的试纸变色。

步骤5:将试纸变色的位置与氨气的图像进行对比。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应用有哪些?使用氨气需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六、课后作业:1.总结氨气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2、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与氨水的区别教学过程【引入】:大家都知道刘谦变魔术变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化学中也有很多魔术,这节课呢,老师也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用滴管取几滴浓氨水,滴在玻片上,迅速盖在集气瓶上,上下振荡几下。

浓氨水易挥发,形成一瓶氨气。

同理,制得一瓶氯化氢气体。

(老师此处暂时不作讲解)将两只带磨口玻片的集气瓶口对口放置,抽去两块玻片。

学生观察现象。

【生】: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师】:这个魔术叫做——空瓶生烟,其实啊,老师用的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来做的这个实验,那么,氨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氨。

【板书】:第二节氨一、氨(NH3——即氨气的简称)【回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氨分子的空间构型、【师】:那根据大家对“空瓶生烟”中氨气的观察和我们对氨分子结构的学习,大家大胆的总结和推测一下,氨具有哪些性质呢?【提示】:氨有没有气味?谁来闻闻氨的气味?先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地闻氨气的气味?【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所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闻气味时瓶口向下,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氨分子飘进鼻孔。

【生】: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师】:大家有没有闻过动物体腐烂后的气味?(一股恶臭味)其中含有氨气。

农村里的同学在父母施铵肥时也应该闻到过。

(刺激性气味)那种气味主要就是氨气散发的。

另外厕所里也有氨气的气味。

【过渡】:这些都是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结构决定性质,首先看一下氨的结构特点。

【师】:既然氨分子是极性分子,那么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18【生】: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作为溶剂是极性分子,所以氨分子应该易溶于水。

《氨气》 学历案

《氨气》 学历案

《氨气》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还原性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4、认识氨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水和酸的反应。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1)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2)氨气的还原性。

三、知识回顾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四、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如厕所里的刺鼻气味,其中就可能含有氨气。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氨气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五、知识讲解1、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NH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氨气)。

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₃·H₂O),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NH₄⁺)和氢氧根离子(OH⁻),使溶液呈碱性。

NH₃+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OH⁻这也是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

(2)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₃+ HCl = NH₄Cl(产生白烟)2NH₃+ H₂SO₄=(NH₄)₂SO₄(3)氨气的还原性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4NH₃+ 5O₂= 4NO + 6H₂O(催化剂、加热)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氯化铵(NH₄Cl)和氢氧化钙Ca(OH)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CaCl₂)和水。

2NH₄Cl + Ca(OH)₂= CaCl₂+ 2NH₃↑ + 2H₂O(2)发生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类似。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氨气,引导学生了解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 学习氨气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氨气的物理性质。

3. 学习氨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氨气的焰色反应和与氧化剂的反应。

4.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鼓励学生讨论氨气的安全使用方法。

5. 总结:对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如何安全使用氨气。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第一篇:《氨气》教学案例《氨气》教学案例一:背景与主题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

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感到: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主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力争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问题情境描述如何根据氨气的化学式NH3,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呢?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呢?三、案例分析案例(一):物理性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NH3物理性质的假设:(1)、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的同学,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辅助: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瓶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2)、一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提出: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

(3)、有些同学可能提出:是碳铵分解为NH3了。

(4)、有些同学可能提出: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案例(二):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学生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

(1)、有同学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氨气的主要用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氨气的化学性质;2. 氨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1. 氨气的制备方法;2. 氨气的主要用途。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试管夹、酚酞指示剂等;2. 实验物质:氨水、氢氧化钠、氢气等;3.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氨气及其性质,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0分钟)1. 氨气的物理性质: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2. 氨气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类、能与氧气、氯气等发生作用等;3. 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钠反应、氨水和过氢化氢反应等。

三、进行实验(20分钟)1. 将氨水和氢氧化钠放入氨气生成装置中,观察氨气生成的现象;2. 使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氨气的检测。

四、讲解氨气的用途(5分钟)1. 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植物养料;2. 工业上的应用:用于制造化肥、合成尿素等;3. 医疗上的应用:作为药物原料。

五、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氨气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掌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5.2.1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1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网络资源:引入与氨气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实验视频、科研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氨气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学习平台:运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学习情况跟踪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流程
9. 请简述氨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答案:氨气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加热固体或液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氨气。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与酸反应生成盐,有还原性。实验室安全知识是注意实验操作安全,氨气泄漏时通风处理,使用氨气检测仪检测浓度,采取相应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氨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氨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重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的社会行为。
- 氨气的沸点和熔点等
③ 氨气的化学性质:
- 氨气与水的反应生成氨水
- 氨气的碱性:氨水溶液的pH值
- 氨气与酸的反应生成盐
- 氨气的还原性: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
④ 实验室安全知识:
-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氨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 实验室急救知识
⑤ 氨气的应用:
- 氨水的清洁作用
- 氨气在化肥工业中的应用
突出氨气制备和性质的重点,强调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课题: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氨气的反应机理。

二、教学重点
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氨气的制备方法;
3.氨气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
1.氨气的工业应用;
2.氨气与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室中制备氨气所需的化学试剂和设备;
2.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便于学生理解氨气的应用;
3.教师讲授的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介绍氨气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氨气的兴趣。

2.氨气的性质
教师通过PPT展示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氨气的特点。

3.氨气的制备方法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哈伯-博斯曼法和氨气合成法,让学生了解氨气的生产过程。

4.氨气的应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氨气在农业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5.实验操作
进行简单的氨气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他们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6.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氨气的应用和反应机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化学优质课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氨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比方法,区别氨和铵的组成、结构、性质,从而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创新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教具准备1.仪器:红色石蕊试纸、烧杯、铁架台(铁夹)、玻璃棒、双孔橡皮塞、乳胶管、烧杯、烧瓶、、滴管、导管、止水夹2.药品:一烧瓶氨气、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和浓硫酸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略)一、氨1.NH 3的物理性质师:展示一瓶浓氨水、打开瓶盖(引导学生观察挥发出氨气的颜色和状态,并闻其气味)。

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某气体极易溶于水?演示:[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如右图所示连接装置)思考: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氨气浓度大、装置密封、烧瓶干燥)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生:(观察实验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红色喷泉的形成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媒体)纯净的氨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比空气。

氨很容易____________,液氨汽化时要____________大量的热。

氨____________溶于水(1∶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多媒体公布答案)师: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NH 3与水的反应: 师:分析NH 3+H 2O NH 3·H 2O +4NH +OH - NH 3+H 2O +4NH +OH - 师: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教学设计
作者:马志
来源:《黑河教育》2015年第06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更多体验,如初中学习的碳、高中学习了氯、硫等,在学习线索方面会比较清晰。

同时,也有氧化还原理论作为指导,对氨气的性质能够作出相应的推测。

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对喷泉实验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设计能力。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分子结构,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氨水的成分和性质;掌握氨气的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提高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本质的分析,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由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氨气的用途,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
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双喷泉”实验,请学生质疑,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析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700;容易液化,沸点-33.50C。

教师补充新闻事件中的液氨泄漏事件,强调氨气沸点比较高,容易液化。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试管喷泉实验。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以及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学生总结: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3·H2O⇆NH4+ + OH- 。

2.氨气与酸的反应
教师演示氨水碱性的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学生讨论:氨水和液氨的区别?
演示实验: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1。

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反应才有白烟生成。

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

2NH3 + H2SO4 =(NH4)2SO4 该化学反应的应用:可以制得化学肥料中的铵态氮肥。

3.氨气的还原性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
4NH3 4NO+6H2O
(工业制备硝酸的基础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硝酸形成的原理。

教师讲解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是否泄露,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检验原理。

学生总结氨气的用途:工业制冷剂;制取硝酸;医用稀氨水消毒;制取氮肥、塑料、染料、纤维等。

(三)铵盐的性质
1.铵盐易溶于水。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
3.铵盐与碱共热产生NH3。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 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氨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如何检验氨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分组讨论并探究实验设计。

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NH3?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三、教师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我们要利用这些性质为人类服务,同时也要合理地使用氨气,防止污染。

布置作业:练习册12页。

【教后反思】
氨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启发学生推测氨气可能的化学性质,给学生时间讨论,学生分析得比较全面。

总结化学性质的同时,我采用实验验证法,无形中渗透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问题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详细讲解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赵永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