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5)(含解析)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1)(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92天年月日班级某某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对影成三人”中“三人”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指月亮、诗人和诗人的身影【解析】写花、酒、人、月影,表明孤独的诗旨。
2、词中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请分析“月”的形象特点。
【答案】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解析】学生理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特征,这里作者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解析】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即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4.辨析下列各项中实词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A.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C.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D.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12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解答好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句子翻译。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2,请展开想象,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在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来即可,注意语句要流畅。
3,你认为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二、文言文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4.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怒而触不周之山(2)故水潦尘埃归焉【答案】(1)怒/而触不周之山(2)故/水潦尘埃/归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3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妙处。
【答案】“破”写出国破家恨的悲哀,“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用草的茂密生长,来表现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的现状。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首诗以《春望》为题,描述作者望到的景象。
【答案】国家残破,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解析】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诗中一二联是作者所望,展开想象,加以描述,注意语句要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3.为下列语句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答案】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处一般为短暂停顿处或者语义相对完整处。
4.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劳:(2)每移案案:【答案】(1 )使……劳累(2)桌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50)(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100天第 60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答案】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解析】本题考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语句的主要特点进行赏析,本句的特点是优美的景物描写。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答案】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摘录词语作答。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2)上诘之,诘:(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4)安可诬一世之人,安:【答案】(1)喂养(2)责备(3)况且(4)怎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8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秋”即秋季,点明季节。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答案】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本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答案】(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答案】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第一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100 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奇异的想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只有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只直译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然后借助于想象、联想展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尽量要做到描写细腻传神,语言优美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要点:思念家乡。
【解析】有“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注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字词,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提炼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3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平”“风正”说明路途很顺利。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做好此题,要分析诗词的特点,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以看出。
【解析】乡书不知道寄往何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①弗②是故③自反④相长【答案】①不②因此③自我反省④互相促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要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其中的好处。
【解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善”要解释为好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节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解析】是故是因此之意,是一个意群,不能分开。
7、你对“教学相长”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
【答案】教学相长,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
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兴趣就越高,也就越谦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就愈快;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6)(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7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答案】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解析】“万籁此俱寂,”写出了万籁俱寂的环境,“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更显清幽。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答案】不矛盾,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悠旷的晚钟的声音来反衬出夜晚的寂静,更体现出了夜晚的安静【解析】这是用声音来反衬寂静,和“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答案】A【解析】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④遂居焉居:【答案】①游戏,玩耍②安置、居住③搬家④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②此可以处吾子矣【答案】①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②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5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致辞内容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诗句的特点,本句是把老年的自己比作老马。
表现了豪情壮志。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案】B【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全文的核心。
3、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把握,做好此题,要整体理解全诗,结合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7)(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88天年月日班级某某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某某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某某路八千”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及主旨的理解。
诗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2.请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鉴赏能力。
这两句诗即景抒情,既悲且壮。
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二、文言文阅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9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本首诗的作者是。
【答案】岑参【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岑参2.朗读“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解析】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解释诗句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3.简析本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解析】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
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正确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三里之城之:(2)委而去之去:(3)亲戚畔之畔:(4)多助之至至:【答案】(1)之:的(2)去:离开(3)畔:通“叛”(4)至:到了极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4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答案】枯藤、老树、西风,昏鸦。
【解析】树叶枯萎,刮西风是秋天的典型景物特征,“昏”即黄昏,与“夕阳”照应。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A【解析】“秋思”的意思是秋天对家乡的思念,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感情。
【解析】“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孤寂愁苦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答案】(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天含解析
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26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答案】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文意,准确的把握诗中的意象。
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2.在这首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解析】考查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表达了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二、文言文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选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识记每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并会解释。
C止通只,只有。
4.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止增笑耳【答案】①紧跟②一起③回头④笑料。
【解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注意特殊文言词语现象,如“顾”古今异义词“笑”形容词活用做名词,笑料。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6)(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97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结合诗意理解“羁旅”、“寥落”的含义?【答案】羁旅:漂泊他乡。
寥落:稀少。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概括词语积累直接判断即可。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考核的题目,诗歌的综合鉴赏会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主旨、情感、手法风格等内容,一般题目答错误选项比较明显,答题时注意甄别。
此题选项B “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分析有误,这是诗人想象的,在理解诗歌虚实上出现了偏差。
3.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惨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的凄苦之情和对战乱的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联系“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两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骨肉分离之苦,联系“田园寥落干戈后”了解诗人所暗示的造成这骨肉分离的原因,体会诗人不满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阅读第96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唐】刘禹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封:这里指谏书。
B、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C、八百里:形容军营地域广,范围大。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答案】C【解析】词中的“八百里”代指“牛”。
2.(甲)诗中"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分别是谁和。
【答案】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还需识记古诗词中所用典故涉及到的人物。
3.(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注意品味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为:【答案】①祸患、灾难;②做,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6.课文开篇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设计有何好处?【答案】使所要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能力,使所要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铺垫。
7.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请结合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答案】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①在冬末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
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②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浸润。
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润的水汽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
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澌澌然地从山顶到山麓,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的旅程。
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眺的视线。
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
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籁之声,将会润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
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闭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1]起舞,撩起红男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漾的那份惊喜。
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③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情,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
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
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依然是冬天的枯色。
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的努力,在早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情。
对于早春的虔诚[2]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
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
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
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④春天是四季的发轫[3],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
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有改动作者:黄水生)注释:[1]翩跹(piānxiān):形容轻快地跳舞。
[2]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原多指宗教信仰)。
[3]发轫(rèn):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8.结合文意,给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A.春之声B.早春之恋C.春天的脚步D.欢快的早春【答案】B【解析】本文所写的季节是早春,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文章题目往往是起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题之作用。
所以在概括时要紧扣本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9.下列对早春原野的特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隐约而含蓄B.寒冷而凝重C.鲜艳而活泼D.热烈而奔放【答案】A【解析】扣住第③段思考即可找到答案。
概括特点时首先要找准相应的段落,概括时注意分析要全面,不要漏掉要点。
10.找出第②段中突出春雨“温柔”特点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
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解析】第二段中写春雨“温柔”的句子是“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
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使用文章原句回答问题时特别注意抄写要完整,不要多抄也不能少抄。
11.作者眼中早春草色有何特点?应该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态欣赏早春的草色?【答案】早春的草色特点是浅浅淡淡的,若有若无;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
【解析】提炼文章第三段可得出答案,“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
”概括得出早春的草色特点是浅浅淡淡的,若有若无;第三段中写到“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段落进行提炼概括。
1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试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比喻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修辞手法【答案】不设统一答案。
只要选句准确,赏析恰当,语句通顺即可。
(赏析不联系具体内容而空谈某一种修辞的共同作用的)【解析】文中多处比喻、拟人句,选择其中的一处,然后进行赏析。
比如第一段中春天的脚步,冬日的叹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常用的比喻、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比喻排比修辞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语言气势。
13.“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在赞美早春景物的同时,还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情景拓展、语言表达【答案】不设统一答案,意对即可。
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努力,打好基础,那么,长大后就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解析】要扣住本文中心,特别是这句话所含的道理;要联系生活实际或初一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谈自己的感想;语句表达要明白通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情景拓展、语言表达的能力。
答题时要紧密结合语境,进行道理分析概括。
(二)议论文文阅读退步与向前王也(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2)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