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父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篇一」此次此次调查共涉及样本5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主体年龄层为85后和80后,有20xx多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请看相关的调查报告:年龄:30岁是降低择偶要求的节点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0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
你会在几岁降低择偶标准?调查显示,30岁是单身人士降低择偶要求的年龄节点。
到了30岁,会出现单身人士降低自己择偶标准的小高峰。
职业:稳定压倒一切,娱乐圈人最不受待见收入:近8成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至少多1倍除了职业外,男性收入稳定比有房更易获得女性青睐。
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压上了男人的肩,刺痛了女人的心。
不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单身青年一些喜悦――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其中女性更高居89.0%。
相比之下,近六成的人希望另一半有房,近半数的人希望另一半有一定积蓄。
家庭CFO(首席财务官)暗战从结婚后开始。
调查发现,男性上不上交工资卡是新婚夫妻婚后需要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
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
与此相比,近三成男性不想上交财政。
压力:8成80后家人最着急张罗婚事是不是年龄越大,单身男女面临的择偶压力越大?对于单身人群的个人问题,家人表现出着急甚至帮忙到处寻找的年龄段多在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85后,64.6%的80后-85后个人问题受到家人的关注和协助。
社交:近五成单身男女有异性知己比朋友近一点,比恋人远一点――单身男女有没有异性知己?调查显示,近五成单身男女有知己。
其中有异性知己的女性占47.4%,男性占45.7%。
年龄越大,有异性知己的就越少。
有异性知己的90后(55.7%)比70前(33.8%)多21.9%。
男性与红颜知己分享感情;女性与蓝颜知己分享工作。
单身人士与自己的异性知己主要分享生活点滴,就男女对比来看,男性更多与异性知己分享自己遇到的感情困惑,而女性更多的与异性知己分享工作问题。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篇二」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东北妹子总是“豪爽”、“热情”、“敢爱敢恨”的代名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标签印象是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时代的更迭,当70后、80后开始自称“老去”,90后、95后渐渐走到台前,爱情、婚姻,这些经典流传的话题正在东北地区年轻人身上显现出一个时代特有的颜色。
形容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的句子
形容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的句子
1、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现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不一定
会全部接受。
年轻时候的遗憾,想要在最亲近的人身上得到实现。
2、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人这一辈子,总会有许多想要
做的事情没有完成,而因为年龄或者是一些其他原因,没有办法去完成,这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替自己完成这些事情,从而补偿自己心中的遗憾。
3、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因为这都是他们的遗憾,是他
们年轻时候最想要实现的东西。
4、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有隔阂的,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活法过。
5、妈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如果父母的理想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子女去帮父母实现以下也未尝不可,如果自己是在不喜欢,一定要和父母明说,不要正面冲突,父母真的不容易。
证券经纪业务现状调研方案及报告
证券经纪业务现状调研方案及报告一、调研方案1.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证券经纪业务的现状,掌握从事该行业的经纪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及行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分析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趋势,提供有关行业的参考数据。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经纪人员,我们将设计一份问卷,涵盖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工作内容、工作经验、从业时间、薪资待遇、工作压力及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在大量收集基本信息之后,我们将随机选择一些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其对行业的看法、对未来的规划、所处企业的经营状态、政策影响等问题,为我们提供更为具体、丰富的信息。
1.3 调研对象收集对象目标是在证券公司任职的经纪人员,调研对象必须有一定从业经历,了解证券经纪业务的工作、行业潜力等方面信息能够得到合理的反馈。
1.4 调研时间计划在调研前一周,进行样式设计、文献查阅等前期工作;调研时间约为两周,并将收益数据并归结分析形成报告。
1.5 调研地点调研地点将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证券公司所在城市,地点将包括公司、酒店、大学等。
二、调研报告2.1 证券经纪业务的现状在调查的100名证券经纪人员中,超过八成(83%)的受访者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在个体投资者逐渐增加及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下,,约20%的从业人员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完成了相关培训后进入该行业。
2.2 证券经纪人员的工作内容受访者表示,证券经纪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解读、投资咨询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
其中,证券交易和行情解读是二者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2.3 经纪人员的工作环境如图1所示,大多数受访者(63%)在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其次是从事投资咨询、商业银行等行业。
图1:工作场所证券经纪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应对客户的忽上忽下的投资信心,因此,金融行业的个性、工作强度强以及意志坚定等特质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2021年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
2021年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日前,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对此作了调查,并发布《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
调查从个人婚恋观念、婚恋家庭文化建设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象是_岁 40岁的1_0名市民,未婚占79.6%,已婚占_.4%,本市户口与非本市户口大致各半,男女大致各半。
调查显示,住房问题成为广州青年恐婚的原因之首;此外,夫妻之间的经济差异过大也会让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
结婚压力住房成恐婚的原因之首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说我爱你容易,但想拉埋天窗就压力山大。
根据调查,认为结婚压力来自住房的受访者占比75%,65.6%的受访者表示结婚还存在着储蓄压力。
随后是家庭认可 (42.5%)、婚庆费用 (40.3%),了解程度只占29.5%。
调查还显示,本地居民的压力似乎更大一些。
数据显示,广州户口居民在住房、储蓄压力、家庭认可、婚庆费用、了解程度、心理恐惧和机会成本等结婚压力方面的占比均高于非本市户口居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准备结婚的年轻人都是采取父母付首付、夫妻供楼的方式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我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租房也可以。
家在天河的刘女士表示,虽然自己对房子无所谓,但父母却将房子列为结婚的硬性条件。
结婚功能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既然婚姻令不少人恐惧,那人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经调查记者发现,66.1%的受访者认为一旦两人领证了,则意味着拥有法律保障,62.6%的人认为可以繁衍后代、49.3%的人认为有了情感陪护。
还有约三成的受访者认为结婚可以分担家务,近两成认为节约生活成本。
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男性占62.9%,比女性高_个百分点。
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情感陪护,占56.6%,比本地居民高_个百分点。
已婚者则比未婚者更看重分担家务,占41.2%,比未婚者高_个百分点。
此外,在保护两性权益一项,已婚者比未婚者高_个百分点。
结婚条件经济是基础决定婚姻的质量一旦过了心理关决定结婚,广州青年认为婚姻需满足什么条件?在众多受访者看来,经济是基础,决定着婚姻的质量。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发放问卷,并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
四、样本描述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17份,女性483份。
受访者年龄在10-18岁之间,其中10-12岁(250份)、13-15岁(400份)、16-18岁(350份)。
五、结果分析1.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1)情绪问题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过情绪问题,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2)学习压力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学习压力较大,其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
(3)人际关系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2.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
(2)学校因素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学校因素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课业负担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
(3)社会因素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社交网络和媒体信息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
3.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途径(1)家庭支持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家庭支持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2)专业机构支持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专业机构支持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3)个人自我调节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个人自我调节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六、结论与建议1.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素材3《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消费者协会:《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随着网络消费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快速融合,网络通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普及,使得消费者通过一部智能就可以享受各种线上线下服务。
然而,消费者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好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扰、诈骗和邮件仍然肆虐,成为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担忧的问题。
有报道称,中国网民在网络遭遇诈骗等问题上的经济权益损失超过千亿人民币。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内容范围、可能途径、问题形式、维权意愿等有关情况,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在线网络调查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
一、调查主要结果(一)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图1:是否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二)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推销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收到垃圾邮件根据调查结果,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图2:个人信息泄露表现方式(三)消费者个人信息两大关键担忧:被利用于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和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根据调查结果,如果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
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2023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2023婚恋状况调查报告2023婚恋状况调查报告1一、宅“每天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现代人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和人们说的“宅一族”靠拢了。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
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们,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
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你给爱情留点儿空行吗?二、单身选择:男重工作,女重生活在没有对象的单身生活期间,男性和女性都在干嘛?调查结果显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男性较多,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安排好单身生活。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的角色决定的,男性更成功才能取得女性青睐,而女性保持健康美丽的状态才能吸引男性。
三、爱情投资追加购物、美食、死党聚会、学习进修、旅游单身人群千金散尽,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对感情的投资也是单身男女的一大花销。
按照这样的趋势,单身男女钱包瘦身的姿势也是醉了。
男神周杰伦求婚昆凌,让无数粉丝心碎,单身的你还没有一点危机感?为了爱情,加大投资,争取和周杰伦一起结婚吧。
四、父母期待PK自己所选在中国人的婚姻中,爱情绝不是两个人的问题,婆媳关系、女婿与丈母娘关系是决定整个婚恋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很多父母在子女择偶时会提出诸多条件和考察标准。
调研显示三成左右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
其中因父母导致感情失败的单身男性(33.5%)的比例略高于女性(27.4%)。
看来在择偶这件事儿上,男性来自家庭的压力更高于女性。
五、结婚:与爱无关?和我爱的人结婚还是和爱我的人结合?你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结吗?现在近一半的单身男女给出了第三种答案: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
在现代人的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第一要务,更加务实的他们在婚姻面前高度理性,双方条件都要一一匹配,寻找结婚对象更像是职场面试,或者寻找合伙人开公司。
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重要的民主教育
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重要的民主教育许多中国家庭并没有开家庭会议的传统,但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看来,家庭会议是孩子在社会中具有民主权利的体现,是孩子为个人自由必须承担的责任。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二胎时代,家里孩子的增多更需要全家人坐到一起平等地商量好每一件大小事。
那么,如何开一场好的家庭会议并让其成为全家人的良好习惯?如何使家庭会议发挥出良好的引导功能?家庭会议,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针对所有家庭事务自由地表达观点。
人们可以反对他不喜欢的任何事情,也可以提出关于解决方案的建议。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平等的发言权(更何况孩子是会长大的)。
从这层意义来看,家庭会议包含着民主教育。
这种经历,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父母的言行一定要慎重,对孩子的将来有决定性的影响倘若孩子在儿童时期未能学会在自己的家庭中民主生活,今后在社会上学到的机会就很渺茫。
彼时,我们关于优越和自卑的主观衡量已经根深蒂固,我们会在实际上害怕低人一等的时候,表现得高人一等。
家庭会议是培养规则意识和民主素养的绝佳方式,它能让每位成员感受到自己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平等。
在这个意义上,家庭会议促进了民主原则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
建立和维系平等的民主关系非常困难,这往往导致家庭会议中断。
在刚开始时,父母也许带着良好的意图和极高的热情,但是没过多久,或许因为孩子违反了民主流程的基本条件,会议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维持家庭会议要求相当多的坚持,需要发现自我错误的意愿,也需要改变自我态度并尊重他人态度的能力。
它需要你有勇气毫无恐惧和怀疑地探索并计划新方向,并且坚信其他人同样希望和谐与和平的共处,他们或许只是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个人是最小的自治单位,家庭是最小的议会组织如果对其他家庭成员缺乏信任和尊重,你们几乎无从讨论彼此之间的困难和冲突,也没有机会找到任何解决方案。
建议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从而促进家庭会议的实施和持续。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为了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受访者。
以下是调查结果及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社交媒体的普及与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对于他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方便地与亲友保持联系、获取信息以及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导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肤浅和虚拟。
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如今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的普遍问题。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近四成人感到非常压力山大。
大部分人对于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难上。
同时,调查还发现,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联。
约三成的受访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了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三、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提高了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积极采取了一些环保行动,如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和能源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实际行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环保行动需要付出个人代价和努力,这限制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的主动性。
四、教育不平等与社会流动性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对于教育不平等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获得高质量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此外,不同教育背景的个体之间的社会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在逐步提高,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以及社会阶层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密切联系仍是制约社会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薛明伦内容摘要: 据调查,很多人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人格障碍、精神症、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相当一部分原因与亲子有关。
在我国,亲子关系带有很强的中国传统色彩,以长辈为中心,忽视孩子心理发展需求。
父母虽然非常爱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目标过远,孩子做不到就会产生两种攻击倾向。
一是攻击自我,表现为消沉、自我封闭、甚至自残、自杀等。
另外一种是攻击社会,攻击别人.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关键词: 亲子关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浅谈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当前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一味把自己的观点、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做父母的,都喜欢对孩子颐指气使,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威。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母作为家长,掌管着家政及家庭中其他成员,子女对父母,必须言听计从、无条件地尽孝,即使现在,人们心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留这些观点,只是这些观点不再那么直白的出现,而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这类父母经常说:“儿子,你一定要学钢琴,而且要天天练,老爸要让你成为钢琴演奏家。
”学习钢琴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是实现他们的愿望,对孩子来讲,也许根本不感兴趣。
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观点、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懂事,必须有父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该怎样做。
父母一直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遵守,他们忽视了还有独立与成功的愿望。
当孩子有一天违背了父母,父母就要强调“我们这是为你好。
”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便会出现“是我的错”,孩子没了主见,不能独立去应付困难;孩子会依赖、会自卑。
如果孩子的个性比较强,他们就会逆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些出格之事。
结果一旦形成,父母将会迷茫,“我们全心全意为了他,一直希望他出人头地,我们为他花了那么多钱,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精力,结果为什么这样?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就这样的不可救药?” (二)、“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中国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认为“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父母学堂】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学堂】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有位妈妈小时候因为家里的经济拮据,没有学习机会。
当有了孩子以后,她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为儿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上幼儿园开始,除了认字、算术,还培养儿子各方面的才艺,如画画、弹钢琴和小提琴、练书法……可能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儿子常常出错,当然就常遭受责备。
妈妈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多学点儿东西将来能体会其中的好处。
儿子15岁那年,妈妈开始后悔,她发现自己15年的教育方式错了,因为儿子变成了一个很不快乐、常常忧郁的人,并且放弃了所有他本来感兴趣的东西。
经过心理咨询,妈妈发现原来从小因为学习各种才艺而积累的压力,令儿子进入青春期这个对压力非常敏感的时期后无法承受,所有的压力以抑郁的方式爆发出来。
这种抑郁的情绪笼罩了儿子的整个心灵,以至于他本有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
反省失败,妈妈感叹说,每个孩子都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父母随意改造的机器。
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美国的华人家庭和70年代后台湾开始富裕时的家庭教育。
可能我们的父母总是一切为了孩子,经济上稍一富裕,就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才能的条件。
除正常的幼儿园学习之外,还要让孩子学各种才艺,如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等。
正如《亲子》的专题调查发现,83 9%的父母认为要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近80%的父母希望让孩子参加不止一项的才艺训练。
爸爸妈妈认为培养孩子才艺最好多种,因为“小时候(要)多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有单一特长的人以后是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才艺学习的目的在于开发大脑,让孩子多用脑,早用脑,而非在某一方面有特别专长。
”看来主要的原因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全面发展”,而且特指在才干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有的父母认为这些全面发展能把孩子“最终培养成一个聪明、健康、快乐的人”,“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很遗憾,学习多种才艺,并不一定让孩子更幸福,这是事实。
几十年前,台湾和美国的华人家庭已经开始大力地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艺和技能。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陕西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陕西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3)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4)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便会拍的一声,__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___________。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久,以及归来后生疏怅惘的心情。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在古代,由于重视家庭教育,上百人的家族,能于生活中自然形成“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天然zh ì序,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睦.、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对父母长辈克尽养老送终之责;确保儿女晚辈健康成长,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平辈兄弟间互j ìng 互爱、互助合作。
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凝.聚力。
2.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睦.( )、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
(2)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凝.( )聚力。
3.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1)zh ì___序 (2)互j ìng ___互爱4.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必然是一个负责任的青年,因为责任是生命之树的枝干,它承托了生命的高度与广度。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许多错误的方法,我们要及早发现并改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威胁孩子典型:经常说:“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不喜欢你。
”父母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大人都是为了他们好,于是,在此情形下,尤其是当妈妈的就使出自认为是“杀手锏”的招术:“妈妈以后就不喜欢你。
”心理学家:发誓不再喜欢自己心爱的小宝宝,算是一种最严厉的管教方式,实践证明也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威胁。
孩子们灵性很高,会感觉到这种威胁是假的。
而且,孩子被大人欺骗了一次,不信任的阴影会长久地留下来,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成了说谎者。
因此,应当换一个效果好的说法:“妈妈是喜欢你的,但是,你现在的行为妈妈不喜欢。
”放任孩子典型:孩子想干嘛就干嘛,不必多管。
父母的想法:对孩子干嘛要那么紧张?孩子自己应当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迟早要过大人的生活,那就让他们尽早独立起来吧!心理学家:任何时候也不要让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行为无所谓。
一旦发觉你们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就会马上来验证这是不是真的。
于是就开始模仿坏的行为,看看会不会因此招致批评。
这种后果是很糟糕的。
正确的做法是抛弃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孩子的行为你们很不满意,也要与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碰到这种情况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截然相反。
但是我想帮助你,因为我喜欢你。
你可以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来找我出主意。
”过分苛刻严厉典型:在家里我说了算,你应该听我的。
父母的想法:孩子应该无条件听大人的话,并认为这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原则,也是无须讨论的问题。
不论是多大的孩子,都不能纵容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对大人为所欲为。
心理学家:过分苛严管教往往难以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要求这样做的道理。
否则,就会出现大人在场百依百顺、规规矩距,大人一转身就闹翻了天。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读《夏山学校》有感“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影响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知道孩子应该有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对此,我并不同意。
我从不试着让孩子采纳我的信念和偏见,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
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根本就不能了解大人的想法。
”以上两段是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
是啊,我们作为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技之长,有防身之道。
可孩子没有兴趣,不可能按我们父母的安排去做。
我们认为强迫孩子去做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但却事与愿违。
孩子虽小,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们独断专横,换来的却是孩子不愿去上学的后果。
看来我们是做错了。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更有兴趣,再慢慢的把孩子引导到这方面上来。
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学得更好。
社会对每一个家庭都是力求公平的,可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的父母,却不能公正的对待子女,甚至与子女的关系形同陌路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父母与孩子不能互相理解。
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父母看孩子,则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做父母的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管他们是否理解,是否心悦诚服的接受。
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
其次,孩子们虽说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人格和尊严,自尊心也比较强。
他们都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人。
最后,教育孩子最为不利的方法,也是隔阂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打骂和冷嘲热讽。
孩子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幼稚、易激动。
一旦遭到父母训斥打骂,便会产生一种对立情绪,总觉得父母是在有意刁难自己。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孩子不理解?”父母们则常扪心自问。
《苏氏家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明确指出,孩子不尊敬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不“善教”的结果,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长久躺在爱的怀抱中当然不知其爱的甘甜与酸涩,尊敬又从何而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调查研究的事例素材
调查研究的事例素材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调查研究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关于消费者购物偏好的调查研究事例。
某公司想深入了解消费者购物偏好,以便能够更好地调整产品和服务。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线上问卷调查,共有1000名参与者。
调查内容涵盖了他们对产品质量、价格、交付方式、客户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看法。
结果显示,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
67%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购买决策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品质。
而在价格方面,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相对合理的价格,而非只追求最低的价格。
在交付方式方面,消费者最青睐快递和物流免费的服务,并且对于快递送货的速度越快越好。
当然,客户服务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过程中,他们倾向于选择有良好的客户服务的公司。
同样重要的是售后服务,不仅在顾客满意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助于促进消费者的忠诚度。
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既快速响应又有良好解决问题的售后服务非常满意。
最后,该公司的调查团队结合调查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他们注意到,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非常重视,所以公司需要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此外,他们还考虑通过提供更多优惠和增值服务来吸引顾客,例如赠品或优惠券等。
在实施这些策略方案的同时,该公司也一直保持着对消费者购物偏好的关注。
他们预计,随着受访者们对购物方式和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以上是一个关于消费者购物偏好的线上问卷调查事例,相信这个事例可以为其他企业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策略提供借鉴和指导。
调查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客户。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心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心态变迁,本报告对中国社会目前的价值观、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公民道德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方法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1500名成年公民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公民道德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三、结果1、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个人自由和尊重他人是他们最看重的价值观,其次是诚实、公正和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们更加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但仍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友情和爱情对他们来说最重要。
2、生活满意度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其中,对家庭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最高,而对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3、社会公平感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社会公平感在近年来有显著的提高。
他们最看重的是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公平。
此外,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关键。
4、公民道德感在公民道德感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感到担忧。
其中,对欺骗、贪污和造假等行为的反感度最高。
同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提高公民道德意识是当务之急。
四、讨论1、价值观:结果显示,人们对于个人自由和尊重他人的重视度很高,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然而,如何在尊重个人权利的同时保持社会秩序和公正,将是未来社会需要面临的挑战。
2、生活满意度:虽然大部分人对生活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人群对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不满意。
政府需要这些问题,提高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水平,以提升全民的生活质量。
3、社会公平感:公众对社会公平感的提升表示肯定,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机会公平方面的进步。
然而,对于结果公平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这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
网络谣言治理调查报告8月20日,公安部启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的专项行动。
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5个城市进行了关于此次整治网络谣言舆情的专项调查,并发布《合力构建聚民心尚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主要数据1.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谣言已成公害。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71.4%)表示自己接触过网络谣言;超过八成受访者(80.4%)认为目前我国网络谣言传播情况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
在关于谣言危害性的认识上,80.4%的受访者表示网络谣言具有危害性。
多数受访者认为“社会治安类谣言”和“灾难类谣言”的危害性最大。
其次是食品类、民生类和金融财经类的谣言。
其他列举的谣言类别,如“娱乐类谣言”“历史文化类谣言”等,被认为危害性较小。
从年龄段来看,接触网络谣言比例最高的是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为80.3%。
从接触渠道来看,通过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社交媒体接触网络谣言的比例,18—29岁年龄段的群体在各年龄段中都是最高的。
2.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93.6%)认为有必要整治网络谣言。
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4.4%。
而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的比例仅为4.6%。
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比较及时。
有24.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不够及时或严重滞后。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此次网络谣言专项治理行动会取得较好效果。
六成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
调查显示,48.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不影响民意表达”,是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另有13.0%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能“促进民意表达”;两项相加,即累计61.8%的受访者认为整治网络谣言对民意表达有益无害。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练习之语病单选题(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练习之语病单选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C。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情况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2019年暑假,东莞市“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平台讲师开始授课。
D.习近平主席主持并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内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大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开展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通过落实“人人接种新冠疫苗”的要求,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观后感
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观后感看了关于建构和谐亲子关系的内容后,我真是感触颇多啊。
以前总觉得亲子关系嘛,不就是父母管着孩子,孩子听父母的话就得了。
现在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像一场微妙的舞蹈,双方都得找到合适的节奏才行。
在这个节目或者文章(你没具体说是什么内容,我就先这么笼统地指代啦)里提到的那些例子,真的特别真实。
比如说有的家庭里,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就像硬要把一个方形的东西塞进圆形的洞里一样,怎么可能合适呢?孩子有自己的梦想,想当画家,可父母觉得当医生才稳定,然后就不停地唠叨、逼迫。
这时候亲子关系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掉。
我就想啊,父母这时候咋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呢?要是自己的老板天天让自己干不喜欢的工作,自己肯定也不乐意呀。
还有那些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的矛盾。
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了,有代沟了,就不怎么和孩子聊天了。
孩子呢,觉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也懒得说。
结果啊,两个人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却像陌生人一样。
这多可悲啊。
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点。
不过呢,看到那些和谐的亲子关系的例子,又觉得特别温暖。
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做幼稚的游戏,会认真听孩子讲学校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孩子也会在父母累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抱抱他们。
这种感觉就像冬天里的热汤,暖到心里去了。
我觉得要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首先就得把尊重放在第一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爱好,哪怕觉得有点不靠谱,也先别急着否定。
孩子呢,也要尊重父母的经验和关心,不能觉得父母的话都是老古董。
然后就是沟通,这就像一座桥梁,得经常走走,不能让它荒废了。
大家都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哪怕是吵架,也比闷在心里强。
我还特别赞同里面说的,亲子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
就像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就得学会慢慢退到旁边,做个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
看完这些,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好好经营我们的亲子关系,可不能搞得像战场或者冰窖似的。
教育社会学期末考核-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
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摘要:最近,一个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那就是“家长的教育焦虑”。
从高考到大学再到就业,家长们都在不断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而焦虑。
教育焦虑源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和自身能力、水平之间的不匹配,是一种社会心态。
但是,过度的教育焦虑,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父母们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父母应该努力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和陪伴者。
关键词:教育焦虑,学业压力,自我认知,自由度,陪伴。
一、教育焦虑源于社会心态家长教育焦虑源于社会心态,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这种心态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认知。
过去,中国家长往往认为“有学上”就是人生幸福的前提,认为孩子必须上一所好学校才有出息。
可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城市和农村、优质和普通、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时,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家长们纷纷加入到“鸡娃”行列中,希望通过“拼娃”来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
但是,这种社会心态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
父母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期望作为衡量标准。
如果父母能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那么父母就会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不会对教育过度焦虑。
二、父母的教育焦虑导致子女学业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学业表现的焦虑,是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被其他孩子超越,害怕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失败。
其实,父母对子女学业的焦虑,有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在教育上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就像一些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和孩子沟通,在交流中总是采用命令式的方式去交流。
有些父母会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去完成。
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对子女的爱,并不能保证他们以后能获得成功。
父母们对子女学业的焦虑,会让他们不断地督促子女努力学习,却忽略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父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作者:孙山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9年第02期
韩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名教师,她坦言,父母总想让她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
“去年找工作时,父母认为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适合女孩子。
但我并不这么想,选择这个工作,完全是因为他们。
”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黄云表示,他几乎是按照父母设定的路线长大的。
“我爸是重点学校毕业的,从小到大,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考个好大学有多重要。
在我父母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有好出路。
”
在湖南某高校读大一的林晓说,他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因为选择专业的问题和家人发生争执。
“他高考没考好,报志愿时想选数学专业,但家人非让他读师范。
那段时间,他情绪很低落。
最后,家人决定让他复读一年再考。
”
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表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从成长阶段来看,童年(41.5%)是父母最容易把想法强加给孩子的时期,然后依次是青少年
(39.5%)、幼年(9.2%)和青年(8.0%)。
从干涉内容来看,父母最容易把想法强加给孩子的是学习方面(51.2%),然后依次是工作(46.3%)、婚恋(43.6%)、兴趣爱好
(41.3%)、生活方式(28. 7%)和人际沟通(25. 7%)等。
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呢?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父母的控制欲强,要求孩子按照他们规划的道路发展;60.3%的受访者认为是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走弯路;40.6%的受访者将此归因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27.5%的受访者认为是孩子缺乏自我判斷能力,过于依赖父母。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国际教育学专家陈志林指出:“父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一方面是源于对孩子认知的偏差。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复制品或附属品,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性,加之代偿心理作祟,强化了父母的控制欲。
另一方面是,父母认为自己有某种特质,孩子也应该有同样的特质,然后会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等强加到孩子身上。
”
“我知道,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但我真的不喜欢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
”韩莹说,她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而且时代不同了,父母不能用他们的想法来规划现在年轻人的生活。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53.5%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孩子人格不独立,52. 7%的受访者认为会抹杀孩子更多的可能性,52.4%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孩子的真实需求得不到关注,其他影响还有:孩子没有主见(35.3%)、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35.0%)、孩子不能做想做的事情(25.2%)和孩子产生叛逆心理(16. 4%)等。
陈志林指出,出于个体存在的本能,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时,孩子会封闭内部那个自由、自主的自己。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往往会事与愿违。
比如,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学习,然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孩子不能或者不愿意按照父母规划好的道路走下去。
如果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可能会使孩子缺乏鲜活的生命力,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