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课件
部 位 选 择
最常用的部位:臀 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 小肌、股外侧肌及
上臂三角肌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作一水平线,以髂嵴 最高点作一垂直线, 其外上象限(避开内 角)为注射部位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臀大肌(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 骨联线的外上 1/3处为注射部 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
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05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注 射 定 位 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操作前准备 操 作 步 骤
按医嘱吸取药液
评估患者并解释
核对、摆体位
患者准备
消毒皮肤,待干
护士自身准备
再次核对、排气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06 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 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 肉松弛,易于进针。
3、注射时 “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 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 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医院注射法评分标准(皮内、皮下、肌内)
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标准分
目的
5分
将药液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
1、皮内注射法: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等。
2、皮下注射法:用于预防接种;注入小剂量药物,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而不宜口服给药时。
3、肌内注射法:用于不能或不宜口服的药物;不能或不宜作静脉注射,而需迅速发生疗效或药量大的药物。
5
操作准备
5分
1、护士: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1
2、病人:取舒适体位。
1
3、环境:整洁、安静、温度适宜,遮挡病人。
1
4、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注射器、药液、砂轮、弯盘、纱布、棉签、消毒液、治疗本。
2
解释评估
10分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肢体活动度及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情况。
3
2、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
3、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4
流程
60分
1、抽吸药液:a.遵医嘱备药,核对注射卡,b.查对药液,检查注射器、针头;c.吸药,排气,放妥。
15
2、选择注射部位。
5
3、消毒皮肤。
5
4、注射:一手固定注射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进针。
(1)皮内注射:a.5°刺入,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b固定针栓,推药液0.1ml,形成皮丘;c拔针;d.按规定时间观察反应结果。
5
3、消毒皮肤。(用75%乙醇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酒精过敏者用0.9%生理盐水擦拭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5
4、皮内注射:a.再次查对,排尽空气;b.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c.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药液0.1ml,形成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直径5~6mm);d.拔针;f.计时,按规定时间观察反应结果(观察20分钟,判断结果);g.再次查对患者信息、药名。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4.拔针后切勿按揉皮丘或揉擦局部
1.应先询问病人用药史,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2.进针角度不超过45°,避免刺入肌层;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3.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1.使用合适体位,使病人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感
2.2岁以下婴幼儿易导致臀肌纤维化而肌肉挛缩以及损伤坐骨神经,故不宜使用臀部肌内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注射法
课堂小练习 请问:下列哪种皮肤可以做皮试?
①
②
③
课堂小练习 请问: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做肌内注射时,不恰当的做法是()
1 注射时固定肢体 2 选择臀大肌注射 3 勿将针梗全部刺入 4 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5 注射时固定针头
课堂小练习 请问: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做肌内注射时,不恰当的做法是()
1 注射时固定肢体 2 选择臀大肌注射 3 勿将针梗全部刺入 4 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5 注射时固定针头
原因
回血
溢出
皮肤隆起
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
有
皮下
有
针头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 有
深层组织 无
针头进入深层组织
无
深层组织 无
疼痛感 有 有 有
总结
皮内注射 ID 皮下注射 IH 肌内注射 IM 静脉注射 IV
总结
注射法
部位
进针角度
皮内注射 ID 前臂掌侧下段
5°
皮下注射 IH 上臂三角肌下缘 30~40°
骨盆解剖知识
尾骨
肌内注射 IM 十字定位法
示意图
体表位置
肌内注射 IM 联线法
示意图
体表位置
肌内注射 IM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示指中指法 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
肌内注射 IM 股外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一般成人髋关节下10cm至 膝关节上10cm宽7.5cm的范围
肌内注射 IM
肌内注射 IM 注意点一、进针深度一般为针梗的2/3,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因其臀大 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应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1、皮内注射法 评估及准备:
“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能告诉我您 的名字吗?”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种类
概念
目的
用物
部位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
(ID)
将少量药 液
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吸收比较慢,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1ml注射器;
4~5号针头;
70%酒精;
急救药:肾上腺素1支。
药物过敏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内侧。因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皮肤色淡,易判断局部反应。
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 碘酒和70%酒精消毒液。
2~5ml注射器。
最常用的臀部外上部的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十字法连线法
可取坐位或卧位。
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针头和注射部位呈90°,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左手抽吸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
(3)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4)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刚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l。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
(3)皮试消毒皮肤忌用碘酊,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静脉注射
(IV)
从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教学内容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
射比较表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1)刺入过浅:针头未刺入血管。
(2)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3)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4)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对比
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对比动物实验研究中会用到多种给药方式,如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脑内注射等,然而,对于生物专业的孩子,我们常常会不明就里地选择了实验室惯用的某种给药方式,如我们实验室就经常选择腹腔注射,却不知所以然。
其实这中间藏着大学问!本期,我们就从药理、药代学角度,为我们生物系的孩子,普及一下选择给药方式的原则有哪些?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实验动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脑室内注射、皮内注射、淋巴腔注射、鼻腔和舌下给药等多种。
常见各种给药方式操作图(灌胃、腹腔、尾静脉及脑内注射)1. 口服给药(po)l 药物循环途径:食管→胃→小肠→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空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安全方便;经胃肠道吸收,并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和肝脏首过代谢,有的化合物生物利用率会很低l 给药难度:主要指灌胃给药,操作比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1-0.8 ml;大鼠:1-3ml2. 腹腔给药(ip)l 药物循环途径: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不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但依然存在肝脏首过代谢,生物利用率较高l 给药难度: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2-0.8ml;大鼠:1-2ml3. 静脉给药(iv)l 药物循环途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l 特点:不存在吸收屏障和首过代谢屏障,生物利用度最高l 给药难度:较难l 给药体积:小鼠:0.05-0.2ml4. 皮下注射(sc)和肌肉注射(im):药物主要是经皮下和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吸收,吸收没有静脉注射完全,但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也成功的避开了胃肠道和肝脏首过代谢l 给药体积:小鼠:0.05-0.1ml;大鼠:0.1-0.2ml5. 皮内注射(id):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像一些抗生素的过敏皮试就是皮内注射,皮内注射吸收较慢l 给药体积:小鼠:<0.05ml;大鼠:<0.1ml四种常用注射方式的给药部位[1]6. 脑内注射:如上图根据脑立体图谱调解定位仪坐标,精确注射药物进入大脑脑室或者大脑特定组织,如海马体,黑质等。
肌肉注射、皮下 、皮内与急诊常用药物演示文稿
皮下注射: 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常用于预防接种。 皮内注射: 把药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于皮试。
急诊科常用药
黄体酮:
规格:20mg:1ml,密闭避光保存 适应症:用于习惯性流产、痛经、经血过多或血崩症、闭经等。 口服大剂量也用于黄体酮不足所致疾患,如经前综合征、 排卵停止所致月经紊乱、良性乳腺病、绝经前和绝经期等。 不良反应: 1.可有头晕、头痛、恶心、抑郁、乳房胀痛等 2.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 道真菌感染 3.每日用量过高时可能有嗜睡,减量可避免 4.长期连续应用可使肝功能异常
禁忌症: 1.对本品以及任何成分过敏者。 2.卵巢、乳腺、子宫、下丘脑或垂体肿瘤。 3.尚未诊断明确的阴道出血。 4.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 5.与多囊卵巢病无关的卵巢囊肿或卵巢增大。 6.性器官畸形不宜妊娠者。 7.子宫纤维瘤不宜妊娠者。 8.原发性睾丸衰竭者。
醋酸加尼瑞克:用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控制卵巢刺激方案的妇女中
人胎盘组织液 :
规格:2ml,2-8℃避光保存。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皮肤科一些慢性炎症, 手术后粘连、疤痕挛缩及气管炎等慢性病。 用法:肌肉注射,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每次12ml,3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相隔一周 (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未见不良反应。
缩宫素:
规格:10U/1ml,避光密闭,20℃以下保存。 适应症: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 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 用法: 肌肉注射吸收良好,3-5min起效,可维持20-30min。 静脉注射起效快,但维持时间很短,必要时可采用静脉滴 注给药。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偶见恶心、呕 吐、血压下降等。
注射方法缩写
注射方法缩写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达到快速、准确、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医学术语中,针对不同注射方法,有着不同的缩写表示方式,下面将对常见的注射方法缩写进行介绍。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细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胰岛素、肝素等药物的给药。
皮下注射的吸收速度较慢,适合需要持续作用的药物。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抗生素、疫苗等药物的给药。
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较快,适合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静脉血管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心脏骤停时的抢救药物。
4.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ID)。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真皮层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极细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过敏原皮试、结核菌素试验等。
5.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
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腹腔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腹腔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动物实验中,进行药物给药或细胞移植。
6.关节腔注射(Intra-articular Injection,IA)。
关节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关节腔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治疗关节疾病,如关节炎等。
以上是常见的注射方法及其缩写形式,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给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注射操作,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或使用留置
针
1. 前臂掌侧下 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臀 四肢浅静脉、
段(皮试) 下缘、两侧 中肌、臀小 头皮静脉、股
2. 上臂三角肌 腹壁、后背、 肌、股外侧 静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注意进针角 45 ° , 避 导 致 臀 肌
心端到近
度及深度, 免刺 入 肌 纤 维 化 而 心端选择
针头斜面全 层 ; 过 于 肌 肉 挛 缩 2. 有 出 血 倾
部进入皮内 消瘦者, 以及损伤 向 者 不 宜
即可
可捏起局 坐 骨 神 用 股 静 脉
4. 拔针后切勿 部 组 织 , 经 , 故 不 注射
按揉皮丘或 适 当 减 小 宜 使 用 臀 3. 钙 剂 等 刺
揉擦局部
穿刺角度 部 肌 内 注 激 性 较 强
3. 对 皮 肤 有 射
的药物禁
刺 激 的 药 3. 需 长 期 注 止 从 头 皮
物一 般 不 射 者 , 应 静脉注射
作皮下注 经常更换
射
部位及使
用细长针
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药
3. 输 液 或 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
4. 静 脉 营 养
注射法注射部位比较表
注射法操作程序 评估
用物 操作者 药物 环境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准备
皮肤消毒 查对 进 针
实施
正确无误给药 能积极配合 达到预期效果 无不良反应
推 药 拔 针
评价
嘱 咐
观察与整理
(一)评估病人
• 病情
• 注射的目的
• 用情况、过敏史
• 心理状况 • 合作程度 •局部组织状况
程序
1.臀大肌“十字法”定位是从 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 作一垂直线,取 ,并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防止血肿发生操作者操作者药物药物环境环境核对解释核对解释评估评估准备准备实施实施评价评价选择部位选择部位皮肤消毒皮肤消毒进进注射法注射法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查对查对推推观察与整理观察与整理正确无误给药正确无误给药能积极配合能积极配合达到预期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无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一评估病人合作程度?局部组织状况程序程序11
臀裂 髂嵴最高点 外上象限
2.请填写下列进针角度: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脉注射 ;股静脉注射 。 5°角 30~40°角 90°角 20°角 90°或45°角 3. 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求是 A.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 B.避开炎症、疤痕、硬结、皮肤病处 C.两岁以下婴幼儿宜选用臀大肌作肌内注射 D.长期静脉给药者,静脉血管应由近端至远端选用 E.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 皮内注射做药物过敏试验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应用 1ml注射器 B.选用4~4.5号针头 C.用2%碘酊消毒皮肤 D.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5°角刺入皮内 E.注入药液0.1ml
1.简述肌内注射各部位的定位方法。 2.静脉注射前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 3.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4.分别列出肌内注射时防止差错、减轻患者 的不适与疼痛的实施细则。 5.患者李某因大失血休克入院,需要股静脉 注射药物进行急救,你该如何对股静脉穿 刺点定位?如何防止血肿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
从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时,需迅速发生药效,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用于输液、输血。
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7号针头或头皮针、留置针,止血带(压脉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常用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的浅静脉。
小儿可选头皮静脉
(3)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4)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2)注射少于 1ml 的药液,应用 1ml 注射器,以保证注入剂量准确;
(3)进针角度不宜超过 45°,以免刺入肌层;如病人过瘦可捏起局部皮肤,并适当减小进针角度。
(4)消毒范围直径5cm面积。
肌肉注射
(IM)
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目的。
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 碘酒和70%酒精消毒液。
2~5ml注射器。
最常用的臀部外上部的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持针如握笔姿势。针头和注射部位呈90°,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左手抽吸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
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 cm处扎紧止血带。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静脉注射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3)要排净输液管内的空气。
(4)静脉输液速度,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
(5)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采取先输刺激性弱的,再输刺激性强的(先弱后强)。
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1)刺入过浅:针头未刺入血管。
(2)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比较表
种类
概念
目的
用物
部位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
(ID)
将少量药 液
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吸收比较慢,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1ml注射器;
4~5号针头;
70%酒精;
急救药:肾上腺素1支。
药物过敏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内侧。因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皮肤色淡,易判断局部反应。
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刚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原则。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盐酸肾上腺素。
(3)皮试消毒皮肤忌用碘酊,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4)拔针后切勿按压揉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5)20 分钟后,观察对照反应。
皮下注射
(H)
将少量药 液
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药效时采用。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用药。
2% 碘酒和70%酒精消毒液。
1-2ml注射器
~6号针头。
常选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1/2~2/3,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进针处。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
(5)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用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