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论文
由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思想而作的几点思考
由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思想而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7-16T17:10:46.8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作者:张薄[导读]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是从对劳动异化的分析入手的。通过对劳动劳动异化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异化”的思想。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思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异化”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共产主义社会有无“科学技术异化”以及该异化的消解。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是从对劳动异化的分析入手的。通过对劳动劳动异化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异化”的思想。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思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异化”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共产主义社会有无“科学技术异化”以及该异化的消解。
关键词: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异化的消解;
一、“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
关于科学技术异化的含义,我国的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伯鲁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所谓科学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技术活动及其技术系统转化成了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使人性扭曲或畸形发展的倾向”。
马克思所处的是一个工业大发展的的时代,这时机器化也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机器的使用上有很明显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家的共产里的机器也愈发先进,愈发的不需要人的技术干预。也正因为如此,机器对人的统治也就愈发的严重。正常情况下,机器是由人来操作的,而且这些机器也都是人生产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机器控制却控制了人,工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机器等科技成果逐渐就产生了一种反抗、敌对情绪以致对于工厂也产生抵触心理。这个时候工人的劳动就不在是出于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这样就如同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时所说的那样:“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异化是被马克思一直使用且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的一个哲学概念。在早期以劳动异化,在成熟时期则以拜物教的概念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异化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遍布各个领域,它具有普遍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等。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以及其他相关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与现实相观照,主要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现实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尝试探索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扬弃路径,对于我们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现实问题;扬弃路径
Analysis on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bstract
Marx gave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several different meaning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early it was to labor alienation, and in the mature period it was the concept of fetishism. It was developing, deepening and running through Marx's philosophy system.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Alienatio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it has widespread and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It result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immobilization division,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the values of the market main body. Based on the Marx and other’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reality reflection, this paper try to analyze the alienation in the economy, political, culture,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aily life. I am going to try to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build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rson and society, person and natural.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者因受到剥削和压迫而产生的心理和社会状态。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劳动问题和社
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出发,分析其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是人类自身和自然的中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被异化为商品生产中的一种手段,工
人的劳动不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劳动。这种劳动的异化导致工人失去
了对劳动的控制和满足感,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与自己的利益脱离,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
疏离和不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也遭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剥削和压迫,这使得他们的劳动
状态更加疲惫和恶劣。
马克思认为,这种劳动的异化不仅影响了工人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
秩序与稳定。因为工人由于劳动的异化而导致情绪低落,对社会的不满增加,从而产生了
社会矛盾和冲突。这样的劳动状态不仅损害了工人的利益,也扭曲了整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使得社会秩序不再和谐,从而使得社会陷入动荡和不稳定状态。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并非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才能实现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从而消除劳
动的异化状态。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将成为自由和创造的活动,工人将成为生产的主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劳动精神,从而享受到劳动的满足感和快乐。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在当代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依然存在。当代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作者:徐一平徐铁光
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6期
摘要: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为此,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异化;人的本质;人学
中图分类号:A8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029-02
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1.关于异化溯源。异化现象虽然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近代该现象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作为哲学范畴出现[1]。早期“异化”限于宗教神学领域,强调的是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或由于顾全人性而使神性丧失以及罪人与上帝疏远。到了近代,异化的外延和内涵得以进一步的深化、丰富和扩展,异化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过渡的重要桥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异化的含义延伸为一种损害个人权力的否定活动,之后,异化变成具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分析主体所创造的产物与主体自身相对立[2]。尤其是席勒已经开始从异化的产生原因角度批判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危害[3];黑格尔也明确使用异化概念,将异化确立为主体自身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制约、压迫自己的一种力量;费尔巴哈开始把异化运用到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以及对宗教和思辨唯物主义的批判,从一个全新的主体本质角度揭示宗教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客体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由于不同时期人们对异化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外有学者从整体上界定:异化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4]。一个反映人的活动及其产物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与人相敌对的独立力量,从而由社会历史过程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变为消极被动的客体的范畴。
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学习马克思关于异化的论述
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的论述
在德语中,异化一词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它是由马丁·路德于1522年从希腊文《新约全书》中移植到德语中,用来指疏远上帝、不信神和无知。在德语非宗教的、世俗的使用中,异化还融汇了剥夺、脱离、权利和财产的转让之意。在德国,费尔巴哈第一次赋予异化引申的哲学含义,即“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翻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1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看来,异化是人的活动的异化,亦即人的本质的异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2。
1、 异化是如何产生的?
异化是从来就有的吗?不是的。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自己的劳动,用相互之间联合起来的劳动,取得生存的条件,没有私有制,没有异化。根据革命导师的论述,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异化,异化只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一个结果。分工最初只是性别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使得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独立的精神生产成为可
能。“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这时,“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分工使得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他不能超出这个给定的(“强加于他的”)范围。由于分工而导致的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产生了一种统治人们、不受人们控制、使人们的愿望无法实现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力量并非如人们所愿是人们自身的联合力量,相反地,却“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这就是异化。
论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格 格不 入 的异 化生存 状 态 。 马克 思 的异化理 论 主要源 于黑格 尔 和费尔 巴哈 的 启示 。黑格 尔认 为 ,世 界 的本体是 理 念 ,理 念是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1 —1 2
杨适 先生 指 出 :“ 马克 思 在 《 手 稿 》 中提 出来 的 劳
一
种 自在 自为 的精 神 实体 ,具 有 能动性 。这 种能 动
性 表现 为 自身的 否定性 ,或 自我矛 盾 、 自我异 化 的 发展 能力 。理 念经 过 自身 逻辑 阶段 的否定 性 发 展 ,
异 化为 自然界 和人类 社 会 ,又通过人 的意识 的否定
剧增不 断刺激 着人 们 贪婪 的 欲望 , “ 人 为物 役 ” 成 为现代 工业社 会人 们生 存状 况的集 中表 现 ;另一 方 面 ,现 代化 的工 业生产 方式把 工人 紧紧 束缚 在机器 上 ,人 们不仅 饱受 肉体 和精神 上 的折磨 ,还 要遭受
面性。
马 克思在 克 服了黑 格尔 和费 尔巴 哈异化 理论 局 限 性 的基 础上 ,提 出 了人 的本 质 的异 化理论 。马克 思 的人 的本 质 的 异 化 理 论 集 中体 现 在 对 “ 异 化 劳
动 ” 的阐释 中 。异 化劳 动这 一概念 赋予 了 马克思 的
理 解 马克思 的异化 理 论 。在 马克 思 的 著作 中 , “ Baidu Nhomakorabea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1)
1979.117, 140.
· 13 ·
首先, 旧式分工所造成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以及受分工 所制约的共同活动所产生强制的力量是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源 之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仍然分裂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为 了获得生活资料,不得不服从于自发的、强制性的分工。 在这 种分工的作用下, 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异己的、 与他对立 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力量。马克思指出:“分工还给我们提供了 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发地形成的社会中,也就 是说,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
注 释: [1][2][3][4][5][6][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民出
版社,1979.94, 91—92,90,1,93—94,97,97—98. [8][9][10][12][13][14][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60.37,37,38—39,41—42,39,40,507.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1 卷 [M].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9 年 10 月 第 6 卷 第 10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从异化劳动出发,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原因及其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评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同时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异化”~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直到191t~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蜉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异化。
1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1.1 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
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指出了异化劳动是私有制运动的结果。正是由私有制造成的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裂,才使劳动者和他的产品、劳动本身、类本质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发生异化。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由分工产生的,分工本身又造成了劳动的异化,所以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结果。缺乏劳动条件的人,为了生活,就得把自己的劳动能力交给拥有劳动条件的人去支配,同时把自己劳动的成果也一并交给人家去占有。因此,劳动本身也就越来越脱离劳动者,成为反对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这样,私有制的产生就进一步加剧了由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反过来也成了异化劳动形成的动力。异化只是短暂的历史现象.它必然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灭亡。事实上,无论是分工还是私有制,都不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才最终决定了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只能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
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提倡正义和平等,并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异化是社会的一种重要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他们的身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异化可以被分为物质异化和精神异化。物质异化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中的不平等,而精神异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对人性的不平等。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坚持平等,反对物质和精神上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只要存在社会不平等,就会有贫富差距,他指出,贫富差距不仅会引发社会不安全,而且也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发展。他还指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才能解决这种社会不平等。
此外,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还指出,物质和精神上的异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公平的待遇,并且社会上的异化可能会破坏人们的自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
总之,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是一种倡导平等的思想,它提倡社会主义改革,以解决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异化,使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成果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而失去了对自身劳动产品的控制,因此导致了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产生了疏离和陌生化的状态。本文将着重探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了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无法实现自身的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的劳动力被当作商品出售,劳动者无法控制自己的产品,而只是为了生存而卖出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占有,而这个劳动成果却是劳动者的产物。这种疏离和陌生化的关系会导致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生厌恶和疏离感,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主体性和控制权。这种状态就是劳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不仅是一种对劳动者个体的剥削和压迫,也是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异化劳动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劳动者的疏离和对自己的劳动产生的不满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且,异化劳动也会导致劳动者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马克思认为解决异化劳动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关键。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代社会,虽然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异化现象。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异化问题。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生了更多的疏离感,劳动者的工作渐渐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劳动者难以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状态就是劳动的异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劳动者的权利和保障也受到了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越来越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现代社会人的问题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现代社会人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并且愈演愈烈,开始危及人的生存、发展。当下这一切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人自身,人在追求自由和无限的过程中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的,成为了异化的人。
关键词:异化理论;人;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并且愈演愈烈,开始危及人的生存、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从各方面寻找原因及解决方案。然而当下这一切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人自身,人类千万年来其能力的提升通过改造世界的活动展现开来,从人类早期的依附于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改造自然,人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人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与自我渐行渐远。
显而易见,这些问题的出现由人引起。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遵从客观规律,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使自然本身所固有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导致社会人际关系商品化、功利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生蔓延,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成了社会普遍现象,人越来越偏离道德的轨道,越来越不像“人”,被自己创造的价值所奴役。本文旨在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
“异化”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是“化为异物”的意思,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解释是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变成它的对立物,成
为它外在的异己力量。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得出人的异化是人的类本质的倒退,只有消除异化,人才能成为自由自觉的人,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异化劳动”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道德层面上的批判。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及其现实性
环境 中去考察 ,还原马克思真 实的意思 ,又要 用发展 的眼光把 它看成 动态的过程 ,考察 它的现实性 ,从而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 的 信 念 和 决 心 。本 文通 过 对 马 克 思 异 化 思 想 的 理 解 ,论 述 异化 在 我 国的 存在 原 因 、表 现 以及 克服 问题 。 关键 词 :异化;异化 劳动 ;异化的克服
文 史 哲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及其现实性
杜 红刚 ( 陕西师范大学政 治经济 学院 7 0 6 ) 10 2
摘 要 :异化 思想是 马克思 的重要 思想 ,在 唯物 史观 的发展 中具 的理 论体 系得 到 了全面 阐述 ,马克 思将 阶级 的存 在 同一 定发 展水
有 重要 的地 位 ,要 正 确 认 识 它 ,就 应把 它放 到 马 克 思 所 处 的具 体 历 史 平上 的生 产力 联系 起来 ,指 出阶级 对立 的产 生源 于 有 限的生 产力
、
马克思 异化 思想 的理 解
பைடு நூலகம்
异化 在卢 梭 、霍布 斯那 里 是作 为社会 问题而 提 出来 的 ,德 国 古 典哲 学把它 纳 入到 思想领 域 ,变 成 了抽象 的哲 学 问题 。黑 格尔 是 从唯心 主义 的 角度辩 证 的看 待异 化 问题 ,整个 异化 和异 化 的扬 弃 无非 是绝对 观 念 “ 自身 内部 的纯 粹 的 ,不 停 息 的旋转 ”。… 在 而 费尔 巴哈是 用这 个概 念来 解释 宗 教的 ,他 说人 要克 服异 化就 要 崇 拜 自己 ,人 是最 高 的本质 ,人 应 该把 异化 为上 帝 的本性 收 回来 还给 人 ,可见 费 尔 巴哈异化 观 点是 唯物 主义 的人 本主 义异 化 观 , 是抽 象 的人性 的 异化 。而 马克 思 的异化 思想 的形 成是 从接 受 费尔 巴哈开始 ,转 向改造 黑格 尔的 异化观 念 , 即在唯 物主 义 的基 础上 重 新估价 黑格 尔 的辩证 法 ,从 而大 大超越 了黑格 尔和 费 尔 巴哈 , 创 立 了 自己 的新的世 界观 。 马 克 思 认 为在 资本 主 义 条 件 下 ,个 人 生 产 的 产 品 与 工 人相 脱 离 ,变成 与工 人相 对立 的东 西 ,工人 生产 的财 富越 多他 的产 品 的力量 和数 量越 大 ,他就 越贫 穷 。这就 是工 人 的产 品与 工人 的异 化 ;而 工人在 生 产产 品 的劳动 和 生产活 动 中 ,不是 肯定 自己,感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及异化扬弃
马克思主义
13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及异化扬弃
马克思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导师,他的学说直到今天仍然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近一段时间,随着“996”“内卷”“打工人”等一系列网络概念的流行,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网络思潮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正是人们对于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状态的无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情。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希望可以早点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享受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以至于我们觉得工作天然就应该带来疲惫的东西。然而,似乎很少有人想过,这种对于工作的厌恶实际上并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所有的工作在形式上其实就是我们的劳动过程,而劳动过程意味着我们通过自我意识去改造自然物,将自己的劳动注入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中,并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我们作为人类的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劳动本来应当是我们的一种权利,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是我们的第一需要。然而,似乎却很少有人在工作中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这一点。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时我们就要提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这个概念,其论述中就已经揭示了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原因,以及为解决这种症结,所提出的以异化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来源
对“异化劳动”这个概念的讨论主要是在马克思早期的一部手稿中,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异化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特点。异化这个词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这个说法在霍布斯、卢梭等人那里都出现过。比如,费希特、黑格尔把异化提升到了一个哲学概念。并且,费尔巴哈更是详细的阐述了宗教哲学中的异化概念,这一点在马克思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有提到:“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一、科技异化加速了劳动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集中体现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在这部著作里,他深
刻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统治下工人非人化的、异化的劳动。对异化劳动理论的
进一步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统治下科技在加速劳动异化中的催化作用。
(一)科技异化快速了“物的异化”
按照马克思在《年经济学手稿》中的逻辑顺序,异化首先表现在劳动产品的异化,即
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产品本应该是劳动者(工人)劳动的现实化、对象化,是劳动者
本质力量的展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
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52 这种状态下,工人生产的
劳动产品越多,他越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他创造出来反对自己的力量就越强大,他失
去的就越多,归他所有的就越少,他自己就越渺小。
然而,工人对于劳动产品的缔造并非凭空捏造,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从自然界获
得的,“它就是工人的劳动以求同时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
和借此生产出来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谈,自然界为工人提供更多了必要的
劳动场所和全部的物质生产资料,就是工人以求存有的物质基础。因此,没自然界就没工人,就没工人的缔造,对自然界的重新认识越充份,人在其中的活动就越民主自由,可供
他挑选的生活资料就越多样。
这样,工人的劳动能力越强,他的外部世界(自然界)就越广,他能占有的生活资料就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主要的思想来源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马克思指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即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表现为:要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的本质,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消灭异化劳动奠定物质基础;要实现异化劳动向生态劳动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标签: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来源;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黑格尔的异化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异化的主体是绝对精神,异化和非异化都是在绝对精神的范围中进行的。黑格尔还认为,人也会异化,但是只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而不是客观事物的异化,并且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能克服异化。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人的本质和自我意识等同,把人的异化看成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费尔巴哈接受黑格尔关于人的异化的思想,但他认为,黑格尔同神学一样把人看成是神的异化,这就把人和神的关系颠倒了。人不是神的异化,相反,神是人的异化。因此,费尔巴哈认为,只有废除这个神,抛弃有神的宗教,才能克服人的自我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主体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但这个人也并不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抽象的人,而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是在一定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本文概述
《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异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我们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矛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文首先回顾了异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马克思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以明确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起源和演变。接着,文章将详细分析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异化概念的内涵、异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异化的社会根源等,以展现异化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分析其与马克思其他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本文将讨论异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异化理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
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异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异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基本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对于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至关重要。异化,在马克思的语境中,指的是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通过劳动或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力量转化为对象世界的力量,但这些力量反过来又成为支配和统治主体的异己力量。这一概念揭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浅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摘要:“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
一、“异化”成为哲学畴
要研究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我们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异化”这个概念的历史。“异化”这个词, 英文翻译为alienation,其意主要有两点,即“离间、使不和、使疏远”和“转移(财产的)所有权、让渡”。“异化”一词先出现在经济学的文献中,意义为财产权的转移和让渡,后来出现在政治学文献中,则转变为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的转移和让渡。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异化”的含义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异化”这个畴,马克思并不是最先使用的人。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 早在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卢梭等都论及过异化问题。包括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都曾运用这个畴来阐述自己的理论。
霍布斯在运用社会契约论来论证“利维坦”时,是在权昨转让的意义上使用异化的。异化概念在卢梭那里则引申出“反对”、“否定”等对抗性含义,这正是哲学异化概念的实质涵。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费希特,费希特认为,“自我”规定“非我”,而“非我”又反作用于“自我”,二者正是一种异化关系:“自我”创造“非我”,“非我”是自我”的异化。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到“绝对观念”自身。在他看来,精神或意识的辩证运动,就是把“自己变成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即“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返回自身。”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显然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把费希特的能动性的原则和卢梭的否定性思想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当作绝对精神自我创造和自我生成的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来理解。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学说,成为批判神学的锐利武器。费尔巴哈在批判否认上帝时,使用了异化概念,他认为,异化的主体是感性存在的人,理性、意志、感情是人的本质,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理性迷误的产物。不是上帝
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却让上帝支配、统治自己。因此,必须批判和否定,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也就是人道主义的实现。但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赫斯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把异化理论从和哲学的围推广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他认为资本主义罪恶之源就在于异化,而要消灭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他看到了从天国到尘世的道路,但他没有找到通往这条道路的途径,而是像费尔巴哈一样求助于空泛的“爱”,因而再次陷入唯心史观。
可见,异化畴的发展演化中,其意义和用法也随着发生一定的变化。在霍布斯和卢梭那里,异化是一个政治学概念。霍布斯是在本义上使用异化这个概念。异化的客体并不与主体对立,更不是束缚、压制、敌视主体。相反,它是为主体服务,为主体效劳,是主体利益的集中体现。异化概念在卢梭那里则引申出“反对、否定”等对抗性含义,而这正是哲学异化概念的实质涵,因此这一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异化概念在费希特哲学中已经具有较浓的哲学意味,但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哲学畴。只有到了黑格尔那里,异化概念才获得完全哲学意义上的呈现。黑格尔用异化畴来建立和推演他的全部哲学体系。费尔巴哈和赫斯则把异化概念运用到了批判和社会历史领域。综观异化畴演化史,可以看出,从使用领域上,有从经济学、政治学向哲学的转变;从语义的流变上,有从基本义“让渡、转让”向“否定、反对”的转变;从其使用功能上,有从说明具体事实、现象到试图说明世界、人类社会等形而上学问题的转变;在哲学部,则有唯心主义的使用到唯物主义的使用这样的转变。这一概念用于社会历史的批判,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而达到顶峰。
马克思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在其早期著作《手稿》中使用了异化概念,但却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汲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合理成分,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容。马克思在领悟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前提下,对于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思辨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扬弃。同时也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所讲的意义上的自我异化,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当时的经济事实的分析,将异化理论的研究与当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在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实现了从异化到异化劳动的转折,创造性地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孕育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天才萌芽。正如马克思自
己所说:“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①“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②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总的批判,为他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确定了出发点,从这一意义上说,“异化劳动”在这里起着经济畴的作用;马克思运用这一畴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
首先,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一个规定。马克思从上述展示的工人的生活现实出发揭示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而且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的东西就越少。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二个规定。马克思从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理论的双重思维向度阐发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这种异化劳动是一种使自己外在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人便沦为动物。
再次,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三个规定。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人的自己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使类同人相异化。
最后,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理论的最后一个规定。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一种站在劳动之外的劳动关系,即生产出资本家同这种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结果。马克思进而指出,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因为用劳动产品、劳动对象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异化的必然后果,而且在工资中,劳动本身不表现为目的本身,而表现为工资的奴仆,即使是强制提高工资无非是给奴隶较多的报酬,但既不会
①熊子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概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