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技术基础
煤矿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2篇)

煤矿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煤炭企业所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多人的重大事故,往往是多环节,多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技术管理出现漏洞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要实现煤炭企业安全上的根本好转,稳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加强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的特点是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因而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经营的基础和保证。
安全状况是企业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强弱的具体体现,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在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监察、培训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下,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抓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在地下开采的煤矿中,客观上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危害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实际上是开采对象和环境显现出来的负面效应。
煤矿生产的产品种类一般比较单一,但是其生产过程复杂、环节多,采煤和掘进有打眼、放炮、运输、支护等工艺,矿井有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通讯等工序和环节,这些工序和环节配合的不恰当、功能的失效和内部机制的失衡均会酿成故障或事故。
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煤矿地质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程度的差异对其安全状况影响甚大。
地质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的矿井,不利因素多,治理难度大,安全生产的形势严峻。
但是,不论何种条件的煤矿,均存在不安全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因此,所有煤矿都需着力抓不安全因素的治理工作。
我们通常把可能酿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称为事故隐患。
对隐患的排查治理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排查隐患,能够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并安排治理隐患的工程,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
在排查隐患时,应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等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
对隐患的不认识和认识的不充分本身就是一种隐患。
有些虽然是一般隐患,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治理措施不落实,从而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
煤矿生产技术PPT课件

通风安全监测
介绍如何对矿井通风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 理通风安全隐患,保障矿 工的生命安全。
瓦斯防治与安全
瓦斯性质与危害
阐述瓦斯的性质、危害及其对煤 矿生产的影响,强调瓦斯防治的 重要性。
瓦斯防治技术
介绍常见的瓦斯防治技术,如瓦 斯抽放、瓦斯稀释等,以及这些 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
瓦斯安全管理制度
液压支架
用于支撑顶板和防止采 空区坍塌,确保采煤作
业安全。
运输设备
01
刮板输送机
用于将采煤机破碎后的煤块输送到 运输巷道中。
矿车
用于将煤块从运输巷道运送到地面 或从地面运送到其他地方。
03
02
带式输送机
利用胶带将煤块从采区输送到地面 或其他运输设备中。
提升机
用于将矿车或箕斗提升到地面或从 地面下放到采区。
煤矿生产特点
煤矿生产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采掘、通风、运输、排水、 供电和安全等多个环节,需要高度的协作和管理。
煤矿生产的流程
采煤
使用采煤机等设备将煤层切割 下来,并装入运输设备。
运输
将采下的煤炭运输到地面,通 常使用矿车、输送带等设备。
分选
根据煤炭的品质和用途,通过 不同的分选方法将其分成不同 等级。
02 煤矿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技术概述
露天开采是一种将煤层上覆的岩层剥离,以 获得煤炭资源的方法。
露天开采的缺点
露天开采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对环境有一定 的影响,同时开采成本也较高。
露天开采的优点
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 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露天开采的应用场景
露天开采主要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地面平 坦的地区。
煤矿生产技术

5.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跨而过,应在接近河岸时
折向上游,至河底时再折向下游,逐渐离开河岸;
6.等高线通过山脊时与山脊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
等高线过山谷线时,和山谷线成正交,凸向高处。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25 45 65 85
山地(山岗)
100 90 80
盆地(凹坑)
8
6
24
山脊
24 6
8
山谷
风阻力小并且容易维护。
2.缺点:井筒开掘需要的设备多,掘进速度慢,井筒
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
3.适用条件:适应性很强,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
斯、水文等地质条件的限制。
立井开拓方式
(三)平硐开拓
是利用水平巷道由地面直接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 一般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斜交平硐。
1.优点:投资少,占用设备少,施工技术简单,出煤
快,矿井开拓、运输、排水等系统简单。
2.缺点: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3.适用条件:只适合于山岭起伏的地区。
(四)综合开拓
将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方
式的组合称为综合开拓。
平硐开拓方式
综合开拓方式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d.特厚煤层 ﹥6m
煤层厚度变化对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影响有以下几
个方面:
(1)当煤层变薄时,支护的尺寸规格、支护方法都要 变化来适应采高,给支护工作带来困难和不安全因素,影 响正常生产。
(2)当煤层变厚超过了正常采高时,必须留顶煤或留 底煤。若留顶煤,煤质松软或破碎时,给支护造成困难, 影响支架的稳定性顶煤的垮落;若留底煤,容易造成支架 “插底”,也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如果煤层瓦斯含量高, 留煤丢在采空区,容易使采空区瓦斯积聚超限,对瓦斯管 理不利。
煤矿专业基础第1章 煤层瓦斯抽采技术及方法

13
图9.1.3 随掘随抽的钻孔布置 1—掘进巷道;2—钻窝;3—钻孔
14
图9.1.4 随采随抽钻孔布置
15
1.3 邻近层瓦斯抽采
邻近层瓦斯抽采技术在我国瓦斯矿井中已经得到广 泛的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在阳泉、天府、中 梁山等矿务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近距离的上、下邻 近层抽采仍沿用一般的邻近层抽采技术,不仅效果欠理 想,而且还会给生产带来一些麻烦。“八五”以来,学 者对近距离邻近层瓦斯抽采难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 同开采技术条件下的近距离邻近层瓦斯抽采方法,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12
(3)本煤层卸压抽采瓦斯 在受回采或掘进的采动影响下,引起煤层和围岩的 应力会重新分布,形成卸压区和应力集中区。在卸压区 内,煤层膨胀变形,透气性系数增加,在这个区域内打 钻抽采瓦斯,可以提高抽采量,并阻截瓦斯流向工作空 间。这类抽采方法现场称为随掘随抽和随采随抽。 1)边掘边抽 2)边采边抽
4
1.2 本煤层瓦斯抽采
本煤层瓦斯抽采,又称为开采层抽采,目的是为了 减少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降低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以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2.1 本煤层瓦斯抽采的原理 本煤层瓦斯抽采就是在煤层开采之前或采掘的同时, 用钻孔或巷道进行该煤层的抽采工作。煤层回采前的抽 采属于未卸压抽采,在受到采掘工作面影响范围内的抽 采,属于卸压抽采。
8
图9.1.1 穿层钻孔抽采瓦斯的示意图 1—煤层;2—钻孔;3—钻场;4—运输 大巷;5—封闭墙;6—瓦斯管路
9
图9.1.2 未卸压顺层钻孔抽采开采煤 层示意图 1—运输巷;2—回风巷;3—钻孔; 4—采煤工作面;5—采空区
10
(2)巷道预抽本煤层瓦斯(未卸压) 巷道预抽是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抚顺矿区成功试 验本煤层预抽瓦斯时最初采用的一种抽采瓦斯方式:在 采区回采之前,按照采区设计的巷道布置,提前把巷道 掘出来并构成系统,然后将所有入、排风口都加以密闭, 同时,在各排风口密闭处插管并铺设抽采瓦斯管路,将 煤层中的瓦斯预先抽采出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抽采,待 瓦斯浓度降低至规定的范围后,即可回采。抽采瓦斯巷 道的设计与布置,除必须完全适应将来开采需要外,还 要充分利用瓦斯流动的特性,既能抽采本采段的煤层瓦 斯,又能截抽下段煤层瓦斯。基于这一考虑,一般都将 瓦斯巷道布置在煤层顶分层和上、下段之间的阶段煤柱 中。
精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

❖ 火灾事故:不燃性材料支护;
❖ 瓦斯煤尘(突出)事故:监测、监控、加强 通风等。
三、煤矿开采安全技术
❖ 了解采煤方法、矿山压力及其显现的基本 概念;
❖ 掌握常见顶板事故的分析与预防技术; ❖ 掌握冲击地压的分析与预防技术; ❖ 掌握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灾害及预防技术措
❖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三)褶曲、节理、断层类型
❖ 1、褶曲的基本类型:背斜;向斜。 ❖ 2、节理的基本类型
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和斜交节理;
按节理的成因分类:原生节理、风化节理 和构造节理。
❖ 3、断层的基本类型: 按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 平移断层。 按断层与岩层走向的关系:走向断层、倾 向断层、斜交断层。
(六)局部通风技术
❖ 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 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 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 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 风;
❖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 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 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 通风机。
五、煤矿水灾防治技术
了解矿井水害的危害、主要类型及矿井 水的来源; 熟悉矿井涌水特征、涌水通道、突水预 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矿井水灾防治的技术措施。
(一)矿井水灾的危害、主要类 型、矿井水的来源
矿井水灾的危害: 淹没井下巷道,冲毁井下设施,设备; 阻断矿井通风系统,造成通风系统瘫痪; 造成人员伤亡。
❖ 5、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每月至少测定2次; 作业点有毒,每月至少测定1次;作业点有 放射性,每月至少测定3次。
煤炭部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煤炭部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煤炭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05.07•【文号】煤生字[1997]第237号•【施行日期】1997.05.0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关于发布《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1997年5月7日煤生字(1997)第237号)各煤炭工业管理局、省(区)煤炭工业厅(局、公司),各直管矿务局(公司)、北京矿务局、神华集团公司、华晋焦煤公司、伊敏煤电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部制定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现予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部发布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即行废止。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有关法规、条例和技术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2条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矿各部门、各专业管理机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生产技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3条局、矿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及行政机构的责任制,建立健全以局、矿长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在局、矿长领导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第4条局、矿总工程师应对局、矿长负责,主管局、矿技术工作。
局、矿总工程师对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的方案和措施,经局、矿长审定或上级机关批准后,由分管负责人组织实施。
第5条生产技术业务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管理、强化监督、强化培训。
必须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严格检查考核。
第6条局、矿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检查、考核、验收制度。
煤矿生产技术

采区(如下图所示) 走向长壁工作面: 工作面沿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
2 6 A
C 4 1
3 5 1
(2)阶段划分为划分为带区,带区划分为分带 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个 分带。 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倾斜向长壁工作面: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倾向推进
四、采区生产系统
(四)综合开拓 平硐 — 立井 — 斜井 平硐 — 立井 平硐 — 斜井 立井 — 斜井 主斜副立应用多 主立副斜应用少
5
4 + 512 2 1 1750 + 415 + 330 + 230 3 + 110
4 2 3 1
三、巷道的分类 (一)矿山井巷名称 如图
3 1 13 2 5 6 13 10 12
五、煤的形成及煤系 1、煤是由地质历史上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地球上气候 温暖而湿润,植物生长茂盛 • 高等植物 泥碳 褐煤 长焰煤 不粘煤 弱粘 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2、煤系的概念: •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煤层上下同时形成许多岩层煤系指 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3、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4亿 ~2.3亿年前), 中生代的晚二叠纪~侏罗纪( 2.3亿~ 7千 万年前), 新生代的第三纪(7千万~200万年前)
第三章 矿井开拓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含炭物质堆积在地下,形成 的大面积层状含煤地带。 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井田再划分 1、井田内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划分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煤层 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并等于井田走向全长的长条形,每一个 长条形叫一个阶段。 井田划分为阶段 (如下图所示)
六、煤层结构及埋藏特征 • 1、根据煤层厚度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 • 薄煤层 0.5~1.3m • 中厚煤层 1.3~3.5m • 厚煤层 3.5~6.0m • 特厚煤层 大于6m • 2、煤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 根据煤层倾角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 • 近水平煤层 • 缓倾斜煤层 • 倾斜煤层 • 急倾斜煤层
2024版《煤矿生产技术》ppt课件

探索新能源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为煤矿生产 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THANK YOU
煤矿环保法规与标准
0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02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标准
煤矿环保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03
煤矿环保法规与标准
环保法规的执行机构与职责
环保法规的监管措施与手段
06
煤矿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与展望
智能化开采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 系统,实现煤矿生产过程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01
介绍地质填图、槽探、钻探等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在煤矿勘探中
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02
阐述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原理及其
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03
介绍遥感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煤矿地质报告编制与解读
煤矿地质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阐述煤矿地质报告的基本内容、编写格式和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
阐述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维护 和检修方法。
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
1 2
提升设备类型与选择 介绍矿井中常用的提升设备类型,如提升机、绞 车等,并阐述设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运输设备类型与选择 介绍矿井中常用的运输设备类型,如皮带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等,并阐述设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煤矿生产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 信息化技术应用: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 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煤矿生产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智能化发展
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决策和自动
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待遇水平下降, 在各行业 中, 煤炭行业职工的平均
收入已由计划经济下的前几 位下降 到后几 位, 加 上煤炭行业条 件艰苦 。 传统的工资分配多 向井下 线职工倾斜 , 而工程技术人员 同样从事井下 一
岗, 一个技术人员 。如某煤矿由于人员少 , 只有 加
上井下线长面广 . 应及 时搜集的地质 资料往往 本 搜集不及时 . 某条巷道掘进时遇到一条小断层 。 这 就给下一步的安全工作留下 了隐患 , 结果两个 月 后这条断层发 生滞后出水 , 给矿井造成 了巨大的 经济损失 , 造成了安全工作的被 动。再如某煤 也 矿掘进某工作面, 在剩余 2 0m时停工 , 复工时没
员也减少了很多。为了减少科 室管 理人员数量 . 将从事生产技术工作 的技术人员定 为管 理岗, 加 以数量 限制。在笔者调查 的 1 4个煤矿 中就有近 13 / 的煤矿地质 和测量两 个专业 分别 只设 一个
行规定》 试行) ( 中明确指出: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
煤矿生产建设 中一项重要 的技术基础工作, 是煤 矿生产和建设的“ 眼睛” 尖兵 煤炭企业各级 和“ ,
据埕. 者对两个大型煤炭企业 的 1 个煤 矿的 4 调查 , 色业机构改革中。 在: 将地测科作为一个矿机
煤矿 的技术基础工作种类较 多, 本文以煤矿地质 测量工作为例 , 论述 做好技术基础工作是保证煤
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原煤炭工业部颁 发的《 矿地质测量工作暂 煤
关的管理科室对待 , 而忽视了它直接从事井下生 产 的职能 . 12 有 / 的煤矿撤销了地测科 , 或将它合 并到其它科室中, 有些 即使保留了地测科 , 科室定
有 按规 定 通 知地 测 部 门 , 透 老空 内 2 误 5 水, 结果 造 成两 人死 亡 。 老 空
煤矿全员培训煤矿生产基本知识培训讲座PPT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铜川矿区的井田划分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3、要处理好相邻井田的关系 4、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5、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二、煤层的埋藏特征 2.煤层的顶、底板
煤田形成后,覆盖在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垫在煤层下面 叫底板。顶底板岩层有泥质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砂岩 和石灰岩。顶底板岩层的强度决定它的稳定性、冒落性和膨胀 性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底板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二、煤层的埋藏特征 3.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要处理好相邻矿井的关系
(1)处理好深部和浅部矿井的关系,避免出现压茬关系,应考虑给 浅部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2)处理好左右相邻矿井的关系,边界要整齐,降低开采技术难度; 其技术经济条件应相当。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应考虑煤层赋存条件、技术发展趋势和当地经 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适当将井田划得大些或者为矿 井留有一个后备区。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矿井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要力求使矿井有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 便于选定井口位置和地面工业场地,有利于保护环 境,使井巷工程量小、投资省、建井期短、生产作 业环境好、安全可靠。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三、 矿井巷道
为了进行矿井开采,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 的总称。 (一)按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
2024年7月29日星期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于加强煤矿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规中平〔2015〕32号

中平〔2015〕32号印发《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于加强煤矿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基层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于加强煤矿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规定》已经集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15年1月22日(电子公文)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于加强煤矿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规定为落实原煤生产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煤矿技术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集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一)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各原煤生产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及集团相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建立完善技术管理制度(重点包括:矿井发展规划,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编制、审查;技术管理例会制度;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等的设计、审批和备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检查与落实;矿井业务保安各专业的技术管理;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的追查分析、责任追究;各种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到实处。
(二)完善安全技术标准。
原煤生产单位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集团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并完善各专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形成满足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加强学习与贯彻落实工作。
各原煤生产单位要结合实际,组织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技术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组织落实。
二、设计管理(一)严格矿井设计管理。
要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做好新建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水平延深、采区和工作面等项目的设计工作,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必须按工程设计的不同要求,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查地质报告基础上,根据矿井建设生产实践和补勘地质资料,编报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
煤矿生产基础知识

第二章煤矿生产技术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一、煤层埋藏特征由于煤层的形成条件和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各不相同,煤层的埋藏特征也各有差异,诸如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结构、煤层厚度和煤层的产状等,了解煤层的埋藏特征对我们安全经济地完成煤炭开采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按照沉积的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形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是顶板。
煤层的顶、板岩层的岩石性质、结构构造、岩石强度、含水性是煤矿生产中确定支护方式、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对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有着直接影响。
根据顶、底板岩层与煤层相对的位置、垮落性能和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可划分为基本顶(又称老顶)、直接顶、伪顶,底板可分为伪底、直接底和老底。
但是,不是每个煤层的顶、底板都具有完整的这六个部分组成的岩层,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岩层。
(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厚度一般为0.3~0.5m的较薄及易垮落的软弱岩层,随采随落,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组成。
(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岩层,厚度一般可达几米,多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常随支架的回撤而垮落。
(3)基本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煤层(如无直接顶和伪顶)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一般在采空区悬露相当面积后才垮落,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组成。
(4)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弱岩层,厚度一般为0.2~0.3m,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
(5)直接底:直接位于伪底或煤层(如没有伪底)之下的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lm左右,通常为页岩、泥岩或粘土岩。
由于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当直接底为粘土岩时,可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的现象,轻者给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带来困难,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6)老底:位于直接底下面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石灰岩等。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大井与小井、新井与老井的关系。浅部建小井。 三、井田划分方法 1、垂直划分-煤层倾角较小或近水平煤层划分。
2、水平划分-煤层倾角较大或及倾斜煤层划分。
+652
1矿 2矿 + 452
3矿
+400
第二节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 井 储 量
一、矿井储量
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矿井建设,设计的重要依据。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减去固定煤柱损失的部分。
第一节 煤田的划分
一、煤田划分的步骤 煤田-划分为若干个井田-矿井-合并归一 个行政机构管理为矿区。 二、划分的原则 1、合理的技术开采条件-每个井田有合 理的边界和尺寸,有足够的储量。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井下构造,地面 建筑设施。
3、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要考虑井田深部与浅部、
上下山车场 采区石门 区段平巷 开切眼
准备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
采煤巷道-为工作面采煤服务的巷道
第三章 矿井开拓方式
主要以井筒的形式为依据分为斜井、立 井、平硐。 建井的原则 有条件建平硐先建平硐,无条件建平硐 建斜井,无条件建斜井建立井。
第一节 斜井开拓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 斜 井 开 拓 方 式 斜井单水平分带式 斜井多水平分区式
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1 5 12 11
4
20
风门 密闭 调节风门 新风 乏风
三、斜井形式选择 1、井筒倾角来决定选择提升设备 串车提升a≤25度;箕斗提升、20度<a<35度;无级 绳提升a≤10度;带式运输机提升a≤17度。 2、斜井由空间位置和煤层赋存条件决定 (1)煤层斜井-见效快,井筒保护困难。 (2)底板斜井-井筒易维护,不需要保护煤柱。 (3)穿层斜井-减少水平石门工程量。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第四节 地质构造
• 一、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煤层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这样的构造形态称为单斜
构造。 • 走向 就是同一层面上等高两点的连线,走向线延伸的方向即为岩层的走向。 • 倾向 在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பைடு நூலகம்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一条线叫倾斜线。倾斜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即为倾向。 • 倾角 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为倾角。 • 二、褶皱构造 • 背斜:在形态上一般是一个中间向上凸起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两侧倾斜。 • 向斜:在青石形态上一般是一个中间向下凹陷的弯曲,岩层自两侧向中心
厚度一般为0.3m~0.5m,多由页岩、碳岩页岩等组成。 • 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的岩层,常随着回撤
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为1m~2m,多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较易 垮落的岩石组成。 • 基本顶(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 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组成。 • 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 度一般为0.2m~0.3m。 • 直接底:直接位于伪底或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 厘 米至1m左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 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下面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石灰岩等。
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身 的成分和状态直至冷凝的全过程。 • 变质作用:地壳深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质活泼 的流体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形成新的岩石作用。 • 地震作用: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 形式,是岩石应力的积累、突然释放的结果。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1、内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 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叫内力地质作用。它包括地 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内力地质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岩石分类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组成地壳的岩石 按照生成原因,可以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
4
沉积岩
煤矿生产中所遇到的岩石90%以上都是 沉积岩。熟悉沉积岩的特征对煤矿生产有重 要而实际的意义。1、层状构造及层理。2、 层面构造:波痕、泥裂 。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古代历史上: 地球上生有大量的植物(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在地质历史 上成煤时期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 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进入泥炭 化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炭层被水携 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 作用下,泥炭层逐渐失去水分而变得致密,变成褐煤。随着 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层不断加厚,褐煤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 和高压的作用,含炭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的含量进一 步地减少,密度增加,颜色变深,硬度增加,变成烟煤,随 着变质程度的进一步增高,烟煤会变成无烟煤。个别情况下, 无烟煤可能进一步变质成为一种不能燃烧的矿产--石墨。
39
井底车场
定义:是井筒与井下主要巷道连接处的一组巷 道和硐室的总称。 常见形式:环形式、折返式。
40
41
第三章: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定义:因围岩移动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矿山压力。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出现的冒顶、底鼓、煤 岩片帮、支架破坏、煤和瓦斯突出等现象, 称为矿山压力现象或矿山压力显现。
42
直接顶分类指标及方案
36
井筒的位置及数目
井筒,是矿井最重要的井巷工程。一般地,一个矿井 至少应有一主一副两个井筒,主井担负煤炭提升、 副井担负辅助提升任务。 井筒的位置,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井口和井底沿井 口走向和倾斜方向的位置;二是井筒本身所通过的 岩层层位。因此,选择井筒位置应从三方面进行论 证和比较。1、地面因素(教材48页)2、地下因素 (教材49页)3、技术经济因素
45
周期来压
定义:随着工作面的连续推进,基本顶在自重 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落同 时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即垮落与来压随 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 周期垮落 和周期来压。 现象:来压步距一般为6米~30米,多数为10 米~15米。
46
采空区上覆岩层
划分:根据破坏的特征,上覆岩层沿竖直方向自下向 上分为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各部分特点:1、冒落带:不规则的垮落,碎胀的岩 块将填满采空区,支撑基本顶。 2、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之上,一端支撑在煤壁上, 另一端支撑在采空区的碎石充填堆上。在上覆岩层 的压力作用下,冒落的岩块逐渐压实。一般为采高 的7~17倍。 3、弯曲下沉带:裂隙带上方直到地表的岩层。这部 分岩层不产生裂隙或仅产生极微小的裂隙,并在采 空区上方的地面形成一个比开采范围大的空间。
30
准备巷道
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下山、 采区上下车场、采区石门。
31
开拓方式
定义:指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 通常主要以井筒形式为主要依据将矿井开拓 方式划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 拓和综合开拓。
32
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比较广 泛,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随着技术 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 大倾角带式运输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 的应用更加广泛。 采用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地质地形条 件和煤层赋存条件情况,斜井可沿煤层、岩 层或穿层布置。 反斜井布置。
27
多水平开拓
一个井田用几个开采水平采完。叫多水平开拓。
28
巷道分类
按空间特征分类:1、垂直巷道。2、水平巷道。 3、倾斜巷道。 按用途分类:1、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3、 采煤巷道
29
开拓巷道
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 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阶段(或水平)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
14
断裂构造
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形成断裂,失去 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叫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分为:裂隙和断层。
15
断层及其要素
断层:是断裂两侧的岩层产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变动。即断层部位岩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 到破坏,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地质构造现象。 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交面线、落差 与平错。
21
目前我国井型系列(万t/a)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300、400 及以上 中型矿井:45、60、90 小型矿井:9、15、21、30 注:除标准井型外,在矿井设计中不能 出现中间井型。
22
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指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 远景储量、工业储量(建设设计依据) 可采储量:矿井工业储量中只有一部分能开采 出来的煤炭量。 矿井固定煤柱:指伪了保护井筒、工业广场、 地面建筑物、铁路等留设的保护煤柱和为了 矿井安全生产而留设的井田边界、断层、河 流等隔离煤柱。固定煤柱在矿井开采中不得 采动。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主讲人:
安全是天 以人为本
煤矿安全工作是我们保证安全生产的基 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请大家了 解并且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为我们煤 矿的安全生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第一章:煤矿地质基础
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 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分类:按其能源及作用场所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 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 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叫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在地壳表面,主要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 日月引力能等引起。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表化学元素 产生迁移、分散和富集。作用形式(1)风化和剥蚀(2)搬 运和沉积(3)固结成岩
44
工作面初次来压
定义:采空区基本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初次垮落。 由于基本顶初次垮落,使工作面压力增大,故称为 初次来压。 现象:持续:2-3天。来压步距:一般20米~35米, 少数为50米~70米。 特点: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甚至出现 台阶式下沉;顶板破碎,甚至出现与煤壁平行的裂 隙,有时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支架受力增加,采空 区掉块,煤壁严重片帮。 预防措施:沿放顶线加强支护(增设排柱、木垛、斜 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
16
断层的分类
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类:(1)正断层:上盘相 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两盘在垂直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分 开状态的断层。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两盘在垂直及 水平面上的投影呈重叠状态的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以 及两盘升降位移量相对于水平位移量很多的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相对关系分类(1)走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或近于一致,可使同一岩层重复出 现或缺失。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或近于一致,使断 层两侧岩层露头中断而呈现交错的不连续状态。 (3)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9
煤层的顶底板岩层的划分
根据顶底板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 强度等结构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 基本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 伪底、直接底、老底。 对于某个特定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 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少某 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0
老顶
伪底 直接底
直接顶 伪顶
18
19
第二章:矿井开拓与开拓方法
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
20
矿井生产能力
定义:指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又称为矿井 年产量或井型。 问题:如何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 答:矿井生产能力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 件、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 并结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技术 经济比较来确定。一般地,井田储量丰富,煤层赋 存条件好,煤层生产能力大时应建大型矿井。当煤 层埋藏深、地面地形复杂时,不宜建大型矿井;当 煤层埋藏较浅,储量不太丰富或煤层赋存不太稳定、 地质构造复杂时,宜布置工业场地的矿井,为了充 分发挥井筒和地面工业场地的投资效果,也宜建小 型矿井。
分类指标:按反映顶板稳定性的岩石单向 抗压强度、节理裂隙间距、分层厚度综合而 成的强度指数作为岩性指标,将直接顶分为 四类。即: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 定顶板、坚硬顶板。
43
基本顶分类
基本顶来压强度主要根据直接顶和采高 的比值及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将基本顶分 为四级:不明显、明显、强烈、极强烈。
37
井底车场的主要硐室
主要硐室有:变电所、水泵房、水仓、翻笼硐 室、装煤设备硐室、电机车库及修理间。 属于服务性的或因安全上的需要而设置的有调 度室、等候室、井下防火门硐室、消防材料 库及炸药库等。
38
矿井开拓延深方案
1、主、副井直接延深 2、采用暗立井或暗斜井延深 3、新开一个井筒,延深一个井筒。
33
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可以适应各种水平的划分方式和 阶段内的布置方式 优点: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管 线辐射短、通风阻力小、维护较容易、对地 质条件适应性强,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 斯等条件限制。 缺点:井筒掘进施工技术要求高,开凿井筒所 需设备和井筒装备复杂,井筒掘进速度慢, 基建投资大等
23
采区采出率:矿井工业储量扣除固定煤柱损失 后,仍然难以完全采出。用采区采出率表示。 国家规定采区采出率一般不应低于: 厚煤层:75% 97% 中厚煤层:80% 95% 薄煤层:85% 93% 采煤工作面采出率:
24
井田再划分方式
一、井田划分为阶段 二、井田划分为盘曲 三、井田划分为区域 四、阶段内再划分
6
煤系
众所周知: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经过长 期演变形成的。在成煤史上流传有“一米煤 田,百米林木”的说法。 煤系: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他们彼此间大致 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又称含 煤地带或含煤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