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

合集下载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如果点A , 点B , 那么直线AB
C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任何三点不一定都在同一平面内 B:平面与平面可以只有唯一的一个公共点 C:若点A∈平面α,点A∈平面β,点B∈平 面α,点B∈平面β,则α∩β=AB D: 若A∈平面α,B∈平面α,C∈平面α, 则α是唯一确定的
点A在平面内,记作 A 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 A
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 l 直线l不在平面内,记作 l 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a, 记作 a 直线l和直线m相交于点A, 记作 l m A 简记作l m A
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 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R
平面ABC α
A Q P C
B
基本性质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 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两个平面相交 两个平面的交线 注意:
α β
P
a
2.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个平面.
B A C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1.平面的基本性质:
点和直线的基本性质: (1)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 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内 或平面经过直线 B
A α 作用:可以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
基本性质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
A B C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论:
已知两条直线相交,过其中任意一条直线上 的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这些平行线是否 都共面? A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例1.如图,平面ABEF记作α,平面 ABCD记作β,根据图形填写: (1)A∈α,B ∈ α,E ∈ α, C α,D α; (2)A∈β,B ∈ β, C ∈ β, D ∈ β,E β,F β; (3)α∩β= AB ;
例2.如图中△ABC,若AB、BC 在平面 α内,判断AC 是否在平面α内?
3. 公理3: ①文字语言: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 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 点的公共直线.
②图形语言:
③符号语言: P∈(α∩β)
α∩β=l
P∈l.
如何理解公理3? (1) 公理3反映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只要“两面共一点”,就有“两面共一线, 且过这一点,线惟一”. (2) 从集合的角度看,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 面,只要他们有公共点,它们就是相交的 位置关系,交集是一条直线.
(3) 公理3的作用:
其一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
其二可以判定点在直线上. 点是某两个
平面的公共点,线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交
线,则这点在线上. 因此它还是证明点共线或线共点,并 且作为画截面的依据.
二. 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 (1)推论1: 文字语言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是任意一条直线 点A a
解:∵ AB在平面α内,∴ A点一定在平 面α内,又BC在平面α内,∴ C点一定在 平面α内, ( 点A、点C都在平面α内,) 直线AC 在平面α内(公理1).
例3.(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几个
平面?
4个 (2)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但不共面,它
们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3个 (3)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1个或3个

a与A共属于平面α且平面α惟一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1·平面基本性质与推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1·平面基本性质与推论
提示:“有”表示图形存在,“只有一个”
表示图形唯一.
② 基 本 性 质 2 的 作 用 : 作 用 一 是 ____________ , 作 用 二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平面
(3)关于基本性质3
可用其证明点、线共面问题
①基本性质3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 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基本性质3的作用: 其一它是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只要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就可以判定这两 个平面必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其二它可以判定点在直线上,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 共点,线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交线,则这点在交线上. 2.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______,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____________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A∈l,B∈l,A∈α,∈α⇒l⊂α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符号语言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
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思考感悟
1.如何理解“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性质并会确定平 面. 2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会利用定理判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 的转化并能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证明.
课前自主学案
1.2.1课堂互动Fra bibliotek练知能优化训练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4个
(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1个或3个
D1
C1
O
A1
B1
D A
C B
D A
C B
D1 A1
C1 B1
小结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公理三推论 2、公理化方法:从一些原始概念(基 本概念)和一些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 (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推导 出其他命题和定理的方法叫公理化方 法。
观察下列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B
桌面α
A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 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符 符号号语表言:示:
Al, B l,且A , B l
α
A
B
公理1的作用:
一 是可以用来判定一条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即 要判定直线在平面内,只需确定直线上两个 点在平面内即可;
符号语言:
P P
l且P
l
公理3的作用:
一 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即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 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
二 是判定点在直线上,即点若是某两个平面的公 共点,那么这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三.两平面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就是它们的交线
β
α
(×)
(×) (×)
(×) (×)
2、(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一.平面的概念及特征:
平面没有大小、厚薄和宽窄,平面在空间是无限延伸的。
二.平面的表示:
几何画法: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D
C
α A
符号表示:
B
α
平面ABCD 平面AC
三.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

强化训练
1.在空间中, ①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 ②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② 以上两个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________(把符
合要求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2.对于空间三条直线,有下列四个条件: ①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②三条直线两两平行;
③三条直线共点;
④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和这两条
直线都相交.其中,使三条直线共面的充
分条件有( B)
( A) 1个 (B)2个 (C)3个 (D) 4个
3. 如图,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
BD的中点,若CD=4, AB=2, EF⊥AB,则EF
与CD所成的角等于____ 30°
C
E
E
D
B
F
G
A
G
F
Hale Waihona Puke (1)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2)成角:设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引
直线
,则直线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

直线a、b所成的角.
(3)成角范围是
(4)公垂线指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
(5)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异面直线间的线段 的长度
【车】(車)chē①名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汽~|马~|一辆~。 一般身体较小,快乐:欢~|~跃(欢欣跳跃)。旧称守宫。②事物的枝 节或表面:治~不如治本。 lɑnɡɡǔ(~儿)名玩具, ②用兵的人:胜败乃~常事|徐州历来为~必争之地。退还原物, 并可能有阵雨、冰雹等。欺 压别国或别人。 界限(多指地区或空间):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全消。说做就做。【操纵】cāozònɡ动①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自如|远距离

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资源信息表14.1 (2)平面及其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三个公理三个推论.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上;公理2明确两平面相交于一直线;公理3及三个推论给出了确定平面的条件.这些是后面学习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基础.所以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公理和性质,把现实中的具体空间问题抽象出来,初步认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并体会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立体几何.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能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解决简单的空间线面问题;了解一些简单的证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讲授新课(一)公理1如果直线l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上,那么直线l在平面α上.(直线在平面上)用集合语言表述:,,,A l B l A B l ααα⊂∈∈∈∈⇒≠ (二)公理2如果不同的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 ,那么α、β的交集是过点A 的直线l .(平面与平面相交)用集合语言表述:l A l A ∈=⋂⇒⋂∈且βαβα (三)公理3和三个推论公理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确定平面)这里“确定”的含义是“有且仅有”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C 不共线=>A ,B ,C 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证明:设A 是直线l 外的一点,在直线l 上任取两点B 和C ,由公理3可知A ,B 和C 三点能确定平面α.又因为点,B C α∈,所以由公理1可知B ,C 所在直线l α⊂≠,即平面α是由直线l 和点 A 确定的平面.用集合语言表述:,A l A l α∉⇒确定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A a b α⋂=⇒确定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的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用集合语言表述://,a b a b α⇒确定平面 (四)例题解析例1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111,B C BB 的中点,问:直线EF 和BC 是否相交?如果相交,交点在那个平面内?解:111111E B C E B C EF B C F B B F B C ∈⇒∈⎫⇒⊂⎬∈⇒∈⎭≠平面平面平面 又1BC B C ⊂≠平面,则直线EF 和BC 共面; 1111//EF BC BC B C EF BC EF B C E ⎫⎪⇒⎬⎪⋂=⎭与共面与相交 设直线EF 和BC 相交于点p ,则p 在直线BC 上,即点P 在平面ABCD 上.1D 1C 1B 1A DCBA FE[说明]利用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内.例2 如图,若,,,a b c a b P αβαχβχ⋂=⋂=⋂=⋂=,求证:直线C 必过点P.解:a P b P P c P c c αββαχβχχβχβχ⋂=⎫⎫∈⎧⎪⎪⋂=⇒⇒∈⋂⎬⎨⎪⇒∈∈⎬⎩⎪⋂=⎭⎪⎪⋂=⎭[结论]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交线,若其中两条交于一点,另一条必过此公共点.例3 空间三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空间四个点能确定几个平面?解:三点共线有无数多个平面;三点不共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点可以确定一个或无数个平面.四点共线有无数个平面;有三点共线可确定一个平面;任意三点不共线能确定1个或3个平面.所以四点可以确定1个或3个或无数个平面.[说明]公理3的简单应用.例4空间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空间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解: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确定1个、4个或6个平面. [说明]推论2的简单应用.例5 如图,AB//CD ,,AB E CD F αα⋂=⋂=,求作BC 与平面α的交点.解:连接EF 和BC ,交点即为所求BC 与平面 的交点.(公理3和公理2)[说明]推论3的简单应用.三、课堂小结1.公理1:确定直线在平面内;2.公理2:平面与平面相交于一直线;3.公理3和三个推论确定平面的条件;四、课后作业练习14.1(1)2 练习14.1(2)1,2,3五、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呈现了几何研究的范围从平面扩展到空间时的基本方法.把几何研究的范围从平面扩展到空间后,增加了新的对象——平面.空间几何学是平面几何学的推广,平面几何中研究点与点、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三种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中则增加了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三中位置关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运用这些公理和推论进行一些简单的证明.αFBCDEA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检验中发现的.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情景来学习三个公理,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加深他们对公理的理解.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是空间几何学习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点与面、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问题.。

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

( A ) 1 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3. 如图,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 BD的中点,若CD=4, AB=2, EF⊥AB,则EF 与CD所成的角等于____ 30°
C E E
D G
F A
B
G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空间四点A,B,C,D每两点的距离都为a, 动点 P , Q 分别在线段 AB , CD 上,则点 P 与 2 Q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 a
【解题回顾】 反证法是立体几何解题中,用于
确定位置关系的一种较好方法,它的一般步骤是: (1)反设——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归谬——由反设及原命题的条件,经过严密的推 理,导出矛盾; (3)结论——否定反设,肯定原命题正确.
本题的反面不只一种情形,应通过推证将其反 面一一驳倒.
; / 钢塑土工格栅
hoq148egk
烟筒不停地冒着青白色的烟,在微风吹拂下、袅袅地飘向远处。刘丽娟凭直觉那肯定是啤酒厂锅炉房的大烟筒,再远点几排白 色的、圆柱形的巨型大罐无疑是发酵大罐,而紧邻的一座建筑,屋顶上像沸腾的蒸笼一样不断冒着热腾腾的热气肯定是糖化间, 还有两颗又高又大的树直穿云霄,树梢仿佛可以触到天空。上学时专业老师曾说过,如果你找不到啤酒厂时,从外围看到三个 标志性的建筑物:锅炉房的大烟囱、糖化上热气腾腾的烟筒和高高矗立的发酵大罐,那八九不离十就是啤酒厂了。得到马启明 肯定的答复后,他们立即沿着马路朝大烟筒方向走去,感觉就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心里踏实多了。一路上看见一辆辆满载着空 瓶的汽车停在路边,一直排到啤酒厂门口,粗略数数竟有十几辆。此时正好是上下班的时候,一群群职工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 门口悬挂着厂牌:江苏花开啤酒厂。走进厂门仍旧是排得紧紧的、等待拉啤酒的汽车。马启明忍不住叫出声:“这么多的车子 在等着拉啤酒呀!”望着这么多进进出出的车辆马启明竟一时想不起上次是怎么走的了,一路问着找到厂长办公室。一进门马 明启就看到上次接待他的蒋明辉,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立即兴奋地喊道:“蒋主任,您好!”蒋明辉一看惊喜地叫道:“唉吆 外!这不是马启明吗!”马上站起来把手伸过来,跟马启明热烈地握手,笑着说道:“欢迎!欢迎!”马启明觉得笑是两人间 最短的距离。蒋明辉是厂办公室主任,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约1.70,肌肉男,短短的板寸头,身体结实,眼睛里透着南方人 的精明劲儿,脸上永远挂着标志性的笑容。马启明上一次来花开啤酒厂就受到他热情的接待,是马启明在花开啤酒厂第二个认 识的人,虽然第二次相见,但是感到非常亲切。马启明一看蒋明辉也这么热情,赶紧拉着妻子高兴地说:“蒋主任,这是我爱 人刘丽娟,我们这次来是正式向您报到的。”说着从口袋中掏出海涛州人事局的介绍信。蒋明辉给马启明、刘丽娟倒了杯水, 然后接过马启明的介绍信说道:“别着急,先坐下休息休息,喝口茶。我出去看一下他们在不在?”说完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笑 容就出去了。不一会儿,蒋明辉进来说道:“谷厂长他们马上要开会,要不然你们先到厂招待所休息一下?等会议结束后我再 叫你们。”“好好好!那就麻烦您了!”马启明急忙答道。到吃中午饭时,蒋明辉把马启明和刘丽娟带到厂内招待所食堂,等 了一会儿,看见几个人朝饭厅走来。马启明一眼就认出来人保科的张之文科长,刚想站起来准备和他打招呼,蒋明辉却急忙拉 起马启明,恭恭敬敬地指着一位白白胖胖的中年人向马启明介绍道:“马启明,这位是谷厂长。”马启明上次来就了解到厂长 叫谷仕昊,同时兼党委书记,属于党政一把抓。可惜当时谷厂长到局里开会,无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张喜林制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教材知识检索考点知识清单1.点与直线的基本性质连接两点的线中, 最短;过两点有 ,并且只有 . 2.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这时我们就说:直线在 或 .公理2:经过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 即 的三点确定 .公理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 条过 的公共直线. 3.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____,有且只有____推论 2:经过两条____,有且只有____ . 推论3:经过两条____,有且只有____.要点核心解读1.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l①三种语言表述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图形语言:如图1-2 -1-1. 符号语言:⇒∈∈∈∈ααB A l B l A ,,,.α⊂l②公理1的条件是“线上有两点在平面内”,结论是“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内”,这个结论阐述两个观点,一是整条直线在平面内,二是直线上的所有点在平面内. ③作用: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判定点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①三种语言表述文字语言: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形语言:如图1-2 -1-2.符号语言:A ,B ,C 三点不共线等有且仅有一个平面α,使.,,ααα∈∈∈C B A②公理2的条件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结论是“有且仅有一个平面”,要注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一附加条件,舍之则结论不成立.结论中“有且仅有”即“存在且唯一”,又可称之为“确定”平面.③公理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④公理2及三个推论的作用:其一是确定平面,其二可用来证明点、线共面的问题,其三是用来作为计算平面个数的依据. (3)公理3①三种语言表述文字语言: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语言:如图1-2 -1-3.符号语言:.l P l P ∈=⇒∈且βαβα②公理3的条件是“两面共一点”,结论是“两面共一线,且过这一点,线唯一”.③作用:其一是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其二是判定点在直线上,可用来证明多点共线或多线共点问题2.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推论,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基础,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常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解决,这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1)公理1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运用公理1可判定直线是否在某一平面内.(2)公理2以及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确定一个平面,包括两层意思:①存在一个平面;②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及其三个推论是四个等价命题.(3)公理3是确定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的依据,运用公理3可判定多点共线或点在线上.(4)证明空间三点共线的问题.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既在第一个平面内又在第二个平面内,当然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5)证明空间三线共点的问题可把其中一条作为分别过其余两条的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存证另两条直线的交点在此直线上.(6)证明空间几点共面的问题,可先取三点(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7)证明空间几条直线共面的问题,可先取两条(相交或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或者从这些直线中取任意两条确定若干个平面,再一一确定这些平面重合.典例分类剖析考点1 判断命题的正误 命题规律判断对给出的公理及推论的理解或不同表述是否正确. [例1]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一条直线上有一点在平面外,则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外B .若,,,ABC B A ∈∈∈αα则α∈C C .若,,,,B b l A a lb a ==⊂⊂ αα则α⊂lD .若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已知平面外,则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外(2)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b N a M ∈∈,,α且,l M ∈,l N ∈则( ).α⊂l A . α⊂/l B . M l C =α. N l D =α . [试解] .(做后再看答案,发挥母题功能)[解析] (1)根据公理l ,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是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内即可,因此选D .,,,,,,)2(ααα∈∴⊂⊂∈∈N M b a b N a M 而M .N 确定直线L .根据公理1可知,α⊂l 故选A .[答案](1)D(2)A母题迁移 1.下列命题:(1)空间不同的3点确定一个平面; (2)有3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3)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4)三角形是平面图形;(5)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6)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7)-条直线和两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也必和另一条相交; (8)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考点2 平面个数的确定 命题规律由给定的条件,借助公理确定平面的个数. [例2] (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2)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但不共面,它们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3)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 (4)空间三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答案] (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四个平面.(2)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但不共面,它们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3)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或三个平面.(4)若空间三点不共线,由公理2,则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若空间三点共线,则过三点的平面有无数多个,但这三点都不能确定其中的任何一个平面,此时有0个平面.故空间三点可以确定一个或0个平面. [点拨] (1)判定平面的个数问题关键是要紧紧地抓住已知条件,做到不重不漏.平面的个数问题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和公理2及其三个推论来判定.(2)题中“确定”即“有且只有”.“有”是说平面存在,“只有”是说平面的唯一性.(3)解此类问题要注意理解“确定”的含义,否则(4)中就会错答为“可确定一个或无数个平面”. 母题迁移 2.四条直线两两平行,任意三条不共面,过其中的任意两条作一个平面,共可以作平面____个.考点3 线共点问题命题规律 证明满足某些条件的几条直线交于一点.[例3] 如图1-2 -1-5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分别在AB 、BC 、CD 上,且满足===GD CG FB CF EB AE :,1:2::,1:3过E 、F 、G 的平面交AD 于H(1)求AH :HD ;(2)求证:EH 、FC 、BD 三线共点.[答案] (1) ,//,2AC EF FBCFEB AE ∴== //EF ∴平面ACD .而⊂EF 平面EFCR ,平面 EFGH平面,GH ACD =.3.//,//,//==∴∴∴GDCGHD AH GH AC AC nEF GH EF,//)2(GH EF 且,41,31==AC GH AC EF ∴=/∴,GH EF 四边形EFGH 为梯形.令,P FG EH= 则⊂∈∈EH FG P EH P 又,,平面ABD ,⊂FG 平面BCD ,平面 ABD 平面,BD BCD =BD FG EH BD P 、、∴∈∴⋅三线共点.[点拨] 证明线共点的问题实质上是证明点在线上的问题,其基本理论是把直线看作两平面的交线,点看作是两平面的公共点,由公理3得证.母题迁移 3.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交线,如果其中有两条相交于一点,那么第三条也经过这个点.考点4 点共线问题命题规律 证明满足某些条件的几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例4]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对角线C A 1与平面1BDC 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求证:点M O C 、、1共线.[解析] 要证若干点共线的问题,只需证这些点同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即可.[答案] 如图1-2-1-6所示,C C A A C C A A 1111//、⇒确定平面,1C A的交线上与平面在平面平面直线平面平面平面D BC C A O D BC D BC C A O C A 111111111⇒⎪⎪⎭⎪⎪⎬⎫∈⇒=∈⇒⎭⎬⎫∈⊂O O C A O C A C A ,D BC C A 111111M C O M C C A D BC O ∈⇒⎭⎬⎫=平面平面的交线上与平面在平面即M C O 、、1三点共线.[点拨] 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样就可根据公理3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母题迁移 4.已知△ABC 在平面α外,直线,P AB =α 直线,R AC =α 直线,Q BC =α 如图1 -2-1 -7.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考点5点、线共面问置命题规律证明满足某些条件的若干个点或直线在题同一平面内.[例5] 如图1-2 -1-8所示,M 、N 、P 、Q 分别是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棱///CC D C BC AB 、、、的中点.求证:M 、N 、P 、Q 四点共面.[解析] 要证这四点共面,方法较多,但注意到本题中点P 、Q 、N 、M 的特殊性及对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可证直线PQ 和MN 相交或M P// NQ.[答案] 证法一:如图l-2-1-8所示,连接MN 并延长交DC 的延长线于O ,则≅∆MBN ,OCN ∆.BM CO =∴连接PQ 并延长交DC 的延长线于,/O 则,//CQ O Q PC ∆≅∆/////,,.O O CO CO PC MB PC CO 、又∴=∴==∴ 重合,∴ PQ 、MN 相交且确定一个平面,故M 、N 、P 、Q 四点共面.证法二:∴,///PC MB 四边形P MBC /为平行四边形.⋅∴∴NQ MP BC NQ BC MP //,//.////∴ MP 与NQ 确定一个平面, 故M 、N 、P 、Q 四点共面.[点拨] 一般地,证明若干个点共面,可证明这些点所在的直线相交,或先证明其中的三点共面,再证明其他的点也在这个平面内,这往往就要用到有关的定理或推论, 母题迁移 5.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共面.学业水平测试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αα∈∈Q P 所以α∈PQB .因为,,βα∈∈Q P 所以PQ =βαC .因为,,,ABD AB C AB ∈∈⊂α所以α∈CD D .因为,,βα⊂⊂AB AB 所以)()(βαβα∈-∈∏B A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空间不同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空间四边形是矩形C .三条直线中任意两条均相交,则这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D .顺次连接空间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其对角线必共面3.在空间,若四点中的任意三点不共线,则此四点不共面.此结论( ). A .正确 B .不正确 C .无法判断 D .缺少条件 4.已知点A ,直线a ,平面α;,αα∉⇒⊂/∈A a a A ①;,αα∈⇒∈∈A a a A ②⊂∉a a A ,③;αα∉⇒A .,αα⊂⇒⊂∈A a a A ④以上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5.下列命题:①空间3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有3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③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④三角形是平面图形;⑤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⑥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⑦一条直线和两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也必和另一条相交;⑧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6.有空间不同的五个点.(1)若有某四点共面,则这五点最多可确定多少个平面?(2)若任意四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则这五点共能确定多少个平面?并证明你的结论,高考能力测试(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分x 7 = 42分)1.空间四点A 、B 、C 、D 共面而不共线,那么四点中( ). A .必有三点共线 B .必有三点不共线 C .至少有三点共线 D .不可能有三点共线 2.如图1-2-1-11所示,平面,l =βα 点、A ,α∈B 点β∈C 且,,R l AB l C =∉ 设过A 、B 、C 三点的平面为γ,则γβ是( ).A .直线ACB .直线BC C .直线CRD .以上均不正确3.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三条交线互相平行,则这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 ). A.5部分 B.6部分 C.7部分 D.8部分 4.在空间内,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A .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B .三条直线,其中的一条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相交C .三个点D .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但不交于同一点5.如图1-2 -1-12所示,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P 、Q 、R 分别是11C B AD AB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6.不共面的四个定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a 共有( ). A .3个 B .4个 C .6个 D .7个7.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由这三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1或3二、填空题(5分x4 =20分)8.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可能有 个点在这个平面内. 9.有下面几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线段的中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它的两个端点也在这个平面内;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四边形有三条边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第四条边也在这个平面内;⑤点A 在平面α外,点A 和平面a 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不共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0.如图1-2 -1 -13所示,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E 、F 分别为1CC 和1AA 的中点,画出平面F BED 1与平面ABCD 的交线的作法为11.如图1-2 -1-14所示,E 、F 分别是正方体的面11A ADD 和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 (要求:把图1-2 -1 -15中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38分)12.(8分)如图1-2-1-16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1AA 的中点.求证:DA F D CE 、、1A 三线交于一点.13.(10分)如图1-2-1 -17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N 为1BB的中点,D 为平面11B BCC 的中心.(1)过O 作一直线与AN 交于P ,与CM 交于Q (只写作法,不必证明);(2)求PQ 的长.14.(10分)如图1-2-1-18所示,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是1111.B C C D 的中点。

立体几何常见结论

立体几何常见结论

立体几常见结论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 ,推出点在面),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无公共点[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⑥在同一平面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一点的直线和平面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 ●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的射影是一条直线.(×)]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立体几何常见结论

立体几何常见结论

立体几何常见结论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

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

(×)(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
1.2.1平面旳基本性质 与推论
一、复习回忆
点A在直线l上 点A在直线l外 点A在平面 内 点A在平面 外
直线l在平面 内
直线l在平面 外
A

l
A●
l
A ●
●A
l
l
l
Al Al
A A
l
l
二.引领探究
文字语言:公理1 假如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种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全部旳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图像语言:
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1)、4条直线 全共面时
(2)、有3条直线 共面时
(3)、每2条直线 都拟定一平面时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旳两条 拟定平面,能够拟定1、4、6个。
四.课堂小结
• 三点共线问题:公共点在公共直线上 • 共面问题:找平行直线或相交直线 • 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然后证交
M
当堂检测
(3)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旳两条拟定 一种平面,能够拟定旳平面数是_______;
(4)四条直线过同一点,过每两条直线作一种 平面,则能够作_____________个不同旳 平面 .
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1)、3条直线共面时 (2)、每2条直线拟定一平面时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旳两条拟定 平面,能够拟定1、3个。
使A , B , C
作用:拟定平面旳根据.
A•
B
C


公理2旳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旳 一点,有且只有一种平面 .
•A
C•
B•
•A


B
C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一种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知识梳理 一)平面1.特征:①无限延展 ②平的(没有厚度) ,平面是抽象出来的,只能描述,如平静的湖面,不能定义.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2.表示: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α,平面AC 等.3.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1)一个平面: 当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 ,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1(1).(2)直线与平面相交,如图1(2)、(3),:(3)两个相交平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先定位,后交线,邻边依次添,若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应把被遮住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如图2).4.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b A =a βαB AβBAαβBAααβa图 2A(1aα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α a α=∅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 aAα a A α=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l αβ=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点可看成元素,直线和平面可看成集合,符号“∈”只能用于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关系,“⊂”和“ ”的符号只能用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几何语言. 例1、将下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1)A α∈,B β∈,A l ∈,B l ∈; (2)a α⊂,b β⊂,//a c ,b c p =,c αβ=.说明:画图的顺序:先画大件(平面),再画小件(点、线). 例2、将下列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1)点A 在平面α内,但不在平面β内; (2)直线a 经过平面α外一点M ;(3)直线l 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即平面α和β相交于直线l .)例3、在平面α内有,,A O B 三点,在平面β内有,,B O C 三点,试画出它们的图形.二)三条公理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归纳成三条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BA α应用: ①判定直线在平面内;②判定点在平面内.模式:a A A a αα⊂⎧⇒∈⎨∈⎩.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指出:今后所说的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不同的平面(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实例:(1)门:两个合页,一把锁;(2)摄像机的三角支架;(3)自行车的撑脚. 例4、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A ∈L ,B ∈L=>L α A ∈α,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二、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异面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异面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这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这个定理是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理论依据。

LA· αCB ·A· αP ·αLβ共面直线5 注意点:(1)直线所成的角θ∈(0, ]。

(2)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3)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4)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三、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a α a∩α=A a∥α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020届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8章 8.3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2020届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8章  8.3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8.3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1)平面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基本性质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基本性质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2)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2)判断两直线异面:与一平面相交于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不经过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三种情况.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概念方法微思考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吗?提示不一定.因为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或相交.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2)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过A点的任意一条直线.(×)(3)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4)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5)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6)若a,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且a⊂α,b⊂β,则a,b是异面直线.(×)题组二教材改编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1C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A.30°B.45°C.60°D.90°答案 C解析连接B1D1,D1C,则B1D1∥EF,故∠D1B1C即为所求的角.又B1D1=B1C=D1C,∴△B1D1C为等边三角形,∴∠D1B1C=60°.3.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棱AB,BC,CD,DA的中点,则(1)当AC,BD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FGH为菱形;(2)当AC,BD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答案(1)AC=BD(2)AC=BD且AC⊥BD解析 (1)∵四边形EFGH 为菱形, ∴EF =EH ,∴AC =BD .(2)∵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EF =EH 且EF ⊥EH , ∵EF ∥AC ,EH ∥BD ,且EF =12AC ,EH =12BD ,∴AC =BD 且AC ⊥BD . 题组三 易错自纠4.α是一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A 是一个点,若m ⊄α,n ⊂α,且A ∈m ,A ∈α,则m ,n 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 ) A .垂直 B .相交 C .异面 D .平行答案 D解析 依题意,m ∩α=A ,n ⊂α,∴m 与n 可能异面、相交(垂直是相交的特例),一定不平行.5.如图,α∩β=l ,A ,B ∈α,C ∈β,且C ∉l ,直线AB ∩l =M ,过A ,B ,C 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 )A .点AB .点BC .点C 但不过点MD .点C 和点M 答案 D解析 ∵AB ⊂γ,M ∈AB ,∴M ∈γ. 又α∩β=l ,M ∈l ,∴M ∈β.根据公理3可知,M 在γ与β的交线上.同理可知,点C也在γ与β的交线上.6.如图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EF,GH在原正方体中互为异面的对数为______.答案 3解析平面图形的翻折应注意翻折前后相对位置的变化,则AB,CD,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显然AB与CD,EF与GH,AB与GH都是异面直线,而AB与EF相交,CD与GH 相交,CD与EF平行.故互为异面的直线有且只有3对.题型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和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CD1,A1B.∵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BA1.又A1B∥D1C,∴EF∥CD1,∴E,C,D1,F四点共面.(2)∵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如图所示.则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思维升华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1)证明共面的方法:①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②证两平面重合.(2)证明共线的方法:①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②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直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跟踪训练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1)求证:E,F,G,H四点共面;(2)设EG与FH交于点P,求证:P,A,C三点共线.证明(1)∵E,F分别为AB,AD的中点,∴EF∥BD.∵在△BCD中,BGGC=DHHC=12,∴GH∥BD,∴EF∥GH.∴E,F,G,H四点共面.(2)∵EG∩FH=P,P∈EG,EG⊂平面ABC,∴P∈平面ABC.同理P∈平面ADC.∴P为平面ABC与平面ADC的公共点.又平面ABC∩平面ADC=AC,∴P∈AC,∴P,A,C三点共线.题型二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 (1)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答案 D解析由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可知l1与l2不平行,故l1,l2中至少有一条与l相交.故选D.(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A1D,AC上,且A1E=2ED,CF =2F A,则EF与BD1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但不垂直B.相交且垂直C.异面D.平行答案 D解析连接D1E并延长,与AD交于点M,由A1E=2ED,可得M为AD的中点,连接BF并延长,交AD于点N,因为CF=2F A,可得N为AD的中点,所以M,N重合,所以EF和BD1共面,且MEED1=12,MFBF=12,所以MEED1=MFBF,所以EF∥BD1.思维升华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跟踪训练2 (1)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若直线a和直线b相交,则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直线a和直线b可能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选A.(2)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序号都填上)答案③④解析因为点A在平面CDD1C1外,点M在平面CDD1C1内,直线CC1在平面CDD1C1内,CC1不过点M,所以AM与CC1是异面直线,故①错;取DD1中点E,连接AE,则BN∥AE,但AE与AM相交,故②错;因为B1与BN都在平面BCC1B1内,M在平面BCC1B1外,BN 不过点B1,所以BN与MB1是异面直线,故③正确;同理④正确,故填③④.题型三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2019·盘锦模拟)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2,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5B.25 C.35 D.45答案 D解析 连接BC 1,易证BC 1∥AD 1,则∠A 1BC 1即为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连接A 1C 1,由AB =1,AA 1=2,易得A 1C 1=2,A 1B =BC 1=5,故cos ∠A 1BC 1=A 1B 2+BC 21-A 1C 212×A 1B ×BC 1=45,即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引申探究将上例条件“AA 1=2AB =2”改为“AB =1,若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10”,试求AA 1AB的值.解 设AA 1AB =t (t >0),则AA 1=tAB .∵AB =1,∴AA 1=t .∵A 1C 1=2,A 1B =t 2+1=BC 1,∴cos ∠A 1BC 1=A 1B 2+BC 21-A 1C 212×A 1B ×BC 1=t 2+1+t 2+1-22×t 2+1×t 2+1=910. ∴t =3,即AA 1AB=3.思维升华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个步骤 (1)一作: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二证: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所作的角.跟踪训练3 (2018·全国Ⅱ)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22 B.32 C.52 D.72答案 C解析 如图,因为AB ∥CD , 所以AE 与CD 所成角为∠EAB .在Rt △ABE 中,设AB =2, 则BE =5,则tan ∠EAB =BE AB =52,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52.立体几何中的线面位置关系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例 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梯形,BC ∥AD 且BC =12AD ,BE ∥F A 且BE =12F A ,G ,H 分别为F A ,FD 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1)证明 由已知FG =GA ,FH =HD , 可得GH ∥AD 且GH =12AD .又BC ∥AD 且BC =12AD ,∴GH ∥BC 且GH =BC , ∴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解 ∵BE ∥AF 且BE =12AF ,G 为F A 的中点,∴BE ∥FG 且BE =FG ,∴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BG . 由(1)知BG ∥CH .∴EF ∥CH ,∴EF 与CH 共面. 又D ∈FH ,∴C ,D ,F ,E 四点共面.素养提升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中有很多的不同,借助确定的几何模型,利用直观想象讨论点线面关系在平面和空间中的差异.1.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它们最多可确定的平面个数为()A.4 B.3C.2 D.1答案 A解析首尾相连的四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确定一个平面,所以最多可以确定四个平面.2.a,b,c是两两不同的三条直线,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A.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B.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C.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D.若a⊥b,b⊥c,则a∥c答案 C解析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若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若a⊥b,b⊥c,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知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l,A∈α,B∈α,AB∩l=D,C∈β,C∉l,则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是()A.直线ACB.直线ABC.直线CDD.直线BC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D∈l,l⊂β,所以D∈β,又因为D∈AB,所以D∈平面ABC,所以点D在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上.又因为C∈平面ABC,C∈β,所以点C在平面β与平面ABC的交线上,所以平面ABC∩平面β=CD.4.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长方体,O是B1D1的中点,直线A1C交平面AB1D1于点M,则下列结论正确是()A.A,M,O三点共线B.A,M,O,A1不共面C.A,M,C,O不共面D.B,B1,O,M共面答案 A解析连接A1C1,AC,则A1C1∥AC,∴A1,C1,A,C四点共面,∴A1C⊂平面ACC1A1,∵M∈A1C,∴M∈平面ACC1A1,又M∈平面AB1D1,∴M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B1D1的交线上,同理A,O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B1D1的交线上.∴A,M,O三点共线.5.(2017·全国Ⅱ)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32 B.155 C.105 D.33答案 C解析将直三棱柱ABC-A1B1C1补形为直四棱柱ABCD-A1B1C1D1,如图①所示,连接AD1,B1D1,BD.图①由题意知∠ABC =120°,AB =2,BC =CC 1=1, 所以AD 1=BC 1=2,AB 1=5,∠DAB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BD 2=AB 2+AD 2-2×AB ×AD ×cos ∠DAB =22+12-2×2×1×cos 60°=3,所以BD =3,所以B 1D 1= 3. 又AB 1与AD 1所成的角即为AB 1与BC 1所成的角θ,所以cos θ=AB 21+AD 21-B 1D 212×AB 1×AD 1=5+2-32×5×2=105.故选C.6.正方体AC 1中,与面ABCD 的对角线AC 异面的棱有________条. 答案 6解析 如图,在正方体AC 1中,与面ABCD 的对角线AC 异面的棱有BB 1,DD 1,A 1B 1,A 1D 1,D 1C 1,B 1C 1,共6条.7.(2019·东北三省三校模拟)若直线l ⊥平面β,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l ∥α或l ⊂α解析 ∵直线l ⊥平面β,平面α⊥平面β, ∴直线l ∥平面α,或者直线l ⊂平面α.8.在三棱锥S -ABC 中,G 1,G 2分别是△SAB 和△SAC 的重心,则直线G 1G 2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平行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SG 1并延长交AB 于M ,连接SG 2并延长交AC 于N ,连接MN .由题意知SM 为△SAB 的中线,且SG 1=23SM ,SN 为△SAC 的中线,且SG 2=23SN ,∴在△SMN 中,SG 1SM =SG 2SN,∴G1G2∥MN,易知MN是△ABC的中位线,∴MN∥BC,∴G1G2∥BC.9.如图,已知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取圆柱下底面弧AB的另一中点D,连接C1D,AD,因为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所以AD∥BC,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的角,因为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所以C1D垂直于圆柱下底面,所以C1D⊥AD.因为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所以C1D=2AD,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所以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10.如图是正四面体的平面展开图,G,H,M,N分别为DE,BE,EF,EC的中点,在这个正四面体中,①GH与EF平行;②BD与MN为异面直线;③GH与MN成60°角;④DE与MN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还原成正四面体A-DEF,其中H与N重合,A,B,C三点重合.易知GH与EF异面,BD与MN异面.连接GM,∵△GMH为等边三角形,∴GH与MN成60°角,易证DE⊥AF,又MN∥AF,∴MN⊥DE.因此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②③④.11.如图所示,A是△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1)求证: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若AC⊥BD,AC=BD,求EF与BD所成的角.(1)证明假设EF与BD不是异面直线,则EF与BD共面,从而DF与BE共面,即AD与BC共面,所以A,B,C,D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是△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解取CD的中点G,连接EG,FG,则AC∥FG,EG∥BD,所以相交直线EF与EG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与BD所成的角.又因为AC ⊥BD ,则FG ⊥EG . 在Rt △EGF 中,由EG =FG =12AC ,求得∠FEG =45°, 即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为45°.1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D 是PC 的中点.已知∠BAC =π2,AB =2,AC =23,P A =2.求:(1)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S △ABC =12×2×23=23,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V =13S △ABC ·P A =13×23×2=433. (2)如图,取PB 的中点E ,连接DE ,AE ,则ED ∥BC ,所以∠ADE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的角.在△ADE 中,DE =2,AE =2,AD =2, cos ∠ADE =AD 2+DE 2-AE 22×AD ×DE =22+22-22×2×2=34.故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13.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平面ABCD =m ,α∩平面AB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32 B.22 C.33 D.13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设平面CB 1D 1∩平面ABCD =m 1,∵α∥平面CB 1D 1,则m 1∥m , 又∵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 平面CB 1D 1∩平面A 1B 1C 1D 1 =B 1D 1,∴B 1D 1∥m 1, ∴B 1D 1∥m ,同理可得CD 1∥n .故m ,n 所成角的大小与B 1D 1,CD 1所成角的大小相等,即∠CD 1B 1的大小. 又∵B 1C =B 1D 1=CD 1(均为面对角线), ∴∠CD 1B 1=π3,得sin ∠CD 1B 1=32,故选A. 14.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AB ⊥EF ;②AB 与CM 所成的角为60°;③EF 与MN 是异面直线;④MN ∥CD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如图,①AB⊥EF,正确;②显然AB∥CM,所以不正确;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所以正确;④MN与CD异面,并且垂直,所以不正确,则正确的是①③.15.如图,正方形ACDE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C=BC=4,∠ACB =90°,F,G分别是线段AE,BC的中点,则AD与G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36解析 取DE 的中点H ,连接HF ,GH .由题设,HF ∥AD 且HF =12AD ,∴∠GFH 为异面直线AD 与G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GHF 中,可求HF =22, GF =GH =26,∴cos ∠GFH =HF 2+GF 2-GH 22×HF ×GF=(22)2+(26)2-(26)22×22×26=36.16.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A 1A ⊥底面ABC ,点E ,F 分别是棱CC 1,BB 1上的点,点M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EC =2FB =2.(1)当点M 在何位置时,BM ∥平面AEF?(2)若BM ∥平面AEF ,判断BM 与EF 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BM 与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 (1)方法一 如图所示,取AE 的中点O ,连接OF ,过点O 作OM ⊥AC 于点M .因为EC ⊥AC ,OM ,EC ⊂平面ACC 1A 1, 所以OM ∥EC .又因为EC =2FB =2,EC ∥FB , 所以OM ∥FB 且OM =12EC =FB ,所以四边形OMBF 为矩形,BM ∥OF . 因为OF ⊂平面AEF ,BM ⊄平面AEF , 故BM ∥平面AEF ,此时点M 为AC 的中点.方法二 如图所示,取EC 的中点P ,AC 的中点Q ,连接PQ ,PB ,BQ .因为EC =2FB =2,所以PE ∥BF 且PE =BF ,所以PB ∥EF ,PQ ∥AE ,又AE ,EF ⊂平面AEF ,PQ ,PB ⊄平面AEF ,所以PQ ∥平面AFE ,PB ∥平面AEF ,因为PB ∩PQ =P ,PB ,PQ ⊂平面PBQ ,所以平面PBQ ∥平面AEF .又因为BQ ⊂平面PBQ ,所以BQ ∥平面AEF .故点Q 即为所求的点M ,此时点M 为AC 的中点.(2)由(1)知,BM 与EF 异面,∠OFE (或∠MBP )就是异面直线BM 与E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易求AF =EF =5,MB =OF =3,OF ⊥AE ,所以cos ∠OFE =OF EF =35=155, 所以BM 与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55.。

平面基本性质与推论

平面基本性质与推论

符号语言表述:X ■「二1 J匚二二]''■二人二匚厂r②内容剖析:公理1的内容反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条件“线上两点在平面内”是公理的必须条件,结论“线上所有点都在面内”。

这个结论阐述两个观点,一是整个直线在平面内,二是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内。

③公理<1)的作用:既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点是否在平面内,又可用直线检验平面。

<2)关于公理2①公理2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文字语言表述: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表述:如图2所示符号语言表述:A B 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使②内容剖析:公理2的条件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结论是“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条件中的“三点”是条件的骨干,不会被忽视,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一附加条件则易被遗忘,如舍之,结论就不成立了,因此绝对不能遗忘.同时还应认识到经过一点、两点或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有无数个平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不一定有平面,因此要充分重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这一条件的重要性。

公理2中的“有且只有一个”含义要准确理解。

这里的“有”是说图形存在。

“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本公理强调的是存在和惟一两个方面。

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的使用,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替代“有且只有一个”,否则就没有表达存在性。

“确定一个平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的同义词,也是指存在性和惟一性这两方面的,这个术语今后也会常常出现,要理解好。

③公理2的作用:作用一是确定平面;作用二是可用其证明点、线共面问题。

<3)关于公理3①公理3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语言表述:如图3所示符号语言表述:[上■- - < r-i. -i-■:-②公理3的剖析:公理3的内容反映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2的条件简言之是“两面共一点”,结论是“两面共一线,且过这一点,线惟一”。

高一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高一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A
α
B
C
共面
证明: 证明: ∵ 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 、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公理3) 公理 ∴过A、B、C三点可以确定平面 α (公理 、 、 三点可以确定平面 公理1) 公理 ∈ ∵ A∈α , B∈α ∴AB ⊂ α (公理 ∈ 同理 BC ⊂ α , AC ⊂ α ∴AB、AC、BC共面 、 、 共面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 交线。 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公理2的作用有二:
判定两个平面相交, 一 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即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 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 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 判定点在直线上, 二 是判定点在直线上,即点若是某两个平面的公 共点,那么这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共点,那么这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三.两平面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就是它们的交线 两平面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就是它们的交线
四.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 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 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记为: 点A在直线a上: 记为:A∈a 在直线a 记为: 点B不在直线a上: 记为:B∈a 不在直线a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记为: 点A在平面α内: 记为:A∈α 在平面α 记为 点B不在平面α上记为:B∈ α 不在平面α 记为: :
β
A
直线a // b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 使得a ⊂ β,b ⊂ β .
思考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思考2:四条相交于同一点的直线a,b,c,d并且任意三 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有它们中的两条来确定平面, 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3课时 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共面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 ⎛⎦⎥⎤0,π2.(3)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在平面内三种情况.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3)若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α.(×)(4)若直线a∥α,P∈α,则过点P且平行于a的直线有无数条.(×)(5)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6)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7)设l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α,l∥β,则α∥β.(×)(8)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能把空间分成四个部分.(×)(9)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A点,记作α∩β=A.(×)(10)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考点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例1](1)有下列命题: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 D.3解析:对于①,三点可能在一直线上,故①错误;②正确;对于③,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如空间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三个平面,故③正确;对于④,没有强调三点不共线,则两平面也可能相交,故④错误.答案:C(2)过同一点的4条直线中,任意3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这四条直线确定平面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这4条直线中的每两条都确定一个平面,因此,共可确定6个平面.答案:6[方法引航]空间平面的构成,可由点,可由线,也可由点和线;面与面的公共点在面的交线上.1.如图是正方体或四面体,P ,Q ,R ,S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这四个点不共面的一个是( )解析:选D.A ,B ,C 图中四点一定共面,D 中四点不共面.2.(2017·江西七校联考)已知直线a 和平面α,β,α∩β=l ,a ⊄α,a ⊄β,且a 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 和c ,则直线b 和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或平行 B .相交或异面 C .平行或异面 D .相交、平行或异面解析:选D.依题意,直线b 和c 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选D.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例2] (1)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AD 上的点,且AE ∶EB =AF ∶FD =1∶4,又H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则( ) A .BD ∥平面EFG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B .EF ∥平面BCD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 C .HG ∥平面ABD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D .EH ∥平面ADC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解析:如图,由题意得, EF ∥BD ,且EF =15BD . HG ∥BD ,且HG =12BD .∴EF ∥HG ,且EF ≠HG ,又HG ⊂面BCD , ∴EF ∥平面BCD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B(2)(2016·高考全国丙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 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①证明MN ∥平面P AB ; ②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解:①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 =12BC =2. 又AD ∥BC ,故TN 綊AM ,故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 因为AT ⊂平面P AB ,MN ⊄平面P AB ,所以MN ∥平面P AB .②因为P 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 A .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 由AB =AC =3得AE ⊥BC ,AE =AB 2-BE 2= 5.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 故S △BCM =12×4×5=2 5.所以四面体N -BCM 的体积V N -BCM=13·S △BCM ·P A 2=453. [方法引航]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 ∥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a ∥α⇒a ∥β).1.过三棱柱ABC -A 1B 1C 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条.解析:如图,E 、F 、G 、H 分别是A 1C 1、B 1C 1、BC 、AC 的中点,则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有EF ,GH ,FG ,EH ,EG ,FH 共6条.答案:6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 =BC =12AD ,E ,F ,H 分别为线段AD ,PC ,CD 的中点,AC 与BE 交于O 点,G 是线段OF 上一点.(1)求证:AP ∥平面BEF ; (2)求证:GH ∥平面P AD .证明:(1)连接EC,∵AD∥BC,BC=12AD,∴BC綊AE,∴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又∵F是PC的中点,∴FO∥AP,FO⊂平面BEF,AP⊄平面BEF,∴AP∥平面BEF.(2)连接FH,OH,∵F,H分别是PC,CD的中点,∴FH∥PD,∴FH∥平面P AD.又∵O是BE的中点,H是CD的中点,∴OH∥AD,∴OH∥平面P AD.又FH∩OH=H,∴平面OHF∥平面P AD.又∵GH⊂平面OHF,∴GH∥平面P AD.考点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3](1)(2017·山东济南模拟)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解析:若α∩β=l,a∥l,a⊄α,a⊄β,则a∥α,a∥β,故排除A.若α∩β=l,a⊂α,a∥l,则a∥β,故排除B.若α∩β=l,a⊂α,a∥l,b⊂β,b∥l,则a∥β,b∥α,故排除C.故选D.答案:D(2)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①B,C,H,G四点共面;②平面EF A1∥平面BCHG.证明:①∵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又∵B1C1∥BC,∴GH∥BC,∴B,C,H,G四点共面.②∵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A1G綊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A1E∥平面BCHG.∵A1E∩EF=E,∴平面EF A1∥平面BCHG.[方法引航] 1.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即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不常用).(2)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4)利用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即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2.面面平行的性质由面面平行,可得出线面平行,也可得出线线平行,但必须是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1.将本例(2)中条件改为已知H为A1C1的中点,过BC和H点的平面与A1B1交于点G,求证G为A1B1的中点.证明:因为在三棱柱中,面A1B1C1∥面ABC.面A1B1C1∩面BCHG=HG,面ABC∩面BCHG=BC,∴GH∥BC(面面平行性质)BC ∥B1C1.∴GH∥B1C1,H为A1C1的中点,∴G为A1B1的中点.2.在本例(2)条件下,若D1,D分别为B1C1,BC的中点,求证:(1)平面A1BD1∥平面AC1D.(2)若点N∈AD,求证:C1N始终平行面A1BD1.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A1C交AC1于点M,∵四边形A1ACC1是平行四边形,∴M是A1C的中点,连接MD,∵D为BC的中点,∴A1B∥DM.∵A1B⊂平面A1BD1,DM⊄平面A1BD1,∴DM∥平面A1BD1.又由三棱柱的性质知,D1C1綊BD,∴四边形BDC1D1为平行四边形,∴DC1∥BD1. 又DC1⊄平面A1BD1,BD1⊂平面A1BD1,∴DC1∥平面A1BD1,又∵DC1∩DM=D,DC1,DM⊂平面AC1D,∴平面A1BD1∥平面AC1D.(2)由(1)可知,平面A1BD1∥平面AC1D.∵N∈AD,∴C1N⊂面AC1D.∴C1N∥面A1BD1.[方法探究]空间平行的转化与探索[典例](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为菱形,平面AA1C1C⊥平面ABCD.(1)证明:平面AB1C∥平面DA1C1;(2)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棱柱ABCD-A1B1C1D1的性质,知AB1∥DC1,A1D∥B1C,AB1∩B1C =B1,A1D∩DC1=D,∴平面AB1C∥平面DA1C1.(2)存在这样的点P满足题意.如图,在C1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C1C=CP,连接BP,∵B1B綊CC1∴BB1綊CP,∴四边形BB1CP为平行四边形,∴BP∥B1C,∵A1D∥B1C,∴BP∥A1D.又∵A1D⊂平面DA1C1,BP⊄平面DA1C1,∴BP∥平面DA1C1.[思维程序](1)线∥线⇒面∥面;棱柱性质⇒面的对角线平行⇒面∥面.(2)先找点P,再证明平行;平行四边形性质⇒BP∥B1C∥A1D.[高考真题体验]1.(2016·高考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AC 是下底面圆O 的直径,EF 是上底面圆O ′的直径,FB 是圆台的一条母线.(1)已知G ,H 分别为EC ,FB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ABC ; (2)已知EF =FB =12AC =23,AB =BC .求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 解:(1)证明:设FC 中点为I ,连接GI ,HI在△CEF 中,因为点G 是CE 的中点,所以GI ∥EF . 又EF ∥OB ,所以GI ∥OB .在△CFB 中,因为H 是FB 的中点,所以HI ∥BC . 又HI ∩GI =I ,所以平面GHI ∥平面ABC . 因为GH ⊂平面GHI ,所以GH ∥平面ABC . (2)连接OO ′,则OO ′⊥平面ABC .又AB =BC ,且AC 是圆O 的直径,所以BO ⊥AC .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B (0,23,0),C (-23,0,0), 所以BC→=(-23,-23,0), 过点F 作FM 垂直OB 于点M . 所以FM =FB 2-BM 2=3,可得F (0,3,3).故BF→=(0,-3,3).设m =(x ,y ,z )是平面BCF 的法向量. 由⎩⎨⎧m ·BC →=0,m ·BF →=0,可得⎩⎪⎨⎪⎧-23x -23y =0,-3y +3z =0.可得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m =⎝ ⎛⎭⎪⎫-1,1,33.因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0,0,1). 所以cos 〈m ,n 〉=m ·n |m |·|n |=77. 所以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为77.2.(2016·高考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 是AC 的中点,EF ∥DB .(1)已知AB=BC,AE=EC.求证:AC⊥FB;(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证明:(1)因为EF∥DB,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如图①所示连接DE.因为AE=EC,D为AC的中点,所以DE⊥AC.同理可得BD⊥AC.又BD∩DE=D,所以AC⊥平面BDEF,因为FB⊂平面BDEF,所以AC⊥FB.图①(2)如图②,设FC的中点为I,连接GI,HI.在△CEF中,因为G是CE的中点,所以GI∥EF.又EF∥DB,所以GI∥DB.在△CFB中,因为H是FB的中点,所以HI∥BC,又HI∩GI=I,所以平面GHI∥平面ABC.因为GH⊂平面GHI,所以GH∥平面ABC.图②3.(2014·高考陕西卷)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平行于棱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AB,BD,DC,CA于点E,F,G,H.(1)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2)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证明:(1)由该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BD⊥DC,BD⊥AD,AD⊥DC,BD=CD =2,AD=1,∴AD⊥平面BDC,∴四面体的体积V=13×12×2×2×1=23.(2)∵BC∥平面EFGH,平面EFGH∩平面BDC=FG,平面EFGH∩平面ABC=EH,∴BC∥FG,BC∥EH,∴FG∥EH.同理EF∥AD,HG∥AD,∴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AD⊥平面BDC,∴AD⊥BC,∴EF⊥FG,∴四边形EFGH是矩形.课时规范训练A组基础演练1.若直线m⊂平面α,则条件甲:“直线l∥α”是条件乙:“l∥m”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2.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B.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C.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解析:选A.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α内既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也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异面且垂直,所以A不正确,B、D正确.又夹在相互平行的线与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所以C正确.3.已知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a∥b,b⊂α,则a∥αB.a,b⊂α,a∥β,b∥β,则α∥βC.a⊥α,b∥α,则a⊥bD.当a⊂α,且b⊄α时,若b∥α,则a∥b解析:选C.A选项是易错项,由a∥b,b⊂α,也可能推出a⊂α;B中的直线a,b不一定相交,平面α,β也可能相交;C正确;D中的直线a,b也可能异面.4.已知直线a,b,平面α,则以下三个命题:①若a∥b,b⊂α,则a∥α;②若a∥b,a∥α,则b∥α;③若a∥α,b∥α,则a∥b.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1C.2 D.3解析:选A.对于①,若a∥b,b⊂α,则应有a∥α或a⊂α,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b,a∥α,则应有b∥α或b⊂α,因此②不正确;对于③,若a∥α,b∥α,则应有a∥b或a与b相交或a与b异面,因此③是假命题.综上,在空间中,以上三个命题都是假命题.5.已知直线a与平面α、β,α∥β,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解析:选D.设直线a和点B所确定的平面为γ,则α∩γ=a,记β∩γ=b,∵α∥β,∴a∥b,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b与a平行.6.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M、N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1B1、B1C1的中点,P是上底面的棱AD上的一点,AP=a3,过P、M、N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Q在CD上,则PQ=________.解析:∵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 ∴MN ∥PQ .∵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 AP =a 3,∴CQ =a 3,从而DP =DQ =2a 3,∴PQ =223a . 答案:223a7.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点P 的直线m 与α、β分别交于A 、C ,过点P 的直线n 与α、β分别交于B 、D 且P 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如图两种情况:可求出BD 的长分别为245或24. 答案:24或2458.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DD 1的中点,设Q 是CC 1上的点,则点Q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平面D 1BQ ∥平面P AO . 解析:假设Q 为CC 1的中点,因为P 为DD 1的中点,所以QB ∥P A .连接DB ,因为P ,O 分别为DD 1,DB 的中点,所以D 1B ∥PO ,又D 1B ⊄平面P AO ,QB ⊄平面P AO ,所以D 1B ∥平面P AO ,QB ∥平面P AO ,又D 1B ∩QB =B ,∴平面D 1BQ ∥平面P AO ,故Q 满足Q 为CC 1的中点时,有平面D 1BQ ∥平面P AO . 答案:Q 为CC 1的中点9.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求证:(1)EG∥平面BB1D1D;(2)平面BDF∥平面B1D1H.证明:(1)取B1D1的中点O,连接GO,OB,易证四边形BEGO为平行四边形,故OB∥GE,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EG∥平面BB1D1D.(2)由题意可知BD∥B1D1.如图,连接HB、D1F,易证四边形HBFD1是平行四边形,故HD1∥BF.又B1D1∩HD1=D1,BD∩BF=B,所以平面BDF∥平面B1D1H.10.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E在线段B1C1上,B1E=3EC1,试探究:在AC上是否存在点F,满足EF∥平面A1ABB1?若存在,请指出点F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法一:当AF=3FC时,FE∥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在平面A1B1C1内过点E作EG∥A1C1交A1B1于点G,连接AG.,∵B1E=3EC1,∴EG=34A1C1又AF∥A1C1且AF=3,4A1C1∴AF∥EG且AF=EG,∴四边形AFEG为平行四边形,∴EF∥AG,又EF⊄平面A1ABB1,AG⊂平面A1ABB1,∴EF∥平面A1ABB1.法二:当AF=3FC时,FE∥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在平面BCC1B1内过点E作EG∥BB1交BC于点G,∵EG∥BB1,EG⊄平面A1ABB1,BB1⊂平面A1ABB1,∴EG∥平面A1ABB1,∵B1E=3EC1,∴BG=3GC,∴FG∥AB,又AB⊂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又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A1ABB1.∵EF⊂平面EFG,∴EF∥平面A1ABB1.B组能力突破1.如图,L,M,N分别为正方体对应棱的中点,则平面LMN与平面PQR的位置关系是()A.垂直B.相交不垂直C.平行D.重合解析:选C.如图,分别取另三条棱的中点A,B,C将平面LMN延展为平面正六边形AMBNCL,因为PQ∥AL,PR∥AM,且PQ与PR相交,AL与AM相交,所以平面PQR∥平面AMBNCL,即平面LMN∥平面PQR.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1B1,CD,B1C1的中点,则正确的命题是()A.AE⊥CGB.AE与CG是异面直线C.四边形AEC1F是正方形D.AE∥平面BC1F解析:选D.由正方体的几何特征知,AE与平面BCC1B1不垂直,则AE⊥CG不成立;由于EG ∥A 1C 1∥AC ,故A 、E 、G 、C 四点共面,所以AE 与CG 是异面直线错误;在四边形AEC 1F 中,AE =EC 1=C 1F =AF ,但AF 与AE 不垂直,故四边形AEC 1F 是正方形错误;由于AE ∥C 1F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E ∥平面BC 1F .3.设l ,m ,n 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l ,且m ⊥α,则l ⊥α;②若m ∥l ,且m ∥α,则l ∥α;③若α∩β=l ,β∩γ=m ,γ∩α=n ,则l ∥m ∥n ;④若α∩β=m ,β∩γ=l ,γ∩α=n ,且n ∥β,则l ∥m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选B.易知①正确;②错误,l 与α的具体关系不能确定;③错误,以墙角为例即可说明,④正确,可以以三棱柱为例证明.4.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棱AC 、BD 的长分别为5和4,则平行于两条对棱的截面四边形EFGH 在平移过程中,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DH DA =GH AC =k ,∴AH DA =EH BD =1-k ,∴GH =5k ,EH =4(1-k ),∴周长=8+2k .又∵0<k <1,∴周长的取值范围为(8,10).答案:(8,10)5.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1)求证:BE=DE;(2)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BN∥面DEC,并说明理由.证明:(1)取BD的中点O,连接CO,EO.由于CB=CD,所以CO⊥BD,又EC⊥BD,EC∩CO=C,CO,EC⊂平面EOC,所以BD⊥平面EOC,因此BD⊥EO,又O为BD的中点,所以BE=DE.(2)法一:取AB的中点N,连接DM,DN,MN,因为M是AE的中点,所以MN∥BE.又MN⊄平面BEC,BE⊂平面BEC,所以MN∥平面BEC.又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DN=30°,又CB=CD,∠BCD=120°,因此∠CBD=30°,所以∠BDN=∠CBD,所以DN∥BC. 又DN⊄平面BEC,BC⊂平面BEC,所以DN∥平面BEC.又MN∩DN=N,故平面DMN∥平面BEC,又DM⊂平面DMN,所以DM∥平面BEC.法二:延长AD,BC交于点F,连接EF.因为CB=CD,∠BCD=120°,所以∠CBD=30°.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AD=∠ABD=60°,所以∠ABC=90°,因此∠AFB=30°,所以AB=12AF.又AB=AD,所以D为线段AF的中点.连接DM,由于点M是线段AE的中点,因此DM∥EF.又DM⊄平面BEC,EF⊂平面BEC,所以DM∥平面BEC.(3)存在点N为AD的中点取AD的中点N,连接BN,O为BD的中点由(2)可知∠DCO=60°,∴∠BDC=30°,又∵DBN=30°,∴BN∥DC.DC⊂面DEC,∴BN∥面DEC.。

平面的基本性质共点共线共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共点共线共面

“共点”、“共线”、 “共面” 问题 1、理论依据:
(1)公理1: 判断或证明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 (2)公理2: 判定两平面相交 (“点共线”,“线共 点”) (3)公理3, 推论 1、2、3: 确定平面 证点、线共面的依据, 也是作辅助面的依据 2、反证法
点共面、线共面、三点共线、三线共点 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两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若其中两
条相交于一点,证明第三条交线也过这一点.
证法:先证两条交线交于一点,再证第三条直线也过改点
已知:如图1-26,α∩β=a,β∩γ=b,α∩γ=c,b∩c =p. 求证:p∈a. 证明:∵b∩c=p, ∴p∈b. ∵β∩γ=b, ∴p∈β. 同理,p∈α. 又∵α∩β=a, ∴个。
2个平面分空间有两种情况:
(1)两平面没有公共点时
(2)两平面有公共点时
两个平面把空间分成3或4个部分。
3个平面 个平面把空间分成4,6,7或8个部分。
( 1)
( 2)
( 3)
( 4)
( 5)
求证:直线AB和CD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A
反证法
D B C
小结
1、要证“点共面” 、“线共面”可 先由部分点、直线确定一平面,在证 其余点、直线也在此平面内, 即纳入法 2、反证法的应用的意识
1.空间四点A、B、C、D共面但不共线,则下列 结论成立的是( ) A.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 B.四点中有三点不共线. C.AB、BC、CD、DA四条直线中总有两条 平行. D.直线AB与CD必相交.
例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
是AB,BC的中点,G,H分别在CD,AD上,且 DG:DC=DH:DA=1:m(m>2) 求证:直线EH与FG,BD相交于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确定平面的依据.
A•
B
C


•A


CB
•A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公理2的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 的
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 推面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
引领探究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F
D
P
H
所以P BD,
G
即B, D, P三点共线
C
三.当堂检测
(1)两个平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 D )
(A)0 (B)1 (C)2 (D)0或无数
(2)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它们交线的条数……( B )
(A)最多4条最少3条 (B)最多3条最少1条 (C)最多3条最少2条 (D)最多2条最少1条
(4)四条直线过同一点,过每两条直线作一个 平面,则可以作_____________个不同的 平面 .
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1)、3条直线共面时 (2)、每2条直线确定一平面时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确定 平面,可以确定1、3个。
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
(1)、4条直线 全共面时
(2)、有3条直线 共面时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与推论
一、复习回顾
点A在直线l上 点A在直线l外
点A在平面 内 点A在平面 外
A

l
A●
l
A ●
●A
直线l在平面 内
l
直线l在平面 外
ll
Al Al
A A
l
l
二.引领探究
文字语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言: 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l
P
P( ) l,且Pl
作用: ① 判断两个平面相交; ② 判断点在直线上.
练习.如图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
AB,AD,BC,DC上的点,已知EF,GH的延长
线交与点P。
求证:P,B,D三点共线
A
证明:因为EF GH P,
E
且EF 平面ABD,GH 平面BCD 所以P(平面ABD 平面BCD) B 又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BD
图像语言:
l
A
B
符号语 言:作用:
A,B 直线 AB
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练习. 已知直线AB、AC 都在平面 内, 求证:BC也在平面 内.
证明:AB , AC B ,C BC
引领探究
公理2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
A
C
A, B,C三点不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A, B,C
例.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 于点O,AC交BD于点M,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 (1) C1,O,M三点共线; (2)E,C,D1,F四点共面; (3)CE,D1F,DA三线共点。
D1
C1
A1
B1
F O
D
M
C
A
E
B
当堂检测
(3)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确定 一个平面,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_______;
(3)、每2条直线 都确定一平面时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用其中的两条 确定平面,可以确定1、4、6个。
四.课堂小结
• 三点共线问题:公共点在公共直线上 • 共面问题:找平行直线或相交直线 • 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然后证交
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五.提高与升华: 思考:正方体中,试画出过其中三条棱的
中点P,Q,R的平面截得正方体的截面 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